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

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

举报
开通vip

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 包头师范学院  中文系  郭静(1101010025) 内容摘要:白描手法—— 一种于平淡中寄寓深意,于单纯中尽显风采的写作技法,它凭借其质朴无华、简单凝练的语言,成为文人们写景状物、抒情达意所青睐的技法之一。它去除了粉饰,以出水芙蓉般的卓落身姿,将最清纯,最朴实的华美之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本文通过有条理的赏析和鉴比,讲述白描手法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运用所表达出来的效果。 关键词:白描  陶渊明  李清照  质朴  自然 正文: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运用到文学...

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
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 包头师范学院  中文系  郭静(1101010025) 内容摘要:白描手法—— 一种于平淡中寄寓深意,于单纯中尽显风采的写作技法,它凭借其质朴无华、简单凝练的语言,成为文人们写景状物、抒情达意所青睐的技法之一。它去除了粉饰,以出水芙蓉般的卓落身姿,将最清纯,最朴实的华美之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本文通过有条理的赏析和鉴比,讲述白描手法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运用所表达出来的效果。 关键词:白描  陶渊明  李清照  质朴  自然 正文: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运用到文学中,就是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朴实平易的文字,简练明快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中外小说,或是古今诗词,白描手法历来是文人墨客所喜闻乐见的写作技法之一。相比于华丽辞藻的堆砌,各种词性的斟酌与修饰,白描依靠它质朴无华、简练单纯的言语,勾勒出一幅幅真实典型的画面,在精炼节省的文字中,传达出一个个文人雅士的心声……本文通过陶渊明与李清照两位诗人的诗词,在其作品中赏析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深刻的体会白描对诗人内心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品性的刻画。 一、 陶渊明诗词中白描的运用 白描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源远流长,陶渊明的诗歌承续了这种简朴质实的技法,不论是写事绘景还是述怀,多用轻笔随意点染,力避浓墨重彩描绘,虽语言朴素,而情感纯真,意境悠远。元好问评论陶诗时曾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表达了他对陶诗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的赞赏和推崇。清朱庭珍在《莜园诗话》中也说:“陶诗独绝千古,在‘自然’二字”。而所谓的表现“自然”,正是陶渊明运用白描手法成功刻画其生活及情思的体现。胡应麟在《诗薮》中言:“唯陶之五言,开千古平淡之宗”。陶渊明的平淡自然,实则也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着其诗歌白描手法的应用,在其质性自然的天性中,形成其诗歌的纯朴自然,寥寥数笔勾勒其生活场景、周边之事。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他的田园诗古朴无华,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诗人要想在诗歌中表现自己的人格、审美理想、反应田园风光的文学特质,就必须采用与之相符的写作手法——白描,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在不经意中勾画出来事物的形态,显得十分逼真,他的诗歌笔态清逸,意态丰满,田园的景象形象自然、真切,蕴味无穷。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用白描的手法,但是诗却并不因此而显得肤浅,没有文学欣赏价值,田园风光景物的白描式,使陶诗读起来就像一幅写生画,所画景物的色彩、线条都宛如实物实景。陶渊明的诗风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白描手法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如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平淡醇美,全表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田宅树木,诗人只是径直说出,全不费力,也不需要什么比喻、象征、暗示;但细细体味,种种物事,无不透漏出诗人对它们的深切依恋和喜爱。读其诗似乎诗人正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屋后榆柳,相互掩映,凝绿于夏,堂前桃李,列植成行,争艳于春,令人逸兴遄飞,心驰神往。再由近到远的看: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用淡笔白描,状榆柳桃李,没敷以五颜六色;写狗吠鸡鸣也绝无声态描摹;“远人村”信手以“暧暧”稍作点染;“墟里烟”漫笔用“依依”略加陪饰。虽未泼以浓墨重彩,淡淡几笔却勾勒出一幅和平、宁静的田园村居图。正如陆时雍所说:“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象显然,生韵亦流动矣”。平常之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然的趣味。 又如其诗:《读山海经》其一中,完全是简洁的白描手法,秉笔絮絮而谈,语言不事雕饰,平淡自然,真情真意真我一齐凸现在诗中。诗人生活的环境清新优美,诗歌起笔以村居实景速写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屋前屋后的大树上冉冉披散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把茅屋掩映在一派绿色中,满地的凄凄绿草蓬勃竞长,树绿与草绿相接,平和而充满生机,尽情的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幽静。绿色上空的鸟巢与绿色掩映的地上茅屋呼应,众多的鸟儿们环绕着可爱的小窝歌唱着飞来飞去,重重树帘笼罩的茅屋或隐或现,诗人踏着绿草,徜徉在绿海中,飘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任性自得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诗人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不受任何束缚,没有俗务烦扰,过着无忧无虑、陶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没有任何细腻冗长的描写,只用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热爱生活、躬耕陇亩的隐士兼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描手法在陶渊明诗歌中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其诗歌如同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的白描手法,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奇绝,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造境界的。 