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打开“心理”的结 徐洪全 个案确立: 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介于正常儿童与心理障碍儿童之间的不太严重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矫治,会引发儿童青少年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如果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方案,寻找并取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良因素,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打开“心理”的结 徐洪全 个案确立: 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介于正常儿童与心理障碍儿童之间的不太严重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矫治,会引发儿童青少年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如果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寻找并取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良因素,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及时矫治心理问题,能促使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本例个案对象的外在表现为学业不良,有行为问题,受情绪困扰,与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环境特殊,因此确立了本心理干预方案。 案主资料收集: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徐× 1 2、性别:女 3、年龄:11岁 4、个案来源:与案主有亲戚关系,长期接触,主要资料经本人观察、积累所得。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案主一出世就因没有祖父母帮忙照顾,父母要上班,特别是母亲常常要加夜班而被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因为家务繁重,对她主要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使她比较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注意力、理解力、表达能力等较差。她跟父母接触时间较短,比较生疏,而跟唯一的阿姨相处融洽,情同母女。后来,父母下岗,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上二年级时父母又离异,母亲打工,她随母亲转校借读,住在阿姨家,阿姨视之如同己出。 2、案主本人情况: 上学之前,案主显得比较活泼好动。自主性强,和邻居的孩子相处融洽。正直坚强,好打不平,有时表现倔强,男性化。入学后,个性逐渐改变。后来住在阿姨家里,案主表现得跟阿姨比较亲近,能经常帮阿姨做事,但做事缺乏条理性。她和母亲不太说话,母亲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打骂她,使她逐渐变得沉默。除了去学校,她基本上不和外人接触,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特别是搞笑片和武打片。 进入新学校以来,案主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好动,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不愿意听老师的讲课,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 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不太受老师喜欢的人。加之身材偏矮偏胖,也成了大家讥笑的话题。 三、主要问题: 1、表现在四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2、具体表现: (1)、孤立无助,焦虑,特别是害怕学校和社会性情境(孤独、不愿交际)。在家里与母亲缺乏沟通,觉得可以依靠的人不多。特别是上学后,班上的老师、同学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流,使她情绪比较低落。 (2)、厌学。因为学习习惯差,作业错误率高,学科成绩落后,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 1 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她感到她母亲不喜欢她,而受到自卑情结之苦。特别是总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她要改变现状,想要证明她不比别人差,或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有时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 (4)、反叛、逃避。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案主的不适,所以她经常表现出逆反心理和逃避行为。如对老师的责问及母亲的质问置之不理,撒谎等。 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 原因分析: 1、自我认识发生偏差: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由于各种内外因而导致案主自我认识前后、内外不一致,自我意识模糊,不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调控。 2、成长环境特殊,对母爱体验肤浅:因案主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母跟她相处的时间不多,相互缺乏沟通。又因工作不顺心,夫妻离异,母亲常常拿孩子当出气筒。致使案主体验不到母爱,误以为母亲不爱她,对母亲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3、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情感变得麻木:案主自上学起,由于好动,课堂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批评、惩罚,而得到的表扬和肯定几乎没有。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变得习惯了。 4、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笨猪”、“活死尸”、“没出息”等言语,在案主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她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使她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于是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5、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现今的大多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因此情绪低落、消极。 二、诊断: 家庭环境的变化,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案主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忧郁、自卑、虚荣、叛逆、偏激等心理偏差。 (1)对案主个人: 心态:自卑、忧郁、焦虑、麻木、恐惧、自暴自弃、偏激、逆反等。 干预: ?