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举报
开通vip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本专题集中的成语多为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已出现的成语,少数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易误用、高考或模拟试题尚未考查的。“浅说”内容一般包括释义、例证、关键点解说三部分。成语后加“?”者是近十五年来高考曾考查过的,词条后注有考查年份。正文后附有词条索引,以便查阅。 释义及例证,多出自《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9年8月版)《新华成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版)《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长春出版社2003年5月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版)《辞海》(...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本专题集中的成语多为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已出现的成语,少数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易误用、高考或模拟试题尚未考查的。“浅说”内容一般包括释义、例证、关键点解说三部分。成语后加“?”者是近十五年来高考曾考查过的,词条后注有考查年份。正文后附有词条索引,以便查阅。 释义及例证,多出自《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9年8月版)《新华成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版)《现代汉语成语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词典》(长春出版社2003年5月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月音序本版)《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合订本版)。中有抵牾处,比照之后,多以《辞海》《辞源》为最后凭依。《成语辨析》(倪宝元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咬文嚼字》杂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2004)有丰富的材料、精当的辨析,本专题集也多有采用。例证或重源流,或重文学性,或重影响力;重视近代、现当代作家、学者的词语使用。关键点的解说、提示或探究,据不同情形多加“董按”或“注”字样。 本专题集的初衷之一,是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略知其所以然,故“浅说”内容有不惮其烦处。学生诚能对所举例证细加揣摩,则于语文素养之提升不无裨益,非唯成语专题复习之用。 1, 心领神会。先看一个例子:“„„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这个句子当中的“心领神会”,从语法角度来看用得是错误的。“心领神会”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汉语中,这类词语不少,如: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无人问津、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喜闻乐见、嬉笑怒骂、生死攸关、夸夸其谈、不屑一顾 、浑然不觉、不可理喻、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家喻户晓、出奇制胜、洗耳恭听、耳闻目睹„„这些词语之所以会被用错,多是因为大家把整个词语的用法等同于该词语的末一字或末两字了,如“谈”可带宾语,就以为“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也可带宾语。 2, 从长计议。?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现在人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茅盾《虹》之四:还是暂且实行你的“现在主义”罢~明年暑假时我一定回 川,那时我们再从长计议。——2004北京卷尝考查。 3, 一文不名。?“名”:占有。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只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有穷不穷的问题。刘绍棠《村妇》卷一:腰里一文不名,借钱四处碰壁,便兔子也吃窝边草,到亲戚熟人那里坑骗。——2004北京卷尝考查。 4, 一文不值。“值”:价值。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形容毫无价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视。常用于物,也用于人;因为人、物都有价值的判断问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回: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断了,那时一文不值,不怕他不卖。 5, 文不加点。?“点”:古人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写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成熟。语出祢衡《鹦鹉赋》: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又如,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2004北京卷尝考查。 6,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削掉。“论”:言论,学说,论点。全词指不可改动的、不会磨灭的、正确无比的精辟言论。褒义。董按:?该成语另有结构相同之一系列短语。如:不刊之典(著作、典籍),不刊之作(笔墨、作品),不刊之训(教导、训诫之语),不刊之则(规则、法则)„„?今人多把“不刊之论”中的“不刊”等同于“不堪”,误。“不堪”,多表消极意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较少作定语;如:不堪入目,狼狈不堪,这人太不堪了。? “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正确言论)或“的论”可视为其近义词。——1993全国卷尝考查。 7, 诛心之论。“诛”,有“谴责”“揭穿”意。谴责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论,后多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多用作褒义。清代魏源《书明史藁二》:若非礼亲王诛心之论,乌能动史臣之肺腑哉~巴金《随想录》86:诛心之论,痛快淋漓,使高宗读之,亦当汗下。 8, 名噪一时。?名声很响,在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噪”:广为传扬。董按:该词大约为中性词时居多。尝有复习资料以之为贬义词,恐无充分证据。2004年北京卷高考题第4题D项: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即为明证。又按:“梦之音”疑为“梦之谷”之误,《梦之谷》为著名作家、学者萧乾之唯一长篇小说。《梦之音》则未之闻。2004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拟题为: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9, 火中取栗。?冒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上了当,得不到一点好处。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三:听说你在家里闭门不出,写文章准备大骂汪先生,我窃以为不可。你要慎重三 思,何必为人火中取栗,(董按:“我窃以为”有赘余之嫌)——1998全国卷、2004全国(海南等)卷尝考查。 10, 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六:爹爹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2004湖北卷、2004全国(甘肃)卷尝考查 11,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语本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董按:?从众多用例来看,“相依为命”的主语往往是两个人(或两者),而且属于弱势群体中人,而且多处在困境之中。?也指依靠别人或某种事物维持生活。如清代赵翼《哭铁骡》:昂藏五尺高,气压马万匹„„相依互为命,汝足即我膝。 12, 九牛一毛。?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董按:类“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喻人或物在无限广大之中所占比重非常小。),两成语都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都有对比之意,都有后者难与前者相比之意。——2004全国(吉林等)卷尝考查。 13, 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冰心《三寄小读者》三: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董按:反义词“事倍功半”?〔2004全国(吉林)卷尝考查〕: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现在下面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半功倍的。 14, 差强人意。?“差”:音chā,尚,略,稍微。(董按:一说相当于“很、甚”)“强”:音qiáng,振奋。整个成语是“虽然不太好,但尚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既不能理解为“太差”,也不能曲解为“强人所难”。——1993全国卷、2002春招全国卷、2004全国(安徽等)卷、2004湖北卷尝考查。 15, 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所系念。表示某件事(董按:多为憾事,包括对别人或对自己某一做法的不满,对无能为力之事的遗憾)存在心头,不能忘怀。金声《与谭友夏》:惟学问一事,耿耿于怀,恨不得胜师良友,日亲时接,以此亦欲见翁兄,一罄区区之意。贾平凹《祭父》:在那苦难的两年里,父亲耿耿于怀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几乎过三天五天就要我写一分翻案材料寄出。——2004天津尝考查。 16,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长物”:多余的东西。《老残游记二集》五回:德夫人走到他屋里看看,原来不过一张炕,一个书桌,一架书而已,别无长物。梁实秋 《雅舍小品?廉》:汉末有一位郁林太守陆绩,罢官之后泛海归姑苏家乡,两袖清风,别无长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载一巨石镇之。——2004浙江卷尝考查。 17,春意阑珊。?“阑珊”:将尽,衰落。该词意即春天将尽。(2004辽宁卷)董按:“春意盎然”(春意十分浓厚)?(2004全国春招卷)可视为其反义词。类似短语还有“灯火阑珊”(灯火将尽,灯光昏暗)。 18, 不以为意。?没有在意,未予注意或者不放在心上。茅盾《子夜》八:昨晚姨太太又是到天亮才回来。