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举报
开通vip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现批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27-2005,自2005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0.4、2.0.7、3.2.6、3.3.4(4)、4.1.1、4.2.3(3)、4.3.3、4.7.2、6.0.5、6.0.6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环 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计、建 设、管理,提高...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现批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27-2005,自2005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0.4、2.0.7、3.2.6、3.3.4(4)、4.1.1、4.2.3(3)、4.3.3、4.7.2、6.0.5、6.0.6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环 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计、建 设、管理,提高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整体水平,满足城 镇环境卫生设施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促进城镇社会、经 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 1.0.3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的功能要求,布局合理、整洁卫生、方便实用、有利于 环境卫生作业等要求,并应与旧区改造、新区开发和建 设同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 1.0.4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设置宜做到联建共 享、区域共享、城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 的优化配置。 1.0.5 环境卫生设施专业规划应作为市政公用设施规 划的一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一并批 准实施。 1.0.6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0.1 城镇环境卫生所需的各类设施,必须统一规划 和设置。其规模与型式应根据生活废弃物产量、收集方 式和处理工艺等确定。 2.0.2 城市生活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简称 垃圾)和居民排出的粪便(简称粪便)。 2.0.3 城市生活废弃物应进行资源化回收及利用,加 快垃圾分类收集,以利于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分 类收集的垃圾应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方式与 分类处理方式应相互协调。 2.0.4 垃圾处理设施设置中,必须具有应对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功能。 2.0.5 城镇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不宜单独建设,应采取 必要措施后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2.0.6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应列入城镇建设计 划。各单位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设置由各单位负责, 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0.7 原有卫生设施需改建或迁建时,必须制定并落 实改建或迁建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后,方可改建或迁建。 3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3.1 一般规定 3.1.1 居住区、商业文化大街、城镇道路以及商场、 集贸市场、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客运码头、 大型公共绿地等场所附近及其他公共活动频繁处,应设 置垃圾收集容器或垃圾收集容器间、公共厕所等环境卫 生公共设施。 3.2 垃圾收集点 3.2.1 垃圾收集设施应与分类投放相适应,在分类收 集、分类处理系统尚未建立之前,收集点的设置应考虑 适应未来分类收集的发展需要。 3.2.2 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与处理方式应相互协调。 3.2.3 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应对收集的垃圾类型标识清 楚,分类收集的垃圾应分类运输。 3.2.4 供居民使用的垃圾收集投放点的位置应固定, 并应符合方便居民,不影响市容观瞻、利于垃圾的分类 收集和机械化收运作业等要求。 3.2.5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 70 m。 在规划 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的多层住宅每 4 幢应 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 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置排水和通风设施。 3.2.6 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其垃圾容器应封闭并应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 3.2.7 各类存放容器的容量和数量应按使用人口、各 类垃圾日排出量、种类和收集频率计算。垃圾存放容器 的总容纳量必须满足使用需要,垃圾不得溢出而影响环 境。垃圾日排出量及垃圾容器设置数量的计算应符合本 标准附录A的规定。 3.3 公共厕所 3.3.1 公共厕所的规划, 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市容环境 卫生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 和设计标准》 CJJ14 的规定。 