首页 陈凯歌自传

陈凯歌自传

举报
开通vip

陈凯歌自传陈凯歌自传 陈凯歌自传之一 中国电影的低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多数电影导演只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各自为战,所以出现上面所说的场面也可以理解。然而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几位坚持只拍电影的电影导演,没有什么悬念,大家掰着手指头都能够数出来:陈凯歌、张艺谋、姜文、冯小刚。更重要的是,这四位导演不光是只拍电影,他们拍的电影而且还有人看。有很多人愿意买票到电影院去看。 这样我们就又有了一个问题:他们的电影真正值得看吗?他们的电影仍然值得看吗?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从他们的电影开始的,一切的核心也都归于他们的电影。当然...

陈凯歌自传
陈凯歌自传 陈凯歌自传之一 中国电影的低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多数电影导演只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各自为战,所以出现上面所说的场面也可以理解。然而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几位坚持只拍电影的电影导演,没有什么悬念,大家掰着手指头都能够数出来:陈凯歌、张艺谋、姜文、冯小刚。更重要的是,这四位导演不光是只拍电影,他们拍的电影而且还有人看。有很多人愿意买票到电影院去看。 这样我们就又有了一个问题:他们的电影真正值得看吗?他们的电影仍然值得看吗?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从他们的电影开始的,一切的核心也都归于他们的电影。当然,还有其人。 陈凯歌拍出过新中国最好的电影,他应该一直那样拍下去,因为那才是他的电影。但是他太软弱,转了方向。最终他会走到哪里去呢? 陈凯歌出身世家,世家能完成的功用是良好的启蒙和实用的引 介。世家子的从容之处就在于完全不用恐慌。恐慌带给人的是功利心,是不断的牺牲,是漫长的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恐慌淘汰掉了不够坚强的人,无论有没有才华。陈凯歌完全避免了这种异化,在成为一个导演的时候,他可以眯缝着一对散神儿的眼睛潜心在自己的思绪里,母题也随之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导演科班是另一个很重要的身份特征,这让陈凯歌可以从容地思考自己作为导演的价值所在,他相信自己出了校门就应该是成为艺术家的,自己要面对的是一份责任,而非一份工作。导演是干什么的呢,就是通过电影把自己一直想的事情告诉大家。他想的是什么呢,在电影导演还不像今天这么像个“事儿”的时候,他想的就是他的母题,或者是他的哲学。 世家和科班产生的精英的感觉是注定要爆发的,于是陈凯歌在电影里变得自闭,这是他最强烈的心理特征。陈凯歌早期的电影是我们在电影学术环境里习惯认知的那种形态,但其实就中国的条件来说,它非常的异类。直到现在,中国人也不是很认可没有生活甚至是没有生活表象的电影。但是占中国人口一小部分的知识分子一直对此津津乐道。真理、终极、文化遗传、人所以成其为人、中国人所以成其为中国人,这些一直是在小范围里探讨的话题。 所有这一切让《黄土地》一出现便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它也奠定了所谓“第五代”实验电影的基本美学走向。在这里,影像不是用来叙事的,整部电影甚至根本就没故事。影像直接传达着导演 的思想观念,体现着精英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沉痛反思。于是就有了那个著名的段子,陈凯歌给《黄土地》里扮演翠巧的演员说戏,说你肩上担的那不是水,你肩上担的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在《孩子王》里,一把砍刀放到桌子上的特写镜头,陈凯歌更是在导演分镜头本子上注了整整一页纸的内涵阐述„„ 从《黄土地》到《边走边唱》,宽松的制片厂环境让那时的陈凯歌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拍电影,拍得纯粹、彻底。那也是中国电影最具活力的时候。之后,制片厂改制,拍电影的环境日益险恶,陈凯歌便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蜕变。 