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举报
开通vip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在生产土用的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的栽培种。 马铃薯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早熟、适应性强、用途多、分布广、粮菜兼用等特点。并且耐贮,好运输,有“洋芋半年粮”之说。其块茎中含淀粉8%-29%(我国现有品种一般为12-15%〉,蛋白质2%(18种氨基酸),糖类1%-1.5%,矿质盐类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Bl、B2、B3、B6、C、叶酸、烟酸等。马铃薯除人食用外可作畜禽的优质饲料。马铃薯的食品加工产品种...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技术 在生产土用的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的栽培种。 马铃薯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早熟、适应性强、用途多、分布广、粮菜兼用等特点。并且耐贮,好运输,有“洋芋半年粮”之说。其块茎中含淀粉8%-29%(我国现有品种一般为12-15%〉,蛋白质2%(18种氨基酸),糖类1%-1.5%,矿质盐类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Bl、B2、B3、B6、C、叶酸、烟酸等。马铃薯除人食用外可作畜禽的优质饲料。马铃薯的食品加工产品种类繁多,是马铃薯消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粉皮、粉条、薯条、薯片等。马铃薯块茎是制造淀粉、糊精、葡萄糖和酒精等主要工业原料,马铃薯淀粉深加工前途非常广阔,例如,由马铃薯全粉生产的变形淀粉、淀粉衍生物,其产品价值是鲜薯的20倍以上。                           第一节      马铃薯的一生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一)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 (二)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三)叶: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浓。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叶 (四)花:马铃薯的花瓣呈五角形,一般呈黄绿色或灰黄色。早熟品种花数少,有的品种只现蕾不开花,中晚熟品种的花序多,花期长。 (五)果:马铃薯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每个果内含种子80-300粒。马铃薯种子休眠期长,当年发芽率低种子的寿命可保持10年以上。马铃薯种子也能繁殖后代。 二、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马铃薯在4℃以上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在0℃以下块茎受冻。马铃薯块茎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4℃。马铃薯喜欢冷凉气候,块茎上芽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2℃-16℃,18℃-25℃时发芽迅速,但长成的幼苗苗体弱小。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18℃,以不超过21℃为好,高于25℃时不利于块茎膨大。高于30℃会使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2、水分: 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所以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  3、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小时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4、土壤: 马铃薯最适宜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得疮痂病。 三、生育时期和生育阶段     马铃薯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生育期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生育时期:发芽期、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盛期、淀粉积累期、块茎休眠期。     ( 一 )  发芽期     块茎萌芽至出苗期为发芽期。块茎发芽时形成明显的幼芽,幼芽基部形成初生根。器官形成的中心是初生根系形成和芽条的生长,同时伴随着叶、侧枝和花原基的分化。在用优质种薯和适期播种的基础上,促早发芽、早出苗、出壮苗、多发根。     影响幼芽和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温度不低于4℃时,通过休眠的块茎就能萌发,但不伸长;5-7℃时,幼苗开始萌发,但非常缓慢。如长时间处于这种低温下,幼苗便形成极短的匍甸茎,顶端膨大形成小薯,或直接从块茎芽眼处长出子薯。温度上升到10-12℃时,幼苗生长健壮而迅速,而以18℃最好,超过36℃,幼芽不宜萌发,常造成大量烂种。一般5cm深处土壤温度在7℃左右时即可播种,10-12℃时则利于出苗。发芽出苗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本身供给。但土壤干旱,则幼芽不能迅速生长和发根。     在这时期,除温度条件外,种薯质量与栽培措施对发芽出苗也有很大影响。幼龄健康的小整薯组织幼嫩,代谢旺盛,生活力强,而且具顶端优势,所以出苗齐、全、壮,一般比老龄薯提早出苗1-5天,提高出苗率20%左右,经过催芽的种薯比未催芽的种薯出苗快而整齐;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发芽生根,促进早出苗,出壮苗;深播浅覆土比深播深覆土的地温高,通气好,出苗快:施用速效磷肥做种肥,有利于发芽出苗。     (二)  幼苗期     出苗至现蕾为幼苗期。植株茎叶片生长速度很快,根系继续向深广发展,匍匐茎在出苗的同时或不多久开始发生,并向水平方向伸展,当主茎7-13片叶时,主茎生长点开始孕育花营,匍甸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此时以茎叶生长和根系生长发育为中心,同时伴随着匍甸茎的形成、伸长及花芽的分化。这一时期是壮苗促裸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对肥水要求量不大,仅占全生育期的15%左右,但对肥水却十分敏感,氮素不足严重影响茎叶的生长;缺磷和干旱直接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匍匍茎的形成。因此,需要早追肥、浇水,促使幼苗迅速生长。     气温18-21℃时适宜茎叶生长,高于20℃时则呼吸作用加强,吸收的养分多为茎叶消耗,造成生理失调。,零下1-2℃时就受冻死亡。此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15%.士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50%-60%。幼苗前期保持干旱,然后保持湿润,比出苗后始终湿润或干旱,能提高净光合生产率分别为11%-16%和46%-50%。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和匍匍茎的发生。     土壤则要求通气良好,不板结。因此,出苗后应尽早中耕松土,增温保漓,以满足苗期生长需要,达到促根壮苗的目的。     (三)块茎形成期     现蕾至初花期为块茎形成期。主茎急剧生长,高度达到最大高度的1/2,叶面积达最大叶面积的80%以上或50%(晚熟品种)以上。匍甸茎停止伸长,顶端开始膨大。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向以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同时进行,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这转折关头,因营养物质的需要骤然增多,造成暂时的供求脱节,出现地上部主茎生长暂时缓慢时期,一般在10天左右。该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在保证茎叶健壮生长的基础上,促使块茎形成。     