3.3.2 凡旧城区住宅区和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小 区、商业文化街、步行街、交通道路及火车站、长途汽 车站(公交始末站)、大型社会停车场(库)、地铁站、 轻轨站、客运码头、旅游点、公园、大型公共绿地、体 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菜市场、集贸市场等人 流集散场所附近,应建造公共厕所。 3.3.3 各类城市用地公共厕所的设置标准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的规定,公共厕所设置的数量应采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3.3.3的指标。 表3.3.3 公共厕所设置数量指标 设置间设置独立式公共厕建筑 2距 城市用地密度/所用地面积(m面积 2类别 (座座) /座) (m2(m) ) /km 500~80 居住用地 3~5 30~60 60~100 0 公共设施300~5050~12 4~11 80~170 用地 0 0 工业用地800~10 1~2 30 60 仓储用地 00 注:1 居住用地中旧城区宜取密度的高限,新城区宜 取密度的中、低限。 2 公共设施用地中,人流密集区域取高限密度、下限 间距,人流稀疏区域取低限密度、上限间距。其他公共 设施用地宜取中、低限密度,中、上限间距。 3 其他各类城市用地的公共厕所设置可按: (1)结合周边用地类别和道路类型综合考虑,若沿路 设置,可按以下间距: 主干路、次干路、有铺道的快速路:500~8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800~1000m (2)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根据服务人数确定。 (3)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根据公共厕所建筑面积 按相应比例确定 4 用地面积中不包含与相邻建筑区间的绿化隔离用 地。 3.3.4 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公共厕所宜发展附建式,附建式的公共厕所宜设计 在建筑物底层,应有单独出入口及管理室。附建式的公 共厕所应结合主体建筑一并设计和建设。 2 独立式的公共厕所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 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CJJ14设计和建设,并与附近建筑群相协调。 大型商场、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建筑内的 厕所,繁华道路及人流量较高的地区单位内的厕所,应 向社会开放。 3 独立式的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距离一般不应小 于5.0m,周围设置不小于3.0m的绿化带。 4 公共厕所临近道路旁,应设置明显、统一的公共厕 所标志。 5 厕所内部应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沟通路平;应有 防臭、防蛆、防鼠等技术措施。 6 公共厕所应设置冲洗设备、洗手盆和挂衣钩以及老 人、残疾人专用蹲位和无障碍通道,供残疾人专用的单 间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 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7 公共厕所大便器按其等级可分别采用单独蹲(坐) 式或大便槽。单独蹲(坐)式应设置成单间。大便蹲位 或大便槽、小便槽的表面应光滑、耐腐蚀。 8 公共厕所应按不同的等级标准和使用性质进行装饰 和配备设备。 9 公共厕所应注意防冻和排水。附建式公共厕所的采 暖和通风已与主体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 3.3.5 公共厕所建筑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GB50337的规定。 3.3.6 公共厕所的粪便严禁直接排入雨水管、河道和 水沟内。有污水管道且下游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应 排入污水管道;没有污水管道的地区应建化粪池等排放 系统。 在采用合流制下水道而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水冲 式公共厕所的粪便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化粪池抽粪口不宜设在公共厕所的出入口出。 3.4 化粪池 3.4.1 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装有水冲式大小便器 的粪便污水,应直接纳入下游设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 水管道系统或合流管道系统。在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 应建造化粪池。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在户内应采用 分流系统。 3.4.2 化粪池的设置位置应便于5t以上抽粪车的进入,受条件限制地区,至少应满足2t抽粪车的要求。化粪池与其他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受条件限制地区,可酌情缩短距离,但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和建筑物基 础。 3.4.3 化粪池的构造、容积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物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种的规定进行设计。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化粪池的进出口应做污水窨井,并应采取措施保证 室内外管道正常连接和使用,不得泛水。 2 化粪池顶盖应高于室外地面标高 0.05 米,顶部通车的化粪池盖板强度应满足汽10级载重车负载要求。 3.4.4 其他特殊规格化粪池的设计与建造必须征得环 境卫生主管部门同意。 3.5 废物箱 3.5.1 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 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耐用?阻燃。 3.5.2 废物箱的设置应便于废物的分类收集,分类废 物箱应有明显标识并易于识别。 