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举报
开通vip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人体运动学 一、肩关节 一、肩关节的局部解剖 1)骨连接: 1、肩锁关节 由肩峰与锁骨远端部所构成的半关节,借关节囊、肩锁韧带、三角肌、斜方肌腱附着部和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等组织连接而成。 2、胸锁关节 3、肩肱关节: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 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 人体运动学 一、肩关节 一、肩关节的局部解剖 1)骨连接: 1、肩锁关节 由肩峰与锁骨远端部所构成的半关节,借关节囊、肩锁韧带、三角肌、斜方肌腱附着部和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等组织连接而成。 2、胸锁关节 3、肩肱关节: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 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肩肱关节的韧带主要有: 喙肩韧带:位于肩关节上部,起于喙突外缘,在肩锁关节的前部止于肩峰的内缘,把肩峰下滑囊与肩锁关节分开。上臂抬高时,肱骨大结节位于喙肩弓(喙肩韧带与肩峰)的下部,成为肱骨头外展的支点。 盂肱韧带: 盂肱韧带为关节囊前壁的增厚部。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上、内止于关节盂上结节和关节盂唇。分为盂肱上、中、下三个韧带。该三条韧带处于关节囊的内面,有约束肩肱关节外旋的作用。其中以盂肱中韧带最为重要。 喙肱韧带: 喙肱韧带起于肩胛骨喙突的外缘,向前下部发出,在—————————————————————————————————————— ------------------------------------------------------------------------------------------------ 冈上肌与肩胛下肌之间与关节囊同止于肱骨大小结节,桥架于结节间沟之上,为悬吊肱骨头的韧带。肱骨外旋时韧带纤维伸展,有约束肱骨外旋的作用。肱骨内旋时韧带纤维短缩,有阻止肱骨头脱位的作用。 喙锁韧带: 喙锁韧带为联系锁骨与肩胛骨喙突的韧带,起于喙突,向后上部伸展,止于锁骨外端下缘,分为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当锁骨旋转活动时,此韧带延长,上肢外展时,有适应肩锁关节20?活动范围的功能。喙锁韧带是稳定肩锁关节的重要结构,当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整复时,此韧带必须修复。 盂肱关节的韧带 喙肱韧带:位于关节囊的上壁,连结于肩胛骨的喙突和肱骨的大小结节之间,与冈上肌腱交织在一起并融入关节囊的纤维层。在大小结节处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的通道 2) 功能性关节 4、肩胸关节 肩胸关节是由肩胛骨、肋骨和前锯肌构成的非骨性关节是一个功能性关节。对上肢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十分重要。 运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肩胛骨的运动; 1、 在冠状面内进行向上、向下的运动,向上为上提、向下为下降; 2、 在水平面内进行前伸、后缩运动; 人体运动学 —————————————————————————————————————— ------------------------------------------------------------------------------------------------ 3、 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关节盂向上,下角转向外上方称为上回旋,反之,称为 下回旋。 运动肩胸关节的肌群起自躯干骨,止于肩胛骨,使肩胛骨进行前伸、后缩、上提、下降、上回旋、下回旋六个方向的运动 (1)上提肩胛骨的肌群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2)下降肩胛骨的肌群包括:斜方肌下部肌 束、前锯肌下部肌束、胸小肌、锁骨下肌 (4) 前伸(外展)肩胛骨的肌群:前锯肌、胸小肌 (4)后缩(内收)肩胛骨的肌群:斜方肌中部肌束和大、小菱形肌 肩胛骨平面: 它与人体的冠状面呈30?,在这种位置下肩关节的关节蘘处于最松弛的状态,同时在这个平面内肩关节外展不会发生肩峰下撞击。 5、第2肩关节 喙突肩峰弓与肩峰下滑液囊之间的机能关节。其构成有大结节、腱板、肩峰下滑液囊、肩峰、喙肩韧带、喙突。是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区域,也成为冈上肌出口,其上方是肩峰、喙肩韧带组成, 重要性在于坚硬结构之间的软组织有受压和损伤的倾向。软组织包括旋转肌腱尤其是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关节囊、关节囊韧带和三角肌下滑膜囊。微损伤和反复应力性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冈上肌出口狭窄。 —————————————————————————————————————— ------------------------------------------------------------------------------------------------ 6、喙突锁骨间机制 也称为第2肩锁关节,支持肩锁关节。由喙锁骨韧带来保持肩锁关节,支撑肩胛骨,产生锁骨与肩胛骨间的运动传导。此韧带也与肩胛间与锁骨的形成角度的负变化有关。 二、与肩关节运动有关的肌肉 1)屈肩关节的主要肌群:位于肩关节冠状轴前面,肌拉离线从冠状轴前方跨过 1、 胸大肌锁骨部 2、 三角肌前束 3、 喙肱肌 4、 肱二头肌 2)使肩关节内收的主要肌群:位于肩关节矢状轴内下方,肌拉离线从肩关节矢状轴内下方跨越 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3)旋转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都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肩关节,并与肩关节囊紧贴,他们的腱共同构成肌腱袖 人体运动学 这4块肌肉的主要作用:是使肱骨外展及旋转,并通过被动肌张力和动态收缩起到稳定盂肱关节(股骨头)的作用;外展时冈上肌与三角肌共同构成协同作用的力;冈下肌和小圆肌使肱骨外旋;肩胛下肌使肱骨内旋,肩胛下肌连同盂肱中、下韧带在维持盂肱关节前稳定—————————————————————————————————————— ------------------------------------------------------------------------------------------------ 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臂外展45?时当冈上肌或肩胛下肌腱抵止部撕裂时即可导致腱袖松弛而引起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并可引起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诸功能的减退或丧失。 4)使肩关节旋内的肌群: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背阔肌、大圆肌 5)使肩关节旋外的肌群: 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 6)使肩关节水平屈的肌群 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锁骨部、三角肌前束、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 7)使肩关节水平伸的肌群 三角肌、冈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二头肌长头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一、肩关节的运动范围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运动,又有相互间的协同运动,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诸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综合而成的环转运动。肩部各关节在运动时形成一完整的统一体。 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胸关节共同完成,其中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 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以与肩肱关节活动成1:2的比例活动。即肩部每活动15?,其中肩肱关节活动10?,—————————————————————————————————————— ------------------------------------------------------------------------------------------------ 肩胸关节活动5?; 正常的肩胸关节有60?活动范围,肩肱关节有120?活动范围,两者之和为180?,所以当肩胸关节活动完全丧失时,肩部活动至少丧失三分之一; 在上臂外展的前90?范围内,锁骨有40?抬高范围,即上臂每抬高10?锁骨约抬高4?。正常肩锁关节有20?活动范围,部分活动在上臂外展最初30?范围内完成,部分于上臂外展到135?以上时完成。 盂肱节律 盂肱关节外展的开始30?,不伴有肩胛骨的运动;接下来的30~90?,肱骨每外展2?伴随肩胛骨外展和上回旋1?;超过90?,肩胛骨和肱骨的运动比例1:1。 二、肩关节的静态稳定性结构(主要是由肩关节周围韧带、关节蘘以及盂唇提供 ) 1、肱骨头30后倾 2、关节囊负压 3、关节囊包裹 人体运动学 4、韧带:喙肱韧带、盂肱韧带、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 三、肩关节的动态稳定性结构 动态性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肩袖、肱二头肌、三角肌 —————————————————————————————————————— ------------------------------------------------------------------------------------------------ 肩胛下肌维持关节前方的稳定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维持肩关节后方的稳定; 肱二头肌:使肱骨头下压的重要结构,上臂外旋时,肱二头肌长头维持肩关节稳定最明显。 