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举报
开通vip

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1、 下列叙述中,与提高软件可移植性相关的是 (12) 。 A(选择时间效率高的算法 B(尽可能减少注释 C(选择空间效率高的算法 D(尽量用高级语言编写系统中对效率要求不高的部分 软件开发模型用于指导软件的开发。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 2 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最终软件的。螺旋模型综合了 3 的优点,并增加了 4 。喷泉模型描述的是面向 5 的开发过程,反映了该开发过程的 6 特征...

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 1、 下列叙述中,与提高软件可移植性相关的是 (12) 。 A(选择时间效率高的算法 B(尽可能减少注释 C(选择空间效率高的算法 D(尽量用高级语言编写系统中对效率要求不高的部分 软件开发模型用于指导软件的开发。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 2 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最终软件的。螺旋模型综合了 3 的优点,并增加了 4 。喷泉模型描述的是面向 5 的开发过程,反映了该开发过程的 6 特征。 2、A(模块 B(运行平台 C(原型 D(一主程序 3、A(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 B(瀑布模型和喷泉模型 C(演化模型和喷泉模型 D(原型模型和喷泉模型 4、A(质量评价 B(进度控制 C(版本控制 D(风险分析 5、A(数据流 B(数据结构 C(对象 D(构件(component) 6、A(迭代和有间隙 B(迭代和无间隙 C(无迭代和有间隙 D(无迭代和无间隙 7、 概要设计是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概要设计的是 (106) 。 A(把软件划分成模块 B(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C(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 D(设计每个模块的伪代码 8、 开发专家系统时,通过描述事实和规则由模式匹配得出结论,这种情况下适用的开发语言是 (27) 。 A(面向对象语言 B(函数式语言 C(过程式语言 D(逻辑式语言 9、 项目管理工具中,将网络方法用于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安排的评审和检查的是 (5) 。 A(Gantt图 B(PERT网图 C(因果分析图 D(流程图 10、 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在 (7) 使用定量分析来不断地改进和管理软件过程。 A(优化级 B(管理级 C(定义级 D(可重复级 模块内聚度用于衡量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1(一组语句在程序中多处出现,为了节省内存空间把这些语句放在一个模块中,该模块的内聚度是 11 的。 2(将几个逻辑上相似的成分放在一个模块中,该模块的内聚度是 12 的。 3(模块中所有成分引用共同的数据,该模块的内聚度是 13 的。 4(模块内某成分的输出是另一些成分的输入,该模块的内聚度是 14 的。 5(模块中所有成分结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该模块的内聚度是 15 的。它具有简明的外部界面,由它构成的软件易于理解、测试和维护。 11、 A(功能性 B(顺序性 C(通信性 D(过程性 E(偶然性 F(瞬时性 G(逻辑性 12、A(功能性 B(顺序性 C(通信性 D(过程性 E(偶然性 F(瞬时性 G(逻辑性 13、A(功能性 B(顺序性 C(通信性 D(过程性 E(偶然性 F(瞬时性 G(逻辑性 14、A(功能性 B(顺序性 C(通信性 D(过程性 E(偶然性 F(瞬时性 G(逻辑性 15、A(功能性 B(顺序性 C(通信性 D(过程性 E(偶然性 F(瞬时性 G(逻辑性 16、 采用瀑布模型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文档。以下关于产生这些文档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9) 。 A(外部设计评审报告在概要设计阶段产生 B(集成测试计划在程序设计阶段产生 C(系统计划和需求说明在详细设计阶段产生 D(在进行编码的同时,独立地设计单元测试计划 在系统验收测试中, 17 是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使用模拟数据运行系统; 18 是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 17、A(验证测试 B(审计测试 C(确认测试 D(模块测试 18、A(验证测试 B(审计测试 C(确认测试 D(模块测试 软件质量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19 、 20 、可移植性、可复用性等是较为重要的质量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确保软件的质量,这些措施至少应包括: 21 、 22 、 23 。 19、 A(稳定性 B(可靠性 C(数据一致性 D(可维护性 E(可行性 F(数据独立性 20、A(稳定性 B(可靠性 C(数据一致性 D(可维护性 E(可行性 F(数据独立性 21、 A(在开发初期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 B(开发工作严格按阶段进行,文档工作应在开发完成后集中进行 C(严格执行阶段评审 D(要求用户参与全部开发过程,以监督开发质量 E(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F(争取足够的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力的支持 22、A(在开发初期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 B(开发工作严格按阶段进行,文档工作应在开发完成后集中进行 C(严格执行阶段评审 D(要求用户参与全部开发过程,以监督开发质量 E(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F(争取足够的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力的支持 23、A(在开发初期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 B(开发工作严格按阶段进行,文档工作应在开发完成后集中进行 C(严格执行阶段评审 D(要求用户参与全部开发过程,以监督开发质量 E(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F(争取足够的开发经费和开发人力的支持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 24 是用得最多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在黑盒测试方法中,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是: 1(根据输入条件把数目极多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 2(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覆盖 25 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至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3(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覆盖 26 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至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因果图方法是根据 27 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在实际应用中,一旦纠正了程序中的错误后,还应选择部分或全部原先已测试过的测试用例,对修改后的程序重新测试,这种测试称为 28 。 