3.5.3 废物箱的设置间隔应符合以下规定: 商业、金融街道:50~100m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 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4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4.1 垃圾收集站 4.1.1 在新建、扩建的居住区或旧城改建的居住区应 设置垃圾收集站,并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 同时投入使用。 4.1.2 收集站的类型主要分不带压缩装置的和带压缩 装置的,压缩式收集站宜配置卧式垃圾压缩机。 4.1.3 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的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的垃圾最大月 平均日产量确定,宜达到4t/d以上。 4.1.4 收集站的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厢容 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m2。 4.1.5 收集站的站前区布置应满足垃圾收集小车、垃 圾运输车的通行和方便、安全作业的要求,建筑设计和 外部装饰应与周围居民住宅、公共建筑物及环境相协调。 收集站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4.1.6 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 4.2垃圾转运站 4.2.1 垃圾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 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 4.2.2 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 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装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转运站规模(t/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 料时,一般可取1.13~1.40; n—服务区域内人口; q—人均垃圾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 若无资料时,可采用(0.8~1.8 Kg/人d) 4.2.3 转运站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宜小于 800m2。 2 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装运站。 3 垃圾装转运站用地面积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并应 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 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 转运量用地面积 与相邻建筑间绿化隔离带宽(t/d) (m2) 距(m) 度(m) ?150 ?3000 ?10 ?5 150~450 2500~10000 ?15 ?8 >450 >8000 ?30 ?15 注:1 表内用地面积不包含垃圾分类和堆放作业用地。 2 用地面积中包含沿周边设置的绿化隔离带用地。用 地面积可根据绿化率的提高而增加。 3 表中转运量按每日工作一班制计算。 4 当选用的用地指标为两个档次的重合部分时,可采 用下档次的绿化隔离带指标。 5 二次转运站宜偏上限选取用地指标。 4.2.4 垃圾转运站外型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 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 准。转运站绿化率不应大于30%。 4.2.5 垃圾转运站内应设置垃圾称重计量系统,对进 站的垃圾车进行称重。大中型转运站应设置监控系统。 4.3 垃圾、粪便码头 4.3.1 垃圾、粪便码头设置应有供卸料、停泊、调档 等使用的岸线和陆上作业区。陆上作业区用以安排车道、 计量装置、大型装卸机械、仓储、管理等用地。 4.3.2 码头所需的岸线长度应根据装卸量、装卸生产 率、船只吨位、河道允许船只停泊档数确定。垃圾、粪 便码头岸线长度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垃圾、粪便码头岸线宜按表4.3.2确定。 表4.3.2 垃圾粪便码头岸线计算 船只吨位停泊岸线附加岸线岸线折算系 停泊档数 (t) (m) (m) 数(m/t) 30 2 110 15~18 0.37 30 3 90 15~18 0.30 30 4 70 15~18 0.24 50 2 70 18~20 0.24 50 3 50 18~20 0.17 50 4 50 18~20 0.17 注:表中岸线为日装卸量300t时所要的停泊岸线,当日装卸量超过300t时用岸线折算系数计算;作业制按每 日一班制;附加岸线系拖轮的停泊岸线。 4.3.3 垃圾、粪便码头所需陆上面积按每米岸线不应 少于15m2配置。在有条件的码头,应拥有改造为集装箱 专业码头的预留用地。码头应有防尘、防臭、防(垃圾、 粪便、污水)散落下水体的设施,粪便码头应建造封闭 式防渗贮粪池。 4.4 水域保洁工作基地 4.4.1 需要进行水域保洁的地区,可根据需要采用定 点拦截设施、人工打捞船和机械清扫船。机械清扫船的 数量可根据作业距离,按每25Km清扫河道长度配置一艘清扫船。 4.4.2 水上环境卫生工作场所应按生产、管理需要设 置,应有水上岸线和陆上用地。 4.4.3 水上专业运输应按巷道或行政区域设船队,船 队规模根据废弃物运输量等因素确定,每队使用岸线应 为150~180m,陆上用地面积应为1000~1200m2,并应设 生产和生活用房。 4.4.4 水上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应按航道分段设管理 站。环境卫生水上管理站每处应有趸船、浮桥等。使用 岸线每处应为120~150m,陆上用地面积不应少于 1200m2。 4.5 垃圾处理设施 4.5.1 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 划和标准的规定。设施应设置在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方, 并应有利于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减少工程建设投 资,减少垃圾处理后产品和残渣的运输费用。 2 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应按其相应的 适用条件,并应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 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合理选择其中之 一或适当组合。 3 各类垃圾处理厂内外应种植绿化隔离带,厂内绿化 率不应大于30%。 