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

举报
开通vip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 写《丽莎的哀怨》的,即早期出过大名的左翼作家蒋光慈。蒋光慈谢世过早,只活到30岁,其有效的文学创作生命更短,仅6年,却不止“井喷”一般汹涌,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足够多的文学史话题。这包括最初的“政治抒情诗”、“自叙传体革命小说”、“革命加恋爱倾向”直至“受争议的左翼创作”等等。《丽莎的哀怨》1929年出版不久,即遭到自己阵营内部的严词批判。至今文学史里对这部中篇(约六万字,当年称为“长篇”)的评价仍是模模糊糊。一个资深的左翼作家竟然向...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 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 写《丽莎的哀怨》的,即早期出过大名的左翼作家蒋光慈。蒋光慈谢世过早,只活到30岁,其有效的文学创作生命更短,仅6年,却不止“井喷”一般汹涌,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足够多的文学史话题。这包括最初的“政治抒情诗”、“自叙传体革命小说”、“革命加恋爱倾向”直至“受争议的左翼创作”等等。《丽莎的哀怨》1929年出版不久,即遭到自己阵营内部的严词批判。至今文学史里对这部中篇(约六万字,当年称为“长篇”)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仍是模模糊糊。一个资深的左翼作家竟然向世间提供了一部被认为是异类的作品,今天该如何看待它呢,这确实是考验后人的鉴别力,和重新审视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一块试石。 回溯《丽莎的哀怨》问世后的各方反应,堪耐寻味,其社会阅读效果并不简单。出版者现代书局是个中性的商业机构,它出过许多进步书籍,也出过南京当局压过来的有“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背景的书刊,它的《丽莎的哀怨》广告语说:“此书系蒋光慈先生近著。内容叙述一个俄国贵族女子,因为俄国政变的经过,把她驱逐出国,漂流到上海来,本来是贵族的妇人,一变而惨度卑微的贱业,谁说不是受着赤党的毒害呢,谁说不是受着金钱的祸胎呢~”{1}这则广告将无产阶级的“赤党”和资产阶级的“金钱”各打五十板,也算得是一种商业策略了吧。而起初,左翼刊物《拓荒者》所载《丽莎的哀怨》广告,可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如果这广告就是作者自己执笔(蒋光慈即该刊主编),那倒能揣摩出作者自我期许的写作动 机来:“读者要知道白俄妇女在上海的生活吗,要了解旧俄之何以没落,新俄之何以生长吗,要读富于异国情调之作品吗,请一读蒋光慈先生的这一部长篇《丽莎的哀怨》~”它还透露此书几个月来的畅销状况,说“本书出版后,风行一时,业已再版出书”。{2}不过从后来可以见到的资料表明,蒋光慈此小说在中共内部是事先得过警告的,只是他并未听取而已。?至于左翼内部的评论,最初正面肯定的如冯宪章的《〈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4},反驳的有华汉(阳翰笙)的《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5},都属于正常范围的讨论,蒋光慈也心平气和将它们发表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但后来事态突变,“组织”出面批评此书,加上他一直抵制飞行集会,让其参加反提出退党要求,终于酿成了被开除党籍的严重结局。上海共产党地下刊物《红旗日报》的消息当时是这样报道的: 《丽莎的哀怨》,完全从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出发,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白俄,充分反映了白俄没落的悲哀,„„给读者的印象是同情白俄反革命后的哀怨,代白俄诉苦,诬蔑苏联无产阶级的统治,经党指出他的错误,叫他停止出版,他延不执行。{1} 非左翼的报刊似乎作壁上观,未置一词。直到后来1932年重版华汉的《地泉》一书,被邀为此书写序的多位左翼作家中有人在评价那段革命文学的错误倾向时,还以蒋光慈或是《丽莎的哀怨》说事儿。