鼓励保持正性、平衡的健康心态,多看有利因素,正确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避免否认、退缩、回避、过度恐慌、冲动行为、压抑情绪、不接受帮助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学会倾诉,客观如实地叙述自己的心理感受,释放不利情绪,使其他被干预人群能理解她的内心,产生同感。 ? 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心境,增强对现实环境生活的适应性。 ?使用适应性的行为和非破坏的行为减少应激,减轻应激带来的紧张情绪,如幽默、运动、听音乐、保持正常的进食、睡眠和学习习惯,放松训练等。 原则: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避免非适应性行为、坚持不懈。 (2)对案主周围的人群: 母亲: 心态:望子成龙及恨铁不成钢、焦虑、愤恨、迁怒、偏激 干预: ?使母亲明白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明白与子女要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要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避免孩子显得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与自控力都很差。 ?建议母亲与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消除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不利的心理体验。避免拿孩子当出气筒,努力培养孩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 2 ?让母亲懂得不良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当孩子出现错误和问题时,应避免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致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此外,母亲应尽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原则:尊重、经常谈心,交换彼此想法,对孩子说话要真诚、恳切,正确疏导。 (3)学校的老师、同学: 心态:轻视或漠视,绝望、厌恶、偏激行为 干预: ?在理解案主的前提下,要经常给予案主心理支持,如肯定案主的优点,避开攻击性的话题,鼓励她正确地表现自我等。 ?理解案主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反应的一种方式,做到事先有准备,不被案主的防御性攻击或过激、逆反行为所激怒而失去立场,而放弃帮助、辅导,或与案主争吵、过度绝望、妄下论断等。 ?强调环境的育人作用,改善不良的班级心理氛围,帮助案主与师生重建支持性关系,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原则:尊重、理解,宽容对待案主,尽快稳定案主的情绪,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避免消极的应对方式。 三、干预性辅导个案记录: 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唤醒和开发当事人内在的积极力量。本着相信每个孩子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孩子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根据案主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辅导。 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案主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案主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案主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班主任、父母、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争取有利因素。 四、结果与思考 1、结果: 师生反映,案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心理问题虽然还有存在,但已不影响她与他人的交往。 母亲反映:案主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她也会主动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她听。人变得开朗起来了,母女关系有很大的改善,有时还会听见她唱几首歌曲(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案主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很无聊了,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一点,别人不会看不起我的。而且我也不再是倒数几名了。 2、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直至案主完全脱离心理危机为止。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3 一则报复心理案例的辅导手记 陆亚娟 典型案例: 小飞,女,五年级学生,12岁 小飞的性格有些不稳定,有的时候于班上同学发生矛盾后,便怀恨在心,到第三者那里诋毁前面那位同学。班上同学很不喜欢她。 有的时候请同学帮忙,便给对方钱作为帮忙的补偿,弄的同学很不自在,觉得好像在等价交换。她却说:“我家有钱”。 当认为同学伤害了她后,就开始报复。如往同学水杯里倒脏水。看见同学喝下去的时候,自己躲在一边笑。 当同学对她有一点点关心的时候,她就给予非常热情的回报。如对方在她打喷嚏的时候,递上一张纸巾,她便马上给对方买这买那,搞的同学难以接受,不敢再接近她。 现在班上的女同学都不理睬她,将她当作一个怪人。她很苦恼,感觉到了这个冷漠的人际关系。在一个晚上放学的时候,找到我,吐露了心中的烦恼。 个案分析: 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同学,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任期发展的话,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内心非常痛苦。上述案例重的小飞的所作所为,具有明显的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是一种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得人发泄怨恨以及心中不满的情绪。在学生中,公开报复行为不多见,但是报复心理不少,这种心理的存在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一旦发现,因该及时予以疏导。 在小飞的表现中,发现她其实还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特点。小飞对他人的过渡热情,过渡言词,让同学自尊受到很大伤害。如拿钱给同学,还说:“我家有钱”;为一点点的举手之劳的小事,便大动干戈的为对方购买一些高档食品等等。同学之间,需要真情相待,热情相助的,但是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真诚。像小飞这样的接人待物的做法就会另同学避而远之了。 在小飞的思维中,她认为在交往中应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但是自己又没有正确的方法,心里很想获得同学的好感,但是行为上却是得不偿失。一旦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愿,就立刻反戈一击,报复的心理马上出现。 小飞总是以敌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来自小飞童年时期,家境不富裕,经常被别人小瞧,自尊心受到挫伤。