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

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

举报
开通vip

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 科目一 法律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 )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A(科学研究 B(灾害评估 C(防震减灾 D(防震抗震 2(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可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 )、震后救灾与 重建四个环节。 A(科考 B(科学研究 C(应急 D(灾害评估 3(防震减灾法要求,( )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

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
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 科目一 法律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 )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A(科学研究 B(灾害评估 C(防震减灾 D(防震抗震 2(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可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 )、震后救灾与 重建四个环节。 A(科考 B(科学研究 C(应急 D(灾害评估 3(防震减灾法要求,( )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 好防震减灾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组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4(某城市在新城区的规划阶段已进行了地震小区划工作。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需要建设 大型居民小区,该工程应按照( )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B(地震小区划 C(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D(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5(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 破坏的准则和( )。 A(技术指标 B(行政规定 C(风险水平 D(设计规范 6(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由( )公布实施。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地震主管部门 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7(地震安全性评价从业单位资质分甲、乙、丙三个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结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资质的审批。 A(乙级 B(乙级和丙级 C(丙级 D(甲级、乙级和丙级 8(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具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有一级执业 资格证书6人以上,其中地震、( )、工程地震专业必须有2人以上。 A(地震活动 B(地球物理 C(工程地质 D(地震地质 9(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应由( )报送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级地震 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审定。 A(建设单位 B(完成单位 C(设计单位 D(监理单位 10(北京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具有丙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可以进行( )工作。 A(某铁路沿线地震区划 B(某工业开发区地震小区划 C(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复核 D(北京市内的地震动参数复核 11(为了保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质量,国家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实行( ) 管理制度。 1 A(行政 B(资质 C(分级 D(资格 12(关于单位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资质证书式样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B(资质证书包括1个正本和3个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率 C(资质证书有效期满30日前应向发证机关提出延期申请 D(资质证书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种 13(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的( ),委托具有资 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初步设计阶段 B(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C(规划选址时 D(可行性研究阶段 14(某市拟建设一座新型商场,建设工程场地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峰值加速度0.20g 区内,场地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表明,工程场地土类别为?类,该工程抗震设计峰值加速 度应( )。 A(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B(由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C(由《中国地震动峰值区划图》,经场地调整后确定 D(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由相关的地震工作管理部门确定 15(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采用( )编制的。 A(历史地震法 B(地震构造法 C(概率法 D(地震危险区划分法 16(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峰值加速度PGA分区值0.30g代表的参数值范围为 ( )。 