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

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

举报
开通vip

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 篇一:比较唐宋山水诗的审美意趣 试比较唐宋山水诗的审美意趣 摘要: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唐宋山水诗虽然主题一样~但具体内容与创作方法上还是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取材、篇章格局、美学意识三方面来比较着两个朝代的山水诗。 关键字:唐宋山水诗取材篇章格局美学意识 东晋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自此之后~山水诗不断演变发展。到了唐代王维和孟浩然时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艺...

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
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 篇一:比较唐宋山水诗的审美意趣 试比较唐宋山水诗的审美意趣 摘要: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唐宋山水诗虽然主题一样~但具体内容与创作方法上还是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取材、篇章格局、美学意识三方面来比较着两个朝代的山水诗。 关键字:唐宋山水诗取材篇章格局美学意识 东晋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自此之后~山水诗不断演变发展。到了唐代王维和孟浩然时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艺术造诣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从他的这个评论可以看出宋人对王维的肯定~对山水诗也已有了探究。那么唐宋山水诗之间又有怎样不同的审美意趣呢,下文将从取材、篇章格局、美学意识三方面来比较二者。 在取材方面~唐代诗人是在寻幽探奇和隐逸闲适中吟唱大自然的,宋代诗人则更多地在平凡的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捕捉山水诗意。我们举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 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类似的还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虽是一首投赠之作~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 相比唐代山水诗~宋代山水诗已从超尘出世的原始山林回到了亲切有味的世俗人间。它们同诗人坎壈的仕宦经历、艰辛的贬滴旅途、潇洒的郊游行吟~以及山居访友、渔樵耕读等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苏轼山水诗创作的三个高峰~恰恰在他通判杭州、贬滴黄州、远徙惠州儋耳这三个时期。黄庭坚自述“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登快阁》)~他的山水诗不仅描绘案牍劳形之后登阁所见的清朗高爽景色~更多的是唱叹贬谪途中跋涉过的险山恶水。陈与义正是在飘泊流亡的五年时间里~目睹山河破碎~写下了不少充满激越爱国感情的山水诗。 在篇章格局上~唐代的山水诗~内容一般都比较单调~注重对一个或者两个事物的描写~基本没有时空的变换~所表现出来的山水也只是一个侧面~诗篇大多是五言或者七言~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是七言诗~全诗写的都是庐山的瀑布~主要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又如王维的《鸟鸣涧》~ 是一首五言诗~全诗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所以一般唐代的山水诗很少有多角度、多侧面、多时空地表现全景山水的长篇古体和排律诗歌~细细数之可有宋之问的《洞庭湖》~张说的《同赵侍御乾湖作》~李白的《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韩愈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和《南山》~白居易的《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等。但总的来看~作者既少~作品数量也不多。 而在宋代山水诗中~长达数十韵乃至百韵以上的长篇巨制则难以计数~如苏舜钦《蓝田悟真寺作》(50句)~欧阳修《忆山示圣俞》(52句)、《自岐江山行至陆驿》(48句)、《庐山高~赠同年刘凝之归南康》(37句)~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160句)~苏轼《入峡》(60句)、《巫山》(78句)~晁补之《谒岱祠即事》(127句)~尤袤《游张公洞》(100句)等。又如袁说友等五人曾以《巫山 十二峰》为题互相唱和~共五首~每首都是二十五韵。?所以说~山水诗的长篇巨制是在宋代大量产生的。此外~宋代许多长篇山水诗还细致畅快地抒写了诗人们在名山胜景中的行、望、游、居之乐~寄托了诗人们涤尽尘缨、枕流漱石、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和情趣。可以看出宋代诗人要收摄万景、整体地描绘自然。 最后~在美学意识方面~由于王维是水墨山水画的始创者~他的画“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 所及”(《旧唐书〃王维传》)?~他的山水田园诗也绝妙地表现出烟雨空檬的水墨韵味~所以宋代诗人吟咏山水~多以王维为楷模和理想范式~最喜欢用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比拟他们笔下的天然风景。如“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雁落平沙一雨收~淡烟斜日荻花洲。凭谁与作王摩洁~为写江南水墨秋。”(黄极《秋日渡江》)等等。在这类山水诗中~江南山水、烟雨图景、水墨技法、王维画趣~几乎是同义语。更多的山水诗~虽未直接用王维画比拟自然山水~但诗人们仍然是以极少敷彩设色的文字~泼洒出一幅幅富于墨韵变幻的山水图画。例如:“苍茫沙嘴鹭鹚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4(林逋《秋江写望》)。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5无论是写渔家炊烟~微雨山色~都如同画家用或浓或淡、或干或湿的墨笔在涂抹、渲染~使诗境具有水墨画清润、淋漓、朦胧、迷濛的趣味。 