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举报
开通vip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文/ 张会萍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以至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文/ 张会萍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以至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本文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借鉴国外学者关于信贷风险理论的最新成果,另一方自己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运筹学的知识,在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上有所创新。例如运用模糊教学方法,将企业经营者素质指标、发展前景指标、财务指标同时考虑在研究企业信用范畴内,在定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模型化、定量化的多层次综合评判,得以全面地反映企业信用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企业信用等级的总体水平,为银行信贷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信贷市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信贷风险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与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了信贷风险度的理论计算方法、银行贷款风险与企业信用之间的数理描述、这些均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关键词:信贷风险,博弈分析,模糊评判,策略 第一章导论 问题提出长期以来,信贷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尽管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在最近十几年里变得越来越突出,正在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因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仍然实施分业经营管理模式,证券市场风险的加剧并没有改变信贷风险作为银行业最主要风险形式的状况,信贷风险仍然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将尽快与世界金融业接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必在借 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度量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基于此,国内近几年信用风险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银行、企业、政府部门的重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也已成为金融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_T-作中的薄弱环节,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便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原因其一是国有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简陋、粗糙,即仅仅使用主观分析和传统财务比率指标判别银行信贷风险,直接造成银行巨额信贷资金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国有银行因自身信贷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资产约占40%以上;其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占据了80%以上的银行信贷市场份额,但经营效果不理想,其获利能力与集中度不相匹配,并且同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基本模式相违背,因此,中国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和指导;其三是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长期压抑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意愿和较高的投资效率,国有银行信贷行为明显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和“信贷偏向”:使得信贷资金配给没有按照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发放,由此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急迫需要创新;其四是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目前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按着债转股的方式运作,也许这一方法可能是化解我国不良资产存量的有效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但是它没有从根本改变银行经营视角。也就是说,它并不能够解决未来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其五是我国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似乎形成这样一个怪圈:放权让利一内部人控制一不良贷款巨额递增一加强监管一信贷紧缩一创造新的不良资产,即我国政府在信贷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既担心过度监管会造成信贷紧缩,又担心权力过度下放会导致对内部人控制的失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呢?由此观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金融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尤其是WTO的加入预示着外资银行入主中国限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撤消,外资银行会凭借雄厚的实力、成功的管理经验及其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必全方位的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难以防范的冲击,为此,我国加大力度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时期。 第二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的起源风险管理理论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而信贷风险防范的思想和实践则是随着银行信用制度的建立产生的。从历史上看,商业银行制度发源于欧洲。近代商业银行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在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是国际贸易的中心,云集各国商人,使用不同种类及颜色的铸币进行相互间妁贸易,导致经营货币兑换业的商人便随之出现,同时货币兑换商人手中便积聚了大量的现金货币,形成了货币商从事信贷活动的基础。尔后,意大利的钱币兑换商银行传到了欧洲大陆,于1694年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政府特许下应运而生。英格兰银行的出现开创了现代银行业的先河,从此以后各主要国家不同类型的银行便随之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但是早期银行韭信用货币的职能没有建立起来,发放的贷款是以银行自有资金或吸收的存款作保证直接贷出的,没有派生存款,其贷款的规模十分有限。因此,这一时期的银行信贷风险一方面来自高利贷放款,因贷款利息过高,超过贷款人的承受能力,导致还本付息困难,从而造成银行的信贷风险。另一个方面来自于银行放款对象的偏差,即贷款对象主要是封建贵族和小生产者,贷款资金用于生活消费需要或支付债务,不是用于社会再生产,因此信贷资金缺乏正常的回流渠道,资金无法按时收回的风险难以避免。但是早期壤行信贷规模有限,各种经济关系相对单纯,尽管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已引起银行经营者的关注,但未形成系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思想和理论。