A(0.28g?PGA,0.38g B(0.28g?PGA,0.38g C(0.29g,PGA?0.38g D(0.29g?PGA,0.39g 17(在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共 划分为( )类分区。 A(六 B(五 C(四 D(三 18(在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时,某城市的一般场地条件下峰值加速度计算值为 0.04g,它应归为( )分档内。 A(,0.05g B(0.05g C(0.10g D(0.04g 19(在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反应谱特征周期Tg分当值 0.04s所代表的特征周期范围为( )。 A(0.40s?Tg,0.45s B(0.40s,Tg,0.45s C(0.40s?Tg?0.45s B(0.40s,Tg?0.45s 20(某建设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峰值加速度计算值为110gal,勘察资料表明, 场地覆盖层厚度70m,20m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20m/s,该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复核结果为( )。 A(0.20g B(0.18g C(0.15g D(0.10g 21(依据国家标准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属于特殊设防类建 筑工程。 2 A(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的航空站楼 B(区域的电力调度中心 C(国家级电视中心的主体建筑 D(特大型的体育场 22(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 ),应当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地震安全性 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 C(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 23(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依据其等级和抗震救灾的重要性,分为四类抗震 等级,这四类抗震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分别为( )年。 A(100、80、60和40 B(80、40、60和20 C(100、80、50和30 D(80、70、60和50 24(依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电力设施中的建筑物,当遭受到相当于( )地震的影 响时,不受损坏,仍可继续使用。 A(多遇 B(偶遇 C(罕遇 D(极限 25(某水电站为大?型工程,工程场地位于《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0.05g分区 上,依据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水电站的非雍水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 ) 类。 A(甲 B(乙 C(丙 D(丁 26(各类工程的抗震设防都允许一定的地震风险,不同工程的风险有所不同。在地震安全性 评价报告中,这个风险可由( )来体现。 A(工程的概况和投资 B(设防地震的概率水平 C(设计地震动参数 D(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27(依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电力设施中的电器设施,当遭受到( )地震影响时, 不致严重损坏,经修理后即可恢复使用。 A(多遇 B(偶遇 C(罕遇 D(一般 28(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 ( )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A(中等破坏性 B(地震动参数 C(罕遇 D(抗震设防烈度 29(某城市建设一座300m超高层建筑,该工程呢场地土层覆盖为30m,地震安全性评价结 果表明,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表峰值加速度为150gal,场区内有一全新世 活动断层通过,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该断层工程影响的评价结论是( )。 A(可忽略断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B(最小避让200m C(最小避让300m D(专门研究 30(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是指归准化反应谱曲线( )在周期轴上对应值。 A(开始下降点 B(最高点 3 C(平台段 D(平台起始点 31(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震级下限是影响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最小地震震级,通常 ( )。 A(是4.0 B(是潜在震源区的参数 C(是地震带的参数 D(是4.7 32(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分析的目的是,为合理评定近场区发震构造、厘定( )边界和震 级上限等提供依据。 A(潜在震源区 B(地震带 C(地震区 D(地震构造区 33(区域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期、各 活动期的 起止年限,以及未来( )年地震活动水平。 A(5 B(10 C(100 D(1000 34(对于?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除区域( )图外,其他区域性成果图件,如区域新 构造图、区域地震震中分布图等,比例尺可以小于1:1000000,但应不小于1:2500000。 A(地形地貌 B(地球物理场 C(大地构造分区 D(地震构造 35(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是由地震动或断层错动引起的可能影响场地上工程性能的场地失效, 对其进行评价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 )不属于地震地质灾害。 A(地面沉降 B(崩塌 C(泥石流 D(震陷 36(一些历史地震资料中常常有丰富的地震地质资料记载,如喷沙、冒水、河流被阻塞、岩 石崩落等,这些资料可用于确定( )。 A(场地地震动参数 B(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C(潜在震源区参数 D(历史地震的烈度及震级 37(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在确定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时,应使用( )。 A(仪器测定震级的烈度资料 B(历史地震的烈度资料 C(现代地震观测台网资料 D(《中国历史强震目录》 38(某工程场地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0.10g区,有一个震级上限为6.5级的发震 构造从距离工程场地170?处经过,该发震构造长度30?,区域范围确定为场地外延 ( )即可满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要求。 