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

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

举报
开通vip

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 在域外举行的一次学术纪念会上,一位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受到了隆重的礼遇。在这 前后不久,国际天文界把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脉,破天荒地以一个中国女人的名字命名。就 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外人士心目中的李清照。至于我们的她在八、九百年前是个什么 样子,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恐怕已经无从想象。因为在她本来是如花似玉的面庞上,过早 地染上了焦虑乃至凄苦的神色,接着又被时人和后人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面纱。这些面纱有 的过于陈旧,上面沾满了种种污垢;有的不是过于俚俗,...

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
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 在域外举行的一次学术纪念会上,一位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受到了隆重的礼遇。在这 前后不久,国际天文界把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脉,破天荒地以一个中国女人的名字命名。就 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外人士心目中的李清照。至于我们的她在八、九百年前是个什么 样子,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恐怕已经无从想象。因为在她本来是如花似玉的面庞上,过早 地染上了焦虑乃至凄苦的神色,接着又被时人和后人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面纱。这些面纱有 的过于陈旧,上面沾满了种种污垢;有的不是过于俚俗,就是过于时髦,将这类面纱作为封 建时代一个贵家女子的妆饰,颇为不伦不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面纱。 一、打开她心扉的钥匙 钥匙在哪里呢?如果李清照也象丹麦王子那样,把心灵上的钥匙交给自己的恋人,那么, 她的这串钥匙,就理所当然地交到她的丈夫赵明诚的手上。遗憾的是赵明诚不仅逝世过早, 他还把这串珍重的钥匙丢失在“武陵源”( “武陵源”借指“武陵人”,语出传主《凤凰台 上忆吹萧》词?清照以此影时其夫的“天台之遇”。)和“章台路”( 指赵明诚青褛冶游之事)上,给自己的妻子造成了终生不能愈合的伤口。这伤口被同代人叫做“赵君无嗣”。在当时 这无疑是李清照的一种心病。她的另一种心病,则是在其十八、九岁时,被廷争之箭射中, 从而结下了很深的、时时作痛的政治疮痂。但李清照则是一位罕见的感受敏锐、思想深邃而 超前,文笔既委婉又犀利的文学多面手,她的人生体验、思想感受、社会政治见解、外交主 张等等,凡是可以公开的,均诉诸于诗文,不便公开的,她就把“别是一家”的词,作为其 内心隐秘的栖息之所;把翎毛花卉等作为寓托之物。 (一)以梅为媒 对李清照来说审视其心灵的最好窗口,莫过于《漱玉词》。而《漱玉词》(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 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李清照早年曾在泉边洗漱。该 泉自今仍在流淌,现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门口)又有一个极为显眼的特点,就是咏物的比重特大。咏物词中,又以专门咏梅或涉及到梅的数量为最,约占现存《漱玉词》 的五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这类同竟有九、十首之多。