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举报
开通vip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文章日期】2007-01-15 【作 者】孙志祥 【作者简介】孙志祥,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北京 100044 孙志祥(1973-),男,河北永青人,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贫困和无家可归问题的现状、分析反贫困政策的构成和演变,对美国的贫困问题和反贫困政策作出评价,并总结出对我国反贫困政策的启示。 【摘 要 题】环球视窗 【关 键 词】贫困/福利政策 【正 文】 作为当今世界...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 【文章日期】2007-01-15 【作 者】孙志祥 【作者简介】孙志祥,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北京 100044 孙志祥(1973-),男,河北永青人,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贫困和无家可归问题的现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反贫困政策的构成和演变,对美国的贫困问题和反贫困政策作出评价,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对我国反贫困政策的启示。 【摘 要 题】环球视窗 【关 键 词】贫困/福利政策 【正 文】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但其国内的贫困和无家可归者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平等、反贫困、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等问题也是受到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对于美国贫困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福利政策的效果、反贫困政策的取向等问题,在美国学术界和知识界都存在较大的争论,这也反映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一、美国贫困问题的现状:悲观与乐观 贫困是一种多元性、综合性社会现象,它具有多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收入贫困是现代贫困最重要的概念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1] 美国一般以处于官方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贫困规模。贫困线由家庭规模和家庭总收入这两个因素来确定,并且每年都要重新测算、核定。如果一个美国家庭的年总收入低于“基本需求(basic needs)”,就被认为属于贫困家庭。2005年美国家庭贫困线如下:单身收入9570美元,2口之家12830美元(2004年是12490美元),3口之家16090美元(2004年是15670美元),4口之家19350美元(2004年是18850美元),5口之家22610美元(2004年是22030美元),6口之家25870美元(2004年是25210美元),7口之家29130美元(2004年是28390美元),8口之家32390美元(2004年是31570美元)。8口以上的家庭,每多一人增加3260美元(2004年是3180美元)[2]。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美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12.7,,总人数从3590万上升到3700万,增加了110万人,平均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之中。[3] 对于美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些研究者认为,贫困、不平等和无家可归问题在美国十分严重,这样的贫困线实际上大大低估了美国人的贫困状况,造成了对贫困的忽视。据《今日美国报》2005年6月调查,美国有72.7万多人无家可归,即每400个美国人当中有1人无家可归。[4] 另一方面,一些专家认为,贫困和无家可归问题在美国正在好转,官方规定的贫困线标准过高,夸大了美国的贫困范围。美国穷人家庭中,70,拥有汽车,97,有彩色电视机,64,有微波炉,50,有立体声音响。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贫困问题专家瑞克特(Robert Rector)认为,以绝对贫困的标准来衡量,在工业化国家中,美国是贫困率最低的国家之一。[5] 二、贫困的产生原因:个人主义和结构主义 对于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美国学界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主义的贫困观,这种观点认为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个人、家庭和特定文化因素,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这类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角度的分析:一是认为单亲家庭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国内政策研究部的一项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儿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是父母双全家庭儿童的6倍。这些儿童更容易辍学、从事低工资工作,并且自己成为单身父母,形成一个贫困的代际循环。二是认为个人的不负责任、消极的工作态度、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劣等的文化价值导致贫困。 然而,结构主义的贫困观反对贫困根源于个人家庭因素和文化态度的理论,他们认为长期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停滞的工资、公共救助计划的缺乏、政策不合理等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贫困问题既有客观的社会根源,又有个人的主观原因;在反贫困方面,既需要社会的努力,又需要个人的努力。贫困不仅表现在经济贫困,而且表现在环境贫困、社会贫困上,它是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三、美国福利政策的演变:过程与内容 美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美国建国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穷人逐渐涌入市镇,经济不断发展,贫困问题也开始产生。18世纪之后,私人群体,例如教堂、爱心互助团体以及捐赠团体等开始为穷人提供福利援助项目,新来乍到的移民主要靠先到的同胞提供帮助藉以谋生。而政府在反贫困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6]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1929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引发的贫穷问题,这场危机对美国经济、政治各方面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工矿企业破产,农业滑坡,出现了上千万绝对贫困的穷人。作为大萧条时期对美国民众需求的反应,政府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1933年罗斯福总统提出“新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935年国会通过《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大范围的针对穷人的公共援助项目(public assistance program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福利。这项法案将妇女、儿童、老年退休、鳏寡孤独者、残疾与失业补偿纳入社会福利体系中,形成不同类别的救助体系,其中还包括“抚育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援助(Aid to Families with Dependent Children,即AFDC)”。这个法案在美国福利政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关注和救助贫困者的责任由地方政府、民间组织转向了联邦政府,而贫困也不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也成为结构性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性的问题。但那时候,无论是从项目数量还是支出水平上衡量,联邦政府在解决国内社会问题上的行动和作用都十分有限。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成长,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全面扩张。1964年,约翰逊总统宣布向贫困开战(War on Poverty),在“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纲领导引下,美国开始走上一条新的道路,为解决贫困和 其他一些国内社会问题设计和实施了更多的计划,花费了更多的资金。 