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转轴。 ? ?特殊的经、纬线 ?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 1 -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本 初 子 午 线 愈( 向北 北纬 愈) 大 赤道 愈( 向南 南纬 愈) 大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产生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 2 - 三、地图 比例尺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 ?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方向的判读: ?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 ?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 、七大洲和四大洋 船。 2 ?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海陆分布大势: ?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P29中的图2.6)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 迁的 ?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 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 的变化。 ?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 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 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 ?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 线。 ?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和地形 ?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 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 4 -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 、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地形雨、锋面雨。 3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 ?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七年级下册 亚洲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 亚洲的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 亚洲的纬度位置: 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 海陆位置: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大小: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 : 1) 面积最大 2) 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 国家 东亚 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 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 俄罗斯的一部分 5. 亚洲地形的特点:1) 2) 3) 伏大 6.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亚洲气候的特点1) 2) 3) (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气候特点解析: ?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 9)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 10)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 11)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 12)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13)世界最大的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 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 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7)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8)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9)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 亚洲人口占61% ;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0 个,其中有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7(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8、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注意:P11 活动2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一,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 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 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18页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为关东 四,多火山,地震。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五,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六,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 6 - 国情:资源贫乏,国 ?主要工业区主: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 户为中心的,,以北九州为主的(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23 页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八,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 东南亚(南洋) 一、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二,马六甲海峡: 1, 2, 重要性:是从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三。组成:1,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两大部分 (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实到书上27页图7.18) 2、国家:共有;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 四、气候:, - 7 - 五 农业生产: 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原因:水稻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地制宜的必然条件。) 2、热带作物:东南亚是世界橡胶,油棕(“世界油王”的称号),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3、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六、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 七、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河流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八、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汉,上海) 九、河流与城市的关系: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好处: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河流是水运通道,对外 交通便捷;C.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E.环境优美; 弊端:A.洪水会给城市造成损失;B.城市污水会污染河流;C.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 30ºN之 十、中南半岛上的首都和国家:河 ? 位置:? 大部分位于10ºN——间,主要位于 ?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 ,中部是。 (在书上35页图7.34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记住位置和名称) 3, 河流:—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4, 邻国:(在书上35页图7.34中找出这些邻国) 陆上邻国:西北—巴基斯坦,东面—缅甸,孟加拉国。东北—中国,尼泊尔,不丹 海上邻国:斯里兰卡 5, 气候: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 ? 气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灾;反之,则形成水灾)。 6,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绿色革命”,使粮食供应状况得到改善,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水稻和小麦分布(见书上39页):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的沿海地区。 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阳光充足的。 7, 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同时发展钢铁工业;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记住书上40页图7.43: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在图上的位置) 8, 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第四节俄罗斯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跨部分虽然面积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业、农业、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欧洲,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历来被公认人欧洲国家。),也跨东西半球。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临黑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主要邻国西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有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 8 - 2、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上最大,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地跨亚欧两洲的 国 3、气候类型及特点:以为主,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在书上41页图7.45找出下列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并记住起位置:) 5、地形:比较为主。 由西到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 6、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被喻为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水力丰富,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称为“五海通航”;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在书上44页图7.48找出下列的知识点,并记住起位置: 7、资源:俄罗斯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8、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 9、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业)发展缓慢。 10、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主要工业区有: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1、交通:俄罗斯交通运输输为主。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的铁路网比较稀疏,有一条横跨亚欧的铁路称为“亚欧大陆桥”在俄罗斯这部分称西伯利亚大铁路。 12、两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管道和铁路为主;(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13、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地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14、在书上46页图7.50中找出下列主要的港口: 摩尔曼斯克(北极圈以北的不冻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临波罗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海参威,亚欧大陆桥的起点,临太平洋) 15。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和农业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半球位置: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领土组成:本土由48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 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 ?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家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机械化和专门化。 6、主要农业带 二、美国的工业 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美国 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强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硅谷”是世 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2、三大工业区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大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发展负主要责任。 4、人口: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 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黄第二节 巴西 色人种),数量已不多;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 玑和纽约。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5、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3;世界最大的河流---孙河,其上覆盖着地球一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记住P90图9.18: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 4、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巴西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 6、在现代工业方面,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7、巴拉那河上,由和, 8、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柑橘、甘蔗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9、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10、1992年6月,,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 议程> 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11、热带雨林的作用:1)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2)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3)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失4)调节全球气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1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圣?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堡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 特大城市之一. - 9 - 13、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巴西的位置、人种和工农业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东临 2、民族大熔炉: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 玛雅文明。巴西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稍多。不同的人种汇集在巴西,明—— 他们之间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 人成为混血种人。混血种人占40%,黑人占6%,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3、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 4、工业:巴西丰富。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和便利的交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四、巴西的环境问题和城市化问题 1、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位于巴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热带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应。