这已是惯了的,冯云卿本来不以为意,但此时正因公债投机失败到破产的他,却突然满肚子不舒服了。——2004湖南卷尝考查。 19, 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不对,含有否定意味。《喻世明言》卷12:未入境时,顾佥事先去嘱托此事。秦御使口虽领命,心下不以为然。鲁迅《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得就说出摸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20,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一般用来强调事实清楚,道理正确,绝对可信。如陈忠实《白鹿原》一章:冷先生只用一个手势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拒绝。董按:?“置疑”不能写作“置喙”。“置喙”:插嘴。“喙”:本指鸟的嘴,常借指人的嘴。“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不允许议论评论。?也不能写作“质疑”。“质疑”:提出疑问。它不用于否定形式,而“置疑”“置辩”多用于否定形式中。? “不容置疑”的近义词可找“无庸置疑”“无庸置辩”:用不着怀疑、争辩。“无”也写作“毋”。如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21,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表示越详尽越好。朱熹《答刘公度(其一)》: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仔细反复研究。王致之《忆朱自清先生》:在闲谈中,朱先生不厌其详地问及抗日同盟军的活动情况。董按:要和“不厌其烦”区分开。“不厌其烦”指人有耐心。如莫应丰《黑洞》四:社会交往都是按照古老的程式进行的。人们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2004湖南卷尝考查。 22, 不亦乐乎。本义表示十分高兴。《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多用来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或极点的地步。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他知道清朝英武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工兵们正在全镇搜集门板,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二刻拍案惊奇》卷31:王俊索性赶上,拳头脚尖一起上„„忙来劝时,已打得不亦乐乎了。董按:其近义词“不可开交”:形容无法摆脱、了结、结束。多用在“得”后,作补语。如:忙得不可开交,打得不可开交,闹得不可开交„„另有二不常见用例附后。《官场现形记》5回:这天直把三荷包乐得不可开交,就此与王梦梅作了一个知己。《官场现 形记》2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了,嘴里一片声嚷。 23, 不瘟不火。指演出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到好处。常被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被误写为“不温不火”。“瘟”:喻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热烈火爆。 24, 无出其右。?泛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公主大奇之,歧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宋代叶适《水心文集?别集4?兵权上》: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其所问对,亦止于孙武之意。——2004湖南卷尝考查。 25, 无以复加。达到极点,不能再增加什么了。《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曰:德至矣哉,大矣„„无以加矣,观止矣,如有他乐,吾不敢观。杜鹏程《回忆雪峰同志》: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之屈辱和窘困,无以复加。董按:此例句即2004湖南卷第4题A项所用句子。它把“无以复加”置换成了“无出其右”。故误。 26, 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语出杜牧《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董按: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可以“花样年华”“风华正茂”“锦瑟年华”形容之。如,宋代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唐代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004福建卷尝考查。 27, 不谋而合。?多指彼此的思想、信念、见解、情趣等自然地相合。干宝《搜神记、石子冈》:二人之言,不谋而合。又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针石,不谋而合。——2004福建尝考查。 28,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约定而彼此的行动或见解完全一致。多用于行动。如指心理活动,则所指比较细小,不值得一“谋”,且可用“同样”一词替换:大家对刘四不敢发作只好多吃他一口吧„„他们不约而同地想拿酒杀气。(老舍《骆驼祥子》) 29, 异曲同工。多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良好效果。含褒义色彩。“工”:工巧,巧妙。清代冯镇峦《聊斋志异?蛇人评》:此等题我嫌污笔,写来款款动人乃尔。与柳州(宗元)《捕蛇者说》异曲同工。又作“同工异曲”:喻同样高深的造诣而风格情调各有不同。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按:指扬雄、司马相如),同工异曲。注意与“殊途同归”的细微区别。殊途同归: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中性词。 3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喻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刘基《卖柑者言》:又见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浓而沃肥鲜者,熟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也可单用“金玉其外”,意思、用法不变。——2004福建卷尝考查。 31,在劫难逃。?“劫”:劫数,佛教所谓注定的灾难。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难以逃脱。也作“劫数难逃”。如:吴趼人小说《发财秘诀》:后来王师到时,全城被戮,可见劫数难逃。董按:该词多指无辜者遭受宿命般的灾难,违法犯罪者落入法网、难逃法网当用“罪有应得”“自食其果”“法网难逃”等。——2004江苏卷尝考查。 32, 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时机稍微一放松就会失掉。苏轼《篔筜谷偃竹记》: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鹄落,少纵则逝。——2004江苏卷尝考查。 33,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特指用自己的钱在经济上帮助他人。“慷慨”:不吝啬。“囊”:口袋,指钱袋。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B项: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慷慨解囊”使用有误。该动作的目的是为人非为己。 34, 弹冠相庆。?最早见于《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意为王吉、贡禹二人爱好、抱负相同,王做了官,必会引见贡做官。故用“弹冠相庆”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后渐渐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用来形容坏人当道,小人得志。——2004广东卷尝考查。 35, 额手相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中性词。《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元诗选?胡元琛?大有年》: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 36,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董按:“耸人听闻”的目的是哗众取宠,施事者是人,贬义;要和“骇人听闻”区分开。“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的坏事情。它是指某坏事给人的震惊程度,无所谓褒贬。 37,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红楼梦》47回: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酷好耍枪弄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巴金《春》六:两位孙少爷跟陈克家的二少爷很要好。听说他们三个在外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1995全国卷尝考查。 38, 无所不用其极。“极”:顶点,尽头。原意为“无处不用尽心力”,褒义。如《诗》曰:“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礼记?大学》)现在多取贬义: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能使出来。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三:敌人手握屠刀,烧杀奸淫,无所不用其极。 39, 无所不至。有两种含义。?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中性词。《志摩日记?1923年10月13日》: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见渐短。适之于是转老回童了,可喜~?凡能做的坏事都做了。贬义词。《红楼梦》72回:旺儿的那小儿子虽然年轻,(但)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 40,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原中性词。清代唐甄《潜书、任相》:是以(张)居正得以尽忠竭才,为所欲为,无不如意。今贬义词。魏巍《东方》六部15章:他们都是唯武器论的可怜虫,以为凭借他们的优势武器,就可以为所欲为,征服别人的国家。 41,首当其冲。?冲:此指古战争中的冲车(战车的一种),引申为冲击、进攻。当:遭遇,面临。首当其冲,字面意为首先面临敌方的冲车,即首先面临攻击,首先遭遇挑战,首先感到有压力。董按:只看“首”而不及其余,便犯了望文生义之病。《汉书?五行志》27下之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1995 全国卷、2000安徽春招卷尝考查。 42,想入非非。?有两个含义:?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词。?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贬义词。董按:两义都在使用,生活中多用第二义。