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 土壤的成分(1) A组 1(下列工具中最适于观察土壤生物具体形态的是(C)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D(电子显微镜 2(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C)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 3(下列各种生物中,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D) ((( A(蚯蚓 B(蜈蚣 C(蟋蟀 D(兔子 4(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C) A.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浙教版八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全章,含答案)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 土壤的成分(1) A组 1(下列工具中最适于观察土壤生物具体形态的是(C)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D(电子显微镜 2(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C)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 3(下列各种生物中,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D) ((( A(蚯蚓 B(蜈蚣 C(蟋蟀 D(兔子 4(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C) A.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 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 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 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5(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它们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D) A.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6(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第6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 2 B组 7(下列各项中,在土壤样本观测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表中不需要记录的是(C) ((( A. 天气状况 B. 土壤温度 C. 土壤密度 D. 土壤湿度 【解析】 土壤密度与研究土壤生物的分布没有什么关系,不需要记录。 8(对土壤样本的选取错误的是(B) (( A. 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 B. 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 C. 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D. 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 【解析】 土壤选样是观察土壤生物的重要一环,在观察前先进行必要的分工,确定观察地点。 观察结束后,应尽可能地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或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9(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生物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了下列调查表格: 观察时间 2016年6月1日 观察地点 ××森林公园 土壤温度24.1 ?,比较疏松和湿润,光照强度一般, 环境特点 植物生长良好 蚯蚓:38条;蜗牛:21只;鼠妇:25只;小鼠:2只; 土壤生物 蜘蛛:26只;马陆:5条;蜈蚣:2条;蝼蛄:8只 蚯蚓、蜗牛、鼠妇等喜欢生活在较温暖、湿润、有机物 样品简要分析 丰富的土壤中,同时它们的活动又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 疏松程度(合理均可) (1)请你完成上述调查表格。 (2)被调查土壤中的优势物种是A。 A. 蚯蚓 B. 小鼠 C. 蜈蚣 D. 蝼蛄 (3)对表中的记录分析可知: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特点是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 10(为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有何影响,某活动组的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回答问题,再评价实验方案: (1)甲、乙两组要用相同树叶的原因是避免不同树叶对实验的干扰。 (2)树叶要保持潮湿的原因是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和繁殖。 (3)请评价以上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出理由:方案三。因方案三中甲、乙两组除需探究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更有说服力。 被研【解析】 (1)从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角度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究的量),否则其他量会影响实验结果。(2)任何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细菌也需要生存在有适宜水分的环境中,否则就难以繁殖、生存。(3)评价实验方案可以从实验设计的下列原则上考虑,即科学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4.1 土壤的成分(2) A组 1(“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A) 无机盐 A. 有机物 B.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2(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B) (第2题)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3(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4(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D) A. 固态 B. 液态 C. 气态 D. 固态、液态、气态 5(如图所示,实验中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C) (第5题) A. 小细沙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金属 6(下列实验中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的是(C) 7(在有花卉、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土壤样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 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B. 取表层土壤样本更方便 C. 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D. 土壤中有较多的空气 8(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D) ((( A. 空气 B. 水 C. 腐殖质 D. 矿物质 9(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现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正方体土壤,把它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正方体铁块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往盛有铁块的烧杯中共加3次满量筒刻度的水和图甲所示的水,往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共加3次满量筒刻度的水和图乙所示的水。请回答: (第9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土壤中有空气。 (2)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的水量为650毫升,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量为750毫升。 (3)这块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10%。 (4)本实验中铁块能否用铜块代替,能。 B组 10(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本来浸没土壤的液面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土壤中(B) (第10题) A. 含有水分 B. 含有空气 C. 含有无机盐 D. 含有微生物 【解析】 液面下降,说明水进入了土壤中的间隙,间隙内有空气。 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11(如图所示,在研究“ 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因此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第11题) 【解析】 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有机物燃烧;?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1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含有机物”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法得到干燥的土壤:?长期日晒;?在高温火焰上长时间烧烤;?恒温箱内烘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规律:土壤在加热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会直接燃烧生成CO和HO,而大分子的有机22物在加热时先炭化分解成碳,碳再燃烧生成CO。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H)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H。请完成下列各小题。 612n410 点燃?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13O=====8CO,10HO。 410222 ?大分子有机物(C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n。 612n (2)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干燥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采用题中三种方法中的?