要研究梅与她的关系,首光要调动她 对梅的兴趣和与它有关的知识库存,以正确判断梅的历史文化意蕴。在上古人们的心目中,梅即被视作和羹。意谓梅是上等的调味品,它好比是位极人臣的宰相起着调和朝廷上下各种 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唐代以前中国的版图上,梅之为物随处可见。相传李隆基即因其妃子江 采苹居处多梅而赐名梅妃。二、三十年后,在元稹等人的诗中,还可以看到在长安一带有梅 树生长。气候逐渐转冷,到了北宋,梅在北中国的许多地方已难以越冬,便成了罕见。 到了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在她的原籍,梅已不能自然生存,因而在当时的载籍中,有 “北人不识梅”之说。物以稀为贵,加之她生性好奇,所以她一到汴京,就把一株良种梅,亲手栽培在她居住的闺阁近傍。从此之后,梅不仅成了其词作的主人公,还被她引以为最好 的朋友,以至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化身。其状梅之语,多系喻己之辞,凡是不便明说的心里话, 便托咏梅以出之。梅的命运几乎与她的命运合而为一。 (二)作品系年 建炎三年(1129 年)闰八月,因金兵南下,高宗自建康逃往浙西。是时李清照还留在 建康为逝世不久的赵明诚料理后事。事毕,她在走投无路中,打算“往依”“任敕局删定官” 的胞弟李迒。清照要投奔其弟就得紧追御驾。不料这位年事正盛的宋高宗却闻敌丧胆,望风 而逃,清照几经扑空,终未追及。紧接着她耳闻“颁金之语”,意即赐玉器予金人,也就是 有人诬告她家私通金人的意思。此事非同小可,清照为之惊恐不已。遂倾其家中铜质器物, 欲追赶逃跑中的宋高宗投进,以湔洗被诬之冤。所以高宗在两浙逃亡的路线,也就是她追赶 流寓的路线。 另外,在这首《渔家傲》中,还有一个关于南徙的有力的内证,这就是“九万里风鹏正举”之句的出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是将徙于南冥的,也就是 由北海往南海飞,与清照所向往的去泉州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她在词中运用这一典故非常 恰当,如果她向往的是北方莱州的三山,就不能以南飞之鹏为典,而从青州到莱州三山,绝 无云雾茫茫上接天际的水路可行,其必经之地则是她写《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时下榻的昌乐驿馆。其由青州至江宁虽系南行,但“三山”不用作江宁的代称,再说这段水路也 远不及由温至泉舶行所给人的水天相连的感觉,而词之首句的“天接云涛连晓雾”,即很象 是温州瓯江孤屿水天云雾实景的幻化。至今虽仍未发现有关清照到过温州江心寺的记载,但 因她一直追随高宗的逃亡路线,亦当到过江心寺。此词很可能写于被谢灵运形容为“乱 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瓯江孤屿。词中“风休住”,意谓风 送行舟,这正是清照于建炎四年正月底或二月初抵温时,北风劲吹的季节。船借风力由温南 行无疑。据上所述,拟将清照的这首《渔家傲》词作如下的解读和系年:此词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作《记梦》,却不一定完全是梦境的实录,倒像是作者上述那段特殊经历的艺术再现。后来清照的女弟子韩玉父,曾“自钱塘而之三山”,她是从杭州到福建去寻找那位与其“有终身偕老之约”、“得 官归闽”的“林君子建”。可见宋代人对于清照的“三山”之意,是理解为南去福州的。福 州不仅是由温至泉的水行所经之地,而且别称三山。所以词中“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语言意 义虽是指东海三神山,而其言语意义则是指福州。清照又确实“循城远览”,寻得诸如《乌 江》、《咏史》和“南渡衣冠少王导”等“惊人”和“后世皆当为口实”的诗句。此词中的“学诗谩有惊人句”,当是以上创作实绩的带有讽喻和牢骚意味的概括。由此看来,这首一向被 认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理想的浪漫主义的豪放词作,却有着极为直接而深婉的现实内容。所以将它系于高 宗建炎四年(1130 年)正月或二月,是有史、有事可稽,当可为人所接受的。掌握了作品 系年这把钥匙,更便于打开她心室的大门,为其隐衷找到现实可信的依据。 三、人生的历程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基本上是在原籍度过的。