三角肌:前部、后部对肩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二、肘关节运动学 一、肘关节的组成: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1)肱尺关节(humeroulnar joint)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 (2)肱桡关节(humeroradial joint)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和回旋运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3)桡尺近侧关节(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节,只能作旋内、旋外运动。 二、 肘关节的韧带 (1) 尺侧副韧带: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侧的小结节;后束起 于肱骨内侧髁的内下方,止于尺骨鹰嘴内侧的骨面;斜束为一紧贴骨面的纤维束,连接前束和后束在尺骨上的止点。 (2) 桡侧副韧带(radial collateral ligament):起于肱骨外侧髁的外下方,其纤维部 分止于桡骨环状韧带,部分止于尺骨冠突的外下方。 —————————————————————————————————————— ------------------------------------------------------------------------------------------------ (3) 桡骨环状韧带(annular liganment of radius):起止点均在尺骨冠突的下方。 提携角: 正常情况下,肱骨和尺骨轴线微外翻,在男性形成10?~15?角,在女性成20?~25?角。此角称为提携角,该角过大称为肘外翻 三、 运动肘关节肌群 肌群共性:1、 起于:肩胛骨、肱骨 2、止于:桡骨、尺骨3、功能:使前臂屈、伸、旋转 1)使肘关节屈的肌群有:1、肱二头肌2、肱肌3、肱桡肌4、旋前圆肌 2)使肘关节伸的肌群: 位于肘关节额状轴后面,有:1、肱三头肌2、肘肌 3)使肘关节(前臂)旋内的肌群: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侧和桡尺远侧关节中心连线前、内侧,有: 1、 旋前圆肌: 人体运动学 位置:斜位于肘关节前面,肌束从内上斜向下方平行排列。起点: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功能:近固定时内旋前臂, 辅助屈前臂。 2、旋前方肌 4)使肘关节旋外肌群: 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侧和桡尺远侧关节中心连结的后外侧,有: 1、 肱二头肌 —————————————————————————————————————— ------------------------------------------------------------------------------------------------ 2、 旋后肌: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上1/3深层,短而扁的肌肉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尺骨上端,肌束由内上斜向外下。止点:止于桡骨上1/3处的前面。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旋外。 前臂前面的肌肉: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 前臂后面的肌肉: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指伸肌、食指伸肌、小指伸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 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1、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肘关节的关节面属于滑车、球窝、圆柱关节。从肘关节整体来看,只有冠状轴和垂直轴两个运动轴。 2、 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肘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 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平均为135? , 140?。肘关节的紧锁位(最稳定位)是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后5?(以中间位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3、肘关节的稳定性: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包括结构性稳定系统和动力性稳定系统。 结构性稳定系统为肘关节的稳定环,稳定环由4个柱组成内侧柱、外侧柱、前柱和后柱。 内侧柱由内侧副韧带、尺骨鹰嘴内侧1/2和肱骨内侧髁组成; —————————————————————————————————————— ------------------------------------------------------------------------------------------------ 外侧柱由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外侧关节囊)、肱骨外侧髁组成; 前柱由尺骨冠突、前关节囊和肱二头肌组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成。 动力性稳定系统由跨越肘关节的肌群组成,包括前臂屈肌群、伸肌群、旋前圆肌、旋后肌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肱桡肌、肘肌等。 注:肘部的闭链运动发生在手固定,肩部作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的动作时。在引体向上时,屈肘肌以向心和离心的收缩使躯干下降。在这两个例子中,肩、肘关节结合来保持多关节肌有较理想的长度-张力关系。 人体运动学 三、腕指关节运动学 (一) 腕关节的组成 1、 桡腕关节2、腕骨间关节3、腕掌关节 注: 在机能上前两个关节构成一个联合关节。 1. 骨: (1)尺骨头(2)桡骨茎突(3)腕骨 口诀:近:舟、月、三角、豆。远:大、小多角和头、钩 远排腕骨的4块骨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截面,与掌骨连接成腕掌关节;4块骨之间相互紧密交合并由牢固的骨间韧带连接形成拱形; 近侧列与桡骨远端形成,桡腕关节(舟骨占46%;月骨占43%,尺侧软组织,结构占11%) 舟骨在结构与功能上跨越两拍腕骨,并—————————————————————————————————————— ------------------------------------------------------------------------------------------------ 单独与桡骨形成关节; 月骨与尺侧的软组织形成部分关节。 豆骨是籽骨,增强尺, 侧腕屈肌的力量。头状骨位于中央,与中指在一条直线上 2、腕关节的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 (1)腕关节的韧带:包括掌侧韧带、背侧韧带以及内在骨间韧带3个部分。 (2)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里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桡侧:舟、大多角骨;尺侧:豆、钩状骨;背侧:头、舟、小多角骨;掌侧:腕横韧带。 (3)腕管综合征: 指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引起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只是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感觉异常,神经性疼痛,严重时出现手指运动障碍,鱼际肌萎缩等症状。 1) 腕关节的肌和肌腱: 1) 腕关节的肌:1、屈腕肌2、伸腕肌 3、外展腕关节的肌有:位于腕关节矢状轴外侧屈腕、伸腕的诸肌(即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和示指伸肌等)。 4、内收腕关节的肌有:位于腕关节矢状轴内侧屈腕、伸腕的诸肌(即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等) 尺屈由尺侧腕肌(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产生 桡屈是由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产生 —————————————————————————————————————— ------------------------------------------------------------------------------------------------ 腕后部肌腱: 1.桡侧腕长伸肌肌键2.桡侧腕短伸肌肌键3.指总伸肌肌键4.小指伸肌肌键5.尺侧腕伸肌肌键 三、腕关节的运动 典型的椭圆关节 1、屈、伸2、外展、内收3、环转运动 人体运动学 四、腕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 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 腕关节具有两个运动平面上的运动度。矢状面的屈和伸;冠状面的外展和内收,手的轴向旋转发生在近端和远端的桡尺关节及肱桡关节 正常腕关节的运动范围是屈65?-80?;伸55?-75?,由于远端桡侧面略向掌侧倾斜,屈曲超过伸展平均10?。接近60%的屈曲发生在腕中关节,40%发生在桡腕关节,67%的伸展发生在桡腕关节,33%发生在腕中间关节 桡-尺偏: 整个的桡-尺偏达到65?,其中15?-25?是桡偏,30?-45?是尺偏。远排腕骨是随指列桡尺偏,而近排腕骨的滑动方向则与手相反并且尺偏的移动幅度较大。 前臂的旋前 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发生在PIP、远端桡尺和近端肱桡关节,在手和腕的运动中发挥了复杂的作用。 旋后-旋前的平均运动范围是150?,其中旋前60?-80?,旋后60?-85? —————————————————————————————————————— ------------------------------------------------------------------------------------------------ 2、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 (1)拇指腕掌关节:关节囊厚而松弛,所以掌骨可从大多角骨牵开可达3?,还允许有15?,20?的旋转。可作屈、伸、收、展、环转和对掌运动。 对掌运动:始于拇指与示指同线位的伸展位,腕掌关节外展、旋转使拇指指向小指指腹,拇指指腹与小指指腹完全接触完成队掌运动。拇指掌指关节从0?位的屈曲从30?-90?;自0?的伸展接近15? (2)其他腕掌关节:第2 , 3腕掌关节的运动为1?,2?或更小。第4腕掌关节的掌指运动为10?,15?,第5腕掌关节更灵活运动为25?,30?。虽然在每个关节的运动量不大,但对手的功能是重要的,并提供手横弓形态的改变,如从紧握拳到手张开。 腕关节的功能性运动: 腕关节被固定在15?伸展位时,对手的功能影响最小(达到正常活动的88%);被固定在尺偏20?时对功能的影响最(达到正常活动的71%大); 由于临近腕关节的关节可以提供代偿运动,腕关节即使丧失了相当程度的运动范围也不会明显影响日常活动,45?