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防治

举报
开通vip

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流失的防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全国水土流失的分布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和南方石质山区五个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青海省龙羊峡至河南省桃花峪区间,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有水蚀面积3...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防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全国水土流失的分布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和南方石质山区五个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青海省龙羊峡至河南省桃花峪区间,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有水蚀面积34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自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的11万平方公里45个县(旗),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约占黄河年输沙总量16亿吨的50%以上,且多是粗沙,土壤侵蚀模数平均每年为5000~ 10000吨/平方公里,少数地区高达20000~30000吨/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厚度从数十米至百十米不等,土质疏松,易于崩解,加之暴雨强度大,植被少,地形起伏,坡度较陡,侵蚀强烈,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塬、梁、峁地貌景观。面蚀以坡耕地为主,15%~25%的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土壤5~10吨,致使土地日益瘠薄,加剧了干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沟蚀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0%~ 40%,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十分强烈,崩塌、滑塌、陷穴、泻溜等重力侵蚀伴随水力侵蚀,成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每遇暴雨,泥沙俱下,不仅冲走了大量土壤,而且造成河道淤积,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东北黑土漫岗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中上游,是大兴安岭向平原过渡的山前波状起伏台地,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水蚀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垦殖初期,有1米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15%。漫岗地形坡度虽缓,但坡面很长,一般达800~1500米。黑土耕地表层疏松,而底层粘重,透水性很差,暴雨时耕作层易于饱和,形成地表径流。加之长期顺 坡耕作,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使黑土层逐年变薄,粮食单产降低。许多地方已由面蚀发展到沟蚀。上游林区,由于人口增加,盲目开发,水土流失不断扩大。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定程度的风蚀。 (3)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00万平方公里,水蚀面积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最广、程度较高的类型区。该区的水土流失,除一般面蚀、沟蚀外,还有“崩岗”这一特殊流失形态。崩岗主要产生在风化花岗岩地区。由于风化壳深达20~50米,且主要由粘性力很差的粗粒石英砂组成,当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后,地表径流迅速在坡面浅沟集中处形成崩口,溯源发展,深10~20米,长数十米到上百米,破坏地面十分严重。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层很薄,一经流失,岩石裸露,从而丧失了各类生物生长的条件。虽其侵蚀模数不算高,但潜在危险性不容低估,对当地群众的危害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亚于黄土高原上的强烈侵蚀。 (4)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于松辽、海河、淮河、黄河四大流域,包括淮南山区,豫西山区,沂蒙、太行、燕山山区和东北的西南部分,西北的东南部分山丘地带,面积为75.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48万平方公里。该区地表土石混杂,石多土少,细粒物质流失后,地面极易砂薄化或石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由于土层薄,裸岩多,坡度陡,沟底比降大,暴雨时经常形成突发性山洪,挟带大量粗沙石砾,堆积在沟道下游和沟口、川地,冲毁村庄,埋压农田,淤塞河道,危害十分严重。 (5)南方石质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自治区,以及甘肃、陕西两省南部,总面积约9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从危害特点看,一是石灰岩山区的坡耕地石化,威胁群众生存,尤以贵州、广西最为严重;二是多发泥石流,对沟口下游危害严重,主要分布于金沙口下游和陇南、川南山区。此外,在四川盆地和滇中高原等地,紫色砂页岩地区的水土流失亦很严重。 2.水土流失的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加剧,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乃综合作用所为。 (1)地形。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相对高差,例如云贵高原处于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相对高差一般在300~700米之间,大部分耕地在斜坡上,极易被冲刷。第二是地表形态,例如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于地表破碎,加速了侵蚀。第三是地面坡度,黄河主要粗沙来源的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坡度大于25°以上的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7%。东北黑土地带坡度虽缓,但坡面很大,坡陡增加径流速度,坡长增加径流流量,均起到扩大冲刷的作用。 (2)气候。有的地区干燥炎热,如江西兴国县和南岭山区,裸露岩石最高温度达六七十度,岩土风化剧烈。有的地区气温寒冷,如黑龙江省拜泉县,土壤在冬季冻胀,春夏融化,屡遭冻融,极易引起重力侵蚀和流失。有的地区干旱,如北方年降雨低于200毫米的地区和南方的旱季,裸露的表土连续六七个月遭受风沙袭击,极易散失;一遇暴雨,冲刷强烈。在气候因素中,高强度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暴雨对表土的冲刷剧烈,黄河各支流最大5日雨期的输沙量,一般占全年输沙量的40%~90%。 (3)土壤。土壤抗侵蚀稳定性取决于其本身的力学结构与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及自然环境状态。有关专家归结为五项指标:小于0.1毫米粒径的粉粒含量;大于0.1毫米粒径的砂土含量;腐殖质含量;土壤结构和土壤的透水性。我国西北黄土组成以粉粒为主,孔隙率高,透水性强,含可溶性碳酸盐,遇水极易崩解。东北黑土长期遭受侵蚀,已使土层变薄,少数地块暴露母质,抗蚀能力减弱,经不起水风等外力侵蚀。南方红壤丘陵荒地有机质含量只有0.5%~0.8%,在高温少雨季节,受化学反应与物理作用,土壤保水保肥力降低,易遭侵蚀。南方石质山区和北方土石山区普遍存在着第四纪堆积物和幼年岩性土,如石灰土、紫色土、黄土等。南方丘陵分布着花岗岩、紫红色砂页岩、花岗片麻岩等,大部分较为破碎软弱,在高温多雨条件下迅速风化,易在雨蚀作用下流失。 (4)植被。森林和草地具有很大的保水能力,能促进水的正常循环,起着涵养水源、控制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森林通常具有多层结构,高层有乔木,中层有灌木,地表有草丛及蕨类植物,地下还有盘根错节的根系。参差的树冠一般可截留雨量20%以上,地面上的草丛和落叶可拦截并吸收降雨量的50%~80%,林草根系及团粒土壤结构又可减缓水流,使大部分雨水很快渗透,并转蓄于地下。因此,近代植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土流失。 (5)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的耕作,是加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东北地区,毗邻大漠,半年休耕,地表裸露,风剥雨蚀,影响土壤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贵州省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坡面垦殖,顺坡耕作,增加了土壤的不稳定性;西北黄土高原树木、草根常被砍伐挖掘,广种薄收,地力衰退,土壤团粒结构屡遭破坏,腐殖质日趋减少,抗冲能力大幅度下降。 综观以上水土流失形成的直接因素,一是地面坡度与坡长;二是降雨的雨量与强度;三是土壤结构和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和自然状态;四是地面植被;五是耕作制度。前两项和第三项的一半取决于自然客观情况;后两项半的人为影响较重,五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影响,决定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广度。 3.水土流失防治中的新问题 50年来,我国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2.7万平方公里。在治理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现已好转,经济也获得发展。同时,水土流失量大大减少。如1982年国家确定的8片重点治理区,到1989年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8800平方公里,占8片区水土流失面积的31%;治理中,共建成基本农田242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855万亩,种草514万亩,植被率由1982年前的10.8%提高到26.8%。黄河流域的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和定西县4片治理后,平均每年减少泥沙流失50%以上。重点治理的江西兴国县,土壤流失量由每年的1106万吨减至500万吨。 然而,从全国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目前的水土流失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扩大之势,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成为新的可能也是更为严重的 水土流失区。这说明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的情况普遍存在。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日益加快。由于人们在开发建设和利用水土资源过程中忽视水土保持,使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人为水土流失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现就我国近年来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列述如下。 (1)工程开发建设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三峡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由于一些施工单位水保意识不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三峡建设中已开工的127个施工项目,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35.1平方公里,毁坏地貌植被36.9平方公里,弃渣近1亿立方米。如三峡坝区专用公路全长28.6公里,土石方开挖量约600万立方米,其中有300万立方米弃渣几乎全部就地倾倒而未采取任何水保措施。晋陕蒙接壤地区,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发中的特大型能源重化工基地,而这一地区又是黄河中游粗沙的主要来源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本来就十分严重,随着近年来开发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到1992年,矿区的废土弃渣堆积总量达6858万吨。由于上百个矿都是在河道中露天开采,所以60%的弃渣直接倒入河道,使河段入黄泥沙增加一倍。此事虽于1994年国家拨专款进行了河道清障,扼制住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但沉重的代价发入深省。 (2)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据广东省对广州、珠海、佛山等12 个城市的典型调查,从1986年~1995年的10年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475平方公里,城镇建设弃土弃石量达23.65亿立方米,产生水土流失量达5.28亿立方米。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84.9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化和工业开发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80.37%。