那里还留有她十五岁时乘过的一条小船。此 后不久,大约元符元年末或二年初,也就是在她十六岁前后,带着对故乡的眷恋,更伴随着 对京都的憧憬,与其父母胞弟李迒一同,赶在上元节的前夕来到汴京,度过了她生平中记忆 最深的一个二五佳节。从这一年的初春起,对于二八年华的李清照,可以说良辰、美景、赏 心、乐事四者兼并。首先是在词坛上崭露头角,成了名动京师的“词女”。 (一)待字汴京,词名轰动 李格非把女儿从原籍接到京城的主要目的,当是为了她的婚事,而此时李清照本人则几 乎全身心地投入了创作。她把“理琴”、“斗草”等闺情闺事,也作为素材摄人其词,诸如“倚 楼无语理瑶琴”、“海燕未来人斗草”等。与此同时,她把一株江梅亲自栽到了自己居室的窗 外,如李清照词中有“手种江梅渐好”之句。在十六岁的花季,她又写了一首名震朝野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这时赵明诚托词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其父为其圆之,谓明诚将做“词女之夫”。看来当时烈 火烹金之盛的赵家,是仰慕她的词名而与李家联姻的。李清照在词名昭著后,又在十六岁这 年开始了写诗生涯,一年后就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悟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二)合卺初嫁,旋遭不幸 上面提到李清照十八岁出嫁。这里从她十七岁,也就是元符三年(1100年)谈起。是年正月哲宗去世后,徽宗继位之初,皇太后向氏权同听政。她把大好时光都用在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写作 上。此时不仅有被称为“奇气横溢”的《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问世,其词作的题材格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可取之处是她没有端起大家闺秀的架子,反倒别具一格 地向世人展示她作为待字少女的内心世界。如咏海棠的《如梦令》, 系取义于韩惺《懒起》诗的“昨夜三更雨”以下四句外,她在出嫁前夕所写的这样一首《点绛唇》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可喜的是有情人得成眷属,她在十八岁时,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缔结了一段令 当代后世艳羡不已的美姻缘。这时清照之父仍作礼部员外郎;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询为朝 廷高级官吏。她们夫妇虽系“贵家子弟”,生活方式却相当自然淳朴而又潇洒开放。每逢初 一、十五,赵明诚便请假到相国寺去购买碑文拓本,还不忘给爱妻买回一些她喜欢吃的于鲜 果品,他们初婚时,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在这前后,清照写词时,也多以好花、皎月自况, 如“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玫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 家傲》)、“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看来这正是词人当时富贵优雅生活的艺术写照,不消说也含有某种自命不凡的成分。可惜的是好景不常,李清照出嫁后 的第二年,也就是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被列入元枯党籍,共十六人,不得 在京城任职,李格非名在第五,遂被降为京东提刑。九月,徽宗亲书元枯党人名单,刻石端 礼门,共一二一人,李格非在余官第二十六人,罢其提点京东刑狱。而同年六月,赵挺之除 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李清照曾上诗翁舅赵挺之营救其父。 李格非毕竟是他赵挺之依从其爱子的意愿而选中的亲家,当不至于投井下石,相反,还 可能暗中为之斡旋,或予以援手,使之得以从轻发落;李格非当没有受到远谪或编管的处分, 加之他本来就有志于史事,所以李格非很可能从此走上了潜心著述的学术道路。到了“召还 流人,进用忠说之士”的“尚书右仆射韩忠彦”被罢官后,元祐党人的处境便急剧恶化,象 苏拭兄弟,以及已故的司马光等均被罪上加罪,但那时李格非的具体遭遇仍不得而知。