阿英(钱杏邨)便说:“这种感情主义的发展的结果,是产生了一部出人意外的蒋光慈的对白俄表示同情怜恤备至悲天悯人的长篇——《丽莎的哀怨》。”{2}此话若与“组织”下的结论相比,“感情主义”的说法还属于朋友间的批评,所持的“同情”说,即在描写了白俄女性沦落的同时错误地“同情” 了反革命的阶级,这几乎占了一般左翼批评的主流。 可是蒋光慈是个非常早的共产党员作家,他犯的这种“错误”,究竟是不是一种“错误”呢, 蒋光慈1901年出生于安徽霍邱,家境贫苦。“五四”时期在省五中读书,受《新青年》等进步思想影响,成为学生领袖,担任过芜湖学生自治会副会长等职。后结识陈独秀、恽代英,1920年于上海经陈独秀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与刘少奇、任弼时、韦素园等成为第一批派往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的学生。1922年在苏联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4年归国,受派回故乡大别山地区建党。在上海,他既懂俄语,又了解苏联文艺界的现况,在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遂成为最早发表“革命文学”理论、提供“革命文学”创作成品(诗歌、小说均很风行)的作家。他发表的相当激进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有《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等。他根据自己经历写成的小说《少年漂泊者》、诗集《新梦》、《哀中国》,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夕根据瞿秋白和自己亲历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生活,写成中篇《短裤党》。到1928年成为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的主将,“太阳社”到了1930年便构成“左联”的基础之一。这样的革命作家会写出一部主观上替白俄诉冤、诬蔑苏联的作品,是很难令后人接受和相信的。 说蒋光慈在《丽莎的哀怨》里是站在“白俄”立场上同情主人公丽莎,是以偏概全。蒋光慈的创作在某种意义上能代表初期革命文学的全部得失处。他从自叙传出发写农、写工、写自己,受贫苦或受爱恋熬煎皆以实际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为本,写到革命便掺杂了概念,文笔落在情绪发泄之后,心灵燃烧是 真实的,呼喊式的虚夸和知识者的感伤也是有的。他在革命文学阵营里还有些寂寞,对党内错误路线用个人行为来抵抗。作品虽然畅销(根据当时报纸广告上的零星统计,《少年漂泊者》到1933年已印16版;与宋若瑜的通讯集《纪念碑》到1932年已印10版;“革命加恋爱”的典型作品《野祭》在1927年至1929年至少印了5版),但文学界并没有给他的技巧还尚嫌粗糙的作品以较高估价。就以与他有过从的郁达夫来说,就曾当面对他提出不客气的批评。?他的写作在寻找突破,婚姻屡遭挫折也使他情绪波动,某种自我哀怨的心绪加上想要突破一般革命文学老套子的努力,怕是他选择这一白俄题材的根本缘由吧。他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丽莎的故事,当然要符合这白俄女性的想法和口吻,在总体上就很容易把叙述者的感情立场与主人公的感情立场相混淆。比如,写从来不问政治的丽莎回忆波尔雪委克(即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如何打碎她旧时的美丽梦想,自然她是否定革命的,就并不等于叙述者也在否定革命。丽莎“怨恨”布尔什维克的描写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跟丽莎因患梅毒绝望而自杀的结局一样,都是蒋光慈把握住的大关节,都是按“白俄”必有的阶级仇恨和阶级灭亡去写的。但是所有批评他“同情”贵族女子的人实际上都无视这些,他们实际要求将丽莎按照流亡白俄的身份给予妖魔化,而蒋的小说写出来的偏偏是人性化颇足的白俄人物。丽莎在做姑娘的闺房内曾有单纯的幻想,她的父亲、丈夫都是旧军官,她却读过“革命的书,也曾听过许多关于革命的故事”,想过“革命也许是很可怕的东西,革命也许就是把皇帝推倒”,但还想过“也许革命是美妙的东西,也许革命的时候是很有趣味,是很热闹”。