范围的运动弧(屈曲10?、35?伸展)已足以完成当中的大部分运动 3、腕的稳定性 (1) 腕关节中近侧关节和腕中关节的存在形成了双铰链的系统,能提供其固有的稳定性; (2) 复杂的韧带限制和精确的多关节面相对使关节稳定; (3)稳定性仅仅集中在一个方向; —————————————————————————————————————— ------------------------------------------------------------------------------------------------ 四、指关节运动学 (一)指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人体运动学 1(指关节的组成,共9个。第2,5指,每指都有二个指骨间关节,分别称近侧和远侧指骨间关节。拇指仅有二节指骨所以只有一个指骨间关节。指关节由各指相邻两节指骨的底和滑车构成。 2(指关节的运动方向 :指关节是典型的滑车关节。关节面近似球窝状关节,关节囊松弛,没有回旋活动的肌,加之受两侧韧带的限制,故不能做回旋运动,只能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 (二)指关节的功能解剖: 1(骨 指骨是小型长骨,每节指骨也分底、体、小头三部。2,5指分为近、中、远节指骨,拇指为近、远节指骨。近节指骨底为卵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与掌骨小头相关节,远侧的的头呈双髁状,其间有髁间凹陷。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基底具有的关节面类似于近节指骨。 2(关节: (1)掌指关节,共五个,由掌骨头和近节指 骨底构成。为髁状关节,只有两个自由度;当握拳时, 掌指关节最稳固;当拇指精细捏挟物体时,籽骨作用是使拇指产生动力性旋转 (2)指骨间关节为屈戍关节,仅有一个自由度。指骨间关节有相似于掌指关节的掌板机制并带有附加的控制韧带,能防止指关节的过伸;指关节的运动与掌指关节密切相关 —————————————————————————————————————— ------------------------------------------------------------------------------------------------ 3(肌与肌腱 屈指关节的肌:1) 指深屈肌:起于桡尺上端前面和骨间膜,分4个肌腱行于指浅屈肌深面,入2-5指屈肌腱鞘,在鞘内穿行于指浅屈肌二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 2)指浅屈肌起于桡尺上端前面和骨间膜,分4个肌腱经腕管进入2-5指屈肌腱鞘,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二脚,止于中节指骨体两 2) 拇长屈肌4)拇短屈肌5)小指短屈肌6)吲状肌 4、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 它是腱纤维鞘在不同部位增厚所形成的。是一系列不同宽度、厚度和形态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其主要作用是约束指屈肌腱,防止形成弓弦畸形,从而充分发挥指屈肌腱的屈指功能。各滑车间的间距是与手指的屈曲功能相适应的。在屈指过程中,滑车间距的可变性使滑车相互靠近而又不致使滑车发生重叠,故滑车在防止肌腱形成弓弦的同时又不会妨碍手指的屈曲。 (三) 、指关节的生物力学 1(指关节的运动范围 (1)拇指:在腕掌关节水平,大拇指掌骨的底与大多角骨形成了一个 鞍状关节。这个结构允许大拇指掌骨在手掌方向从手的平面通过一个圆锥形的空间伸展有一个大的运动范围。拇指具有相对于第二掌骨的桡侧或掌侧外展的运动范围;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掌运动 对掌运动:始于拇指与示指同线位的伸展位,腕掌关节外展、旋转使拇指指向小指指腹,拇指指腹与小指指腹完全接触完成队掌运动。 拇指掌指关节从0?位的屈曲从30?-90?;自0?的伸展接近—————————————————————————————————————— ------------------------------------------------------------------------------------------------ 15? 人体运动学 (2)其它手指:第二和第三块掌骨连接着小多角骨和头状骨,相互之间被基本上不动的合适的关节紧密连接。结果这些掌骨和腕骨组成了手的“不动单位” 第四、第五掌骨和钩骨之间的连接允许一个适度的运动量:在第四个腕掌关节处屈伸10?,15?,在第五个腕掌关节屈伸20?,30?。这些掌骨有限的手掌位移或下降都可能发生。这些运动允许手呈杯状,对于抓握也是基本的 。 四、 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球窝关节,由肱骨头和髋臼组成, (二)骨关节及功能结构 1、拱形结构:坐弓,立弓 股骨头:相当于圆球的2/3,关节面较大;位置:腹股沟韧带中1/3稍下; 方向:朝上、内、前 髋臼: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髋臼上1/3负重区、后1/3维持稳定、下1/3显得较薄;方向:朝后、下、外方向,正常髋臼面外展45?,前倾15?;全髋关节置换后,过度屈曲、内收、内旋可以引起关节后脱位,伸直位过度内收和外旋引起前脱位;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倾斜角平均127?(正常范围110?~140 ?)超过此角度的变形成为髋外翻,小于此角度者称之为髋内翻 前倾角:股骨颈与股骨内外髁髁间连线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称为前倾角。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10? , 12?,正常值在正常值在—————————————————————————————————————— ------------------------------------------------------------------------------------------------ 12?,15? 股距是股骨上端的重要承载结构,也是股骨上端偏心受力的着力点,直立负重时承受最大压应力,承受弯矩和扭矩的作用,股距除加强股骨颈基底部外,还与股骨上端的骨小梁相连,构成一个坚强的承载系统。横切面上,股距可分为三个区域:近端附着于股骨上端前内侧部分属于皮质骨,向上与受力较大的股骨颈基底部相连,以加强股骨颈基底。股距由此向外延伸,与股骨颈分离,其结构介于皮质骨与松质骨之间,可视为较致密的松质骨。远端则完全为松质骨 (三) 、髋关节的关节囊及韧带 髂股韧带:韧带强大,位于关节前面,起于髂前下棘,止于转子间线;限制关节过伸,内收。 耻骨韧带:位于关节前内侧,起自耻骨上支,斜向外下方与关节囊融合; 坐骨韧带:位于关节后面,起自坐骨,止于大转子根部;限制关节内旋,节制外展,外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内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 (四) 髋关节运动的肌群 屈髋关节的肌群 1、髂腰肌 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人体运动学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 ------------------------------------------------------------------------------------------------ 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髂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屈髋关节、外旋; 远固定:脊柱前屈、骨盆前倾;同侧屈 2、股直肌 位置:大腿前面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于:胫骨粗隆。功能:屈髋、伸膝关节;远固定:维持直立姿势 3、缝匠肌 位置: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 起点:髂前上棘。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并使小腿屈和外旋。 4、耻骨肌 5、阔筋膜张肌 位置:大腿前外侧。起点:髂前上棘止点:胫骨外上髁。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6、臀中肌前部 伸髋关节的肌群 1、 臀大肌 —————————————————————————————————————— ------------------------------------------------------------------------------------------------ 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 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 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在平地上行走时,其作用不大,但在攀登,斜坡跑上楼梯时起较大的作用 2、 股二头肌长头 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当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远固定两侧收缩,骨盆后倾 3、 半腱肌、半膜肌 人体运动学 位置:半腱肌大腿后内侧浅层,半膜肌位于深层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是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内,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合称股后肌群或称国绳肌 —————————————————————————————————————— ------------------------------------------------------------------------------------------------ 4、 大收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梨状肌 外展关节的肌群: 1、臀中肌 位置: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内旋;后部使大腿伸和外旋 ,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使骨盆后倾 2、 臀小肌 位置:多位于臀中肌深层,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内旋;后部使大腿伸和外旋 3、 阔筋膜张肌; 4、 臀大肌上部; 5、 梨状肌 位置:位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穿出,将坐骨大 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两孔中均有血管神经通过。