著述 赋闲,对李格非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对李清照来说却是一场不小的灾难,这意味着她从此 失去了家门的依托。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翁舅是高官,父亲为罪臣,她作为一个 出嫁仅一年的新妇,处境该是多么难堪!何况其父即使由于上述原因,得到某种护有,但京 城已没有了她的立足之地,她必须舍弃自己苦心经营美化了十多年的幽雅而舒适的“有竹 堂”,离京而去。这打击对一个极为看重“人间父子情”、不谙世故的十九岁新妇来说,实在 是大突然、太难以承受了! (三)、党争株连,千古奇冤 仅仅一年前,在她的周围处处是锦上添花,转瞬间竞成了雪上加霜。十九岁时,与父 母胞弟生离死别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尚未愈合,二十岁时,更大的灾难竟直接降临到她自己的 头上。根据第一章引论中所提到的崇宁二年(1103 年)九月的王午沼和庚寅诏等惩治元祐党人苛律的接连下达,岂不完全是故陷人罪的深文周纳,使李清照无法逃脱突如其来的厄运。 (1)挺之父子重禄官,清照被遣返家园 从李清照以“炙手可热心可寒”之句,对赵挺之的“回敬”来看,这位身居高位的翁 舅,出于对自身利害的考虑,便不顾儿媳的求助和安危,对其采取了“宁左勿右”的做法。 由此还可以说,是时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态度,与婚前也大不一样了,但他对其岳父和发妻的 不幸遭遇,是否能加以援手不得而知,而他的“贵家子弟”的身分却保住了,并忍看其妻倍 受感情煎熬。但由于她博学多才,对历史已有相当深邃的见解,对人情冷暖尤为敏感,对自 己当时的处境也当有清醒的认识。娘家出了这样的“问题”,不仅使她在婆家成了多余的人, 或被视为赵相府邪中的扫帚星。这样一来,摆在李清照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沿着父母胞弟 的足迹离京而去。那么,他们去往何处呢?从她此时所作《一剪梅》词中原型意象的地方特 色看,这一家三口骨肉当先后回到了明水老家。其《醉花阴》等亦当写于此时此地。 (2)在变幻无常的政争中“打秋千” 朝廷争斗时急时缓,其情况既象是被人荡来荡去的秋千,又酷似儿童玩的翘翘板。这头 被压得很低,那头就翘得老高。但是,板子高也罢,低也罢,我们的传主总得牺牲一头。因 为翘板的一端是她的生身之父,另一端不只是“炙手可热”的翁舅赵挺之,还紧紧连着她不 得不与之作新婚之别的佳偶赵明诚。或许正是有感于这种政治上的翘翘板运动,大约在崇宁 三、四年间(公元1104—1105 年),李清照写了一首题目一作《七夕》的《行香子》词: 革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搓来,浮搓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寸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高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四)、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在赵家犹如烈火烹金之盛、皇帝亲附赵挺之耳边轻声说悄悄话不久,大观元年(1107 年) 正月蔡京复相,三月赵挺之罢右仆射后五日卒。卒后三日,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 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具狱,不久当获释,但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 丢失。明诚偕清照屏居乡里,亦当始于是年。《后序》所云“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的“归来 堂”,亦当在青州。青州即今山东青州市(曾为益都县),古代亦称青社。 (1)赵明诚甘作“武陵人”, 李清照独守“秦氏楼”《凤凰台上忆吹萧》中的,“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句中所暗含的有关婚恋的两个故实,诗中就是写作者在丈夫远行前夕难以为别的心情,以及对别后孤 寂情状的拟想。