1995年全国卷: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该成语此处使用了第一义,对学生来说未免苛求——为什么要考查生活中较少使用的义项呢, 43,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董按:该成语原偏重于想法奇特;今偏重于不切实际,给人过于天真之感。萧红《呼兰河传》三章: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44,日薄西山。本义:太阳快要落山。“薄”:迫近。晋代张载《酃酒赋》: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此用本义)多比喻衰老、病重的人或衰微的事物临近死亡。《宋史?226、赵普传》:盖臣已日薄西山,馀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 45,如坐春风。喻受到良好的教育。“春风”:比喻良师的教导。《二程全书?外书》:朱公掞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作了一个月。董按:?“春风”的本意是“春天和煦之风”,故能引申为“循循善诱的、能予人以启迪的话语(所谓‘教导’)”。由此,又有“春风风人”(喻及时给人以教益或帮助)“春风化雨”(喻教育的作用普及而深入,也常用为称颂师长教诲之词。如《儿女英雄传》第37回:骥儿承老夫子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如坐春风”今不用其字面义或曰本义。该词语误用皆在此。 46,莘莘学子。?众多求学之人。“莘莘”:众多。董按:由于已有“莘莘”,故该短语前不能再加任何数量词修饰。诸如“一个莘莘学子”“很多莘莘学子”“500名莘莘学子”,统统错误。——1997全国卷尝考查。 47,不孚众望。?不能很好地使大家信服。董按:多指能力或努力不够。贬义。“孚”:使人信服。反义词“不负众望”:不会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褒义。“负”:辜负。——1997全国卷尝考查。 48, 趋之若骛。?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贬义。语本《史记?货殖列传》: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尔(即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只是为了牟取钱财)。李渔《笠翁文集、三、与赵伯声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骛。——2002全国春招题。 49,万人空巷。? 即万人空宅:家家户户奔向某处,以至住宅空空荡荡,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巷”:住宅。(董按:此从汪少华先生说)《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巷无居人”则巷空,宋人或用作“居人空巷”“居民空巷”“万人空巷”。董按:生活中,“巷”更多地被理解为“街道”;那么,“万人空巷”语意大变:街道空空荡荡,人都呆在家里。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致使万人空巷。(杨东平《城市季风》)这种用法现在尚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全国卷1997年高考已考。 50,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例:天津泰达和辽宁天润早就遥遥领先,其他球队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之误。或曰:„„其他球队远不能望其项背。)——全国卷1998年高考已考。 51, 望尘莫及。字面意是“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扬起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亦用作谦辞,表示同对方相比,差之较远。病例:责任编辑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但书籍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当为“鞭长莫及”之误) 52, 鞭长莫及。又作“鞭不及腹”“鞭长不及马腹”。字面意是“鞭子虽然很长,但不该打到马肚子上”。借指力量达不到。语出《左传?宣公15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杜预注:“言非所击。” 53,处心积虑。存有某种念头,早就有了某种打算。 “处”:存。曾巩《太祖皇帝总叙》:盖太祖之于受命,非如前世之君,图众以智,图柄以力,其处心积虑,非一夕一日,在于取天下也。今多指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谋算。贬义词。《官场现形记》46回:单说大少爷见老人家有这许多银子,自己到不了手,总觉有点难过;变尽方法,总想偷老子一票,方才称心。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董按:?注意与“绞尽脑 汁”的区别。“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中性词。?注意与“殚精竭虑”的区别。“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血。 “殚”“竭”都解作“尽”。该成语较“绞尽脑汁”多书面色彩,且隐隐有褒义味道。 54, 苦心孤诣。?费尽心血,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孤诣”:一个人达到。谭嗣同《致刘淞芙第11》:唯觉足下行数千里,费数千金,孤诣苦心,不计甘苦,在寒士中可谓绝无仅有,总期事有必成,乃不负尔。——1993全国卷尝考查。 55 , 惨淡经营。煞费心思地谋划,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绘画的创作或其他事业的开拓)。宋代王质《雪山集?和李无变求诗》:十年惨淡经营中,一点青荧灯火知。平日诗从天外得,只今天外总无诗。董按:该词中的“惨淡”与“萧条、败落、走下坡路、毫无生机”毫无关系。 56,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使用对象仅限于“房屋建筑”类。不可指一切美丽的事物。近来,“轮”多被写作“仑”,误。《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注:“轮,轮菌,言高大;奂,言众多。” ——全国卷1999年高考已考。 57,洗心革面。?字面意为“洗涤污秽之心,改变污浊面目”,后四字成文,喻痛改前非、彻底悔改。董按:使用该词,应包含有“由恶入善,由假入真”之意,其未变之前,当是罪行累累之人或集团。——2000全国卷题。 58,左右逢源。?有两义。?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梁实秋《厨房》:在厨作饭的人真是有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之感。?亦用以讥讽办事圆滑,在这一用法上类“八面玲珑”。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三:别看他如今是银行家,他可是一个能左右逢源、通天通地的人物。——2000全国卷题。 59,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多而明亮。后借以形容人手腕圆滑,事故深,处事接物面面俱到。有贬义。另有其他义项,此从《辞海》之释义。 60,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或者著作极多,不指其他事物。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梁实秋《书房》: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门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象样的书房。—— 2000全国卷尝考查。 61,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全当是乘车。“安步”,也作“缓步、徐步”,有舒缓、享受意。《战国策?齐4》: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2001年全国卷尝考查。 62,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骄横傲慢,气焰极盛。“颐”:颊,腮。“颐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原作“目指气使”:用眼色和鼻子出气以示意,使人奔走于前。刘向《说苑?君道》:(郭隗曰)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才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才至矣。《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以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董按:2001年高考第4题B项: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然从成语释义及上引古例看,此似可再推敲。 63,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的来临或收到别人题赠的诗文字画等使自己感到荣耀。谦辞,用于说话者自身。“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指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门户的房屋,形容住的房屋简陋。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无尽。——全国卷2001年高考已考查。 64,车水马龙。?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李煜《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全国卷2001年高考已考查。 65, 雨后春笋。?字面意是春天下雨后竹笋旺盛地生长,比喻新事物大量地涌现,蓬勃发展。含褒义。“春笋”喻新鲜(往往也是美好的)事物。王安忆《流逝》八:如今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全国卷2002年高考已考查。 66,如数家珍。?形容对所列举或所叙述的事情十分熟悉。“家珍”:家藏的珍宝。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所列举的事物就是家珍,则不能使用之。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君读书破万卷„„有诘之者,从容应答,如数家珍焉。——2003全国卷尝考查。 67, 未雨绸缪。?喻事先作好防备工作。“绸缪”:紧密缠绕,引申为修缮。类“曲突徙薪”。“曲突徙薪”: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董按:“曲突徙薪”防止的是危险,“未雨绸缪”则是以防措手不及。目的和范围略有不同。——2003全国卷尝考查。 68,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深奥的意义。董按:重在对“微”的理解:精微、精深。“义”不能写作“意”。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另,“微言”不等于“微词”。“微词”:也作“微辞”,指隐晦的批评,有不满之意。——2000安徽春招“成语使用”题尝考查“微言”。 69,不可理喻。“喻”:明白。即不可以道理使人明白,多指对愚顽或蛮横的人无理可讲,讲不清楚。贬义。它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物。