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二诗词诵读1

初二诗词诵读1

举报
开通vip

初二诗词诵读1初二诗词诵读1 1 人日思归 薛道衡 2 杂诗 王维 3 宿建德江 孟浩然 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5 蚕妇 张俞 6 八阵图 杜甫 7 山行 姚鼐 8 旅次朔方 刘皂 9 三衢道中 曾几 10 春愁 丘逢甲 11 山中答问 李白 12 绝句 吴涛 13 滁州西涧 韦应物 14 征人怨 柳中庸 15 赠别(其二) 杜牧 16 同欧阳令饮于凤凰山下 宋琬 17 田家 欧阳修 18 春山夜月 于良史 19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20 赠孟浩然 李白 21 天末怀李白 杜甫 2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23 终南别业 ...

初二诗词诵读1
初二诗词诵读1 1 人日思归 薛道衡 2 杂诗 王维 3 宿建德江 孟浩然 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5 蚕妇 张俞 6 八阵图 杜甫 7 山行 姚鼐 8 旅次朔方 刘皂 9 三衢道中 曾几 10 春愁 丘逢甲 11 山中答问 李白 12 绝句 吴涛 13 滁州西涧 韦应物 14 征人怨 柳中庸 15 赠别(其二) 杜牧 16 同欧阳令饮于凤凰山下 宋琬 17 田家 欧阳修 18 春山夜月 于良史 19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20 赠孟浩然 李白 21 天末怀李白 杜甫 2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23 终南别业 王维 24 留别王维 孟浩然 25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26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27 送李端 卢纶 28 没蕃故人 张籍 29 蝉 李商隐 30 灞上秋居 马戴 31 章台夜思 韦庄 32 新年作 刘长卿 33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34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35 蜀相 杜甫 36 登楼 杜甫 37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38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39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 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40 锦瑟 李商隐 41 苏武庙 温庭筠 42 感遇(其一) 张九龄 43 赠卫八处士 杜甫 44 青溪 王维 45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46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47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48 琴歌 李颀 49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50 渔翁 柳宗元 1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3 采桑子(群芳过后) 欧阳修 4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5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6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吴文英 7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8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9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1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11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12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13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 14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已 15 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范成大 16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张昇 17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18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祁 19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20 兰陵王 柳 周邦彦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2],思发在花前。 人归落雁后 【注释】[1]落雁后,落在归雁的后面。[2]思发在花前,对家乡的思念却发生在 花开的前面。 【作者简介】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隋 代诗人。 【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解】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2]著花,开花。 【简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 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 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 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孟浩然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1]建德江,在浙江省。移舟,靠岸。[2]烟渚(zhǔ),弥漫雾气的沙洲。渚,水中的小洲。 【简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 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 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 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白居易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没 有过滤的酒。 【简析】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 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 人身心俱醉。 张俞 [1]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释】[1]城市,城里的集市。[2]罗绮者,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作者简介】张俞(生卒年不详),益州郫(pí)县(今四川郫县)人。北宋诗 人。 【题解】这首诗假托养蚕妇女的口吻,揭露了社会的不合理状况。 杜甫 [2],名成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3][4]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简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 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 宏图大业,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 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姚鼐 [1]布谷飞飞劝早耕,春耕朴朴趁初晴。 [2]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注释】[1]布谷,杜鹃。朴朴,象声词,指耕田声。[2]千层石树,无数层石级,一排排树林。一带,相连的一片。 【作者简介】姚鼐(1732—1815),字姬传,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 【题解】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春耕的情景。山行,走在路上。 刘皂 [1][2]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3][4]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1]客舍,在异乡寄居。并州,在山西太原。十霜,十年。[2]咸阳,作者的故乡。[3]无端,无故地,难解的是。[4]桑干水,桑干河,这里指山西省北 部的一段。 【作者简介】刘皂(生卒年不详),咸阳人,唐代诗人。 【题解】旅次朔方,旅行中在朔方停留。次,在旅行中停留。朔方,古郡县名, 在今宁夏一带,也泛指北方。这首诗表达作者思念故乡又不得不居留客地的复杂 心情。 曾几 [1][2]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3][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1]梅子句:江南梅子黄熟时本该多雨,现在恰巧碰上每天都是晴天。[2]小溪泛尽,在小溪里坐船到了尽头。却山行,又改走山路回去。[3]阴,树荫。不减,不少于,不亚于。[4]添 还增加。黄鹂,黄莺。 【作者简介】曾几(1084—1166),字吉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宋代诗人。 【题解】这首诗写作者在三衢(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县)途中所见初夏景色和山 行的幽趣。 丘逢甲 [1];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2]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释】[1]遣,排遣。强,勉强。潸(shān),眼泪往下流。[2]四百万人,台湾省当时共约四百万人。去年今日,指一八九五年三月廿三日。 【作者简介】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台湾苗溧县人。近代著名诗人。 【题解】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中国割让台湾。作者与台湾土绅 倡议抵抗,事败后内渡到广东。这是作者内渡后的作品。 李白 [1][2]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3][4]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1]何事栖碧山,为什么要住在青山之间。栖,栖息、停留。[2]心自闲,心里自觉很安定平静。[3]桃花句:桃花瓣随着流水向深远的地方逝去。窅然, 深远的样子。[4]别有句:是另一个世界而不是烦乱的人间。 【题解】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吴涛 [1]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2]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注释】[1]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试单,试着穿单衣。[2]怪来,奇怪的是。歇,停止。作,吹起。 【作者简介】吴涛(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的诗人。 