二、 李清照诗词中白描的运用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在其词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 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这首词用词简练,没有生僻的字,没有聱牙的词,内容非常丰富:点明了时间,指明了地点,描绘了声音,叙述了情节,把人物的心理、动作、环境气氛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让读者看起来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只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令人神思飞扬。你看:落“日”、“暮”色、“溪”水、“藕花”、“溪亭”、干“滩”、“鸥鹭”。这些平淡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变得非常有生命力了。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妙处。 又如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完全采用白描手法写作而成,也是女词人凄凉晚景最真实的写照。既没有幽深的典故,也无晦涩的辞藻,清新自然,只要稍通文词的人,不必借助任何注解,都能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开端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词一开始,也是全词最为精彩的部分,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声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惆怅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对开头部分的进一步补叙和展开:在这忽暖忽寒的深秋,最不容易度过(最易引起愁思),几杯薄酒,又哪里能抵挡得住夜晚来临的寒风侵袭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头顶上大雁飞过,更勾起人的伤心往事:那不是以前传递过和丈夫之间往来书信的鸿雁吗?可今天自己孤影独立,曾经相亲相爱的人,却已命赴黄泉,魂飞天外。仅只片片数语,却是意蕴无穷。“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下阙进一步描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秋景象:秋风频频吹打,黄菊满地凋落,眼看着就要憔悴死去,谁又有心情去收拾呢?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更是全用白描手法,一个人孤独的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雨打梧桐,怎样才能捱到天黑呢?这时候,还不知道漫长的黑夜又要怎样难熬呢?“怎一个愁字了得!”嘎然收尾,言已尽,愁难了!词作中弥漫着的愁情,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处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生活给予她精神的压力这般深重,难怪她说不是一个“愁”字所能包容得了的。在艺术上,此词颇多独到之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 白描就是不加铺叙,不用夸张,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的形象。而词的本身也要求语言要高度凝炼。李清照的词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能把二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精雕细琢”而又不露痕迹;语言通俗浅显且暗藏功力。她对白描手法的运用,是那样的娴熟,几乎是信手拈来。她不仅用白描手法去表现人物,而且也用它去对景物、对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并通过这些描写去展现主人公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表现人物的性格。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体现,使语言艺术达到至高境界。她从口语中提炼明白如话又富有表现力的诗的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浅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明明白白、真真实实地写出来。正所谓《金粟词话》中所提到的“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白描对于表现李清照一生前后的生活与情思,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结语: 诗歌作品中运用白描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语言朴实无华,不予粉饰雕琢,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好读好懂,然而细品诗境,却情致横溢,意味隽永,于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相较于那些华丽的辞藻,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各类繁复的语句结构,白描用最经济的语言、最简练的文字、最单纯的笔法,将情、景、理交融,凝练的粗线条的表达出文人墨客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郭漫.《唐诗宋词三百首》[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4 [2] 作者不详.《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集说》[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3] 李依晴.《胡应麟<诗薮> 的格调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第08期 [4] 糜星华.《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第10期 [5] 臧嵘.《中华历史名人李清照》[M],新蕾出版社 ,1995.8 [6]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7]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第二册[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本文档为【浅论白描在陶渊明和李清照诗词中的运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