24、 A(等价类划分 B(边值分析 C(因果图 D(判定表 25、 A(1个 B(7个左右 C(一半 D(尽可能少的 E(尽可能多的 F(全部 26、A(1个 B(7个左右 C(一半 D(尽可能少的 E(尽可能多的 F(全部 27、 A(输入与输出 B(设计与实现 C(条件与结果 D(主程序与子程序 28、 A(验收测试 B(强度测试 C(系统测试 D(回归测试 29、 在下列说法中, (109) 是造成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用户使用不当 ?软件本身特点 ?硬件不可靠 ?对软件的错误认识 ?缺乏好的开发方法和手段 ?开发效率低 A(??? B(??? C(??? D(??? 在进行金融业务系统的网络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 30 原则。在进行企业网络的需求分析时, 应该首先进行 31 。 30、A(先进性 B(开放性 C(经济性 D(高可用性 31、A(企业应用分析 B(网络流量分析 C(外部通信环境调研 D(数据流向图分析 32、 CVS是一种 (30) 工具。 A(需求分析 B(编译 C(程序编码 D(版本控制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33 。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34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 35 和指定的覆盖标准。一般说来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 36 。软件的集成测试数据应根据 工作最好由 37 承担,以提高集成测试的效果。 33、A(评价软件的质量 B(发现软件的错误 C(发现软件的错误 D(证明软件是正确的 34、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订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35、A(程序的内部逻辑 B(程序的复杂程序 C(使用说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D(程序的功能 36、A(需求规格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计划 37、A(该软件的设计人员 B(该软件开发组的负责人 C(该软件的编程人员 D(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人员 软件维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的花费常常要占软件生存周期全部花费的 38 %左右。 其工作内容为 39 ,为了减少维护工作的困难;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是 40 。而软件的可维护性包 含 41 。所谓维护管理主要指的是 42 等。 38、A(10,20 B(20,40 C(60,80 D(90以上 39、A(纠正与修改软件中含有的错误 B(因环境已发生变化,软件需做相应的变更 C(为扩充功能,提高性能而做的变更 D(包括上述各点内容 40、A(设法开发出无错的软件 B(增加维护人员数量 C(切实加强维护管理,并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有利于未来维护的措施 D(限制修改的范围 41、A(正确性、灵活性、可移植性 B(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 C(可靠性、可复用性、可用性 D(灵活性、可靠性、高效性 42、A(加强需求分析 B(重新编码 C(判定修改的合理性并审查修改质量D(加强维护人员管理 43、 数据流程图的作用是 (24) 。 A(描述了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 B(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 C(说明了将要出现的逻辑判定 D(指明了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反应 如果一个软件是给许多客户使用的,大多数软件厂商要使用几种测试过程来发现那些可能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 44 测试是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下来进行的。 45 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来进行的,测试的目的是寻找错误的原因并改正之。 44、 A(Alpha B(Beta C(Gamma D(Delta 45、 A(Alpha B(Beta C(Gamma D(Delta 46、 进行软件项目的风险分析时,风险避免、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是 (32) 活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A(风险识别 B(风险预测 C(风险评估 D(风险控制 47、 以下关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9) 。 A(原型化方法适应于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开发 B(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废弃不用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 C(原型化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出最终产品 D(原型化方法有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在UML提供的图中,可以采用 48 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 49 用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 50 用于系统的功能建模,并强调对象的控制流。 模,并强调对象行为的时间顺序: 48、A(用例图 B(构件图 C(活动图 D(类图 49、A(协作图 B(状态图 C(序列图 D(对象图 50、A(状态图 B(用例图 C(活动图 D(类图 软件设计中划分程序模块通常遵循的原则是要使各模块间的耦合性尽可能 51 。三种可能的模块耦合是: 52 。例如,一个模块直接引用另一模块中的数据。 53 。例如,一个模块把开关量作为参数传送给另一模块。 