说到底,陈凯歌是个知识分子,他并不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在获得自闭的满足的同时,也有着一些先天的弱点。陈凯歌软弱、优柔寡断、磨磨唧唧,既想保持住自己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与思想,又不愿意失去世俗世界的繁华喧闹。这是一个未能成为天才的艺术家最可悲的地方。作为强烈追求入世的知识分子,他太怕没人听他说话,没人赞扬他的优秀,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位置。 这便有了《霸王别姬》。惟独这么一次,陈凯歌找到了符合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理念与主流电影之间的平衡。象征、隐喻的影像依旧存在,但是都附载在了悲欢离合的通俗故事上,而推动情节跌宕起伏发展的又是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大起大落。有心的观众可以从程蝶衣断指、段小楼脸谱,还有戏院后台化妆间里的镜像等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中,读解出无数的理论和思想。不愿多费心思的人 则可以对它们视而不见,简简单单地感动一回。陈凯歌把该说的全都说了,故事却因此更加好看、更加丰富。这是一个主流文艺大片的标本,凭着它拿到金棕榈奖确实名至实归。 前面说了,《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在和体制、环境的对话中惟一找到感觉的一次。那之后,成功给他带来的自由又一次让他的精英自我膨胀起来。《风月》中的故事晦涩迷离,陈凯歌陶醉在如古墓中织锦一般华丽而糜烂的影像中。那之后,在《刺秦》的现场,袁和平闲得没事干,陈凯歌一个人和秦皇与刺客们争辩着家国的兴亡、人性的善恶,又开始了自言自语。在外人看来,《刺秦》应该是陈凯歌电影创作的转折点,青壮年的陈凯歌电影在那里经历了一次更年期。从《霸王别姬》开始的路在那里走到了一堵墙壁。对于知识分子陈凯歌,真是成也《霸王别姬》,败也《霸王别姬》。《霸王别姬》给了陈凯歌金棕榈和奔驰车,换走了翠巧肩上挑的那五千年,没了这五千年,陈凯歌当时就找不着北了。 五年过去了,陈凯歌拍了《和你在一起》,一部彻底不讲理的电影:没有深刻,没有理念,老老实实地讲了个故事,简单纯粹地煽了一把情。然后,电影得到了观众与领导的一致肯定,获得了今年的金鸡奖。陈凯歌坐在金鸡奖的颁奖现场是怎样的忐忑?给他最佳导演,他至多颔首一笑,谢一声“大家赏脸”!不给他最佳导演,他至多还是颔首一笑,使劲替杨亚洲鼓两下掌,说一声“杨导拍得好”!结果却偏偏是最让他尴尬的,并列。这就是陈凯歌的位置,他辜负着自许的身价,却得意于别人的夸奖。在这样的尴 尬中间,“和陈红在一起”,拍电影,赚钱! 这变化说起来惊人,但是想想到了二十一世纪,连最流行的歌星都吐字不清,所以似乎真的没什么话是非说不可的,更没有多少人要听你去讲理。陈凯歌说“十分钟年华老去”,这是一个温情的信号。从战国的屠城到北京一处叫作百花深处的胡同拆迁,结果有什么不同吗?没有,无非都是尘归尘,土归土,不同的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 其间的变化应该源自陈凯歌自己的生活,他现在是一个生活着的男人。以前他像许多导演一样,把拍电影看作是格物,殊不知,格得久了也并不一定知道天理,不如自己去作那物,便知道天理是自然存在的。陈凯歌自己也说,现在他有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感觉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和你在一起》。我们假定这时候的陈凯歌已经做到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但是他没有把眼前的山水说清楚。如果说他只把看山是山表现在了拍这样一部电影的行为上,而不是表现在他拍出来的电影里面,那他的看山是山也就无所谓了,因为那只是他个人的提升,对我们这些看山还不是山的人也没什么裨益。我们只能期待他在个人提升的同时,把他的电影表达也提升到一个相匹配的层次上,那将是中国电影的大幸事。当然还有一个最惨的可能,就是陈凯歌已经把他提升到一个不屑于再用电影争什么的层次上,那他的《和你在一起》就到头了,拍电影只不过成了他的一份工,成了他继续过幸福生活 的保障。 我真不希望是这样的。 