(填序号)。 【解析】 (1)(CH)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n,84n,m(C)?m(H),612n (12×6)?(1×12),6?1。(2)经方法?和方法?处理后的土壤中仍有有机物,在铁丝网上加热后都会燃烧。 13(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 (第13题) (1)从实验条件上看,??有什么不同,土壤中有无空气。??有什么不同,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有什么不同,土壤的质地。 (2)从实验结果上看,??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比较说明了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生长得最好。因为?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4.1 土壤的成分(3) A组 1(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 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 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C. 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 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风吹到岩石上,岩石受到空气分子撞击而碎裂 B. 水流中的水分子撞击岩石使岩石碎裂 C. 水在物态变化中使岩石破裂 D. 太阳发出的紫外线照射使岩石破裂 3(没有参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力作用是(C) (( A. 水 B. 风 C. 闪电 D. 阳光 4(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 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D)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发现溪流中的石块都没有棱角,你认为下列解释符合科学道理 的是(C) A. 这些石块形成时就没有棱角 B. 这些石块是人为处理后投入溪流中的 C. 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结果 D. 上述三项都有可能 6(小敏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 而玻璃瓶已破裂。下列自然现象中,与这一过程的原理一致的是(C) A. 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 B. 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 C. 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 D.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形成溶洞 7(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成熟土壤最终形成的是(C)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8(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B组 9(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D)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缓慢氧化 D.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解析】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由大块变成砂粒,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地衣等生物能分泌物质腐蚀岩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现今枯枝落叶已成为城市的常见垃圾。小科同学设计了一个关于落叶分解的实验。他选用悬铃木落叶为实验样本,将落叶剪成3厘米×3厘米大小,均匀分装在四个编号为1、2、3、4的2.5升无盖的可乐瓶中。实验所用的土壤都是校园绿化用土,实验过程中保持10,15 ?的温度,每隔10天往1,3号瓶中各加水100毫升。2个月后将瓶中样本倒出,拣出所有直径大于0.5厘米的枯叶,洗净阴干后称重,结果如表: 编号 样本内容物称重/克 2个月后落叶 落叶外观 1500克土壤,80克大部分黑色,叶片薄, 1 21.5 落叶,300克鸽粪 易碎 1500克土壤,80克大部分黑色,叶片薄, 2 27.2 落叶,300克豆渣 易碎 1500克土壤,80克大部分枯黄色,有一 3 41.2 落叶 定韧性 4 80克落叶 63.8 枯黄色,坚韧 (1)根据实验结果,1号瓶分解落叶的速度最快。 (2)你认为鸽粪、豆渣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予以解释。提供土壤微生物所 需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加快落叶的分解。 (3)请你简单分析4号瓶落叶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水分。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1) A组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B) A. 粉砂粒、砂粒、黏粒 B .黏粒、粉砂粒、砂粒 C. 砂粒、粉砂粒、黏粒 D. 砂粒、黏粒、粉砂粒 2(下列环境中比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B) A. 河边砂堆中 B. 水稻田中 D. 高山上 C. 沙漠地区 3(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 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不变 C(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 4(粉砂粒的渗水不能说明的是(C) (( A. 粉砂粒间有空隙 B. 具有透水性 C. 粉砂粒颗粒较小 D. 具有通气性 5(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 A. 矿物质颗粒 B. 腐殖质 C. 空气 D. 水分 6(如图所示,在进行“土壤渗水实验”时,向漏斗放入土壤颗粒前,必须在漏斗颈部放入(B) (第6题) A. 滤纸 B. 脱脂棉花 C. 橡皮塞 D. 小石块 7(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 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 B.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 河弯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 量A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 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D) A. 浇水 B. 施肥 C. 松土通气 D. 排水防涝 B组 8(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据图判 断,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 (第8题) 【解析】 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 9(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三类土壤颗粒的组成,做了一个实验:称取相同质量的砂 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各一份,分别放入大玻璃容器中,注满水后,让颗粒自由沉降, 直至上面的水变清。请回答: (1)称取相同质量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各一份的目的是控制变量。 (2)三类土壤在水中自由沉降的先后次序是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原因是构成这三类土壤的颗粒质量大小不同。 砂土类土壤颗粒大,质量也大,沉降最【解析】 (1)对比时必须控制质量这一变量相等。(2) 快,壤土类土壤次之,黏土类土壤颗粒最细,沉降最慢。 10(在土壤渗水实验中,小柯在两只漏斗口分别放进一些脱脂棉花,然后又分别放入砂粒和黏粒,再各倒入半烧杯水。 (1)放入漏斗内的砂粒与黏粒的体积必须相等。 (2)脱脂棉花能否用滤纸代替,为什么, 不能。因为两只烧杯都用滤纸后,由于滤纸的孔隙相同,导致实验结果相同。 (3)本实验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两个装置的渗水量,也可以比较渗透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 【解析】 (1)必须控制两漏斗中土壤体积这一变量相同。(2)滤纸的孔隙相同,土壤颗粒间的空隙 本实验根据渗水速度的不同而得出结论,因此既可以比较时间也可以比较质量。 则不同。(3)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2) A组 1(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C) A. 砂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D. 人造土 2(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的变量是(D) A. 大小相近,同一种类的植物 B. 浇等量的水 C. 不能被雨水淋到 D. 以上都是 3(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毫米),你认为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的是(A) 地表类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 水土流失量 4 6.2 238 450 /(千克/亩) A. 林地 B. 草地 裸地 C. 作物地 D. 4(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土壤性状是(B)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土壤的密度 ?水分状况 ?通气状况 A. ??? B. ???? C. ???? D. ????? 5(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是(D) 6(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 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该是(B)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7(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D) A(植物缺少肥料,妨碍光合作用 B(植物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植物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植物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B组 8(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B) 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D 【解析】 绿肥植物经翻压后,又经微生物的作用形成腐殖质,因此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请回答: (第9题) (1)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C(填字母)。 