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举报
开通vip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今天刚听了老师的讲话,我好像又有信心了,对~要学好英语,这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要决定听力。。。还要好好利用这个电脑。这可是我妈妈爸爸的心血啊,我不能辜负了他们,我的数学要重修啊,也没什么的,不过那个前好像太贵了啊,我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我怎么就不争气呢,现在也没办法了,要240啊~~~我只好把它当成是过去不努力的惩罚了。明天还是好的,我要有信心,辉哥也相信我啊,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重在行动~~那个什么实践表格我也交了。现在就看我的运气了。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心骨,饿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今天刚听了老师的讲话,我好像又有信心了,对~要学好英语,这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要决定听力。。。还要好好利用这个电脑。这可是我妈妈爸爸的心血啊,我不能辜负了他们,我的数学要重修啊,也没什么的,不过那个前好像太贵了啊,我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我怎么就不争气呢,现在也没办法了,要240啊~~~我只好把它当成是过去不努力的惩罚了。明天还是好的,我要有信心,辉哥也相信我啊,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重在行动~~那个什么实践表格我也交了。现在就看我的运气了。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心骨,饿其体肤。。。。。。。。。我就一边学数学一边学英语,一边上网咯。。。。相信自己,什么都好说。。特殊时期也要过去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还要注意身体,体型。。呵呵。。这可是我的秘密哦。。。辉哥。。。到时候我就去看你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来源: 作者惠寄 作者: 赵丽霞 [字体:大 中 小 ] 实现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农村各种乱收费,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项重大改革,使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时也接受着挑战。 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市农村税费改革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天津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自2003年6月份开始。 为了解税费改革后,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深入发展,于2004年4月20日-23日,课题组成员分别对蓟县罗庄子镇和宝坻区大口屯镇进行专题调研 。此次调研,我们向13所学校发放了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了2所 初中 初中体育教案免费下载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初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所小学,召开了各县(区)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十几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会2个 。通过交流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基层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蓟县罗庄子镇所辖行政村数量为25个,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27万,小学共7所,初中2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于1994年; 宝坻区大口屯镇所辖行政村数量为58个,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为5.3万,小学有10所,初中3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于1993年。 (一)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水平是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两镇教师结构性不合理,教师教育培训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1.教师结构不合理 (1)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 总体上,两镇的小学教师人数略有赢余,初中教师人数基本持平,高中教师人数不足。 因此,为了满足高中教学需要,在引进高中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高中学校常常从初中学校抽调教师。 大屯口镇某初中学校一年被调往高中学校的教师就有5名,而且能够被调到高中工作的初中教师往往是本校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 由此,造成农村初中阶段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影响了初中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薄弱点是在初中。 (2)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 当前,在两镇的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 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大屯口镇的某一中心小学,学生 442名,13个教学班,音乐、体育、美术、外语教师就各缺1名 ;某一初中学校,学生1200名,24个教学班,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就各缺2名。 (3)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 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受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两镇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大屯口镇某一中心小学,教师共35名,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60,。 2.教师教育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我市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 。以蓟县为例,2003年全县小学教师共4253人、中学教师共4143人,当年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培训的教师人数分别为53、44,所占人数比例只有1,。 由于,县(区)教研室的教学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县(区)教研室的在本县(区)教师培训方面的优势。 (二)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前,两镇农村中小学的正常经费投入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县乡财政拨款,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社会集资、捐资,四是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 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费附加和社会集资被取消了,县财政保证教师正常工资发放都十分困难,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更是无法保障。 当前两镇农村中小学的办公经费的唯一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投入就十不足,造成学校正常运转困难,基层学校承受巨大压力。 1.硬件设施不足 由于经费短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普九”水平低。在问卷调查的9所小学和4所中学中,就有2所中学没有语音室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上,《天津市规范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配置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小学和中学的计算机与学生人数比都符合的初中不低于1:20和1: 15。4所中学都有计算机机房,其中3所达标;而在小学,9所小学中有3所学校没有计算机机房,小学达标情况令人堪忧。可见,农村信息技术发展的薄弱处在小学 。4所中学都设立了理、化生实验室,但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短缺,一些正常的教学实验受到影响。另外,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美术和体育器材也十分缺乏。 2.学校修护困难 税费改革前,农村中学和小学的校舍修缮等一些学校维修费用分别是由镇和村负责筹集的。税费改革之后,这笔款项就没了来源,公用经费缺口很大 。据调查,当前农村学校现在面临着主要的学校修护项目是校舍屋顶漏水和课桌板凳的维修,光学校校舍屋顶补漏一项费用就至少在1.5-2万元之间, 而一所初中学校的全年的杂费收入约8万。这对于只有依靠杂费作为唯一公用经费来源的农村学校来说,高昂的校舍修缮费用是难以承受的。 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由校长带领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来自己修理学校的桌椅板凳。 某一中学自盖起教学大楼已经2年,学校至今没有围墙,学生的自行车都停在外边,这给学校和学生的财物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虽然修建围墙的全部费用只有3千元,但是学校仍然无力解决。 3.教师办公条件差 由于公用经费极度缺乏,一些农村学校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我们考察的一所小学的办公住房是一批70年代盖的平房,屋顶漏水, 墙壁裂缝,已经成为危房,教师的办公安全让人担忧。有些学校为了节约办公经费,学校中只有校长办公室的一台电话是可以打外线的, 所有需要打出的办公电话都得经过这一部电话。 (三)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税费改革以后,教师工资主要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 如果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们所调查的十几所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 教师工资难以足额发放。