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训诂学名词解释

训诂学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训诂学名词解释1.形训: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叫形训。 2.声训:利用词的内在形式,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叫声训。 3.据文证义:利用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叫据文证义。 4.辨体明义:通过结合文章的体裁来明确词义的训诂方法就叫辨体明义。 5.殷商系文字:指殷商时期产生一种汉字形体,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6.两周系文字:指两周时期产生一种汉字形体,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钟鼎文。 7.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同一个声音可以表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而相同或相反...

训诂学名词解释
1.形训: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叫形训。 2.声训:利用词的内在形式,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叫声训。 3.据文证义:利用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叫据文证义。 4.辨体明义:通过结合文章的体裁来明确词义的训诂方法就叫辨体明义。 5.殷商系文字:指殷商时期产生一种汉字形体,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6.两周系文字:指两周时期产生一种汉字形体,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钟鼎文。 7.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同一个声音可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而相同或相反的意义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这就是音义关系的偶然性。 8.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之间虽不存在必然联系,但存在着与现实的联系,这种联系由社会成员约定后,任何成员便不能随意变更,这样,音义便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了。这就是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9.音义关系的回授性:由于社会的约定,本无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便对自身所处的语言系统产生了反作用,使语言发展接受其已有的音义关系的影响制约,这样早起音义关系对后起音义关系就产生了作用,这就是音义关系的回授性。 10.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同一事物的名称,不同的地方说法不同,此由语言的地方变体所致。这些语言的不同地方变体,在音义结合关系上常有明显的脉络可寻,这就是音义关系的延展性。 11.音义关系的类聚性: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有些词往往有共同的意义特征。这就是词音义关系的类聚性。 12.音叉关系的多元性:某一音素或音位所允许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的语音形式负载。因为音素有限而义位无限,所以音素只好兼职。这样,有些有共同意义特征的词就不一定必然地有语音上的联系。这就是词的音义关系的多元性。 13.推因:也是训诂的三种主要方式之一。它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的一种训释方式。它的途径是从实际语言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中找出“信而有征”的线索来,进而探求其本源。 14.右文说:是宋人王子韶(圣美)提出的。他认为形声字右边的声符也可以表义。即同声符的字其义皆同。如从“戋”得声的字都有“小”义,从”农’’得声的字都有“厚”义等。 15.反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有些词在古代含有正反两个相反的意义,人们便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去解释另一个意义,这就是反训。 16.《方言》:是西汉学者扬雄利用许多孝廉和各地士兵聚集首都的方便,广泛进行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历时二十七年写成的,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九千字,全称《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其内容包括“绝代语释”(远代词语的解释)和“别国方言”(不同地域的方言)两部分。这是前人研究方言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17.《诗词曲语辞汇释》:是近人张相(1877~1945)著,张相原名廷相,字献之,浙江杭州人。专门研究诗、词、曲中不曾有人解释的语辞,写成此书。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词语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18.《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关于《尔雅》的作者,古来说法不一。黄侃归纳众论,分为三说:一是郑玄认为《尔雅》是孔子门人作,刘勰、贾公彦并同其说;二是张揖认为《尔雅》是周公所作;三是欧阳修认为《尔雅》是秦汉之际学诗者纂集传注而成。近人罗常培同意后一说。《尔雅》按训释内容分十九类。 19.《方言》:全称《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作者是扬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 20.《释名》:是部“参校方俗,考核古今,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的书,撰于汉末,作者刘熙。全书八卷共二十七篇,《释名》为音训之书,问有义训(例不多);《释名》重音训,故少类聚为训之例; 21.《广雅》:十卷,魏·张揖撰。本为增广《尔雅》的续书。体例全依《尔雅》。仍用十九篇旧目,即释诂、释言、释训三篇解释一般语词,释亲以下各篇杂释百科名词。所释训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三条,凡一万八千一百五十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后来辗转传写,被分为四卷,又析为十卷。22.《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三十卷。 第一卷《序录》载有陆德明的自序和“条 例”、“次序”、“注解传述人”的说明以及 全书的总目。其次是《周易》一卷、《古文 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 《仪礼》一卷、《札记》。四卷、《春秋左氏》 六卷、《春秋公羊》一卷、《孝经》一卷、 《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 《尔雅》二卷。撰述目的在于考证古书的 字音,兼辨训义。 23.说文四大家:清代“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兴盛,《研 究《说文解字》著作多达一百余种,其中 成就较大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 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说文》四大 家即指此四人。段玉裁是其中之巨蘖。 24.《十三经注疏》:西汉统治者独尊儒术, 设《诗》、《书》、《易》、《礼》、《春秋》五 经博士至东汉,在五经之外又加上《论语》、 《孝经》,成为七经。唐代又加上《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 和《尔雅》而成为十二经,宋代再加上《孟 子》,是为十三经。