十七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日趋货币化和信用化,商业银行的各项功能不断完善,信贷业务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特别是十九世纪末期,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了一批超大规模的现代商业银行,占据借贷资本的统治地位,垄断了信贷业务的主体。这一时期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生产危机相伴相存。一方面经济危机发生时企业不能实现正常的资金周转,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造成银行信贷风险骤增并演化成实际的损失;另一方面银行出于对经济发展不稳定的谨慎和担心,不愿增加长期贷款的发放,造成企业生产萎缩,还贷更加困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普遍信用危机,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这一时期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受到广泛重视,总结出了防范、分散、化解信贷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和措施。在强化外部监管的同时,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各国商业银行在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纷纷建立起以信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信贷风险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信贷风险 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在当时盛极一时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主张以通过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控制信贷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真实票据理论在英、美等国家受到重视并用于指导信贷风险管理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历史进入二十世纪,银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金融新业务,信贷新品种不断被开发。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重上升,再加上战争的破坏和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这一时期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其中主要有可转换能力理论、预期收入论、资金总库理论、资金转换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风险分散理论等等。在信贷风险管理方式、方法上,先后推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金比例制度、贷款保险制度、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等。且这一时期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一是重视信贷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和“三性”协调,防范信贷风险和其他金融风险的交互影响;二是在控制信贷资产总量规模基础上,强调信贷结构的优化。即通过资产、负债种类结构、时间结构的合理搭配,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通过比例控制来约束信贷规模,预防信贷风险。特别是20世纪末通讯与信息业高度发展,计算机在银行领域的普遍使用,运筹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在信贷风险管理上的应用为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中的几个经济学问题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作为不同利益的市场主体,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两者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行为等经济学问题,结果导致银行产生不良贷款,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危害着国家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在银行信贷中,企业(借款者)是资金的使用者,是不对称信息决策中的代理人,对于借入资金的实际投向及其风险、收益水平、贷款的偿还概率等信息比较了解;银行(放款者)是资金的提供者,是风险决策中的委托入,对于资金投向情况及其风险、收益等信息不完全了解。银行信贷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在签约时,银企双方都认为他们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是相互对称的;然而,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以后,银行无法观察到企业的某些芹厶人信息,如企业不按合同约定进行投资、以及获利后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等违反合同约定而产生的风险。假设 某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拟投入某项目,资金需求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为一个单位,贷款率为r。如果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将贷款资金投入该项目,成功的概率为只,预期现值产出为R.;如果企业违反合同约定变更贷款用途,成功的概率为只,预期现值产出为R,项目失败时,投资均无法收回,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银行资金的安全收益率为。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给出企业和银行的收益矩阵。直观地讲,给定项目的收益,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成功时较低的利润,只在那些成功时收益较高的项目才会申请贷款;但是,给定期望收益相同,较高的成功收益意味着较低的成功概率,也就是说,高风险的项目驱赶走低风险的项目促使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风险加大。为此,在实践工作中银行为了防范逆向选择风险,只有采取信贷配给机制。机制设计问题机制设计是一类特殊的不完全信息对策。在这种对策中,有一个委托人和一个或多个代理人:委托人可以直接要求代理人报告自己的类型,但代理可能不会说实话,除非委托人能提供给代理人足够的激励。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激励的含义是机制设计者(委托人)诱使具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的行动符合委托人的目标。所谓委托人设计机制的日的是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但他这样做,面临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如果让一个理性的代理人有任何兴趣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的话,代理人在该机制下得到的期望效用必须不小于他在不接受这个机制时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这个约束被称为参与约束或个人理性约束。第二约束是,给定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类型的情况下,代理人在所设计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希望他选择的行动。显然,只有当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所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选择其他行动所得到的期望效用时,代理人才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这个约束被称为激励相容约束。在银行信贷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于企业选择的行动和自然状态银行无法直接观测,只能观测到行动和状态所决定的结果。为了防范企业违约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银行不能直接改变企业的行动方案,只有通过设计一个负激励条件来迫使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银行有利的行动方案,从而防止道德风险。