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举报
开通vip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王鲁湘: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评奖委员会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莫言获奖,使得这个起始于1901年的世界性文学大奖终于破天荒的镌刻上了中国本土作家的名字,首次显现了中国文学代表的声音。 获奖喜讯传来,文坛内外一片欢腾,国内外的热议不断,莫言获奖是否证明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入了世界视野,“莫言热”又能否促进公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 王鲁湘: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时,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评奖委员会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因为他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莫言获奖,使得这个起始于1901年的世界性文学大奖终于破天荒的镌刻上了中国本土作家的名字,首次显现了中国文学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声音。 获奖喜讯传来,文坛内外一片欢腾,国内外的热议不断,莫言获奖是否证明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入了世界视野,“莫言热”又能否促进公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做客《世纪大讲堂》,来给我们解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让我们欢迎张教授。 解说: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电影、大众文化和批评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为当下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现象,做出了重要阐释。 主要著作有《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等。主编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全球华语小说大系(十卷本)》等。 王鲁湘:张教授您好。 张颐武:您好。 王鲁湘: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 张颐武:鲁湘兄您好,非常高兴今天。 王鲁湘:这个莫言获奖之前其实网上就有很多的热传,而且有很多人就是猜他这一次一定会获奖。 张颐武:是是。 王鲁湘:那也就是说莫言的获奖之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其实是一个早就预料中间的事情。 张颐武:是是是。 王鲁湘:那么您是不是也做过这样的这个预测? 张颐武:我是很早就说过这个莫言是华语文学作家里边最接近这个奖的人,但是这一次呢我是有失准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是这个在这个前面我是觉得还得熬,时间还没到,因为根据日本的经验,根据这个其他的非欧洲国家的经验的话,那么这个两个这个华语作家,或者两个这个同一个国家的作家,出现在同一个这样的诺贝尔文学奖上面的这个概率是比较低的,在这么密度大的时间,十年左右是很难的,一般来说大概都需要二十年左右。所以我是觉得呢,莫言在今年不太可能,但是呢,他一定是华人作家里边,那么唯一就是他是最接近这个奖的人。所以我是觉得,那个时候,所以我每次见到他我就说,莫言兄你要首先是要保重身体,保重身体,为什么?要得这个奖你得长跑啊,这个必须把身体搞好。所以我觉得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这个瑞典文学院,它确实比我们都有胆量,都有前瞻性和想象力,所以一下子就把这个奖给了莫言。 王鲁湘:获知莫言获奖的时候,您当时候的感想如何? 张颐武:我觉得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说明这个,中国文学的能见度在世界上已经是越来越大,当然他是莫言这些年来,三十年来始终坚持持之以恒的在写作的过程中间,最后他取得的成绩的一个最好的褒奖,但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多年来努力,多年来影响力扩散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王鲁湘:必然结果。 张颐武:所以我是觉得这个事情对中国整个文化来说,大家都会有很好的激励,对大家来说,你说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孩,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就能够把这个大奖拿到手。 王鲁湘:吃高粱长大的。 张颐武:一切皆有可能。 王鲁湘:那您刚才说到就是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您认为他是离这个诺贝尔这个大奖最接近的一个中国本土作家,那么从您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来看,就是诺贝尔文学院,最后把今年的这个奖项授给莫言,主要看中了他文学中间的哪些素质,是什么东西打动了那些评委? 张颐武:我想首先是这个有一些基本的条件,他是完全满足了。