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叶建军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

【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叶建军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 1 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研究、仪器研究、操作方案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 (2)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研究、仪器研究、操作方案进行补充研究。 (3)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与整理希望能为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提供系统的参考与服务,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水平,提升我校的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系统化研究、编排与整理,得到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校本教材汇编,改变我校化学组实验教学零乱、无序的现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在研究与改进的过程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推广微型化学实验,使实验趣味化,科学化与简约化,并注重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的关联。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创新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 2 (2)通过微型化、生活化和探究化的实验改进的研究与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化学教育真正有形象、有特色、有效果、有魅力。 (3)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验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为推动本校及本地区开展创新实验系统化教学提供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情感教学心理学。本课题利用了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乐学原理,通过设计改进创新微型化、生活化、探究化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运用于化学教学之中,可以达到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创新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系统的编排与整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本课题的研究中的“高中”界定为高中三个年级现行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包括教材后面的学生实验部分。对改进与创新界定为:现行大部分实验方法案总体趋于合理,可根据我校高中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代的发展进行微型化改进,生活化改进,探究型改进,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进行创新实验研究。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分类研究:通过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找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一些重点教学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化实验改进研究,微型化改进研究或生活实验改进研究。 (2)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研究:完善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不足之处的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补充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重要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对3-5个重要演示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进行改进创新。 3 (3)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研究:研究在高中阶段如何将实验 探究过程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将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以后的化学 教学,为学校的化学教学服务。 (4)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式与方法研究:研究如何利用教师资源 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何种方式进行实验的创与学 新与改进。 3、研究的创新点 (1)将实验的改进生活化、探究化和微型化三者相结合。 (2)将教材实验创新与改进实践化、系统化整理与编排,形成学校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果 、2006年7月,2007年2月:准备工作,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分类研究 1 (1)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和实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我们对课题进行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按高一、高二、高三将整个课题组下设三个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集体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地按照课题的计划进行了课题的分工合作与研究,定期集中讨论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这些为我们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查阅文献资料,收集高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创新与改进的仪器、方法与方案。 通过上网及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本校教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改进的教学实验,本市及全国典型的改进及创新实验,做成高中教学实验分册,整理并分类分章编排。将改进与整理过的材料编排成册,形成校本实验研究的初步框架共三个分册。 2、2007.3,2008.9 高中各年级分组研究。 课题小组与实际结合,与时代同步,研究扎实而有成效。各小组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活动的形式有教学实验的改进创新比赛,上有关实验探究的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研究的教学案例与论文等。成果显著。 (1)第一小组将本课题的研究与市级子课题相结合,利用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实验的开放性和有效性教学,既为学生参与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平台,同时为实验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如张丽苹老师在高一氯气的实验教学中选定“氯水的成份探究改进实验”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创新,并成功地上了一节开放式引导探究实验的区级研究课,受到全区高一教师的高度评价。同时张老师将课题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开放性与实效性结合起来,完成了实验教学案例,并发表文章《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获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万菱老师结合课题与教学实际上了一节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校级研究课,撰写论文《实验教学中的发散探究》获北京市三等奖。 万菱、康玉苹老师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方案如《喷泉实验的改进》、《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改进》等分别获区级二、三等奖。 本人结合高一教材中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的实际,与学生共同探究分析实验改进的方法与思路,与黄金柱、张丽苹老师制作的《多用途微型气体实验装置》获顺义区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 (2)第二小组将本课题的研究与新教材相结合,挖掘实验探究功能,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相衔接。从不同角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设计与探究中完成多种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又对实验进行了最好的最大范围的研究。 本人在苯酚的教学中,结合课题研究设计并上了一节《苯酚的性质探究》的市级视导课,获市教研员好评,同步的教学设计在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三等奖。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创新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等分别获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3)第三小组将课题研究与高考复习相结合,挖掘学生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 在此期间各小组定期组织成员进行课题研究进展碰头讨论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汇总课题研究的资料与材料。每个月全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课题分析会,交流题课的心得、统一课题的进度。三个小组各显其能,发挥组内特点,依托不同的教学实际,广泛地具体地开展研究,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组间交流与勾通中,课题组成员均感到受益非浅,收获颇多。 如刘立光老师在铁的实验复习中针对复习的开放性和有效性上了一节校级研究课,完成了并撰写教学案例《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设计》在北京市教学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 3、2008.9,2009.3: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创新与改进》校本教材。 第一小组:收集编排改进、创新的高一部分实验研究方案60多个共19页。 高二小组:收集编排改进、创新的高二部分实验研究方案90多个共45页。 5 第三小组:收集编排课外与趣味化学实验60个及课外实验大全35个共58 页。 4、2009年4月到2009年7月:后期工作 完成学生的小组活动实践成果展示。包括教具展示,实验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论文,各种教学实践课例等成果评价、汇总。 (1)本课题研究成果其形式有教具2件,实验改进与创新7件,教学设计与 教学案例6篇,获奖论文4篇,实验创新比赛2次,文献综述1篇,调研报告1 篇,校本实验汇编3件,优质课4节。 成果名称 作者姓名 成果形式 发表、获奖情况 多用途微型气体实验装置 王坤圣 实验教具 北京市二等奖 张丽苹 顺义区一等奖 黄金柱 多功能气体洗涤及收集装置 黄金柱 实验教具 顺义区三等奖 马振国 刘立光 徐朋园 实验改进与第三届顺牛杯实验技术创新大NH与HCl的反应 3 创新 赛二等奖 渗析 康玉平 实验改进与第三届顺牛杯实验技术创新大 创新 赛二等奖 钠与水反应 谭德山 实验改进与第三届顺牛杯实验技术创新大 创新 赛三等奖 李晓芳 实验改进与未发表 NO与水反应产物的检验- 2 创新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徐朋园 实验改进与未发表 创新 微型实验 黄金柱 实验改进与北京市三等奖 万 菱 创新 浅谈钠的燃烧实验的改进 孔令玲 实验改进与未发表 创新 “开放式引导探究”实验课的实施与思张丽苹 教学案例 北京市二等奖 考 硫酸铜的教学案例 张丽苹 教学案例 顺义教育发表 《苯酚》的教学设计 王坤圣 教学案例 北京市三等奖 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教学设计 刘立光 教学案例 北京市一等奖 互溶有机物的提纯与分离 颜士芬 教学设计 未发表 铁盐与亚铁盐实验探究改进 徐朋园 教学设计 北京市三等奖 实验中的发散探究 万菱 论文 北京市三等奖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王坤圣 论文 北京市一等奖 与实践 6 “用实验突破习题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张丽苹 论文 顺义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之谈 李桂琴 论文 未发表 顺义区化学实验技能与创新大赛 黄金柱 实验创新技顺义区一等奖 能大赛 北京市二等奖 高一化学演示实验汇编校本教材 王坤圣等汇校本实验改未发表 编 进汇编 高二化学演示实验汇编校本教材 王坤圣等汇校本实验改未发表 编 进汇编 课外与趣味实验汇编教材 王坤圣等汇校本实验改未发表 编 进汇编 氯水的主要成分 张丽苹 优质课 北京市教研部分视导好评 苯酚的性质探究 王坤圣 优质课 北京市教研部分视导好评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设计 刘立光 优质课 市校级研究课 金属的性质 徐朋园 优质课 顺义区评优课一等奖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王坤圣 文献综述 顺义区科研课题三等奖 校级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王坤圣 调研报告 顺义区三等奖 (2)研究成果评价 研究内容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共获得了各级各类成果28件,获得市区级奖项17项。除了获奖成果本身外,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教师在专业上,教学水平上,精神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题研究本身需要课题组查阅相关资料。查阅的过程使很多教师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同时使他们理论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同时了解了以前所不知的实验方法,开阔了教学思路。实验研究带来的教学效果使他们提高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另外课题组的集中交流讨论也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交流了感情,增进了组内的团结。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三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校级课题的初期计划与目标已基本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实验、研究实验教学的气氛正在逐渐增强。实验研究的方向正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型转变,以生活应用为中心的实用性转变,以微型实验 设计为方向的简约性方向转变。实验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实效性。 2、积累素材的意识明显增强,老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实验教学的素材十分欠缺, 7 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些素材一方面需要老师不断挖掘研究改进,一方面也要查阅、收集整理已有的素材。