A(150? B(170? C(200? D(220? 39(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铁路、交通、民用航空、水利和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 门制定的抗震设计规范,应当明确规定按照( )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A(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B(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C(抗震设防要求 D(抗震设防标准 40(某场地覆盖层厚度为55m,现场钻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是:地表下0~5m的剪切波速为 V=147m/s、5~12m的为V=160m/s、12~15m的为V=240m/s、15~20m的为V=300m/s,ssss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场地类别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 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4 41(制定防震减灾法的目的和宗旨是( )。 A(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 B(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C(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D(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 42(防震减灾法对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权限、方式和程序进行了规定,破坏性地震应 急预案主要包括( )。 A(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B(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C(部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D(可能产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43(建设工程必须按照( )进行抗震设计,并按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A(抗震设防水准 B(设计地震动参数 C(抗震设防要求 D(抗震设计规范 44(可以设立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定的部门是( )。 A(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建设工作的部门或机构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 D(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结构 45(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新建一般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所必须遵循的,但( )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 A(重大工程 B(可能引起严重此生灾害的工程 C(两省交界地区的一般建设工程 D(长距离生命线工程 46(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这里的一般建设工程包括( )工程。 A(新建 B(扩建 C(规划 D(改建 47(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我国华北地震区内峰值加速度为0.30g的城市有( )。 A(包头 B(唐山 C(临沂 D(临汾 48(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 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结构依据职权,对其 (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改正 D(没收违法所得 49(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审定。 A(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一般建设工程 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 C(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界线附近的一般建设工程 D(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50(在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工程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包括 ( )。 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B(场地覆盖土层厚度 C(土层平均剪切波速 D(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51(在国家标准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 级工作中没有要求的地震构造评价内容有( )。 5 A(收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B(编制布格重力异常图 C(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 D(建立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 52(第四纪活动盆地资料是分析区域地震构造的重要内容,宜在区域和近场地震构造图中标 示出第四纪活动盆地的( )。 A(分布范围 B(最新堆积物时代 C(第四纪等厚线 D(盆地基底构造 5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场地被判定为可能存在液化,应根据( )进行详细判别。 A(粘粒含量 B(土层厚度 C(标准贯入锤击数 D(剪切波速 5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前言部分应包括( )。 A(场地地理位置 B(工作级别 C(参加人员名单 D(委托方介绍 55(对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界线附近的一般建筑物,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其技术内容不包括( )。 A(地震动反应谱衰减关系确定 B(地震危险性分析 C(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 D(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56(地震安全性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管理 部门,负责( )资质的审批。