就是说他的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在整个的这个,所谓国际纯文学的出版业里边,已经有很高的声誉,就是他的作品几乎翻译成英文、瑞典文、法文、日文这些重要的文字,那么已经非常多,这些作品几乎是出版一两年之后,就会有主要的欧洲语言的这个译本,所以这个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而这些主要的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翻译家,那么都在翻译他的作品,你比如说像英文的这个Howar dGoldblatt葛浩文,那么都翻他的作品。所以他的作品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声誉,在这个纯文学的阅读的圈子里面,他已经是和那些欧洲的作家、拉丁美洲的作家,各地的作家已经是排在同样一个起跑线上。 王鲁湘:也就是他是一个中国当代享有世界性阅读的作家。 张颐武:对,这个其实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他的最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我觉得他的写作,也是既能够让中国本土的公众,让本土的读者感到兴趣,一直关注他的作品,那么这些年来呢,我觉得西方读者对他的作品也是非常的接受,而且我是觉得,他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写得好,他在演讲,他在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介绍他本人的经验、经历这些方面都是非常擅长。所以他的素质几乎是一个综合的素质,而且他写作的持久性,就是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写作那个阶段,1981年发表作品,一直到今天,他的写作是处在一个非常有规律、有节奏的一个状态,就是长篇小说,一直在不断的写,尤其是这些年,进入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写作的状态,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难得的,就是一个作家必须是一个长跑者,才能够被世界所更多的认可。 那么诺贝尔的这个瑞典文学院的选择我觉得几乎是必然,必然在哪?一个是国际声誉大,另一个他的作品,把中国文化用一种鲜明、明快的方式,最具有戏剧性、最具有爆炸性介绍给了世界。然后你看到这个作品以后,你觉得很震撼,这种感受在其他作家里面很难得到。因为中华文化和这个西方的文化之间还是有很复杂的这个传播上的困难,那么很多作家他写作的时候,他就很讲这个,比如说中国文化里面他浸淫的太深,你比如说他经常用这个,我们就是我们这个,几十年来政治运动中间一词,比如说什么“三反”、“五反”,你说这个什么“五讲四美”,用了这些词以后,你要写一大堆的注释,对翻译家来说非常痛苦。你要是古典文学,你太深了,太复杂也不行,但是你一点儿中国文化特色没有,你比如说你写的是一个跟西方人一样的,世界性的都市的苦闷,这些东西西方人他也是看惯了,看熟了,也不会感兴趣。 而莫言的作品,就是把这个山东的这种独特的文化,然后民间文学的这种独特的想象力,中国人一看就是中国人的特色,和这个西方人熟悉的一套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复杂的技巧,结合的很好,这种结合就使得这个诺贝尔的评奖的这样一个瑞典文学院的这些非常具有所谓高雅趣味的,经过非常复杂文学训练的这些读者,那么他们一看这个作品就觉得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作品。 王鲁湘:那么莫言获奖,网上很多热议,甚至也有人说莫言获奖,除了刚才您说的这些他的生活的这一种和语言写作技巧上的这些种种特点之外,也迎合了西方的某些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对中国的一些看法,说不排除在获奖中间有这样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您认为呢? 张颐武:我想这个任何一个文学奖,其实它都不可能是绝对透明的,纯粹文学的,这个倒也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就是一个人他的意识里边,就有各种综合的因素。 王鲁湘:对。 张颐武:那你何况一个评委会,那么它里面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的选择、政治的选择,那么都会,这些立场都会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影响。但是我是觉得其实莫言的这个获奖主要的还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选择。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其实是一个中国的主流社会,非常能够接受的作家,然后也是这个西方的这个主流的纯文学界能够接受的作家,这个可能这个因素比,比如说他是完全跟中国主流社会对立的或者说他完全跟西方主流社会对立,这两种对立都,这个可能不一定能获奖,现在这个历史环境下面,反而是大家做出的选择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你看中国的主流社会,莫言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然后在刚刚得过,2011年刚刚得过茅盾文学奖,现在你看茅盾文学奖的评审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标准是非常独特的重合在一起了,这个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 王鲁湘:那么在您看起来,中国当代作家中间和莫言一个水平级的有可能在长跑的最后,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个名单,如果要您列的话,您还能列出几个? 张颐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也是得罪人的事情。 王鲁湘:得罪人的事。 张颐武:但是我是觉得其实中国作家里边,就是我们现在想的话,有几个条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你要一点儿声望没有,这个很难,虽然说呢在国内可能是誉满天下,所以我那个,他得奖以后,那个潘石屹,潘兄他问我。 