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在老师的教研中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揭示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具有的良好效果,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兴趣明显提高,师生共同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4、完善了实验教学资源库,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这将对我校系统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更进一步的研究创造了十分便利的研究条件。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由于我校教师课业授课负担相对较重,教师的研究通常需要挤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进行研究,因此对教师的身体与精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课业负担较大,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有出去交流的机会。这些都不利于课题的发展与研究。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国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内容体系已趋于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实验内容太少;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的实验内容不多;验证性实验比例过大,探究性实验比例过小;定量化学实验安排甚少;一些对实验室造成严重污染的实验仍然保留;实验内容知识性太强,趣味性不浓。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完成既定课题计划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会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1、实验研究要与新课标教材实验相联系,抓住时代的脉搏。 2、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进一步注重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 引入定量化学实验;继续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开发绿色化学实验等。 希望各柆专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正贤.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11. [2] 化学实验新法精粹. 第五届京津沪川化学实验研讨会秘书处. 1994, 5. 8 [3]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化学新课程标准》. [5]《实验教师优秀实验教案选》. [6]《实验教师优秀实验设计、实验改进选编》. [7]《实验教师优秀论文选编》.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针对此现状,我申请了《新教材体系下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从立项开始,我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将化学实验用到教学中,真正使化学实验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更为紧密。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有关,可以说离开实验就没有这些发现。高中新大纲对化学实验要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即在学过相应的知识之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因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探索性实验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只有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猜测实验结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探究之后,方能得出结论。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后者符合“新大纲”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可事实上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创新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表现比较差。因为学生学习时间紧,布置的一些课外小实验或调查学生也没时间去做。并且我们的学生也不知道去积极动手、观察思考。很多学生即使对化学感兴趣,又由于高考模式的限制,他们也放弃了对实验的探究。所以我认为我们应根据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9 (一)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关于“高中学生探究性实验”方面的研究、开展和实践情况 2.“新课标”和“新大纲”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要求在我校实施的情况 3.对我校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进行测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2(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 3(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 4(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5(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整合资源把研究过程的各种素材提炼、汇编成册以供大家今后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i.研究的内容 (一)教材实验的探索性改革 1(将部分由老师演示探索过程改为学生分组探究体验 2(将部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3(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索实验 (二)课堂外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1(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和现场操作大赛。 2(征集“科学小论文”活动 3(通过宣传橱窗,推广创造性成果 (三)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 1(定期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 2(开放式管理模式探索 (四)开设《趣味 体验 化学》选修课 ii(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辅以谈话调查 2(实验探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读书 学习计划 暑假学习计划表英语学习计划表教师国语学习计划中学生学习计划安排表新员工学习计划表 10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否、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否都与读书有直接关系。 (一)、课题研究读书学习目标 1.对于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转化进行初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研究的重心以及研究方法的掌握,轻松驾驭胜利进行研究。 2.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丰富人文素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人生更加润泽和丰盈。 (二)、课题研究读书学习具体措施 1.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器具及药品,进行有关的实验研究。 2.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查阅,了解、把握实验教学的信息和前沿动态。 3.针对自己知识欠缺的弱点,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 4.积极参加各级实验探索的交流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5.坚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注重在培训中锤炼自己。 6.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学生实验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将学生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为了了解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的基础,在进行课题研究前,笔者对高一、高二、高三一共有176位同学进行了摸底调查。其中调查部分内容结果如下: 1、调查背景: 高中新大纲对化学实验要求明确提出要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中学的化学教师虽然在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可实际上效果甚微。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不认真操作观察,在动手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上表现比较差。对于生产、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了解不清楚甚至不了解。 2、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能找到学生对化学实验不能进行探究与创新的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使同学们认识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3、调查的数据: 高一、高二、高三一共有176位同学,调查表明: ?:其中78%的同学认为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很少做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也很少做。 ?45%的同学认为探究实验需要较长时间但课时紧:由于只把时间用于读书、做题,很少有 11 时间能去做其他的事。 ?55%的同学认为由于高考模式的限制:高考时对化学实验要求简单,没必要进行实验探究与创新。 4、深究其原因: 我在我们学校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学生并不是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而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很少做分组实验,动手机会少,也就谈不上探究、创新。第二、课堂上,教师做演示实验也只是按教材上提供的步骤自己操作一遍,然后问学生实验现象。学生没有事先分析实验的细节,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情况,只是客观的接受。第三、由于高考模式的限制,他们也放弃了对实验的探究。因为学生学习时间紧,布置的一些课外小实验或调查他们没时间去做。 生产、生活中涉及的化学问题,如果与考试无关,也不去思考。 同时我自己也进行理论学习:《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反思教学》、《中学化学》、《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 王锦秀等书籍和文章,并谈心得。提高了自己的理论修养。 (二)实验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 1、利用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把性能各异的合成材料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为我们创造了更为完美的生活条件。让同学们从吃、穿、住、用等身边的所见所用去发现化学问题。如:同学们吃早餐用的塑料袋能不能用于包装食品,加入的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吗,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对于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探究。 2、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我们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要引起学生注意实验器材的形状、药品的状态与颜色、实验现象等,这些往往体现实验的新奇性、神秘性、变化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亲自动手。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已有器材和药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部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3、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 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认为探究实验需要较长时间但课时又紧,枝节探讨或拓展过多会影响对主干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实验中只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看到实验现象就算完成任务,使探究实验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功效。面对诸多原因,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应采取征集“科学小论文”活动,课堂外开展化学研 12 究性学习,开设《趣味化学》选修课并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和现场操作大赛等措施。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并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总结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 在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水平、针对不同特点的探究性实验,我总结出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指导策略。比如: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合作实验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策略,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策略,等等。 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请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 2、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和现场操作大赛。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探索,我所带的班级以及各年级参加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已逐渐养成了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已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的目的。 作为对本课题的总结和展示,我校从2010年4月开始,共进行了近百人的实验方案设计和现场操作大赛活动,从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从无从下手到轻松驾驭,无一不展示出“实验创新”课题研究给学生带来的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些活动,我在总结中对“实验创新能力”课题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利用课题实践的经验,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教学中,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探究需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我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与实践,进行整理汇编成《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讲与练小专题》。