【题解】这首诗写春末夏初,忽暖忽寒的情景。 韦应物 [2][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2]怜,爱。幽草,幽谷里的小草。[3]黄鹂,黄莺。 【简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全 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形象丰富优美,形成了一幅境界幽静的风景画。 柳中庸 [1],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金河复玉关[2]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玉关,即玉门关。[2]三春,春季。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简介】柳中庸,名淡,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简析】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 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 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 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 情自生。 杜牧 [1][2]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 像彼此无情。[2]尊,同“樽”,酒杯。 【简析】首句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 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宋琬 [1]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 [2]寄语武陵仙吏道,莫将征税及桃花! 【注释】[1]茅茨,茅屋。茨,用茅或苇盖的房子。烟霞,烟雾,云霞。寥寥, 稀少。[2] 寄语,传话,说给。武陵仙吏,晋陶渊明的文章中说“桃花源”仙境在武陵县。 这里借指欧阳县令。征税及桃花,捐税征到桃花上去。 【作者简介】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诗人。 【题解】欧阳令,指同谷(今甘肃成县)县令欧阳介庵。凤凰山,在同谷东南十 里。 欧阳修 [1][2]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3][4]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1]平川,平地。[2]赛罢田神,指古代祭祀五谷神的节日活动。喧,喧 哗。[3]鸠,鹁鸪。歇,停歇。[4]初日,初升的太阳。繁,茂盛。 【题解】这首诗写农村的太平情景。 于良史 [1]。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2][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4]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5]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释】[1]胜,美,好。[2]掬水月在手,月在水中,以手掬水,月似在手。[3]弄花香满衣,花丛赏花,花香满衣。[4]无远近,不分远近都想去。欲来惜芳菲, 想要离去又不舍得眼前芳香的花草。芳菲,花草美好的芬芳。[5]鸣钟,寺院钟声鸣响。楼台深翠微,亭台楼阁都掩映在青山里。翠微,青山。 【作者简介】于良史(约75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题解】这首诗写诗人玩赏月夜春山的情景。 岑参 [2][3]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4]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1]左省,即门下省。杜拾遗,指杜甫。[2]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 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 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限,界限。[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简析】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 诗是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 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 华贵。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1][2]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3]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4][5]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1]红颜,正当年轻。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2]卧松云,隐居。[3]中(zhōnɡ)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4]高山句:此处比喻其品格像高山,虽仰望不能见顶。[5]清芬,高尚的品格。 【简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 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 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敬慕之情。 杜甫 [1][2],君子意如何? 凉风起天末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3][4]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5][6]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1]天末,犹天边。[2]君子,指李白。[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 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 也应有可以共语处。[6]汩罗,汩罗江。在今湖南汩罗市有屈潭,是屈原自沉处。 【简析】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汩罗,因而以屈原喻 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王维 [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1]辋(wǎnɡ)川,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王维辞官后得宋之问别墅, 在这里闲居。[2]潺湲(yuán),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样子。[3]墟里,村落。孤烟,炊烟。[4]接舆,这里借指裴迪。 【简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 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 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 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 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 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1]终南别业,指作者在终南山下的辋(wǎnɡ)川别墅。[2]胜事,快意的事。[3]值,遇见。林叟,乡村的老人。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简析】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 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 “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 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1]。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1]违,分离。[2]当路,当权者。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简析】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 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 更待何时。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1]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3]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1]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空向人,枉向 人,意思是徒增相思。[2]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 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3]谁见两句及上面落日句:均出梁朝柳恽《江南曲》: “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 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白蘋,一 种水草,花白色,故名。 【作者简介】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人。 【简析】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 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 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 愁对白蘋。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 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韦应物 [2]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4]何因北归去,淮上有秋山。 【注释】[1]淮上,淮水边上。[2]江汉,即汉江。[3]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4]淮上句:言淮上风光可恋,有“不归去”之意。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0),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简析】这首诗写久别十年之后的故人,忽然在淮水重逢的喜悦之情,感慨至深。 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 逢情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诗的结构细 密,情意曲折,重点突出。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1],多难识君迟。 少孤为客早[2]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释】[1]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2]风尘,指世事纷乱。何所期,就是何时 能再相见。 