从而使他产生别人看不起我,我会让你们看看我的能耐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自己的态度;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愿的人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 辅导过程: 1、 讨论分析,学会换位思考。 我跟小飞探讨,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对这个事实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回避,也不能用矛盾方式来解决矛盾。怎么办?如当别人帮忙给自己,自己拿钱回报给人家,自己感觉心理很舒服,对方可能会高兴,但是对方真的就接受,就高兴吗,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把自己当成对方,感觉一下对方在遇到你这样的情况,心里是怎样的,记得当时小飞说,这样不好吧,我不能拿你的钱,而且在心里面觉得自尊受到挫伤,很没有面子,觉得自己见钱眼开,对方把自己看低了。很是不开心的。我说,是的,既然你都会不接受,不高兴,那么你这样做,同学有理由拒绝你了。 2、 攻心思考,分析报复的危害性。 对他人进行报复不管轻重,结果都是两败俱伤的。报复者,当时感到快意满足。但是因为你的狭隘,最终是大家都远离你,到头来是“众叛亲离”。被报复者,最后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内心的恐惧与伤心总是一个阴影。所以报复行为是不能实施的,那么报复 4 心理呢,自然也应摈弃掉,因为这种心态,会让你的内心世界越来越狭窄。我们再设想:你想报复同学,通过你的报复,除了你能从报复中体验对方受害的痛苦与伤心给你带来的快乐以外,你还能收获什么,在这场报复行为过程中,你会不会也受到一定的伤害呢,周围人会怎么评价你,再者,对方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等等问题你自己是否仔细想过。 3、 学会宽容,学会感动,学会关爱。 学会宽容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它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阳光背后的阴影。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要真实且全面地去认识它。千万不要用仇视的目光去看你身边的同学,他们或多或少有他们自身的缺点,要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试着从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学会感动。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可怕,身边的人也没有你原本以为的那么讨厌。用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你得到的回报就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怨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刻意地去消除怨恨,而是要不断用爱和关怀来充满内心,这样怨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听了我上面的话,小飞说:“老师,他们都对我不好,我还该不该宽容他们。” “该宽容的要继续坚持。” 4、 对峙一些不正常思维,转变其顽固的错误观点。 “老师,我将来想学医” “很好的理想” “我学医不是为了治病救人” “为什么呢” “我将来不去给那些伤害我的同学治病,我要用自己的医术杀死那些欺负过我的人” 难道你就这么恨他们” “ “是的,因为他们伤害我,让我伤心。我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万一他们不在你这里看病,你的这项计划不就是实施不了了吗,” „„. 小飞停了一会,不说话了。 小飞的大脑开始反思了,她这一停,就说明在她的内心世界开始反省。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教师顺势指导,就会逐渐将这类学生引导过来。 我看她不语,接着说:“难道你学医仅仅就是为了去报复那些你认为伤害过你的学生吗,”“你把自己的人生理想的追求停留在为了达到儿时目的的小道上,你不觉得自己的这个计划有些离谱和荒唐吗,”“还有,总是认为同学对不起自己,那么自己对同学是不是很好呢,” 小飞这个时候望望我,还是没有回答。后来,小飞跟我说,老师,我妈妈也曾经跟我说过,要有爱心。 个案小结: 学生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一些生存学习之道。但是由于物质、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丢掉了交往的原则,出现了尊卑优劣之分,出现了不平等的交往。 悦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会颀赏对方,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对他人过于苟求,否则只能是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 在交往中,总免不了相互议论和评价,但评价必须符合实际。态度要真诚,而不能口是心非,无中生有。这样的话,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造成人际交往被动。 5 开启心灵的钥匙 陆慧红 一些孩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品德等方面逐渐掉了队,成为了后进生。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从下面这个实例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小燕,一个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一个被人从路边捡养的孩子,一个沉默寡言孩子,一个缺少母爱而心灵敏感的孩子。在三年级时,还曾经失踪过几个星期。一开学,我就从她以前的老师那里知道了这一切,同时也知道了她对语文情有独衷,所有语文作业都认真完成,而对数学,她却经常不做。究其原因,她不会做,没有人教,从而她讨厌数学,不做数学。第一天踏进教室,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语文作业的字写得工整、清楚而漂亮。同学们也肯定了她的优点,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趁此机会,我向她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小燕同学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其他各门功课也能像语文一样认真及时完成的,是吗,”我用鼓励而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她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点了点头。以后,我有意识经常和她一起聊天,在数学上我也偶尔辅导她,让她感到我时时在关注、爱护她。而她的确认真地完成了各科作业,即使不会做,她也会主动来问我或其他老师了。 我从小燕的转化工作中,体会到一个充满爱的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来转化后进生,扬其长,避其短。“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一个善于表现爱的老师应该能深入地挖掘,随时随地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能使后进生迫切地希望得到肯定与重视的心理获得满足,无形中就让他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这样,不仅可以突破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易于感化,而且可以使他们转变学习态度,萌发学习的自信。