它既可以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参考书,也可成为有关化学探究实验内容的资料,亦可作为教师们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参考用书。 (二)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在最初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般依赖于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或没有这种习 13 惯。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通过学生在有限的时段的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主体发展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当然课前老师对收集学生的方案进行批阅是一定要的,所以课前老师的功夫要下的足。由于学生学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在辅导学生们参加的各类比赛均取得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这也离不开其他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三)教师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行为悄然发生了改变,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教师示范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的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我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也与之前有不同了。2010年11月,县级公开课《溴、碘的提取》,效果良好;论文《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思考》等获“科研杯”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器材及药品不够完善齐全影响了研究面的扩展 虽然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实验室实验器材及药品不够完善齐全一些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所以学校在实验室配置上还要再加强。 (二)教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有针对性的学习了大量的理论书籍,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很不够。这也使我在研究过程中曾经一度茫然失措。经过县、校有经验老师的亲自点拨指导,受到许多的启发。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要更多地理论学习,以更有效地开展研究。 (三)学生时间紧,任务多,影响探究性实验的进行 由于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多。而探究性实验由于其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开展时花费的时间多。虽然考虑了适当增加家庭小实验等课外探究实验,但学生们还是感觉到想做探究却苦于时间紧的无奈。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主要通过在学生探究建构知识基础上,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操作中,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部分学习基础差、参与意识弱的学生发展得不太理想。如何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性实 14 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是困惑,又是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努力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九、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 (二)加大硬件投入 学校在实验室配置上还要再加强,尽量使实验器材及药品能够完善齐全。 (三)总结提升推广 对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在校内推广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教材体系下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15 本科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下载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临床本科毕业论文下载 (设计)工作指南 前 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综合反映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学术水平、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适应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统一规划和要求,教务处于2006年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对我校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广大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有章可循,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教务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并吸收国内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经验,编印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供广大师生参考和查阅。 由于我校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文、理、工、农、经管、法学、艺术等不同学科在毕业论文(设计)上的要求和做法都不尽相同,《指南》中难免有某些规定不足以适合我校所有专业,各学院可根据其原则,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2004]14号)的要求以及我校有关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制定出适合本院(部)各专业特点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在本《指南》执行过程中,广大师生如有好的建议和意见,敬请不吝赐教。 I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I 1.1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I 1.2 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I 第二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 II 2.1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II 2.1.1 课题的类型......................................................................................... II 2.1.2 课题的来源......................................................................................... II 2.1.3 选题的原则......................................................................................... II 2.1.4 课题的确定......................................................................................... II 2.1.5 课题的分配........................................................................................ III 2.2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下发 ................................................................... III 2.2.1 编写任务书的目的及意义................................................................ III 2.2.2 任务书的编写与下发........................................................................ III 2.3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调研..................................................................IV 2.3.1 调研的目的........................................................................................IV 2.3.2 调研的要求........................................................................................IV 2.3.3 调研的方法........................................................................................IV 2.4 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制定................................................................... V 2.4.1 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目的................................................. V 2.4.2 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内容......................................................... V 2.4.3 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要求......................................................... V 2.5 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 ...............................................................................VI 2.5.1 开题报告工作的目的及意义............................................................VI 2.5.2 开题报告工作的安排........................................................................VI II 第三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VII 3.1 指导教师.................................................................................................... VII 3.1.1 指导教师的职责.............................................................................. VII 3.1.2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VIII 3.2 学生........................................................................................................... VIII 3.2.1 学生的任务..................................................................................... VIII 3.2.2 对学生的要求....................................................................................IX 第四章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撰写................................................................IX 4.1 基本要求....................................................................................................... X 4.2 内容要求....................................................................................................... X 4.2.1 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 X 4.2.2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XI 4.3 撰写步骤.................................................................................................... XII 4.3.1 拟写提纲.......................................................................................... XII 4.3.2 撰写初稿......................................................................................... XIII 4.3.3 修改定稿......................................................................................... XIII 4.4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格式与打印要求....................... XIII 4.4.1 封面................................................................................................. XIII 4.4.2 目录................................................................................................. XIV 4.4.3 摘要和关键词................................................................................. XIV 4.4.4 正文................................................................................................. XIV 4.4.5 页面设置.......................................................................................... XV 4.4.6 图表编号.......................................................................................... XV 4.4.7 计量单位......................................................................................... XVI 4.4.8 标点符号......................................................................................... XVI 4.4.9 数字与英文字符............................................................................. XVI 4.4.10 名词、名称................................................................................... XVI 