54 。例如,一个模块把一个数值量作为参数传送给另一模块。其中 55 的耦合性最强。 51、 A(强 B(适中 C(弱 52、 A(公共耦合 B(数据耦合 C(逻辑耦合 D(外部耦合 E(内容耦合 F(控制耦合 53、 A(公共耦合 B(数据耦合 C(逻辑耦合 D(外部耦合 E(内容耦合 F(控制耦合 54、A(公共耦合 B(数据耦合 C(逻辑耦合 D(外部耦合 E(内容耦合 F(控制耦合 55、A(公共耦合 B(数据耦合 C(逻辑耦合 D(外部耦合 E(内容耦合 F(控制耦合 答案: 1、D [解析] 软件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是指与一个软件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运行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它包括如下内容。 (1)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与软件无须采用有别于为该软件准备的活动或手段就可能适应不同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环境有关的软件属性。 (2)可安装性(Installability):是指与应指定环境下安装软件所需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 (3)遵循性(一致性,Conformance):是指使软件遵循与可移植性有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软件属性。 (4)可替换性(Replaceability):是指与软件在该软件环境中用来替代指定的其他软件的机会和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为避免可能与互操作性(互用性)的含义相混淆,此处用易替换性而不用兼容性。特定软件的易替换性并不隐含此软件可由所考虑的软件所替代。易替换性可能包含易安装性和适应性这两个属性。 我们现在来看题目的备选答案,首先可以排除的是选项B“尽可能减少注释”,注释本来就是给人看的东西,不是给机器看的,注释是不会生成目标代码的。减少注释只会使程序的可读性变差,不会提高可移植性。 选择时间效率高的算法能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选择空间效率高的算法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所需内存。但这都和可移植性没什么关联。 选项D所说的“尽量用高级语言编写系统中对效率要求不高的部分”是与可移植性有关的,这句话可以反过来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系统所有部分都用低级语言来编写将是什么状况。比如说汇编语言就是一种低级语言,这种语言中直接用到了大量寄存器,而我们知道不同的系统中寄存器的数量和特性是不同的,所以用低级语言写的代码虽执行的效率很高,但可移植性却并不好。因此,正确的答案应为D。2、C 3、A 4、D 5、C 6、B [解析]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主要的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 1(瀑布模型 请读者参考第,题的分析。 2(演化模型 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演化成最终的软件产品。 3(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开发模型,它是在结合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再加上两者都忽视了的风险分析建立起来的。 螺旋型项目从小规模开始,然后探测风险,制订风险控制计划,接着确定下一步项目是否还要继续,然后进行下一个螺旋的反复。该模型的最大优点就是随着成本的增加,风险程度随之降低。然而螺旋模型的缺点是比较复杂,且需要管理人员有责任心、专注并有管理经验。 螺旋线第一圈的开始点可能是一个概念项目,是可能被舍弃不用的项目。它以原型为基础,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旋转,每旋转一圈都要经过制订计划、风险分析、实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程、客户评价等活动,并开发原型的一个新版本。经过若干次螺旋上升的过程,得到最终的软件。 4(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它体现了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迭代和无间隙特征。迭代意味着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常常需要多次重复;无间隙是指开发活动 (如分析、设计)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各项开发活动往往交叉迭代地进行。喷泉模型对软件复用和生存周期中多项开发活动的集成提供了支持。 5(智能模型 智能模型是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模型,它综合了上述若干模型,并把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该模型应用基于规则的系统,采用归约和推理机制,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并使维护在系统规格说明一级进行。 7、D [解析] 在概要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将系统划分为一个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并给出相应模块的功能、模块间的联系与调用关系、决定模块的界面等。 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根据概要设计的文档,设计每个模块的伪代码。 8、D [解析] 面向对象语言(Object-Oriented Language)是一类以对象作为基本程序结构单位的程序设计语言,指用于描述的设计是以对象为核心的,而对象是程序运行时刻的基本成分。语言中提供了类、继承等成分。 函数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语义基础是基于数学函数概念的值映射的丸算子可计算模型。这种语言非常适合于进行人工智能等工作的计算。典型的函数式语言如Lisp、 Haskell、ML、Scheme等。函数式程序设计是一种强调表达式赋值而不是执行命令的程序设计。 过程式语言是一种通过指明一列可执行的运算及运算的次序来描述计算过程的语言。非过程式语言是一种不显式地指明处理细节的程序设计语言。 逻辑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语义基础是基于一组已知规则的形式逻辑系统。这种语言主要用于专家系统的实现中。最著名的逻辑式语言是Prolog。 9、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项目开发中用到的几种图形的理解。 (1)Gantt图(甘特图):以水平线段表示任务的工作阶段: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着任务的开工时间和完成时间;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甘特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子任务在时间上的对比关系,并以文档编制与评审作为软件开发进度的里程碑。