1965年,约翰逊政府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贫困线。他以4口之家的非农业家庭为基准,规定税后收入3223美元以下的皆为贫困家庭,有权获得政府资助。 实际上这一标准,无论是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还是与本国的纵向比较,都是相对较高的。此时社会政策所着力解决的已经不是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而是雄心勃勃地要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平等、教育、医疗保健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个阶段,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保险;另一类是公共援助与福利(Public Assistance and Welfare),是帮助贫困阶层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享有某些权益的社会福利。政府提供的现金和实物福利项目主要有八大项,即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补充保障收入(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公共医疗补助(Medicaid);食品券(Food Stamps)和儿童营养项目;一般援助;社会服务和儿童福利服务;住房补助;教育补助。这其中,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是福利项目的核心。这些新政策产生了两个主要结果:一是老年人的贫困减少了2/3,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料在全国普遍实施。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传统的福利政策,特别是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项目,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评。很多评论者认为,福利政策在帮助儿童、年轻人和父母方面收效甚微。首先,由于联邦政府向贫困者——大部分是无业的单亲母亲和她们的孩子——提供现金救济,而且没有设定接受救济的期限,这种福利允许穷人游手好闲,并否定了他们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结果造成了“活得愈糟、工作愈少、婚外子女愈多、学业愈差福利就愈好”的情况出现,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底层阶级。其次,尽管福利项目数量和支出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儿童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儿童贫困程度持续上升。第三,伴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手段的现代化,养老基金和医疗保险费用不断激增,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保 障财政赤字,社会福利政策改革迫在眉睫。 另外一些人则坚持认为AFDC为单身母亲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以至于她们无法得到寻找工作并摆脱贫困所必需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总之,传统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高度贫困、非婚生子女、青年暴力犯罪、福利依赖并存并且愈演愈烈的状况。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同意进行福利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减少贫困,而不是保持贫困。 第四个阶段是1996年至今。福利制度改革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件大事。1996年,克林顿(Bill Clinton)政府颁布了《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协调法案》(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nciliation Act),又被称为“福利改革法案”,这项改革的目的是“结束我们所已知的社会福利(end welfare as we know it)。”这次改革是美国福利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后来布什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福利改革的方案——《为自立而工作法案(Working Toward Independence Act)》,对原法案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这一阶段美国福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倡导通过就业自食其力的“工作福利”,减少福利依赖。1996年福利改革最主要的内容是用“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emporary Assistance to Needy Families, TANF)”计划代替了原来的" AFDC" 。旨在通过提高受助人的工作愿望,减低他们对福利救济的依赖,增加他们的个人责任。福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家庭达到最高程度的自立和自足。2002年的新法案一方面对福利 救济金领取者采取了严格的时间和工作小时等限制,要求成年的TANF领受者在获益2年内须积极工作,而领受期限也限定为5年。这使救济从原先的无限制终身福利转变为一种有限制的临时福利,并将重点放在督促和帮助失业者再就业方面。开展各种就业支持和训练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提供低水平的收入,还要帮助人们逐步转换到更好的工作,并从此踏上职业阶梯。另一方面,大幅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同时大力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 第二,改善家庭结构,强化健康的婚姻关系,减少非婚生子女。美国福利改革的一项最新尝试是将重点放在帮助福利受援者加强婚姻关系并培养他们具备成功婚姻的技巧。有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加强婚姻与增加就业同样是福利改革的关键。1996年改革中,联邦政府首次对非婚生子女问题做出了回应,赋予各州大量的自主权来利用联邦资源降低非婚生子女出生率,增加双亲家庭子女数量,加强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建设,检查强制性抚养子女的情况,要求10多岁的母亲们继续学业并且生活在家庭中。[7] 布什政府上台后,认为美国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健康的婚姻关系。政府每年为各州提供数亿美元资金,用来设立和实施有关项目来降低非婚生子女出生率,提高已婚家庭子女出生率,并鼓励各州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方式鼓励健康的婚姻关系。 四、美国反贫困政策评价:成就与不足 对于1996年福利改革的效果,美国联邦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据美国政府最近提供的统计数字,1996年美国依赖福利制度生活的人口高达1220万人左右,2002年已经急剧减少到500万人。6年中,脱离福利制度开始工作的人数增加了3倍。[8] 但联邦政府也承认福利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几百万家庭无法通过就业实现自立,单身母亲、收入不平等、无家可归、儿童贫困等很多问题都比较突出,美国目前存在的失望和无助情绪远未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还有批评者预测,当贫困家庭到达他们领取福利的5年期限之后,无家可归者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当福利改革的支持者庆祝社会福利领受者大幅度下降的同时,批评者们仍在怀疑“新福利”是否真正消减了贫困。[9] 五、美国福利改革的启示:积极福利与广泛参与 美国政界、学界关于福利政策的讨论和福利改革的实践,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社会福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差很大。西方国家福利改革主要是要解决福利水平过高、福利政策过于宽松、财政压力过大的问题;而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福利水平过低、覆盖面过小、福利事业发展不均衡、投入不足、机制不顺的问题。因此对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思路不能照搬照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和教训。 1. 