的是((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解析】 (1)三种土壤颗粒中,砂粒的透水性最好,黏粒的透水性最差,粉砂粒的透水性居于两者之间。图中所示的水未渗完,则相同时间内装置c的渗水量应少于前两者。(2)透水性越强,则实验时渗水越快,即可以根据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的透水性强。 10(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的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第10题)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两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乙烧杯中产生气泡的数量多于甲。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解析】 (1)在科学实验探究中,通常要设置一个对照组。甲和乙比较,其他量都相同,只是营养液的加入方式不同,因此甲是作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即空气供应充足,则产生的气泡的数量就多。(3)植物的根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 A组 1(根系是指(D) A. 主根和侧根 B. 植物的主根 C. 须根 D. 根的总和 2(关于如图所示的大豆、玉米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2题) A. 大豆——直根系 玉米——须根系 B. 大豆——直根系 玉米——直根系 C. 大豆——须根系 玉米——须根系 D. 大豆——须根系 玉米——直根系 3(下列植物属于直根系的是(C) A. 大麦 B. 小麦 C. 桃树 D. 水稻 4(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的 看法有错误的是(C) (( A. 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 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 C. 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 D. 树大根深,蒸腾作用能力就更强 5(下列关于不定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不定根是从植物茎或叶上长出的根 B. 不定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 C. 不定根只有固定功能 D. 不定根只有吸收养料的功能 6(小李所在学校的校园中有很多植物。请你帮他判断,下列校园植物中,属于须根系的是(C) A. 桂树 B. 樟树 C. 慈竹 D. 盘槐 7(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同一类的是(A) A. 甘蔗、葱 B. 柳树、小麦 C. 大蒜、松树 D. 竹子、桃树 8(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只大木箱里栽种一棵黑麦。他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够充分 地生长。到了黑麦长出麦穗的时候,他统计出了这棵黑麦的根系是由1400万条根组成的。这些根一 共有150亿条根毛,精确的计算表明:这棵黑麦根系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这种现象 对黑麦的生活的主要意义是(B) A. 固定植株 B.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制造营养 D. 散失水分 9(如图所示是棉花的根系图,请据图填写有关的内容。 (第9题) (1)图中的1是主根,它是由棉花种子中的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 (2)图中的2、3、4都是侧根。 (3)上述根系属于直根系。从数量上看,构成这类根系的根主要是侧根。 B组 10(下列植物中根系最发达的是(D) A. 胡萝卜 B. 玉米 C. 水稻 D. 仙人掌 【解析】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中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缺水地区生长的植物的根比水源充足地区生长的植物的根更为发达。仙人掌一般生活在干旱地区,其必须有发达的根系才能适应干旱环境。 11(台风过后有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连根拔起,而有些树木却“毫无损伤”,与此现象相关的是植物(B) A. 茎的粗壮程度 B. 根系的发达程度 C. 枝叶的茂盛程度 D. 叶片的大小 【解析】 植物的根不仅有吸收功能,还具有固定作用。 12(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株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 实验次数 实验时间 薄荷苗的平均质量 增长率/% 普通水 2次 56天 126 普通水,少量土壤 2次 56天 309 蒸馏水 1次 56天 3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多选)(BCD) A. 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 选用薄荷苗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C. 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偶然性 D. 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以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的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土壤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密切相关。 【解析】 (1)薄荷苗生长快,实验时间可以缩短;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控制变量,可以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选用不同水源重复实验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植物的质量增长率最大。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2) A组 1(根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伸长,是因为(D) A. 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又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 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根毛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C. 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 D. 分生区不断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又不断地伸长 2(夏天人们经常会吃凉拌黄瓜。凉拌黄瓜时,盘子的底部会有大量的水渗出来,这些“水”来自(D) A. 空气中的水蒸气 B. 黄瓜中的叶绿体 C. 细胞中的细胞质 D. 细胞中的细胞液 3(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腌制前相比,大白菜腌制后的变化是(D) A. 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 B. 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小 C. 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 D. 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小 4(在根尖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具 有分裂能力,这些细胞位于(B)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5(如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横切面结构时看到的图像,该部分应该位于(B) (第5题) A. 根冠 B. 根毛区 C. 分生区 D. 伸长区 6(如图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 (第6题) (1)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A。(填序号,下同) (2)促使根不断伸长的结构是B。 (3)如图四个部位的细胞中含有较大液泡的是AB。 7(如图为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 (第7题 (1)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B(填编号)状态,原因是细胞吸水。 (2)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C(填编号)状态,原因是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 (3)图中结构[1,是液泡,其中的液体是细胞液。 8(如图A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根内部的示意图,图B为根细胞处于某种状态。据图回答: (第8题) (1)1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根毛。 (2)4所示部分为根尖的根毛区。 (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 A. 1?2?3 B. 2?3?1 C. 3?2?1 D. 1?3?2 (4)某同学给一株植物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若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植物根细胞的状态如图B所示,则根细胞浓度小(填“大”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B组 9(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A) A. 下沉 B. 上浮 C. 仍悬浮 D. 无法确定 【解析】 由于食盐水溶液质量分数大于蔬菜叶柄细胞液质量分数,蔬菜叶柄细胞中的水分将向外流出,容器中食盐水密度减小。原先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食盐水密度,此时物体密度将大于食盐水密度,因此物体下沉。 10(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你可以惊喜地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如图是小张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的结构。 (第10题) (1)视野中没有观察到的根尖结构是根毛区,要想观察到这一结构应将玻片标本向上移动。