拖欠教师工资的数额、年限和部分各校都不尽相同。在所调查的学校中,2003年拖欠教师工资最多的学校达到14万(教师32人), 最少的学校是0.8万(教师9人)。所拖欠的教师工资比较集中的年限是2001-2003年。拖欠工资最多的部分是目标奖(每月16元)、 滚动工资和2003年我市连续两次所涨的工资。 在工资仍难以足额发放的情况下,教师的其他福利待遇更是难以落实。 (四)山区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 1994年天津市推行全市性的教育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布局调整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然而,在山区, 学生的上学交通安全问题也由此凸现出来。在山区,有的小学生每日要走16里才能到学校,再加上山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安全问题尤为严重。 二、对策与建议 (一)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重心仍需上移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由过去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走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县级政府。虽然,这一管理体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重心由乡镇上移到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但是,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义务教育的投入依然不足,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学校办公经费没有稳定来源。 2000年-2002年,蓟县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布为18179万元、20220万元、20563万元, 同年该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1761万元、14510万元、15472万元,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70,、71.76,、75.24, ;宝坻区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分布为17615万元、18651万元、19316万元,同年该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1129万元 、12851万元、16434万元,当年教育经费支出所占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18,、68.90,、85.08,。 [1]显然,教育经费支出占预算内财政收入比例较高,教育经费支出给各县(区)财政压力较大。这样一来,在税费改革之前, 几乎近三分之二的预算财政收入就用在教育发展上。税费改革后,贫困地区县级财政压力有增无减。 因此,以县为主,在贫困地区,不仅难以真正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而且还会使当地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受到冲击和影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西方,虽然各国财政体制差异很大,但是大部分国家在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上选择了集中模式或相对集中模式,投资主体或是中央政府,或是高层地方政府。 完全采取以基层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分散模式的国家为数较少。 根据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对世界24个国家的统计,采取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的国家分别为12个、9个、3个[2]。 可见,义务教育投入主体上移是国际义务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而且在贫困农村地区实行义务教育投入的倾斜和优惠政策也是国际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宝贵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 如韩国,政府实施义务教育时,采取的办法是城市收费,农村完全由国家负担,等到国家有财政能力以后,再把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包下来。 税费改革后,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当地的县乡级财政为主,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省,甚至中央财政可以作为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虽然目前中央和省多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以确保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在贫困农村地区转移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到位,而且中央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倾斜政策(主要是对口扶贫,办希望小学和专项投资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因此,在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仍需上移,“以县为主”不能一刀切。 (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并要求今后20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从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部署。 农村布局调整是根据区县撤乡并镇、建设小城镇的总体规划,按照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方便居民求学的原则,重点建设好中心小学和乡镇初中, 以教育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教育布局调整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农村各级领导要把义务教育置于城镇化建设的整体之中,列于战略中心地位,作为头等重要大事来抓,并适度超前发展。 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克服在教育问题上的短期行为,县级政府财政应该承担起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中的主要责任。 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三)完善农村教师的编制 1. 科学、合理地核定和分配教师编制。现行的教师编制计算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确定。 这种简单的师生比计算方法,难以解决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教师编制所特有的问题。如果用这种方法计算, 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整体上是超编的,但在开设科目上是严重缺编的。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班容量小,较少的学生人数决定了教师编制数量也少,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有的山区学校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教学班的所有课程,这是不够科学。因此,对农村教师的编制上,应该充分考虑农村教育自身的特点, 适当给予农村的边远地区教师编制的优惠政策,在开齐科目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按班级数核定教师数,保证山区学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 2.保证初中骨干教师的编制。如果这种一味从初中抽调骨干教师补充高中教师不足的不良倾向,得不到充分重视, 农村地区普及的义务教育水平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为了保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在保证初中教育教学不受很大影响的提前下, 允许初中优秀教师向高中合理流动,而不能无节制地向初中学校抽调教师。其次,农村高中学校可以增加与市里高中的联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不断引起和培养自己的优秀教师。 (四)建立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 在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方面,一方面要确保学校有一定的专项经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区、县教研室的优势。 由于县(区)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已经相当困难,再无法承受力其他教育经费支出,因此,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只能由更高一级的市政府来承担,并直接拨给学校。 在调查过程中,多数学校反映在乡镇和县(区)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经费被上级部门截流和挪用现象很难避免。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在当前专项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各县(区)教研室可以通过加强与市教研室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提供给教研室科研人员的进修或培训机会, 提高它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有效地培训本县(区)的教师。 (五)精简机构,节约办公经费 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的取消后,乡镇教委这一机构的作用也日渐削弱。而且它们需要向所属的各学校收取10,的学杂费作为自己的办公经费, 这给农村中小学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因此,乡镇教委应该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一起变革,取消乡镇教委,结束其历史的使命。从而,精简机构,节约学校有限的办公经费。 (六)完善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 对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是提高教育机会均等程度的有效措施。