温度对块茎形成有很大影响,当土温在16-18℃时对块茎的形成和增重最为有利,当温度超25℃时,块茎的生长几乎停止,特别是夜温影响尤为明显,如日温为3-17℃,比日夜温均为23 ℃的产量高。地上部茎叶生长,则以气温15-25℃为宜,特别是18-21℃最为有利,温度越高,生长越繁茂。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块茎停止生长,而茎叶生长仍能很好进行。这时叶部制造的有机养分全部用到匍匍茎和茎叶的生长上,从而造成茎叶徒长,匍匍茎穿出地面成为地上校条。块茎的生长要求短日照和较低的夜温(12-17℃)。长日照和较高夜温,有利于茎、叶、花和匍甸茎的徒长,不利于块茎的膨大。块茎形成期是马铃薯一生中对土壤水分最敏感的时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0%以上。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这样有利于及时结薯。马铃薯在块茎形成其与块茎膨大期交替阶段,是地上地下营养分配的转折时期,致使茎叶生长减缓以至停顿。这一转折时期不需要过多的水分和氮肥促攻茎叶,否则易造成徒长,干扰了体内养分的分配,影响块茎产量的积累。但过了这一转折期(l0一15天)而进入块茎膨大期时,需水量仍然是很高的。     随着块茎的形成和茎叶的生长,对水肥的需要量不断增加,所以该期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及时进行追肥灌水,多次中耕培士是夺取马铃薯丰产的关键。     (四〉块茎增长期 盛花期至茎叶衰老,每株最大块茎直径达到3cm以上为块茎增长期。该期基本与开花盛期相一致,块茎的直径达3cm,开始进入块茎膨大期。是以块茎体积和重量增长为中心的时期。在适宜的条件下,一穴马铃薯块茎每天可增重20-5Og,大约是块茎形成期的5-9倍,是决定块茎大小的关键时期。该期地上部分生长也极为迅速,平均每天生长2-3cm,分枝、叶面积和茎叶鲜重都迅速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达到最高峰,是马铃薯一生中需肥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控制茎叶徒长,促使块茎膨大。     块茎增长的适宜温度时15-20℃,超过21℃,块茎小,种性低,退化重。大于20℃块茎生长减慢, 25℃时块茎几乎停止生长,大于30℃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因此,在整个生育期间必须注意给马铃薯创造凉爽的气候条件。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其总需水量的50%以上,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80%为宜。     块茎增长期地下部块茎的体积和重量迅速增长。试验资料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所形成的干物质,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形成的。所以,该期是马铃薯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约占全生育期50%以上,因此,要充分满足对水肥的需要,保证及时追肥浇水。     (五〉淀粉积累期     终花期至茎叶枯萎为淀粉积累期。茎叶生长渐趋缓慢或停止,植株基部的叶片开始衰老变黄,茎叶与块茎的鲜重达到平衡。该期地上茎叶中贮存的养分仍继续向块茎中转移,块茎体积不再增加,但重量继续增加。块茎内主要是淀粉的不断积累,周皮的细胞壁木栓组织愈益加厚,薯皮愈加牢固,内外气体交换更加困难。当茎叶完全枯萎的时候,块茎达到充分成熟,并逐渐转入休眠状态。该期是决定块茎品质好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防止茎叶早衰,延长茎叶寿命,使块茎积累更多的有机养分。     要求晴朗凉爽的气候条件,才有利于有机物质向块茎中转运。块茎淀粉积累其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水分过多往往造成薯皮粗糙、薯块腐烂,不耐贮藏,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10%左右。士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50%一60%为宜。     (六〉块茎休眠期     刚刚收获的的块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萌发,这就是马铃薯的休眠。不同品种休眠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根据休眠期的长短,可把马铃薯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休眠期短的:收获后到块茎萌发需经过1-2个月;休眠期中等的:收获后到块茎萌发需经过2-3个月;休眠期长的:收获后到块茎萌发需经过3个月以上。   此外,休眠期的长短还与贮藏期间的温湿度以及栽培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在1-4℃的贮藏条件下, 秋季收获的块茎可延续到第二年7-8月才发芽。                               第二节    播前准备     一、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和整地 (一) 对土壤的要求  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土壤的孔隙度有很高的要求。疏松的土壤空隙度大,不但能满足马铃薯生育过程中对养分、二氧化碳的需要,还能满足其根系发育过程对氧气的特殊需要。而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也有利于块茎的膨大,防止后期块茎的腐烂。故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壤土。     马铃薯要求微酸性土壤,以PH5.5-6.0为最适宜。它的抗盐碱能力很弱,当土壤含盐量达到0.01%时就表现敏感,,在碱性土壤土栽培易感疮痂病;'但根据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东北、西北、内蒙古、山西等地的中性甚至微碱性土壤上,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表现均很良好。因此,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应为pH5-8。 (二) 整地  马铃薯是地下块茎作物,为使结薯多、薯块大,必须进行深耕。耕深须在18cm-24cm。土壤通过深耕可以打破原来由于浅耕多年形成的犁底层或板结层,加深松土层,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加强,蓄水、保水、保肥能力提高。     二、轮作倒茬     为了更经济地利用土地和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对马铃薯进行恰当地调配茬口还是必要的。尤其借土壤和残株传播的病虫及杂草,通过轮作换茬可以减轻危害。反之,连作不仅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并增加了病虫传染的机会。据试验,连作8年的马铃薯其疮痂病的发病率为96%,隔种一茬萝卡后再种马铃薯时,则疮癫病的发病率降低至28%。马铃薯也不宜与茄科作物、烟草等进行轮作,因为这些作物在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种类和马铃薯大致相同,并有可以互相感染的共同病虫害。甜菜、甘薯、胡萝卡等块茎作物亦不应与马铃薯轮作,因与马铃薯同属喜钾作物,轮作后常导致土壤钾肥不足,同时还有共同病虫害如疮痂病、线虫病等。据试验,马铃薯连作三年或与茄科作物轮作三年,不论施肥与否,都减产2/3以上。     禾谷类作物与马铃薯的病虫害及伴生性杂草都不相同,因此马铃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可以减轻病虫及杂草的危害。适于马铃薯的前作一般以谷子、麦类、玉米等茬较好,其次为高粱、大豆。而胡麻、甜菜、甘薯、养麦等茬口较差。作为蔬菜栽培时,最好的前茬作物是大葱、大蒜、芹菜等。     马铃薯的轮作年限至少在三年以上。     三、合理施肥   (一)马铃薯的需肥规律     1. 马铃薯的需肥量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反应极敏感。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要氮素5.5千克、磷2.2千克、钾素10.2千克。氮、磷、钾的比例约为2.5:l :4.5。     2.