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举报
开通vip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摘 要:范成大在书法史上与陆游、朱熹、张即之并称“南宋书法四大家”,书法深为时人所重。范成大在1173~1174年任桂林知府,在桂林留下多处题名石刻。通过检索古代文献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对范成大在桂林题名石刻进行了初步分析考述。以期了解范成大在桂林的主要石刻种类与现状,并探讨其书法艺术,对其题名石刻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范成大;石刻;认识;书法;风格 一、桂林所存范成大...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 摘 要:范成大在书法史上与陆游、朱熹、张即之并称“南宋书法四大家”,书法深为时人所重。范成大在1173~1174年任桂林知府,在桂林留下多处题名石刻。通过检索古代文献以及实地考察的方式,对范成大在桂林题名石刻进行了初步分析考述。以期了解范成大在桂林的主要石刻种类与现状,并探讨其书法艺术,对其题名石刻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范成大;石刻;认识;书法;风格 一、桂林所存范成大石刻的情况 据清代金石家叶昌炽《语石》卷五《卧游访碑记》中载:“桂林诸山无一处无摩崖,唐宋石刻,莫多于此。”他称赞:“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历来有“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之说。桂林历代题名之多,尤以宋代为甚。对于宋代石刻数量各家统计数字略有出入,林京海《桂林石刻》一文中称:“桂林现存唐至民国石刻约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可见宋朝桂林摩崖刻石之风最盛。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先后历任静江(桂林)、成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据统计其在桂林任职两年期间先后在七星岩、屏风岩、中隐山、龙隐岩等地留下了题刻11件,其中七星岩四件、屏风山三件,龙隐岩、还珠洞、中隐山和水月洞各一件。但这些摩崖题刻的具体情况如何,缺少具体的资料。笔者经过一定的工作,试图给出一个基本的阐述。南宋乾道九年至淳熙元年(1173~1174)两年,范成大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笔者分乾道与淳熙两个时期来讨论。 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四十八岁,据宋史记载:“乾道九年九月,范成大与林光朝游水月洞,石湖为铭。重九,登七星山,游栖霞、水月诸洞,有题名”。这个记载说明在象鼻山水月洞有一处铭文石刻,这就是著名的《复水月洞铭》并序:“水月洞剜漓山之麓,梁空距江,春水时至,湍流贯之。石门正圆,如满月涌。光景穿映,望之皎然,名宾其实旧矣。近岁,或以一时燕私,更其号朝阳,邦人弗从。且隐山东洞既日朝阳矣,不应相重。乾道九年秋九月初吉,吴人范成大、莆田人林光朝考古揆宜,俾复其旧。成大又为之铭,百世之后,尚无改也。铭曰:有嵌孱颜,中淙涨湍。水清石寒,圆魄在上。终古弗爽,如月斯望。漓山之英,漓江之灵。虏其嘉名。范子作序,勒于龙从,水月之洞。”而在栖霞洞有一处题名石刻,水月洞还有一处题名石刻。所谓题名石刻,既是宋人的一大恶习,好在游览之后,将自己的名字或单独或与同游者的姓名刻石留念的石刻,即是跟如今的到此一游别无二致。清人谢启昆的《粤西金石略》(嘉庆六年铜鼓亭刊本)卷八《章潭范成大题名》记载:“乾道九年重九,吴人章潭,邃道,范成大至能,携家同登七星山,遂游栖霞、水月诸洞。(真书,径三寸许。右刻在临桂栖霞洞)。”根据谢的著录,乾道九年栖霞洞一处楷书题名石刻。 淳熙元年(1174年),范成大四十九岁,据宋史记载:“七月,作壶天觀,与友人落其成,还,会与碧虚亭,均有题名,又有《屏风岩铭》并序,……游中隐岩,访訾家洲。