4.4.11 注释 ............................................................................................... XVI 4.4.12 公式............................................................................................. XVII III 4.4.13 参考文献..................................................................................... XVII 4.5 装订要求................................................................................................... XIX 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考核............................................................... XXI 5.1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 XXI 5.1.1 指导教师评阅................................................................................. XXI 5.1.2 评阅人评阅..................................................................................... XXI 5.2 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XXI 5.2.1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XXI 5.2.2 答辩委员会的职能....................................................................... XXII 5.2.3 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 XXII 5.3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XXIII 5.3.1 评定方法...................................................................................... XXIII 5.3.2 评定要求...................................................................................... XXIII 5.3.3 评分标准...................................................................................... XXIII 第六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 XXIII 6.1 组织领导................................................................................................ XXIV 6.1.1 教务处职责.................................................................................. XXIV 6.1.2 学院职责...................................................................................... XXIV 6.1.3 系(教研室)职责....................................................................... XXV 6.2 工作程序................................................................................................ XXV 6.3 文档管理............................................................................................... XXVI 6.4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的组成........................................................... XXVI 附录A 学生用表............................................................................................... XXIII8 附表A.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XXV8 附表A.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30 附表A.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用纸................................................................ 31 附表A.4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 32 附录B 指导教师用表............................................................................................... 33 附表B.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报审核表............................................ 33 IV 附表B.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5 附录C 过程记录、检查用表................................................................................... 36 附表C.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 36 附表C.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37 附表C.3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38 附录D 成绩评定用表............................................................................................... 39 附表D.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自然科学类)(指导教 师评分表)........................................................................................................... 39 附表D.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自然科学类)(评阅人 员评分表)........................................................................................................... 40 附表D.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自然科学类)(答辩小 组评分表)........................................................................................................... 41 附表D.4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人文社科类)(指导教 师评分表)........................................................................................................... 42 附表D.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人文社科类)(评阅人 员评分表)........................................................................................................... 43 附表D.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人文社科类)(答辩小 组评分表)........................................................................................................... 44 附表D.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 45 附录E 学院用表....................................................................................................... 46 附表E.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统计表.................................................... 46 附表E.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情况汇总表................................................ 47 附录F.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图....................................................... 48 附录G.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表格资料(装订封面)............................... 49 V 第一章 总论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使学生获得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制定研究(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绘图、实验方法、3 数据处理、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方面的基本工作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树立具有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和观点;树立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具有创新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1.2 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1(各专业都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艺术学院还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其他毕业实践教学。 2(毕业论文(设计)应该在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毕业论文的框架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应符合学校规定。 4、毕业论文(设计)的表述及图纸要符合学术规范和技术规范,总字数符合学校规定(特殊情况按学科领域惯例)。 I 第二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 2.1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2.1.1 课题的类型 1(论文: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理论的综述和探索;已有理论或技术的拓展;已有理论、假说或技术的新颖论证;已有理论或技术在新领域中的综合运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分析解决等。 2(设计:包括工程设计、产品设计、规划设计、软件设计等。 2.1.2 课题的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 (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委托课题和联系社会实际的其他课题(生产)。 2 3(指导教师的非科研项目的学术理论探讨课题(导师选题) 4(其他(学生自拟课题等)。 2.1.3 选题的原则 1(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科研和专业基本训炼。 2(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 3(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方面的科研实践训练。 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 5(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2.1.4 课题的确定 1(课题一般先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但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报审核表》(见附表B.1 )。 II 2(由系(教研室)负责人委派专家1,3人进行审题,经系(教研室)负责人对课题是否合格进行全面审核并签字。 3(由系(教研室)汇总后统一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批准通过者方可列入课题计划。 2.1.5 课题的分配 1(选题计划确定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申报选题意向。 2(课题分配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对双向选择不能落实课题的学生,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 3(课题分配原则上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如课题内容过多,需若干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经历该课题的全过程,但论文(设计)内容不能相同,并应附加切合内容的论文(设计)名称(副标题)反映学生承担的任务。 4(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院教务员按统一格式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统计表》(附表E.1),并用电子文档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2.2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下发 2.2.1 编写任务书的目的及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学生完成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学生在着手进行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构思、方案确定、开题报告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所提要求,对自己所选题目的主要内容、工作量、预期目标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参考进程、参考文献进行调研、查阅资料等工作。 2.2.2 任务书的编写与下发 选题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根据课题要求,认真编写《本科毕业论文(设 III 计)任务书》(见附表B.2)并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研究(设计)任务和研究(设计)思想,保证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完成。 2.3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调研 2.3.1 调研的目的 1(了解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通过调研,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实际、生产全过程以及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丰富实践知识。 2(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巩固所学知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应将在社会实际、生产现场、设计部门或科研单位遇到的问题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联系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的理解。 