布吉河中游的大片房地产开发区,由于在开发初期忽视水土保持,河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每年市政府要花上千万元进行清淤。1992年,一场五年一遇的洪水,布吉镇的直接损失就达5.5亿元。又如龙华镇的大浪村,过去很少发生洪灾。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没有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泥沙大量冲入河道,将河道淤平,变成公路用地,致使上游河床高出村庄地面高程,一下暴雨,村庄即被淹没。山西省太原市郊区在开发建设中,不注意水土保持,造成人为水土流失量达250万吨,占全市总水土 流失量的79.4%。1996年8月,一场暴雨,洪水挟带泥沙进入太原市区,市区内淤积泥沙达1米厚,失踪和死亡数十人,直接经济损失2.86亿元。 (3)交通建设乱倒弃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速度加快,这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交通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水土保持,随意倾倒废弃土石,违反《水土保持法》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京九铁路”是我国“八五”期间特大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些建设单位忽视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调查,仅河南省信阳地区光山县境内10.2公里的路基开挖,就毁坏植被30.6万平方米,弃土石5.03万立方米。 (4)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现象依然存在。南方山区历史沿用的一种落后整地方式,“炼山全垦整地造林”,山坡整地过程是“砍—烧—挖—栽”;山坡全垦后,土质疏松,植被全遭破坏,一遇暴雨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广西西北东兰城附近的绿兰林场的一处山坡面,本来生长有松杉树林,1986年冬将原有树木砍光,又采取连片全垦营造腊月橙。1987年9月的一次大暴雨,整个山坡面被严重冲刷,种下的腊月橙也被冲得所剩无几。浙江省淳安县铜山乡,因全垦整地造林,诱发一处大滑坡,滑塌土石方达60万立方米,都被冲入河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开发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令人担忧,如无坚决有力的措施,极易产生和加剧新的水土流失。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子孙后代,社会经济越是发展,越应注重水土保持。 4.跨世纪的工程 为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力度,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战略部署,水利部于1997年制定了跨世纪“全国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对全国性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从1998年开始,经过50年左右的努力,将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治理一遍,完成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坚决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产生,遏制现在水土流失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动态监测网络。考虑到流域水土保持工 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拟主要安排在近期(2001~2010年)和中期(2011~2030年)完成这些大江大河的治理任务。中近期治理55.08万平方公里,中期治理74.79万平方公里。远期(2031~2050年)治理18.50万平方公里。同时将全国其它治理区归纳成4个重要地区(新、藏、内蒙古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东北诸河流域、沿海与直接入海河流、南方崩岗地区)统一进行了规划部署。 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防治,已成为世界各国新的也是共同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战略。生物措施对水土保持具有决定性作用。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林下枯枝败叶的截留、吸收作用增加降水的就地渗入量,减少地表径流,又可削弱雨滴对土壤的溅击,减少土壤侵蚀量;同时,也可含蓄更多的水分。据甘肃天水水土保持试验站的观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黄土丘陵区,一年冲走的土壤裸露的荒坡是种植刺槐林地区的8倍。长白山区的小丰满水库,在上游茂密森林的保护下,建库27年淤积的泥沙只占库容的1%。而黄河三门峡水库却因上游林木稀少,建库14年淤积的泥沙占库容的59%。这些事例都证明,以造林为主的生物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根本的措施。 从这种论证出发,我国在继续进行小流域治理和研究实施水土保持耕作法的同时,以林业部门为主,正在规划和实施大规模的生态林业工程,以期构筑一个强大的生态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水土流失趋势,改善生态环境,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正在实施的生态工程是:在“三北”水土流失区,结合“三北”防护体系的建设,实现水土保持和防治沙漠化两大目的;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区,开始长江防护林建设,建立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生态防护体系;在沿海水土流失区,以防风和防止水土流失为方向,建立防浪护堤林、海岸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在太行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发展经济林,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在淮河流域,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和多效益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在珠江流域,也同样建立以水土保持和发展经济并举的防护林体系。这些森林工程建设,有的时间跨度远达2050年,其空间跨度覆盖大半个中国,堪称空前伟大的跨世纪工程。
本文档为【水土流失的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1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