他说这个,你看这个韩寒能不能得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后来我说这个概率比较低一点,因为这个他在国际的主流的社会可能有影响,《纽约时报》可能发他的这个介绍,但是他在这个主流纯文学的空间里面,几乎是没有影响,这还是个客观的情况。 那也有人说,当年明月有没有希望?这个我觉得概率更低了,因为他写中国历史这故事,外国人根本就看不懂,这个也是局限。就是再有名,你在这个国际主流的纯文学圈子里边没有声望是不行的,那这是一个条件。 另外一个条件,就是现在看起来,中国内地的作家,其实条件会比港台或者海外华人作家现在优势要明显,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内地,已经变成华语文学的中心了,所以看起来未来如果产生,在内地作家里面产生的概率比较高的。如果从这几个角度来衡量的话,那么我们想的话,有几个人是比较接近的,我们这么说呢可能会得罪另外一些人,但是呢咱们先不妨做一个,就是说这个名单,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浅见,并不以为这未来十年就是这些人得,或者突然蹿出一个巨匠来也有可能,但是我是觉得可能有一些人,你比如说刘震云。 王鲁湘:刘震云。 张颐武:他多年来呢,这个写作也是持续性的,因为写作不持续有的时候就很难,持续性的,就是每隔两三年,就得保证一定的节奏,你得出一个长篇小说,这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你比如像余华这样的作家非常优秀,像他的《兄弟》在国际纯文学的这个空间里边也很有影响,但是他十年才出这么一本。 另外像阎连科在国际上也有很相当的声誉,也翻译了不少,然后他的写作呢,也还是有他的这个节奏。那么再说的话就很多了,其他的就很多了,我想这几个作家还都是比较,在国际的这个纯文学领域里面,比较有声誉的,其他的一些作家呢,也都还有影响,也都出了不少书,但是呢他们可能这个概率还是偏低的。 王鲁湘:诺贝尔文学奖毕竟是一个世界文学奖,所以你一定要有世界性的阅读群体的存在,这是个起码条件。 解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这项让几代中国作家梦想的世界文学最高奖项,终于镌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莫言为什么会获奖?莫言的获奖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有何意义? 王鲁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颐武教授给我们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大家欢迎。 一、莫言的获奖及其意义 张颐武:谢谢各位,非常荣幸今天能够跟各位有机会来交流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首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莫言的获奖及其意义。我想这个问题呢,我们首先可以回到莫言这个作家来观察。莫言这个作家其实你会发现,他的人生道路是和我们新时期的绝大多数的在新时期起来,也就是在1978年出现的中国作家里,几乎他们的人生道路都是一样的。他们有几乎共同的特点,一个特点是他们基本上没有过完整的大学教育,莫言的经历其实跟这些作家都是一样的,他是这个生在这个山东高密的一个农民的家庭里边一个孩子,家里而且出身不好,出身不好,那出身叫做富裕中农,那个时候讲出身,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所以出身不好就受到很多压抑,所以他的很多小说的素材都取材在他在山东高密的这个生活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他开始写作,当过兵,当过解放军战士,修过水利,干过很多农活,在当兵的时候开始写作,然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去学习,然后这个学习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发表作品。 然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写出了他的1985年写出了他的重要的代表作,就叫《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作品是成名作,所以莫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中国文学的,那个八十年代的时候,其实也是中国文学的全盛期,那个时候呢没有纯文学或通俗文学的区分,金庸、琼瑶这样的作家都还是很遥远的存在,刚刚进到中国。所以那个时候整个文学界就是一个统一的,就是跟我们今天纯文学的这个圈子重合的文学界。那时候既没有韩寒,也没有郭敬明,也没有网络小说,也没有类型小说,什么都没有。所以那个时候只要是你写一个短篇小说出了名,写一个中篇小说出了名,几乎就不得了了。你比如你在人民文学上面发表一个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立即就会受到社会的重视,然后你可能就调到某个作家协会去当了一个专业作家,现在你再发表十篇、二十篇也都没有机会了。 因为那个时代是文学受到很大的关注,很多人都要做文学青年的一个时代,有很多人都通过文学写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你会发现社会变得非常多样化、市场化,然后大家有很多选择。