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蝉多远韵

高蝉多远韵

举报
开通vip

高蝉多远韵高蝉多远韵 2004年12月 第21卷第4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西安) JournalofFurtherEducation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 Dec.2004 Vo1.21No.4 高蝉多远韵诗坛有余音 —— 唐代咏蝉诗概述 何芸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62) 摘要: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进入诗人艺术视野的意象林林总总,许多 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成为诗人情感的触发物,寄托对象和载体,这其中就包括蝉.本文按初唐,盛唐, 中...

高蝉多远韵
高蝉多远韵 2004年12月 第21卷第4期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西安) JournalofFurtherEducation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 Dec.2004 Vo1.21No.4 高蝉多远韵诗坛有余音 —— 唐代咏蝉诗概述 何芸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62) 摘要: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进入诗人艺术视野的意象林林总总,许多 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成为诗人情感的触发物,寄托对象和载体,这其中就包括蝉.本文按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四个分期对唐代咏蝉诗的概貌和特征进行简要评介,在文本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唐 代咏蝉诗托物言志,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唐代;咏蝉诗;概貌;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826(2004)O4—0046—03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侯鸣."蝉这个小小鸣虫. 作为一种意象,从很早的时候起就飞进了中国诗歌 的园地.《诗经》中有"四月秀萎,五月鸣蜩","如蜩如 螗,如沸如羹"的句子(蜩和螗都是蝉的别名),但这 些蝉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陪衬物象出现,没有什么 感情色彩.到《楚辞?招隐士》中"岁暮兮不白聊,蟪 蛄鸣兮啾啾"(蟪蛄也是蝉的的别名),蝉的形象中 才开始寄托作者的感情.汉魏六朝出现了大量的咏 蝉小赋,除了描绘蝉的形象外,文人们更加注重对蝉 的内在意义的挖掘.如曹植的《蝉赋》这样描绘蝉: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栖高枝而仰首 兮,漱朝露之清流."在对蝉的赞美中体现了自己高 洁的情怀.陆机在《寒蝉赋》中更是对蝉大加赞赏,称 蝉具有文,清,廉,俭,信五德,是"至德之虫",使蝉一 跃而成为谦谦君子的化身.这时.蝉的形象已经超越 了它本来的生物学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到了唐代,咏蝉诗开始发达起来,唐代共有7O 多首咏蝉诗,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名家辈出,初唐的 虞世南,骆宾王,盛唐的王维,中唐的自居易,刘禹 锡,晚唐的李贺,贾岛等人都写过咏蝉诗,蝉的内在 意蕴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升.唐代咏蝉诗的成就 之高,前无可比.下面就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 个分期来对唐代咏蝉诗的概貌和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和评介: 1.初唐:高情绝响入晚云 初唐时李世民,李百药,虞世南君臣各写了一首 咏蝉诗,如: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呜蝉. 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 李世民《赋得弱柳呜秋蝉》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 李百药《咏蝉》 收稿日期2003—12—17 46 南朝诗人也写过咏蝉诗,如沈约这首《听蝉鸣应 诏诗》: 轻生宅因柳,复得栖嘉树. 岂敢擅洪枝,轻条遭所遇. 叶密形易扬,风回响难住. 把贞观君臣的诗与南朝的诗对比一下我们会发 现,南朝诗只是一味描摹蝉的形象和声音,见物不见 人,而贞观诗歌在蝉的形象中寄托着诗人清高的品 格和高雅的情趣.