观察过程中换用高倍物镜后,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图中最下面是根尖的根冠,细胞排列不(填“不”或“很”)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解析】 (1)显微镜中的像与物体上下、左右都相反,图中未显示根毛区,根毛区位于根尖上部,故应将标本向上移动才能观察到根毛区。(2)根尖结构中最下端是根冠,细胞排列紧密但不整齐,对根尖具有保护作用。 11(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间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洞内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并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第11题) (1)甲萝卜洞内的水慢慢变少(填“多”或“少”)了。 (2)上述实验中,萝卜洞内增加的水分主要来自细胞内的哪一个结构,液泡。 (3)上述实验说明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质量分数和外界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当细胞液质量分数大于外界溶液质量分数时,细胞就吸水(填“吸水”或“失水”)。 (4)如果再给你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请你增加一个对照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你对这个萝卜的处理是将和细胞液同样浓度的萝卜汁放在洞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 【解析】 (1)甲萝卜洞内盛有清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细胞液质量分数,水分进入细胞内,因此,洞内水质量减少。(2)萝卜细胞内水分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内。(3)当萝卜细胞液质量分数大于外界溶液质量分数时,细胞将吸水。(4)为了充分说明萝卜细胞吸水或失水与外界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可增加一组与萝卜细胞液相同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3) A组 1(正常生长的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C) A. 植物只需吸收水 B. 植物只需吸收无机盐 C. 土壤颗粒对植物生长并没有直接作用 D. 植物只需吸收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杭州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若要使甘蔗丰收,则平时应该多施(A) A. 钾肥 B. 氮肥 C. 磷肥 D. 钙肥 3(家里养的花卉有时会出现下列现象: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时应该给植物施加(A) A. 含钾的无机盐 B. 含锌的无机盐 C. 含磷的无机盐 D. 含氮的无机盐 4(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含量多的无机盐有(A) A. 氮、磷、钾 B. 氮、铁、硼 C. 磷、锌、钾 D. 磷、锌、铁 5(在配制植物营养液的操作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 B. 操作中要洗净有关器皿 C. 配制中所需的水一定要用蒸馏水 D. 配制时也可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没有营养元素 6(小明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却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现落蕾现象。小明根据所学知识及时给苹果树施加了适量的某种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现落蕾现象,并且不久就开花了。小明施加的化肥是(B)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和钾肥 7(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CO(NH) KHPO NHHPO (NH)SO 不施肥 2224424424 小麦收获量 55.56 67.26 55.88 55.44 55.11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A) A. 钾 B. 氮 C. 磷 D. 硫 B组 8(某同学研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选择了两株萌发不久的水稻幼苗,切去谷粒,把一株的根浸在清水中培养,另一株的根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两个星期后,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8题) (1)浸在土壤浸出液里的植株长得更健壮。 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至(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此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少写出两个)。 (3)你认为此实验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改进(如不需要改进,则后一空不填)请提出你的一个改进方案:把清水换成蒸馏水。 【解析】 (1)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有丰富的无机盐,而清水中相对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故浸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株长得健壮。(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除研究的量作为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量都要控制相同。这一实验被研究的量是无机盐,其他如水稻幼苗生长状况、根浸没在液体中的程度、观察时间等都必须相同。(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 可以看出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的不足:清水中也有一定量的无机盐,无法做到一个实验有无机盐,另一实验没有无机盐,所以最好将清水换成蒸馏水,确保该组没有无机盐。 9(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A与D或B与C(两空顺序可互换)。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不合理;理由是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第9题?) 【解析】 (1)从实验目的“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来看,唯一变量是植物是否种在同一土壤中,其他的实验条件必须一样,所以用A与D(或B与C)进行对比。(2)A、B两组间的唯一区别就是有无遮光,即变量为有无遮光,所以A、B比较是在探究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3)这样的实验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10(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第10题)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检测项目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实验条件 水分蒸腾量 N元素 X Y „„ 甲 较强的光照 m n 11 乙 较弱的光照 m n 22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不同的矿物质元素。 【数据处理】 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A方式处理。 A. 比较m?m和n?n两个比值 1212 B. 比较m,n和m,n的大小 1122 C. 比较m,m和n,n的大小 1212 【实验结论】 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有(填“有”或“没有”)。 【解析】 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以光照强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表中的X、Y等应该是不同的矿物质元素。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应该比较m?m和n?121n两个比值。这次探究虽不能支持假设,但对他们实验设计能力是一次锻炼,所以有一定的价值。 2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A组 1(茎的主要功能是(B) A(支持和吸收氧气 B(输导和支持作用 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 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 2(如图所示各种植物的茎中,属于攀缘茎的是(B) 3(“昨日小树纤纤细,今朝栋梁高楼立。”诗句中的小树长成栋梁之材,要靠茎中的(C) 木质部 A. 韧皮部 B. C. 形成层 D. 髓 4(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B) A. 不再获得营养 B. 没有形成层 C. 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 形成层受到破坏 5(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B) A. 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 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 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 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6(草莓营养丰富,口感很好,许多人都喜欢。草莓生长时,茎沿地面前行,遇到合适的地方扎 下不定根,形成新的个体。草莓的茎属于(C)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7(位于中国某市城区古运河畔的三棵古槐,因年代久远而主干大都中空。为保护这一“活宝 贝”,市政府特聘专家进行抢救性保护。古槐主干中空部分缺失的主要是茎的(A) A. 部分木质部 B. 部分韧皮部 C. 部分形成层 D. 部分导管和筛管 8(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据图回答: (第8题) (1)写出图中A、D代表的结构名称: A(木质部;D.树皮。 (2)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B(填字母)。 (3)图中C是韧皮部,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D。 B组 9(桃树的茎和水稻的茎根本区别在于(B) A. 桃树茎粗,水稻茎细 B. 桃树茎有形成层,水稻茎无形成层 C. 桃树茎有年轮,水稻茎无年轮 水稻茎无树皮 D. 桃树茎有树皮, 【解析】 桃树属于木本植物,水稻属于草本植物,两者区别在于有无形成层。 10(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题) (1)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输送有机物。