马铃薯各生育时期需肥特点  从幼芽至幼苗期,由于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吸收养分较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块茎形成期至块茎增长期,由于茎叶大量生长和块茎迅速形成,所以吸收养分较多,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吸收养分有减少了,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     另外,在块茎形成与块茎增长的交替时期,微量元素硼、铜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特殊的作用。在花期喷施硼或铜混合剂有增产作用。     (二) 施肥技术     马铃薯需肥以前期、中期最多,占全生育期的75%,故应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如既肥、堆肥、 绿肥等最好,并结合施用草木灰。有机肥缺乏时也可用碳酸氢铵作基肥,结合播前浅耕时施用。马铃薯喜氨态氮,忌含氯的肥料,故不宜施用人粪尿和含氯离子的肥料,以免引起叶绿素中毒,使淀粉分解,影响块茎产量。一般丰产田施农肥3000千克/亩,草木灰200千克/亩,碳铵30-35千克/亩,过磷酸钙20-25千克/亩。     种肥施用:一般磷酸二铵15千克/亩,尿素5千克/亩,硫酸钾5千克/亩或草木灰25-50千克。     马铃薯追肥以早追效果好,一般,要在开花期以前施用。早熟品种最好在茵期施用,中晚熟品种以现蕾前施用效果较好。原因是:早期气温低,土壤中微生物不活跃,有机肥分解的慢,尚不能供给幼苗迅速生长的需要如能早期追施速效氮、磷、钾肥,可以促使植株迅速生长,利用有利于茎叶生长的长日照条件,形成较大的同化面积,以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率。当植株进入块茎增长期,植株体内养分分配重点即转向块茎,在不缺肥的情况下,就不要追肥,以免造成徒长。所以,开花期以后,原则上不应追施氮肥。一般在现蕾时结合培土,灌头水以前追施肥料,以磷、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第一次中耕时,每亩追施硫酸铵20公斤。此外,要及时浇足保苗水、现蕾水和薯块膨大水。     四、选用优良品种和种薯准备     (一) 甘肃马铃薯推广品种简介     1. 渭薯1号     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食味好,抗晚疫病,淀粉含量19%左右,还原糖0.16%,平均亩产达2300-2400kg,最高亩产可达3500kg以上,适宜于二阴区及旱地种植。     2.渭薯8号     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25天左右,食昧好,抗病,淀粉含量18.97%。该品种适应性广,抗旱,薯型好,块茎大,商品率高,平均亩产3500kg左右,适应海拔1800~2200米之间的地区种植。     3.陇薯3号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较紧凑,块茎扁圆或椭圆形,皮稍粗,块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及脐部下凹。结薯特集中,而且较浅,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率达90%-97%。块茎休眼期长,耐贮藏。食用品质优良,口感好,有香味。薯块干物质达21.4%-30.7%,淀粉含量平均为21.2%,粗蛋白占1.88%,维生素C25mg/100g,还原糖0.13%。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水早地均可种植。亩产250Okg,最高可达350Okg以上。     4. 青薯2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育成。株高60cm左右,生育期120天,属中晚熟品种,耐肥水、抗花叶及卷叶型病毒,抗晚疫病、环腐病:种薯休眠期长,耐贮藏。属通用型品种,一般亩产1500kg左右。 5. 陇薯5号 生育期115天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薯块大,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淀粉含量19.49%,是一个大薯菜用型品种,也可作淀粉加工原料。高抗晚疫病,较抗花叶、卷叶病毒病,一般亩产2400公斤左右。适宜于我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7.陇薯1号     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中早熟品种,生育期85天左右。株型较开展,株高80~90cm,块茎扁圆或椭圆形,顶部圆形皮肉均为淡黄色,表皮粗造,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休眠期短耐贮藏:轻感晚疫病,感环腐病和黑腔病,抗X、Y病毒,耐卷叶病毒,感5号病毒。一般亩产1500-2000kg。     8.陇薯5号     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脱毒研究中心于2002年完成选育的大薯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属晚熟品种,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5天左右。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薯块淀粉含量19.49%,粗蛋白质含量2.44%,VC含量28.7mg/100g,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亩产量可达4500kg,栽培条件及水肥条件适中的二阴区,亩产可达5000kg以上。该品种食味好,抗环腐病和黑茎病,中抗晚疫病。陇薯5号新品种特别抗旱,适宜干旱区及高寒二阴区种植。 9. 陇薯8号 中晚熟,高抗晚疫病,抗寒性强,薯块淀粉含量22.91-27.34%.实现了超高淀粉育种的新突破,达到国际高淀粉育种的先进水平。 10. 陇薯9号 中晚熟,中康晚疫病,抗旱性强,薯块干物质平均26.18%,还原糖平均0.202%,炸片色泽85,适合马铃薯全粉加工。   11. LK99     生育期90天左右,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少而极浅,薯形美观整齐,大中薯重率84.0%。薯块淀粉含量16.28%,还原糖含量0.22%,粗蛋白含量2.06%,维生素C含量18.7mg/100g,蒸煮食味优。是一个适合炸条、全粉加工及早熟菜用的马铃薯品种。植株中抗晚疫病,较抗卷叶与花叶病毒病,一般亩产2000kg以上,该品种较喜水肥,适宜于我省水肥条件较好的高寒阴湿、二阴地区与川水灌区种植,适宜地膜覆盖早熟栽培。     (二) 种薯准备     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势和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薯的质量,所以一方面要求提高种薯种用品质,以利于提早出苗,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另一方面则要求做到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准备种薯以利生产。     1. 种薯出窑与挑选:播种前把种薯从储藏窑中取出,出窑时间应根据当时种薯的情况、预定的种薯处理措施及播种时间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如果种薯在窑内保藏很好,尚未萌芽,可根据种薯处理所需的天数提前出窑。采取“困种”处理时,须播前10-20天出窑且采用“催芽”处理时,须播前40-45天出窑。如果种薯储藏不太好,萌芽过早,应在不使种薯受冻的情况下,尽早提前出窑,使之散热见光,抑制幼芽继续生长,并促其绿化及稍焉软坚韧,以免碰伤或折断。     种薯出窖后应严格进行挑选,淘汰病烂薯块,选择幼龄薯和壮龄薯,即注意选择具有薯形规整,薯皮细嫩柔嫩光滑等特点的块茎。坚决海汰那些薯形不整、尖头、裂开、变长、变圆,畸形,表皮粗造老化、皮色暗淡、芽眼凸出等不良形状的块茎。如出窑时块茎己萌芽,则应选择芽粗而短壮者,淘汰那些幼芽纤弱细小的或纤细而丝生幼芽的块茎。 2. 种薯处理 种薯经长期在冷凉的窑中贮存,薯块的生理机能因低温抑制而不活跃,仍处于被迫休眠阶段。如出窑后即播种,往往出苗缓慢而且不齐,故须进行种薯处理,促进生理活化,以利提早出苗。     种薯处理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困种和催芽两种。困种和催芽通常多称为困种催芽。其实困种是促使种薯尽快度过休眠期的措施。催芽虽然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主要是使幼芽伸长到一定长度,以促进一系列的措施,两者的重点不同。在实际操作上也可把两者衔接起来。     (1) 困种:种薯从窑中取出经严格挑选后,放到温暖的室内,用席、箔等物围盛或堆起,温度保持在10~15℃。当芽眼刚刚萌动或幼芽冒锥时,即可切块播种。处理时间约半月上下。     困种的作用有以下几点:提高薯温,使其尽快渡过休眠期;供给块茎以足够的氧气,为幼芽萌发准备条件;使薯堆内水分散失,块茎表面干燥,抑制病菌的滋生蔓延,以减少病害发生:使薯内失掉一部分水分,以便切块时减少切口的水分过多流失,以利切面愈合;促使出苗整齐一致。     