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导演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像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一样,他讲究的是生死家国,以天下为己任,思考并表达。及人,训诂启蒙直到教诲;及自己,穷其一生只为做一个君子。这些本来是陈凯歌和他的电影最具魅力的地方,然而不幸的是陈凯歌也如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一样,有着知识分子共同的软弱,在滚滚红尘面前没能够在自己应走的路上坚持下去。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谁让他站在了中国电影和中国导演的前台呢?!如今,普通人的生活似乎让陈凯歌走出了死胡同,进而得到了他一直缺乏的“平常心”,那么,我们希望的是他能够把这境界带到他的电影中,试着再去走走他该走的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用这平常心敷衍出些平庸的东西。 张艺谋支撑着现在的中国电影工业,他成功地策划了中国电影的一次次高潮,也正是因为这些精良的策划,他不用再顾忌电影的品格 张艺谋之于第五代导演就如宋江之于梁山好汉,他把第五代导演的精神实质抽空了,他打江山是为了当头儿,这是中国农民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梦想。张艺谋身上体现着农民阶级的特征,他的实践也带着些农业生产的意味。这倒不是说农业户口什么的,而是农民式的谨慎、勤恳和对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当然,一般老实人都会有这些追求,张艺谋还有一些别的。他像农民一样,时时注 意天象,为着能好好照顾眼前的收成。电影对张艺谋其实就是一种作物,一种经济作物。什么地种什么庄稼,怎么个种法,什么作物卖的价钱高,他都研究得透透的,不会马上取经,加上起早贪黑,收成自然比人家好。张艺谋真正是把好手,是个行家。 张艺谋还是学了一门手艺的人,田壮壮说起当年,“叙事就没进入我们的视野”,但是张艺谋很快就把叙事纳了进来。作为摄影,没有叙事的画面是美术,是媒体艺术。基于电影这门手艺的要求,张艺谋把叙事加到摄影里面,使他自己成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硬件的贡献也在于此,张艺谋是懂得画面与叙事的关系的人,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因为对于电影这门手艺的精通,他把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降格为没有意义的形式。 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第五代导演所谓的实验电影已不复存在,越来越走上主流文艺片的路数。在这里,思想和内涵只是一个提供情节发展张力的故事核儿,影像是为了把故事讲清楚,加上的隐喻,为的是让影片的造型有个支点和载体。普通观众稍加点拨都可以明白高粱、染坊的直白含义。《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是超越国界,走进了法国的主流院线。最极端和最后的一次实践是《图兰朵》,那是一场在欧洲举行的第五代导演的葬礼,张艺谋使出浑身解数,把僵死的第五代导演造型全都掏了出来,拼贴到一部欧洲的歌剧上。中国的一场电影运动在那里变成了一具供展览的僵尸。 从观赏心理来讲,张艺谋的电影也体现了电影所能带给人满足的 种种欲望的隐晦目的。张艺谋电影中体现的心理特征非常近似于施虐和受虐,快感转变为这样那样的仪式,他对于美感的追求是变态的,故事都带着中国式的受虐的特征,张艺谋不原创剧本,总是把被改编的蓝本的文学性去掉,再把它雕琢成一个具有良好的银幕支点的故事。很难把他的电影作为一个作品,更多的是一次体验的快感。张艺谋的电影是电影心理学的非常好的研究文本。张艺谋电影提供的快感更多地作用于脑垂体而不是整个大脑,这里面有性的快感、窥视的快感、农民式的因果报应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进电影院看电影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张艺谋的电影正是电影工业中的主流和中坚。 不用做理论分析,《菊豆》里面所说的一切都直接了当地表现在了情节上。