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B) A. 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 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 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 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解析】 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A组 1(在橡胶林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内流出的液体。那么,这些液体的主要成分和运输结构分别是(A) A. 有机物,筛管 B. 无机物,导管 C. 有机物,导管 D. 无机物,筛管 2(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C) A.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3(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C) A. 分生组织 B. 机械组织 C. 导管 D. 筛管 4(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第4题) A. 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 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 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 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5(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第5题) ?选取两根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用刀片对其中一根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 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把它们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根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在树皮中。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不定根生长情况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6(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6题)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2)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木质部,负责运输水分 和无机盐。 (3)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越浅,这是因为(C) A. 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 上面的红墨水随水分蒸发 C. 水分、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少 D. 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B组 7(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是由(C) A. 茎制造,经导管运输 B. 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经筛管运输 D. 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解析】 果实中的糖分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糖属于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果实中。 8(小宇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第8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促进水分的运输。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木质部。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导管。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相同。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解析】 (3)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5)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乙不作任何处理,将甲剥掉树皮,但同时都保留 了木 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甲、乙的木质部都被染成红色。 9(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第9题) 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A处木 B处木 质部切 质部切 断并插 断并插 处理 A处韧皮 B处韧皮 不作 入云母 入云母 方法 部环割 部环割 处理 片(不影 片(不影 响韧皮 响韧皮 部功能) 部功能)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第二、四组。 【解析】 韧皮部输送有机物,第一组A处韧皮部环割,AB间的叶片仍能将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根,植物仍能存活,而第二组B处韧皮部环割后,根将无法得到有机物,植物将会死亡;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第三组A处木质部切断后,AB间的叶片仍能从根部获取水和无机盐,植物正常生长,而第四组B处木质部切断后,叶片均无法获取水和无机盐,植物将会死亡。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1) A组 1(为适应特殊环境,某些植物叶子的形状和功能发生变化成为变态叶。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A) A. 甘薯 B. 仙人掌的叶刺 C. 豌豆的叶卷须 D. 猪笼草的捕虫叶 2(叶的结构包括(B) A. 表皮、叶肉、叶脉 B. 叶柄、叶片 C. 叶柄、叶片、叶脉 D. 叶片、叶肉、叶柄 3(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第3题) A. ??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 ??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 ?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 ?为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4(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 环境中植物的特征不符的是(D) (( A. 具有发达的根系 B. 叶表面气孔较少 C. 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D. 具有较大的叶片 5(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C) A. 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 上、下表皮的气孔关闭 C. 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D. 表皮细胞向外分泌水分 6(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是(A) A. 无色透明,排列紧密 B. 绿色透明,排列紧密 C. 无色透明,排列疏松 D. 无色不透明,排列紧密 7(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叶片结构的上表皮由图中序号1表示,叶脉由图中序号5表示。 (2)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中序号为6。 (3)2和3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4)1和4所属的组织是C(填字母)。 输导组织 A. 营养组织 B.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B组 8(通常,在?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盐、?水蒸气这5种物质中,通过叶片的 气孔进出的物质有(C) A(?? B(??? C(??? D(????? 【解析】 气态物质如CO、O和水蒸气均可由叶片气孔进出。有机物只能在筛管中运输,无机22 盐只能溶解在水中被运输。 9(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 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第9题) A.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 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D.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解析】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闭与保卫细胞内外侧细胞壁的厚薄有关,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外壁较厚,背气孔一侧的内壁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10(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甲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第10题甲) (第10题乙)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圈环状叶脉(如图乙),其他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导管(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适应的。 【解析】 (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其中调焦过程是先眼睛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在提升镜筒的同时眼睛通过目镜观察,直到看到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所以题目中的顺序是????。(3)植物体的根、茎、叶内,都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它们连接在一起,使植 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可以使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 A组 1(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是(D) ?