通常在窑贮温度较低,块茎始终处在休眠状态时,多采取播前困种措施,待到芽眼萌动即可。如果种薯不经堆放而铺成薄层晾晒时,也叫晒种,其作用与困种相同,农谚说“种薯不晒不睁眼",就是指用晒种的方法促使芽眼萌动之意。     (2〉催芽:催芽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是种薯在贮藏中既已在窑内萌芽,当芽长到1cm左右时,将种薯放到窑外,平铺于光亮的室内使其均匀见光,达到自芽变成浓绿色。这是一种根据种薯萌芽情况临时采取的机动措施,故可视情况而定。 如幼苗萌发过长,但不超过10cm,也可采取此法,而不必将芽削掉。芽经绿化后,坚韧牢靠,切种薯时稍加注意即不致折断。     二是将种薯与湿沙或湿锯末等物相互层积于温床或火炕上,厚度约50cm,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10-15℃),促使幼芽萌发。这一方法也可以先把种薯切块后再层积催芽,当芽长达1-3cm并发生根系时播种。小面积早熟栽培时可以采用此法。     三是将种薯置于室内或室外避风向阳处平铺2-3层,并经常翻动,使其均有见光。幼芽长达1-1.5cm时,同时块茎表皮也晒成浓绿色,幼芽浓绿或紫绿,根点突出,即可切块播种。这一方法催芽时间约40-50天催芽的作用除与困种有相似之处外,还有以下几点:     环腐病、黑茎病等病害感染轻的块茎,一般因病菌的剌激萌芽较早,而感病严重的块茎丧失了发芽能力,多数不发芽。所以进行催芽处理时把早期萌发的块茎和最后一直不发芽的块茎全部淘汰掉,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病率;因幼芽提前发育,故可提早成熟约半个月;可以躲过晚疫病的危害或减轻发病率;因品种不同幼芽性状也不同,故可利用催芽的机会,清除混杂品种,以纯化良种。 3. 切块 切块播种是一种传统的经济利用种薯的好办法。但切块不宜过小,以免薯块中水分、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而且切块过小不耐旱,易造成缺苗。一般切块重量不宜低于20-25克,每块带有1-2个芽眼,便于控制密度。薯块应切成方块,多带薯肉,不应切成薄片或小块,挖芽眼留薯肉。一般50-10Og重的种薯可以从头到尾纵切成2-3块。如种薯过大,切块时应从种薯的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顶芽一分为二,以免将来出苗密集。     切块时间以播前数日为好,可根据劳动力和用种量的多少来安排,以不使切块堆置时间过长造成腐烂或干缩为原则。切后应尽快播种,以免造成损失。切薯时采用高锰酸钾或75%酒精对切刀消毒有利于减少环腐病、黑胫病传播危害。切后用草木灰拌种,晾干后再播,使伤口愈合减少腐烂,兼有种肥的效果。或用稀土旱地宝拌种,稀土旱地宝对种薯具有消毒和催根作用,可提早出苗4-5天,提高出苗率10%以上,这样可以确保全苗,达到壮苗,为丰产打下基础。     4. 整薯的利用     采用整薯播种,不仅预防了环腐病的传染,并能提高抗旱能力,减轻退化,表现抗病高产。一般以50g大小的马铃薯作种薯。                               第三节 播种     一.合理密植和播种量计算     (一) 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结薯重量构成。在一般条件下,单株结薯重和每亩株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但在不同栽培条件和采用不同品种时,其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又有所不同。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地上,栽培结薯数多的品种,其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结薯重量,即 主要靠单株的增产潜力,而不强调密植。如果在肥水条件较差的土地上,栽培单株结薯数较少的品种,则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应该依靠增加株数。这就是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则。由于现有的栽培水平受到局限,马铃薯远不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增产潜力,故单株产量较低,以致不得不依靠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马铃薯的适宜密度,一般植株矮小、分枝少、结薯集中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密度可大些,每亩4000-5000株,行距×株距为70cm-65cm×20cm;而植株高大、分枝较多、结薯分散的晚熟品种则宜稀些,每亩可种植3500-4000株,行距×株距为70cmX30cm-25cm。春播生育期长,密度宜小;夏播密度宜大,每亩可达6000株。     (二)播种量计算  生产上常要求按照预计的播种面积来准备相应数量的种薯,或根据现有的种薯数量来确定播种面积,以免造成损失。     根据播种面积、密度和预计切块大小计算种薯的需要量。其应用公式如下:     所需种薯用量(kg)=切块重量(kg)×每亩株数×计划播种面积(亩)     根据种薯数量确定所需播种面积,其应用公式如下     所需播种面积(亩)=单株营养面积(㎡)×1kg种薯计划切块数×种薯总量(kg〉×666.7     二、确定播种时期   马铃薯播种季节性不强,播种期常因各地气候条件及栽培制度而不同。确定马铃薯的播种时期时,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第一、需考虑使结薯期避过高温的影响,即气温不超过21℃,日照小于14小时;第二、保证一次全苗,出苗后不遭晚霜冻害,并能在早霜前成熟;第二、根据品种特性和种薯情况确定播期。如早熟品种较晚薯品种适当早播,催芽处理的种薯较未处理的种薯播种较晚。甘肃食用种一般播种较早,有较长生长期,产量较高,品质好;而种用薯则播种较晚,使结薯期避过高温,减轻退化。春播的食用薯可在表层lOcm士温稳定在7~8℃时播种。     三、播种方式     马铃薯的播种方式一般有垄作与平作两种。垄作可以提高地温,促使早熟,即可抗旱,又可抗涝,且有利于块茎膨大。旱地一般以平播后起垄最为普遍,可以在播种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尽可能多地保持土壤水分。方法是:在前作收获后耕耱平整地块,播种时先用犁开沟,沟深10-15cm,再顺沟点播种薯,株距15-28cm或30-45cm,然后随种薯施肥,随即犁出第二沟用以给第一沟覆士,再接开第三沟播种,第四沟为第三沟覆士,再接开第五沟播种,如此反复继续去。其第一沟与第三沟的距离即为行距,通常称之为隔行播种(种一空一〉。逐行播种(也称双行播种或种二空二〉在第一、二沟播种,第三、四沟为空行施肥,即两行播种,紧接两行施肥,依次类推。一般小行距20cm、大行距80cm、株距33cm、亩保苗4000株。播后覆土耱平。还有一种方式是种一空二,行距60cm,株距30cm、商保苗3700株。经实践证明,种一空一和种二空二两种种植方式比传统的种一空一方式增产效果好。播后覆土耱平。                                 第四节  田间管理 一. 查苗补苗  马铃薯播种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士,以利出苗。当幼苗基本现行后,应进行查苗补苗。检查缺苗时,应找出其缺苗的原因,如薯块己腐烂,应把烂块连同周围的士壤全部挖除,以免感染新补栽的苗子。补苗时可将一穴多株的苗挖出,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其方法是:拔时插入苗丛下部的穴中按住薯块,另一手顺茎部向下插到根际,将欲拔之苗轻轻向外侧掰下,或用小手铲从苗丛中间垂直插下,将需要的一部分苗带土挖下,把原穴用湿土培好,取出的苗应立即栽到缺苗处,栽时要深挖坑,露出湿土,使幼根与湿土紧接,然后加厚培土,使苗大部分埋入土中,仅留顶梢2-3个叶片。如天气干旱可浇水栽苗。 二、幼苗阶段管理  幼苗阶段重点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根深叶茂。齐苗后.,及早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二次中耕距第一次十天半个月左右,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宜较上一次更浅。后两次中耕还须结合进行培土,培士总厚度不超过10cm,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马铃薯在苗期对底肥不足的田块可追施少量速效氮肥,例如可施15-25kg/667㎡碳铵。 三.块茎形成期管理  现蕾时匍甸茎接近地面生长,因此,此时应浅锄7-10厘米,培厚土,垄高20-30cm。旱地培土时应该等雨带墒培士,如果土壤摘情不好时培土,容易造成接薯层土壤墙情不好,严重影响产量。在现蕾开花期带摘限量追氮肥(亩施硝铵2.5kg),可施较多的钾肥,以硫酸钾为最好,一般追施15-20kg/亩硫酸钾。当马铃薯现蕾时,应及时摘除花蕾,集中养分供给块茎生长。主要是促下控上,促控结合。