{1}她的善良有时竟超阶级,她丈夫白根抓来老百姓屠杀,她会发问:“你 把这些可怜的乡下人捉来干什么呢,”{2}她的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丈夫认为俄罗斯与其落在布尔什维克的手里,不如交给日本人管理时,她甚至说“但是波尔雪委克究竟是俄罗斯人啊”~?她临终前想的只是“如果上帝鉴谅我,或者会把我的尸身浮流到俄罗斯的海里,令我在死后尝一尝祖国的水味”。{4}(白俄“爱国”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很正常的)就是这样一个“白俄贵族”妇女,蒋光慈在描写她毫无出路、必然为反动阶级殉葬的同时,挖掘出一点她的人性的复杂内涵。她“怨恨”布尔什维克,但不彻底。书中安排丽莎的姐姐走上了革命道路,虽写得有些概念化,却渗透了作者对同样出身贵族阶级的人可有不同出路的观点。而丽莎回忆起家里曾经出现过的青年木匠及自己的单恋一节,可说是全篇刻画此人物的高点。每日充当娼妓来养活精神垮掉的丈夫的严酷现实,让丽莎想到:“如果当年我爱上了那个卷发的木匠伊凡,而且嫁了他,那我的现在的境况将要是怎样的呢,做一个劳苦的木匠的妻,是不是要比做一个羞辱的卖淫妇为好些呢,„„如果他能用他的劳力以维持他家庭的生活,能用诚挚的爱情以爱他的妻子,而且保护她不至于做一些羞辱的事情,如我现在所做的一样,那他在人格上是不是要比一般卑鄙的贵族们为可尊敬些呢,„„天哪,我现在情愿做一个木匠的妻了~我现在情愿做一个木匠的妻了~”{5}请看,作者同情的并不是白俄的没落、灭亡,而是同情白俄妇女的被羞辱、不能自拔和非人的命运。丽莎不仅有白俄反动军官家属的身份,而且有沦落女性的另一身份。实际上,丽莎与白俄军官丈夫是有区别的,她目前的境遇和思想也是复杂的。不能说这种分寸感蒋光慈拿捏得有多么成功,但他那大胆尝试的勇气,显然还是可嘉的。 《丽莎 的哀怨》出版挨了批判之后,蒋光慈的身体已经很差。他到日本休养了三个多月,勤奋地写出了《冲出云围的月亮》(还译完苏联长篇小说《一周间》,写了日记《异邦与故国》等)。这部中篇也很特别,其核心故事是写现代女性曼英在大革命失败后精神一度堕入病态,竟用患梅毒的身体作为反抗资产阶级的武器来使用,本人也陷入了迷茫。最后在坚定的革命者李尚志的带动下,终于克服了个人报复的盲动,走出困境。如果这最后“转变”的一笔,势必成为革命故事扭曲的一个公式,它着实牺牲了文学,却可以避免许多粗暴的政治“批判”。这故事也是有“大革命”后真实的现实为根据的,此类人物的气味我们还可以从茅盾等作家那里嗅到。不过这类题材在蒋光慈笔下还是演变为“革命加恋爱”最终统一的结局。待到他写最后一个长篇《咆哮了的土地》时(易名为《田野的风》,单行本出版却在身后),他已被自己的党开除,病势日重,但他坚持写完了。应当说《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最后的也是相对成熟的革命作品:地主之子李杰和矿工出身的革命者张进德一起来到家乡开展土地革命,李杰面临着革命与个人感情的严重冲突。这里既有男女之情,更有面对父亲发生的大义灭亲的考验,尤其是农民自卫队要他下令火烧李家老楼时,面对病床上的母亲和未满十岁的妹妹有可能被活活烧死的事实,作者所写的李杰的心理、行为,基本还是可信的。 但蒋光慈已看不到《咆哮了的土地》的出版了。他在被开除出共产党几个月后,在作品遭到自己同志严厉批判的压抑环境中,走完他短暂的人生之路。直到1953年,因蒋光慈被开除出党是有立三左倾路线的背景在内的,遂被平反,并将遗骸迁葬于上海的虹桥公墓,陈毅还书写了“作家 蒋光慈之墓”的碑文。《丽莎的哀怨》则在新世纪被选入《中篇金库》。这当然不能代替文学史的评价,它只能说明今日的读者有可能从另外的角度和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重新认识这篇小说了。 蒋光慈用生命写作的文学,不能仅仅留下“革命加恋爱”开创者这样一个文学史的单面影子。他所尝试的人性的写作,在后来革命文学发展史上,一直是个症结。如何对待《丽莎的哀怨》,就像如何评价巴金《家》里“五四”青年觉慧在临终的爷爷(封建家长高老太爷)面前动了感情,或者怎样评价胡风派小说家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在世界革命文学的历史上,从鲁迅称道的苏联作家拉甫列涅夫的《第四十一》,直至“文革”还在批判它的同名“毒草”电影,到对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主人公格里高利的长时间分歧,这个“人性”的魔鬼真是厉害已极啊。在这个意义上,如同蒋光慈曾经同情丽莎一样,我们是不是也该“同情”蒋光慈的出格创作呢, 2013年4月13日改定于京城小石居 【责任编辑 杨萌芽】
本文档为【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