有一次,她早晨上学迟到了。我一了解原因,她是走了40多分钟才赶到学校的,早饭也没有吃,因为父母上早班,忘记给钱了。我为她买了早饭,没有责怪她迟到,而且利用班会表扬了她坚持到校,热爱学习的好品质。放学时,天下起了大雨,我和她共伞去乘车,为她买好车票。她先我几站下车,我把伞给了她,叮嘱她路上小心。下车时,我看见她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事后,我和她父亲联系,为她购买了月票。小燕把我的爱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对我的感激和信任之情更深了。她用实际行动回报我,她的语文学得更认真了,其它的功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分派给她的值日任务:擦黑板、门窗、栏杆,她都早早到校,一丝不苟地完成。而且,有什么事,她都愿意和我来谈谈,慢慢地,人也变得开朗了。在和家长的联系中,我了解到小燕平时不肯多穿衣服,不做家务,数学作业做完了不愿意检查等情况。每次和她亲切交谈之后,她都一一改正了。她好像一棵苏醒的小树苗,生发出了嫩绿的生命之叶。 在与小燕的接触和感化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领悟到: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对他们充满爱心。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后进生对师爱的需求并不比任何一个学生少,反而更为迫切。教师对后进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冰封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真挚的感情,从而产生激励转化作用。事实证明:教师坦诚无私的爱,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且能使学生和教师心理相容,关系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后进生只有用爱心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的心灵,才能激起他们向上的积极性,达到转化的目的。爱,能抚平一个人心灵的创伤;情,能激起后进生向上的勇气。只要我们教师充满爱心地去挖掘后进生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燃起希望之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我们持之以恒,充满爱心、诚心、信心和耐心,必能教育转化好后进生。 6 走出焦虑的沼泽 黄美娟 林欣,女,今年十一岁,正在读五年级。她平时学习刻苦,作业认真。从一年级开始成绩就很优异,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个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我发现她这学期开学到现在近三个月时间里情况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语、数两门学科各次考试成绩均不太理想,人也一改往日的开朗、活泼,变得郁郁寡欢。每次考试时她又如临大敌,显得心神不定,十分紧张。每次发试卷,她总会悄悄地把头低下。拿到试卷看到分数后她会抱着脑袋,神色凝重,显得心事重重。 我决定找她谈一次话,了解一下情况。 我:林欣,你知道我找你来干什么吗, 林欣(以下简称林):我知道,今天我考试又考得不好。 她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这是一个对考试特别敏感的孩子。于是,我又说:“你这次考了80分,还不错呀~” 林欣抬头看了我一眼,说:“这怎么算好,我以前成绩在班级里基本上是数一数二的,可现在只能算中游了。” 我:“你希望自己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吗,” 林:“那当然啦~” 我:“你觉得这个目标是否符合你的实际水平, ” 林:“应该可以。我以前都能达到的。” 我:“应该可以,那你现在的情况呢, ” 林:“我不知道。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我以前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可是现在我无论怎么考也比不上人家。” 我:“所以你感到难以接受,觉得十分失落,是吗, ” 林:“是的。(低下头沉默一会儿)唉,我现在觉得学习真累呀~ ” 我:“你觉得学习很累,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结果仍不理想,” 林:“是的。我觉得自己学习比以前更努力,可不知怎么回事,考试总是考不好,我都心烦死了。 ” 林欣说着说着眼泪汪汪,情绪很激动。谈话就此打住,我只好不停地劝慰她。 通过这次谈话,我已经明白造成林欣近期情绪不佳的原因所在了。她有过强的考试动机,对考分特别看重,渴望自己取得好成绩,对潜在的失败很紧张,所以对待考试显得焦虑不安。 了解林欣的考试焦虑症状后,我决定再找她谈一次,帮助她正视自己的问题,理性地看待挫折和失败。 我:“你是不是觉得考得不好很没有面子, ” 林:“(低声的)是的。以前老师一说成绩考得最好的,还没报出名字,全班人都马上说是我。可现在?? ” 我: “告诉我,你每次发试卷时都低着头,这是为什么, ” 林:“我怕又没考好,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 ” 我:“即使那样,那又怎么样呢,” 林:“我会觉得太丢人了,我会受不了的。” 我:“那么现在同学中有没有人瞧不起你,笑话你呢, ” 林:“(想了想)那倒没有。” 我:“你的爸爸妈妈呢, ” 林:“前几次没考好后,爸爸妈妈曾经问过我,但没责备我,只是说:“尽力就行,下次努力吧。” 7 我:“瞧,没有人笑话你,看不起你,实际上是你自己对自己不满,自己对自己失望,所以会觉得那么闷闷不乐,那么心烦意乱。你说呢,“ 林:“(沉吟一会儿,点点头)韩老师,也许你说得对。” 通过这次谈话,可以帮助林欣正视自己,并认识到所谓的“面子”主要还是自我不接纳的反应。由于自我不接纳,也就谈不上自我改变,于是就陷入紧张、烦恼的情绪状态里面而不能自拔。 为了防止林欣在考试焦虑这片“沼泽地”里越陷越深,我接下去要引导她分析自己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对症下药。于是我又对她进行了第三次谈话。 我:“林欣,你以前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里数一数二,而现在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好,所以你觉得很烦,是吗,” 林点了点头。 我:“那些优异的成绩是你的骄傲,但也成为你现在学习的负担。你每次考试总是要求自己“不能失败,只许成功”,而且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才算成功,十几名你都认为自己是失败的,这无形的压力影响你的正常发挥。林欣,告诉我,你这学期第一次考试不好的是哪门学科,” 林:“是数学。” 我:“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考试考得不好时的心情吗,” 林:“我??我很沮丧。我一直在问自己怎么会考成这个样子,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 我:“所以当你第二次考试时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再失败了,对不对,” 林:“是这样的。第一次数学考的不好后,我已经埋怨自己好几次了。第二次考试考的是语文,这是我的强项,我反复对自己说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否则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我:“结果又让你很失望, ” 林:“唔。”(点点头) 我:“问题就出在你每次考试的动机太强,期望值太高,总想考到最高成绩。可事与愿违,你越这么想,考试时总发挥不好,对吗,” 林:“是的。我每次都复习得好好的,考前也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发下考试卷我就觉得很紧张,心慌慌的,手心还会冒汗。