由上比较看出~唐宋山水诗虽然都是写山水自然风景~但在具体细节上还是有所不同。宋代山水诗一方面沿袭了唐代的写法~一方面又有突破~增加了内容与创作方法。经过唐宋这两代诗人的创新~山水诗逐渐完善并发展。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 年5月第1版 第176页 ?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202页 ?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214页 4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第216页 5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第306页 参考书目: 赖芳林:《唐诗快读》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篇二:唐宋诗经典解读 宋诗经典解读 王禹偁 王禹偁~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简练朴素。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作品解读】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第四句以拟人手法写自然景物~使之带有生动的趣味。 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 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魏野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诗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 书友人屋壁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作品解读】 首联就指出这位友人过的是断绝世情、远离尘嚣的隐遁生活。世人多追求禄位~这位达人却视之轻如鸿毛。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那里听不见尘世间的喧闹~又得以时时 徜徉在深林流泉之间~优战游哉。此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中间二联具体描绘这种生活和心境: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老之将至而无憾。“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极写幽居之趣。这位逸人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他点火煎茶~熏得那站在炉边的鹤来不及地避开。生活闲散自由~心境也闲逸安宁~令诗人忘了尘世外的一切。但也并不尽然:“闲惟歌圣代”。北宋初年~朝廷对这些清雅隐士颇为爱赏~常有征召。不赴召的人~则予以殷勤劳问。魏野自己~也在真宗西祀时被召过~不过他“抱琴逾垣而走”了。俞太中也有过此种际遇~因此闲暇之时~也不忘作诗吟咏当时的“深恩厚泽”。隐者清心寡欲~随缘自适~一切听任自然~故而“老不恨流年”。韶华流逝~老之将至~也不觉得遗憾~他是一个无所忧虑、自得其乐的隐逸人。 颔联、颈联中~诗人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如此细致生动~闲情逸致临摹得如此精微 真切~其原因在于~他与这位友人是同道~也是一位隐士。所以末联便把诗人自己也拉入诗中~他从自身措辞~代为友人设想道:静着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偏。偏~即指不好名利、不喜俗人、习静喜幽等等不合世俗常情的心理。 寇准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作品解读】 春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春天~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思乡之感。寇准当时身在乡外~遇上春天~写下了这首怀归的诗篇。 诗要表现的是思乡怀归~所以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一情绪的“登楼”来写。首联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颔联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着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着: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 颈联写抬眼见闻。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 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嗽着。 也许是流水、渡船、炊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抑或是无所栖托的流莺的啼声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总之~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臵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王维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品解读】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颈联~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 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 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作品解读】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 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臵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本诗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 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 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欧阳修 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作品解读】 诗以反问起~起得很突兀。