从汉代始,陆续有学者 为经书作注。至唐,孔颖达撰《五经正义》, 贾公彦作《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徐彦 作《春秋公羊传义疏》,杨士勋作《春秋谷 梁传义疏》,宋·邢呙又作《论语义疏》、 《孝经义疏》、《尔雅疏》,孙夷作《孟子疏》, 清‘阮元把汉魏人所作的注与唐宋人所作 的疏合编为《十三经注疏》,流行于世。《十 三经注疏》中还加入陆德明在《经典释文》 中给各经注的音。所以现在的《十三经注 疏》就是经、注、释文、疏汇在一起的本 子。 1.形训: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 的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叫形训。 2.声训:利用词的内在形式,取声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叫声 训。 3.据文证义:利用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的 训诂方法叫据文证义。 4.辨体明义:通过结合文章的体裁来明确 词义的训诂方法就叫辨体明义。 5.殷商系文字:指殷商时期产生一种汉字 形体,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 文。 6.两周系文字:指两周时期产生一种汉字 形体,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钟鼎 文。 7.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同一个声音可以表 达多种完全无关的意义,而相同或相反的 意义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这就 是音义关系的偶然性。 8.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之间虽不存在 必然联系,但存在着与现实的联系,这种 联系由社会成员约定后,任何成员便不能 随意变更,这样,音义便互相制约又互相 依存了。这就是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9.音义关系的回授性:由于社会的约定, 本无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便对自身所处的 语言系统产生了反作用,使语言发展接受 其已有的音义关系的影响制约,这样早起 音义关系对后起音义关系就产生了作用, 这就是音义关系的回授性。 10.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同一事物的名称, 不同的地方说法不同,此由语言的地方变 体所致。这些语言的不同地方变体,在音 义结合关系上常有明显的脉络可寻,这就 是音义关系的延展性。 11.音义关系的类聚性:声音相同或相近 的有些词往往有共同的意义特征。这就是 词音义关系的类聚性。 12.音叉关系的多元性:某一音素或音位 所允许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 义单位也允许由不同的语音形式负载。因 为音素有限而义位无限,所以音素只好兼 职。这样,有些有共同意义特征的词就不 一定必然地有语音上的联系。这就是词的 音义关系的多元性。 13.推因:也是训诂的三种主要方式之一。 它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的 一种训释方式。它的途径是从实际语言材 料中找出“信而有征”的线索来,进而探求 其本源。 14.右文说:是宋人王子韶(圣美)提出的。 他认为形声字右边的声符也可以表义。即 同声符的字其义皆同。如从“戋”得声的 字都有“小”义,从”农’’得声的字都有 “厚”义等。 15.反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有 些词在古代含有正反两个相反的意义,人 们便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去解释另一个意 义,这就是反训。 16.《方言》:是西汉学者扬雄利用许多孝 廉和各地士兵聚集首都的方便,广泛进行 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历时二十七年 写成的,全书九千字,全称《輏轩使者绝 代语释别国方言》,其内容包括“绝代语释” (远代词语的解释)和“别国方言”(不同地 域的方言)两部分。这是前人研究方言的第 一部重要著作。 17.《诗词曲语辞汇释》:是近人张相 (1877~1945)著,张相原名廷相,字献之, 浙江杭州人。专门研究诗、词、曲中不曾 有人解释的语辞,写成此书。这部书汇集 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 殊词语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 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 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 参考书和工具书。 18.《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关于《尔 雅》的作者,古来说法不一。黄侃归纳众 论,分为三说:一是郑玄认为《尔雅》是 孔子门人作,刘勰、贾公彦并同其说;二 是张揖认为《尔雅》是周公所作;三是欧 阳修认为《尔雅》是秦汉之际学诗者纂集 传注而成。近人罗常培同意后一说。《尔雅》 按训释内容分十九类。 19.《方言》:全称《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 国方言》,十三卷。作者是扬雄。《方言》 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 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 词典。 20.《释名》:是部“参校方俗,考核古今, 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的书,撰于汉 末,作者刘熙。全书八卷共二十七篇,《释 名》为音训之书,问有义训(例不多);《释 名》重音训,故少类聚为训之例; 21.《广雅》:十卷,魏·张揖撰。本为增 广《尔雅》的续书。体例全依《尔雅》。仍 用十九篇旧目,即释诂、释言、释训三篇 解释一般语词,释亲以下各篇杂释百科名 词。所释训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三条, 凡一万八千一百五十字。全书分上中下三 卷。后来辗转传写,被分为四卷,又析为 十卷。 22.《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三十卷。 第一卷《序录》载有陆德明的自序和“条 例”、“次序”、“注解传述人”的说明以及 全书的总目。其次是《周易》一卷、《古文 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 《仪礼》一卷、《札记》。四卷、《春秋左氏》 六卷、《春秋公羊》一卷、《孝经》一卷、 《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 《尔雅》二卷。撰述目的在于考证古书的 字音,兼辨训义。 23.说文四大家:清代“小学”兴盛,《研 究《说文解字》著作多达一百余种,其中 成就较大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 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说文》四大 家即指此四人。段玉裁是其中之巨蘖。 24.《十三经注疏》:西汉统治者独尊儒术, 设《诗》、《书》、《易》、《礼》、《春秋》五 经博士至东汉,在五经之外又加上《论语》、 《孝经》,成为七经。唐代又加上《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 和《尔雅》而成为十二经,宋代再加上《孟 子》,是为十三经。从汉代始,陆续有学者 为经书作注。至唐,孔颖达撰《五经正义》, 贾公彦作《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徐彦 作《春秋公羊传义疏》,杨士勋作《春秋谷 梁传义疏》,宋·邢呙又作《论语义疏》、 《孝经义疏》、《尔雅疏》,孙夷作《孟子疏》, 清‘阮元把汉魏人所作的注与唐宋人所作 的疏合编为《十三经注疏》,流行于世。《十 三经注疏》中还加入陆德明在《经典释文》 中给各经注的音。所以现在的《十三经注 疏》就是经、注、释文、疏汇在一起的本 子。
本文档为【训诂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4-23
浏览量: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