【作者简介】卢纶(生卒年不详),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简析】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 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 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张籍 [1]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2]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释】[1]月支,又名月氏,古西域国名。没,死。[2]蕃,非指吐蕃,就像称西北少数民族为胡,乃是泛指。 【作者简介】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附近)人。所 作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简析】诗是悼念为征战覆没于异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殁,将信将疑。诗前半 首从戍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死生不明。后半首是想像战场衰败和希望友 人能不死生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无比怀念之情,语真而情苦。 李商隐 [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2]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3]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1]本以二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 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 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3]薄宦,官卑职微。梗犹泛,这里是自伤 沦落意。芜已平,荒芜到了没径的地步。 【简析】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 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 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 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 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1][2],何年致此身? 寄卧郊扉久 【注释】[1]郊扉,犹郊居。[2]致此身,意即能出去做官,为朝廷效力。 【作者简介】马戴(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县西南)人。 【简析】诗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 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 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 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1]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2]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3]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1]章台,这里代指长安。[2]殊,绝。[3]乡书,指家书。 【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已,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 【简析】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 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 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 一种无可奈何的愁思,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1]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2]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释】[1]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2]长沙傅,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 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作者简介】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人。 【简析】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 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 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韦应物 [1]。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2]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3]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4]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1]花里,花开的春天。逢君别,与你相逢又分别。[2]难自料,自己难以预料。黯黯,低沉黯淡。[3]田里,故乡。邑,城邑,指自己所管辖的地区。 流亡,指百姓因生活困难而离乡逃亡。愧俸钱,愧恨拿了俸禄没有尽到责任。[4] 闻道,听说。西楼,唐代苏州有名的高楼。望月几回圆,盼望到现在已有好几次 月圆了。 【题解】这是作者寄给友人的诗。友人姓李名儋(dàn),字元锡。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3]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4]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释】[1]望仙台,故址在今陕西户县西三十里。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2] 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二陵, 殽(xiáo)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 接陕县。[3]关门句: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 关尹也随他而去。诗中的关指函谷关。[4]且欲两句:陶潜辞去彭泽令后,于九 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归。彭泽宰,这里用 以喻刘明府。宰,指地方官。 【作者简介】崔曙,宋州(今河南商丘)人。 【简析】这是平常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 诗切时切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 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一气 转合,就题有法。”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 陵。颈联写望仙台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 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 结构严谨。 杜甫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3]自,空。[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指 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5]出师句:指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领兵伐魏, 未等获得胜利而在出阵前病死。 【简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 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 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1]。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3]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4]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 临近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变古今,与古 今俱变。[2]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 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 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3]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 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4]后 主,指蜀后主刘禅。《梁甫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甫吟》。 【简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 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 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 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 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 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 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 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 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杜甫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4][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6]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尚有 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2]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 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 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 奴所居之地。[3]青冢,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4]画图 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 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 女装饰品,指昭君。