3(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学生通过社会、生产、科研等第一线的调研,听取第一线人员的意见,有利于进行综合和比较,找出主要矛盾。 2.3.2 调研的要求 1(要求学生尽可能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社会、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收集有关的数据、图表和文献资料等。收集的资料要全面、准确、及时。 2(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检索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以指导课题方案的确定。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调研任务。 2.3.3 调研的方法 1(到与课题有关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研究部门、生产单位去了解、察看,弄清课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影响制约的因素,再将直观的感受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到与课题有关的展览会、展销会去考察,会上提供的往往是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从中可以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及发展水平,对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的 IV 启迪和帮助,使思路开阔,有利于引导和借鉴。 3(到图书馆、资料室、专利所以及信息中心去查阅有关的学术杂志、简报、图纸、说明书等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倡和鼓励学生参阅外文文献,以了解前人的成果和正在进行中的研究,扩大知识面。 4(利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发函、发电、发电子邮件,以求帮助提供或有偿索取有关资料。 2.4 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制定 2.4.1 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目的 (学生自己对将要进行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计划,对仪器、材1 料、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实验预期结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 2(供导师审查,让导师提出修改意见,以避免设计过程中丢掉一些必要的内容或采用一些不合理的实验(研究)方法。 3(可作为学生在专题工作中检查工作内容和进度的标准,除一些任务因特殊困难难以完成外,一般应按计划完成任务,以达到研究目的。 2.4.2 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内容 1(完成实验(研究)所用的全部材料、仪器、设备、试剂或资料等。 2(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所需用的实验(研究)方法、路线、预期结果等。 3(实验操作(研究)的具体步骤,要详细写明每一步实验(研究)应如何操作,需用材料、仪器、设备、试剂等。 4(对于有些需要做对比研究的实验(研究),要列出数种方法,以便寻找最佳实验(研究)工艺方法。 2.4.3 毕业论文(设计)方案的要求 1(要在充分而全面地了解所选设计题目、较完整地写出文献综述后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方案。 V 2(要考虑到本院(系、所)或生产单位、管理部门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及所能达到的研究水平,考虑到经费的使用情况,在现有的研究条件下,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方案,使自己的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研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撰写实验设计方案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及连贯性。尽量避免丢三落四,自相矛盾。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毕业论文(设计)方案应尽量简单、明了、科学。其方法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5 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 2.5.1 开题报告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1(开题报告是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开题报告主要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目的、意义、文献综述、基本思路、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工作进度等进行论证。 2.5.2 开题报告工作的安排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结束,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发的任务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方案制定等工作,并认真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见附表A.1)。 2(开题报告会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开题报告结束后,应对学生的选题、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有关建议。 3(对开题报告不合格者必须在一周内重做。 VI 第三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3.1 指导教师 3.1.1 指导教师的职责 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1(提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报审核表》(见附表B.1)。 2(根据课题的性质和要求,编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见附表B.2),在学生进入课题前填写好任务书上有关栏目后下发给学生,并定期检查学生填写《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见附表C.1-1)。 3(向学生介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为学生介绍、提供有关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审查学生拟定的设计方案或写作提纲。 4(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开题报告(见附表A.1)、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实验研究、上机运算、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项工作。 5(在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上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学生应完成的计算工作(包括上机)、各项实验数据、查阅中外文资料、硬件制作、绘制图纸数量、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等。 6(提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外文文献,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篇或更多的外文文献翻译习作。 7(按时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初稿的审阅,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8(必须在学生答辩前审查完毕业论文(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资料、实验报告、图纸或论文等),并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评语。 9(实事求是地向答辩委员会写出对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应用价值等评语、意见和建议。 10(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11(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应按教学计划的规定保证对学生指导 VII 答疑的周学时数,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 12(在校外单位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应代表学校与有关单位一起落实好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工作,妥善处理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13(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材料整理,交学院归档。 3.1.2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 1(要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要善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言行,对违纪学生要及时进行帮助教育。 3(熟悉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掌握有关资料,并提前作好准备工作。 4(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少于1学时。 5(因公或因病请假,应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请假一周以上者,须经院长或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批准同意,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超过4周者,应向学院领导申请及时调整指导教师。 3.2 学生 3.2.1 学生的任务 1(接受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订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并签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附表A.4)。 2(认真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习调查、实验研究等, 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做好周进展情况记录(见附表C.1-1)。 VIII 3(认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并按时交给指导教师评阅;按指导教师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修改,以达到一定质量并定稿。 4(要自觉提高阅读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翻译与论文(设计)内容相关的一篇或更多的外文文献交导师阅批。 5(答辩前一周,将毕业论文(设计)定稿交答辩小组。 6(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时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7(负责将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资料整理后交学院有关部门存档。 3.2.2 对学生的要求 1(要高度重视设计(论文)工作,并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2(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要尊敬老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3(严格遵守学校、院、系(所)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设计(论文)工作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4(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实行考勤制度。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请病假要有医院证明,请事假要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5(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严禁抄袭他人毕业论文(设计)和已发表的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违犯者按作弊论处。 6(主动并定期(每周1,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情况,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7(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设计(论文)任务。 8(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之后,应按有关规定将毕业论文(设计)整理好,交由指导教师评阅。 9(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资料应交回学院收存,学生不得擅自带离学校。 第四章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IX 4.1 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3(毕业论文(设计)篇幅要求:工学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1(5万字;农学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1(0万字;理学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0(8万字;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0(6万字;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0(5万字;艺术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0(4万字。设计类专业题目应附设计图纸、计算机程序、设计说明书等;研究类专题应附实验原始记录及报告、数据处理及相关模型、计算机程序或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支撑材料。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理工农类不得少于10篇,其他专业不少于15篇,文献综述不少于0(3万字。 4(毕业论文(设计)符合统一规定的格式。 4.2 内容要求 4.2.1 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同时要有中、英文对照摘要,中文摘要约300,500汉字;英文摘要相对应汉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 X 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按学科类别分别为10或15篇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4.2.2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1(题目:要求简洁、确切、鲜明,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对应汉字。 3(关键词:从说明书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本论: ?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论证(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 XI 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元、器件或零、部件;对采用计算机设计的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3)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6(参考文献:在毕业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说明书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按学科类别分别为10或15篇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附录:将各种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说明书的致谢之后。 