甘特图的优点是标明了各任务的计划进度和当前进度,能动态地反映软件开发进展情况。缺点是难以反映多个任务之间存在的复杂的逻辑关系。 (2)PERT网图:PERT图也叫做计划评审技术,它采用网络图来描述一个项目的任务网络。不仅可以表达子任务的计划安排,还可以在任务计划执行过程中估计任务完成的情况,分析某些子任务完成情况对全局的影响,找出影响全局的区域和关键子任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整个项目的完成。 (3)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素图、树枝图和鱼刺图等,是质量管理常用工具之一。 (4)流程图:流程图以图解方式来说明实现一个解决方案所需完成的一系列操作。 10、A [解析] 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如下。 (1)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软件过程定义几乎处于无章法和步骤可循的状态,软件产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极个别人的努力和机遇。初始级的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是随意甚至是混乱的。也许,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软件工程规范,但若这些规范未能覆盖基本的关键过程要求,且执行没有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证时,那么它仍然被视为初始级。 (2)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复的过程,一个可重复的过程则能逐渐演化和成熟。从管理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 (3)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全部项目均采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修改后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操作。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去。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裁出项目适宜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员的批准。 (4)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识和控制。 (5)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 持续地进行过程改进。 有关CMM/MMI的知识,请读者阅读希赛网软件工程频道中的CMM/CMMI专栏或者过程改进专栏(),该专栏是目前国内有关CMM方面资料的最权威的栏目。11、E 12、G 13、C 14、B 15、A [解析] 软件概要设计是以需求分析所产生的文档为依据,着手解决实现“需求”的软件体系结构,简称软件结构。就像建筑工程中的盖大楼,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要盖满足什么样功能的大楼,而概要设计就是施工,盖起满足用户要求的大楼的框架。这一阶段确定软件结构的具体任务是将系统分解成模块,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及调用关系,将用户的需求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上去,得出系统的结构图。 软件概要设计的原则是模块化、抽象化和信息隐藏,要达到这些原则,就要求模块具有独立性。模块内聚度用于衡量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模块内聚度由强到弱的顺序如图9-4所示。 (1)功能内聚(Functional Cohesion):一个模块中各个部分都是完成某一具体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该模块中所有部分都是为了完成一项具体功能而协同工作、: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则称该模块为功能内聚模块。 (2)信息内聚(Informational Cohesion):这种模块完成多个功能,各个功能都在同一数据结构上操作,每一项功能有一个唯一的入口点。这个模块将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该执行哪一个功能。由于这个模块的所有功能都是基于同一个数据结构(符号表),因此,它是一个信息内聚的模块。信息内聚模块可以看成是多个功能内聚模块的组合,并且达到信息的隐蔽。即把某个数据结构、资源或设备隐蔽在一个模块内,不为别的模块所知晓。如果一个模块的各个成分和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一个成分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成分的输入,则称为顺序内聚。 (3)通信内聚(Communication Cohesion):如果一个模块内各功能部分都使用了相同的输入数据,或产生了相同的输出数据,则称之为通信内聚模块。通常,通信内聚模块是通过数据流图来定义的。 (4)过程内聚(Procedural Cohesion):如果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成分是相关的,而且这些处理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行,则称为过程内聚。使用流程图作为工具设计程序时,把流程图中的某一部分划出组成模块,就得到过程内聚模块。例如,把流程图中的循环部分、判定部分、计算部分分成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都是过程内聚模块。 (5)时间内聚(Classical Cohesion):时间内聚又称为经典内聚或瞬时内聚。这种模块大多为多功能模块,但模块的各个功能的执行与时间有关,通常要求所有功能必须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例如初始化模块和终止模块。 (6)逻辑内聚(Logical Cohesion):这种模块把几种相关的功能组合在一起,每次被调用时,由传送给模块的判定参数来确定该模块应执行哪一种功能。逻辑内聚的模块各成分在功能上并无关系,即使局部功能的修改有时也会影响全局,因此这类模块的修改也比较困难。 (7)巧合内聚(Coincidental Cohesion):巧合内聚又称为偶然内聚。当模块内各部分之间没有联系,或者即使有联系,这种联系也很松散,则称这种模块为巧合内聚模块,它是内聚程度最低的模块。 16、A [解析] 在软件生产过程中,总是产生和使用大量的信息。软件文档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作为检查软件开发进度和开发质量的依据,实现对软件开发的工程管理,提高开发效率。软件文档的编制,使得开发人员对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进行周密思考、全盘权衡、减少返工。并且可在开发早期发现错误和不一致性,便于及时加以纠正。文档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记录开发过程中有关信息,便于协调以后的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文档还提供对软件的运行、维护和培训的有关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操作人员、用户之间的协作、交流和了解。