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甲级、乙级、丙级 57(在编制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时,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 法包括了( )。 A(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不确定性校正 B(对场地影响进行了校正 C(潜在震源区划分采用了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D(地震活动性参数采用了多方案 58(工程场地内有全新世活动断层通过,依据建筑抗震规范,建设工程是否避让断层的主要 依据是( )。 A(断层最新活动时代 B(断层几何性质 C(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D(覆盖层厚度 59(某边远地区的大跨度跨海大桥的抗震设防要求不能直接采用国家标准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其主要原因有( )。 A(本地区的地震研究程度较低 B(地震区划图给出的参数不能满足要求 C(地震区划图不能给出场地地表地质灾害评价结果 D(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不同 60(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地震活动性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评价区域地震活 动环境,为( )提供依据。 A(确定活动断层参数 B(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 C(评价历史地震影响 D(划分潜在震源区 61(?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场地波速钻孔的数目和深度给了明确的规定,钻孔( ) 工程。 A(深度达到基岩 B(深度达到基岩且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处 C(可以终孔于波速不小于500m,s处 D(深度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700m,s处 6 62(在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时,需要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地震目录中一般需要包 括( )。 A(发震时间 B(震源深度 C(影响烈度 D(定位精度 63(国家标准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 述方式做了明确规定,( )级工作应以表格形式给出对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起主要 作用的各潜在震源区的贡献。 A(? B(? C(? D(? 64(地震小区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地震安全环境进行的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 遇到的地震影响的分布,地震小区划的目的是为( )提供基础资料。 A(地震监测预报 B(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 C(地震灾害的预测 D(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65(完整的地震小区划除了给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两套图表外,还应认真编写地震 动小区划使用说明,介绍( )等。 A(使用的资料来源和精度 B(结果的使用范围 C(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D(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 7 科目二 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场地( )产生影 响的场地条件。 A(地质灾害 B(地震效应 C(地基失效 D(地壳稳定 2(强震观测数据表明,( )在震中区存在饱和现象。 A(峰值位移 B(峰值速度 C(峰值加速度 D(反应谱长周期谱值 3(在地震安全性评价?级工作中,对于非基岩场地,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的控制 性钻孔数量应不少于(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不同级别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工作有不同要求, 其中,( )级工作不需要进行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A(? B(? C(? D(? 5(对于?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土动力试验的土样包括场地钻孔揭示的 ( )。 A(有代表性的土层 B(有代表性的土类 C(每一土类 D(每一土层 6(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级工作,在工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若场地覆盖层土层 厚度小于100m时,控制孔深度应达( )。 A(基岩 B(剪切波速700m?s处 C(基岩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处 D(基岩且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处 7(某工程场地为冲洪积平原,覆盖层较厚,基岩埋深大致相同,场地上曾发生过大地震砂 土液化现象。在已知地层岩性的情况下,为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应重点确定( )。 A(地表地形 B(土层覆盖厚度 C(历史地震影响烈度 D(地下水位 8(钻孔柱状图的比例尺视( )而定,一般为1:1000至1:100。 A(土层厚度 B(土层结构复杂程度 C(场地类型 D(场地面积 9(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对于可能液化场地,应获取( )等场地资料,以进 行场地液化判别。 A(地下水位,砂土液化层标贯值及粘粒含量 B(地下水位,砂土液化层标贯值及剪切波速值 C(地下水位,剪切波速值及粘粒含量 nD(剪切波速值、粘粒含量及砂土层标贯值 (d/V)isi10(在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V=d,t,t= 中,d是计算深度,实际计算,se00i,1中取( )。 A(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B(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大者 8 C(覆盖层厚度 D(20m 11(某场地覆盖层厚度为78m,现场钻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是:地表下0~5m的剪切波速为 147m/s、5~12m为160m/s、12~15m为240m/s、15~20m为=300m/s,依据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该场地类别为( )。 