起点:起于2-5骶椎前侧面;止点: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内收关节的肌群 1、耻骨肌 —————————————————————————————————————— ------------------------------------------------------------------------------------------------ 位置:大腿上部内侧。起点:起于耻骨上支,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3、 短收肌 位置: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较长收肌短而厚;起点:耻骨下支;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 内收;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4、 长收肌 位置:位于耻骨肌内侧,三角形扁肌;起点:起于耻骨上支外面;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 内收;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5、 大收肌 人体运动学 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深层;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内收;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6、 股薄肌 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起点:起于耻骨下支,肌束下行从膝关节后方转至前方;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内旋关节的肌群: 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阔筋膜张肌 —————————————————————————————————————— ------------------------------------------------------------------------------------------------ 外旋关节的肌群: 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缝匠肌 (五)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一)髋关节的稳定性 1、骨性机制:髋关节属臼杵关节,具有内在的稳定性。2、关节周围的韧带髋的稳定性同时借助于前后方韧带3、坚强的关节囊4、关节周围的肌肉 (二)髋关节的运动 (1)关节的平面运动 髋关节的平面运动可以看作是股骨头在髋臼中的滑动。在球窝的三个平面内,股骨头分别绕着通过它的旋转中心的轴转动,产生了关节面的滑动。如果在股骨头内存在不适宜滑动可能与关节面不平行或不相切,这时,关节软骨可能被不正常的压缩或拉伸。 (2)髋关节的附加运动 向远侧牵开和外、前、后的滑动。正常情况下,由于上述的种种结构使髋关节内部有负压,防止关节的牵开和脱位。在成年人,髋关节需要高于40?的牵引力才能使关节发生有意义的分离。即使去掉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将股骨头拔开还需要22?的力。 (三) 髋关节的运动范围:髋关节可绕三个轴运动做 1、 屈:0~125?2、伸:0~15? 3、展:0~45?4、收:0~45?5、回旋:在膝伸直位的情 况下表现为脚尖向内,向外。6、旋内: 0~45?7、旋外: 0~45?—————————————————————————————————————— ------------------------------------------------------------------------------------------------ 8、环转运动: 行走时髋关节的运动范围:髋关节在正常行走时的平均运动幅度是:在矢状面52? ;冠状面12?;水平面13?。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平均为:屈曲37?、外展7?、内旋5?和外旋9?。 (四) 髋关节的运动轴 1、 股骨解剖轴和机械轴;股骨解剖轴:通过股骨干的直线;股骨机械轴:髋关节中心 和膝关节中心的连线,常垂直于地面;2、髋关节的轴:额状轴:左右股骨头中心的连线 ,失状轴 2、 垂直轴:股骨头的机械轴; (五) 髋关节静力学: 人体运动学 1、双腿站立时的静力学分析,双腿站立时,重力线通过身体正中线;关节周围的肌肉没有肌活动产生动力矩效应;每个关节上的作用力是上部体重的1/2;一侧下肢重为体重的1/6;每个关节上的作用力是体重的1/3. 2、单腿站立时,站立侧股骨头承重约是体重(5/6)的4倍; (六) 髋关节动力学分析 1、 行走时,股骨头上产生的关节反应力 男性在站立相时; 足跟着地时,约为体重的4倍;足尖离地时,约为体重的7倍;足放平时,与体重相等;摆动相时,与体重相等。 2.在跑、跳时 股骨头的承重可达体重的10或10余倍。因此,股骨头具有繁重的承重功能 —————————————————————————————————————— ------------------------------------------------------------------------------------------------ 3、髋关节表面接触应力 正常情况下,关节软骨间的应力为1~8MPa;金属与关节软骨间的应力为18~20MPa外伤后,关节表面接触应力的改变,进而导致应力的重新分布,诱导骨、软骨软骨下骨发生可塑性。 (七) 手杖与支具对髋关节反作用力的影响 1、 健侧拐 原因:用在疼痛髋关节对侧的手杖以长的力臂工作,因此,手杖上只用中度力就可大大减少外展肌力,从而减轻疼痛关节股骨头上的反作用力。 五、膝关节运动学 一、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一) 膝关节的组成 1、胫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面、外侧胫股关节面) 2、 髌股关节 这三个关节面均围在同一个关节囊内。 3、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半月板的连结:半月板的周围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 内侧端借韧带与髁间隆起相连;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 在前部半月板借髌韧带与髌骨相连, 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 半月板的功能:?维持—————————————————————————————————————— ------------------------------------------------------------------------------------------------ 稳定: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传导负载:使接触面积增大,压力分布均匀;半月板有一定的活动度,在膝关节伸直装置中对最后伸直拧紧的功能起重要作用。 ?减轻震荡:能吸收部分体重和地面的反作用力,能吸收一定的负荷震荡。能起缓冲作用; 半月板的运动:1)屈膝时,半月板滑向后方;2)伸膝时滑向前方 ;3)在半屈膝旋转小腿时,一个半月板滑向前,另一个滑向后。 4)半月板运动的影响因素 人体运动学 横韧带对半月板运动有限制作用:内外侧半月板与胫侧副韧带及关节囊附着,以及膝横韧带之间形成的环状结构又限制了半月板有过度外移。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机制 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常见, 其损伤机制主要是间接暴力引起,多见于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同时又有膝的扭转及外翻动作。半月板的损伤机制是:膝关节屈曲、内旋再突然伸直,此时半月板正好位于股骨、胫骨髁的突起部位间,易受挤压而损伤。 二)、关节韧带:膝关节的韧带较多,前面:髌韧带为股四头肌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肌腱。和髌骨支持带;外侧:腓侧副韧带;内侧:胫侧副韧带;后面:腘侧副韧带;内侧:膝交叉韧带前交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和限制膝部过伸。 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在股骨上面向后移动。 —————————————————————————————————————— ------------------------------------------------------------------------------------------------ 三)、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有很多隐窝,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关节囊上起自股骨髁间线,股骨的内外上髁均在关节囊外,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与韧带相连接。 四) 、作用于膝关节的骨骼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 屈膝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等 内旋肌: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肠肌的内侧头等。 外旋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等。 五) 、双关节肌的运动组合:1、伸髋+屈膝:完成动作:腘绳肌;限制动作:股直肌 2、 屈髋+伸膝 :完成:股直肌,限制:腘绳肌 3、屈髋+屈膝 完成动作:屈髋肌和腘绳 肌 3、 伸髋+伸膝:股四头肌和腘绳肌5、踝跖屈+屈膝:腓肠肌完成6、踝跖屈+伸膝:股四 头肌伸膝,腓肠肌屈曲 六)、膝关节的生物力学(部分) 1、膝关节的稳定性: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来源于韧带的被动收缩,关节几何结构,肌的主动用力以及骨的承重作用。 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只在紧张状态下加载,对关节起到被动支持作用。 膝关节周围的肌也是在紧张状态下加载时对关节起到积极的支—————————————————————————————————————— ------------------------------------------------------------------------------------------------ 持作用。 膝关节周围的骨起到支持作用,并且对抗压力载荷的作用。 膝关节屈伸运动幅度:正常活动范围为0?~135?。 3、 膝屈曲的范围依髋关节的位置而异,同时还要是被动还是主动。在髋屈位下膝关节主 动屈曲可以达到140?,在髋伸位时,只能屈120?,膝关节并没有绝对的伸展,尽管有时可获得被动伸展5?~10?。 4、 屈伸运动:屈伸轴近似通过骨股内外侧髁中心的连线,在屈膝活动中开始以滚动为 主,后以滑动为主。 从屈曲到伸展时,膝关节伸直到约30?时扣锁活动开始并导致胫 人体运动学 骨外旋在伸直到约10?时达到最大限度的旋,初期为开锁状态。