文档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文档便于潜在用户了解软件的功能、性能等各项指标,为他们选购符合自己需要的软件提供依据。 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中规定,在一项软件开发过程,一般地说应该产生十四种文件。按照文档产生和使用的范围,软件文档大致可分为三类。 (1)开发文档: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和测试分析报告。 (2)管理文档: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模块开发卷宗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3)用户文档: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维护修改建议和软件需求说明书。在采用瀑布模型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系统计划和需求说明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集成测试计划在概要设计阶段产生,单元测试计划在详细设计阶段产生。17、A 18、C [解析] 系统验收测试是最终用户使用真实数据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最终系统测试,它给最终用户、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操作管理人员最后一次机会决定接收或者拒绝系统。系统验收测试是一种详细测试,涉及3个层面的验收测试,分别是验证测试、确认测试和审计测试。 (1)验证测试:在一个模拟环境下使用模拟数据运行系统,它主要寻找错误和遗漏。 (2)确认测试: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在确认测试过程中,可以测试性能、峰值负载处理性能、方法和程序测试、备份和恢复测试等。 (3)审计测试:证实系统没有错误并准备好了,可以正式运行。19、B 20、D 21、A 22、C 23、E [解析] 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地和隐含地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与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任何专业开发的软件产品都应该具有的隐含特征相一致的程度。 软件质量具有以下三个要点: (1)用户需求是衡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与需求不一致就无质量可言。 (2)指定的开发标准定义了一组指导软件开发的准则。如果没有遵守这些准则,几乎肯定会导致软件质量不高。 (3)通常还有一些没有明确写进用户需求说明书但开发人员都应当了解的隐含需求(例如可理解性、可修改性等)。如果软件仅满足明确描述的需求,但不满足这些隐含的需求,那么软件的质量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软件质量的标准ISO/IEC 9126— 1991。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6个质量特性,第二层是 21个质量子特性,第三层是度量指标。该模型的质量特性和质量子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如下: (1)开发初期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 (2)开发前选定或制订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3)选择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4)严格执行阶段评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5)各个开发阶段的测试。 (6)对软件的每次变更都要经过申请、评估、批准、实施、验证等步骤。 (7)软件质量特性的度量化。 (8)软件生存期的各阶段都要有完整的文档。 针对以上手段,可知供选答案A,巴E与上面的表述一致。答案B不正确是因为软件生存期的各阶段都要有完整的文档,而不是在开发完成后集中进行。24、A 25、E 26、A 27、A 28、D [解析] 黑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空盒子,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是在程序的接口上进行测试,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 1(等价类划分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等价类划分是用得最多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所谓等价类就是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对于一个等价类中的输入值来说,它们揭示程序中错误的作用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等价类中的一个输入数据能检测出一个错误,那么等价类中的其他输入数据也能检测出同一个错误;反之,如果等价类中的一个输入数据不能检测出某个错误,那么等价类中的其他输入数据也不能检测出这一错误(除非这个等价类的某个子集还属于另一等价类)。 如果一个等价类内的数据是符合(软件需求说明书)要求的、合理的数据,则称这个等价类为有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主要用来检验软件是否实现了软件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 黑盒测试中,利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如下: (1)根据软件的功能说明,用每一个输入条件确定若干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并为每个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编号。 (2)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覆盖尽可能多的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至所有的有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3)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至所有的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应当特别注意,无效等价类用来测试非正常的输入数据,因此每个无效等价类都有可能查出软件中的错误,所以要为每个无效等价类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2(边界值分析 边界值分析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中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使用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推测法 人们也可以靠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例子。