又作“无理可喻”“莫可理喻”“难以理喻”。 70, 不知所云。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诸葛言上表时感情激动痛哭流涕,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本是自谦之词。后转为成语,人们对那些读不懂、听不懂的,内容空洞、语言混乱的文章或言语,即斥之为“不知所云”。已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病例:陈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时夹杂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南方周末》1996年6月21日16版《先研究 后批判》)(此句中“不知所云”为“如聆梵音”之误。“如聆梵音”指听不懂对方高妙的言谈,用在此处,既典雅又得体) 71,良莠不分。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喻品质坏的人。《词源》“莠”义项?:习于恶者曰莠,喻恶人、坏人。董按:易与“参差不齐”混用。“参差不齐”:长短、大小、高低不齐,指“量”的方面很不一致;而“良莠不分”指群体之中有“质”的不同。 72, 实至名归。有了实际的成就,声誉自然会随之而来。亦作“实至名随”。董按:近年来,该词多被误写为“名至实归”,体育报道、体育解说错误最为严重。如:“然而,不管他与基德竞争多么激烈,邓肯胜出实属名至实归”(《体坛周报》2002年5月8日《MVP不给邓肯给谁》)。 73, 翻云覆雨。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贬义。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故有时也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74,无独有偶。该词本为中性词,语出《河南程氏遗书11》:“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今意为“虽罕见,但不止一个,竟还有可与成对的”,已多用于贬义。 75,曾参杀人。指谣言传播开来,就会使人信以为实。表示流言可畏,或诬陷之事硬被当成罪状。典出《战国策?秦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和曾子同名祖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该典实质类“三人成虎”。 76, 三人成虎。喻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典出《战国策?魏二》: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77,众口铄金。在众口一词的贬抑之下,黄金都将熔化。喻舆论的力量极大,也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谚语有“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言众心所向,则济;众心所恶,则废。 78,积毁销骨。长久地不断地毁谤,能致人于毁灭之地。汉代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夫以孔、 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谄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79, 临危授命。“授”:献出。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如:刻不容缓之际,黄继光毅然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枪眼,表现出了临危授命、视死如归的精神。董按:使用该成语,对“授”的理解是关键。同时,要和“临危受命”区分开来。“临危受命”中的“受”是“接受”之意,该成语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如:先主辞世,蜀国人心不定,诸葛武侯临危受命,走向了自己鞠躬尽瘁的另一段路。(注意,该语境下,绝不能说刘备临危授命,把蜀国复兴大业托付给诸葛亮云云。) 80,登堂入室。又作“升堂入室”。“堂”是前庭,“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这是做学问由浅入深的几个阶段。喻学问、技能达到高深的程度(“入室”为最高境界,“升堂”次之)。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董按:?由,仲由也,即子路。言学孔子有成,但未达精深程度。?也有人认为该词可用其字面意,如:访问这种人家的时候,他们决定不登堂入室,只在门外谈一谈。(吴组缃《山洪》27)但该用法尚未被广泛认可,应付高考不必考虑此说。 81,首鼠两端。形容在两者之间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双声连绵词,欲进又退,犹豫不决的样子。又作“首施两端”,首施:双声连绵词,踌躇,进退不定。意同“首鼠”。 8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说话。褒义。侃侃:和乐或刚直貌。董按:该词意味着“口才好,能够滔滔不绝;在一定的压力下,从容不迫慷慨激昂”。不能同时具备上述两条件,就不能使用。 83, 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不是“人”而是“物”。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影视等艺术,常跟“阳春白雪”(高雅艺术)对举。《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都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唐李周翰注之云:《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 84,多事之秋。该词中的“事”,不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事故、事变;这种事故、事变多能造成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故又作“多难之秋”“多故之秋”。多用于时局方面。也能用于家庭、单位,但限于家庭、单位发生一连串的重大变故。 85,过江之鲫。形容人多而且纷乱,含贬义。通常指赶时髦、凑热闹、想牟取名利的人接连不断。如:“王县长儿子结婚那天,前往送礼祝贺者如过江之鲫。”该词多形容人,有时也形容物,泛指某东西特多。如:“现在川陕道上,这种‘拉拉车’多如过江之鲫。”(《茅盾文集》9卷《拉拉车》)又如:“校内林荫大道上,横七竖八,停满了大小汽车,自行车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季羡林《牛棚杂忆》) 86,可圈可点。“可”:值得。“圈点”:古人读书,在精彩或重要处加圈加点;民间塾师给学童批文,总在精彩字词语句旁连圈连点,以示鼓励。故“可圈可点”的本意是值得欣赏、值 得赞美。原只用于文章的精彩处,现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精彩表演甚至成功的外交活动、股市行情看好等都有人使用。 87,连中三元。此“中三元”是指连中解元(省城乡试第一名)、会元(礼部会试第一名)、状元(皇帝主考的殿试第一名),难度极大。现在使用已不限于科举考试。比如,射击手三发三中,一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三次夺冠,一本书连获三次大奖,均可用“连中三元”。 88, 巧夺天工。?又作“巧夺造化”。指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后多形容技艺精巧神妙。该词的施事者一定是人。欧阳山《三家巷》71:他伸手拨转灯笼,仔细辨认,竟认不出那是竹子织的,是柳枝绑的„„总之玲珑浮突,巧夺天工,叫人爱得不行。——1992全国卷尝考查。 89,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神妙。多指建筑、雕塑、文学艺术等。用法上,类同于“巧夺天工”。袁枚《随园诗话》六?三一:二树(钰)画梅,题七古一篇,叠“须”字韵,八十余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梁实秋〈〈吸烟〉〉:有的山水画是从透明的壶里面画的,真是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笔的。董按:当代作家刘醒龙《黑蝴蝶、黑蝴蝶》十三:面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俩目瞪口呆了半天。该句中的“鬼斧神工”之用异于大多数情形,恐不妥。 90,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陆游《南园记》:其地实武林之东麓,而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山湖之美。《红楼梦》57回:(薛姨妈)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与凤姐儿。董按:“天造地设”的施事者一定是大自然(天、地);人作施事者,“天造地设”前要有或者暗含“恰似”“真如”等表比较的一类连词,表示对人力所为的一种赞赏。 91,玉汝于成。全词相当于“爱之如玉,助之使成”,后表“成全”之意。“玉”,有“珍爱”意,动词。《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意为“王呀,因为我爱你,所以向你来规劝”。“玉女”即“爱你”。后又略缩为“玉成”,如“玉成美事”。格言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92, 同日而语。?又作“同年而语”,意义、用法近于“相提并论”。使用“同日(年)而语”必须满足以下三条件:一是上文必有两项内容(人物或事物)相比较,二是用来比较的内容差距较大,三是作者有褒一贬一的意图。例证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贾谊《过秦论》)例证2: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颜氏家训?勉学》)例证3:其最大证据就是李成龙确实能够甘居清贫,与别人之退而不隐者不可同日而语。(巴金《灭亡》6章)董按:“同日(年)而语”与“相提并论”用法上的相似点是,都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2003北京卷尝考查。 93,如丧考妣。“考妣”:(死去的)父母。如丧考妣,即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和着急,形容悲 伤着急到了极点。《尚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陨落,百姓如丧考妣。该成语本是褒义,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渐变成贬义。如:“当着我们在谈判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的时候,你们如丧考妣地急着要谈判„„”(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董按:该成语另有“形容意念集中,苦思竭虑于一事”之意,但用者极少,可从略。 94,尽如人意。?“完全符合人们的心意”之意。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它多以否定或反诘形式出现,如“不能尽如人意”“岂能尽如人意”等等。也许是受传统四字成语影响,人多略缩之为“不尽人意”,且有习非成是之趋势。——1997全国卷第31题“改错”题考查了“不尽人意”:“„„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95, 城下之盟。喻兵临城下,被迫屈服讲和、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一篇关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文章,大字标题竟为《中美缔结城下之盟》——这还是平等磋商的结果吗, 96,每况愈下。?