即地下促其块茎迅速膨大,     四.块茎增长至淀粉积累期的管理 地上控其徒长,延长块茎增长期,使茎叶尽可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根据土壤墒情一般不浇水,避免植株徒长和高温高湿引发晚疫病,及时拔除杂草。                               第五节  收获与贮藏     一.收获     马铃薯成熟的标志是大部茎叶变黄枯萎,块茎停止膨大,匍甸茎干缩易与块茎脱离。马铃薯成熟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前2-3天,应割去地上茎叶,以防养分倒流。     二、贮藏     (一〉马铃薯贮藏期的生理变化和适宜条件     马铃薯贮藏期间要经过后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三个生理阶段。     后熟期: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候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柱化,块茎内的含水量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荫通风处摊开晾晒15天左右,使运输时破皮、挤伤、表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伤口周皮并度过后熟阶段,然后再装袋入库或窑。     休眠期: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0.5-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萌发期: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     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要注意防冻。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最主要的。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     马铃薯收获后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一般有2-4个月,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而言晚熟品种休眠期短,早熟品种休眠期长。成熟度不同休眠期长短也有不同,在生长中期采收的尚未成熟的马铃薯块茎,休眠期比大小相等但在成熟期采收的长。贮藏温度也影响休眠期的长短,在较适低温条件下贮藏的薯块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十分有利。一般认为贮藏温度3-5℃为宜,贮藏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85%,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而过低失水增大,损耗增多。光能促使马铃薯萌芽,增高薯块内茄碱苷含量,食用后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因此贮藏马铃薯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温度过低,块茎会受冻;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薯堆受热,导致烂薯。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在-1-3℃时,9个小时块茎就冻硬;-5℃时2个小时块茎就受冻。长期在0℃左右环境中贮藏块茎,芽的生长和萌发受到抑制,生命力减弱。高温下贮藏,块茎打破休眠的时间较短,也易引起烂薯。另外,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内部淀粉与糖的相互转化有很大的影响。在0℃条件下,薯块内部由于淀粉水解酶活性增高,使淀粉水解为糖的速度加快,呼吸作用增强,品质和耐藏性降低。如果贮藏温度提高到3-5℃,就使糖转化为淀粉的速度加快,呼吸强度降低,品质和耐藏性得到改善。一般,最适宜的贮存温度商品薯是3-5℃,种薯是1-3℃,加工用的块茎以7-8℃为宜     环境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贮藏环境内的适宜湿度,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但是库(窑)内过于潮湿,块茎上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贮藏中后期发芽并长出须根,另一方面由于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菌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相反,如果贮藏环境过于干燥,虽可减少腐烂,但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马铃薯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贮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90%。   商品薯贮藏应避免见光,光可使薯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种薯在贮藏期间见光,可抑制幼芽的生长,防止出现徒长芽。此外,种薯变绿后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另外,贮藏期间要注意适量通风,保证块茎有足够氧气进行呼吸,同时排除多余二氧化碳。   影响马铃薯块茎贮藏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一是品种的耐贮性,二是块茎的成熟度。在同样的贮藏条件下,有的品种耐贮性强,有的品种耐贮性差。因此应选择适于当地贮藏条件的品种。另外成熟度好的块茎,表皮木栓化程度高,收获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擦伤,贮藏期间失水少,不易皱缩。此外,成熟度好的块茎,其内部淀粉等干物质积累充足,大大增强毛耐贮性。末成熟的块茎,由于表皮幼嫩,未形成木柱层,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擦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由于幼嫩块茎含水量高,干物质积累少,缺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贮藏过程中易失水皱缩和发生腐烂。     ( 二 )  窑藏技术     首先,仓库或窑要清理、消毒,通风换气,使库(窑)内湿气排除、温度下降。对要入库(窑)的马铃薯,先晾晒,使其在库(窑)外渡过后熟期,然后装袋码垛,垛不要高,一般码五袋高,两列并排为一行,行与行之间要留半米左右的通风道,行的长度视库(窑)的大小来定。包装袋最好选用网眼袋,利于通气散热。要用木杠将袋子与地面隔开,利于地热及土地湿气的散失。     我国西北地区土质粘更坚实,多用井窑或窑窑贮藏,这两种窑的贮量可达3000-3500kg,由于只利用窑口通风调节温湿度,所以保温效果好。但入窑初期不易降温,这种特点在井窑尤为明显。因此薯块不宜装得太多,一般装到窑内容积的l/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并注意窑口的启用。只要加强通风管理,使窑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左右就能使薯块不发生冻害,又可使薯块不生芽。窑藏马铃薯容易在薯块表面出汗,为此可在严寒冬季干薯堆表面铺放草苦,以转移出汗层,防止萌芽腐烂。     窑藏用马铃薯在收获、搬运、入窑等工作中,应尽量注意避免损伤薯皮。入窑前,要堆晒薯块,剔除病薯、烂薯和损伤重的薯块。还要事先对窑内进行消毒灭菌,并晾窑7-8天,以降低窑内温度。     (三〉化学药剂处理技术     我们目前普遍采用的贮藏设施,大多不能有效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当冬去春来,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贮藏场所的温度也开始逐渐升高,导致马铃薯的萌芽。而马铃薯抑芽保鲜剂正可以弥补设施的不足,在温高回升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很好地抑制马铃薯发芽。马铃薯抑芽保鲜剂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在马铃薯收获15天以后(愈伤期过后),到出芽之前都可以施用,但在生理休眠期使用效果最好。400-800g抑芽剂可以处理1000kg马铃薯。使用时将抑芽剂直接均匀撒在装于筐、箱、网袋里或直接堆放在地上的马铃薯上,然后将马铃薯捂盖2-4天后,再去掉捂盖物即可。