历来写秋思~总是在起首强调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一片悲凉肃杀~从而接写心中的悲怆~如杜甫《秋兴》《登高》。这首诗却说:谁说秋天的节令风物不好,又接问一句:节令风物没什么不好~可为什么我 会感到无限的悲伤沮丧呢,秋景无限好~诗人黯然销魂些什么~使诗充满悬念。 照理~诗接着应该回答上面的问题~写自己黯然情怀~但第二联却忽然避开~转而化重笔来写节物之好。诗把秋景写得很美:猎猎秋风~吹动着酒旗~濛濛细雨~滋润着黄菊。这十个字~清通深婉~情韵幽折~把秋天迷人的景色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神往。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弃爱之情。 颈联承第四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是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鹿车~ 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既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韦庄 工诗 ~多以伤时 、感旧、离 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 ~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 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 ~与温庭 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 享乐生活及离情别 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品解读】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 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温庭筠 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作品解读】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此词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叶绍翁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品解读】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 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贾岛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作品解读】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 篇三:唐宋诗词选 《唐宋诗词选》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复习 题材: 送别诗:《渭城曲》、《赋得古原草送别》、《赠别二首,其二,》 描述喜悦心情:《早发白帝城》、《闻军收河南河北》 游子旅愁:《枫桥夜泊》 描述哀思:《相见欢》 描述思念之情:《蝶恋花》、《卜算子》、《一剪梅》 报国豪情:《江城子》、《破阵子》 写作背景~如何表现, 体裁: 七绝:《渭城曲》、《早发白帝城》、 《枫桥夜泊》、《赠别二首,其二,》 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律:《赋得古草原送别》 婉约派:李煜《相见欢》、柳永《蝶恋花》、李之仪《卜算子》、李清照《一剪梅》 豪放派: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婉约派的对比P52,、辛弃疾《破阵子》 从题材~人物形象~结构和语言上说明风格的不同, 作者评价: 《渭城曲》,谱进乐府中得名~原名《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因“阳关”反复歌唱,——王维~又称王右丞。是诗人~画家。音乐家。“诗佛”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早发白帝城》——李白~著有《李太白全集》~流传下来990余首诗。他的诗题材广泛~统治阶级的腐败~人民的疾苦~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都是他写作的内容。丰富的想象~豪迈的风格~鲜明的色彩~清新的语言~使他成为盛唐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赢得“诗仙”的美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杜工部~现存1400余首诗收录于《杜工部集》。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社会面貌、历史事件~为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开拓了道路。世人称他的诗为“诗史”~又尊他为“诗圣”。 《枫桥夜泊》——张继。流传下来的不多~内容以游览送别为主~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时事的作品。他的诗不喜欢雕饰~语言朴实自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原草》~《草》,——白居易~写诗3000首~存有《白氏长庆集》他的诗通俗易懂~艺术成就也很高~流传非常广泛~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著有《樊川文集》。晚唐著名作家~诗、赋、散文都写得很好~特别市七言诗写得最好~他的诗又以绝句的成就最高~其诗风豪爽清丽~独具一格~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相见欢》,《乌夜啼》,——李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违命侯”。词都存入《南唐二主词》。李煜擅长书法~又精通音律~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但以词的成就最大~享有“词圣”或“词中之帝”的美誉。 国家未亡时:生活美满奢侈——以反映宫廷生活及男女爱情为主~调子是欢愉轻快地 国家灭亡后:遭囚禁——俘虏生活的痛苦和怀念昔日帝王生活的伤感情绪~调子哀怨凄凉。 《蝶恋花》——柳永~《乐章集》。出生官宦之家流连歌楼伎馆~敢于将歌妓的交往和感情的纠葛~直率地抒写出来而不加掩饰~成为男女爱恋情欲的直白流露。