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受虐、施虐,报复与反报复的故事,再加上一点点弑父和文化对人性的扼杀,我们就可以和杨天青一样,既满足了窥视的欲望,又可以为人生的沉重由衷地慨叹一番,然后睡个觉把这一切都忘掉。在这里,思想只是让电影更好看一些的标签,并不是拿来让大家讨论思考的。 这些还都是张艺谋早期的电影,那之后,他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策划。 比起一个导演的创作冲动来说,张艺谋更注重电影能给他带来的结果。因此张艺谋才会在以后的创作中向策划发展,一切都要在设计之内,每一部片子都要有一个说法。张艺谋是个聪明人,又有功底,勤奋,所以他每每都能得到他希望得到的结果。 最明确的转变是《秋菊打官司》。当年刚看到片子的时候简直震惊,怎么也想不明白张艺谋如何能有如此彻底的改变:除了演员,母题和风格荡然无存!如果那时候我就知道了阿巴斯如何被法国影评界追捧,如何横扫欧洲各大电影节;如果那时候我就看到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DVD,那我相信我震惊的内容肯定会发生变化。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什么意思,现在大家都跟张艺谋学会了怎么学,但是却都没有他学得那么好,这倒更值得说上两句。 张艺谋是一个勤奋的学习家,他在身属第五代导演的时候便努力学习着第五代,他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他比整个中国电影界都更早地学习了阿巴斯,然后他学王家卫,再学李安。其实他连自己都学了,还有谁是学不来的呢。除了用心学,还要懂得学以致用。虽然张艺谋的弱点是没有创造力,但是他懂得采别家所长为己所用,都学阿巴斯,有哪一个学得像《秋菊打官司》那样精彩?张艺谋并不是一味学样的,他是从别人那里受启发,尔后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体系里来,这是一个匠人之所以能成为巨匠的原因。这就比那些一边学一边还认为自己在追求艺术的人要精彩得多。 张艺谋的电影就是这样,什么能做到最好,就做什么,并且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但是“最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拿《英雄》为例,如果按传闻所言,赚钱不成问题,那“最好”的标准就是奥斯卡了。有的人会说张艺谋世俗,但是我倒觉得这世俗其实最值 得大家学习,而且急待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主流产品都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它代表着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平。张艺谋勤勤恳恳,致力于保证国家电影工业的硬件在一定水准之上。和那些一心想要得到点什么的平庸跟风者相比,张艺谋深厚的电影功力和拼命三郎的作风让他能够最终拿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漂亮的作品。而且,张艺谋还具备一般导演所欠缺的整体策划设计的运筹能力,他能从一个作品的故事构架开始细致准确地把握,并且把这种控制一直延伸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宣传以及其他一些商业环节中,从而保证电影最大程度地达到他设想的效果。张艺谋是一个综合型人才,这是最能适合当下电影环境的人才。 就像《英雄》注定是会成功的,因为从策划开始就是成功的,对于票房的策划,对于影片的策划,对于奥斯卡的策划,张艺谋是能用自己的实力让这些策划实现的。你可以说张艺谋不是一个什么样的导演,但是你必须承认他是一个成功的导演。与其批评张艺谋没有品格,不如让大部分的中国电影走上张艺谋的道路,这是电影工业的必由之路。而现在有许多拒绝这一道路的人其实比张艺谋更没有品格,而他们自己所谓有品格的电影也远不如张艺谋的电影精彩,最多只能算是一块用来招摇的遮羞布。 中国电影需要至少十个以上手艺出众又懂得策划经营的张艺谋,而一个张艺谋的后面至少垫着一二百个职业导演,这样才能满足正常的工业化需求。但是很惨,现在只有一个。 当然比起张元这些晚辈,张艺谋的好名声是更加货真价实的。张 艺谋其实是最能代表当下电影环境的人选,恐怕只有他能做到名实俱佳,他忠诚于国内外的电影检验标准,也体现着我们国家电影工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不过这对于张艺谋来说也许并不成为问题,因为他追求的自我价值就是现世的光辉与荣誉。 