在屈膝时,肌稳定胫骨的内旋,并向后牵拉外侧半月板, 5、 旋转运动 伸膝:内、外侧副韧带紧张,关节锁定,无旋转运动;屈膝:外侧副韧带比内侧副韧带更加松弛;旋转纵轴位于胫骨的髁间隆起内侧,所以认为是外侧髁环绕内侧髁旋转。在0?~90?屈曲时,旋转的范围随之增加;在膝屈曲到90?的时候,旋转范围达到最大;外旋范围为从0?~45?,内旋的范围为从0?~30?。当屈曲范围超过90?时,内旋和外旋的范围反而开始减小, 6、终末旋转 —————————————————————————————————————— ------------------------------------------------------------------------------------------------ 伸膝的最后20?发生;导致伸膝后膝关节自锁;站立位无需股四头肌收缩而保持膝关节的伸直;小儿麻痹无股四头肌可以站立步行;部分股四头肌肌力0级脊髓损伤患者仅凭AFO可以完成站立及步行。个体用正常的方式进行日常活动时,需要膝关节的运动范围从完全伸直到至少117?的屈曲 外侧胫股关节面的前1/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 内侧胫股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屈伸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 七)、胫股关节的运动特征 胫股关节运动范围: A.胫股关节的运动范围在矢状面内最大,膝完全伸直到完全屈曲的范围是0?,140?左右; B.胫股关节在水平面内的活动范围,随膝完全伸直到屈曲90?而有所增加 C.在额面内可得到同样的模式。膝完全伸直时几乎不可能有外展或内收。当膝屈曲到30?时,该面内的运动增加,但不论在被动外展或被动内收时,其最大运动也只有几度。同样,由于软组织的限制功能,屈曲超过30?时,这个面内的运动减少。 —————————————————————————————————————— ------------------------------------------------------------------------------------------------ 八)、髌骨 髌骨为膝提供两个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它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借延长股四头肌力臂帮助膝伸直;并以增加髌骨与股骨间的接触面来改善股骨上的压力分布。 髌骨的运动:当膝伸直时,髌骨从髁间窝中抬起;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髌股关节面之间是分离的;屈膝15?时开始,髌股关节开始接触,首先是外侧关节面接触,然后才是内侧关节面,通常屈膝在30?以内时,髌股关节尚未进入髁间沟内,最不稳定,由于受到外力拉伸、或扭转、或高位髌骨、或股骨髁发育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髌骨脱位或半脱位;当屈膝超过30?后,髌骨进入股骨髁间沟内,髌骨嵴受到股骨髁的制约和引导,同时髌股间的积压力减小,此时髌骨相对稳定,完全屈曲时,髌骨在髁间窝内。 九)、关节软骨 1、髌股关节软骨是人体中最厚的软骨。最厚度可达7?。髌股关节软骨厚度并非均匀一致,软骨最厚的部分位于骨嵴处, 60%位于髌骨的外侧关节面,分布于内侧者约20%。关节面软骨厚度变化特点有助于增加髌股关节面的适合性。 人体运动学 2、维持髌股对合的平衡机制:髌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伸膝装置、支持带、肌力、股胫角和股胫间的Screw-home机制、Q角、髌骨位置、髁间槽发育程度、外力等,因此,良好的髌股周围结构及其力学平衡,对维持髌股的正常排列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 ------------------------------------------------------------------------------------------------ Q角:是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的连线为股四头肌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点连线为髌韧带力线,两线所形成的夹角为Q角。 1) 静力结构:髌骨的内、外侧支持带是维持髌骨排列的静力性平衡机制。 2)动力结构:股四头肌收缩时各肌肉之间的力学平衡是保持运动中髌股对合的动力结构。 3)髌股关节的运动:胫骨和股骨间的轴向旋转运动,导致髌韧带附着处胫骨节结,出现内外侧移动,造成髌骨出现相对于股骨的旋转运动。在正常运动时,大约有内旋6?和外旋8?,如果运动范围增加还会增大。 三、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1(膝关节的轴 (1)力学轴:从股骨头中心到踝骨中心的连线,在髁间结节穿过膝,使髋、膝、踝三关节中心的轴,偏离垂直方向约3 o。 (2)解剖轴:为贯穿股骨干的直线,由近端向远端偏离力学轴约6 o,而髌骨解剖轴与下肢力学轴一致,二轴与膝关节相交时形成170 o,175 o的钝角,称为膝部的生理外翻角,正常时地心引力经过膝关节中心,重量均分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结构上。 2(单足站立时膝关节的静力学分析 单足站立时,重力线与负重肢的负重线(在膝以下与下肢力学轴重合)落在膝关节上的一个接触点上,膝关节外侧力与重力平衡,关—————————————————————————————————————— ------------------------------------------------------------------------------------------------ 节承重力为二者合力的结果。此时,作为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的肌腱增厚愈合而成的髂胫束起到重要的承重作用,它使髋关节外展,膝关节伸直,在额状面上为主要对抗重力的因素。 关节的转动中心作用的力矩的分析 力矩分析被用于估计通过髌腱产生的力矩的最小值,静止时力矩平衡:重力矩与股四头肌的肌力矩平衡,体重(W)乘以他的力臂(a) (力臂(a)是力W到胫骨关节转动中心的垂直距离),股四头肌的肌力矩是股四头肌的肌力乘以他的力臂(b)。 W×a=P×b 力臂a和b的值能都从解剖样本或软组织X光相片上测量到,W的大小能从每个人的体重获得,那么P的大小就能从力矩平衡方程中得到 P=(W×a),b 3、膝关节的受力 ?胫骨和股骨的负重:膝关节单腿站立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约为体重的2倍。行走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约为体重的3,4倍,膝关节承受力的峰值在屈膝20?,但膝关节主要承受力是在0?,40?范围内。在正常伸膝条件下,胫骨内外侧髁的受力是基本相同的 发生膝内翻时,出现内侧受力明显增加,膝关节向外侧移位,承重力线内移,压迫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使软骨慢性损伤,并使腓侧副韧带上的应力渐进性增加 人体运动学 —————————————————————————————————————— ------------------------------------------------------------------------------------------------ 当发生膝外翻时,膝关节向内侧移位,承重力线外移,压迫外侧胫骨平台软骨,持续超负荷会导致软骨的损坏,同时胫侧副韧带上的应力逐渐增加,严重者造成髌骨向外移位,伸膝时牵拉股四头肌。膝轴、小腿和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髌骨股骨的受力 髌骨的受力在伸直位和屈曲位是不同的,伸直位受的压力较伸直位小的多 4(膝关节的动力学分析 (1)胫股关节的动力学分析 在作动作分析时,除了静力分析所要考虑的诸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所研究那部分身体的加速度; ?该部分身体的惯性质量矩 。 (2) 髌股关节的动力学分析 在放松竖直站立时,要求股四头肌肌力最小;身体的重力线穿过斌骨关节的转动中心,弯曲力矩很小;在髌股关节中,随着膝的屈曲,股四头肌肌力增加。膝关节屈曲增加,重力线远离转动中心,因此极大地增加了弯曲力矩,由股四头肌肌力来平衡。当股四头肌肌力增加时,髌股关节的反作用力也增加。在膝屈曲到90?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髌股关节反力。在膝屈曲90?时,此力达到体重的2.5,3倍。膝屈曲整个过程中,髌股关节反力始终比股四头肌力大。股四头肌收缩和体重都使髌股关节受力;膝屈曲度直接影响股四头肌力量;从理论上来讲,即使股四头肌肌力保持不变,随着膝关节屈,髌股关节的反作用力也是增加的。 当膝关节伸时,髌骨下面的部分搁置在股骨—————————————————————————————————————— ------------------------------------------------------------------------------------------------ 上 ;当膝屈曲到90o时,髌骨和股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面积的增加补偿了增大的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在某种情况下,股四头肌肌力、髌股关节周围的力矩很高,尤其是膝关节屈曲时。 5(步行时胫骨平台的反应力及辅助结构的作用 (1)步行时胫骨平台的反应力 ?胫骨平台的定义:构成膝关节基本结构的骨是大腿股骨的下端和小腿胫骨的上端,股骨下端可以看成是关节头,胫骨上端构成关节窝。组成膝关节基本结构的两块骨所形成的关节头和窝不典型,特别是胫骨构成的关节窝很浅近似于一个平面(俗称胫骨平台),这一结构有助于膝关节的灵活性,但稳定性较差 ??? 膝关节的受力特点:1、膝关节内侧髁较外侧髁接触面积大;2、高负荷下半月板承担 胫股关节总压力的一半3、而低负荷下胫股关节压力分布较不确定,可很少或没有股骨胫骨间的负荷直接接触传递。 4、半月板增加关节面接触面积,起分担负荷的作用,通过变形,提高对应关节面的顺应性,承受较高应力,避免了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应力集中。5、内外侧半月板负重情况不同,屈膝30?、两倍体重负荷的条件下,内侧半月板担负内侧压力的50,,外侧半月板担负外侧压力的80,。 ??? 步行时胫骨平台的反应力: 步态周期中,关节反作用力从内侧胫骨平台移动到外侧胫骨平台。1、在支撑阶段,力达到峰值时,主要由内侧胫骨平台维持;2、在摆动阶段,力是最小的,主要由外侧胫骨平台维持。 3、内侧胫骨平台—————————————————————————————————————— ------------------------------------------------------------------------------------------------ 的接触面积比外侧胫骨平台的接触面积大50,。4、内侧胫骨平台的软骨比外侧胫骨平台的软骨厚约3倍,内侧胫骨平台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大的厚度允许它更容易维持施加在它上的较大的力。 5(膝关节损伤和脱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较常见。膝关节脱位比较少见,好发于青壮年。膝关节伸直时,无侧方及旋转活动。当屈曲或半屈位时,可有轻度侧方及旋转活 人体运动学 动。