根据《教育法》中:“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 ,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和《义务教育法》中:“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等一系列规定,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 不应该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作为的问题。因此,必须落实好两项工作,一项是确定具体的资助标准线、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 另一项是确定资助金总额及其较为合理的负担责任。特困生减免制度,不能把这个压力完全转嫁给学校。2003年某中学共476人, 其中30人交不起学杂费(每人每学期55元),全年学校共计要免杂费3300元;甚至有些贫困学生连书本费都难以筹起,学校也不得不一起减免。 但对于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农村中小学,失去这部分杂费和书本费对学校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 (七)山区小学低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学生就近入学 国际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表明:在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就近入学可以提高就学率。例如法国的单班学校,在1994-1995年仍然有占全国公立小学总数的18,左右。 这说明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在法国这样一个综合国力居世界第4位的发达国家,单班学校在那些自然条件不利的地区仍然占有相当的生命力[3]。 因此,集中办学,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要有特殊的政策,不能统一规划。如至少小学1-3年级的学生就近入学,并且保障师资到位。 参考资料: [1]天津市统计局编:2003天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2][3]高如峰:义务教育投资的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比重过大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1994年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开始拉大,超过改革开放初期 ,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虽略有回降,但直到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高于改革开放初期(见表1)。农民的收入增长已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表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单位:元/人 年份 农村居民纯收入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高 城市收入与农村之比 1978 134 343 210 2(56 1994 1221 3496 2275 2(86 1995 1578 4283 2705 2(71 1996 1926 4839 2913 2(51 1997 2090 5160 3070 2(47 1998 2162 5418 3256 2(51 1999 2210 5848 3638 2(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2000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0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断下降,1996、1997、1998、1999、2000年分别 下降了9%、4.6%、4.3%、3.8%、2%。1999年我国共有592个国定贫困县,其人均纯收入仅为1374元,其中现金纯收入839.2元, 分别是当年全国平均水平60.9%和54.6%。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城市工商业,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城市工商业的拉动。 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37个特大城市(指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15.5亿元, 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53%,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4%。同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86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尤其是直接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财力资源——教育经费的分布在城乡之间极为不平衡。农村教育资源的总体情况不仅低于城市, 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增长对比来看,2001年城市义务教育财政 性经费比1995年增长139%,预算内经费比1995年增长166%,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比1995年增长80.36%,预算内经费比1995年增长142%,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要远远高于农村。 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来看,2001年城市初中和小学生总数为27450110人(初中10641329人,小学16808781人), 县镇与农村初中和小学生总数为162295096人(初中53669210人,小学108625886),县镇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是城市的近6倍之多 。而2001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城市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为2179亿元,预算内经费为1379亿元,农村这两项分别1102亿元和786亿元 ,两项投入后者都仅为前者的一半左右。 2、教育体制改革落后是长期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开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依据此原则,在县及县以下的具体实行“三级办学, 两级管理”。这个体制主要是针对当时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高度统一与集中所产生的诸多弊病,试图进行改革并建立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 与此相应,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对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 ,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实行“分灶吃饭”的办法,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同时也具备了办学的能力。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的办学积极性,打破了由中央政府单独包办教育的旧格局, 开辟了“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来筹集经费,极大推动了我国“两基”目标的实现,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到1995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全国初级中学(包括职业初中)在校生毛入学率达到78.4%,比199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 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对基础教育管理责任的不断下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又没有具体明确各级政府应负有的责任 ,这样,实际上在农村就主要由乡级政府承担了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但未相应调整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投入体制, 在地方财政收入紧缩,尤其是乡镇财力变得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已无力支撑庞大的义务教育经费开支,农村办学体制与农村财税体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已成为乡镇政府不堪承受之重。由于乡镇政府不堪承受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之重,而又无法得到其它途径的补助, 因此,把责任转嫁给农民便成为我国农村教育中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在1999在末在全国31个省区市抽取了18685个农户, 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其中有25.5%的农户反映“村委会擅自扩大两费收取范围”,有40%的农户反映“以资代劳现象严重”, 另有40.8%的农户认为“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三乱负担重”。而其中从乱收费具体项目来看,在所有调查户中反映“教育集资”乱收费的农户占23.8% ,反映“中小学生入学”乱收费的农户占28.9%,反映“农村建房”乱收费的农户占11.2%,反映“进行强行报刊摊派”的农户占11.7%。 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经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缺口,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3、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长期失衡。 在我国,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由政府举办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由政府承担。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两表对我国以往几年的三级教育投资分配进行分析: 表2 1978—1998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元) 年份 大学生 中学生 小学生 1978 1843(9 35(6 12(6 1980 1753(4 60(1 23(2 1985 2472(3 128(5 47(3 1990 2832(0 210(0 91(0 1992 3887(0 300(96 139(35 1993 4669(88 364(27 162(80 1998 6775(19 610(65 370(79 资料来源:1990年以前数字来自《中国社会统计资料》1990年,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 1990年及以后数字来自《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992、1993、1994。 