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大多数行业基本上逐步走向市场化,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缓慢,利率市场化迄今还未正式推出,政府主要采取利率控制和信贷配给手段对信贷市场进行干预。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信贷市场存在价格和数量歧视,造成信贷市场双轨制,导致我国信贷市场蕴含着巨大租金。1.银行为吸纳存款的寻租行为。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 来源,有了存款银行才有能力发放贷款,才有可能获取存贷利差。而我国的利率管制制度使得银行无法合法使用利率杠杆吸引储户。为了获得存贷利差租金,一些银行变相提高利率招揽客户,只要增加的存款利率小于存贷利差,这种寻租行为就会继续。2.贷款政策引起的寻租行为。长期以来,我国的信贷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贷款人为获取贷款支付的请客费,回扣费居高不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获得一项贷款等于形成一种稳定的资金来源,尽管获取贷款的成本很高,但我国特有的制度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国企借银行的钱,而国企的主人是国家,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也是国家,国企贷款等于花自家的钱,即使到期不偿还贷款,其风险也不大。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获得贷款的难度就更大了,促使贷款市场寻租行为的盛行。3.信贷配给引起的寻租活动。信贷配给是指当贷款申请人愿意支付现行利率,但却不能按现行利率获得他们希望获得的信贷资金。信贷卖方市场的现状,迫使银行对信贷资金实行信贷配给,低风险借款者更容易获得资金。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存款保险机构,银行一旦出现债务危机,政府决不会袖手旁观,这样就导致银行趋向于采取高风险的信贷决策,获取高收益却无须真正承担风险,其收益与风险呈现不对称,助长了寻租活动。信贷市场寻租行为的解决,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加大打击惩罚力度。对银行信贷寻租行为的严历惩罚的确可以提高寻租者的成本,降低寻租者的动机,对后来者起到警示作用,是反寻租行为的一个有力的措施。但它有一个成本问题,因此只能对付一定限度的寻租腐败行为。况且待到惩罚实施之时,问题已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所以严惩只是一种事后的迫不得已的措施,加强监督机制才是防患于未然的一个有效措施,而实践证明最佳监督机制是对企业具有明确产权的个体所有者的监督。因此,信贷市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微观机制的改革,才可以有效地遏制寻租行为的冲动,根治代理权寻租腐败问题,使其在性质上变为只影响某些个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并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所有者的严格控制,从而大大缩小信贷市场寻租行为规模。同时,公有企业所有制的改革对银行信贷决策者设租行为需求冲动有釜底抽薪作用,银行经营风险控制工作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理论策略 信贷风险与投资收益率、企业信用之间的数理描述信贷风险是指发生贷款本息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借款方不能按期偿还和清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从银行外部看,形成信贷风险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贷款企业的经营效果,二是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 从贷款企业的信用情况看,信誉状况良好的企业一般会按时偿还银行的贷款,而信誉状况差的企业,往往还贷意识淡薄,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量正常,也会故意做假虚报财务报表,分流贷款回笼渠道,隐瞒现金流量情况,拖欠银行贷款本患或者尽量想方设法躲避银行债务,加大了银行收回本息的难度,可见贷款企业的信誉状况直接决定着贷款本息的收回。从企业经营效果看,贷款发放给市场前景好、经济实力强、现金流量大、盈利水平高的企业,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大、风险小、安全性高;反之,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小、风险大、安全性差。所以企业的经营效果直接影响着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由此可见,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取决于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与贷款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一、信贷风险与项目投资收益率的关系2市场经济体制下,信贷市场为了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将自行进行利率控制并最终选择使得实际收益最大化的贷款利率水平,对信贷资金实行信贷配给,借方资金需求只能部分被满足。这样一来,迫使任何想寻求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决不会声称自己准备投资开发的项目没有投资价值,客观上促使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投资项目收益率均要大于银行信贷配给的贷款利率水平,因而,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动机的驱使下,不得不将一些投资收益率低项目经过一定程度伪装,然后向银行申报成投资收益率高项目;另一方面,企业投资开发项目受一些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银行的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投资项目收益率的实际大小。因此,我国银行业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并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呆,而是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规模也并非由规模收益长期积累转化而来,这样自然大的银行规模也就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指标回报。更为严峻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扶持亏损企业、维持社会安定等许多一经放贷就会成为呆帐、坏帐的政策性贷款,再加银行90%放贷给国有企业的贷款也因国企效益低下,大量银行贷款凝为不良贷款,致使国有银行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指标有违背产业组织理论中因果关系的假设倾向。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刺激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使得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遭到损坏,造成我国银行业的绩效长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以致中国金融业存在着规模经济悖论,最终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二、制度选择瓶颈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高低是由市场供球决定的。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政策作为调节手段,主要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影响整个 金融市场的利率。而我国刹宰作为调节手段主要是通过具体规定刹率水平和档次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当前我国实施的利率不是市场均衡利率,而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金融机构扩张信贷动力的利率。众所周知,我国政府一直通过控制存款利率政策,使存款利率rd低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金融中介机构追求租金效用的行为就会产生。同时我国政府通过控制贷款利率政策,使贷款利率低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为企业部门创造租金机会。