本作“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也,曰:在黍稗。曰:何其愈下也,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也,曰:在尿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XI也,每下愈况。原喻从低微的事物上去推论,就愈能看出“道”的本质。后指情况愈往下愈严重。也作“每下愈笃”,后世多作“每况愈下”。——2004天津卷尝考查。 97,凤毛麟角。?“凤毛”:称誉别人家的子孙有其父祖的风姿文才。“麟角”:喻罕见而杰出者。后四字成文,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褒义。例:“这一措施推出后,电影院票房率大增,而‘半途’提出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为“寥寥无几”“寥若晨星”等中性词之误)——1992全国卷、2003北京卷尝考查。 9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作正直的事。谓言行正直(暗含不怕触犯有权势者之意)。褒义。《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又《后汉书?党锢传序》:又渤海公族进阶、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畏豪强。“危言”:谓不畏危难而直言。 99,不可收拾。指事物残损破坏到无法修复、整理或不可救药的地步。“收拾”:清理、整顿。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又宋代陈亮《龙川文集?三?问答上》:而不能与天下共其利,则其势必分裂四出而不可收拾矣。董按:该成语今使用时多在其前加“一发”,组成“一发不可收拾”。“一发”:越发,更加。其行为对象多为“局势、情况、局面”类。另有熟语“一发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其行为对象是“人”。 100, 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分高下。《水浒全传》107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董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多含贬义,其他权威工具书则不 见此说。?近义词有“旗鼓相当”“不分轩轾”等。“旗鼓相当”:双双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中性词。“不分轩轾”:不分高低优劣。“分”也作“可”“甚”。“轩轾”:车前高后低曰轩,前低后高曰轾。薛雪《清诗话》:杜少陵(甫)、李清莲(白)双峰并峙,不可轩轾。——1995全国卷尝考查。 101,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能说。“赞”:说。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看法或意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102,上下其手。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典出《左传?襄公26年》:春秋时,楚攻郑,穿封戌活捉郑将皇颉,王子围欲占为己功,与穿封戌争。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欲偏袒王子围,叫皇颉作证,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会意曰:颉遇王子,弱(即败)焉。 10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多指坏事。白居易《策林?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所谓上开一源,下生百端者也。岂直若此而已哉,盖亦君好而臣为,上行则下效;故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 104,五颜六色。形容色彩纷繁。《官场显形记》14回:船头上,船尾巴上,统通插着五色旗子„„五颜六色,映在水里,着实耀眼。又柳青《创业史》:碗里五颜六色——红的是辣椒,绿的是蒜苗,黄的是豆油点子,看了真使人流出口水。董按:和“五彩缤纷”有细微区别。“五彩缤纷”:各种颜色杂错繁复,非常好看。“五彩缤纷”表示的喜爱色彩较“五颜六色”浓烈,且可兼指抽象的东西。例:我们正在干着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我们的前途是五颜六色,光辉灿烂的。(注:“五颜六色”为“五彩缤纷”之误) 105,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丽,花样繁多。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到了次日,便是迎娶之期,周家妆奁自然早已送妥,其中五光十色,也不必细表。该词重色彩繁复、色泽艳丽,只能形容有光泽色彩的事物。董按:高考模拟试题经常出现下面这个句子:从群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气球飞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向西飞去。“五光十色”在此处一般被视为正确的。这里有两个问题:?气球有无光泽,?“五光十色”能否作状语,窃以为不考虑能否作状语,此处用“五颜六色”为好。但该句出自冰心《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 106,投鼠忌器。意谓拿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具。喻欲除弊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贾谊《治安策》:里言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媒体例证:全球各地引发更大规模的反战浪潮,给英美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如美英联军不惜一切敢于投鼠忌器,将有引火烧身的可能。(《温州晚报》2003年4月1日《巴格达攻防战八大悬念》)此处“投鼠忌器”使用错误。 107,刮目相看。去掉旧日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对有显著进步的人或事物不再用老眼光看待。褒义。始见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揽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附蒙背曰:吾谓大 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108,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不敢从正面看。形容敬畏的神态。也省作“侧目”。《史记?汲黯传》:(黯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张)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09,重足而立。后脚紧挨前脚站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史记?秦始皇本纪》:故使天下之士,侧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苏洵《上皇帝书》: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人,可以使天下歼吏重足而立。 110,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有两义。一喻严谨精密,不容有丝毫差错。叶梦得《石林诗话》:荆公(王安石)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二喻距离某种态势(多指灾祸)极近,情势异常危险。苏轼《留侯论》:子房(张良)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111,有口皆碑。?人人的嘴都是记颂功业的碑。比喻人人称颂。褒义。《老残游记》三章: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白鹿原》二三章:单是这次赈灾,先生所作所为无论朝野有口皆碑。有时略为“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如:口碑甚佳。病例: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董按:国家考试命题中心2002年语文试题解析认为,使用“有口皆碑”须满足两个条件——?人们赞颂的对象必须是功业较著者,?这种功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该句不具备上述二条件,故误。此说有一定道理,聊作参考。) 112, 众志成城。原作“众心成城”:众人同心,可以筑成一道长城。喻大家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力量,就能取得成功。《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113, 守望相助。原意为“为防御盗贼或其他意外事故,邻近的村人协同看守了望,一旦出事,就互相援助”。“守”:防守;“望”:了望。二者的目的都是使彼此的利益不出意外。《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今意多用为“在巨大灾祸出现时,人们同舟共济,互相关爱和帮助”。如:守望相助中,我们知道有一种力量比病毒强大,那就是人间的温暖。 114,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因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道理。董按:该词语的直接主语不可能是一个人,更不可能是一本书之类;病例:他终于写出了一篇充满真知灼见的见仁见智的优秀论文。正例:诗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尤其是旧诗。(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 115, 人满为患。人太多了,造成某种麻烦。董按:超市购物,人多,不得用“人满为患”形容,可以用“人山人海”——因它可能给某一个人带来不便,但却是商业繁荣或人们购买力较高的反映。春运期间,返乡民工剧增,铁路运输压力过大,人们想坐车却非常困难,这时可以使用“人满为患”。原作“人满之患”(人太多而带来的麻烦),可以更清楚地昭示出这个词语的用法:一定是人多而带来坏处;仅仅人多,不能使用之。如方苞《江南闽广积贮议》:自井田废,而民之聚者不可散,历世相仍,通都大郡有人满之患。 116,忍俊不禁。?原指热中于某事物而不能克制,今多谓忍不住笑或要笑。“禁”:忍住。张贤亮《绿化树》二七:那最后一段话,要使我在这荒村的小土房里忍俊不禁。董按:典型错误如“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赘余,或曰叠床架屋。——1993全国卷尝考查。 117, 如虎添翼。两种含义:一是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三国演义》75回:某素知关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添翼。又《三国演义》39回: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二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注:该用法使用不是太普遍)。董按:另有形近短语“为虎缚翼”——给老虎添上翅膀,喻助长强暴者的势力。贬义。 118, 咬文嚼字。