A(? B(? C(? D(? 12(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确定动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随应变幅值变化关系,是为了考虑 ( )对不同强度地震动的影响。 A(土体的动力特征 B(土层波速值 C(地震输入界面 D(覆盖土层厚度 13(日本地震烈度表中,最高烈度等级为( )度。 A(? B(? C(? D(? 14(在进行历史地震对场地影响分析时,如果烈度记载与由基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的烈 度值不同,应( )。 A(以计算值为准 B(以实际记载值为准 C(取两者平均值 D(任取一值 15(根据统计,在相同震级的情况下,( )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A(峰值加速度 B(峰值速度 C(峰值位移 D(地震动持续时间 2cM16(给定峰值加速度Y的衰减关系?Y=C+CM+CM+C?(R+Ce),根据地震动峰012345值加速度的衰减特征,各系数应满足条件( )。 A(C,0、C,0 B(C,0、C,0 1313 C(C,0、C,0 D(C,0、C,0 1313 17(在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选用( )。 A(不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圆模型衰减关系 B(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圆模型衰减关系 C(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椭圆模型衰减关系 D(不考虑地震动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椭圆模型衰减关系 18(在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级工作中,近场区范围可能为工程场地外延( )的 范围。 A(5? B(15? C(20? D(30? 19(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统计资料显示,地震烈度为?度时,峰值加速度分布在10? 222,s至接近1000?,s的区间,这里峰值加速度800?,s对应的地震是( )。 A(近震、小震 B(远震、大震 C(近震、大震 D(远震、小震 20(1978年,美国ATC3—06定义的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为5%阻尼比的加速度反应谱在 ( )的平均值所对应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均放大系数为2.5)。 A(0.1s~0.3s B(0.1s~0.5s C(0.1s~0.6s D(0.2s~0.7s 21(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如下: 2 (t/t1)0?t?t 1 1 t?t?t12 9 f(t)= -c(t-t2) et?t?t23 0 t,t 3 当c取( )时对应于远震大震。 A(0.35 B(0.25 C(0.15 D(0.05 22(与基岩场地相比,土层对峰值加速度( )。 A(有放大作用 B(有减小作用 C(放大或减小视具体情况而定 D(作用不明显 23(某重要建筑物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得到的反应谱平台部分平均放大倍数为2.4,若以归准 化形式表示此反应谱,归准化反应谱平台部分的放大倍数应取( )。 A(2.5 B(2.4 C(2.33 D(2.25 24(纹川地震中,一些建筑物在主震中没有发生严重破坏,却在随后的强余震中严重破坏甚 至倒塌,这一现象反应了( )。 A(峰值加速度对结构的影响 B(反应谱对结构的影响 C(功率谱对结构的影响 D(地震破坏的积累效应 2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与加速度反应谱零周期处的值( )。 A(两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固定关系 26(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长周期段谱值大小与( )的大小成正比。 A(峰值加速度 B(峰值速度 C(峰值位移 D(持续时间 27(震害经验表明,与软土场地相比,在硬土场地上低矮房屋的灾害相对较重,其原因是 ( )。 A(硬土场地使地震动的较高频成分得到了放大 B(硬土场地使地震动的较低频成分得到了放大 C(低矮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D(硬土场地易产生地震地质灾害 Td28(计算公式S(T,ξ)= ?1,ω?α(τ)exp [-ξω(t-τ)]sin [ω(t-τ)dτ] ?0 ,S(T,ξ)是( )。(T为地震动时程的持续时间,ξ为阻尼比) maxd A(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B(相对加速度反应谱 C(绝对位移反应谱 D(相对位移反应谱 29(分别计算地震动时程10%阻尼比和1%阻尼比的加速度反应谱(包括零周期的谱值), 则10%阻尼比的加速度反应谱值均( )1%阻尼比的反应谱。 A(大于 B(不大于 C(小于 D(不小于 30(1985年5月19日,距墨西哥城400?处发生8.1级地震,墨西哥城受到严重破坏,( ) 对这一破坏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A(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 B(地震破坏的积累效应 C(地震动的盆地效应 D(地震动的速度脉冲 31(远距离大震由于地震动( )常使高层建筑破坏严重。 A(低频振动相对较强 B(高频振动相对较强 C(峰值加速度较大 D(峰值速度较大 10 32(若钻孔深度为120m,且120m深度处土层的测试剪切波速为450 m/s,则建立一维土层 地震反应计算模型时,地震输入界面( )。 A(可设在深度120m处 B(可设在深度100m处 C(只需设在深度大于120m的某一位置处 D(应考虑设在深度大于120m的多个可能的位置处 33(对于非线性土体的地震反应分析,等效显性化的基本思路是( )。 A(用一条在平均意义上等效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稳态网线近似地表示所有回线的平 均 B(用一条典型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网线近似地表示所有回线的平均 C(用一条较为保守的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网线近似地表示所有回线的平均 D(用一条在平均意义上等效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稳态网线近似地表示所有回线的最 不利作用 34(在某电视塔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众,工程场地位于一突出的山包之上,此时工 程场地的计算模型宜采用( )模型。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四维 35(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时,有限元网格在波传播方向的尺寸应 取所考虑最短波长的( )。 A(1/12~1/8 B(1/8~1/6 C(1/6~1/4 D(1/4~1/2 36(在地震动合成时,合成的地震动时程对目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拟合应满足( )的 条件。 