平时不会错的题目会看错,计算错,有时候还会漏题没做。” 我:“瞧,你就像陷进了一片沼泽地里无法解脱了。你越想考好,越考不好;越考不好,你越希望自己考出好成绩来证明自己。就这样恶性循环,把你弄得疲惫不堪,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越来越笨了,是不是,” 林:“(点了点头,抬头看我)韩老师,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 我:“调整你的心态,调整你的目标。 ” 林:“你是说我的目标太高了,可我以前能达到的呀~ ” 我:“你不要总是把以前当作唯一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你想一想,现在的班级情况跟以前一样吗,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发生变化,” 林:“(低着头,似乎在认真地思考)有,同学变化了。以前我们班好多同学不太努力,新学期开始后大家的学习劲头都上来了。” 我:“是呀,现在你的竞争对手发生了变化,起点已经不同了,难道每次考试一定要名列前茅的目标还不能相应调整吗,” 林欣沉默不语。我也不说话,让其思考。 过了一会儿,林欣抬头看着我,说:“也许你说得对。我老是按着原来的目标要求自己,却怎么也达不到,所以心里很烦,很着急。” 当林欣有所领悟后,我进一步帮助她认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是她考试焦虑症状的主要原因,并认识到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适当调低目标是解决这一冲突的途径之一。 8 接着,我说:“你认为按你目前的状况,你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最多能达到什么水平,” 林:“我想再努力一把的话,第10、11名总可以吧。” 我:“如果你通过努力达到了这个目标,你的心情会怎样, ” 林:“我想我会比较高兴,毕竟有所进步呀。 ” 我:“那么,我们暂时把争取10、11名作为近期目标吧。” 我接下来就和她一起分析她的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并给她一些如何深入理解,增强学习能力的建议。 通过以上咨询,林欣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降低过高的期望值以减轻心理压力,使她重新树立了信心。 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很注意观察林欣。调整心态后,她对考试不再显得那样焦虑不安,能够以平常心对待,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成绩稳步提高。现在她已走出考试焦虑这片“沼泽地”,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恢复了她以前活泼、自信的模样。 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 侯卫春 一、实例介绍 郝文俊是我班一位男生,胖乎乎的脸,胖乎乎的手,刚接班那阵子我觉得他特别可爱。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就让我感到头疼了——课上,他坐不了5分钟就把头埋进课桌,手中还不停地拨弄着什么,老师提醒暗示,他就正襟危坐,过不了3分钟又恢复原样;做作业时,他一面在本子上快速地书写,一面不停地玩着橡皮,双脚也不闲着,晃来晃去;下课时,他东跑西窜,而且经常声嘶力竭地叫喊,还欺负同学,搞得班里鸡犬不宁。在教室里,他永远是胜利者,显得异常威风;可一到办公室,就像蔫了的小公鸡,嘴巴似粘着胶,说话含糊不清,还一个劲地给自己找理由,很多时候让老师感到无奈。 二、原因分析 老师们怀疑他有多动症,便与家长沟通。郝文俊的妈妈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就表现异常,特别好动,曾给他看过医生,也吃过针对性的药物,都无济于事。他一年级开始上课就如坐针毡,还常钻到桌子底下玩耍。可说来也怪,郝文俊虽然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也未好好地听过一节课,但每次小测验都能得个“合格”,老师家长监督得紧,他也能得个“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章炎智能正常,只是存在着明显的多动倾向。 9 发现郝文俊具有多动倾向后,老师和同学们就给予他特别的关注。如何让这架多动的“小马达”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平平常常地与同学相处呢, 三、多动症行为的矫正 在个体矫正方面,我采用了增强法并与他一起制定具体可行的改正目标及奖励办法。平时多鼓励他的受欢迎行为,如对于他的每次发言、好的作业,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报以微笑和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厉,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次我与郝文俊一起回家,我表扬他书写特别认真,结果他兴奋了一夜,一连将此事给家人说了三遍,那股认真劲儿一连持续了两天。 在集体帮助矫正方面,我召集班干部就如何帮助郝文俊展开了讨论。几位干部共同献计献策,最后,在征得他的同意后,由纪律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和章炎一起组成了“成长小组”。郝文俊与纪律委员同桌,由纪律委员约束他的行为,一有“风吹草动”便加以暗示提醒,使他上课少有开小差的机会,同时也让纪律委员成为郝文俊的榜样;学习委员检查并辅导郝文俊的学习,凡有难懂或不懂的内容都可向他请教,同时做好鼓励工作,打消郝文俊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体育委员负责课间与郝文俊一起下棋、游戏,以消耗他过多的精力,学会正确地“玩”。我们还约法三章:四人小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每位成员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小组的得失。这又给郝文俊的行为进行了纪律性的约束,同时也给了他努力的暗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注重正向强化刺激,郝文俊一旦有进步,则加以表扬;如果出现违纪行为,就引导其进行“自省”,提出下一次努力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小组”合作的要求、难度也不断地提高,郝文俊也渐渐适应了在集体中“规则”地生活,成绩有明显提高,受到了全班同学的欢迎。“成长小组”在他身上闪出了耀人的光彩。 “成长小组”是近年来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由几位层次不一的学生组成小组,每位成员视小组为集体,在交往、学习中互相约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这种组织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为集体着想、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他(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形成及道德品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上述案例中,我根据郝文俊好动、不安心学习、爱欺负他人等特点入手,在个体矫正的基础上,着力组建一个以优秀学生为主体的“优势群体”——成长小组。在成长小组中,郝文俊的一举一动更多的是代表小组的形象。“我荣小组荣,我辱小组辱”,成员之间有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一份责任感和内在约束,也有了更多分享进步和成功喜悦的机会。