原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红楼梦》27回: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得我冒火,他们哪里知道,后多用来讥讽人死扣字眼儿。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董按:?该成语一般用作贬义,有时也作中性词甚至褒义词(言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使用。如上海文化出版社就有一份杂志《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谓一字一句地考虑、琢磨。态度认真,用语负责。褒义。 119,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的欢乐忧愁、幸福祸患互相关联。形容彼此的利害一致。“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醒世恒言》卷二:那荐人的,与所荐之人,休戚相关,不敢相乱。所以公道大明,朝班清肃。董按:易误用为“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前者强调利害关系,后者强调密切关系,侧重点有较大不同)。“息”:呼吸进出的气息。老舍《四世同堂》五四:在思索这些小问题的时候,他才更感到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何等的息息相关。 120,始作俑者。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为第一个制造木偶来殉葬的人,那他应该断绝后代吧。后用来比喻某项坏事的开例者或恶劣风气的提倡者。贬义。如有颂扬之意,可酌情使用“不祧之祖”。 121,不祧之祖。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受到尊崇的创立事业的人或对后代影响极大且不可废除的事物。褒义。古代宗法立庙祭祖,远祖的祠堂叫祧;家庙中祖先的神主,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合祭,只有创业的或影响大的远祖不迁,叫不祧。“祧”音tiāo 122,百身何赎。即使生命有一百次,用这样的身体也是无法抵换回来的。《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后表示对死者的极其沉痛的哀悼。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何赎,一梦不还。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宋?刘克庄《祭林晋武博文》:酸风吹讣,白日永诀,西山之门,存者几人,又弱一个,莫赎百身~董按:该词只能用于悼念死者。 123, 空穴来风。比喻自身存在弱点,病菌、流言才得以乘隙而入。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音zhî gǒu,枳树上弯曲的树杈)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初病风》: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今多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董按:近亦有辞书写有“比喻传言没有根据”一义,模拟试题大都认可前义的合法性,对后一义持否定态度。 124, 空谷足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极为难得的音信、言论、事物。《黄勉斋文集?复李随甫书》:朋友凌凋,每兴索居之叹,反覆来求,真所谓空谷足音也。明?祁彪佳《饮泉》:北人能南词,如空谷之音。纪昀《姑妄听之三》:“幸空谷足音,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 125,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骤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后用来?形容突然爆发的出人意料的事件或声响令人震惊,中性词;?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褒义词。黄宗羲《轮庵禅师语录序》:余与宣城沈眉生、芜湖沈昆铜、江右刘孝则牵连而往,入室,讲《论语》《周易》,凿空新义,石破天惊。姚雪垠《李自成》一卷26章:“目前十八子正在集合人马,加紧操练,时机一到,就会重整旗鼓,石破天惊。刘绍棠《草莽》:他走下泥塘,套上牛枷,运了运气,大喝一声,石破天惊,两只膀子硬是把牛车从泥塘里拽了出来。 126, 李代桃僵。《鸡鸣》(乐府诗集28):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原意是用桃李之能共患难以讽兄弟反而不能互助互爱。后用李代桃僵比喻用这个人顶替那个人,也比喻代人受过。董按:该成语原来的“兄弟互爱互助,患难与共”之义,今较少用。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4回:“这张照片,不知道与何家有什么关系,何太太却李代桃僵的把这张照片来抵数,这可有些奇怪了。” 127, 穷形尽相。指刻画得十分生动细致,描绘得极其形象逼真。董按:字面义是“穷尽(完全描绘出)事物的形相(情形)”。是动词性短语,非名词性短语;故只能作谓语、状语,而不能做宾语。韬奋《美国的新闻事业》:赫斯特的报,往往迎合低级趣味的社会心理,把男女的秘闻,强盗的行径,穷形尽相的(地)描述与夸大,同时便在这种引人注意的技术里散布他的反动的毒素。 128, 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满意足。多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传略》: 不肯急功近名以取誉于世,殆欲积二三十年之力,成一满志踌躇之大著述,或至身后乃始布之。茅盾《子夜》一二:吴荪甫的脸上亮着胜利的红光,他踌躇满志地搓着手。 129, 奇文共赏。奇妙的文章大家一起欣赏。陶渊明《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现代汉语词典》特指出: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130,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本国洪水排泄的大水沟。比喻把灾祸或困难推到别人身上。贬义。《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131, 巧舌如簧。原作“巧言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委婉动听,有如笙中之簧。《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郑玄笺:颜之厚者出言虚伪,而不知惭于人。)《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董按:由以上用例可知,该成语为贬义。“巧言令色”为其近义成语:花言巧语,伪装和善,以取悦于人。《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郭沫若《屈原》四幕:你这卖国求荣的无赖,你这巧言令色的小人,有什么值得你笑~„„你这无耻的谰言,你这巧舌如簧的挑拨离间,亏你还带着一个人的面孔。 132, 如火如荼。今形容旺盛、热烈。多指气势或气氛。梁实秋《厨房》:在妇女运动如火如荼的美国,妇女依然不能完全从厨房里“解放”出来。沈从文《八骏图》:教授庚与女人的沉默,证明两人正爱着,而且贴骨贴肉如火如荼的爱着。 133,纵横捭阖。运用手段进行拉拢联合或分化瓦解。“纵横”,即合纵、连横。“捭阖”,即开合。姚雪垠〈李自成〉一卷10章:“其实一部战国史,除写诸国不断战争之事外,就是写国与国之间的纵横捭阖。”王火〈战争和人〉(一)卷八:我向来谨小慎微,只求四平八稳,不求出人头地。可以著书立说,不能纵横捭阖。董按:该成语多被误解为“在演讲辩论或文学创作上无拘无束、自由挥洒、思想感情收放自如”。上述意思,如用成语概括,建议大家使用“纵横驰骋”或“大开大合”。 134, 曾几何时。原或作“曾未几何”,还没有多长时间。表示时间过去不久。刘孝绰《谢东宫启》:臣资愚履直,不能杜渐防微,曾未几何,逢訧(音yóu过失)罹难。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陈确《哭仲兄文》:聚乐曾几何日,而兄忽弃确长逝乎,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六:人生的事真难想象,舅舅本来东躲西藏似地十分神秘,曾几何时,现在却公开以大商人的面貌出现了。董按:该成语多被误解为“不知何时”,从上述诸例可知,它只能解为“时过不久”。判断“曾几何时”使用是否正确,用“时过不久”一代便知。 135, 罚不当罪。处罚或刑罚与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惩罚过重。“当”:相当、相称。《荀子?正论》: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反其义而用,作“罚当其罪”:惩罚得当。董按:也有辞书认为,该成语意为“处罚过轻”。《辞海》释义为“处罚过严或过宽”。就该词原义来说,应是或宽或严两种情形都有。现在也许侧重于“过严”更普遍。 136,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处以死刑都不能抵偿。语本《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皆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汉书?王莽传》:而安众侯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诚臣子之仇,宗室之雠,国家之贼,天下之害也。姚雪垠《李自成》二卷19章:臣当时无知人之明,贸然推荐,实亦罪不容诛。 137,披肝沥胆。语本《史记?淮阴侯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后汉书?诣阙拜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后世多作“披肝沥胆”,比喻对人对事业极尽忠诚。“披”:剖露,表露。“沥”:往下滴。司马光《应诏论体要》: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也作“披肝沥血”。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臣虽无似,有慕先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138,肝胆相照。对人忠诚,以真诚的心相待。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某此来不及侍亲,处此亦大不安,俟疏决后惟有乞身归养。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也作“肺肝相照”“腹心相照”。韩愈《柳子厚墓志名》: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警世通言?冯玉梅团圆》:大丈夫腹心相照,何处不可通情,董按:“披肝沥胆”多表示个人对君主、集体、组织、国家的忠诚,有“下对上”之味。“肝胆相照”多表示同志之间、朋友之间、组织之间的坦诚相见,彼此地位是平等的。 139,耳提面命。《诗经?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以手携掣之,亲示以其事之是非,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注:“提撕”:附在耳边提醒、指引。)后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命”有时也作“诲”:教导。元?张养浩《三事忠告》:大抵常人之情,服其所遵,而信其所谓。非是者,虽耳提面命,则亦不足发其良心。近义词语“谆谆教导”。 140, 相敬如宾。多用来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近义词语“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互敬爱。“案”:盛事物的有脚木托盘。