4.5.2 卫生填埋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卫生填埋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 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GJJ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有关规定。 2 卫生填埋场应选择在地质情况较好的远郊,并与垃 圾处理综合利用相结合。用地面积的计算应符合本标准 附录C的规定。 4.5.3 焚烧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焚烧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 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 规范》GJJ9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的有关规定。 2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应回收利用。 3 当焚烧厂采用余热发电时,应考虑易于接入地区电 力网,采用余热供热时,应靠近热力用户。 4.5.4 堆肥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堆肥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 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 处理技术规程》GJJ/T52、《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2 堆肥厂的厂址选择应考虑与垃圾填埋或焚烧处理工 艺相结合,以便实现综合处理。 3 堆肥处理设施宜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行 高温堆肥处理。 4 堆肥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 标准》GB8172、《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 标》GJ/T30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的有关 规定。 4.6 其它垃圾处理厂 4.6.1 可兴建生活垃圾分拣设施,对可利用物质(包 括大件垃圾)回收或资源化利用。 4.6.2 根据地区条件,可在住宅区或宾馆、饭店、食 堂等配置易腐烂垃圾生化处理机,减少后续处理量。 4.6.3 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可根据区域性总体规划设 置区域性大件垃圾处理设施。 4.6.4 居民区和公共场所收集的有害垃圾,应集中收 集后进行安全处置。 4.6.5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储运场应根据城市总体规 划和专业规划,有计划的建设。 1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储运场不得混入工业固体废物 和生活垃圾。 2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应分类堆放,储运场地周围应 设置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拦围挡,并有防尘、灭蝇和污 水等污染控制措施。 4.6.6 其他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厂或特种垃圾 处理厂的规模与用地面积,应根据处理量和处理工艺技 术确定。 4.7 贮粪池 4.7.1 贮粪池应建在城市郊区。贮粪池的数量、容积 及其分布,应根据粪便日储存量、储存周期和粪便利用 等因素确定。 4.7.2 贮粪池应封闭并采取措施防止渗漏、气爆和燃 烧。北方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贮粪池周围应视其规模 设置围栏和绿化隔离带。 4.7.3 粪便的处理应逐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统一处 理。在城市污水管网不健全地区,化粪池粪便可设置粪 便处理厂或通过粪便预处理厂 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厂。 表4.7.4 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用地指标 表4.7.4 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用地指标 厌氧-好氧稀释-好氧预处理处理方厌氧(高温)2222/t) (m/t) (m/t) (m/t) 式 (m 用地指 20~25 12~15 25~30 6~10 标 表5.1.2 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用地指标 万人指标(m2基层机构设置数 万人) 修理工棚面(个/万人) 用地规模 建筑面积 积 1/1~5 310~470 160~240 120~170 注:1、中“万人指标”中的“万人”,系指居住地区 的人口数量。 2、地面积计算指标中,人口密度大的取下限,人口密 度小的取上限。 4.7.4 粪便处理厂用地面积根据处理量、 处理工艺确定。用地面积应按表4.7.4规定计算: 5 其他环境卫生设施 5.1 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的用地 5.1.1 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按管 辖范围和居住人口确定。 5.1.2 基层环境机构的用地指标应按表5.1.2确定: 5.1.3基层环境卫生机构应设有相应的生活设施。 5.2 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 5.2.1 市、区、镇应根据需要建立环境卫生车辆停车 场。 5.2.2 停车场宜设置在服务区范围内以减少空驶里 程,同时应避开人口稠密和交通繁忙区域。当停放车辆 数量、大小不确定时,停车场可按2.5辆/万人规划设置。 5.2.3 环境卫生汽车停车场用地可按每辆大型车辆用 地面积不超过150m2计算。 5.3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 5.3.1 在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 工作区域内,必须设置工人作息场所,以供工人休息、 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 5.3.2 作息场所可单独设置或与其他环卫设施合建。 作息场所的面积和设置数量,宜以作业区域的大小和环 境卫生工人的数量计算。