贞观君臣的这几首诗中多次使用 玉阶,华冠,清心这些字眼,透过这些字眼隐隐显出 君臣们功成业就的自得与自信,也使诗歌呈现出典 重华贵的气派.r 在贞观君臣的咏蝉诗中,虞世南的《蝉》是写得 最好的: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触须恰似显宦的冠带,梧桐又象征着君子的高 风,虞世南笔下的这只蝉一派清高华贵的气韵."居 高声白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对蝉歌声嘹亮的解释, 更是对自己清高人格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白.虞世南既是朝中重臣, 又是文坛领袖.他的声名的得来的确不是靠"秋风", 而是凭自身的实力.透过这句诗,我们看到了虞世南 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清高自信的风度,看到了大唐肇 始,万象更新时朝士文臣们那恬和的心境,也看到了 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 高宗时期,一大批唐建国后出生的青年诗人开 始走上政治舞台,"初唐四杰"就是这一代人的突出 代表."四杰"出生在唐建国以后.唐初开明的政治, 繁荣的经济,宽松的文化环境都激发着他们的热情. 他们意气风发,锐意进取,阅历丰富,视野开阔,其诗 歌也充溢着浓烈的感情和壮大的力量o[15(P26)小小鸣 蝉.到了他们笔下就有了一种飞动的气势.如卢照邻 写蝉"高情临爽月,急响送秋风."(《含风蝉》)月色 的清爽衬托出蝉气概的不凡,秋风的萧瑟更显出蝉 叫声的嘹亮,这只秋蝉身上洋溢着饱满的感情和高 昂的气势.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更以激越的感情 和傲然的精神成为咏蝉诗中的绝唱: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霜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无一字不在咏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他想 到自己年轻时也曾像这蝉一般高唱,希望能够建功 立业,报效国家.可是现在两鬓斑白,不但一事无成, 反而被诬入狱."露重霜难进,风多响易沉."比喻世 道污浊,环境恶劣,蝉如此,人也如此."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声?"这是对蝉的诘问,也是对不公命运的 控诉.骆宾王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感触和愤慨 不平之气一股脑儿宣泄在笔端,使诗的内在气势更 姗激越昂扬,在无限悲愤中体现出傲然不屈的精神, 让人读后深受震撼.这首诗取譬贴切,语多双关,充 满激越的感情和傲然的精神,而且由蝉及我,又由我 及蝉,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咏蝉诗中的不可多 得的佳作. 杨炯曾在《王勃集序》中这样夸美王勃的作品: "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说他的 诗既有刚健的风骨,又有圆润的辞藻.其实,这不但 是对王勃诗歌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也是对"四杰"诗歌特点的概 括."四杰"的诗歌慷慨任气,辞情激切,气势雄壮,从 中已经可以看见盛唐诗歌隐约朦胧的形象了. 由于境遇不同,贞观君臣和"初唐四杰"笔下的 蝉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但都有着清高自信的风度和 傲然不屈的精神,而这恰是初唐士人共同风貌的体 现.唐初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国势蒸蒸日上,未来的 鼎盛在这时已初露端倪,这使诗人心中充满了朝气 和希望,他们的诗作中自然也就充溢着自信的风度, 饱满的热情和壮大的气势. 2.盛唐:只言片语有气象 经过百年的积淀,大唐帝国进入它的全盛时期, 开元,天宝的四十年问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富强的 顶峰.伟大的时代也激发着伟大的诗歌,盛唐时代的 诗人们志向高远,抱负非凡,在咏物诗中,他们关注 的对象都是大鹏,骏马,凤凰这类形象伟岸,气势豪 迈,能够寄托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的事物,至于象蝉 这类纤弱的草间鸣虫他们是不屑一顾的,所以盛唐 时代的咏蝉诗非常少[2],可是即使从这些一闪而过 的蝉影中,也能显露出盛唐诗歌的浩然气象.如这 旬: 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 李白《秋思二首》 虽只是借蝉来写景,但语言自然浑成,圆润无迹,而 且格调高远,意境阔大,具有内在的风骨.恰如朱庭 珍在《筱园诗话》中所形容的:"酝酿之熟,火色俱融; 涵美之纯,痕迹进化.意趣活泼,诚中形外,有触即 发.自在流出,毫不费力."显示了盛唐诗歌炉火纯青 的艺术成就和雄浑浩大的气象.又如这一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人依杖临风,伫立柴门之外,伴着寒山,秋水,听着 暮蝉疏落断续的鸣声,静默遐思,这是一幅多么宁静 淡远的画面.