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利政策解决贫困问题。 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城乡贫困问题加剧、发展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社会福利投入不足等问题,但在观念上要明确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公平,贫困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平正义始终是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应该加大反贫困工作的力度,增加投入,创新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反贫困措施,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益,并逐步提高福利水平。 2. 应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救助政策。 一般来说,社会福利有两种类型,一是“补救型”的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 看成是一种在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此时,社会福利的目标被定为“为弱者服务”。二是“制度型”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个社会所必需的重要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主张以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都获得发展的机会。[10] 美国属于典型的“补救型”社会福利,而欧洲福利国家多采取“制度型”或“普救型”社会福利。以我国目前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来看,应该建立“补救型”的社会福利政策,强调国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的,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提供底线的,不是主导的而是引导的。 从补救水平上看,应该坚持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利增长不宜过快,水平不宜过高。以美国的经验来看,社会福利具有“易放难收”的特点,并且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福利领受者生活状况的改善。在分析近25年的数据后,研究者发现若福利提高10,,则领取者增加15,。福利提高20,,则未婚生育增加8,。西雅图和丹佛两大城市实施了“维持收入计划”,透过这个受控的试验,发现福利每提高一美元则工作投入和收入降低0.8美元。换言之,每多领取一美元福利,实际上净收入只增加0.2美元。[11] 因此,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确定和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这种效应,应坚持适度提高水平、逐步扩大覆盖面的策略,不能盲目追求高水平。 3. 应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轴,一直环绕着促进低收入家庭就业的目标发展。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福利依赖问题,改革的幅度也由原先温和渐进,到较为激进的措施。美国的发展经验显示,就业才是脱离贫穷及寻求经济自立的成功之路。 目前,我国对于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工作,一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应更侧重于强化民政部门、劳动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等单位之间的联动关系,使提供生活补助的同时,在低收入家庭能与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活动之间建立建设性的联系。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激励、促进有条件的低保家庭就业,建立起以工作为本的社会救助体系。 4.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建立起牢固、和谐、有效的伙伴关系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以来,社会福利民营化开始大范围兴起,私人企业可以以相对更低的成本更富效率地提供服务和技术革新。通过民营化的方式,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促进了社会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1996年的福利改革更是提出要由联邦向各州、由政府向私人分权,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以企业家精神来对福利行政进行全方位改革。对贫困家庭的福利责任从联邦政府转移到各州,允许州通过与慈善组织、宗教团体或私人组织签订契约的方式来实施福利项目。 在我国的老年福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应该坚持和深化社会化的方针,创新机制,完善法规,建立完善新型救助体系。政府应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及其所兴办的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向运转规范、廉洁高效、声誉优良的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委托它们向社会提供服务,促进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自我管理;通过向社 会特别需要的社会救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等非营利组织提供资 助,引导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公 益事业领域转移。围绕和谐社区的建设,鼓励慈善类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 挥作用;围绕社会福利社会化,发挥慈善类民间组织在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方 面的作用,缓解当前社会福利事业资金不足、机构偏少的矛盾;围绕全国城乡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挥慈善类民间组织在扶危济困、救助赈灾中的作用,引 导慈善类民间组织开展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体现社会关 怀。 【参考文献】 [1]谭诗斌. 收入贫困的界定与测量[EB/OL]. http: //www. xjfp. gov. cn/Article-Print. asp? ArticleID=2010. [2]杜小京. 美国2005年家庭贫困线略升[EB/OL]. http: //www. ushuaren. com/article/article. php/335. [3]Income Stable, Poverty Rate Increases, 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Unchanged, Issued by U. S. Census Bureau on August 30, 2005, in: http: //www. census. gov. [4]National Count Of Homeless Puts Issue In Human Terms, USA Today, October 12, 2005. [5]Poverty and the homeless, Mary E. Williams, 18, Greenhaven press. [6]胡敏洁. 公法学视野下的美国福利民营化:学理与实践[EB/OL]. http: //3gpda. cn/news/chinalawinfo/showarticle. php? ArticleID=31324. [7]Courtney Jarchow & Jack Tweedie. 美国家庭:福利与婚礼联盟[EB/OL]. http: //www. usembassy-china. org. cn/jiaoliu/jl0403/alliance. html. [8]王振华. 美国“自食其力”福利制度改革成效明显[EB/OL]. http: //www. so888. com/article/20031020/150707. asp? id=1&sid=6&self-ID=283176. [9]Poverty and the homeless, Mary E. Williams, 97, Greenhaven press. [10]陆士桢,常晶晶. 简论儿童福利和儿童福利政策[EB/OL]. http: //www. cysol. org/cnarticle-detail. asp? id=661. [11]Robert Rector. 美国的福利改革[EB/OL]. http: //www. tdctrade. com/econforum/hkcer/chinese/hkcer000306c. htm. (本文来源:《论文资料库》 )
本文档为【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3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