4.3 撰写步骤 4.3.1 拟写提纲 拟定提纲要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要从全面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 XII 4.3.2 撰写初稿 1(初稿的内容尽量充分丰富,以方便修改定稿。但要防止一味地堆砌,写成材料仓库。 2(要合乎文体范围。文句力求精练简明,深入浅出,通顺易读,避免采用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或科技新闻报道式文体。 3(要写得干净些、清楚些。初稿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太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余之处,以便于进行增、删、改、换等。 4.3.3 修改定稿 1(修改观点:一是观点的修正,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以及说明它的若干从属论点是否偏颇、片面或表述得不准确;二是观点的深化,有无深意或新意。 2(修改材料:通过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文章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充分精练、准确和鲜明生动。 3(修改结构: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作部分的调整。一般出现下面几种情况,都应修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有较大的变化;层次不够清楚,前后内容重复或内容未表达完整;段落不够规范,划分得过于零碎或过于粗糙,不能显示层次;结构环节不齐全,内容组织得松散。 4(修改语言:包括用词、组句、语法、逻辑等。作为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应具有准确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根据这一基本要求,语言的修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不准确的改为准确的;把啰嗦、重复的改为精练、简洁的;把生涩的改为通俗的;把平庸的改为生动的;把粗俗俚语改为学术用语。 4.4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格式与打印要求 4.4.1 封面 学校统一模板,按要求填写并用A4幅面打印纸单面打印。(见附表A.2) XIII 4.4.2 目录 目录页中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外文摘要和关键词、主要内容的章、节序号和标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标题一般写到三级,不出现四级。目录中的内容字体、字号与正文保持一致格式。 4.4.3 摘要和关键词 在摘要的上方写上论文题目;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应,外文关键词用逗号隔开。摘要包括: 1(论文题目:黑体小二号字,居中,上空一行。 2(“摘要”字样:黑体小三号,居中。 3(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关键词:“关键词”居行首,黑体小三号;关键词的具体内容为宋体小四4 号,1.5倍行距。 5(外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号、行间距等与中文相一致。 4.4.4 正文 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不设段前与段后间距,宋体小四号字。 具体格式及要求如下: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如“第一章”或“1”)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如“1.1”)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如“1.1.1”) 正文:宋体小四号 表题与图题:黑体五号 参考文献:黑体小三号 参考文献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致谢:黑体小三号 XIV 致谢正文:宋体小四号 附录:黑体小三号 附录正文:宋体小四号 注: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三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编号的末尾不加标点。 4.4.5 页面设置 1(页眉:每版页眉为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宋体五号(见附表A.3)。 2(页边距:版面上页边距30mm,下页边距25mm,左页边距30mm,右页边距20mm;行间距为1.5倍行距。 3(页码的书写要求:摘要和目录的页码采用大写罗马数字编写,如?、?、?、?、„„。从正文开始至附录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写页码。封面和任务书不编页码。每一章均重新开始一页。章标题前空一行。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不设段前与段后间距。 4.4.6 图表编号 文中图、表只用中文图题、表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黑体五号字。图的编号由“图”和阿拉伯数字组成,阿拉伯数字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中间用“.”号分开,前部分数字表示图所在章的序号,后部分数字表示图在该章的序号。例如“图2.3”、“图3.10”等;每个图号后面都必须有图题,图的编号和图题要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一般用黑体五号字,表的编号方法同图的编号方法相同,例如“表1.6”、“表2.3”等;表的编号和表题要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要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或跟“(续)”,如表1.2(续)。续表均要重复表的编排。 对于函数曲线图,请注意检查横纵坐标的变量名、单位、刻度值是否完整(对于无量纲化或无单位的,请注明“无单位”),不同线型或图符说明应完整,变量名和单位之间用“,”分开。表的宽度不得超过版面文字的宽度,表一律要求采 XV 用三线表,表中参数及单位用“,”分开。 4.4.7 计量单位 毕业设计(论文 )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力求单位名称全文统一,不混淆使用中英文单位名称。 4.4.8 标点符号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4.4.9 数字与英文字符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全文中的英文字符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与所在的文字段对应。 4.4.10 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4.11 注释 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引用文献标注应 XVI 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 ]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4.4.12 公式 公式应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对于公式中的变量含义需要说明的,请在公式后的段落中,采用“式中:A为某某,B为某某”的方式加以说明,A、B等字符必须与公式中的字体一致。如,公式中为斜体,则说明中也必须使用斜体。 4.4.13 参考文献 1(要求与标识: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该用“,等”或者“et al.”代替;根据GB 3469规定,按下表标识不同的参考文献类型(另,对于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标识用“A”,其他用“Z”)。 表4.1参考文献标识 参考文报纸 期刊 学位 其文 专著 论文集 报告 标准 专利 献类型 文章 文章 论文 献他 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表4.2电子文献标识 参考文光盘图书 数据库(网上) 计算机程序(磁盘) 献类型 标识 DB(DB/OL) CP(CP/DK) M/CD 2(著录格式与示例: (1)专著(含教材) 著录格式: [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 例如:[1] 刘谋佶, 吕志咏, 丘成昊, 等. 边条翼与旋涡分离流[M]. 北京: 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1988. 24~27. [2] Isidori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M]. 2nd, New York: Springer Press, XVII 1989. 32~33. (2)期刊 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如: [1] 傅惠民. 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 航空学报,2000,21(2): 155~158. [2] Moustafa G H. 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 AIAA J, 1995, 33(5): 871~875. 注:外文期刊的刊名可用简称;请注意标注文章的年、卷、期、页,不要遗 漏。 (3)学位论文 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 例如: [1] 朱刚. 新型流体有限元法及叶轮机械正反混合问题[D]. 北京:清 华大学,1996. [2] Sun M. A study of helicopter rotor aerodynamics in ground effect[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 1983. (4)论文集,会议录 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 [1]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 第九届高超声速气动力会议论文集[C]. 北京:北 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97. (5)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 题目[A]. 见:主编. 论文集名[C]. 论文集名. 出 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如:[1] 陈永康,李素循,李玉林. 高超声速流绕双椭球的实验研究[A]. 见: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编. 第九届高超声速气动力会议论文集[C]. 北京:北京空气 动力研究所,1997:9,14. [2] Peng J, Luo X Z, Jin C J. The study about the dynamics of the approach glide-down path control of the carrier aircraft[A]. In: GONG Yao-nan ed.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C]. XVIII Beijing: Chinese Socie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997: 236,241. 会议文集的出版者可能不是正式的出版社;出版地指出版者所在地,不注: 一定是会议地点。 (6)科技报告 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1] 孔祥福. FD-09风洞带地面板条件下的流场校测报告[R].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技术报告 BG7-270,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89. (7)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著录格式:[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1] MIL-E-5007 D, 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S]. 美国空军,1973. [2]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 注:对于国标GB等,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可省略。 (8)专利 著录格式:[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 例如:[1] 黎志华,黎志军. 反馈声抵消器[P]. 中国专利:ZL85100748,1986,09,24. (9)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 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5 装订要求 按以下顺序装订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1)封面 (2)诚信责任书 (3)目录 (4)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5)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6)正文 XIX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 (10)封底 XX 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考核 5.1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 5.1.1 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按照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见附表D.1、附表D.4),结合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工作表现、设计(论文)工作量、外语水平及论文质量等,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认真地评阅,并按百分制给出评阅成绩,同时写出评语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见附表D.7)相应栏目。 5.1.2 评阅人评阅 1(在答辩前,各答辩小组组织评阅人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评定标准(见见附表D.2、附表D.5)评阅毕业论文(设计),并按百分制给出评阅成绩,同时写出评语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见附表D.7)相应栏目。 2(评阅人必须具有指导教师资格。 5.2 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各学院须组织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前,各学院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 5.2.1 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各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由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与专家组成。 2(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5人以上组成(特殊情况可为3人),设组长1人,秘书1人。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 XXI 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3(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 5.2.2 答辩委员会的职能 1(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审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是否有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总设计(论文)时间的1/3以上者; (2)是否有无故旷课超过3天以上现象; (3)是否有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4)是否有抄袭行为(毕业论文(设计)中有25%以上的内容抄自其他资料); (5)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是否规范; (6)设计(论文)中的图表、设计的图纸是否执行相关国家标准; (7)毕业论文(设计)材料是否按时、全部交齐。 