设鹿鸣宴,赋诗。自书刻于伏波岩。腊月,作《碧虚铭》。”从这条史料中发现在壶天觀、碧虚亭处均有一处题名。据《广西通志辑要》卷三《胜迹》:“碧虚亭,在七星岩栖霞洞口,旧名齐云,宋范成大重建,改今名”。谢启昆《粤西金石录》卷九有记载:“‘郑少融、赵养民、李正之、范至能,落壶天觀还,会碧虚。淳熙元年(下阕)。’”真书,径一寸许。右刻在临桂栖霞洞。”这里谢启昆记录了一处题名。而壶天觀在屏风岩,据《临桂县志》卷二十《金石志三》:“范成大题名:‘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新作壶天觀,提点刑狱郑丙落其成,转运判官赵善政、提点坑冶铸钱李大正同集。淳熙改元,七月十日。’行书,径5寸,右刻在屏风山。”这条史料证 实在屏风山有一处题名石刻。著名的《屏风岩铭》并序现已不存,据谢启昆《粤西金石录》卷十一《山川志三》记载:“宋范成大《屏风岩铭》并序:凡洞穴皆幽暗逼仄,秉烛而游,惟屏风岩高广壁立,如康庄大厦,延辉纳景,内外昭徹,石湖居士名之曰空明之洞。由蹬道数十级,由小石穴(‘由小石穴’的‘由’字应是‘出’字),山川城郭,恍然无际,以作观台,是名壶天。游客诧曰:‘大哉斯壶,函裹如许’。居士曰:‘世所相有,如空浮华,心目颠倒。故善巧者能于宝珠及以芥子乃至毫端,出见尘剎。彼观者不觉不知,况一壶哉’。客悟且笑曰:‘然则游戏神通耶,’居士亦笑,而为之铭曰:‘心尘目华,三昧见前,我提一壶,弥罗大千,无有方所,四维上下,此三昧门,薄施游者。’”此即为《屏风岩铭》并序的全文。淳熙元年(1174年)腊月,范成大做有《碧虚铭》并序:“唐郑冠卿遇日华、月华君于栖霞之洞,与之笛,不能成声,倾壶酒饮之,廑得滴沥。独记其赠诗二篇。出门见二樵者,问曰:“洞中乐乎”,跬步亦失所在。吴人范成大小筑其处,以识幽讨。按诗卒章云:不缘过去行方便,那得今朝会碧虚,即以扁榜,且铭之岩壁:空洞维石,中函碧虚,谁欤知津,有翘负诌。我来扣门,两翁在否,虽不能笛,能醉君酒。为君作亭,表岩之局。名翁所命,而我铭之。有宋淳熙改元嘉平日刻。”这个石刻现存,在七星岩洞口右侧崖壁上。是如今能观看到的范成大石刻的代表作品。 由这条史料发现,范成大有游玩中隐岩的记载,而据《临桂县志》卷二十四《金石志五》:“‘郑少融、赵养民、李正之、范至能,淳熙甲子岁中秋后三日同游’行书,径一寸许,右刻在中隐岩。”由屏风山、中隐岩的两处题名记载,笔者发现凡范成大题名石刻皆不是范本人做,而是同游的随从官员所做。淳熙元年七月,范成大做《鹿鸣宴诗》并序,并自书刻于伏波岩。《广西通志辑要》卷三《金石》记录:“《鹿鸣宴劝驾诗》,淳熙间范成大撰,行书,径二寸,在伏波岩”。谢启昆《粤西金石略》卷八亦有著录。《淳熙元年秋九月桂林鹿鸣宴太守范成大赋诗以劝驾云》:“维南吾国最多儒,耸观招招赴陇书。竹实秋风辞穴凤,桃花春浪脱渊鱼。月宫移种新栽桂,江水朝宗旧凿渠。况有龙头坊井在,明年应表第三闾。”在史料记录中,唯独这个石刻明确记录了由范成大自书刻于石。 由宋史记录及后世一些金石录、地方志的记录,可以明确范成大石刻有:《复水月洞铭》并序、《屏风岩铭》并序、《碧虚铭》并序及《鹿鸣宴劝驾诗》四块。其中《复水月洞铭》并序与《碧虚铭》并序现存基本完好,《屏风岩铭》并序已不存,《鹿鸣宴劝驾诗》已残剩百分之四十。范成大的题名石刻在水月洞、栖霞洞、屏风岩、中隐岩都有题名石刻,其中记录水月洞一处,栖霞洞二处(碧虚亭亦在栖霞,碧虚亭题名既是栖霞洞题名),屏风岩一处,中隐岩一处,因此范成大有史料著录的题名有五处。加上前述的一个大型石刻,范成大应该有六处相关的石刻,而为什么在普查中多有两处石刻呢(一处在龙隐岩,一处在屏风岩)。另栖霞洞有四处,水月洞没有题名。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并翻阅史料,认为在屏风岩石刻尽毁的情况下,且亦无史料著录,那么屏风岩题名数量应按史料为准。 二、范成大桂林石刻书法的特色 范成大在书法史上与陆游、朱熹、张即之并称“南宋书法四大家”,书法深为时人所重。但是他的存世书法作品却不多,研究范成大的书法艺术,其留在桂林的摩崖石刻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存《复水月洞铭》刻于乾道九年(1173年),正书,石刻高1.26米,宽1.82米,字径0.08米,石刻在象鼻山水月洞临漓江一面的小石穴口处岩壁上,字迹完好,但现缺乏保护。