原因是以往不是她在送大夫“负笈远游”,而是自己受新旧党争牵连,皇帝 下令禁止元祐党人子弟留居京城,她是被迫由汴京回归原籍济南府的。所以在阔别汴京时她 总是被送者。这一次她作为送行者,与丈夫分手的地点不是在汴京,而是在赵明诚的故居青 州府。赵明诚不管到哪里做官,均可携眷前往,他为什么偏偏要她独自留在青州?为此她可 能不止一次地祈求将她带上,而他不肯答应,她便心灰意冷,什么也不想干了:香炉熄灭了 她不管,被子也不叠,太阳老高才起床,起床后头也懒得梳,贵重的首饰匣上已经落满了灰 尘。她口头上说最害怕的是“离怀别苦”,实际还有更担心的事,话到嘴边说不出口。她近 来这么消瘦,并非因为饮酒过多沉醉如病,也不是因为悲秋。上在这里打住,乍一看有点像 戏剧中的悬念,其实不是悬念,而是作者的难言之隐。这难言之隐是什么,下片也不便直说, 而又不能不说,只是隐去了她要跟他走的意思,径说为了留住他,她便反复咏唱宛转凄切的 《阳关曲》。然而没有用,他执意要走,即使唱上千万遍《阳关曲》,也留不住,他已经铁了 心,也就罢了!这就是“休休”二字的深层语义。按说丈夫出去做官不是坏事,她为什么这 样苦苦挽留不愿让他走呢,原来“念武陵人远”才是真正的谜底。她之所以不肯让他外出, 是担心他会像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那样,遇上仙女,乐而忘返。“烟锁 秦搂”句,而她李清照虽然也曾陪伴丈夫屏居十年,到头来自己却象被萧吏遗弃了的弄玉一 样,孤单单地留居在被烟雾笼罩的闺楼中。作者写这样的送别词可谓用心良苦,她想感化丈 夫不要忘掉她别图新欢。特别是“念”字领起的下文,多么委曲动人,她盼望丈夫归来的急 切心情,没人理解,她终日痴呆呆地瞅着丈夫归来时的必经之处,那种望眼欲穿的样子,走 远了的“武陵人”是不会知道的,只有作为见证人的楼前流水的如泣如诉之声,才是我心弦 的颤动!对一篇吞吐委曲、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来说,完全以越沮代扈的方式揭出它的谜底, 反倒使人败兴,那么对于此词结拍的“从今又添”的“一段新愁”是什么?读者不妨联系她 同期而稍后的《念奴娇》(萧条庭院)加以解读,因为这首词中的“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所流露的是作者的类似心态。 (2)“人道山长山又断”, 由于一夫多妻制所造成的丈夫对发妻的始密终疏,使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尝够了种种莫可 名状的酸苦之果。这首《蝶恋花》就包含着词人的难言之隐,词云:“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 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3)莱州官舍遭冷遇, 李清照寻夫途中驻足的“昌乐”,离莱州不远。她于宣和三年(1121 年)八月初由青州动身,在昌乐驿馆写了《蝶恋花》不久,于十日即到达赵明诚的菜州任所,事情比预料的还 要糟,《感怀》诗并序记载了李清照在莱州所受到的冷遇,诗云:“寒窗败儿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我 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由于人们总以为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婚姻十分美满幸福,所以 对这首诗的理解很难到位,倒很容易南辕北辙。我想这首诗的写作契机应该是这样:当李清 照受到赵明诚不应有的冷遇后,自然很生气,却又寄人篱下,无可奈何,便隐括了苏拭的一 首题作《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间之》的诗和陈师道《后山诗话》的: “东坡居惠,广守月债酒六壶,吏尝跌而亡之。坡以诗谢曰:‘不谓青州六从事,翻作乌有 一先生’”,而成这首《感怀》诗。别看苏、李二人诗中都戏谑般地借用了《世说新语?术解》 篇的典故,以“青州从事”指代好酒,但含义却有所不同。对苏拭来说,主要是借六壶酒的 跌撒而戏谑一番,但在李清照诗中却饱和着无限酸楚。 (五)、风云巨变,汴京失陷 正当李清照在淄州协助赵明诚继续搜集和考订金石文物时,金兵已对汴京形成了包围。 不久京城失陷,赵明诚亦因奔母丧南下金陵。此时,如何处理青州书库巨额收藏的重担悉数 落在了清照的肩上。从此,战乱和其它灾难给传主所带来的打击和损失便接瞳而来。 (1)青州书库化云烟 (2)李清照循城远览寻诗篇 (3)赵明诚缒城宵遁被罢官 这当无异于在传主被疏无嗣尚未痊愈的疮日上,又撒上了一把咸盐,使其再度陷入了极 度的爱情痛苦。