在小组生活中,队员的帮助能使郝文俊将多余的精力合理地消耗,并在合作交往中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对他的认识、行为加以诱导、矫正,同时也有教师的正向强化激励及“自省”引导,通过一系列内外因素的作用,逐渐健全郝文俊的个性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对特殊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但实践告诉我们,他们恰恰是教师要研究、要花精力去教育的学生。只要教师巧妙运用教育的智慧,用博大的爱心、欣赏的眼光、极强的耐心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撑,精神上的鼓励,方法上的指导,肯定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10 打开心灵 放飞希望 倪玲 邓佳洋,一名小个子、小眼睛的学生,入学没几天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发言非常积极,更为可喜的是他思维的角度与众不同。可是没等我高兴几天,就发现这个邓佳洋有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只想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爱听同伴的发言。二是不愿意做作业,不要说双休日留的家庭作业,就是课堂上的作业,他也是磨磨蹭蹭,一会儿玩玩这,一会儿玩玩那,一堂课写不了几个字。 开始时,我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过段时间情况会慢慢改变。可事与愿违,随着年级的增高,邓佳洋拖拉作业的现象越演越烈,每次还能编出一大堆理由,我真是难以理解。其实,有时他煞费苦心地编理由的时间,用来完成作业绰绰有余。 我耐着性子想方设法与他沟通,渐渐搞清,在五花八门的理由后面的真正原因是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兴趣,不喜欢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使我想起一件事:“六一”儿童节时,学校举办“游园活动”,我班的任务是把教室布置成谜语宫,我让每位学生制作一个灯谜,要求把谜语写在灯型的硬纸板上,并进行装饰。记得邓佳洋第二天一早就交了作业,并且超额完成,做了两个灯谜。我意识到对这个孩子需要更多地运用差异教学。于是,每次作业给他另作安排,如布置其他同学进行单元复习,他的作业便是出一份单元试卷;要求其他同学摘录好词佳句,要求他写上几句“邓佳洋 名言 关于文明礼仪的名言关于文明的名言关于礼貌的名言名言下载创新有关的古诗文名言 ”。 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教育界正积极提倡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也找到了几本有关创造力及其培养的书进行学习。我惊喜地发现邓佳洋的个性特征与有关研究表明创造型儿童的特征完全吻合。我为遇到这样一位学生而感到高兴、自豪,决心把他培养成一名真正的创造型的人才。我开始把我的计划付诸行动。 我为他创设友善和谐的环境。由于他的拖拉作业、自由散漫和不合群,他和小朋友的关系不太好,虽然我在同学们面前一再夸他聪明,但他一直不太受同学的欢迎。我就把我发现告诉同学们,当众分析邓佳洋的个性特点,告诉学生,经专家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是最具创造潜能的,如果邓佳洋能好好努力,长大一定很有出息。我希望以此提高邓佳洋在班级中的地位,改善他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鼓励他的求异、别出心裁的思维方式。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对他闪现出的每一点思维的火花都给予肯定,对他的每一次与众不同都大加鼓励。在鼓励的同时,我也不忘在课堂常规和作业要求上对他严格要求,不给他特殊的照顾。 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邓佳洋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了:拖拉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也日趋改善,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强了。 案例分析: 为什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了解孩子,掌握他的个性特点,想其所想。 通过书本的学习,再结合日常的表现,归纳出邓佳洋的个性特征: (1) 活跃。他活泼乐观,热情坦率,富于探索精神。 (2) 独立性强。他善于独立行事,且对独立有强烈的需要,但他的这种独立性表现为对老师的统一要求缺乏热情,行为不太合群等。 (3)情感丰富。他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创造充满热情,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行为特征。 研究出他的个性特征,我就能对症下药了。 2、激励——唤起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方法 任何学生都有积极向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我根据邓佳洋的个性特点,他的特长,经 11 常向其提供展示发展特长、体验成功的机会,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扬,也常能使学生受到鼓舞,树立起奋斗的信心和勇气,创造出更大的成功。 3、教育中“爱当头,情领先”。 在教育邓佳洋的过程中,我首先让他感到:老师是爱他的,尽管他老是不做作业,不愿和人交谈,但我总是上课前和他谈上几句,哪怕是在唱“独角戏”。虽然有时他的表现会令我失望,但我还是以鼓励的话语去感化他。事实证明,班主任的每一句热情的话语,每一个期望的眼神,都会给孩子以鼓励,以信心。这种真诚的热爱与信任,定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怎么办, 周昱名 问题:己上五年级的小刚,经常欺侮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甚至强行拿走同学的物品,如遇同学的反抗,则有可能遭到他的语言的辱骂或身体的攻击。有时他还强迫一大群孩子与他一起欺负他想欺侮的同学。 我们经常所说的骂人、打架多半是由于一方有意或无意激惹对方导致冲突,冲突升级演变为对骂甚至打架。而欺侮行为往往并无直接诱因,被欺侮的对象并非为直接招惹欺侮者,然而欺侮者却出现恃强凌弱的行为,分析其原因: (1)认识错误。有些同学把欺侮同学看作有本事,认为自己使其他同学惟命是从、俯首贴耳是自己的一种荣耀。因此,导致他们以欺侮弱小来自我满足、自我炫耀。 (2)盲目模仿。目前电视、卡通、画报、电脑游戏己成为孩子唾手可得的传媒,其中不乏打打杀杀,以强欺弱的不良刺激。由于学生本身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和这些传媒的内容的文饰性,往往崇拜能打能斗的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模仿他们的行为,甚至一些传媒所承载的内容(如:日本进来的一批游戏卡)故意颠倒是非,把恃强凌弱的人物描写成正面的人物,正义的化身。 (3)恰当的惩罚。有时不恰当的惩罚可能起到消极作用,导致学生攻击性行为加强,欺侮行为发生。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就具有攻击性、恃强性,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会把这种别人对他的惩罚手段迁移到欺侮他人的行为当中。 方法:(1)认识矫正法:使学生懂得如不及早消除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演化为暴力犯罪,触犯刑律。应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义。欺侮并不是有能耐的体现。 (2)正向迁移法:有些学生在遭遇不可抗拒的惩罚,如家长的训斥、体罚、教师的批评时,往往把自己所遭受到的挫折毫无理由的宣泄到其他同学的身上,对其他同学构成欺侮。对这些同学,要查明欺侮背后的原因,通过提高这类学生的文明修养来正向迁移他们的情绪反应,用他们自己的道德情操来抵御自己的不良行为。 