但是巴西广阔的热带雨林正受到人们的严得破坏。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夺式的迁移农业造成的。 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0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决心用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2、城市化问题:巴西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四国”之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位置优点 ?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领土四至: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53?N)。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半岛、岛屿:主要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 ?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地处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 ?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 ?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 ?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同时濒临黄、渤海的是辽宁省、山东省。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二、 众多的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政策: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 ?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 ?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纬度最高。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 11 -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东列:台湾山脉 ?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 ?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2、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 山(河南)。 ?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的 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气 、南北气温的差异 候多样 季风显著 1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依据: A、农业生产的实际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 ?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 ?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三、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 ?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 12 - ?外流河与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国水周) - 13 - 1、水是宝贵的资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措施: ?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东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我国主要铁路线: “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 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原因: ?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货运: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易变质死亡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数量又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与我们 ?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 - 14 - 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各工业区的优缺点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对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农业。?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 珠江三角洲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厚政策,大量电子电器加工组装企业发展起来,由于交通上的便利,特别是据港澳台及东南亚较近,多侨乡,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企业发展特别迅速,但是该地区的工业综合实力不是很强。 沪宁杭地区即长江三角洲,该地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苏南与浙北依托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较之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区,市场潜力很大。由于综合实力较强,该地区的发展将使四个地区中最快的。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京津唐工业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北京的众多高校,这是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而且矿产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环境问题,特别是沙尘暴和缺水问题一直制约着发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较低,则更是大的阻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该地区有稠密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产业。 ? ?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 ?沿海——科技园区型 ?沿边——贸易导向型 ?内陆——国防军工型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雨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 1、工业与我们 ?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分类: 八年级下册 中国的地理差异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 ?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三、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P66中的图8.1) - 16 - ?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证据: ?“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有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 ?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影响 ?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 ?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梯田;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P75中的图8.17)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º,35 ºN,地处亚热带地区 。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 ?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 ?自然条件 ?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水文: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资源:耕地、水能、矿产。 ?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环境差异及利用: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纽带作用——承东启西 ?以长江为轴线将沿海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 ?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优势: 沿海地带——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作用: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信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辐射作用——沟通南北 ?基础——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平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动力——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 ?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 ?意义——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世界著名的沿河产业带: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3、沿江地带的城市(P80中的图8.26) ?四大城市群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 17 - ?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 ?工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金融:重要的金融中心 ?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商业:最大的商业中心 ?经济: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4、沿江地带的工业(P82中的图8.29) 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问题、危害、原因及对策: 附“中国之最” 1.中国省级单位邻国最多(8个)——新疆 2.中国最大的省级单位(160多万)——新疆 3.中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单位——内蒙古 4.中国最大的岛——台湾岛 5.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 6.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台湾玉山 7.中国最长的河——长江 8.中国含沙量最多的河——黄河 9.中国黄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 10.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3.中国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级单位——山东省 15.中国最冷的省级单位——黑龙江 16.中国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9.中国最大的市——重庆市 20.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21.中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2.中国长绒棉最多的省级单位——新疆 - 18 - 23.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单位——云南省 24.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5.中国人口密度最多的省级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6.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27.中国雨极——台湾火烧寮 28.中国最广的气候灾害——干旱 29.中国最长的认识省级区域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区域全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P34中的活动2) ?自然环境: ?地形: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 19 - 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导向型经济 ?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 ?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 ?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 ?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海运便利 ?主要城市:台北是省会,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3、两岸交往 ?1979年1月1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正式实现“三通”。 ?两岸实现海上直航后,最近的2条航线是:基隆——福州(265千米)、高雄——厦门(295千米)。 四、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高山、荒漠和绿洲(P41中的图6.33) ?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边陲,亚欧大陆的中心。 ?居民: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认识省内区域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P50中的图7.1) ?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 大门”。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道众多。 ?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条件: ?区位因素(地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产品大量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 ?人文因素(人和)——劳 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 ?政策因素(天时)—— 国家制定了特殊的经济政策。 2、外向型的经济 ?贸易:产品通过港澳贸易管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是全球最大 - 20 - 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非农业人口的增长; ?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丰富的旅游资源(P57中的图7.10) ?位置:云南省最南端,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缅甸、老挝接壤。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归沙漠上的一片“绿洲”。 ?河流:澜沧江自北而南流过。 ?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形成多达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植物密集丰富,“热带植物王国”; ?动物上千种,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居民: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 ?建筑:竹楼?美食:菠萝饭、竹筒饭?舞蹈:孔雀舞?节日:泼水节 ?旅游资源: ?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少数民族聚居,特别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更增添了无穷魅力。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建成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带动多个部门的发展; ?增加了就业机会; ?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出现的问题: ?周边景点增多 ?本地景点分散 ?不法商贩缺德 ?生态环境压力大 ?景点大同小异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国情: ?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区域合作:加强区域联系,互惠互利。 ?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包括13个省区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四大跨世纪工程: 2、在世界中求发展 ?中国与WTO ?2001年12月11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成为WTO 143个成员国。 ?中国加入WTO原因: 发挥优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 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事实证明,自入世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的一个亮点。 发展途径: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这 说明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竞争中求发展。我们只有加入WTO,才能参与到这样的竞争合作中,促进祖国的发展。 重大责任: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参与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保卫世 - 21 - 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类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 - 22 -
本文档为【人教版地理小中考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22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