《碧虚铭》作于淳熙元年腊月(1174年),正书,摩崖石刻高2.70米,宽1.60米,字径0.12米,石刻在七星岩洞口右侧碧虚亭崖壁上,字迹清晰,基本完好,有几处人为损坏。由此可以看出,范成大桂林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有下面几点: 1.书法出于蔡襄,融欧兼颜,自成一家 宋人周必大在《神道碑》中著述:“公蔡氏所出,古书法兼有真行草之妙,人争藏之。”又在《与范至能参政》第二书有:“某伏蒙宠示三大字,雄遒结密,盖自蒲阳外家,一变而 入颜,杨凝式,鸿雁行矣”的看法。范成大正书《碧虚铭》大楷,结构有颜体势,气息有蔡襄之韵,整体苍劲雄浑,气势磅礴,保留了颜鲁公《严家庙碑》《勤礼碑》竖粗横细,藏锋起笔,中锋行笔的模式,但又去掉了颜体向外张结体的鼓形,使竖画趋直,减掉颜体的个性化特征符号,运用更多的晋人笔意,使这件楷书大字雄之外有文雅之气。而《复水月洞铭》字体稍小,字的结体明显瘦长,融欧体兼颜体,颇有《兰亭》气息。岳珂对其此正书推崇备至:“右淳熙参政资政大学士石湖先生穆公成大字至能《行台》《常州》《成都》《两司》四帖真迹一卷。近世能书,惟范成大、张孝祥相望,笔劲体遒,可广可狭。如公抑图一,范成大《复水月洞铭》足以名家矣。……赞曰:纵之而矩不逾,敛之而锋无余,宝蕴而华敷,云灿而霞舒……”(《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十六)可见范成大的楷书大字,在当时是非常受到推崇的,这也是其在桂林的石刻多用大楷书写的原因吧。 2.宋人“尚意”书法在大楷中地运用 范成大楷书不循规蹈矩,写起来随着心绪变化而变化,楷中有行之意,又不突破做行。文字书写发展到宋朝,宋人继承唐的法度后开始了创新改造,着力体现自己的个性,其代表就是北宋四大家,而整个宋朝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的态势。在行书上体现“尚意”或许容易,但在楷书上体现,尤其是遵循唐法的楷书,就异常困难了。楷书慢速书之,难有速行之笔,而范成大在《水月洞铭》碑中,如“燕”“铭”“洞”等字中,“水”部首的字大多是行书法。“疾”的表现最为明显,应为笔画中之飞白,“峻急”可以出奇,表现才情,展现性格。寓动于静,燥润相济,打破楷书呆板沉闷,使整个作品生动起来。《碧虚铭》全文150余字,有十分之一的字中夹有飞白笔画。如“笛”“不”“中”“疏”“成”等字中,给若大块碑增加了生机。其书写速迟兼使、规矩从心、势神兼得,正如《书法雅言》所述:“温而厉,威而不勐,薛而安,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气象也”。 以上,笔者对范成大在桂林的石刻进行了考鉴、研究,特别是对范成大石刻的具体类别进行了考证,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它们的本来历史面貌。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故认识还有待深化。本文对于一些问题,如,范成大的题名的研究不多,望有志于范成大书法研究的专家、学者开拓这一领域,以补本文之缺憾。笔者愿与有识方家探讨。本文不妥之处尚祈斧正。 参考文献: ,1,于北山.范成大年谱.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湛之.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 ,3,刘玲双.桂海碑林.漓江出版社,1997. ,4,陈寿民.桂林石刻体例论略.广西石刻展览特刊,1946. ,5,刘英.桂林石刻概要.社会科学家,1987. (作者单位 桂林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本文档为【南宋书法家范成大桂林石刻考——兼及范成大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风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27
浏览量: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