而诗中呈现出的苍茫惆怅的情绪和深 邃悠远的意境,已经远远超出具体的物象.借一斑可 窥全豹,从这短短的几句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盛唐 诗歌独特的魅力:感情饱满,语言自然,格调明朗,气 势飞动,真可谓是"神来,气来,情来." 3.中唐:临风忽起悲秋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持续八年的 动乱将大唐江山破坏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在动荡 的社会里,文士们被挤到了社会边缘,没有了用武之 地,他们建功立业的理想也化成了泡影.诗人们失去 了政治热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咏物对象也随 着他们目光关注范围的大为缩小而变为身边日常之 物."[2中唐时期咏蝉诗的数量大大增加,据统计有 二十余首,基本上都以悲秋为主题.如大历诗人司空 曙的这首《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沉城. 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在这首诗中,蝉与秋风,古树,夕阳一起营造着 冷清凄凉的氛围.古人认为蝉夏生秋死,自庄子有 "蟪蛄不知春秋"的说法,蝉就成了生命短促的象征. 于萧瑟的秋风中哀鸣的蝉极易引发人生的种种悲 哀,也很自然地引起了这些失意诗人的共鸣.大历诗 人大都经历过开天盛世,也曾有过高远的理想,可战 争毁掉了一切.追忆往昔,恍如隔世,目睹现实,倍觉 颓唐.这萧条的秋景,凄凉的蝉鸣刺激着他们备受创 伤的心灵,使他们越发感到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不 济.大历时的咏蝉诗大都是这种风格,如.一声清溽 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 '早蝉》)和"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共是悲秋客,哪 知此路分."(郎士元'周至县郑曦宅送钱大') 这片悲凉之雾也渐渐弥漫到元和诗坛.白居易 有五首咏蝉诗,其中也有"微风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这样清新明朗的诗句,但大多数咏蝉诗中还是充斥 着悲秋之音,如: 一 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 自居易《早蝉》 蝉发一声树,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报使君知. —— 自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不单白居易如此,刘禹锡的四首咏蝉诗表达的 也是失意之愁和思乡之情.永贞,元和年间唐王朝实 力有所恢复,这使得韩愈,白居易,刘禹锡这些元和 诗人对中兴一度充满了信心,他们积极地投入永贞 革新,新乐府运动等改革社会的运动中.但势单力 薄,和者盖寡的改革力量终究抵挡不住大唐帝国每 况愈下的衰败之势,这些改革都以失败告终,改革者 47 们也被流放外地.力挽狂澜而未逮,忠心报国而被 贬,这已让他们心中充满愤懑,再加上漂泊之苦,故 园之思,更让他们的心情异常沉重,这复杂悲凉的情 绪都借秋蝉那声声哀鸣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出 来.[.]'.'' 4.晚唐:蝉声极意诉无望 随着大唐帝国形势的每况愈下,咏蝉诗中的哀 音也越来越浓重,几乎到了绝望的境地.晚唐时期战 乱时起,危机四伏,大唐帝国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诗 人们对国家的未来感到绝望,盛唐时那种昂扬奋发 的激情和中唐时变革现实的精神已消失殆尽,笼罩 在他们心头的只是伤感,悼亡的情调.诗歌的题材变 得纤弱,琐细,诗歌的风格变得低沉,忧郁.晚唐时的 咏蝉诗非常发达,竞达四十余首.而且多从蝉身形短 小,生命短促,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显得弱小无助这个 角度来抒发悲剧命运.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商隐这首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在诗中描绘的是一幅凄清衰飒的画面. 在黎明时分,一只瑟瑟缩缩的蝉在清冷的夜露里有 一 声没一声地哀鸣,它力已竭,声已嘶,却没有一个 人同情它.连它栖身的那株高树也不理会它,依然碧 绿青茂.这渺小的蝉和高大的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恰如面对强大的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单薄无 力.李商隐满腹经纶,抱负高远,可他刚踏人仕途就 不幸陷进了牛李党争的旋涡,在朝中备受排挤,一生 沉沦下僚,潦倒终身.他像那只秋蝉一样为他凄惨可 怜的处境发出声声哀鸣,可是在这无情的社会上,他 的哀鸣注定只是"徒劳恨费声".与以前的咏蝉诗比 起来,李商隐的这首尤为凄凉伤感,这也正是晚唐时 代特色在诗歌上的投影. "唐之晚年,诗人类多穷士."