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赏析

举报
开通vip

赤壁赋赏析《前赤壁赋》赏析 黄晓纯 08级酒餐(1)班 32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苏轼 一.文豪惨淡的一生 苏轼用一种清新之态,开始了这一传世佳作。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赋,散文。样样精通,且善于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罕见的全才。 俗话的一门三进士,说的就是苏轼一家——其父苏洵,其弟苏澈。苏轼二十一岁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后在礼部的考试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从此...

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赏析 黄晓纯 08级酒餐(1)班 32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苏轼 一.文豪惨淡的一生 苏轼用一种清新之态,开始了这一传世佳作。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赋,散文。样样精通,且善于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罕见的全才。 俗话的一门三进士,说的就是苏轼一家——其父苏洵,其弟苏澈。苏轼二十一岁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后在礼部的考试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后来苏轼又辗转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 一百零三天的牢狱之灾,当中几遇惨死之危。终幸免于太祖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出狱之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而《赤壁赋》也就此时所诞生。 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赋》可谓传世千古。“余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耳。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出自《唐子西文录》宋?唐庚)苏轼通过对赤壁夜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天地万物的热爱,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作者从写景入手。第一段是重点写景,同时景中寓情;第二段则由重点写景转为重点抒情。主人公的感情经历了由乐而悲的变化,是通过主客间饮酒唱歌表现出来的。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心情无比欢愉舒畅,于是情不自禁地一边饮酒,一边歌唱起来。歌词的前半部分是写他感受到的眼前的优美景象;驾着小船,划破明澈澄净的江水,逆流而上,水面上荡漾着闪亮的月光;后半部分则写他邈远的情思;他所思慕怀想的人远在天边,不得相见。这里的“美人”不是指漂亮的女子,而是指自己所倾慕的人物或所追求的理想。这歌词,已在欢愉中透露出一缕隐藏在内心的惆怅的思绪。而客人“倚歌而和”的呜呜咽咽的箫声,则吹出了十分幽怨凄哀的情调。由乐生悲,文章的整个气氛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作者对箫声摹写极为出色,比喻联想,接连用了五个“如”字,极尽形容渲染之能事。这声音,好像含着深沉的怨恨,又好像寄托着执着的思慕追求,像是在低声啜泣,又像是在细语轻诉;箫声停了,可是余音不绝,好似轻柔不断的丝缕。经过这一番比喻,本来抽象而难于描绘的声音,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使读者有如闻其声的感觉。而作者却意犹未尽,又进一步加以渲染形容,说这幽凄哀婉的箫声,竟然将沉潜在幽壑深水中的蛟龙也激动得腾舞起来,而身处孤舟之中的寡妇,听了更是禁不住动情哭泣。这样,读者不仅好像亲耳听见了这箫声,而且不能不为它所传达的那种悲哀的情绪所感染。感情和气氛由乐而到悲的转变,主要是为引起下文主客问答关于人生的议论。因此,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一种过渡的作用。 从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写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客人从眼前的景象,即明月、江水、山川,联想到曹操的诗,进而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说在黄州赤壁,向西望是夏口(今武昌),向东望是武昌(今黄冈对岸的鄂州),山川环绕,林木苍翠,这不就是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操的地方吗,赤壁之战的赤壁究竟在什么地方,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 为是在今天湖北省蒲圻县长江南岸,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苏轼所写的黄州赤壁。不过作者意在借此抒写感慨,不是考订史迹,我们自然也不必拘泥。事实上,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经写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就是据传说的意思,语气也是并不确定的。客人俯仰古今,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不禁发出深长的感叹。他说,像历史上演出过赤壁之战那样威武雄壮戏剧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都曾经不可一世,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都早已风流云散,连一丝陈迹都没有留下,何况像我们这样失意贬官、浪迹江湖、不为人所重的普通人呢,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又是多么的渺小,跟长流不尽的江水和永存不灭的明月比较起来,人生实在是令人悲叹啊~这一段是客人解释上段所描绘的箫声所传达的悲情苦绪的,但它的目的却在引发下面一段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文思如血脉贯通,流畅明晰而又十分紧凑。 第四段是苏子对客的回答,正面表现作者的人生哲学。一方面,紧紧扣住客人“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的话;另一方面,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写景,所以就眼前的江水和明月来生发议论,既贴切自然,又十分生动巧妙。他说眼前这不断流逝的江水,滔滔不绝,奔流不息,但永远还是一江的水,它实际上是并没有消失的;那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回环往复,既没有增长,也没有减少。因此作者认为,如果从变的一面来观察认识事物,那么即使一般人认为万古不变的天地,在短暂的一瞬间也是在变化着的;而如果从不变的一面来看呢,那么天地万物和我们自己也都是没有穷尽,不会消失的。既然宇宙万物和人生都既是变化的,又是不变的,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就用不着去羡慕长江的无穷而哀叹人生的短促了。那又应该怎样来度过和消受这人生呢,他又进一步提出,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尽情地享受那清风明月之美,因为这是上天的创造和赐予,不是某个人的私产,是每个人都能由耳目所接自由自在地享受的。这里在讲道理,而同时又是写他们夜游赤壁,陶醉于清风、明月、江水的优美景色之中,是人生的一种极大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寄托。 第五段,写转悲为喜,主客二人开怀畅饮,忘掉了一切忧愁苦闷,兴尽而酣睡,在一种欢畅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全文。 《赤壁赋》骈散结合,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 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苏轼在文中也运用了大量比喻。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当中所描写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赤鼻矶,又称之为“文赤壁”。“位于赤壁山最西端的前沿部位,范围以放龟亭为顶点,涵括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二赋堂、留仙阁等地域。它由赤壁山麓向西突出近百米长,数十米宽,状如赤壁山悬挂的鼻梁,通体岩石,颜色赭赤,元明以前,它滨江并直插江底,形成矶头。尤其是顶端的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一带,赤赭崖石向江中突出,陡兀下垂,两侧壁立,如同象鼻一般,唯妙唯肖,故名赤鼻矶。 赤鼻矶北面的山麓,崖石赤赭,陡峭如壁,故名赤壁。它是滨江面西而立的江岸,见惯日落鄂城西山景象。”(出自《赤壁、赤鼻矶及其地理变迁考》?史智鹏) 在此翻景色中,客人连用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 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表现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消极观和一种虚无主义思想。而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从而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对照了“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出自《襄阳歌?李白) 如今的赤鼻矶,风光迷人景色秀丽,建有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 坡仙亭、酹江亭等瑰丽典雅的建筑物,各掩映在绿树丛中,饶富画意。 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间著名学者杨宋敬选刻的《景苏园贴》,计 石102方,为苏书各体中的精品。 赤鼻矶每年都引来不少游客观光。在这秀美的青山绿水中,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间,缅怀苏轼。 那年他,逐舟竟江上,阅尽世间霜,清风饶明月,而又何羡乎。 参考文献: 1. 《唐子西文录》宋?唐庚 2. 《赤壁、赤鼻矶及其地理变迁考》?史智鹏 3. 《襄阳歌》?李白 4. 《唐诗宋词三百首》?郭漫
本文档为【赤壁赋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