3)榜样示范法:家长、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树立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和和气处事的榜样,( 家长对孩子的权威,不应以武力行为体现。教师应在班级中树立待人接物,文明有礼的典范形象。教师自己也应注意不能使用体罚手段管理学生。 12 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赵蓉英 一、实例介绍: 我是一名计算机教师,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你真棒”,当我这样鼓励学生时,我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就特别认真听讲,积极努力的尝试新的操作,并总是说:“老师,我能行”,“老师,我会比他做的更好”。他们的自信心不仅局限于此,当有些学困生学习上语文和数学非常吃力,而对电脑却格外感兴趣时,我就会用信任的眼光,告诉他你能行,并分析他自身的优势,这样他每次都会认真地练习,用习的上机,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自信心对孩子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着很大影响。 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相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主要是退缩、畏怯、观望、被动、不善于与人焦急、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一览、犹豫不决。 不过仔细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个个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不管什么事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都会主动去尝试。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增加,反而使好多孩子失去了自信呢, 过分保护,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实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应付危险的局面。老师和家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如果我们过多的作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自信心。 自信受到打击,孩子渴望成长,常常会主动地去做一些自己认为能行的事情,因为缺乏经验,难免犯错误或失败。可惜一些家长和老师总会这样训斥或责备孩子:“干什么都不行~”“真是一块木头~” 错误的比较。老师和家长往往都会犯这样的错误: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而且总是希望他们都能达到同一尺度。这就使得天资,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在发展上遭受到挫折。父母和老师总是在以“最好”的孩子的发展标准为标准,给孩子确立很高的目标,孩子在觉得很难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就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 作为老师,如何利用学校教育的良好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正确的观念。这里的观念首先强调的是老师的观念:应该着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教育者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孩子意识到自信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多重要,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有多重要。 大胆放手。老师若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姿态,便总是认为孩子们不行,从而使得他们失去许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孩子们又往往特别崇拜老师,信任老师。所以老师认为不行的事情,他们便认可,这样一来,无形中就使得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可以说受到挫折上难免的,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身上碰青的姿色,可以渐渐退去,但受了伤的勇气却难再恢复,也许一辈子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放开手,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去发展,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适当的标准,老师不要以为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孩子,要了解孩子,让每个孩子从他实际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样是思维敏捷的学生,老师对善于表达的是一个标准,而对不善于表达的应持另一个标准;对于发展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合适的发展机会,而不要急于求成。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热情的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热情鼓励,会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极大的信心,在自信心的驱使下,他会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老师要常常对孩子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做得不错~”“棒极了~”“你的进步真大~”“我喜欢你这样做~”这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会使孩子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进而发展自我。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能给予学生的师爱或许是有限的,但是我想只要我能用心去爱护他 13 们,去尊重他们,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会让他们体会到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健康快乐的气息,看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与让人欣喜的转变,我的心里是甜的。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富于道义上的责任,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他们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喜欢受教育;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使人闻道在先,教师在学校里肩负着帮助学生增加自我价值感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关爱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与认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地欣赏和关怀,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真诚接纳 多方合作 杜静 案例简单介绍:小虎,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散漫、冲动、好斗,言行极具攻击性。