冯小刚令“大鼓书电影”发扬光大,他用自己的努力给中国电影作了一种提示,但是同时也带坏了一批电影观众 冯小刚是从学徒开始的,这和其他几位很不一样。他曾经和赵宝刚一起在北京电视艺术制作中心学徒,这种启蒙对冯小刚和赵宝刚后来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都会教人体系,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什么的。北京电视艺术制作中心不会,在这里只能学到操作和市场。冯小刚便是这样一个没有体系的作者,所以他的实践也最见现实之必需,没有体系支持的生存是丛林式的,要么活得很好,要么就平庸得受人作践。 他出身电视,就算在对待电视仍然十分艺术的那个时候,电视和电影的差别也是白居易和韩愈似的。所以冯小刚的电影和电视剧是一码事,他拍什么都是这样,不用分。冯小刚从开始就没像其他一些人似的把电影当个殿堂,电影就是他的厂房。有定单,有原料供应,有成品的检验与反馈,但是这成品按什么图纸造出来的,就只有厂房里的人自己清楚了。 冯小刚从学徒而学习成为一名艺术家,这期间便难免演化出了一些小资的品貌特征。所谓小资,就是很想作富人的穷人。资讯通畅、求知欲强使得有追求的穷人们了解了富人在干什么,于是不 能变得富有,便先按照富人的品位要求自己,从他们对真正富人而不是暴发户的模仿中可以想见他们穷得有多绝望,反正是做梦,能梦见月亮干吗去梦床头的灯泡呢。艺术便是冯小刚的月亮,他追求具备够艺术的品位,用了多年才摆脱不够艺术的自我贬低。他悬在艺术家与俗人之间,上下求索。可能还是王朔帮他解脱了,王朔因为说艺术是屎而成为了文学家,不光冯小刚解脱了,一大批人都解脱了,在合适的经济文化条件中成为现在的一个阶层。 大家伙都知道冯小刚的贺岁剧,但是在那之前他就拍过电影了,叫《永失我爱》。徐帆演的一个空中小姐,在高速公路边上盖了一间美国乡村式的木板房子,这真是要多小资有多小资。但是那部片子卖得不好,因为它小资得太标准了,没什么特点。贺岁剧开创了一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电影,也创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小资形象,葛优不管怎么说还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甲方乙方》),还有一辆自己的车(《不见不散》),他甚至跑到了美国,弄了辆谁见谁觉得酷的大拖车。当然,最让小资们满意的是葛优对现实的那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这彻底赢得了中国小资们的心。票房是个证明,我想眼下愿意掏钱上电影院的小资肯定占大多数,大爷大妈们也喜欢冯小刚,但是他们至多也就买张盗版光碟。 其实如果没有这种小资的格调,冯小刚是很艺术的,他的电影很独特,对于中国的现时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冯小刚的这种口唇期电影真正是中国内地类型。一切都不动真格的,说说而已,冯小刚不太追求完满的电影幻觉,都知道是假装,只有说的是真的。 这里面可是大有可研究的,这假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叙事艺术,而说则是平民英雄的不二法宝。这些东西重新引起大家的注意,还多亏了电视剧的发展呢。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陈凯歌自传之二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过去了,心情依然沉重。为?因为„„ 前些日子,一直无法理解张国荣之死究竟为什么引起巨大轰动,仅仅因为他是名人?因为它英雄年少? 直至今天,我可以给出一个片面的答案——因为他是程蝶衣。 这部片子汇聚了很多实力派演员,其中大部分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都走得很好,像巩俐、张国荣、张丰毅、葛优、蒋雯丽、黄磊。使片子成为中国电影史丰碑的更关键因素在于演员倾其生命的表演,例如张国荣„„ 导演陈凯歌选取京剧作为历史切入点是十分令人称叹的,其巨大的时间跨度令他的同行们望而却步,并选取霸王别姬这一剧目更令人深思。总之,陈凯歌的地位在经历《无极》的惨痛失败后仍无法撼动完全是因为他曾经导出了这部片子。 