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灼伤 ?促进根系吸收水分和水分向上运输 ?促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 A(? B(?? C(?? D(??? 2(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D) A. 降低空气的温度 B.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3(如图所示,把两根枝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乙枝条去除部分叶片,两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平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B) (第3题) A.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B. 天平指针向右偏 C. 天平指针向左偏 D. 无法确定 4(取甲、乙两根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第4题) A.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5(阳光下,一棵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D)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6(灌溉不久的植物,气孔开闭和蒸腾作用的情况是(B) A.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加强 B.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 C.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 D.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7(如图A、B、C所示为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第7题) (1)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的装置是B。 (2)装置A和C产生错误的原因是A盆植物缺少叶片,实验现象不明显;C盆泥土中的水分也要 蒸发,实验数据不准确。 8(如图为某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8题) (1)图中?所示的细胞为保卫细胞。 (2)在夏日正午的烈日下,植物叶片有时会发生卷缩,此时叶片上的气孔状态应如图B(填“A”或“B”)所示。 B组 9(如图所示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D) ((( (第9题) A. 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 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 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 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解析】 根所吸收的水,约99%是供植物蒸腾作用消耗,还有约1%是供植物光合作用等利用,所以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水不只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0(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 小时内的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时)示意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第10题)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解析】 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像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 11(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第11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在无风晴天的中午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A)))。测温时,树下的气温(T、B树下的气温(T、阳光直晒下的气温(T其中两支温度计放123 树干的距离相同。 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 ?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T、T)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T,T>T,T。 1233221 【解析】 B树喷洒了透明膜,消除了蒸腾作用对气温降低的影响。则T,T表示因树叶遮挡阳32光而降低的温度,T,T表示因蒸腾作用降低的温度。小李认为降温主要是因为树叶遮挡阳光,故21 T,T>T,T。 3221 4.6 保护土壤 A组 1(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B) ?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 B. ??? C. ??? D. ??? 2(以下几种土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B) A. 有草的坡地 B. 裸露的坡地 C. 栽满果树的林地 D. 长满野草的荒地 3(生物性土壤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下列会引起生物性土壤污染的是(D) A(人造纤维和橡胶 B(含铅的工业废渣 C(含铜、锌的工业废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4(有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以减少(A) A. 土壤污染 B. 大气污染 C. 水污染 D. 生物污染 5(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D) ((( A(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B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6(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 B. 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 C. 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 D. 土壤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大量开发利用没问题 7(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 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 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 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第7题)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 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 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略。从不污染环境,回收再利用等角度分析。 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8(“毒大米” 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木质部(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100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写出一点即可)。 B组 9(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C) A. 酸雨 B. 大气污染 C. 水、土重金属污染 D. 温室效应 【解析】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土壤污染。这些重金属进入土壤,被粮食作物吸收,通过食物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10(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 ((( A. 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 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 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 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第10题) 【解析】 垃圾也被称为放置错误的资源,因为生活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垃圾分类处理,这样也大大减少了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 11(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分解有机物。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其原因是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对土壤中的其他物质起分解作用,一些动植物的尸体和残枝败叶等能快速地被土壤中的生物分解,而像塑料等人工合成的材料,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白色污染,从而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能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保护土壤、节约资源等。 分组实验: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A组 1(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D) (( A. 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 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 从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辨别南北方向 D. 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2(小柯用解剖针轻轻扎一棵三年生杨树茎的横切面,发现最硬的是树茎的(A) A. 木质部 B. 韧皮部 C. 树皮 D. 形成层 3(在距地面1米的柳树主干上刻一标记,10年后(假定地面无升降),所刻标记处与地面的距(C) 离 A. 大于1米 B. 小于1米 C. 等于1米 D. 无法预测 4(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茎就不 能增粗。这是因为被破坏的结构包括(B)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树皮 5(相同环境中,两年生红富士苹果树的树干周长比国光苹果树的长14%,主要原因是(D) A. 