[6]千载二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 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 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 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简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 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 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 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钱起 [2][3],春城紫禁晓阴阴。 二月黄鹂飞上林[4]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5]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释】[1]阙下,就是官阙之下,借指朝廷。舍人,是中书舍人的简称。[2]上林,上林苑。[3]紫禁,皇宫。[4]长乐,唐宫。[5]霄汉,指高空。捧日心,这里指自己对皇帝忠心不二。 【作者简介】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吴兴)人。 【简析】这首诗是投赠中书舍人裴某的,诗中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目的 在于向裴舍人请求援引。诗的前半首写景,写的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借以烘 托裴舍人的身分和地位,受宠得幸,随皇帝行幸上林,临朝紫禁城,在长乐宫草 诏,随皇上起居龙池。虽无一字写裴舍人,却句句恭维,不露痕迹。下半首自伤 不遇。先说自己生不逢时,“阳和不散穷途恨”;再说自有捧日之心,愿为朝廷 服务;可是十年献赋,却不遇知音。含蓄婉转,保持身分。“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是“标雅古今”的名句。 白居易 [2][3]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4]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1]河南经乱,指唐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忭州和这前后宣武 军频繁的叛乱。关内,唐道名。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子潜,今浙江临安县。 乌江,今安徽和县。下邽,今陕西渭南县。[2]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3]羁旅,犹漂泊。[4]寥落,冷落。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5]根,喻兄弟。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宿县),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 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 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 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 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 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 韵动人。 李商隐 [2],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3][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5][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是说锦瑟本应是二 十五弦。[3]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4]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 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5]沧海,大海。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 能泣珠。[6]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简析】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 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 多。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 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 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 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温庭筠 [2]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3][4]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5][6]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7][8]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1]苏武,汉武帝时持节送匈奴使者,被扣留胁降,始终不屈,被徙至 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仍持汗节示志,回时节旄尽脱。[2]苏武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 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因此放还。魂销,伤心 极了。[3]雁断,指苏武去国久。胡天,指匈奴。[4]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 仍回原处。陇,通“垄”,高地。[5]回日句:意谓此时汉武帝已经死了。[6]冠,古男子二十岁加冠典。丁年,男子成丁的年龄,汉以二十岁为成丁。[7]茂陵句:意谓苏武回国时,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赏。[8]空向句:指苏武归来,有无穷的感慨。 【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 人。温庭筠诗词兼工,诗风绮丽精巧,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简析】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 苏武。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 是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 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 生动而不拘泥。 张九龄 [1]。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2]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1]葳蕤(wēi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2]坐,因而。[3]本心,天性。[4]兰叶,菊科的兰草,叶有香气。[5]美人,比喻贤良或自喻(如屈原)高洁, 此处指前句所说的林栖者。 【作者简介】张九龄(673—740),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开元25 年(737),张九龄由右丞相贬荆州长史。《感遇》十二首,便是在荆州所作。 【简析】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 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 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 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杜甫 [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3]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4]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5]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1]卫八处士,名字不详。处士是对隐居不曾应举的读书人的一种美称。 [2]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 见。 [3]新炊,刚蒸煮出的饭。间,掺合。黄梁,即黄小米。[4]觞(shānɡ), 酒杯。故意,故交的情意。[5]山岳,指华山。 【简析】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 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 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 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 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 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王维 [1]。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2]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3]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4]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1]言入,进入。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青溪,在今陕西沔(mi ǎn)县东。逐,循、沿。[2]趣,同“趋”。[3]菱荇(xìnɡ),菱角与荇菜。[4] 澹(dàn),安静。 【简析】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 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 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 羡慕向往。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2]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3]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1]从弟,堂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因崔少府本是山阴人,为 古越国地,故借以喻他此刻也必在乡苦吟。[3]兰杜,兰草、杜若,都是香草名。美人与香草在《离骚》中都是志行高洁的形象。 【简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 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 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 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韦应物 [2]。