由于马铃薯抑芽保鲜剂使用方便、高效、价廉,对于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减损增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用萘乙酸甲酶抑制马铃薯发芽,使用时先用丙酮稀释,再与细土混和成药土,将药土撒在薯堆内,每500OKg薯块用药200-250g(制成7.5-15kg药土〉,注意此药需在解除休眠期前使用。                       第六节  马铃薯退化及防止     一、马铃薯的退化     (一) 马铃薯的退化现象     马铃薯品种在生产中利用后,外部形态表现植株矮化,叶片卷缩,花叶,块茎变形变小,表皮老化龟裂,种性变劣,产量连年下降,生产上把这种世代相传的特殊病态称退化现象。马铃薯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妨碍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我国各马铃薯产区也普遍存在退化现象,只是程度轻重有所差别。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退化较轻,速度较慢,而低海拔和低纬度地区退化较重,速度较快,减产也特别严重。甘肃大部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但仍存在退化问题。所以,防止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马铃薯的退化类型     (l) 卷叶:由卷叶病毒引起,通过蚜虫传播。表现症状是:叶片边缘向上卷曲,甚至卷成筒状。在一些品种上叶色退绿变淡,而另一些品种上叶背出现红紫色。叶片变硬变脆易断裂。叶柄直立向上,与主茎夹角小。节间缩短表现一定程度矮化。薯块小,着生密。有些病毒株系使块茎维管束变黑坏死。常用洋酸浆作鉴别寄主。     (2) 花卷叶:由花卷叶病毒引起。表现症状为:叶片轻微上卷,叶质柔软而不变硬脆,叶片具有斑驳花叶现象。常用野生马铃薯作鉴别寄主。既可汁液传播,也可由蚜虫传播。     (3)花叶:由X病毒或A病毒引起,主要靠机械摩擦传播。症状为:一般情况下,表现不同程度的斑驳花叶,极少出现叶片的不平或卷曲。将叶片迎光透视可见黄绿相间的花叶。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症状会隐潜。X病毒的鉴别寄主为曼陀萝。A病毒可用野生马铃薯作鉴别寄主。     (4)奥古巴花叶:由奥古巴花叶病毒引起。极易由汁液传播,也可由蚜虫传播。症状为:感病植株的下部叶片出现鲜黄色斑点或斑块,以后逐渐发展到上部叶片。病株上的块茎在贮藏中易发生锈褐色网腐。心叶烟、苋色黎和辣椒均可作鉴别寄主。     (5〉花皱叶:由A病毒与X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症状为叶片变小,表现明显花叶,叶片稍皱缩,叶缘波状卷曲,叶片不坏死。     〈6〉条斑花叶:由y病毒引起。汁液和蚜虫可传播。症状为在叶脉、叶柄和茎上产生褐色条斑,叶、叶柄和茎都发脆。感病初期叶片有斑驳花叶或有枯斑。后期下层叶片干枯,但不脱落,表现垂叶坏死:顶部叶片表现斑驳或轻微皱缩。常用普通烟草作鉴别寄主。     (7) 皱缩花叶:由X病毒和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症状为叶片表现严重的皱缩花叶,小叶尖向下弯曲。植株显著矮化。叶片上有坏死斑,叶脉、叶柄、茎上有黑褐色坏死条斑。后期下层叶片枯死。顶部叶片表现严重斑驳皱缩症状。感病植株花蕾脱落,不能开花,早期枯死。     (8〉纺锤块茎病:又叫束顶型,由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除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种子传播,因纺锤块茎类病毒可进入种子。症状为严重感病表现矮化,分枝减少,叶柄与主茎呈锐角,叶片变小,有时顶叶呈红紫色,植株早死。突出特点是块茎变细长,呈纺锤状,芽眼变浅或突出,长出的芽很纤弱     (9) 绿矮病:由绿矮病毒引起,经叶蝉传播。症状为植株极度矮化,叶色暗绿,叶片簇生,顶叶畸形或成小卷叶。     以上几种主要退化类型,其中以卷叶型和皱缩花叶型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     (三〉马铃薯退化的原因     长期以来,生物科学界围绕马铃薯退化的原因,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和争论,曾出现各种学说。现在试验资料已充分肯定,感染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直接原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用无毒种薯在北京的防虫网室中,连续春播栽培11年,生长发育正常,毫无退化现象。即使在高土温下处理,只是引起当年块茎畸形和提前发芽,第二年在正常情况下种植,产量即恢复正常。此外,东北哈尔滨,山西大同等地的试验资料,都说明不感染病毒,马铃薯是不会退化的。     己经感染病毒的马铃薯,其退化轻重和退化的快慢,则取决于温度条件。不感染病毒,高温本身不能单独引起退化,只降低当年产量。一经感染病菌,高温则对退化起强烈的促进作用。因为高温促进传毒媒介蚜虫的迅速繁殖,从而加速病毒的传播和侵染过程,温度还促进病毒在马铃薯体内的复制,使病毒量急剧增加,同时高温降低马铃薯的生活力,削弱马铃薯的抗性。相反,低温,特别是夜间低温,能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毒能力,使其不表现明显的退化现象。所以,病毒和高温间的关系是:感染病毒使退化产生了可能性,而高温则把这种可能性迅速变为现实。     马铃薯品种对病毒缺乏抗性和大田生产中的无性繁殖方式,是导致退化的内在原因。目前,只发现少数品种对某些病毒有较高的抵抗力,还没有发现对各种病毒都有抗性的品种,这是马铃薯退化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无性繁殖方式为病毒对传递和积累提供了条件,因而病毒通过块茎代代相传。而种子繁殖可以社绝大多数病毒。所以,实生苗一般退化较轻,病毒是当代感染的。     二、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措施     从马铃薯退化原因分析中看出,要防止退化,必须从提高马铃薯本身的抗病毒能力,进行抗病育种,采用各种措施,减少或排除病毒对马铃薯的侵染,以及在冷凉条件下留种,抑制病毒的发展,提高种性。   〈一〉抗病毒育种     如能培育出对各种病毒具有高度抗性的品种,是防止退化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由于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种类很多,要选育全面抗性的品种很困难,目前以选育抗主要病毒类型的品种为主,如甘肃应以选育抗皱缩花叶病毒为重点。     (二〉高山留种     在高山建立留种基地,可以为浅山和川源地区提供退化轻的种薯,这也是甘肃马铃薯防病增产的传统经验。各地可充分利用阴湿多雨、气候冷凉、士壤肥沃的六盘山、峨山,兴隆山、祁连山、华家岭、秦岭、乌鞘岭等山间盆地和山川交错的地区,建立马铃薯留种基地。     (三) 治蛇防毒     在卷叶型退化严重地区,采用防治蚜虫,减少传毒媒介,能有效地减轻退化,甘肃省植保所曾用渭会2号作试验,防蚜一年增产3.3%,连防二年增产18.1%,连防三年增产39%,连防四年增产59.5%,连防五年增产79.8%,增产十分显著。防蚜应在蚜虫高峰期前进行,也可喷撤0.1%乐果或0.1%浓度的1059,每月喷一次,共喷3-5次。   (四)利用实生薯作种     在马铃薯的各种病毒中,除纺锤病毒外,都不通过种子传播。因此,种子繁殖可排除病毒。由实生苗长成的薯块叫实生薯。实生薯当年感染病毒少,退化轻,故作种产量高。缺点是分离严重,整齐度差,只能用分离轻微的品种来利用。     (五) 调节马铃薯的播种期和收获期     在退化地区,通过调节播期,把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安排在较凉冷的季节,避过高温对块茎生育的影响。又可减少传毒昆虫的传播,从而增强马铃薯的抗病力。(1)夏播留种:采用实生菌或茎尖培养生产微型脱毒种薯,解决生产上马铃薯品种退化问题,虽然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严格,成本偏离,在当地推广有很大困难。而采用马铃薯夏播留种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大田生产与技术推广上遇到的这类问题,达到有效保持或恢复马铃薯种性,提高产量的目的。因此,这是一种简便易行见效快的办法。据天水地区农科所的试验,夏播留种较春播留种病毒率可降低20.8%-72.2%,增产13%以上。复种可在 陇南1500m以下地区小麦收后夏播,也可在1700m以下地区泊菜收后夏播。在河西及定西地区,5月下旬播种马铃薯,也可明显减轻退化。     (二) 使用脱毒种薯     1. 脱毒种薯的概念     脱毒种薯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它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经检测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脱毒快繁及种薯生产体系中,各种级别种薯的通称。