那个时候文学是,几乎是年轻人在唱歌、跳舞、搞文艺,或者是考大学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在文革的时候,就没有考大学这个路径的时候,那么除了唱歌跳舞和从事这个写作之外,几乎你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这个状态非常有意思,就是莫言的出现,其实是和这样一个大环境,文学热的大环境有关的,那个时候正好也是遇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向西方文学开放,今天我们讲的魔幻现实主义,就是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对中国文学最有影响的一套文学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来自所谓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就是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叫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他的最伟大的作品就叫做《百年孤独》,这个作品可能大家都很熟。 那么《百年孤独》在中国的影响大多什么程度?就到到了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专门出过一款白酒,就叫百年孤独白酒,所以你会发现现在我想可能有白酒企业要出这个莫言牌白酒,因为日本呢已经有过,我那个时候在日本的时候,已经有莫言的馒头,馒头就是小点心,为什么?就是莫言在那儿访问的时候,有个那个日本式的小点心店的老板,很仰慕他,专门做了一种莫言馒头这个已经有了,现在我想这个中国的很多的商家都会打这个主意。 所以那个书《百年孤独》它为什么在中国有影响?就是当时中国人有一个很大的焦虑,就是觉得我们的文学,怎么走不向世界,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在世界上大家不了解我们,我们一发现,在国内我们的作家非常有名的,但是你会发现在整个国际的文学界里边,中国文学是在占着微乎其微的地位,就是除了一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些供中文系、东亚系的学生来看的,就是那些翻译家都是不用稿费的,就是(西方)大学出版社出书有一个非常残酷的,在西方的大学出版社,就是不要稿费你就得出书。出的书然后拿给这个学生来教学用,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些书。 除了这些书之外,中国的这些文学界几乎在西方的这个所谓纯文学的领域里边就没有声誉。所以那个时候一看,我们的文学在世界上没有声誉,作家们刚刚了解世界以后发现,我们的文学人家完全不了解,除了一些少数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把他这些作品、文学作品作为中国问题的一部分。 比如大龄青年的问题,就去看这个王蒙的小说,叫《风筝飘带》,那时候就显示了,那个时候有很多大龄青年,跟今天《非诚勿扰》一样,找不到对象,那怎么办?我们就看这个《风筝飘带》就写出了,两个一对青年男女,没有房子住,然后年纪也比较大了,就来回在这儿,在北京城里面到处转这么个故事,这故事一看反映这个社会问题。那个时候中国文学都是作为了解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来看在西方,几乎没有人拿它当做文学来欣赏。 其实那个时候大家就很苦闷,觉得1982年连拉丁美洲的文学,这个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都得奖了,那么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还那么的没有人了解,所以产生了很大的焦虑,这莫言的小说呢你会发现,他也是深深的受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经过他的创造性的转化,他不仅仅是模仿,为什么?因为马尔克斯的那种神秘的,怪诞的想象,正好和莫言在自己高密的生活经验中间所产生的那些感受,有了一个碰撞,有了一个结合,可以说是灵光一闪,就是他给莫言打开了一个空间,把他的那些原来的,在日本生活中间积累的那些经验,转变成文学创作的一个可能性,这个对莫言来说是很大的启发。 所以他的第一个作品叫《透明的红萝卜》,就讲一个叫黑孩的小孩儿,这个小孩儿在这个非常间艰苦的饥饿的生活中间,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在这个我们的二十世纪的中国人,经过了非常艰难的那些岁月,那么这个孩子也是,一开始就有饿的感受,你看中国作家经常写到饥饿的感受,比如张贤亮这样的作家,都写过饥饿的感受。 比如现在这个马上看到的电影这个《一九四二》,刘震云的这个小说,那时候叫《温故一九四二》都是讲这个中国人的的饥饿感,这个饥饿感就是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一个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的社会的这个状况。 那么莫言的小说一开始也是写这种感受,而他的这个感受里面,一下子就带有神秘的魔幻的色彩,因为这个小孩儿,最后他就突然做了一个梦,他就梦到了一个大萝卜,一个透明的红萝卜,就这种意象都是非常接近于一种神秘的魔幻现实主义,既有现实的根据它又是魔幻的,这样的写作,一直是莫言写作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强烈、非常鲜明的,既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但是他又用一种强烈的意象来冲击人。 所以大家看到的后来莫言的主要的代表作,《红高粱》大家都熟悉,1986年,那个作品是它由于改编成张艺谋的电影,大家创造出了巩俐、姜文这些大明星,所以莫言他其实在当年的声誉已经非常高了。《红高粱》这样的作品,就用这个高粱的意象,他都是讲这个最鲜明的中国文化的意象,这种特色其实对他走向世界非常的有帮助。 比如说他后来的作品,《丰乳肥臀》就讲一个母亲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怎么表现,就是用她的这个乳房,用她的臀部,非常壮实、结实的中国妇女的意象来表现,这个作品也是传奇式的。 那么《檀香刑》就用中国传统的这些刑法,比如凌迟,檀香刑,用描写刑法来表现中国在现代化的初期,里面写了什么慈禧太后、李鸿章修铁路,就是在现代化的初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这一段,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包含着这种非常怪诞的,汪洋恣肆的这种想象力。 