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3]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1]全椒,今安徽全椒县。[2]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3]白 石,这里喻全椒道士的清高。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0),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简析】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 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 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 寻行迹”句,确是诗中绝唱。 韦应物 [2]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3][4]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5]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释】[1]盱眙(xūyí)县,即今江苏盱眙县。次,停泊。[2]落帆,卸帆。驿,指驿馆,是古代的传邮部和官吏们在途中的宿处。[3]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4]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5]秦,今陕西一带。 【简析】这首诗写旅途的客思。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 眠而生乡思客愁。 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 景令动情。读来颇为动人。 李颀 [1]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2]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3]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1]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2]《渌水》、《楚妃》,琴曲名。[3] 清淮奉使,当时诗人正被任命为新乡县尉。 【作者简介】李颀(690—751),颍阳(今河南许昌)人。 【简析】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 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 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 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 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陈子昂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1]幽州台,本名蓟北楼。[2]前不见二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能任用贤 才的人古代曾经有之,但不及见;后来当亦有之,但也不能见。[3]悠悠,渺远的样子。怆(chuànɡ)然,伤感貌。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简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 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 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 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 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 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柳宗元 [1][2]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3]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4]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2]清湘,澄清的湘水。[3]欸(ǎi)乃一声,即渔歌一声。一说,欸乃,摇橹的声音。[4]回看句:是说船下中流之后,回看 西岩,远在天边际。 【简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 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 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 见人”了,忽然“欸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 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 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 境俱活。 苏轼 [1][2][3]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4]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1]簌簌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2]缫(sāo)车,抽丝工具。[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 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 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 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4]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 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 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 【简析】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 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 首。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 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 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苏 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1]故作此。 [2][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4]任平生。 [5][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1]沙湖,湖北黄冈县东南三十里处,又名螺师店。狼狈,形容处境困 窘、难堪。[2]吟啸,吟诗、长啸。[3]芒鞋,草鞋。[4]烟雨,烟波风雨。[5]料峭,形容风力寒冷、尖利。[6]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 【简析】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 湖北黄冈)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但他仍旧很坦然乐观。从 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 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 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 喜的超脱有人生观。“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莫测, 不要管他,如果不在乎风风雨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这就是“也无风雨也无 晴”的深刻含义,也是本词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之所在。本词构思新巧,以微显巨, 从遇雨之吟啸升华为人生之超旷,“风雨”意象为人生灾难与厄运的象征。全词 表现出词人对人生风雨的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乐观旷达的胸怀。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简析】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 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 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 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 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 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 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 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 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 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 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 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 的艺术功力。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 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 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 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4 柳永 [2][3][4][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6][7][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9][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 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 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 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 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 影响。有《乐章集》。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 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2]骤雨,阵雨。