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在国家特许权价值激励机制的安排下,银行只要发生信贷业务就会获得经济租金,刺激银行信贷供给曲线下移,使得自由竞争条件下银行所获经济租金增加(此时企业部门仍然有租金机会,加速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速度,加之国有银行产权的特殊归属性决定了政府对国有银行必然实行超保护政策,政府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社会各界人士和居民储户信奉“国有银行太大以致不会倒闭”,这样进一步使得银行长期经营的兴奋点主要是扩大信贷量,尽量扩大其金融组织规模,维持国有金融机构信贷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企业租金机会也必然刺激企业部门的贷款需求,使得不少企业“狮子大开口”,拼命争夺贷款,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过旺资金需求态势,扩大了本来已经存在的资金缺口,以致于贷款利率提高(提高了的贷款利率仍然小于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不仅没有遏制反而刺激了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由此可见,国有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的主观欲望与企业部门对企业的租金机会信贷需求膨胀的客观要求,源于中国政府通过控制存贷款利率并辅之限制竞争与限制资产替代等银行部门的租金机会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所致,金融约束为国有金融机构及国有企业创造“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其最终结果必然造成整个国有银行体系组织规模臃肿、金融资源效率低下、不良贷款堆积巨大,金融约束政策F的租金刺激信贷效应三、产权归属缺陷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由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国家财政在产权归属性上的三位一体,即其终结产权皆归属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产权经营管理体制,使得国有产权的经营管理呈现出风险的“软约束”。因此,国有企业及国有银行则可以将其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通过种种途径转嫁给终结产权所有者一一中央政府。也就是说,国有产权属性弱化了国有企业信贷融资时信息不对称风险,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归属性必然决定其信贷需求的强烈性、迫切性和非经济理性,同时国有银行在信贷资金供给时也会因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归属性而无须 过多考虑国有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信贷需求。这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即因信息不对称问题所造成国有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最终会由终结产权所有者一一中央政府承担与化解。这种风险转移与化解可以从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国有企业破产制度和企业的“债转股”等政策措施窥见一斑。同样,国有银行产权的特殊归属性也同样决定了国有镶行自身必然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没有按风险与收益原则来甄别信贷对象,且银行监管机制不健全,违章信贷及“权钱交易”盛行,使得国有银行信贷资金风险增大,不良资产的比例过高。相反,对于充满活力、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又存在巨大金融缺口的非国有企业信贷需求,由于产权归属性的不同,国有银行不能名正言顺地、顺利地将其信贷风险转嫁给中央政府,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增加(如中国现行的法规就规定,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呆坏帐不能核销),国有银行就不得不考虑非国有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信患不对称问题,国有银行的负责人担心如果一笔给私营企业的贷款出了问题,有可能被误认为收了对方的贿赂,使得国有银行负责人在对非国有企业办理信贷业务时,更怕承担正紫的信贷风险。所以,国有银行在发放信贷给非国有企业之前,则会非常慎重地选择与甄别信贷对象,采取种种限制条款与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降低逆向选择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减轻信贷的逆向选择风险;在信贷发放之后,国有银行则会加强监管力度,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由此也导致交易成本(与对国有企业的信贷相比)增加。 那么,如何应对挑战,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体制成因,已成为国有银行在缓冲期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放松银行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完善竞争性的金融体系。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层次发展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但是,金融体系基本上仍是以国有银行垄断为基础的一元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显然,放松银行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有与非国有地区性的金融机构,鼓励非国有产权主体的设立和发展,形成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的竞争局面,使金融市场上存在独立的、规模合理的、相当数量的商业银行,这有利于强化信贷资金配臵的市场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促进金融市场有效竞争的形成。2、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利率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银行业开展竞争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竞争手段,放开价格,推进利率市 场化,是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地位,实现银行业的有效竞争,避免价格管制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银行经营行为扭曲的有效手段。同时,利率市场化能够使非国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平等地进行融资,使有效益的非国有企业获得了利率歧视下无法获得的发展资金,促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3、国有银行产权机制改造,消除信贷行为所有制歧视。二十多年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国有企业诸种弊端的根源是产权机制,那么,国有银行的改革就可绕过漫长的摸索阶段,直捣产权这一核心问题。国有银行可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股份改造,例如可以参照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的做法将总行变成控股公司,下面成立若干股份公司,向社会募股,条件成熟时分别上市;也可以整体改造为股份公司,将国有银行一元产权结构改造成多元结构,这样有利于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以市场为导向经营管理体制,硬化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的责任约束,使得国有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业银行。4、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金融服务自由化,金融业的有效管理正在面临严重挑战,即如何建立适应全球竞争的银行激励制度,无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十分紧迫的事情。为此,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制度变迁,内部组织结构调整时应该科学借鉴国外大银行的相关制度,用股票期权激励银行高层管理者、设立限制性股权或通过延期股票发行激励中层管理人员、鼓励普通员工投资入股,强化员工激励机制,推进“货币福利”激励,加快国有银行商业亿的进程。 全文完。
本文档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9-0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