其基本思想是: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 4(因果图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可使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这种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是: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是什么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每当软件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必须重新测试现有的功能,以便确定修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检查修改是否损害了原有的正常功能,同时还需要补充新的测试用例来测试新的或被修改了的功能,这种测试称为回归测试,回归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修改的正确性及其影响。 29、D [解析]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软件需求的增长得不到满足,软件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软件生产进度无法控制,软件需求定义不够准确,软件质量不易保证,软件可维护性差。归纳起来,产生软件危机的内在原因可归结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着复杂性:另一方面与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30、D 31、A [解析] 网络设计原则如下。 (1)先进性: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支持数据、语音、视像等多媒体应用,用基于交换的技术替代传统的基于路由的技术。 (2)标准化和开放性:网络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采用符合ISO及其他标准,如:IEEE、ITUT、ANSI等制定的协议,采用遵从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网络设备。 (3)可靠性和可用性:选用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在程序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4)灵活性和兼容性:选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国际标准的软件技术,以便系统有可靠性强、可扩展和可升级等特点,保证今后可迅速采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出现的新技术,同时为现存不同的网络设备、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机等设备提供入网和互连手段。 (5)实用性和经济性: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6)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接入Internet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网上信息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 (7)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在进行金融业务系统的网络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即高可用性。在进行企业网络的需求分析时,应该首先进行企业应用分析。 32、D [解析] CVS的全称是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它是一个免费的协同版本控制工具,主要用于软件源码的维护。此外CVS可以维护任意文档的开发和使用。CVS维护的文件类型可以是文本类型也可是二进制类型。CVS基于客户端朋臣务器模式,多个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本地)方式同时访问,从而使用CVS成为位于不同地点、位于不同地点的人同时处理数据文件(特别是程序的源代码)时的首选。33、B 34、D 35、A 36、D 37、D [解析]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在将软件交付给客户之前所必须完成的步骤。目前,软件的正确性证明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软件测试仍是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的主要手段。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产品(主要是指程序)中的错误和缺陷。 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应竭力设计能暴露错误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由测试数据和预期结果构成的。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极有可能发现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用例。一次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高效的测试是指用少量的测试用例,发现被测软件尽可能多的错误。软件测试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人力发现软件产品中尽可能多的错误。 因此,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选择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白盒测 试又称结构测试,主要用于单元测试阶段。它的前提是把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箱子里,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逻辑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白盒测试常用的技术是逻辑覆盖,即考查用测试数据运行被测程序时对程序逻辑的覆盖程度。主要的覆盖标准有6种: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条件覆盖和路径覆盖。 根据以上对软件测试目的和测试方法的叙述,我们可知项目开发计划一般来说是与预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 单元测试以后,就进行集成测试。集成测试也称综合测试,是将已分别通过测试的模块按要求组合起来再进行测试,以检查这些单元之间的接口是否存在问题。集成测试既要求参与的人熟悉单元的内部细节,又要求他们能够从足够高的层次上观察整个系统。