[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 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4]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8] 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 故称。[9]经年,一年又一年。[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记别,从日暮雨歇,送 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 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欧阳修 [1][2],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候馆梅残 春水。 [3][4]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 山外。 【注释】[1]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2]薰,香气。征辔(pâ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3]盈盈,泪水充溢貌。[4]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危栏,高楼的栏杆。[5]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简析】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构思别致,它打破了一般词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 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方面,并用离情相思这根线索 把二者紧密地穿连起来,揉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于 各片之中。很明显,这首词的前片写行者忆家,后片写居者(闺中的少妇)忆外。 前片以景带情,例如,望见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无穷无尽的离愁。后片由情人 景,是忆极而生的想像虚拟之辞。但它却景缘情生,景中有人,读来倍感真切。 居者行者,前后萦带;景耶情耶?上下难分。这二者相互交融,曲尽其妙。同时, 这首词还很注意层次的安排。例如开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则它不仅交待 了远行的时间、季节,而且还暗暗描绘出远行的全过程,用笔细腻形象,含蓄深 厚,富于启发性。 另一显著特点是比喻贴切。特别是上下片结尾两句,用比巧妙生动。“离恨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 得十分紧密,天然浑成,不露痕迹。下片以“春山”喻远,引出佳人登高遥望, 更觉委婉缠绵,别饶韵味。 吴文英 [1]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2]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3]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4]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注释】[1]龟溪,在今浙江德清县。[2]斗草,古代女子况采百草嬉戏。[3]悭 (qiān)春,对春天刻薄。悭,此作刻薄解。[4]凝伫,有所思虑或期待,久立不动。 【作者简介】吴文英,(约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 明(今属浙江)人。一生未仕,但交游甚广,作词较多。今传有《梦窗集》。 【简析】这首词是作者在龟溪作客,寒食节时游览一座早已荒芜的园林时所作。 所以,作品中亦含有衰颓思绪。上阕写主人公来到废园。用一“冷”字表达出心 境凄清。“ 草”二句写年轻姑娘之游,以妙龄少女,与“两鬓清霜”的自己 相对照,而生“自怜”。“寒食”点明节气。怀才不遇,更引发“云山深处”的 叹息。下阕叙述词人游园遇雨独自于花影之下沉思,更加感叹自己有家难归,有 如浮萍。全篇情景交融,用语含蓄,耐人寻味。 李煜 [1]。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2]识干戈? [3]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4]对宫娥。 【注释】[1]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38年,此处四十年为虚数。[2]凤阁,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 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识干戈,经历战争。干戈,武器。此处指代 战争。[3]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 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4]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 牌位的地方。 【简析】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上片回顾 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 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 的原因。下片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dá)。 韦庄 [1]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2][3][4]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他的诗词都 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注释】[1]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合,应当。[2]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3]皓腕,洁白的手腕。[4]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 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 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 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 韵致。 辛弃疾 [1]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2],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 更能消几番风雨[3]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 絮。 [4]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5]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 断肠处。 【注释】[1]淳熙句: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 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2]消,消受,禁得。[3] 见说,听说。[4]长门句:传说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以千金请司 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抒悲愁。准拟,约定。[5]玉环,杨贵妃小字玉环。飞燕,汉成帝宠爱赵后,号飞燕。 【简析】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 情无处倾吐的苦闷。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 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 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 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 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辛弃疾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3]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5][6]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1]建康,今江苏南京。[2]遥岑(cãn),远山。玉簪,碧玉簪。螺髻(jì),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3]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3] 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4]鲙(kuài)。[5]流年,流逝的时光。[6]倩, 请托。盈盈翠袖,代指美人。揾(wân),擦拭。 【简析】这首词大约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词 的下片借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鱼味美就想归隐,更鄙 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已 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 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 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许汜之典,对 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的官员表示极大的鄙夷之情。结尾六句抒发举世皆浊 我独醒,世无知已之深慨,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章法谨严。本 词写尽英雄失路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全词借景抒情,意境悲壮而深曲, 或比兴,或用典,贴切灵活,豪气浓情,沉郁淋漓。 辛弃疾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1]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2]别枝,斜枝。[3]社,土地神庙。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 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 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李清照 [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5][6]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1]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2]将息,养息,保养。[3]谁,何,承上文指花。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一说:有谁堪与共摘。[4]怎生得黑,看样才能捱到天黑。[5]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6]了得,怎得包含得了。 