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 1 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 情绪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 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 1 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 情绪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 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 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 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 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 临床法。5 个案法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描述心理现象 2 解释心理活动机制 3 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研究领域,分为 4 个层次1 基础研究 2 心理现象研究 3 心理对象研究 4 活动领域层次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6)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2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4 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6 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7 认知主义心理学 8 精神心理学 。当代心理学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整合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的特点。7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 1 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2 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的指导。3 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1 描述心理现象 2 解释心理活动机制 3 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8)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 高尚的职业品德 2 广博的知识 3完善的人格 4 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之一。系统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创新能力。5 专业的技能。包括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心理产生的主要基础。)和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脑神经一共是12 对。2通常将生长和发育分为 4 个时期。胎儿期,初生儿到成人的时期,成人期,老年期3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只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而 不具有反射能力。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 部分组成。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斯金纳箱”。5广义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动物心理的发生于发展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分为 10 个阶段。 期(0-1 乳儿岁)婴儿期(1-3 岁)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 岁)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 岁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11.12-14.15 岁)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 岁)青年中期(19-25 岁)成年期(25-45 岁)中年期(45-65 岁)老年期(65 岁以后)6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以及差异性。个体心里发展的动力:教育和社会。7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扩展简答: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 4 个,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一个事错误的。)一、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1 遗传,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 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成为遗传素质。2 生理成熟。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过程,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规律性,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自然环境因素,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8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 0-1 岁)身高,体重,头面部发生明显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1 初中生生理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机能成熟,使初中生有成人感,独立倾向日益严重。2 心理发展有这样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初中生考虑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比较片面,冲动和草率。情绪上心理活动强烈,固执,狂暴,自我意识发展的盲目膨胀,情感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都会引起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盲目自尊或妄自菲薄,情绪易大起大落。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危机期及如何度过答案为9-15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 过渡性。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表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在身体发育方面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2 闭锁性。指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作内部的获得时期。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对成人闭锁对同龄人开放。3 社会性,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社会情感性丰富和稳定,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1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性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2 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11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用逻辑法则的发展。高中生的情绪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 2 情绪的丰富性 3 情绪的特异性。 情感发展的特点:1 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 2 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1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低级生理需要相联系)情绪特点:1 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 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感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迫切需要 2 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 情感容易受挫,忍受能力差13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初中生。1 意识高涨。大约在 1-3 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 反抗心理。第一反抗期出现于 2-4 岁之间,第二反抗期出现于初中阶段。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有新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14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高中生逐渐学会了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分析自己。2 价值观的确立 3 自治需求15(怎样度过初中生的危险期)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初中生:1 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 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高中生:1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 2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3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4 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的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 2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 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3学习的种类。1 依学习水平划分,加涅分成 8 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 依学习内容和胺绞交郑滤詹菅安牧嫌胙罢咴兄督峁沟墓叵担胺治庖逖昂突笛埃指菅暗姆绞浇胺治邮苎坝敕?盅啊,庖逖埃ɡ斫庑匝埃?氖抵适且苑盼淼男轮逗脱罢呷现峁怪幸延械氖实惫勰罱?鸬氖抵实摹?侨宋牧怠,抵市粤凳侵感戮芍都淠谠诘挠幸庖辶担侨宋抵感戮芍都浯嬖诘墓勰畹囊恢滦浴? 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4学习理论 1 刺激—反应理论。(外在行为解释人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由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联结学习的公式:S—R。三条学习的定律:准备律(有积极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的动机、心向),练习律(反复强化),效果律(强化物体对那个人本身有吸引力)。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2 认知理论(关于某科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二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强调各门学 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形成。代表人物布鲁纳.3 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倡导,他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5顿悟学习的条件是在这个领域长期坚持努力的人,长期思考,是勤奋耕耘的人。6学习迁移有好作用也有坏作用。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学以致用,先前知识的运用(正迁移—有利,负迁移—无利)7学习迁移的种类。1 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正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负迁移。2 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 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例在学习母语时学习英语产生干扰,属负迁移8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 形式训练说,训练人的心智大脑 2 共同要素说,相似的程度有利于迁移的发展,循序渐进 3 经验概括说(原理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理论回到实际)在迁移中的作用 4 关系转换理论(顿悟说)5 认知结构说,认为学习者只有懂得如何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才会产生。关于这章这节基本理论不清楚,不利于迁移,建立关系。联系清晰,把握深刻。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 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2 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节,控制认知活动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 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效果的主要因素 4 心向与定势,心向和定势都是心理准备状态10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 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学习的目标 2 精选教材。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就必须精选教材内容 3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在经过教师处理之后应具有科学的序列,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 4 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 5 创设与应用情况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景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6 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为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的理解基本原理 7 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那ㄒ啤?1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本质及规律的思维过程(有意义学习)。知识理解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举例)标志是: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能举例复述,融会贯通(迁移)12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1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2 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有 3 种形式(获得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利用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不断的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实物的本质特征(例盲人摸象,通过非本质属性解释本质属性的过程)。比较包括同类事物比较和同时比较。比较有利于记忆 13知识的应用的实质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迁移。知识 应用可分为 3 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 审题,指了解题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审题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思维等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尤其表现在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如何存储以及如何提取知识的所有途径、方 2法和策略叫做表征。 相关知识的重现。学生在重现相关知识时,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旧知识的干扰,学生的生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 3 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14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1 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可利用性、可辩证性、稳定性、可靠性,原有知识是否扎实)2 问题的特征(问题的背景)3 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与智商有关、思维习惯)15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1 技能具有以下特点: 技能是一种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2 技能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形成技能的基本条件)3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技能按其本身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1 动作技能(实在物)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 2智力技能(观念,动作可以不连贯、可省略)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区别:1 活动的对象不同。智力技能属概念的范畴,思维方法 2 活动的结构不同 3 活动的要求不同。联系: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16技能的形成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1 认知定向阶段。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学习者可根据这种动作映像联练习动作 2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3 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4 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智力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分成 5 个阶段: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如借助于实物或模型、图表、标本等学习。3 有声言语阶段 4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 内部言语阶段17技能的形成标志。动作技能表现出的标志:1 动作结构的改变 2 动作品质的变化 3 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智力技能表现出的标志:1 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的活动支持 2 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快速反应代替了详尽、展开的推理过程,思维灵敏,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 3 智力活动自动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活动。18)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1 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原因一是由学习者的主观原因引起的,如学习者的信心、动机、情绪、身体状态等,二是由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如练习的方法条件和工具的改变等 2 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原因是如生理上的疲劳、感觉技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调节作用减弱、动作强度减弱、兴趣降低、意志品质差、自满情绪、练习方法不当等。19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1 确定练习目标 2 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灵活采取练习方式20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准则的总和。两者区别:1 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2 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比品德 广阔的多,概括的多。道德包含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 3 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 要,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体需要。两者联系:1 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2 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于发展 3 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21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部分。22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品德的各心理成分之间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个体品德发展中,每一个基本成分都不可忽视。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道德心理的基础和前提,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桥梁。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深化、交融的结果就产生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驱动人以道德意志来实践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时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因此,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之间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23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他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依靠他人到自律不依赖他人的过程。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 3 个阶段:1 前道德阶段(0—3 岁),这一时期儿童对问题的考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对待规则 2 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 岁),特点:单方面的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3 自律道德或主观主义阶段(7—12 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三种水 发展阶 心理特征平 段一前 1 惩罚 只从表面行为看行 习 定向 为后果的好坏,盲目 俗 阶段 服从权威,旨.
本文档为【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16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