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集成测试的效果,软件的集成测试工作最好由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人员来进行。38、C 39、D 40、C 41、B 42、C [解析] 软件维护就是在软件交付使用之后直至软件被淘汰的整个时期内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求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软件维护的代价是很大的,据1994年Software Engineering Encyclopedia记载,它在20世纪70年代占35%,40%,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40%,60%,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70%,80%。 根据以上分析,(61)空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软件维护的目的是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因此纠正与修改软件中含有的错误、因环境已发生变化软件需做相应的变更、为扩充功能提高性能而做的变更都属于软件维护的内容。即(62)空的答案 D为正确答案。 软件维护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其原因主要是软件需求分析和开发方法的缺陷。软件开发过程中没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便会引起软件运行时的维护困难。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必须充分考虑维护问题。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是软件可维护的基础保证。 软件的可维护性是指理解、改正、改动、改进软件的难易程度。根据Boehm质量模型,通常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有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1)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维护人员理解软件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2)可测试性:可理解性是指测试和诊断软件错误的难易程度。 (3)可修改性:可修改性是指修改软件的难易程度。 软件维护管理是指为保证维护质量、提高维护效率、控制维护成本而进行的维护过程管理,它要求对软件的每次“修改”均需经过申请、评估、批准、实施、验证等步骤。软件维护管理的核心是维护评估和维护验证。维护评估的主要工作包括:判定维护申请的合理性与轻重缓急、确定维护的可行性与时间及费用、制订维护策略与维护计划等。维护验证主要审查修改后的软件是否实现了维护目标、软件文档是否做了相应修改等。 43、B [解析] 数据流程图简记为DFD,指把信息流看做一个组织或系统动作的线索,通过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四个基本元素描述某项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来源、存储、处理、去向的全面情况,力图简明扼要地勾画出全面的概念模式。它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44、B 45、A [解析] 大型通用软件在正式发布前,通常需要执行Alpha和Beta测试, 目的是从实际终端用户的使用角度,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以发现可能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Alpha测试发现的错误,可以在测试现场立刻反馈给开发人员,由开发人员及时分析和处理。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的功能、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尤其注重产品的界面和特色。Alpha测试可以从软件产品编码结束之后开始,或在模块(子系统)测试完成后开始,也可以在确认测试过程中产品达到一定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之后再开始。有关的手册 (草稿)等应该在Alpha测试前准备好。 Beta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因而,Beta测试是在开发者无法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软件现场应用。在Beta测试中,由用户记下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真实的及主管认定的,定期向开发者报告,开发者在综合用户的报告后,做出修改,最后将软件产品交付给全体用户使用。Beta测试着重于产品的支持性,包括文档、客户培训和支持产品的生产能力。只有当Alpha测试达到一定的可靠程度后,才能开始Beta测试。由于Beta测试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可支持性,所以Beta测试应该尽可能由主持产品发行的人员来管理。 由于Alpha和Beta测试的组织难度大,测试费用高,测试的随机性强、测试周期跨度较长,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难于保证,所以,很多专业软件可能不再进行Beta测试。随着测试技术的提高,以及专业测试服务机构的大量涌现,很多软件的Beta测试外包给专业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46、D [解析] 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预算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软件项目的影响。软件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共 4个不同的活动。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大量风险信息运用数量化方法,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和方法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在此活动中,通常需要考虑风险避免、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三个方面的问题。 47、C [解析] 原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部分重要特性。 原型化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软件开发人员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总结,就系统的主要需求取得一致意见后,构造一个软件原型(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版本,通常反映最终软件的部分重要特性,原则应该是可以运行和修改的),使用户在试用原型过程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并做出反应和评价。