电影的时间跨度达到六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剧变尽收眼底,清朝灭亡、国民党执政、抗日、解放、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程蝶衣面对社会的巨变无能为力、直至死亡的最后降临,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国近代社会的悲哀。而相比于蝶衣,小楼人性的堕落更令人心寒„„ 蝶衣对师哥小楼的恋不是简单的情,而是对现实的逃避。蝶衣幻想一生只是演戏,抛弃所有的东西,但现实是,人生就是最大的一出戏,而他,就注定是殉情的虞姬。蝶衣从小到大不管戏里戏外一直在扮演虞姬的角色,总是处于弱者的位置,受欺压、受凌-辱。儿时面对的是外人冷漠的指责其母是青楼女子,少时面对的是师傅无情的打骂,成年后面对的是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欺压。当崭新的即将来临时,蝶衣却终于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 谁是霸王?小楼?不对!是冰冷的历史! 时间使所有强大的事物都变得不堪一击,不论他是清朝要臣,或是民-国富商,或是日本战犯,或是.......新生活好像总是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等她真正来临时,谁都不感信了。 看完电影,我感到强烈的恐惧。民众对生命无法操控这一状况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着实令人害怕,相比于清宫太监的蛮横、日本战犯的强硬,红卫兵的几近疯狂更令人对那样一个缺失的年代心生恐惧。菊香的死,小楼的背叛,蝶衣的绝望都发生在那个时代,难道这仅仅是一个新生政权必须承受的阵痛而已吗?也许还有更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里面。 不知为何,当蝶衣无法正常演唱时,红军那热烈的掌声在我看来是如此的可怕,令人不寒而栗。我想,当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对事物的评判完全不依赖于事物本身的对错好坏之时,最广泛的民众便成为最具攻击性的群体,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使电影完全摆脱了爱情伦理片的 枯柩,上升到了令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然而,导演也是虞姬„„ 罗鼓京胡声中,一段陈年往事开始了. 霸王别姬 ,重在一个”别”字. 一声呼喊,一个凝固的舞姿,诠释的是一个悲凉的”别”字. 一个不是虞姬的真虞姬,一个像是霸王的假霸王,注定了一场悲剧,注定了一次永远的别离. 长长一生的纠缠是谁负了谁,又是谁骗了谁,当两个爱昧不清的男人中间,忽然出现了一个叫菊仙的女人,当菊仙决定洗尽铅华,托身于段小楼,陈蝶衣便预感到爱人的心已经游离. 舞台上,霸王和虞姬别离在即,他唱”依我看来,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了”,戏中情景和现实交融, nb sp;仿佛冥冥中,一切已然决定. 鸟不停飞,蝶衣一去不回.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就是我们在反复重读作品”. 霸王别姬 是经典中的经典,陈导的作品. 我读过陈凯歌的自传 少年凯歌 ,是好文字也是好情致,自成高格,处于神妙之间. 李碧华的小说 霸王别姬 经陈凯歌的手,变成电影 霸王别姬 ,就成了神品. 这其中张国荣自然是功不可没,蝶衣一亮嗓,那是”昆山玉碎风凰叫”,蝶衣一落泪”思君清泪如碧水”,而蝶衣一自刎,便是”秋坟鬼唱, 恨血千年”的无穷无尽的悲哀与苍凉. 张国荣精致细腻,出神如化的表演,一颦一笑,眉目含情,表现陈蝶衣的言谈举止如行云流水. 本片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到摄影,到舞美,到灯光,到大腕明星的加入,一切混合在一起,就这么生出了 霸王别姬 ,这样具大的经典之作,这部影片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片中一些镜头具有相当大的历史覆盖面,发人深省.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本文档为【陈凯歌自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0
浏览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