因为膝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结构维护其稳定性,故只有在遭受强大暴力造成脱位时,才会并发韧带、半月板的损伤,也可发生骨折乃至神经、血管的损伤。 6(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功能锻炼 全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老年性或退变性骨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它是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已有明显病损的膝关节表面的骨与软骨,从而达到消除病痛、缓解症状和矫正畸形,恢复与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关节功能的恢复,除了自身手术效果外,术后以及出院后的关节功能锻炼甚为重要。 六、踝关节运动学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2.关节头:由距骨体上关节—————————————————————————————————————— ------------------------------------------------------------------------------------------------ 面和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二)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跖屈(繃脚尖),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跖屈至140,约有70的活动范围。 绕足的矢状轴:内翻、外翻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一)骨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26块(单侧):1块胫骨、1块腓骨、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5块跖骨、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节骨,末节骨)。 (二) 踝关节的韧带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1)距腓前韧带,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3)跟腓韧带 在 o踝关节90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3.下胫腓韧带,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 ------------------------------------------------------------------------------------------------ (三)肌 1.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ooo 人体运动学 等。(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踝关节运动肌群的功能特征 踝关节肌在工作时,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1)跖屈肌所作的功远大于背伸肌。 (2)跖屈肌有对抗踝背伸与足外翻的作用。(3)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在足底部共同形成“腱环”,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 (四)肌腱 1.后面:跟腱。最粗大,易于识别。 2.前面:有胫骨前肌肌腱,是前面所有肌腱中最粗大者。胫骨前肌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有: (1)踇长伸肌肌腱;(2)趾长伸肌肌腱(3)第三腓骨肌腱;(4)腓骨肌腱;位于外踝后方;(5)胫骨后肌肌腱:位于内踝后方。 (五)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1.深筋膜 主要作用之一是形成支持带、跖腱膜等。(1)支持带 支持带是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又称假性韧带,主要起约束肌腱的作用。(2)跖腱膜 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中间部增厚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 ------------------------------------------------------------------------------------------------ 张于足的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维持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 跖腱膜作为足弓的弓弦,是足弓维持与保护的重要组织。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2.滑囊 足部的滑液囊较大的有:(1)跟骨皮下滑液囊:在跟骨后面和跟踺的浅面。(2)跟腱滑液囊:位于跟腱止端和跟骨后面上部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鞋履不平整产生摩擦时,可促使皮下滑囊引发炎症。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也可导致慢性滑囊炎的发生。 (五)腓骨的作用 腓骨参与踝穴的组成,且还具有以下作用: 1(负重功能: 负重时,负荷由距骨传至腓骨。约承受体重的1/6。2(腓骨缺损时的影响 腓骨被部分切除后,胫腓下关节韧带出现松弛,引起踝关节不稳,最终将导致骨骼发育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3(外踝的功能 保证关节相对稳定。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 ------------------------------------------------------------------------------------------------ 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人体运动学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1.背屈与跖屈 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跖屈;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距舟)和跗中关节(距舟、跟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中前后滑动。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 总之,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动是联合的。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外翻、外旋。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二)踝关节的负荷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 ------------------------------------------------------------------------------------------------ (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1(背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大于背屈。屈的控制因素有骨、韧带及肌肉。背屈时距骨颈上面与胫骨远端关节前唇接触,关节囊后部拉紧,后侧韧带及肌肉紧张,阻止踝进一步的背屈。 2(跖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时,距骨后结节,接触后唇,阻止跖屈过度。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前部分亦有阻止作用。距骨在踝穴中,胫骨前后唇阻止距骨前后移动和过度屈伸。 3(横向稳定性 即侧方稳定性,其控制因素一是距骨体嵌入踝穴内,二是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均可起到稳定作用。 (四)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面积上的应力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 ------------------------------------------------------------------------------------------------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工作的早晚。如果,踝关节具有足够的力量,便可“提前”参与“工作”,从而缩短整个动作完成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率。如在跳高时,起跳腿踝关节及时、充分的提蹱,可提高身体重心的初始高度,并直接影响到腾空后的姿势和效果。 人体运动学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段,通过肌腱的形变而储备能量。 四、足和足弓 足是由26块骨以及关节、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构成的一个整体。 (一)骨关节 1.跟距关节:完成足部的内翻与外翻。 2.距舟关节:距舟关节也有足内翻、外翻功能。它与跟距关节有同一滑膜腔,又称跟距舟关节。 3.跟骰关节:辅助足内、外翻。 4.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节构成,呈S形状。 5.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微动关节。 6.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jie —————————————————————————————————————— ------------------------------------------------------------------------------------------------ (二)足的分部 足可分为前、中、后三部。跖骨基底部以前为前部;楔部、跗中关节部(或称跗横关节)为中部;跟骨为后部。 (三)足部韧带主要有:跟舟跖侧韧带、跖长韧带、跟骰跖侧韧带(跖短韧带)、跖骨头横韧带等。 1(跟舟跖侧韧带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2(跖长韧带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 3(跖骨头短韧带,此韧带紧连五个跖骨头,位跖侧。