刘绍棠《黄花闺女池塘》:当着高留住的面,谷秸又说:“你们两口子,要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141,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滥。《晋书?赵王伦传》:(伦)乃僭即位„„其余同谋者咸超阶越次,不可胜纪,至于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位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古代君主侍从官员用貂尾作帽子的装饰,由于被封官的人太多,以至貂尾不够使用,就用狗尾代替。后比喻拿不好的货色接到美好事物上面,显得好坏不称。董按:该成语多用于文艺作品,用作对作品续作质量低劣的批评。也多用来表示自谦,作谦辞用。也省作“续貂”。 142,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观点等),引出别人的高超的、完美的东西。谦辞。《镜花缘》82回:妹子今日叨在主人之列,意欲抛砖引玉,出个酒令。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我对于木刻的绍介,„„这是第三本,因为都是用白纸换来的,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 143, 集腋成裘。聚集起许多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就能缝成一件珍贵的皮袍。语本《慎子?内篇》: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后比喻积少成多。褒义。《官场现形记》11回: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144,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孟子?尽心上》: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二刻拍案惊奇》卷20:商公父正气的人,不是要存私,都只趁着兴头,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里分别你的我的,久假不归。 145, 明日黄花。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指重阳节(九月九日)后;“黄花”: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错过节令,不应时就没有兴味,因以“明日黄花”寓迟暮不遇之意。后世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梁启超《满洲铁路中立问题》:今提议虽不成,然其余波之影响于中国者,又当如何,此我国人所亟当猛省,而未可遽以明日黄花置之也。董按:媒体报道多用“昨日黄花”喻过时事物,误。望文生义、不知语源而致误。 146,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多含贬义。《史记?韩长孺传》: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六章:他以屡经败亡之余烬,竟能死灰复燃,突然壮大声势,蹂躏中原,此人必有过人的地方,万万不可轻视。 147, 东山再起。《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温)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后用“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今用“东山再起”,比喻失势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多含褒义。 148,卷土重来。“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之状。比喻失败以后又重新恢复势力,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多作中性词用。 149, 叹为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清?钱泳《石钟山》:余生平所历佳山水,若江宁之燕子矶,镇江之金、焦两山„„皆不足奇,得此(石钟山)而叹观止矣。也省作“观止”。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十宫图序》:虽使顾虎头泼墨,而吴道子点其睛,希文文正公纪其胜,而右军王逸少执笔而书,亦必不能阐其微也。观止矣。 150, 敬谢不敏。“敬谢”:恭敬地道歉。《韩诗外传》九?十章:景公曰:止~此吾过矣。愿夫子(指晏子)为寡人敬谢焉。“不敏”:没有才能,自谦之词。《论语?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又作“谢不敏”。《左传?襄公11年》:赵文子(武)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意思是晋国用容纳奴隶的围墙去接待诸侯,赵武承认这种做法于理有亏,就派士文伯向郑伯表示歉意。后用“敬谢不敏”或“谢不敏”作谦语,表示能力不够,推辞做不来。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于满肚气闷中的滑稽之余,仍只好诚惶诚恐,特别脱帽鞠躬,敬谢不敏之至了。 151, 天伦之乐。兄先弟后,天然伦次。故称兄弟为天伦。《谷梁传?隐元年》:兄弟,天伦也。后用“天伦之乐”指兄弟间团聚的欢乐,后又泛指父子、兄弟等骨肉团聚的欢乐。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归有光《郑母唐夫人八十寿序》:伯鲁夫妇偕老,今年六十,而其子已有孙,于是郑氏五世矣。父母夫妇兄弟子孙,皆全天伦之乐,求之于世,盖无有也。董按:凡家庭成员都能说享受天伦之乐,非独家庭中的长辈。游子常年在外,一朝归于父母身边,亦可云享受天伦之乐。再例,《红楼梦》18回:(元妃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注:此是元妃省父母时对父亲贾政所言,暗指自己无法常享天伦之乐。该回回目即是“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等于言宝玉亦在享受天伦之乐。) 152, 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优、游”,皆悠闲无事也。《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注:快乐呀,诸侯们,福呀,禄呀厚赐他。多么悠闲自在呀,大家来到这里了。“膍”,音pí.)王火《战争与人》(一)卷一:“得意则遨游于苏州吴江之间,失意则泛舟于浩瀚太湖之上,优哉游哉。”董按:注意“优、游”二字的写法。 153, 匪夷所思。?指超出寻常,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多形容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非常离奇。中性词。张岱《陶庵梦忆?刘晖吉女戏》:其他如舞灯,十数人手携一灯,忽隐忽现,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唐明皇见之,亦必目睁口开。梁实秋《雅舍小品?偏方》:“有些偏方实在偏得厉害,匪夷所思。”——2003北京、2004全国?吉林等地尝考查。 154, 予取予求。从我这里要,从我这里求。指任意索取。《左传?僖公七年》:(申侯)有宠于楚文 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范仲淹《淡交若水赋》:甘言者不可不畏,藻行者予取予求。 155,涣然冰释。?流散消失就好象春天的冰融化一样。“涣”:流散貌。《老子》15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表示疑团、疑虑、误会、嫌怨等完全消除。《野叟曝言》87回:寡人竭力深思至数年之久而钻索俱穷者,今得先生数时之教,即无不涣然冰释,先生真非常人也。——2003北京春招尝考查。 156,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王充《论衡?是应篇》: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用来形容风调雨顺。王炎《丰年谣(其一)》: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元代萨都拉《送广信司狱》:鹅湖山下秋稻熟,鹅湖山前秋水绿。五风十雨乐太平,肯使人间有冤狱, 157, 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出自内心的拥护或反对。宋?叶适《水心文集?君德》:人心之向背,是岂可不留意而详择也~宋?魏了翁《鹤山文集?直前奏事札子二(其一)》: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王火《战争与人》(三)卷7:在进攻的军队中,有万余人的起义,有八九万人放下了武器,占进攻解放区兵力的二十分之一,足以看出人心之向背。董按:该成语多被误用为“人心所向”:民众一心所归向,一致所拥护。“人心所向”是一方面,是拥护。“人心向背”是两方面,是或拥护或反对;“向”、“背”是一组反义词,是反义连用,不是偏义复词。“向”:归向、拥护,“背”:背离、反对。 158, 大快人心。指事情、举动符合人心(多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使人们非常痛快。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兄请正坐了,就决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董按:一般的使人高兴的事情并不必然等同于“大快人心之事”,今日用“大快人心”必是言坏人坏事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159, 脑满肠肥。也作“肠肥脑满”。形容吃得饱饱的,养得很胖。指养尊处优、一味地贪恋口腹、无所用心不谙事理的的庸人。贬义。《北齐书?高俨传》:(斛律光请帝曰)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村》: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瘦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董按:?该成语不指人的肥胖状态,而是指具有肥胖特征的无所用心之人。?近义词语“大腹便便”:肚子肥大,多就腹内空虚而言。贬义。二词多并用。 160,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好象在缝隙中窥见飞驰的白马,转瞬即逝一般。《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马)驰而过隙也。《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邓一光《我是太阳》五部:他想到的是可惜他没有机会和另一位军人掰手腕了。这个念头如白驹过隙,一刹那就消失了。董按:邓一光此处用“白驹过隙”,未必妥当。《新华成语词典》援此句为例恐有失察之嫌。该处用“电光石火”也许更好一些。 “白驹过隙”只是形容时间过得快;而“电光石火”既可指时间过得快,又可指念头、想法等事物转瞬即逝。 161, 白衣苍狗。也作“白云苍狗”。语出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用它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十三》:身世浮云偶尚存,白衣苍狗与谁论~宋?连文凤《百正集上?鳲鸠》:白云变苍狗,人事何错迕。茅盾《蚀?动摇》:自从先严弃养,接着便是戊戌政变。到现在换了多少花样,真所谓白云苍狗了。 162,炙手可热。?喻火焰盛,权势大,人不敢接近。贬义。语出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宰相嗔。”蒋子龙《阴差阳错》八:见沈瑶年富力强,炙手可热,眼看要一统七二七所的大权,便攀附他。 ——1999年全国卷、2004全国春招尝考查。 163, 安土重迁。