两种植物茎的结构不同 B. 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管道不同 C. 土壤中无机盐的作用不同 D. 茎的形成层细胞分裂速度不同 6(读图,回答问题: (第6题) (1)图中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 运输到叶。 (2)图中2表示叶片通过表皮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CO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2 (3)植物体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输到根。 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图中的?是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具有运输有机物的作用。 (2)图中的?是形成层,它能够使茎逐年加粗。 (3)图中的?是木质部,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B组 8(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A) A. 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 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 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 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析】 树皮的韧皮部内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剥皮”会割断韧皮部中的筛管,影响有机物运输。 9(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A) A. 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性变化 B. 水分经过树干输送时的侵蚀作用 C. 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 便于记忆树龄 【解析】 当温度、水分、阳光等外界环境因素较适合树木生长时,细胞生长快,形体大,该部分年轮就较疏松,颜色浅。反之年轮密,颜色深。 10(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可是近几年,果农却成功地栽培了短柄樱桃树,请回答: (1)他们常在初花期除去细弱枝条上的弱质花,3月中旬除去部分小果。除去弱小的花、果是为了使有机物充分供给健壮的花、果,保证果实的大小、甜度。 (2)为了提高樱桃的产量,可采取在樱桃的侧枝上环割,环割时割去树枝的韧皮部(填“木质部”“形成层”或“韧皮部”)。 【解析】 (2)韧皮部中有筛管,环割侧枝上的韧皮部是为了切断筛管,从而阻止叶子制造的有机物 向下输送,让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第4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 1( A. 保卫细胞 B. 气孔 C. 叶片 D. 根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 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 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3(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D) 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 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 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C)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液泡 D. 叶绿体 5(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根尖的根毛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 C. 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D. 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 6(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A) A(无机盐 B(水 C(维生素 D(有机物 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A) 7( A. 根毛、导管、气孔 B. 气孔、筛管、根毛 C. 根毛、筛管、气孔 D. 气孔、导管、根毛 8(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C)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9(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向日葵秆细茎弱, D) 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A(氮、磷、钾 B(钾、磷、氮 C(磷、氮、钾 D(氮、钾、磷 10(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下列土壤中,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C) 【解析】 玉米适宜在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则排除B,而A水分太少,不适宜。 11(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相比(B) (第11题) A. 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都有可能 【解析】 b点时萝卜条质量变大,表明细胞在吸水。当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时,萝卜细胞吸水。 12(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C) A. 矿物质颗粒增加 B. 水分增加 C. 空气含量增加 D. 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解析】 给土壤松土可增大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 13(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第13题) A.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 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解析】 水汽化时吸热,能降低叶片温度。 14(做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时,配制过第一种营养液的烧杯、玻璃棒等器皿,在配制第二种营养液前必须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使用。下列关于清洗器皿的原因的解释和配制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确保含有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B(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C(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自来水 D(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清水 【解析】 清洗器皿可有效防止第一种液体污染第二种液体,用蒸馏水不会引入其他杂质。 15(下列有关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C) A. 根尖伸长区有导管形成 B. 根吸收含磷的无机盐可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C. 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解析】 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内部有导管,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较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使根不断伸长,内部无导管;根吸收含钾的无机盐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6(下面的柱状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C) (第16题) 【解析】 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叶片下表皮浸没在水中,气孔数远少于上表面,应选C。 17(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的对照装置是(B) (第17题)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解析】 本实验应设置对照组,一盆有叶,另一盆无叶;同时为排除土壤中的水分干扰实验,塑料袋应扎在植物上。 18(如图所示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装置中的水不蒸发),仅细管中部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C) (第18题) A.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B. 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 植株吸收的水量 D. 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解析】 植株吸收的水量中,用于光合作用的约占1%,用于蒸腾作用的约占99%。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如图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第19题) A. 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 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 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 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一侧 【解析】 对一棵树来说,两侧降水几乎是相同的,而向阳面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年轮较稀疏。 