作息场所设置指标应符合表 5.3.2的规定: 表5.3.2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设置指标 作息场所设置数环境卫生清扫、保每处空地面积(个/万人) 洁工人平均占有(m2/人) 建筑面积(m2/人) 1/0.8~1.2 3~4 20~30 注:表中万人系指工作地区范围的人口数量。 5.4 洒水(冲洗)车供水器 5.4.1 洒水车和冲洗道路专用车辆的给水,可利用市 政给水管网。地表水、地下水、中水作为水源时,其水 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 水质》GB/T18920的规定。 5.4.2 供水器的间隔应根据道路宽度和专用车辆吨 位确定。供水器宜设置在次干道和支路上,间距不宜大 于1500m。 5.5 车辆清洗站 5.5.1 城市车辆清洗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并应避开交通拥挤地段和 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叉口。清洗站的规模与用地面积根 据每小时车流量与清洗速度确定。 5.5.2 车辆清洗站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 业规划要求进行设置,服务半径宜为0.9~1.2km,宜与加油(气)站、停车场等合并设置。 5.5.3 公交汽车、客运出租汽车、货物运输汽车等专 业单位应配置车辆清洗设施,清洗站的设置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机动车辆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OJ71的规定。 5.5.4 清洗站内应设置自动清洗装置,车辆洗涤水经 沉淀、除油处理后,可就近排人城市污水管网。宜用中 水冲洗。 6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通道 6.0.1 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通 道,应满足环境卫生专用车辆进出通行和作业的需要。 6.0.2 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有关规定设计。 6.0.3 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居民住宅区内的通道,应满足2t以上载重车的通 行,设计车速不得超过15km/h。 2 新建小区和旧城区改建应满足5t载重车通行。 3 旧城区至少应满足2t载重车通行。 4 生活垃圾转运站的通道应满足5~30t载重车通行。 5 特殊地段的通道按2t以下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设计 时, 需经当地环卫部门批准。 6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通行道路的最小平面曲率为 20m,最大纵坡度为5%,特殊地段不应超过7%。 6.0.4 各种环境卫生设施作业车辆吨位范围,应符合 表6.0.4的规定。 6.0.5 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的宽度应根据环卫 车辆的型号确定,不应小于4m,非机动车通道宽度不应 小于2.5m。 6.0.6 环境卫生车辆通往工作点倒车距离不应大于 30m。在环卫车辆必须调头的作业点,应有150m2的空地。 表6.0.4 各种环境卫生设施作业车辆吨位 设施名称 新建小区和旧城区旧城区(t) 成片改造区(t) 化粪池 5 2~5 垃圾容器设置点 2~5 ?2 垃圾转运站 5~30 ?5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 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 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A.0.1 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日常排 出重量: 式中: Q—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t/d); R—收集范围内居住人口数量(人); C—预测的人均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t/人d); A1—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不均匀系数 A1=1.1~1.5; A2—居住人口变动系数 A2=1.02~1.05。 A.0.2 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日排出 体积: 3式中:Vave—生活垃圾平均日排出体积(m/d); A3—生活垃圾密度变动系数 3); A3=0.7~0.9;; K—生活垃圾高峰日排出体积的变动系数 Dave—生活垃圾平均密度(t/m K=1.5~1.8; 3Vmax—生活垃圾高峰日排出最大体积(m/d)。 A.0.3 生活垃圾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式中:Nave—平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E—单支垃圾容器的容积(m3/只); B—垃圾容器填充系数B=0.75~0.9; A4—生活垃圾清除周期(d/次);A4当每 日清除1次时,A4=1时;每日清除2次,A4=0.5时;每2日清除1次时,A4=2,依次类推; Nmax—生活垃圾高峰日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B.0.1 生活垃圾转运量计算方法: 式中: Q—转运站生活垃圾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内居住人口数; q—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一般可采用0.8~1.8kg/人〃d; δ—生活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 无资料时,一般可采用1.3~1.4。 C.0.1 垃圾、粪便码头所需要的岸线长度应根据装卸 量、装卸生产率、船只吨位、河道允许船只停泊档数确 定。码头岸线由停泊岸线和附加岸线组成。当日装卸量 在300t以内时,按表C.0.1选取: 当日装卸量超过300t时,码头岸线长度计算 采用公式C.0.1,并与表C.0.1结合使用: L=Qq+I (C.0.1) 式中: L—码头岸线计算长度(m); Q—码头垃圾或粪便日装卸量(t); q—岸线折算系数(m/t),见表C.0.1; I—附加岸线长度(m),见表C.0.1 表C.0.1 垃圾、粪便码头岸线计算表 注:作业制按每日一班制;附加岸线系数为拖轮的停泊 岸线。
本文档为【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5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