所以莫言的小说就是这种想象力的结果,你比如说他另一个作品,后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写的作品,像《生死疲劳》,就是怎么办呢,他用了中国传统的意象,就是叫做六道轮回,是佛家的意象,就是人呐可以不断的转世,转世成不同的生物,那么用这个故事来讲现代中国的历史,就讲一个人,他死了以后他就转世为一只马、一只牛、一个狗、一个猪,转世以后用这个人的,用马、猪、牛这样的眼睛,来看这个社会的风云变幻。这个想法你看非常的魔幻,但是它和中国社会有紧密的相连,这是莫言最大的特色。所以莫言的小说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人性的,复杂性的发觉,和这种现代主义的复杂技巧有着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所以莫言的小说可以说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在这个走向世界的努力焦虑中间,所取得的最好的成果。 解说:近十年来,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传统纯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与类型文学为支撑的“四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地融入世界,中国文学也已成为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未来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二、近十年中国文学的变化 张颐武:那么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这十年来,其实中国的文学的情况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这十年的文学跟过去完全不一样,跟莫言出道的那个时候,或者莫言成名的那个时候非常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我觉得有几个特点。 一个特点呢就是我们现在有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文学类型,就叫青春文学,就是从这个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的后期开始,突然出现了一个作文竞赛,这个作文竞赛里面几乎出现了中国80后作家里边最具代表性的人,这个作文竞赛叫做新概念作文竞赛,由上海的《萌芽》杂志做的,这个竞赛里面出现了两个人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叫郭敬明、一个叫韩寒,这些人虽然有争议,但是他们几乎是80后作家的,最有代表性作家的一个最集中的表现,而且这个80后作家,其实是作为整个80后最早成名的一批人,就80后的电影明星都没有,80后的这个时尚人物都没有的时候,就有80后的作家。通过这个新概念作文,中国独生子女一代,中国生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一代人,通过这个写作,一开始就显影给世界,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青春文学,这个青春文学有几个特点,从来没有过一个文学现象。 第一个特点它表现的是,80后的年轻人的个体生命的很多感受,就是他们不管写什么都是他自己的感受,跟这个原来我们的文学都是关怀社会,关怀社会的命运,它不太一样,它都是写个体的生命的感受,就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没有那种挨饿的经历,但是他的感情感受特别细腻,就写他自己的感受,比如说郭敬明的作品,像这个《悲伤逆流成河》,像什么《小时代》都是还是个体的感受,这是一个特点。 另外一个特点80后的作家,他们完全不依赖原来的这个文学界,他们几乎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出版机制,什么出版机制,就是年轻人写,他的读者也是跟他们同代的,或者比他们更年轻的年轻人,所以这个圈子是一个由年轻人写,80后写,给80后,90后看这么一个圈子,所以像郭敬明的这个写作团队,他几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写作的机构,那么这个机构里面,其实这个80后的一些重要的代表作家,像什么笛安、落落,都是在他这个机构里面,所以郭敬明的这个机构几乎是80后所有重要代表作家。 包括我们重要的老作家,跟莫言一起成名的像这个代表性的作家像李锐,李锐的女儿叫笛安,都是在郭敬明的团队里面,她都不是走她父亲的路,都是走一条独立的路了。 随着这个网络化的兴起,从这个1999年以后,开始出现一个新事物叫做网络文学,那时候最早的就是一个叫做痞子蔡的人,蔡智恒,这个痞子蔡呢当时写过一个著名的这个小说,叫做《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当时呢我们是觉得这些作品都是一个文学多样化的一部分,他是中国台湾的作家,他是第一个,可以说是华语文学里边最后出版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反而是一些类型文学在里边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说网络文学里边出现的作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长,它有浩瀚的长度,为什么?大家在屏幕上阅读,随着互联网兴起,大家在屏幕上阅读和看书有很大的不同,就是你会发现在屏幕上阅读,你是一篇一篇很快的浏览,这个时候网络文学的作家需要写得很快,传统文学作家写一部,像莫言这样的作家,写一部30万字的小说已经是到了长度,非常长了,写到60万字那已经不得了,但是网络文学的作家动辄就是三五百万字,到一千万字都不奇怪,为什么?一篇几乎就要写一万多字,为什么?你要写不了一万多字,你在这个网络文学里面就没有点击率,大家就不看了。 为什么?因为第二天不更新了,我就不高兴看了,然后最后你的点击率下来,那么你在整个网络上的声誉也就没有了,网络创造了很多中国文学的类型,其中包括一些很有名的。 