支持诸跖骨所形成的横弓,防止跖骨头分离。 (四)足部肌 控制足部活动的肌来自足内肌及外肌。 1.足内肌 多集中在足底,由浅到深可分四层,按其部位及起止点各有不同作用。但总的作用与足弓的维持有关。 2.足外肌 分别来自小腿的前、后及外侧间隔。足的活动除足内肌外,主要还借许多足外肌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如腓骨长肌及胫骨前肌肌腱经足底,协同支持足弓;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伸坶及趾肌和屈跗及趾肌等,均协同完成足的站立、起步、行走、跑跳等功能。 (五)足弓 由7块跗骨、5块跖骨及其关节、韧带、肌腱组成的向足背突出的弓形骨骼结构称足弓。 —————————————————————————————————————— ------------------------------------------------------------------------------------------------ 1.足弓的分类: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弓。(1)纵弓 包括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两部分,均止于跟骨结节。?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1,3跖骨 人体运动学 组成。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5跖骨构成。跟骨内侧结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头为前支点。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要作用是支载重力,又称支撑足弓。(2)横弓在前足的横切面上,由跗骨与跖骨排列而成,向前足背隆起的弓形。每足仅具弓形的一半,两足并拢时才形成全弓。 2(足弓的支持 足弓由肌腱、肌肉、筋膜、韧带及骨骼支持。纵弓的全部张力被胫骨后肌、屈趾长肌、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等所支持,大部分压力由跖筋膜与跖侧韧带所支持。 3.足弓的功能 主要功能有:(1)支持体重(详见足的功能)(2)缓冲震荡 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也有着缓冲作用。(3)保护 足弓的拱形结构能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七)足的运动 足主要有背伸、跖屈、外展、内收、内翻(旋后)、外翻(旋前)等运动。其中有某些关节可另有不同运动如跖外展内收,趾伸屈等。实际上,跖屈背伸运动发生在在踝关节。足的内外翻则在距下关节发生,跗横关节(距舟、跟骰、舟楔)并无真正内外翻作用,—————————————————————————————————————— ------------------------------------------------------------------------------------------------ 仅有侧方旋转。前足内翻外翻时,必伴随有内旋外旋。 八)足稳定性的维持 1.骨性结构特点 足弓在稳定性方面所起作用很大。2关节囊及韧带的加固以及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动力作用,均使足部结构非常稳定。 3.足内肌和足内肌的作用 足内肌有帮助稳定足弓及抬高足弓的作用。足外肌本身对足弓就具有一定的影响, 4.关节的影响 如距舟关节的接触面大小也对足的稳定性有影响。 在蹠屈时,距舟关节接触面变大而相对稳定。 (九)足的生物力学 足与踝常协同运动,但有别于踝,具有其独特性。作为下肢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足在需要时变成一单独的固体单位,为一刚体,而在需要赤足爬攀时又十分灵活柔顺。行走时即足的活动处于刚体与灵活易弯这二个极端状态之间。足的结构必须适合各种动作需要,其生物力学很复杂。 七、 颈部与躯干运动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一) 脊柱的结构 椎骨+椎间盘 椎骨:颈、胸、腰、骶及尾五段 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 (二)脊柱的功能单位 脊柱的功能单位(FSU)是运动节段,它由相邻两个椎体及其连—————————————————————————————————————— ------------------------------------------------------------------------------------------------ 接结构组成。连接结构包括椎间盘、韧带、关节突等软组织;是脊柱节段运动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部包括:椎体、椎间盘、前后纵韧带;后部结构包括:椎弓、关节突、棘突、横突和后部韧带。 人体运动学 (三) 椎体:承受压缩载荷;皮质骨承受应力载荷为主;松质骨吸收能量为主。 (四) 椎间盘:椎间盘的构成:约占脊柱全长的25%,由髓核、纤维环,上下两块透明软 骨板三部分构成。 髓核是一种液态物质,主要成分糖胺聚糖。在下腰部,髓核位置大是致在矢状径中后1/3处。腰部髓核比较大,因此常易膨出或突出。 纤维环是椎间盘的周边部分,包绕中央的髓核,纤维环为多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彼此斜形交织而成 软骨终板由透明软骨组成,将椎体与其两侧的椎间盘分开,构成椎间关节的终板 椎间盘的生物学特性 椎间盘有时间依赖的特性 黏弹性—松弛与蠕变的特性:椎间盘在承担载荷时有松弛和蠕变的现象,蠕变的特点与椎间盘的蜕变程度有关,没有蜕变的椎间盘蠕变缓慢,蜕变的椎间盘则相反,退行性变的发展使椎间盘丧失黏弹性 1)压缩特性:承受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它与小关节一起承担躯体的全部压力载荷。椎间盘在受压时,主要表现出纤维向四周均—————————————————————————————————————— ------------------------------------------------------------------------------------------------ 匀膨出,没有出现那一个特殊方向的纤维破裂。这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临床上椎间盘突出不只是由于受压,更主要是椎间盘内应力分布不均匀 椎间盘承受载荷分为两类:1、短时间放大载荷2、产生于日常活动的长时间载荷 2)张力特性 椎间盘的纤维环在不同方向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沿纤维走行方向的强度是水平方向强度的3倍。 3)弯曲特性 引起椎间盘损伤的是弯曲载荷及扭转载荷; 借助于髓核造影技术,发现在脊柱的屈伸活动中,髓核并不改变其形状和位置。这些结果证实了临床上在治疗下腰痛和腿痛患者时,强调平背或保持腰椎轻度前屈是有益处的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前纵韧带是人体中最长的韧带,很坚固,起于枕骨大孔前缘,止于第1、2 骶椎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从上向下逐渐变宽且增厚,作用是限制脊柱后伸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方,构成椎管前壁,较细且薄弱,起于第二颈椎,止于骶管,作用是限制脊柱前屈 脊柱节段运动:3个角度位移量: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3个线位移量:上下、左右和前后的位移。脊柱在六个自由度中的平移和转动范围称为活动幅度 (五)脊柱韧带 前部韧带 1、前纵韧带:对抗脊柱伸展 3、 后纵韧带:保护脊髓免受椎间盘突出物的压迫后部韧带 3、—————————————————————————————————————— ------------------------------------------------------------------------------------------------ 椎间韧带:限制脊柱 过度屈曲;4、棘间韧带:作用不明显5、棘上韧带:限制屈曲,稳定脊柱作用 大。6、横突间韧带:抗侧屈。7、黄韧带:静息时张力最大。8、关节突关节囊韧带: (六)脊柱的肌 人体运动学 前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后组(三层)深层肌:棘间肌、回旋肌等;中层肌:多裂肌;浅层肌:骶棘肌、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 (七)运动脊柱的肌 一) 使脊柱屈的肌 1、 胸锁乳突肌: 位置:位于颈部两侧皮下,为一长肌,呈V形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颞骨乳突;功能: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 2、 斜角肌: 位置:位于颈椎两侧,包括前、中、后三个斜角肌。 起点:第2—7颈椎横突;止点:第一肋的上面和第二肋的外侧面;功能: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屈,一侧收缩使颈侧屈。上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3、 腹直肌: 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前后被腹直肌鞘包裹,为扁长带—————————————————————————————————————— ------------------------------------------------------------------------------------------------ 状肌,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起点:起于耻骨上缘。止点: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 4、 腹外斜肌: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腱膜下缘形成腹股沟韧带,架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侧面。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 5、 腹内斜肌: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为扁阔肌 起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带外侧2/3。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组成;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的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回旋。 6、腰大肌 二)使脊柱伸的作用肌 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止点:止于锁骨的肩峰端(外1/3)、肩峰和肩胛冈。 