2(公布答辩时间、地点和答辩学生姓名一览表。 3(组织并主持全院(系)答辩工作。 4(审查各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定成绩。 5(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参加答辩。 5.2.3 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 本环节对每一个学生一般控制在40分钟以内 1(答辩小组组长宣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开始,并宣布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2(答辩人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10—15分钟)。 3(答辩小组提问,答辩人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答辩小组秘书做好答辩记录,并认真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见附表C.3)。 4(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情况等确定成绩(见附表D.3、见附表D.6)、写出评语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 XXII 成绩评定表》(见附表D.7)相应栏目。 5.3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5.3.1 评定方法 1(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要求优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0%以内,良好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其余为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2(采用结构分评定总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的评分组成,三部分的比例分别为40,,20,,40,。 5.3.2 评定要求 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时,要求做到: 1(实事求是,不要从印象出发,更不要以指导教师的声望作为评定该学生成绩的依据。 2(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3(评分既要看学生上交的材料,也应考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过程中的表现。 5.3.3 评分标准 见附表D.1——附表D.7 第六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 XXIII 6.1 组织领导 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学院、指导教师分级落实完成。 6.1.1 教务处职责 教务处作为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本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定。 2(负责组织全校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抽查、检查、评估和总结。 3(加强与各学院间的联系,协调、解决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组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等。 5(编印《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 6(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教学研究和改革。 6.1.2 学院职责 负责本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各学院成立由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和教务秘书组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和部署,根据本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拟定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2(向各专业老师、学生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动员。 3(组织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4(为学生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 5(定期检查各系(教研室)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抓好题目审查、初期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各个环节。 6(负责对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XXIV 7(成立院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组织全院答辩工作,审查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8(负责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 9(进行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填写有关统计数据和表格。 10(汇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将电子版交教务处。 11(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文件的归档工作。 6.1.3 系(教研室)职责 负责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要成立由主任为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小组,成员3,5人。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校、院两级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规定。 2(根据选题原则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并报学院审核。 3(按照指导教师的条件,确认指导教师名单并报学院审核。 4(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统计表》(见附表E.1)、《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见附表C.2)和《毕业论文(设计)情况汇总表》(见附表E.2),并在规定时间报学院。 5(召开指导教师会议,就指导要求、日程安排、评阅标准等,统一认识和要求。 6(组织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检查任务书填写情况。 7(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组织对学生的管理。 8(组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9(进行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10(将毕业论文(设计)材料汇总并交学院归档。 6.2 工作程序 见附表F.1 XXV 6.3 文档管理 1(统计报表: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落实之后,各专业须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统计表》(见附表E.1),并在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之前报学院,由学院统一汇总后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2(成绩报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三天内,成绩录入。 3(各专业负责人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情况汇总表》(见附表E.2)并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到放假前报学院,由学院统一汇总后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4(总结报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应进行自评与工作总结,并将自评结果和总结报告以书面形式于放假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存档。 5(优秀论文报送:各学院可按2-5,的比例选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按规范格式整理、汇总,将电子文档于每年7月15日前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以便编印《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具体详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 6(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应将毕业论文(设计)收交学院资料室统一保存,保存期为5年。优秀论文必须按规定上交学校档案馆保存。 7(其他资料:其他数据及资料由学院保存。 6.4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的组成 1、学生的装订资料 (1)封面 (2)诚信责任书 (3)目录 (4)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5)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6)正文 (7)参考文献 XXVI (8)致谢 (9)附录 (10)封底 2、学生的其他资料 (1)论文文献综述 (2)译文及原文复印件 (3)工程图纸(手绘或计算机打印)、程序及软盘(光盘)等; 3、相关表格装订资料 (1)课题申报审批表 (2)任务书 (3)开题报告 (4)周进展记录 (5)中期检查表 (6)答辩记录 (7)成绩评定表。 附录A 学生用表 附表A.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名称 XXVII 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来源 类型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XXVIII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附表A.2: XXIX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附表A.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 XXX 附表A.4 XXXI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XXXII 附录B 指导教师用表 附表B.1: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课题申报审核表 ,200 届, 学院(盖章): 指导教师姓名 职 称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类 型 课 题 来 源 说明: 科研 生产或 导师 论文 设计 其它 真题 社会实际 选题 预计完成 适用专业 学生班级 课题周数 毕业论文 (设计)毕业实习地点 地点 1(课题基本内容及要求 2(题目特点(表现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上、表现在结合省情方面、表现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表现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上) XXXIII 3(此题目往届是否做过,若已做过,写明做过几次,本届有何新的要求, 4(题目的难易程度、工作量(论文字数或说明书字数、图纸数量),以及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何要求等 5(完成本题目的条件是否满足,若不满足,如何解决,(含上机时数) 6(系(教研室)审查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7(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1、若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请在“说明”处填写科研项目名称;若来源于生产/社会实际,请写明题目来源单位;2、每人一份(各单位可根据情况确定一式几份)。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XXXIV 附表B.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号 学院 班级 学生 信息 姓名 专业 教师姓名 职称 学历 信息 任务书 论文(设计) 年 月 日 发出时间 题目 论文(设计)共需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起止时间 周数 主要内容: 主要要求: 预期目标: 计划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注: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附录C 过程记录、检查用表 XXXV 附表C.1-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周进展情况记录 学生姓名 学院 指导教师 学号 专业 班级 论文(设 计)题目 第 周进展情况记录: 指导教师检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根据论文(设计)周数,可从附表C.1-1、附表C.1-2...... 附表C.1-n进行填写。 XXXVI 附表C.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指导教师所属学院: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其他(具体职称) 学号 专业及 题目名称 班级 认真 比较认真 一般 不够认真 很不认真 学生学习态度 很好 好 比较好 一般 比较差 作业质量 指 导 教超前完成 完成计划 基本完成 落后计划 没有进展 师 意工作进度 见 签字: 责任心强 比较强 一般 比较差 很差 指导教师工作 态度 检查 小组 意见 组长签字: 学院 意见 分管院长签字(盖章): XXXVII 附表C.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答辩组成答辩组成员职称 签名 职称 签名 员姓名 姓名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及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设计)题目 记录: 记录人: 年 月 日 XXXVIII 附录D 成绩评定用表 附表D.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表(自然科学类) (指导教师评分表) 比不及格(低于类 分 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评 项目 重 60) 别 值 分 %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学习学习态度认真,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态度尚好,学习不太认真,学习马虎,纪律态度 模范遵守纪律,组织纪律较好,遵守组织纪律,组织纪律较差,涣散,论文达不 10 100 与 论文完全符合规论文达到规范性论文基本达到规论文勉强达到规到规范化要求 规范范化要求 要求 范化要求 范化要求 要求 平 除全部阅读教师除全部阅读教师能阅读教师指定阅读了教师指定未完成教师指定时 指定的参考资指定的参考资的参考资料、文的参考资料、文的参考资料及文文献料、文献外,还料、文献外,还献、并按要求按献,并按要求按献的阅读任务,成 阅读 能阅读较多的自能阅读一些自选时完成外文翻时完成外文翻外文翻译达不到绩 与 10 100 选资料,并按要资料,并按要求译,译文质量尚译。实际动手能要求。实际动手 实际求按时完成外文按时完成外文翻可。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能力差 能力 翻译,译文准确、译,译文质量较力尚可 质量好。有较强好。