用脱毒试管苗在试管中诱导生产的薯块称为“脱毒试管薯”。在人工控制的防虫网室中用试管苗移栽、试管薯栽培或脱毒菌扦插等技术无土栽培(一般用蛭石作基质)生产的小薯块称为“脱毒微型薯”,或称“脱毒原原种”。用脱毒微型薯作种在防虫网棚中生产的种薯称为“脱毒原种”,用脱毒原种作种在繁种田生产的种薯称为“一级脱毒种”,用一级脱毒种作种在繁种田生产的种薯称为“二级脱毒种”。脱毒种薯生产不同于一般的种子繁育,它要求有严格要求的生产规程,按照各级种薯生产技术的要求,采取一系列防止病毒及其他病害感染的措施,包括种薯生产田需要人工或天然隔离条件,严格的病毒检测监督措施,适时播种和收获,及时拔除田间病株p清除周围环境的毒源,防虫牙避呀,种薯收获后检验等;每块种薯田都要严格把关,确保脱毒种薯质量。     2. 脱毒种薯的繁育     (1)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模式 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是集植物茎尖培养脱毒技术、茎节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无土栽培繁育微型种薯技术、防虫网棚扩繁技术、高山隔离区繁种技术、夏播留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病毒检测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脱毒种薯先进经验,密切结合甘肃省气候冷凉马铃薯生产一熟制等特点,并考虑到投资有限的经济状况,经实践探索,甘肃省农科院建立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扩繁体系如下。     核心种     (2)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原则     ①种薯健康     健康是马铃薯种薯生产的核心,也是鉴别质量的唯一标准。所谓健康是指块茎无碰伤、无缺损、无冻烂、无病毒和病害感染、无生理病害等。关于健康标准,我国暂无统一规定,各省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的内容和指标有些不同。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脱毒研究中心目前规定原原种大小规格以2-l0g为准,品种纯度100%,不带病,退化株率为0,原种要求品种纯度100%,退化株率为0。真菌、细菌病薯率1%以下;一级良种要求品种纯度99%以上,退化株率3%以下;真菌、细菌病薯率2%以下:二级良种要求品种纯度97%以上,退化株率5%以下,真细菌病薯率3%以下。种薯繁育所有栽培管理措施都要围绕生产健康种薯这一目标进行。     ②种薯产量     种薯生产是要追求较高的产量,但最重要的是要追求更高的质量。质量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质量,可以采取推迟播种、控制氮肥施量、随时淘汰病劣株、提早收获等一些影响产量的措施。提高繁种产量,可以降低繁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是一味追求高产而放松对质量的控制,种薯质量达不到标准,就会降级或作为商品薯,那么经济收入反而会减少。既要获得一定产量又要保证种薯质量,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以达到产量、质量二者统一之目的。     ③种薯大小     种薯大小不仅直接影响产量,更主要的是与种薯质量有关于种薯的适宜大小问题,国内外有很多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前苏联资料,适于作种的最有利的块茎重量为60-8Og日本资料,种薯从lOg、20g、40g增至60g、80g,产量有所增加,但除20g比10g增产20%外,其余增产并不显著。荷兰种薯大小级别分为直径2.8-3.5cm、3.5-4.5cm、4.5-5.5cn,价格比值为10:7:5,以鼓励种薯繁育者生产幼健小种薯。因此,种薯生产的栽培管理原则是:在合理密度极限内争取最大限度的密植:保证单位面积上的足够株数,采取催芽晒种,整薯早播的方法,增加每穴的主茎数,提高单穴的结薯数量:同时还要适当深播,分层多次培土,增加每个主茎的结薯层和个数。     3. 脱毒种薯的特点     (1) 脱毒种薯保持了原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恢复了优良种性,而并非创造了新品种。脱毒种薯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脱毒茵组培快繁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不加入激素,一般都不会发生遗传 变异,更何况在获得脱毒茵后,都要进行品种的可靠性鉴定。所以,脱毒种薯保持了原品种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之所以脱毒马铃薯表现特别优良,是因为马铃薯脱毒后恢复了优良种性。例如陇薯3号脱毒了还是陇薯3号,并非通过脱毒又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种。     (2) 脱毒种薯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提高产量和商品品质,是马铃薯脱毒种薯最为显著的特点。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及其显著,采用脱毒种薯可以增产30%~50%,高的达到1-2倍,甚至3-4倍以上。据试验,脱毒陇薯3号种薯比末脱毒陇薯3号种薯每亩产量净增801.9kg,增产61.0%:考种结果,单株产量平均增加195g,单株结薯数平均增加1.35个,平均单薯重增加13.7kg,大中薯率平均提高43.7%点,薯块淀粉含量提高1.31个百分点。脱毒马铃薯主要表现出苗早、整齐,生活力旺盛,生长势强,生育期相对延长,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和增加薯块干物质含量。另据研究,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33.3%,光合生产率提高41.9%:同时,脱毒马铃薯植株水分代谢旺盛,抗高温、干旱的能力较强,明显提高了抗逆性。   脱毒种薯连续种植依然会再度感染病毒而产生退化。脱毒种薯应用代数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个马铃薯品种一旦脱毒,就可长期连续作种应用,一劳永逸。种薯脱毒,只是二种摒除病毒的治疗措施,并没有从品种的遗传基础土提高其抗病性;所以,脱毒种薯种植后,仍然要面临病毒的再度侵染、再度罹病,出现退化。由于茎尖组培脱毒时,既脱除了强致病株系病毒,同时也脱除了弱致病株系病毒,有可能致使植株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品种(主要是抗病毒差的品种)脱毒种薯再度摧病退化的速度会加快。正因为如此,各级脱毒种薯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病毒性退化标准,一旦退化指标超过了种薯质量标准,那么就不能再作为种薯使用。一般来说,脱毒种薯使用到二级或三级良种以后,就不能再继续作种使用,否则会减产,造成损失。脱毒种薯使用到二级或三级良种以后,就成了”超代薯”,超代薯是绝对禁止用作种薯的。 第七节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一、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晚疫病 【病症识别】一般在叶尖边缘出现淡褐色病斑,病斑的外围有黑褐色晕圈,叶背有白霉(晚疫病的分生孢子梗),严重的全叶变为黑绿色,空气干燥就枯萎,空气湿润,叶片便腐烂,叶柄和茎上也会出现褐色病斑和白霉;块茎感病后,表皮出现褐色病斑,起初不变形,后来随侵染加深,病斑向下凹陷并发硬。 【防治方法】 1、降低菌源,减少中心病株发生。种薯入窖前,除充分晾晒和挑选外,还可用75%百菌清、72%克露、25%甲霜灵等药液喷一下;播种前,对芽块进行药剂处理。即每150公斤芽块,用50克上述任何一种农药,加水2-3公斤,混合均匀后拌在芽块上,然后播种。 2、深种深培,减少病菌侵染薯块机会。种薯播种深度要保证在10厘米以上,并分次培土,培土厚度也要达到10厘米。 3、药剂防治:发现发病中心后,立即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防控。主要药剂有:2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霉灵锰锌5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干悬浮剂(必得利)8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特效药剂为银发利,用量为每亩75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一次即可治愈。 (二)早疫病 【病症识别】早疫病斑在田间最先发生在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上。开始出现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病斑干燥,为圆形或卵形,受叶脉限制,有时有角形边缘。病斑通常是有同心的轮纹,像树的年轮。茎块上的病斑,黑褐色、凹陷、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经常出现紫色凸起,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变褐。腐烂时如水浸状,呈黄色或浅黄色。 【防治方法】 1、是实行轮作倒茬,清理田园,把残株败叶运出地外掩埋,以减少侵染菌源,延缓发病时间。 2、是施足肥料、加强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旺盛,增加自身抗病能力。 3、是选用丰产抗病品种。 4、是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代森锰锌、喷克、大生和百菌清等药剂,间隔5—7天,交替喷雾防治。 (三)细菌性病害 主要包括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疮痂病。 【防治方法】 1、播前晾种,淘汰病薯。播前7-10天将种薯摊开在通风避光处晾种,隔天翻动薯堆,汰除病薯、烂薯、老小薯、畸型薯、混杂薯。待幼芽长到火柴头大小且变紫变绿时切薯播种。 2、切刀消毒。切薯前准备0.1%高锰酸钾水或75%酒精,将两把切刀放在高锰酸钾水中消毒,或用酒精搓试消毒。切薯时先从脐部切一刀,观察有病变或可疑症状的薯块予以汰除,切刀放在高锰酸钾水中或用酒精搓试消毒,用另一把消过毒的切刀切薯。 3、工具消毒。将装种薯的袋子和筐放在0.1%高锰酸钾水中消毒30分钟。 4、稀土旱地宝浸种。将切好的种薯用300倍液稀土旱地宝浸种30分钟(100克稀土旱地宝兑水30公斤浸种薯100-150公斤),捞出晾干后播种。 5、拌种。将切好的种薯用草本灰拌种,或用58%甲霜灵锰锌按重子重量的0.2%拌种。 6、挖除病株。在开花前和开花后各挖除一次田间病株,带出田外深埋。 7、药剂防治。在开花前后亩用86.2%的铜大师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止黑胫病、环腐病在田间传播侵染;在生育后期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时,要及时防治软腐病,用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四)病毒病 【防治方法】 1、种植脱毒种薯。经过茎尖脱毒生产的种薯不带病毒病,种植脱毒种薯可有效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 2、防治蚜虫。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毒媒介,田间防蚜可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传播和为害。在蚜虫发生初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65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 3、喷药控制。亩用5%菌毒清水剂100毫升,或1.5%植病灵乳油50毫升,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五)立枯丝核菌病 【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立枯丝核菌病发生严重的地块轮作间隔年限在5年以上。 2、严格挑选种薯。在播种前将表面附着有菌核的薯块全部拣除,不做种薯用。 3、种薯处理。用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种薯,堆闷2小时,摊开晾干后播种。 二、马铃薯的主要害虫有地下害虫、蚜虫和马铃薯瓢虫。 (一)地下害虫 1、蝼蛄,也叫拉拉蛄,一般以成虫和若虫越冬。5月上旬到6月上旬,为第一次危害高峰期。 2、蛴螬,也叫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在马铃薯田中,它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茎和块茎,进行咬食和钻蛀,断口整齐,使地上茎营养水分供应不上而枯死。块茎被钻蛀后,导致品质丧失或引起腐烂。蛴螬及其成虫都能越冬,在土中上下垂直活动。 3.金针虫,也叫铁丝虫,是叩头甲的幼虫。幼虫初孵化出来时为白色,随着生长变为黄色,有光泽,体硬,长2~3厘米,细长。金针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春季钻蛀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很少被咬断,但会使幼苗逐渐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虫钻入茎块,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了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腐烂。 4、地老虎,也叫土蚕、切根虫。主要是幼虫危害马铃薯的幼苗,在贴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断,使整棵苗子死掉,并常把咬断的苗拖进虫洞。幼虫低龄时,也咬食嫩叶,使叶片出现缺刻和空洞。它们的成虫都有趋光性和趋糖蜜性。 【防治方法】上述几种地下害虫防治方法大体一致。 1、秋季深翻地,破坏它们的越冬环境,冻死准备越冬的大量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数量,减轻下年危害。 2、清洁田园。清除田间、地埂、水沟边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 3、诱杀成虫。利用糖蜜诱杀器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分别对有趋光性、趋糖蜜型、趋马粪性的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减低幼虫数量。 4、药剂防治 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公斤,加细土10公斤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为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 (二)蚜虫 蚜虫,也叫腻虫。直接危害马铃薯的蚜虫种类很多。 【危害与习性】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危害。蚜虫群居在叶子背面和幼嫩的顶部组织取食,刺伤叶片、吸取汁液。同时排泄出一种粘物,堵塞气孔,使叶片萎缩变形,幼嫩部分生长受到妨碍,影响产量。第二种是在取食过程中,把病毒传染给健康植株,不仅引发病毒病,造成退化现象,还使病毒在田间扩散,使更多植株发生退化现象,。 【防治方法】 1、选好种薯田地点:根据蚜虫的习性,选择高海拔的冷凉区域,或风多风大的地方做种薯生产田。使蚜虫不易降落,减少传毒机会。 2、种薯田要远离有病毒马铃薯田:把种薯生产田建在与有病毒马铃薯田距离100~300米远的地方,以避免蚜虫短距离迁飞传毒。 3、躲过蚜虫迁飞高峰期:掌握蚜虫迁飞规律,躲过蚜虫迁飞高峰期,比如采取选用早播种或进行错后播种等方法,可以减轻蚜虫传毒。 4、药剂防治: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有效成份为5%的来福灵、25%的敌杀死、2.5%的速灭杀丁、2.5%的功夫乳油的等农药,每亩用10~15毫升,加水50升,进行田间喷雾。隔10天再喷一次。 (三)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瓢虫、花大姐。除危害马铃薯外,还危害其他茄科或豆科植物,如茄子、番茄及菜豆等。 【危害与习性】马铃薯瓢虫的成虫、幼虫都能为害,它们聚集在叶子背面咬食叶肉,最后只剩下叶脉,形成网状,使叶片和植株干枯呈黄褐色。 【防治方法】 1、防治重点区域:有暖冬、石质山较多的深山区和半深山区,距荒山坡较近的马铃薯田。 2、防治指标:调查100棵马铃薯,有30头成虫,或每100棵有卵100粒,就必须进行药剂防治。 3、防治时期:在越冬成虫出现盛期和产卵初期,开始进行药剂防治,并进行连续防治。 4、具体使用药剂和用量:要选择能杀死成虫、幼虫和卵的农药。可以使用40%的辛硫磷,或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菊酯或拟菊酯类制剂,每亩用药50毫升,加水50升,进行田间喷雾。 5、消灭越冬成虫:调查成虫越冬场所,用火烧或用药剂就地清巢消灭。
本文档为【马铃薯栽培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6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