上部肌纤维向外下,中部水平向外,下部则斜向外上 功能: 竖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止点:止于颈、胸—————————————————————————————————————— ------------------------------------------------------------------------------------------------ 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功能: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 三)使脊柱侧屈的肌 人体运动学 胸锁乳突肌、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斜角肌、腰方肌等。 腰方肌 位置: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为长方扁肌。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5腰椎横突。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12胸椎体和第1,4腰椎横突。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 四) 使脊柱回旋的作用肌 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深层肌:棘间肌、横突间肌、回旋肌等;棘间肌:起止于相邻棘突;横突间肌:起止于相邻横突;回旋肌等:起止于相邻横突与棘突;中层肌:多裂肌;起于横突止于上一椎体棘突;浅层肌:骶棘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 (八)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接他们的关节、韧带构成的穹隆结构 骨盆的运动:1、绕两侧髋关节的共同额状轴,可做向前和向后的转动,如体前屈和体后伸运动,2、绕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可做—————————————————————————————————————— ------------------------------------------------------------------------------------------------ 侧向运动。如跑步时增大步幅的动作 3、绕一侧髋关节的矢状轴,可做向上和向下的转动,如上下台阶的动作4、骨盆与下肢一起对脊柱的运动,绕额状轴可做前屈(如收腹举腿),后伸(如向后背腿)运动5、绕矢状轴可做侧屈(如鞍马单腿摆越)运动,绕垂直轴可做回旋(如双杠前摆转体180?)运动 骨盆倾斜度:人体直立时,骨盆呈倾斜位,小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称骨盆倾斜度,男性为50~55?女性为55~60? 骨盆前倾:骨盆的倾斜度增加,髂前上棘位于耻骨结节的前方。骨盆前倾使生理性腰屈增加 骨盆后倾:因为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的前部较表浅并容易定位和观察,当从侧面观察时被观察者时,若两点接近垂直排列,这种骨盆倾斜度被认为是正常 骨盆倾斜度的临床意义 骨盆倾斜度的增减将影响脊柱的弯曲,如倾斜度增大,则重心前移,必然导致腰曲前曲增大;骨盆前倾时,髂前上棘位于耻骨结节的前方;当骨盆作相反方向的运动(伸的方向)时称为骨盆后倾。使骨盆倾斜度减小 骶髂关节属微动关节,活动范围很小,所以误认为这种运动不重要也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但许多临床人员认为骶髂关节的韧带损伤、多动、炎症等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骨盆的运动 1)骨盆对下肢的运动: ?绕两侧髋关节共同的额状轴,可做向—————————————————————————————————————— ------------------------------------------------------------------------------------------------ 前、后的转动;?绕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可做侧向转动;?绕一侧髋关节的矢状轴,可做向上和向下的转动 2)骨盆与下肢一起对脊柱的运动:?绕额状轴,可做前屈、后伸运动;?绕矢状轴,可做侧屈运动;?绕垂直轴可做回旋运动; 椎旁肌在维持脊柱直立姿势中发挥作用,对脊柱稳定性产生影响。 躯体重心在前、后、侧方的移位分别需要有背肌、腹肌和腰大肌的活动来保持平衡。 (九) 脊柱的稳定系统 人体运动学 包括内源性稳定与外源性稳定两个方面 1、内源性包括:椎体、椎间盘、关节囊、韧带结构,维持静力平衡;外源性包括椎外肌肉,维持动力平衡。它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内源性平衡构成 2、脊柱的三柱概念: 后柱由骨性椎弓(包括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和与之相连系的韧带(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及关节囊组成。 中柱由椎体与纤维环的后半部和后纵韧带构成。 前柱由前纵韧带、纤维环及椎体的前半部分构成 3、稳定系统的调节: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内、外源性稳定结构的平衡,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各种活动,并保证骨关节及椎管不受损坏 4、脊柱的病变 —————————————————————————————————————— ------------------------------------------------------------------------------------------------ 1、脊柱的退行性变化 人类脊柱的退行性改变是难以避免的自然的老化过程,首先是椎间盘退变软弱,椎间隙变窄,椎体间韧带、纤维环松弛,造成椎体不稳,只能通过代偿性扩大椎体面积 2、 稳定性破坏 首先引起动力性平衡破坏 临床上常见到颈椎、腰椎长期处于强迫姿势,打破了原有的动力性平衡 代偿性的韧带肥厚来维持内源性静力平衡。椎体逐渐向四周扩大,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及松弛产生皱折,压迫、刺激临近的神经血管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由于内源性稳定不足,外源性稳定进行相应代偿,导致局部肌肉痉挛,但是又加剧了椎间盘突出,椎体及韧带增生,从而加重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上动力性平衡出现较早且较重要。失去静力性平衡,椎体的变化较慢,并且通过动力性平衡可以补偿静力性平衡的不足,如失去动力性平衡,椎体即不可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临床上可以通过各种预防与治疗手段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及力学状态,恢复椎体的动力性平衡,纠正或补偿静力性平衡,重建椎体力学系统的功能平衡,以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疾病 颈椎运动学 一、颈部脊柱,由7块颈椎骨、6块椎间盘(其中包括第七颈椎骨和第一胸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而第一、二颈椎骨间无椎间盘)和所属的韧带构成。颈椎骨小,活动范围较大,具有特殊的关节连接和不稳定的骨结构,以适应颈的支撑、保护和运动功能。 —————————————————————————————————————— ------------------------------------------------------------------------------------------------ 枕,寰,枢复合体:上颈椎(C0,Cl,C2),亦称枕,寰,枢复合体,包括C0,Cl和Cl,C2两个节段,其运动最为独特。 颈椎的屈伸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枕关节,旋转运动可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层面进行,而以寰枢关节为主。 二、颈部韧带与肌 韧带有协助颈肌支持头颈的作用,并有对抗颈脊柱屈曲的作用。颈部肌在头颈姿位保持、活动及保持颈椎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 运动: 人体运动学 主要由枕-环-枢椎的运动和下位颈椎的运动两个方面构成。 枕-环-枢椎的运动 矢状面参与屈伸活动的范围基本相同;侧屈活动发生在枕环关节,轴向旋转则主要发生在环枢关节;头在三维空间的旋转是通过枕-环-枢椎三个运动单位完成的:屈伸活动发生在枕环和环枢,轴向旋转发生在环枢,侧屈活动发生在枕环;颈椎的大部分屈伸活动发生在颈椎的中间部分,最大的运动范围发生在颈5-颈6之间,这可能是颈5,6容易发生颈椎病的一个原因。侧屈和旋转范围越向下部颈椎活动范围越小;颈部运动障碍原因 四、损伤 3、 急性2、 慢性损伤 3、 直接损伤:颈肌痉挛、甩鞭伤、颈部椎骨骨折和脱位等,4、间接损伤:可导致颈部血 —————————————————————————————————————— ------------------------------------------------------------------------------------------------ 管、神经根和脊髓损害。 4、 退行性改变 颈部骨质增生,通常以C5增生最多,其次为C6、C4、C7、C3。颈椎先天 性畸形 五、腰部: 腰椎柱是腰部脊柱的骨性结构,由5个腰椎体和它们的椎间盘组成,介于脊柱胸椎尾侧与骶尾椎之间。 腰椎负荷 身体位置对腰椎负荷的影响 1、直立位2、坐位3、仰卧位4、外部载荷 ?物体重心与脊柱运动中心的距离;?脊柱屈曲和旋转程度;?物体的形状、体积、重量和密度。 腰段脊柱的运动有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 运动时,腰椎间盘内的髓核可能起支点作用,是因髓核系半流体性,运动轴可以发生改变,后伸时运动轴前移,前屈时则后移。在行走时腰椎还起到维持平衡和保持重心的作用。 姿势与腰椎运动 1、体位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 2、姿势与椎间盘的力学 3、姿势与椎间盘的营养 4、姿势与脊神经根 5、姿势和肌活动 6、侧屈姿势 —————————————————————————————————————— ------------------------------------------------------------------------------------------------ 7、对好姿势的评析 8、腰部肌群的运动及运动障碍 ——————————————————————————————————————
本文档为【人体运动学关节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8KB
软件:Word
页数:54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