A(相对误差小于5% B(相近 C(峰值加速度相等 D(峰值加速度误差小于一定值 37(同一场地类型中不同特定场地上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标准反应谱平台和反应谱特征周 期的统计结果表明( )。 A(三个参数的差别很小 B(三个参数的差别很大 C(第一个参数的差别很小、第二和第三个参数的差别很大 D(第一和第二个参数的差别均很小、第三个参数的差别很大 38(在进行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时,计算基底输入的地震入射波幅值应取自由基岩地震动 幅值的( )倍。 A(2 B(1.25 C(1 D(0.5 39(根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反 应谱特征周期时,还应考虑( )。 A(影响较大的地震震级 B(影响较大的地震震中距 C(场地条件 D(区域地震构造特征 40(描述地震动工程特性的参数主要包括( )。 A(卓越频率、反应谱和持时 B(振幅、频谱和持时 C(振幅、频谱和地震震害 D(峰值加速度、卓越频率持时 41(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得到的场地归准化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均放大数值为 2.2,与此反应谱相匹配的设计地震动时程平稳段持时可取( )。 11 A(5s B(20s C(25s D(30s 42(确定特定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α、标准反应谱平台β和反应谱特征周期Tgmaxmax 三个参数时,所遵循的原则是( )。 A(α依据土层地震反应谱周期值确定,β和Tg参考规范取值 maxmax B(α和Tg依据土层地震反应谱周期值确定,β参考规范取值 maxmax C(α和β依据土层地震反应谱周期值确定, Tg参考规范取值 maxmax D(三个参数均应依据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结果确定 43(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生的强烈地震。震中附近可能会发生的典型严重地质灾害包括 ( )和崩塌等。 A(砂土液化 B(软土震陷 C(滑坡 D(海啸 44(地震地质灾害现象包括( )等。 A(地基土液化,软土震陷、滑坡,河流改道、断层地表破裂 B(地基土液化,漏斗型地面下沉,崩塌,泥石流,地裂缝 C(地基土液化,软土震陷、滑坡,泥石流、断层地表破裂 D(地基土液化,漏斗型地面下沉,崩塌,滑坡,地裂缝 45(活断层是指( )以来活动的断层。 A(早更新世 B(中更新世 C(晚更新世 D(全新世 46(渤海滨海某参数建设超高层大楼,需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通过场地地震工程地 质勘测得到,场地深度20m内砂土粒径为0.004?,粘粒含量为12%,场地50年超越 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该场地的液化被判定为( )。 A(不存在 B(轻微 C(中等 D(严重 47(在进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时,地震动衰减关系应( )。 A(使用本地区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常用的衰减关系 B(使用经国家安评委评审的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的衰减关系 C(采用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使用的衰减关系 D(采用专门研究的衰减关系 48(在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时,使用了( )个分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 A(1 B(2 C(3 D(4 49(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工作中,由基岩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为中硬场地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时,采用的转换关系应( )。 A(根据本区域土层与基岩加速度关系确定 B(按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采用的关系确定 C(根据最接近场点的安评报告确定 D(参考邻近地区安评报告确定 50(编制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时,计算控制点的间距为经纬度( )。 A(0.4?×0.4? B(0.3?×0.3? C(0.2?×0.2? D(0.1?×0.1?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 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2 51(确定土体剪变模量比与剪应变、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的试验方法包括( )。 A(动三轴试验 B(现场振动试验 C(共振柱试验 D(标贯试验 52(进行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钻孔时,应进行钻孔内土层的( )。 A(剪切波速测量 B(土的性质确定 C(含水量测定 D(孔隙比测定 53(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 )等岩土物理和力学参数资料不需要通过现场原 位测定获得。 A(剪切波波速 B(土动力非线性特性 C(土体密度 D(砂土标贯数 54(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量方法中,正确的说法包括( )。 A(检层法是利用单个钻孔的测量方法 B(交孔法是基于2个钻孔的测量方法 C(表面波法是利用单个钻孔的测量方法 D(表面波法为不需要利用钻孔的测量方法 5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中包括了( )。 A(地质年代 B(土层厚度 C(地震动 D(剪切波速 56(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地震烈度等震线资料可用于( )。 A(建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B(计算峰值加速度分布 C(描述地震影响的强弱 D(确定地震微观震中 57(数字式强震仪与模拟式强震仪相比,其特点包括( )。 A(频带更宽 B(动态范围更大 C(存储器容量更大 D(分辨率更高 58(目前,获得强震记录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包括了( )。 A(土耳其 B(中国台湾 C(美国西部 D(澳大利亚 59(根据统计,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 )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大。 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B(地震动持时 C(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D(地震动卓越频率 60(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时,衰减模型中应包括( )等参数。 