或为排遣自身隐忧,或为规劝丈夫转意,李清照于建炎三年元宵节前后写了 一首《临江仙》词并序,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语, 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清照此词之“文本”云: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扁。柳梢梅粤渐分明。春归袜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 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六、赵明诚感疾身亡,李清照独当薏苡谤 赵明诚守江宁仅一年多被罢当系咎由自取。他自二月罢守至五月奉旨知湖州,约三个月 当中,辗转于芜湖、姑孰(今安徽当涂)等地。建炎三年六月中旬,刚刚定居于池阳(今安 徽贵池),赵明诚就离家独往行在建康领命以赴湖州任。与大夫分手后,在他生前,她就独 自担当起了保护文物的重任。在他卒后,她便遭到了一种难以承受的恶谤,其实质酷似当年 马援所遭“薏苡之谤”,这就是给流寓中的嫠妇李清照的不幸遭遇雪上加霜,令其有口难 言的“玉壶颁金”之诬,此系后话,兹先叙其生前之事。 七、病中再嫁,所遇匪人 为了避免可能在部分读者中产生的误解,先对“匪人”一语略加解释。这里是取义于李 朝威《柳毅传》的“不幸见辱于匪人”。李清照的再嫁酷似洞庭龙女远嫁径河小龙的不幸, 所遇均为行为不正当的“匪人”。 (1)后夫名曰张汝舟,“妄增举数”自取咎 绍兴二年(1132 年),清照四十九岁时到了杭州。这一年的四、五月间,她曾再嫁张汝舟。。 (2)身系大狱何所惧,不与“下才”同流污 尽管赵明诚生前在夫妻感情方面,曾给李清照带来许多难以言传的苦衷,赵之“缒城宵遁”, 也不能不说是一种亏缺,而李清照对其不仅怨而不怒,还曾不时地加以回护;对于张汝舟她 却宁可身系大狱,也要与其一刀两断, 八、晚年的流寓和思想的升华 赵明诚逝世那年恰好闰八月,李清照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她并没有追随皇室女眷的去向,到 豫章投亲,而是先遣故吏送行李投奔从卫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赵明诚的妹婿。她离开建 康,大约是建炎三年(1129 年)九、十月份的事。其投奔方向基本是追随高宗的逃遁路线。 (1)向往“三山”未曾去, 晚年挥泪写《后序》关于传主可能产生前往“三山”之想的来龙去脉。后来惟因御舟返回浙 西,清照遂尾追而还。先后由越州至杭州,从而定居于此地。如果说在李清照的时代,再嫁 尚不乏其例亦不足为奇的话,而女方提出离婚和状告亲人,在当时却是触犯刑律的事。李清 照与张汝舟的离异,曾在上层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多亏得到赵家的远亲、翰林学士綦崈礼的 援手,才止息了其所受“无根之谤”。此后她的心情逐渐平静,生活亦趋稳定,遂重新投入 了关于《金石录》的未了之事。其《金石录后序》当是在这一背景下,挥泪完成的。 (2)捉刀代笔依人意,心系家国是真谛 绍兴十二年,六十岁的李清照,或因其将《金石录》表进于朝后,文名益高,这一年她有为 人代笔撰《端午帖子词》等事:“李易安,绍兴癸亥在行都,有亲联为内命妇者,因端午进 帖子。 (3)春蚕到死“思”不尽, 仍以其学传后人李清照自己没有亲生子息,但她对“儿辈”的关心却没有因此而稍减,这其 中既有她本家侄、孙,也有异姓女弟子韩玉父、等。对于侄、孙,她常以博弈打马的游戏方 式,向他们耐心讲述这样一些道理: (九)何处青山埋才人,瓣香一柱敬献藕花神 这一年大约就是她溘然长逝之年。她逝世后,尸骨或许就地留在杭州西子湖畔,与孤山 上的闲鹤香梅为伴,而赵明诚的遗骨则很可能一直掩埋在建康城的郊野。看来,赵、李合葬 的可能性很小。或许古人已体察出她的孤魂难以在异乡安息,于是就把她作为藕花神祀,供 奉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伺”,意欲借明湖之水:.漱其余芳,且换凡骨,受居士之益素深,爱居士之心因益甚。生平烦恼,聊仗千佛为之忏除,无数谤诬,亦借明湖为之湔雪。而他日 寻诗湖上,蓉裳尊带,不叉想见其姗姗来迟耶
本文档为【所附《赵明诚传》和《李清照年谱》,并有助于对传主的进一步理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