【简析】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 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 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 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 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 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 (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 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 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 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 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 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简析】该词约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与友人多因党籍遭到贬 谪,所以词中有“人不见,水空流”的叹息。两年间世事沧桑,将贬往杭州做通 判的秦观又来重游金明池以告别汴京,自然生出无限感慨。古人于诗词中言愁, 往往喜用夸张语,本词也用春江流水喻愁,虽不出前人之言,却也融如了一些独 特的想像。 冯延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华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 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 【作者简介】冯延己(904—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简析】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 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 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 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 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范成大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1][2]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试轻裘。困人天气,醉人花底,午梦扶头。 [3][4]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洩洩,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注释】[1]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2]扶头,沉醉。[3]縠(hú),有皱 纹的纱。[4]溶溶洩洩(yì),同“泄泄”,荡漾的样子。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 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 相)。乾道六年(1170)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 熙九年(1182)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 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 【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春浓景色。是作者乾道九年(1173年)的作品,作于其使金载誉归来。开头两句写“道中乍晴”景象。“酣酣”,写酣畅舒适之貌。“妍 暖”风和日暖,是承上而来。“困人”三句,写“卧舆中困基”之状。“扶头”, 是指花气袭人如酽酒之醉,极写“困甚”。换头以后,写“小憩柳塘”,把春困 的昏昏欲睡与春塘的欲皱还休合写,非常传神。“春慵”确是承上片而来,两字 写尽上片,把“困”、“醉”、“妍暖”、“扶头”都包括进去了。“恰似春塘 水”一下子就过渡到柳塘即景,接下来就全写春塘水。着一“愁”字绾合,非常 形象。全词意境空灵美妙,深得花间词之神韵。 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 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 楼,寒日无言西下。 【作者介绍】张昇(911—1077),字杲卿,韩城人。 【简析】此词应题“金陵怀古”。上片主题词是“江山如画”。秋天风物本肃杀, 而在金陵却“潇洒”。一音之转,意味顿殊。水浸天,天接水,看不到尽头;晴 空的暖色与江水的冷色交织,给人以奇特的感受。景物由近及远:蓼屿、荻洲、 竹篱茅舍、客帆、酒旗,构成一幅和平的图画。 张先 [1]。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2]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3]往事后期空记省。 [4]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5]明月落红应满径。 【注释】[1]嘉禾,治所在今浙江嘉兴。倅(cuì),副职。此处指判官。[2]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唐代很流行。[3]临晚镜,晚上对镜自照。流 景,流逝的年华。记省,清楚地记得。[4]并禽,成双成对的禽鸟。[5]落红,落花,飘落的花瓣。 【作者简介】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人。 【简析】这天,词人因身体不适,未赴府宴。独自在家,心中愈发惆怅。晚上, 闲步于花园,忽然风起,使他在偶然间捕捉到一个美丽景色,得到片刻的安慰后, 又引发“明日落红”的伤感。上片写人之愁闷无聊,由午及晚。下片则专写晚景。 “沙上”二句,写傍晚所见。“云破”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妙在“破”“弄” 两字生动细致。“重重”三句,写进屋后风狂人静之情景;结句仍呼应“送春” 之意。全词传递着一股伤春的愁绪,因词人已人近黄昏,因此与年少的闲愁又有 所不同。上片侧重写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到庭院中所见的景象,情寓景中, 是动态。静态有平淡之趣,动态有空灵之美。“云破月来花弄影”是最受称誉的 千古佳句,写瞬间的动态的美景和惊喜的心理感受。情与景谐,自然深成,妙不 可言。结句空灵蕴藉,与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异曲同工,为后人所传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简介】宋祁(998—1061),字子野,湖北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赏析】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 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 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这首词是宋祁的成名之作,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句,更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词人因此而得“红杏尚书”之美誉。 王安石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2]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3][4]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比,漫嗟荣辱。[5][6]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1] 澄江似练,清澄平静的江面就像一条白绢。簇(cù),同“蔟”。形容山的峭拔。[2]星河,即银河。[3]门外楼头,用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 华”诗意。[4]漫嗟,徒然嗟叹。[5]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6]商女,商船上的女子。后庭遗曲,陈后主游宴后庭,其曲有《玉树后庭花》,见《南 史张贵妃传》。 【简析】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 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周邦彦 [1][2][3][4],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柳阴直[5][6][7]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8]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9][10]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11]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1]柳阴直,《东京梦华录》载:“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 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2]隋堤,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沿河 筑堤种柳,后人称为隋堤。通济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 河故道者,又称汴堤。[3]曾见几番,考周邦彦生平,周邦彦三别京华,第一次 是元祐二年(1087)自太学正出为庐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隆德军府并管勾学事,第三次便是这次自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出知真定府。故云曾见几番。[4]行色,送行场面的种种情景。[5]故国,这里指故乡。京华倦客作者自指。[6]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 用作饯别的处所。[7]“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8]榆火,《论语》“钻燧改火”句注引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 枣杏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即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节期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 之火赐朝中百官。[9]别浦,徐坚《初学记》:“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此指 行人离别的河岸。[10]津堠(hîu),津,渡口。堠,守望兼记里数的土堡,五 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称单堠、双堠。[11]闻笛,化用李白《洛阳闻笛》:“谁 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简析】此词分三片。一片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片写离筵与惜别之情;三片写 愈行逾远,逾远逾恨。
本文档为【初二诗词诵读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90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KB
软件:Word
页数:5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08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