比如职场的文学里边,或者爱情的小说,现在看起来,比如大家都熟悉《失恋33天》,在这个去年创造了这个电影最高票房三亿四千多万,一个很小的一个,不到一千万投资的电影,这个原型就是一个叫鲍鲸鲸的人写的一个网络小说叫做《失恋33天》,所以青春文学,网络文学。 那么还有一个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就是类型小说越来越这个,越来越充分的发展了。比如说原来我们的小说没有什么类型,比如科幻小说在中国原来不流行,中国人吃饭都吃不饱,非常紧迫的这个社会变动之中,怎么有机会去发展一种科学幻想呢,但是现在你会发现中国的科幻小说已经有了高度的声誉,也赢得了大量的年轻的读者,比如说像刘慈欣的《三体》,这个作品几乎就是一个经典的作品,在很多人对大刘,一提到大刘都是非常着迷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作品有那种既表现了他的深厚的科学的功底,还又有着浪漫的,汪洋恣肆的,独特的想象力。就是这些东西能结合的很好,就创造了这个一个科学小说的新的天地,像这个刘慈欣、韩松这些作家,已经在这个全球的科幻小说里边居于一席之地。 所以总体上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文学变成了一个“三足”或者“四足鼎立”的状况,就传统的纯文学,那么除60后以后,几乎就没有作家再进入,70后还有一些作家,但他们一直没有达到原来的这些,像莫言这样的作家,刘震云这样的作家,阎连科这样的作家,王安忆这样的作家,方方、池莉、余华这些作家,这样的声誉一直没有达到,所以70后以后几乎在传统文学里边就很少有代表性的作家了,到了80后有了一批创造出一个青春文学,另外在这个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了网络文学和非常成熟的、通俗的类型文学,这四个部分把这个文学的框架撑起来,这个里边其实这三种,青春、网络、类型都是新增的量,所以这四年的文学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文学还在,它创作的作品也很多。 你比如说这个中国的长篇小说,从这个二十一世纪以后几乎每年都达到了一千部,还是非常多的量,中国文学的总量在急剧地增加,但是这个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在读者中的影响增加,你会发现现在年轻的读者对于纯文学没有多大的这个了解,过去呢我们看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都会出现一些知名的作家,但是现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这个纯文学领域里面几乎就没有著名的作家,这些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几乎也不是在公众中间流行,所以大家对纯文学的了解就相当隔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是,在这个纯文学领域里面几乎是如日中天,他几乎是名气大到了极点的作家,但是你到街上去问一个年轻人的话,年轻的既使是白领,非常有学识的,他也都茫然,因为他现在不太看文学了,这个纯文学作品他越看越少。所以现在这一块的文学其实它的萎缩并不是量的萎缩,而是说它在这个社会上影响力在急剧地收缩,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那么同时呢网络的文学,网络的文学,这个青春文学开始变成了大家阅读的一个主要的部分。 而现在阅读的形态也发生了很重要的改变,阅读的形态从原来的我们楼是只在这个纸面,像读这个书,那么现在我们把它改成了在这个手机上读,在平板电脑上读,在电脑上读,所以你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你就是读莫言的书,很多人都是下载一份,莫言的作品全集就来看,同时买莫言的书,他现在并不一定是说他愿意接受纯文学,而是说几乎诺贝尔文学奖或者是像矛盾文学奖这样的奖,变成了公众和纯文学之间唯一的交接。 另一方面呢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学现在其实和海外华文的文学越来越结成一体了,和台湾、香港的文学越来越结成一体了,就是中国的纯文学和这些文学的交流,从来没有这么密切过,就是海外的作家,原来呢你会发现海外华文写作有不少作家,都是从这个中国出去的,比如严歌苓,这个大家知道《金陵十三钗》,就是严歌苓写的。 还有虹影《饥饿的女儿》是她写的,但是这些作家现在发现,只有在纯文学领域里,华语纯文学领域里,中国的市场还是最大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多,读汉语的人最多,所以它的分量最大,所以大家海外的华文文学作家,现在陆续的都回到中国。 那么同时这个又说到第四个方面,就是中国文学已经变成了世界文学的一个部分,这个纯文学,虽然在我们国内萎缩了,但是它对全球来说还是有很重要的影响,就是现在看的话,这些年来不仅仅是依然走向世界,特别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社会的变化,中国的开分程度的加深,使得人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转向了文学方面越来越多。所以国际的一些主流出版商或者国际纯文学的主流出版商,这是不图的圈子,这些圈子都到中国来寻找很多作品,比如说在亚马逊卖的最好的中国作品是什么?其实跟中国人看的最畅销的作品是一样的,就是《狼图腾》,你会发现《狼图腾》居然是一个很重合的例子,就是在海外翻译成英文以后,中文小说非常畅销的,这是平装本出版,最主要的出版社,企鹅出版社它来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你就会发现,其实中国文学现在虽然华语文学跨文化还有很多障碍,但是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部分,这个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一个结果。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这十年来,中国文学变化的轨迹,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的要素是需要我们认识的。 