时代的苦难使得 晚唐士人出路很窄,很多贫寒之士都有多年困守科 场和仕途蹭蹬的经历,有的甚至终生潦倒不堪.这样 的经历使得诗人们的心理渐渐扭曲,变态,在诗歌中 他们喜欢借丑陋病态的事物来表现内心的压 抑.[|]("如贾岛这首《病蝉》: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写这首诗时,贾岛已经44岁了,他原指望在科场大 显身手,但晚唐科场极端腐败黑暗,诗人屡屡碰壁, 于是就借这只病蝉来抒发他的满腔愤懑.这只折了 翅膀,只能爬行的病蝉比喻处境艰难的诗人,"黄雀" "鸢鸟"则象征那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王公大臣.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诗人空有高洁的品质, 卓越的才华,却终因官场的污浊而名落孙山,可见晚 唐士人处境的绝望.这只病蝉满浸着诗人心酸的血 泪,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到晚唐穷士心中的悲戚和愤 48 懑. 晚唐末期,唐王朝已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朝政 混乱无比,政权分崩离析.生活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中 的诗人已感到彻底的绝望,他们以尖锐的态度将社 会的种种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这在咏蝉诗中也有 所体现.在唐末诗人罗隐的笔下,蝉全无高洁之态, 倒成了个忘本的小人:"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 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而在陆 龟蒙的笔下,蝉的形象更加丑恶可耻:"只凭风作使, 全丈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两诗借蝉 言志,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 讽刺和批判,笔法虽简练,却将当时官吏无耻的面目 勾画得很深刻.这些诗歌通俗快露,讽刺尖锐,表现 出强烈的激愤情绪和犀利的思想锋芒. 总的来说,唐代咏蝉诗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 征:其一,时代特色鲜明.咏蝉诗在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四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都体现了所处时 代的精神风貌.这是因为,与前代诗人相比,唐代诗 人视野开阔,阅历丰富,更加关怀社会,因此他们笔 下的咏蝉诗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二,托物 言志.与六朝咏蝉诗一味描摹物象,见物不见人相 比,唐代诗人能自觉地抒情言志,见物又见人.唐代 咏蝉诗或体现着诗人高雅的情怀,或寄托着他们远 大的志向,或蕴含着他们满腔的愤懑,内容虽然千差 万别,但都形神兼备,余韵无穷.其三,风格多样.小 小鸣蝉,到了唐人笔下,真是神态各异,有的气势昂 扬,有的清高华贵,有的楚楚可怜,有的无耻卑鄙.诗 人们或借它来娱情,或借它来抒愤,还有的借它来叙 事或说理.如大历诗人戴叔伦的《画蝉》以简洁生动 的笔法描绘出了当时士人所处环境的险恶:"饮露身 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计避螳螂."而晚 唐诗人刘商却从蝉声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萧条旅 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 古寺两般声."(《秋蝉声》)因此,唐代的咏蝉诗也就呈 现出多样的风格,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伤感悲凉.有 的闲适恬淡,有的讽刺辛辣,真是旨趣各异,气象万 千. 以上略述,虽不尽全面,但依然可见唐代咏蝉诗 内容的丰富,比兴的巧妙和意境的深远.一花一世 界,一物一乾坤,从这些小小的咏蝉诗中,我们可以 看到唐代咏物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以感受到 唐诗那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2]胡大浚,兰甲云.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 [J].烟台大学,1995,(2). [3]霍然.唐代美学思潮[M].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7. [4]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 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生良]
本文档为【高蝉多远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3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