20(我市西瓜以品种齐全、味美质优而闻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 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析】 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植物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它有其积极的意义;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 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二、填空题(第21,24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1分) 21(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将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22(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在傍晚时剪去部分枝叶, 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并浇足水,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上述叙述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有利于水分吸收的措施是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23(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如图所示是缠绕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稻、小麦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 (第23题) 【解析】 由图可知该植物茎缠绕在外物上向上爬升,是缠绕茎。水稻和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茎内无形成层。 24(如图所示,在甲烧杯内注入浓蔗糖水溶液,乙烧杯内注入清水,并各放入同样大小的胡萝卜。在胡萝卜内插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管,管内盛有等量清水。 (第24题)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图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了,这表明植物失水。 (2)经过一段时间后,乙图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这表明植物吸水。 25(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第25题)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泥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二氧化碳、光照。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光合作用原料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解析】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9%以上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26(如图所示,当植物放入浓盐水(合理即可)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第26题) 27(如图是两段基本相同的枝条,上面各长有1个大小相同的果实,现将枝条A、B白色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 (第27题) (1)伤口的上方(填“上方”或“下方”)会形成瘤状物。 (2)两个果实中能继续发育长大的是枝条B(填“A”或“B”)上的果实。 28(下表是花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请根据表回答: 3生长阶段 平均每日耗水量/(米/亩) 播种,出苗 0.55,0.75 出苗,开花 0.68,1.20 开花,结实 1.33,2.11 结荚,成熟 0.82,1.34 (1)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开花,结实阶段。 (2)花生的开花,结实阶段消耗水分最多,其主要用于C(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开花结实 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结论,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3)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四个生长阶段中平均每日耗水量是不同的,最多的是开花,结实期,最少的是播种,出苗期。但无论哪个时期,植物吸水量的99%都是用于蒸腾作用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9(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第29题)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解析】 (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 30(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饭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 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花盆中( ?.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物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否。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D(填字母)。 A. 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 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 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 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解析】 (1)根据题意,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两盆植株是否放蛋壳,可比较而得蛋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乙两组其他变量均应相同,比如实验前两株植物的长势。(3)土壤中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使根细胞无法呼吸而死亡。 31(如图,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将叶片左边用黑纸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4小时,再取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下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再加碘液。 (第31题) (1)将植株放在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使植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运走。 (2)A、B、C三个圆片能变蓝色的是B。 (3)比较A、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4)比较B、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6)若要进一步证明此生理过程需要水,采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 【解析】 (1)植物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所以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2)观察 在A、B、C三个圆片中,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遮光实验现象, 的A圆片因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有变蓝;不含叶绿体的C圆片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3)比较A、B,变量是有无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4)比较B、C,变量是有无叶绿素,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5)光合作用的产物遇碘变蓝,说明该产物是淀粉。(6)叶的叶脉内具有运输水的导管,如果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32(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种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即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2题) (1)实验1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对照。 (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解析】 (1)A、B两植株在实验2中只有培养液质量分数不同,其他情况均相同,可以互为对照。 (2)由于实验2的B植株培养液中添加了NaCl,使该培养液质量分数增大,进而导致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质量分数与培养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差变小,根细胞吸水速度变慢。 四、分析计算题(15分) 33(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2 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气孔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22气孔密度/(个/厘米)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的抗性越强,与22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的抗性越弱。 2 (2)在SO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 2 (3)大气中SO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外,常见的大气污染22物还有一氧化碳(合理均可)(写出一种)。 (4)对SO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NaSO,HO)。2005年,22232我国排放SO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2 【解】 设需要NaOH的质量为x。 2NaOH,SO===NaSO,HO 2232 80,x) 64,2549万吨) 8064 ,, x,3186.25万吨。 x2549万吨 【解析】 (1)若植物对SO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2 小。(3)大气中SO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HO,O===2HSO。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222224有CO、NO、可吸入颗粒物等。 2
本文档为【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7KB
软件:Word
页数:6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