第一个,就是中国文学从只有一个纯文学的领域,到了一个“四足鼎立”,就是纯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和类型文学,这样“四足鼎立”的一个文学形态,在我们内部形成了,这“四足”呢它是平行发展的四个“足”。 第二个特点,中国文学和海外华语文学越来越结成一体,和世界文学越来越结成一体,这个走向世界过去我们经常讲要走向,现在世界已经不用我们走向了,世界来找我们了,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所以中国文学,因为中国市场的分量,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和中国社会一样,已经月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中间。 三、中国文学面临的挑战 所以现在看的话,我们的文学当然还面对着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的社会的公众第一个,对文学的了解还是非常的缺少,文学教育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尤其是现代的文学教育非常少,我们大家都念过唐诗、宋词,背过诗经、楚辞,古典的文学教育还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现当代的文学趣味,我们大家可能都缺少,为什么缺少?因为我们的学校不要讲,因为这东西他没上过,不需要,但是呢同时也不会利于我们高考,所以没用,同时我们也认为这个,现当代作品都是流水一样的过去,不会有经典,所以现在看的话,我们怎么样进行这个文学的教育,让大家的文学修养更多样,这个其实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挑战,我们现在需要有。 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的文学怎么需要有更多的这个,有想象力的年轻人加入到纯文学的领域里面,就是我们的作家,年轻的作者都被这个我们的80后的青春写作吸引过去了,这个传统的纯文学这是后继乏人,莫言这一代的大师过去以后,你会发现到了60后还有像苏童这样的,60后的作家,还有不少,但是到了70后,就几乎就没有纯文学的作家了,这个传统的纯文学怎么样传承下来,所以我就觉得这个是一个隐忧。 第三个方面就是怎么样真的写出一些了不起的作品,让世界、让中国人都觉得好,现在很多人还是觉得中国的文学创作,虽然说已经有了成绩,但是还是不够好,当然一方面呢也有这个,也有心理上的原因,因为有些人觉得,文学总是当代的不如古代的,因为古代的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但是你再过三百年,二百年经过,我们现在的文学可能就是经典了,所以现在看的话,我们其实应该更好地去认识到中国文学现在的形态。莫言的得奖其实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中国文学这些年来发生的这些复杂的变化,让我们去读中国文学的创造的这些新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边其实凝结着中国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中国人的感性生命的一个最集中的体现,那么通过莫言的获奖,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中国人的这种想像浮出水面,让大家能够看到,所以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在期待着莫言在这个12月10日,发奖的时候这个精彩的演讲。但是我们会看到,中国文学在世界的分量在增长,那么我们的年轻人,我觉得应该去有一个时间接触纯文学,接触接触不同的文学,换换口味,既接触中国的纯文学,也接触接触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的纯文学,这样的话可能对你的文化修养,对你的精神生活会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我觉得从今天看,中国文学在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获奖之后放下了自己原来那个走向世界的焦虑,每个作家都会放下焦虑以后,会感受到我还有无限的可能性,像莫言这样一个来自高密的,过去解放军的小战士都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什么人间奇迹不可能有,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放下包袱,每个作家放开手来写,我们的年轻人放开心胸去读,那么中国文学就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谢谢各位。 解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的热情,在中国当代文学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面临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家们的创作又该如何排除负面的干扰,而又不脱离于时代? 四、现场提问 王鲁湘:非常感谢张颐武教授精采的演讲,现在我们进入现场提问的环节,有关中国文学包括莫言的小说,包括当下的你们的阅读,文学阅读的经验,想要跟张颐武教授进行交流的请举手,好,这位女同学。 观众:老师您好,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就是在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您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张颐武:确实有很多不足,一个是说,我们被全球公认的经典的作品确实还是少,你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这样被全球都公认的是个重要作品,作品还是少,经典作品,大作品还不够多,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我们的文学,被社会接受的这个面还是不够广,就是比起西方人那些非常有一个稳定的群体,非常爱读的小说的话,我们的圈子还是显得太小了,所以我就觉得大家的作用其实对文学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的文学圈子太小,阅读人口的太少,就大家都看一些有用的书,那些有用的书就是应对,我看经济的书,看心灵鸡汤的书,看英语的、学习要应对社或,我们看那些书很多,我们能不能每天留下20分钟看点当代的文学作品,这个其实就是对我们的文学最好的帮助。