转引自:王善迈著《教育投入与产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51页。(其中1998年来自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编: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从上表中的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与初等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的比值尽管从整体上看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但到1993年为止,前者仍为后者的25倍,到1998为止,前者仍为后者的11.1倍。且1998年生均预算内经费,除小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分别增长1.12%和0.94%外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则同上年相比下降了14.22%。 从财政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来看,由于初等教育的规模远远大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占比例仍过大。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投资80%以上来自财政,而中小学教育投资只有60%来自财政。 此后,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以上这种教育投入比例失衡的情况将加剧, 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初等教育的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4、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困境”。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的贫困与文化的贫困相互纠缠、互相影响,进而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 文化上也存在贫困,贫困文化存在于城市与农村的贫困地区,而在我国,农村则是贫困文化的重灾区。“贫困文化”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 ,是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民的文化习俗、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是贫困者对贫困的一种适应和自我维护。 农村文化的这种局限性使得农民产生一种乐贫、安贫的“惰性”和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观念,农村的贫困文化困境不仅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也成为困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精神桎梏。在生存与发展的抉择中,由于经济与文化双重贫困的恶性循环影响, 农村又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农村学生渴求发展的精神羽翼被折断,农村义务教育患上了“近视症”, 农村初中辍学率不断回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陷入了巨大的“文化困境”。 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明确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 并尽早实现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拨款单列。 “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虽然暂时和大部分地解决了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同时,这种新的管理体制还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例如,以县为主来发放农村教师工资虽然能保证按时,但却未能保证足额,而且部分财政困难的县仍存在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在县教育部门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由于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学校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县的上一级政府严控或缩减农村教师人事编制以减少财政开支, 再加上师范生不愿回乡从教,造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严重。 笔者认为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央、省、市和县(乡镇)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逐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由多级政府负责投入的机制, 并通过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法”的形式来加以保障。 另外,为了避免各级政府随意挪用、挤占义务教育经费,实现教育部门在事权和财权上的统一,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应建立起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拨款单列制度。由于农村地区政府财政较为紧张,经常出现挪用、挤占义务教育经费用于地方其它事业的发展,因此 ,这一点尤其对农村义务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制定的目标应以公正原则为主,通过立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重新进行分配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 现代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便是通过政府的强制力量来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正,维护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而在我国,农民是数量最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子女能否接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民下一代的成长及其未来生活的幸福, 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需得到政府政策制定的优先关怀。 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三农问题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制度背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要解决“三农” 和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做到补偿性的制度安排与发展性的制度安排并举。而所谓农村义务教育的补偿性制度安排, 就是要通过外部的政策调节来对城乡教育资源投入重新进行合理分配,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 3、调整政府对各级教育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总体教育政策是“抓两头(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带中间(中等教育)”的中间路线。 在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我国目前更应偏重于初等教育。首先,高等学校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进行适当收费,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学费已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等学校的创收能力要远远高于初等学校, 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销售收入315.62亿元,其对学校总的回报为15.04亿元; 第 三,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社会与个人捐资, 高等教育创收的渠道和能力都要远远超出初等教育。另外,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要应由来政府举办,政府有责任对其进行优先投入和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调整政府对各级教育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平衡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配。 4、实行户籍改革,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加速“三农”转变,使农村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推动农村文化变迁的进程 ,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农村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 因为整个教育和教学过程尤其是师生对课程的理解都需要一个与其相对称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背景 ,否则,农村义务教育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教育失语”或“教育独白”,这会极大的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僵化的二元社会制度壁垒,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加速“三农”转变, 最终促使农村社会由一个封闭系统转化成一个开放系统,并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撰稿人:丁 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李静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助理研究员。 编 辑:陈如平 审 校:郝志军
本文档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