成绩门门红灯高挂,在老师面前,从不开口说话,没有比较谈得来的朋友。 为了能够帮助小虎,我积极从各方面获取信息。从同学口中了解到:小虎有个外号——“纸老虎”,这个外号是他以前的班主任给他取的。“一切反动派皆是纸老虎”、“纸老虎一戳即破”很快在同学中流传开来。原来活泼好动的小虎变得有些沉默了,成绩也是一直下降,直至门门红灯高挂。他与同学们的距离疏远了,经常会自顾自地玩自己从家里带到学校的玩具。如果没有玩具,则会在楼道里窜上跳下,有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在做作业,会故意地去推一下,然后离开。同学们都觉得他学习成绩太差,不愿意与他玩耍。从以前的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该同学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同学关系也很和谐。但是,进入高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上课的时候经常睡觉,渐渐地表现比较木讷。特别是在回答老师问题时,不管简单的还是难一点的,一律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在办公室里,总是低着头,不管你说什么,皆没有反应。这是在学校的情况了解。 家长反应: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很受大家的宠爱,要什么有什么。在家里一直都很活跃。有时候出于兴趣,经常会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父母总是指责他在破坏东西。晚上在家学习很认真,做作业的时候没人敢去打扰他,经常因为作业功课每晚都到十一、二点才睡。在学校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家里会表现得异常开心;如果被批评了,则会闷声不响,没人敢惹。 综合以上的资料,我作出了以下判断。该同学可能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人际关系障碍 2、环境适应不良 3、学习方法不当。在这三个问题中,学习方法不当是根本。学习成绩的下降,老师的批评,引发自卑心理的滋长,总感觉自己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从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的形成;而较弱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得他出现了对学校生活的惧怕,只能沉默以对,这也是 14 他对目前状况所作出的应激选择。因此,要帮助小虎,首先就是在态度上要完全地接纳小虎的现状,并让小虎认识到这是可以改变的。为此,我召集了一些平时跟小虎关系还可以的同学一起商量如何来帮助小虎,探讨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我又单独找小虎谈话,转达大家对他的期望,并让其看到值得肯定的地方,以树立改变的信心。 其次,就是解决他在学习上的问题。小虎的学习成绩红灯高挂,这是其自卑的主要原因。帮助他在学习上归队,才能让他从根本上树立自信心。为了增强他的自信,我曾想过用补习的方法,但这种惯用的补习方法对小虎是否有效,我仔细分析了小虎各门功课的现状,他的理解不成问题,主要是容易遗忘。只要按要求完成作业,加深记忆,他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上去。针对他的作业有始无终、前好后差的实际情况,对他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一些作业要求,暂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作业时,只用“对”,不用“错”,错误的留着让他自己去发现,并鼓励他自己解决。作业写得潦草,不正面批评他,只指着他写得像样的地方说:“老师欣赏这样的作业。”让他自己去领悟,去改正。逐渐地,他基本上能按要求完成作业了,测验成绩也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学习方法的改善,晚上的休息时间也逐渐正常起来,听课效率也大大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随着成绩的稳步上升,其人际关系也有所好转。为帮助小虎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也使其人际关系正常化。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与他经常在一起的同学。我让他们不要再把“纸老虎”挂在嘴边,而以正名呼之。同时,我也让小虎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比如让他们互相交换玩具,体会共同分享的喜悦;让他们互诉对方的优点,争取交往的和谐。通过活动中同学间的接触,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接纳小虎。同伴的接纳会为小虎自信心的增强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而好环境的另一个缔造者则是小虎的任课老师。老师的评价在小虎的心目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我只要看到小虎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出表扬。有时候,在作业本上也会留下对话式的 评语 评语下载剧本评语下载小学第一学期期末评语免费下载小学一年级学生评语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评语 。尽管事件小,但对他却是一种激励。学校里的小虎逐渐有了笑脸,面对老师,似乎也没有先前那么害怕了。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还会主动举手回答。我所说的第三方则是小虎的父母。如果小虎的父母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孩子,早一点知道孩子的心理变化,那么小虎的情况也不会严重至此。他们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小虎是否用功、认真的标准已量化为时间的多少、成绩的高低。认为做作业的时间越多,就越是认真;有时候甚至还埋怨老师把作业留多了;成绩不理想是因为缺少睡眠,缺少睡眠是因为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学校家长缺少沟通是主要原因。为改变家长错误的认知,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逐步改变家长的不良认知,并把小虎在学习上的进步及时告知家长,为小虎的学习生活提供和谐的环境。 最终,在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自卑的小虎又重新站起来了。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周围的环境至关重要。老师、家长、同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对于那些自我形象低劣的孩子,只要你透过现象找到事情发生的源头,只要你满怀真诚,尊重他,接纳他,欣赏他,通过学校、家庭、同学等多方面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他们的自我形象会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得到逐步提高,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来共同支撑。 15
本文档为【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