与乐官歌女合作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是第一人。柳永的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达风格。柳永对宋词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 词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慢词体制~曲调开创~词的取材~艺术表现手法~ 《江城子》——苏轼~东坡居士。《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诗、词、散文的成就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词内容广阔~豪迈雄健~扫除晚唐、五代那种萎靡艳丽的词风~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词史上的“豪放派”。 《卜算子》——李之仪~姑溪居士。《姑溪词》。《姑溪居士全集》 《一剪梅》,《腊梅香》《玉簟秋》,——李清照,女,~《李清照集》、《漱玉词》 内容上以北宋灭亡为界: 前期:狭隘~多写个人婚姻生活,后期:由于国破家毁~词风锐变~在哀情愁绪的叙写中表达了怀念旧国故家的感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她善于捕捉最富特征的事物与活动来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 语言的应用方面:喜欢用经过锤炼的口语入词~而且音律和谐优美。 《破阵子》,《破阵乐》《十拍子》,——辛弃疾。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厚~感情充沛~气势豪迈~题材广阔。他是继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一大词派的决定性人物。 写作背景: 生活背景与创作的关系 景物描写: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时间地点景色~“柳—留”~移情于景~加强离别气氛。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象征诗人境遇的变迁~欢快的心情。 《枫桥夜泊》:“月落”——视觉,“乌啼”——听觉,“霜满天”——感觉和视觉。 “江枫”“渔火”对上述景物的补充~也是引发“愁”的来源。枫叶给人深秋寒凉的感觉~渔火使人想到渔人漂泊不定的生活。这和诗人的倦旅愁怀相吻合~所以也就难以入眠。将景物与人物心绪融合起来~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枫桥夜泊图。 “夜半钟声”强调了夜半钟声给世人带来的强烈触动~加深了诗人的忧思愁绪。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色彩、音响~完全和诗人的心绪融合在一起~手法上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一明一暗~对比清晰。——情景交融 《赋得古草原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写野草连接古道荒城~比喻离情。——情景交融 《赠别二首》:“蜡烛有心”——借物抒情 《相见欢》:三个画面~冷寂深秋的景象~凄清的情感。P31~p35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卜算子》:“长江之水”——情景交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现出秋天来临~荷花凋谢~青春易逝~人易衰老,夏去秋来竹席也凉了~丈夫离去~竹席显得更冷的意思。荷花凋落是户外景象~玉簟是室内之物~“秋”把两者共同纳进作者的主观感受里去。 艺术特色: 《渭城曲》:感情真挚,含蓄委婉,文字朴实精练。 《早发白帝城》:借景抒情,夸张手法,形象化~具体化。 “神品”“绝唱”:诗人准确地把握了绝句的艺术特点~不多不少~二十八字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高度概括了长江在三峡中特有的气势和诗人当时的亲身感受。意境优美~情感饱满~神韵飞扬~浑然天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反往常的风格~以爽朗明快取胜~是一首动人的欢歌~结构上:除第一句叙事外~其余七句都在抒情。突出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全诗由“喜”贯穿而成。在语言上~“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等词语~富于动作~节奏感又强~把诗人一瞬间的心理变化很细腻地刻画出来。 《枫桥夜泊》:“愁”为主线贯穿全诗。这首诗描写的景物、色彩、音响~完全和诗人的心绪融合在一起~手法上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一明一暗~对比清晰。语言上浅白精练~ 笔法含蓄委婉~使整首诗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赋得古原草送别》:歌颂春草~以“野草”比喻离情别绪是本诗的特色。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首句破题~中间几句层层递进~结尾处点题~把“古原”“草”“送别” 三者关系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又浑然一体的意境。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全诗以草原景色寓离别之情~也达到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的效果。 《赠别二首》:“多情”是全诗的眼目。“多情”衬托“无情”,相反相成,拟人。男女别情的千古绝唱。 《相见欢》: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具有画面美,语言浅白~富有感染力。 《蝶恋花》: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表达感情~真切动人,雅俗兼具~收放自如。 《江城子》:P52 从题材上~人物形象上~结构上~语言上。 《卜算子》:“长江之水”为贯穿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构思新巧、语言明快、句式复沓~构成了这首诗情景交融~清新隽永的特点。 《一剪梅》:纯真健康的爱情,捕捉有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感情,语言上在通俗的句子中多用对偶句~既精巧又富有音乐美~令人回味。 《破阵子》:结构布局巧妙奇特~首尾呼应情意深沉,语言生动。
本文档为【歌颂唐宋画家的诗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