A(震级 B(距离 C(等效剪切波速 D(断层长度 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B(场地覆盖土层厚度 C(土层平均剪切波速 D(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61(在利用模拟式强震动记录记录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时,应注意强震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 )。 A(丢头现象 B(地震动幅值较小 C(地震动幅值较大 D(频带范围窄 62(对地震动衰减关系适用性进行分析时,应( )。 A(将衰减关系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与地震活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B(考虑该衰减关系是否能反映本地的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特征 C(考虑该衰减关系是否能针对工程的结构特征 D(将该衰减关系与其它衰减关系进行对比、与强震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13 63(某目标反应谱的周期范围是25Hz到0.25Hz,此时合成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时间增量值可取为( )。 A(0.04s B(0.02s C(0.01s D(0.005s 64(在某特大型悬索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应给出地震动( )用于抗震设 计。 A(长周期反应谱 B(大阻尼反应谱 C(小阻尼反应谱 D(功率谱 65(刚性地基上,( )震害较重。 A(高房屋 B(低矮房屋 C(刚度较大的结构 D(刚度较小的结构 66(采用一维土层等效线性方法进行地震反应计算时,50年超越概率( )的地震动输 入所产生场地非线性效应比50年超越概率10%的大。 A(63% B(20% C(5% D(2% 67(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中,对?级工作,确定的地震输入界面可以是( )。 A(钻探确定的基岩面 B(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 C(钻探深度超过100m,且剪切波速有明显跃升的土层分界面 D(钻探深度超过100m的任一土层分界面 68(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场地土模型建立时,计算中采用的土层 厚度值具有( )的特性。 A(取值越小,计算反应的精度越高 B(取值越小,计算所需时间越长 C(取值越小,计算反应的精度越低 D(对计算反应的精度影响不大 69(在某弱震区拟建设一大型斜拉桥,在距场地300?处有一震级上限8.5级的潜在震源区, 有设计加速度时程两次积分后得到位移时程,位移时程强振动段的长度可能为( )。 A(15s B(20s C(50s D(60s 70(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分析地表断层影响必须在(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A(区域地震构造 B(区域地震活动 C(近场和场址区地震构造 D(近场和场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71(在我国四川西部发生了一个特大地震,可能触发的地震地质灾害有( )。 A(房屋倒塌 B(滑坡 C(震陷 D(泥石流 72(进行场地饱和砂土液化的评价,应基于( )进行。 A(标准贯入锤击数 B(地下水位、粘粒含量 C(液化地层的埋深及厚度 D(饱和土的含水量 14 科目三 案例分析 一、2008年5月28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该次地震发生在以往认为具有发生6~7级地震构造条件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突破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地震后,根据新的资料和新的地震活动特征,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构造条件及其地震危险性进行了重新分析,并据此编制了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图是对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的局部修订,是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的依据。 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总体上,位于较低档峰值加速度分区内的 城镇数目有所减少,而位于较高峰值加速度分区内的城镇数目增加较多。在Tg分区界线确定时,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抗震设防的需求。这两方面的修订使得灾区总体设防要求有所提高。 问题: 1(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后,一些人认为灾区许多地方在汶川地震中遭受到 的地震影响烈度远超过该区划图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对该区划图的合理性提出了 质疑。简要分析这一质疑是否合理。 2(简要说明对《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作上述修订的必要性。 3(简要说明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震后重建采用的三水准建筑抗震设计的关系。 4(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地震动反应谱对应的阻尼比值是多少,对一般建筑工 程结构,其它阻尼比值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如何确定, 5(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只给出了水平向地震动参数结果,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设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所需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如何确定, 二、某城市拟建长约22?的轨道交通工程。每隔2?设一车站,全线共建设12座车站。其中3座为地下车站,路基埋深为地下20m。 已知: ?工程线路横穿7.0级潜在震源区; ?工程线路基岩埋深为20~90m; ?工程线路穿过一条长约80?的第四纪隐伏断层,该断层上盘约8?处发生过一次6?级地震; ?工程线路已完成工程地质初步勘察工作; ?工程沿线车站抗震设计采用的概率水平为100年超越概率63%、10%、2%。 问题: ?本工程场地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工作前应注意收集哪些资料,其目的是什么, ?应如何设计本工程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的钻探工作, ?进行本工程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时,如何确定基岩地震动输入控制点,在什么情 况下可以减少输入控制点数, ?