安居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重视,不随便。《汉书?元帝纪》:(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汪曾祺《落魄》:我们那里的人,都安土重迁,出门十五里就要写家书的。 164, 对簿公庭。 “簿”:指起诉书之类的文字资料。“对簿”:受审问或质询。“公庭”,也作“公堂”:旧时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卫青)使长史急责(李)广之幕府对簿。指打官司。(见《中华成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9月版)董按:该辞书释义后无现代汉语例证。今之复习资料多认为把“对簿公堂”用如“打官司”是错误的。其依据大概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对簿”的解释——受审问。这是不充分的。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中华成语大词典》释其义为:在法庭上原告与被告一起受审。无现代汉语例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版《燕园中华成语词典》释其义为:原告与被告在法庭上对质。亦无现代汉语例证。但愚以为《中华成语大词典》《燕园中华成语词典》的释义本质是一致的,也都可认为是“打官司”的别一种说法。谓余不信,仍有稽可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3月版《学生实用汉语成语词典》释义为“在法庭上对质”,附有例证:双方各执己见,不肯退让,最后只得对簿公堂,等待法庭的判决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释义为“指进行诉讼时,被告原告在法庭上对质”,附有例证:为了遗产纠纷,兄弟俩竟对簿公堂。长春出版社2003年5月《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该辞书获第十三国家图书奖)也有例证:如果你执意否认你侵犯我公司的经营权,那就只好对簿公堂。综上,“对簿公堂”即俗谓“打官司”、用如“打官司”当无疑义。 165, 不翼而飞。原作“无翼而飞”。今有两义较常用。?比喻声音、名声、言论、消息等不经人力干预而迅速传播。《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吴承恩《贺春洲举善障词》:修之在我,令名无翼而飞也。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的面前。冯雪峰《关于抗日统一战线与文学运动》:最重要的,是因为这种以民族革命战争为内容的,和全国人民的热流相交流的文学,必将不翼而飞地扩大它的影响。?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倘有甚靠不住,兄弟的一万金就不翼而飞的了。老舍《四世同堂》92:他还没明白过来 是怎么回事,烧饼油条已经不翼而飞了。董按:也许是受《现代汉语词典》把“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作为第一义项的影响,很多模拟题目只注意到“不翼而飞”的这一义项,而忽略了另一义项——“比喻声音、名声、言论、消息等不经人力干预而迅速传播”;有意无意地认为它和“不胫而走”(原作“无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各有分工。实际上,能用“不胫而走”者,也能用“不翼而飞”。有例为证,比较便知。白居易《元公墓志铭》: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即,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魏巍《火凤凰》110:消息即刻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县四乡八镇。 166,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亲自。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的话。语出清?孙龙尾《轰天雷》2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请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奴才们却一定是愚人,他不能“推己及人”,更不能推想一下,就“感同身受”。叶圣陶《感同身受》:你如果能给我解决三分之一,我真是“感同身受”呢~董按:要明白该成语中的“感”,是“感动”,而非“感到”“感觉”;误用多由此所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四十九:潘信诚听了这话,心情很沉重。通达纺织公司虽然主要经营棉毛丝绸,通达纺织机械厂只占他企业中一小部分,但机器业的困难不会不影响到他头上。而工商界有困难,他都感同身受。这个句子中的“感同身受”恐是误用,商务版《新华成语词典》以之为例证不够审慎。长春出版社2003年5月《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另有一例证:校方对我外甥的关心照顾,我感同身受,深表谢意。这是毫无争议的。 167, 天翻地覆。也作“地覆天翻”。有两个常用义项。?形容变化非常大。唐?刘商《胡笳十八拍》: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世事人间常改,变怪不一,真是个天翻地覆的事。茅盾《腐蚀?九月十五日》:天翻地覆一个大变动,把过去的我深深埋葬,一个新生的我在光天化日之下有说有笑,——并且也有适宜于我的工作。?形容闹得非常厉害,秩序大乱。巴金《春》十一:爹死了还不到一年,你们几个就闹得这样天翻地覆,给别人看见了像什么话~钱中书《围城》九:柔嘉想自己把方家种种全跟姑母谈过,幸亏她没漏出来,否则鸿渐更要吵得天翻地覆,他最要面子。欧阳山《三家巷》四十八:这一整天,何家的里里外外,简直闹得地覆天翻。董按:就“天翻地覆”第二个义项后所列举的例证看,“形容闹得非常厉害”时,它多作补语。另有成语“翻天覆地”,也有上述两种用法。但有资料认为“他俩棋逢对手,一见面就要杀个翻天覆地”这个句子中的“翻天覆地”使用错误——“翻天覆地”只能作谓语不能作补语,此处只能用“天翻地覆”。应该说,用“天翻地覆”肯定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此处用“翻天覆地”是否就错,《红楼梦》34回:当日为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加厉害了。但《红楼梦》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现代汉语词典》“翻天覆地”条义项二例证:这一闹,把家闹得个翻天覆地。长春版《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例证:兄弟俩为争遗产,把家闹得个翻天覆地。故知,“翻天覆地”作补语也未尝不可。且有些工具书并没有把“天翻地覆”“翻天覆地”列为两个词条,如《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版)。也有列两个成语词条但其中有一个只是作为副条目(不注音、不解释)出现的,如吉林大学版《中华成语大词典》。 168, 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走,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漂泊离散。汉?王粲《赠蔡子笃》: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镜花缘》六回:此后一别,不惟天南地北,后会无期;而风流云散,绿暗红稀,回首仙山,能毋惨目~《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董按:此类词另有“树倒猢狲散”“作鸟兽散”等。“树倒猢狲散”:语出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其妻兄厉德斯不以为然。„„及秦桧死,德斯谴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后比喻为首的人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随之离散。含贬义。清?赵翼《瓯北诗抄?感事四首(其一)》:秋风宾客孟尝门,顷刻炎凉局顿翻。往日肉膻趋蚂蚁,祉今树倒猢狲散。“作鸟兽散”:形容像受惊的鸟兽一样纷纷散去。中性词,或含贬义。《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附 词条索引 1心领神会 2从长计议 ? 3 一文不名? 4一文不值 5文不加点? 6不刊之论? 7诛心之论 8名噪一时? 9火中取栗 ? 10相濡以沫? 11相依为命 12九牛一毛? 13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14差强人意? 15耿耿于怀? 16别无长物? 17春意阑珊?(春意盎然?) 18不以为意? 19不以为然 20不容置疑 21不厌其详? 22不亦乐乎(不可开交) 23不瘟不火 24无出其右 25无以复加 26豆蔻年华? 27不谋而合? 28不约而同 29异曲同工 3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1在劫难逃? 32稍纵即逝? 33慷慨解囊? 34弹冠相庆? 35额手相庆 36耸人听闻 37无所不为? 38无所不用其极 39无所不至 40为所欲为 41首当其冲? 42想入非非? 43异想天开 44日薄西山 45如坐春风 46莘莘学子? 47不孚众望? 48趋之若骛? 49万人空巷? 50望其项背? 51望尘莫及 52鞭长莫及 53处心积虑(绞尽脑汁、殚精竭虑) 54苦心孤诣? 55惨淡经营 56美轮美奂? 57洗心革面? 58左右逢源? 59八面玲珑 60汗牛充栋。? 61安步当车? 62颐指气使? 63蓬荜生辉? 64车水马龙? 65雨后春笋? 66如数家珍? 67未雨绸缪? 68微言大义? 69不可理喻 70不知所云 71良莠不分 72实至名归 73翻云覆雨 74无独有偶 75曾参杀人 76三人成虎 77众口铄金 78积毁销骨 79临危授命(临危受命) 80登堂入室 81首鼠两端 82侃侃而谈 83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84多事之秋 85过江之鲫 86可圈可点 87连中三元 88巧夺天工? 89鬼斧神工 90天造地设 91玉汝于成 92同日而语? 93如丧考妣 94尽如人意? 95城下之盟 96每况愈下? 97凤毛麟角? 98危言危行 99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 100半斤八两?(不分轩轾) 101不赞一词 102上下其手 103上行下效 104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105五光十色 106投鼠忌器 107刮目相看 108侧目而视 109重足而立 110间不容发 111有口皆碑? 112众志成城 113守望相助 114见仁见智 115人满为患 116忍俊不禁? 117如虎添翼 118咬文嚼字 119休戚相关 120始作俑者 121不祧之祖 122百身何赎 123空穴来风 124空谷足音 125石破天惊 126李代桃僵 127穷形尽相 128踌躇满志 129奇文共赏 130以邻为壑 131巧舌如簧 132如火如荼 133纵横捭阖 134曾几何时 135罚不当罪 136罪不容诛 137披肝沥胆 138肝胆相照 139耳提面命 140相敬如宾 141狗尾续貂 142抛砖引玉 143集腋成裘 144久假不归 145明日黄花 146死灰复燃 147东山再起 148卷土重来 149叹为观止 150敬谢不敏 151天伦之乐 152优哉游哉 153匪夷所思? 154予取予求 155涣然冰释? 156五风十雨 157人心向背(人心所向) 158大快人心 159脑满肠肥(大腹便便) 160白驹过隙 161白衣苍狗 162炙手可热? 163安土重迁 164对簿公堂 165不翼而飞(不胫而走) 166感同身受 167天翻地覆(翻天覆地) 168风流云散(树倒猢狲散、作鸟兽散)
本文档为【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6-15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