所以我是觉得这也是一个局限。 另外,当然我们的文学机制怎么理顺,比如我们过去有这个专业作家的机制,那么现在,我们这个专业作家的机制基本上没有再继续下去了,像莫言这些作家有很多人都是进入,那一代他们很多人进入作家协会,是专业写作,就是等于他光写作,不用管别的事,就在作家协会里专写,现在这样的情况呢在20岁、30岁已经不可能了,已经没有这种进入专业写作了,怎么样保持这个写作呢,我们的大学又不像西方大学有很多,比如说位置,驻校作家,比如说有一些基金会的资助,资助年轻的作者能够完成他的作品,比如说我们有个基金会,那么我们来审定,比如你有一个提纲,你就交给这个基金会,大家来看一看,这个提纲我们有几个人评审,就跟诺贝尔文学奖评审一样,但是它的评的就是你看,这个提纲怎么样,这个提纲不错,我们就把这个提纲给你资助多少钱,你就不用为生活发愁,这一段时间你集中写。这个路径又没有支持的,力度又不大,所以我们现在呢传统的那一套,让人能够安心写作的机制基本上结束了,新的这个机制又没有起来,所以我们的文学往往就是靠市场一条路走,这样的话呢确实使得80后、90后的文学的新人后继无人的问题确实是很严重的,中国文学面对的挑战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年轻人,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到文学写作里面,不光去拍电影,不光去玩游戏,能够在文学写作里找到自己未来生活的空间,那么我们的文学就有更大的希望,所以我觉得总的来说,依赖文学创作人口的增加,也依赖文学阅读人口的增加,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挑战。 观众:中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它现在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急功近利,您怎么看待就是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张颐武: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作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现在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讲市场效益、讲这个知名度,讲这个社会声望的这样的一个,就是出名要扩大影响,张爱玲一句话现在都不够用了,出名要趁早,现在这个趁早,就显得趁趁早早这个状况。在这个情况下面我是觉得,做个其实会受到社会状况的影响,所以写出的一些作品有的时候也是比较粗落,比较快,写得很快,经常会有这情况,所以我们当然应该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作家努力地去更好地这个来耐心的,静下心来写自己作品,不要被社会环境所干扰,但另一方面,当然作家也要和这个时代之间有一种对话沟通,有一种了解,没有这个对话沟通了解也不够,你像莫言那一代作家,他基本上他都是写他青春的,或者他青春之前的历史的记忆,都是中国在二十世纪的苦难的记忆,怎么样写出今天中国人在这个大变动里边的,这样一些心路历程,这样一些精神上的变化,这样一些生活上的变化,现在看起来还没有这个很好的大作品出现,所以现在看的话,就是我们的时代。 经常有人说呼唤大作品,呼唤了不起作品,但是这个呼唤,呼唤半天也很难得到,有的时候写的长也不一定就是大作品,有的时候可能一个短短的作品,反映这个时代就很深入,所以我是觉得作家还是要静下心来和这个时代也要有个耐心的对话,就不要说我排斥,这真庸俗,这些人真无聊,这些社会都是唯利是图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中国人的心灵现在很复杂,很多样,所以怎么样有发现,也是作家们要做的,所以作家和时代的关系应该是,作家应该和时代远一点也是对的,但是作家离时代近一点也是对的,就是既远又近,远是什么,保持距离能够反思,近是什么,贴近生活,能够了解,你要不了解时代的趋势,你和社会完隔膜,也不出好作品,所以作家应该和自己的时代又近又远,这样的话语你一定能够找到一个适当的距离,来表现出你的创造力,也表现出中国人在今天的命运。 王鲁湘:2012年12月10日,莫言将前往瑞典参加颁奖典礼,领取诺贝尔文学奖,随着领奖时间的一天一天临近,“莫言热”也再次升温,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经表示,希望大家把对他的热爱变成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把对他的作品的关注普及到中国当代文学上,普及到所有的作家身上,他相信会有更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介绍翻译成世界的各种语言,并且赢得广泛的读者,张颐武教授今天的演讲以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切入点,详细的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学所处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已经从走向世界到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的构成要素,中国的想象力也将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通过写作绽放出新的可能性,为塑造中国梦提供丰富的资源,好,我们再一次的对张颐武教授今天的精采的演讲表示感谢。
本文档为【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