本工程近场区地震和地质调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简要说明重点调查应采取的技术 方法。 ?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应提供哪些主要评价结果,简要说明结果的主要内容。 三、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对全国范围内的地震安全性环境进行的区域划分,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其使用有明确的规定。某拟建居民区工程场地地理坐标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位于峰值加速度0.05g和0.10g分区界线上。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使用规定,在确定该居民区的抗震设防要求时,需要开展相应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15 问题: ?本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应按哪一级工作进行,应提供的最终评价结果是什么, ?开展本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需要重点收集哪些资料, ?简要说明本次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关键技术环节。 ?图1是统计得到的工程场地所在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曲线。根据该图给出震级 0.2—频度关系中的a、b值,计算该地震带4级以上地震年发生率。(注:10=1.585)。 LogN(,M) 2.0 1.8 1.6 ? 1.4 1.2 ? 1.0 0.8 ? 0.6 0.4 0.2 ? M 0.0 4.5 5.0 5.5 6.0 6.5 7.0 图1 震级—频度关系图 ?假定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峰值加速度为 75gal,简要说明得到符合结果的技术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并给出复核结果。 四、中国大陆某区发育区域性北北东向断裂带F1,该断裂以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为主,曾发生8.5级大地震,造成地震地表破裂带(图2)资料表明,断裂带F1北部段落分布8.5级大地震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中间段落还不能确定断裂活动时代及是否存在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南部段落为早、中更新世断裂。有多条北西向断裂与断裂带F1相交。断裂带F1以东还发育一条晚更新世不活动的断裂F2。地震资料表明,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北段,中、南段附近有5级左右地震,主要分布在断裂带F1及以西地区。拟建的最大工程的场址位置如图2所示。 16 图2某重大工程场地周边断裂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黑线为断裂~其中锯齿线为全新世断裂及地震地表破裂带~粗线为时代不明确的断裂带~细线为早、中更新世断裂,黑点为地震震中~由大到小分别为8.5级、7—7.9级、6—6.9级、5—5.9级,黑方块示工程场址位置。 问题: ?根据工程场地的构造位置,从已知地质资料看,影响场地地震安全的两个主要未确 定的因素是什么, ?根据工程场地的构造位置,确定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重点对象,并简要说明其主要 工作内容。 ?如何确定F1北段潜在震源区的南边界, ?简要说明应如何根据F1中段活动性调查的不同结果确定中段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 限。 ?假定指向工程场址的北西向断裂西北段附近发生过6.0级地震,那么工程场地地震安 全性评价需要补充哪些工作, 五、我国长江下游某一滨海城市拟建一跨长江特大桥,江中设计一座桥墩,离岸约2?。 已知: ?桥址距1668年郯城8.5级地震震中约160?,该地震对桥址的影响烈度为?度; ?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及水文资料推测,可能存在一沿江断裂(地堑),在这一推测断裂的上盘距桥址约30?处的江中2005年发生过一次5.7级地震; ?根据本工程新近完成的工勘资料,江中第四系为晚更新世河流相堆积,厚约25~40m,在该推测断裂两侧其厚度有明显差异; ?江两岸附近的基岩埋深约20m。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场址半径150?区域范围内包括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中下游地震带。前者未来百年内为中等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有1次7级地震发生;后者未来百年属地震活跃期,预测有2次6.5级地震发生。 场址半径25?的近场区范围内未记录到M?4?级破坏性地震,亦无小震密集分布,近场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 ?根据沿江断裂两侧晚更新世河流堆积厚度的明显差异,判定沿江断裂为活动断裂,但该断裂发生的最大地震为5.7级,最大潜在地震判定为6.0级。因此不会发生地震地表破裂,工程不存在抗断问题。 ?根据1995年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本市地震小区划报告所采用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和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计算得出桥址的基岩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其中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水平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4gal、75gal、130gal。 ?根据桥墩钻孔地震工程地质勘测资料,计算得到三个桥墩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无明显区别。三种超越概率水平下,土层地面设计地震动参数分别为35gal、112gal、182gal,设计反应谱阻尼比为5%、周期为0~4秒。 问题: ?简要说明结论?存在的问题。 ?简要分析结论?存在的问题。 ?结论?中可以看出本工程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存在哪些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结论?给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否合理,简要说明其理由。 17 18
本文档为【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考试试题——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管理与实务(工程场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