然后开发者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使之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对系统完全满意为止。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不断交互,通过原型的演进不断适应用户任务改变的需求。将维护和修改阶段的工作尽早进行,使用户验收提前,从而使软件产品更加适用。它的优点是需求表示清楚,用户满意度较高、可降低开始风险和开发成本。所以原型化方法特别适用于原始需求不明确的软件,通过用户的不断使用和体验并提出评价,使得不断修改的原型逐步达到用户要求。通常,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得到多个软件原型,只有得到用户认可的才是最终的产品。48、D 49、B 50、C [解析] 为了解答本题,我们先简单介绍UML的9种图形。 (1)用例图。说明的是谁要使用系统,以及他们使用该系统可以做些什么。一个用例图包含了多个模型元素,如系统、参与者和用例,并且显示了这些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泛化、关联和依赖, (2)类图。能够让我们在正确编写代码以前对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类图是一种模型类型,确切地说,是一种静态模型类型。一个类图根据系统中的类,以及各个类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静态视图。 (3)对象图。与类图极为相似,只是它描述的不是类之间的关系,而是对象之间的关系。 (4)活动图。能够演示出系统中哪些地方存在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系统中其他组件的功能如何共同满足前面使用例图建模的商务需求。 (5)状态图。可以捕获对象、子系统和系统的生命周期。它们可以告知一个对象可以拥有的状态,并且事件(如消息的接收、时间的流逝、错误、条件变为真等)会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影响这些状态。一个状态图应该连接到所有具有清晰的可标识状态和复杂行为的类;该图可以确定类的行为,以及该行为如何根据当前的状态而变化,也可以展示哪些事件将会改变类的对象的状态。 (6)顺序图。是用来显示你的参与者如何以一系列顺序的步骤与系统的对象交互的模型。顺序图可以用来展示对象之间是如何进行交互的。顺序图将显示的重点放在消息序列上,即消息是如何在对象之间被发送和接收的。 (7)协作图。可以看成是类图和顺序图的交集,协作图建模对象或者角色,以及它们彼此之间是 如何通信的。 (8)构件图。用来建模软件的组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图由构件标记符和构件之间的关系构成。在组件图中,构件是软件的单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一个文件,产品,可执行文件和脚本等。 (9)部署图。是用来建模系统的物理部署。例如计算机和设备,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部署图的使用者是开发人员、系统集成人员和测试人员。 由上面的介绍可知,在UML提供的图中,可以采用类图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状态图用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并强调对象行为的时间顺序;活动图用于系统的功能建模,并强调对象的控制流。51、C 52、E 53、F 54、B 55、E [解析] 耦合度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访问一个模块的点及通过接口的数据。在软件设计中应该追求尽可能松散的耦合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可以研究、测试或修改、维护任何一个模块,而不需要对系统的其他模块有很多了解或影响其他模块的实现。此外,当某处发生错误时,低耦合度系统的错误传播的范围相对小些。 耦合取决于各个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哪些信息通过接口。耦合的强度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 (1)一个模块对另一个模块的调用: (2)一个模块向另一个模块传递的数据量; (3)一个模块施加到另一个模块的控制的多少: (4)模块之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一般模块之间可能的连接方式有7种,它们构成耦合性的7种类型,如图9-5所示。 (1)非直接耦合(Nondirective Coupling):如果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这种耦合的模块独立性最强。 (2)数据耦合(Data Coupling):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简单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 (3)标记耦合(Stamp Coupling):如果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这称为标记耦合。这个记录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 (4)控制耦合(Control Coupling):如果一个模块通过传送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显地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这种耦合称为控制耦合。 (5)外部耦合(External Coupling):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则称之为外部耦合。 (6)公共耦合(Common Coupling):若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就称为公共耦合。公共的数据环境可以是全局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等。公共耦合的复杂程度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加而显著增加。若只是两模块间有公共数据环境,则公共耦合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松散公共耦合和紧密公共耦合。 (7)内容耦合(Content Coupling):如果发生下列情形,两个模块之间就发生了内容耦合,即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模块内部;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只可能出现在汇编语言中);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本文档为【计算机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分类模拟题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计算机考试
上传时间:2018-09-22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