有一定的实 的实际动手能力 际动手能力 能很好地完成任能较好地完成任按时完成任务书能基本完成任务没有完成任务书工作务书规定的工作务书规定的工作 规定的工作量 书规定的工作量 规定的工作量 10 100 量 量 量 方案新颖,设计方案较好,设计方案可行,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方案存在明显错 合理、理论分析比较合理、理论比较合理、理论设计基本合理、误,设计不合理、技术30 100 与计算正确,实分析与计算正分析与计算基本理论分析与计算评论分析与计算水平 验数据准确可靠 确,实验数据比正确,实验数据无大错,实验数有原则错误,实 较准确 基本正确 据无原则差错 验数据不可靠 对研究的问题能对研究的问题能对研究的问题能研究能力较弱,缺乏研究能力,研究水 较深刻地分析或正确分析或有新提出自己的见对某些问题提不未取得任何成成果 有独到之处,成见解,成果比较解,成果有一定出个人见解,未果,反映出作者平 基础果突出,反映出突出,反映出作意义,反映出作取得什么成果,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 30 100 成 作者很好地掌握者较好地掌握了者基本掌握了有反映出作者基础知识很不扎实 与 绩 了有关基础理论基础理论与专业关基础理论与专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与专业知识 知识 业知识 掌握得不扎实 知识 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内容空泛,结构 构严谨、逻辑性构合理,符合逻构基本合理,层构有不合理部混乱,文字表达 强,论述层次清辑,文章层次分次较为分明,文分,逻辑性不强,不清,错别字较 文字楚,语言准确,明,语言准确,理通顺,图纸质论述基本清楚,多,图纸质量达10 100 表达 文字流畅,图纸文字通顺,图纸量较好,符合国文字基本通顺,不到基本要求 美观符合国家标整洁,符合国家家标准 图纸质量达到基 准 标准 本要求 备 注 XXXIX 附表D.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表(自然科学类) (评阅人员评分表) 不及格(低于比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类 项分 评 60) 重 别 目 值 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 能很好地完成任能较好地完成任按时完成任务书能基本完成任务没有完成任务书 工务书规定的工作务书规定的工作规定的工作量 书规定的工作量 规定的工作量 作15 100 量 量 量 方案新颖,设计方案较好,设计方案可行,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方案存在明显错 合理、理论分析比较合理、理论比较合理、理论设计基本合理、误,设计不合理、技与计算正确,实分析与计算正分析与计算基本理论分析与计算评论分析与计算术验数据准确可靠 确,实验数据比正确,实验数据无大错,实验数有原则错误,实35 100 水较准确 基本正确 据无原则差错 验数据不可靠 平 对研究的问题能对研究的问题能对研究的问题能研究能力较弱,缺乏研究能力,研 较深刻地分析或正确分析或有新提出自己的见对某些问题提不未取得任何成究 有独到之处,成见解,成果比较解,成果有一定出个人见解,未果,反映出作者成 果突出,反映出突出,反映出作意义,反映出作取得研究成果,基础理论和专业果 水 作者很好地掌握者较好地掌握了者基本掌握了有反映出作者基础知识很不扎实 基平 了有关基础理论基础理论与专业关基础理论与专理论和专业知识础成 与专业知识 知识 业知识 掌握得不扎实 理35 100 绩 论 与 专 业 知 识 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内容空泛,结构 构严谨、逻辑性构合理,符合逻构基本合理,层构有不合理部混乱,文字表达 强,论述层次清辑,文章层次分次较为分明,文分,逻辑性不强,不清,错别字较文楚,语言准确,明,语言准确,理通顺,图纸质论述基本清楚,多,图纸质量达字文字流畅,图纸文字通顺,图纸量较好,符合国文字基本通顺,不到基本要求 15 100 表美观符合国家标整洁,符合国家家标准 图纸质量达到基达 准 标准 本要求 备 注 XL 附表D.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表(自然科学类) (答辩小组评分表) 不及格(低于比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类 项分 评 60) 重 别 目 值 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 能很好地完成任能较好地完成任按时完成任务书能基本完成任务没有完成任务书 工务书规定的工作务书规定的工件规定的工作量 书规定的工作量 规定的工作量 作5 100 量 量 量 方案新颖,设计方案较好,设计方案可行,设计方案基本可行,方案存在明显错 技合理、理论分析比较合理、理论比较合理、理论设计基本合理、误,设计不合理、术与计算正确,实分析与计算正分析与计算基本理论分析与计算评论分析与计算20 100 水验数据准确可靠 确,实验数据比正确,实验数据无大错,实验数有原则错误,实平 较准确 基本正确 据无原则差错 验数据不可靠 对研究的问题能对研究的问题能对研究的问题能研究能力较弱,缺乏研究能力, 研较深刻地分析或正确分析或有新提出自己的见对某些问题提不未取得任何成究有独到之处,成见解,成果比较解,成果有一定出个人见解,未果,反映出作者成果突出,反映出突出,反映出作意义,反映出作取得研究成果,基础理论和专业果 作者很好地掌握者较好地掌握了者基本掌握了有反映出作者基础知识很不扎实 水 基了有关基础理论基础理论与专业关基础理论与专理论和专业知识平础与专知识 知识 业知识 掌握得不扎实 理20 100 成 论 绩 与 专 业 知 识 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设计(论文)结内容空泛,结构 构严谨、逻辑性构合理,符合逻构基本合理,层构有不合理部混乱,文字表达 文强,论述层次清辑,文章层次分次较为分明,文分,逻辑性不强,不清,错别字较 字楚,语言准确,明,语言准确,理通顺,图纸质论述基本清楚,多,图纸质量达5 100 表文字流畅,图纸文字通顺,图纸量较好,符合国文字基本通顺,不到基本要求 达 美观符合国家标整洁,符合国家家标准 图纸质量达到基 准 标准 本要求 能简明扼要、重能比较流利、清基本能叙述出论能阐明自己的基不能阐明自己的 点突出地阐述论晰地阐述论文的文的主要内容,本观点,对某些基础观点,主要答 答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能较对提出的主要问主要问题虽不能问题答不出或有辩 辩能准确流利地回恰当地回答与论题一般能回答,回答或有错误,原则错误,经提50 100 情成 答各种问题 文有关的问题 无原则错误 但经提示后能作示后仍不能回答况 补充说明或进行有关问题 绩 纠正 备 注 XLI 附表D.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表(人文社科类) (指导教师评分表) 不及格(低于类 比重 分 评 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项目 60) 别 值 分 %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学习态度认态度比较认学习态度尚学习不太认学习马虎,纪学习真,模范遵守真,组织纪律好,遵守组织真,组织纪律律涣散,论文态度纪律,论文完较好,论文达纪律,论文基较差,论文勉达不到规范化与 15 全符合规范化到规范化要求 本达到规范要强达到规范化要求 规范要求 求 要求 要求 100 除全部阅读教除全部阅读教阅读了教师指能阅读教师指未完成阅读任平 师指定的参考师指定的参考定的参考资定的参考资务或读书笔时 资料、文献外、资料、文献外,料、文献、并料,写出两万记,文献综述 成 还阅读较多的还阅读一定的能较认真地写字以上的读书不符合要求 文献自选资料,并自选资料,并出两万以上的笔记或三千字绩 阅读 认真写出两万认真写出两万读书笔记或三以上的文献综与 15 100 字以上有见解字以上的读书千字以上的文述 文献的读书笔记或笔记或三千字献综述 综述 三千字以上的以上的文献综 文献综述 述 能出色完成规能较好完成规能按时完成规基本完成规定外文翻译达不外文定的外文翻定的外文翻定的外文翻的外文翻译,到规定的要求 10 100 翻译 译,译文准确译,译文质量译,译文质量译文无大错 质量好 较好 尚可 论文有独创的论文有一定的论文能提出自选题有一定的论题不能成立 见解,富有新见解,或对某己的看法,选价值,但论文或有重大毛病 意或对某些问一问题分析较题有一定的价中自己的见解学术题有较深的分深,有一定的值,内容能理不多 25 100 水平 析,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实论联系实际 学术水平或较用价值 大的实用价值 水 论点鲜明、论论点正确,论观点正确,论观点基本正基本观点有错 据确凿,论文据可靠,对事述有理有据,确,并能对观误或主要材料平表现出对实际物有一定的分但独立研究体点进行一定的不能说明观点 成 问题有较强的析能力和概括现得不足,论论述,但缺乏绩 论证分析能力和概能力,能运用文缺乏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25 100 能力 括能力,文章所学理论和知深度,材料能和研究能力, 材料翔实可识阐述有关问说明观点,面照搬他人的观 靠,有说服力 题 也比较宽 点,拼凑的痕 迹较明显 论文结构严论文结构合论文结构基本论文结构中有内容空泛,结 谨,逻辑性强,理,符合逻辑,合理,层次比不合理的部构混乱,文字 论述层次清文章层次分较清楚,文理分,逻辑性不表达不清,文文字晰、语句通顺,明,语言通顺、通顺 强。论述基本题不符或文理10 100 表达 语言准确、生准确 清楚,但不严不通,有抄袭 动 密、不完整,现象 或说服力不强 备 注 XLII 附表D.5: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表(人文社科类) (评阅人员评分表) 不及格(低于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类 比重 分 评 60) 项目 别 值 分 %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能出色完成规能较好完成规能按时完成规基本完成规定外文翻译达不定的外文翻定的外文翻定的外文翻的外文翻译,到规定的要求 译,译文准确译,译文质量译,译文质量译文无大错 外文15 100 质量好 较好 尚可 翻译 论文有独创的论文有一定的论文能提出自选题有一定的论题不能成立见解,富有新见解,或对某己的看法,选价值,但论文或有重大毛病 意或对某些问一问题分析较题有一定的价中自己的见解 学术题有较深的分深,有一定的值,内容能理不多 35 100 水平 析,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实论联系实际 学术水平或较用价值 大的实用价值 水 论点鲜明、论论点正确,论观点正确,论观点基本正基本观点有错平 据确凿,论文据可靠,对事述有理有据,确,并能对观误或主要材料成 表现出对实际物有一定的分但独立研究体点进行一定的不能说明观点 绩 问题有较强的析能力和概括现得不足,论论述,但缺乏论证分析能力和概能力,能运用文缺乏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35 100 能力 括能力,文章所学理论和知深度,材料能和研究能力, 材料翔实可识阐述有关问说明观点,面照搬他人的观 靠,有说服力 题 也比较宽 点,拼凑的痕 迹较明显 论文结构严论文结构合论文结构基本论文结构中有内容空泛,结谨,逻辑性强,理,符合逻辑,合理,层次比不合理的部构混乱,文字论述层次清文章层次分较清楚,文理分,逻辑性不表达不清,文文字晰、语句通顺,明,语言通顺、通顺 强。论述基本题不符或文理15 100 表达 语言准确、生准确 清楚,但不严不通,有抄袭动 密、不完整,现象 或说服力不强 备 注 XLIII 附表D.6: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表(人文社科类) (答辩小组评分表) 不及格(低于优秀(90-100) 良好(80-89) 中等(70-79) 及格(60-69) 类 项比重 分 评 60) 别 目 值 分 %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能出色完成规能较好完成规能按时完成规基本完成规定外文翻译达不外定的外文翻译,定的外文翻译,定的外文翻译,的外文翻译,译到规定的要求 文译文准确质量译文质量较好 译文质量尚可 文无大错 10 100 翻好 译 论文有独创的论文有一定的论文能提出自选题有一定的论题不能成立 见解,富有新意见解,或对某一己的看法,选题价值,但论文中或有重大毛病 学或对某些问题问题分析较深,有一定的价值,自己的见解不术有较深的分析,有一定的学术内容能理论联多 20 100 水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实用价系实际 平 水平或较大的值 实用价值 水 论点鲜明、论据论点正确,论据观点正确,论述观点基本正确,基本观点有错平 确凿,论文表现可靠,对事物有有理有据,但独并能对观点进误或主要材料成 出对实际问题一定的分析能立研究体现得行一定的论述,不能说明观点 论绩 有较强的分析力和概括能力,不足,论文缺乏但缺乏分析概证20 100 能力和概括能能运用所学理一定的深度,材括能力和研究 能力,文章材料翔论和知识阐述料能说明观点,能力,照搬他人力 实可靠,有说服有关问题 面也比较宽 的观点,拼凑的 力 痕迹较明显 论文结构严谨,论文结构合理,论文结构基本论文结构中有内容空泛,结构 逻辑性强,论述符合逻辑,文章合理,层次比较不合理的部分,混乱,文字表达文层次清晰、语句层次分明,语言清楚,文理通顺 逻辑性不强。论不清,文题不符字通顺,语言准通顺、准确 述基本清楚,但或文理不通,有10 100 表确、生动 不严密、不完抄袭现象 达 整,或说服力不 强 能简明扼要地能比较流利、清能叙述出论文能阐明自己的不能阐明自己 阐述论文的主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对基本观点,对某的基本观点,主答 答要内容,能准确的主要内容,能提出的主要问些主要问题虽要问题答不出辩 辩流利地回答各较恰当地回答题一般能回答,不能回答或有或错误较多,经50 100 情成 种问题 与论文有关的无原则错误 错误,但提示后提示后仍不能况 问题 能作补充说明正确回答有关绩 或进行纠正 问题 备 注 XLIV 附表D.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语、成绩评定表 学院(盖章): 学号 姓名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班级 评语: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成绩: (满分100分)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评语: 评 阅 教 师 意 见 成绩: (满分100分)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评语: 论文 (设 计) 答辩 小组 意见 成绩: (满分100分)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院答三项累计总成绩(百分制): 辩委 员会综合评定成绩(五级记分制): 审核主席(签名): 年 月 日 意见 注:1、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所给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并分别按40%、20%、40%记入总评成绩 中(部分专业可根据学科特点适当调整比例); 2、总评成绩一律采用五级记分制,具体换算规定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 (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XLV 附录E 学院用表 附表E.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统计表 ,200 届, 学院(盖章):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类型 课题来源 指导教师 学生 课题名称 论设科生产社导师其教师编码 姓名 职称 学号 姓名 专业 班级 文 计 研 会实际 选题 他 填表人(签字): 46 附表E.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情况汇总表 ,200 届, 学院(盖章):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性质 指导教师 学生 社论文 会 课题名称 调设其成理应查教师编码 姓名 职称 学号 姓名 专业 班级 计 他 绩 论用及研研评究 究 价 填表人(签字): 47 附录F.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图 学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 参考时间:选题申报工作开始前一周 时间:由各学院按教学计划确定 学院组织教师填写选题申报审核表,汇总题目张榜公布,实施双向选择 参考时间: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确定 落实学生选题,向学生下达任务书 参考时间:张榜公布一周内 向教务处报送《选题汇总表》及软盘 参考时间: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之前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参考时间: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两周内 学院、教务处组织中期检查 参考时间:毕业论文(设计)实施中期 时间:由各学院按教学计划确定 学生答辩资格审查,毕业设计(论文)交叉评阅 参考时间:各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确定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参考时间:各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确定 向教务处报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向教务处报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 (论文)”名单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参考时间:由教务处通知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I 附录G.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相关表格资料 (1)课题申报审批表(2)任务书(3)开题报告(4)周进展记录 (5)中期检查表(6)答辩记录(7)成绩评定表 论文(设计)题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II 3
本文档为【【参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314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4KB
软件:Word
页数:8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