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举报
开通vip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焦点 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本刊记者铁铮 今年9月下旬,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京召开.全国 各相关教育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在北京林业大 学,就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其 中吴良镛等3位院士的观点尤为注目. 吴良镥院士:呼唤人居环境新学科 在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院士吴良铺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这位84岁高龄的”大 腕”级人物.不仅是我国顶级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还是 我...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焦点 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 本刊记者铁铮 今年9月下旬,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京召开.全国 各相关教育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在北京林业大 学,就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其 中吴良镛等3位院士的观点尤为注目. 吴良镥院士:呼唤人居环境新学科 在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院士吴良铺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这位84岁高龄的”大 腕”级人物.不仅是我国顶级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还是 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创始人.”人居环境的科学发展与风景 园林的专业教育”这个题目.在这位老科学家的心头萦绕多 年,如今终于得以在全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峰会上一吐为快. 倡导建立人居环境学科 在吴老的记忆里.当他第一次参加园林大会时.梁思成 先生一语未发.会上.他听到了许多对园林的看法和意见, 梁先生也曾和他多次交谈过.近年来对园林的议论越来越 多,既有来自社会人士的.也有来自专家学者的. 吴院士明确提出.应新建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科. 他的理由是,就建筑论建筑,就园林说园林的局面.已经不 能适应中国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城市问题 突出,这些都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必要的改进.而这些改进, 不是一个学科所能解决得了的.吴院士直言不讳地说,建筑解 决不了城市发展及园林建设所有的问题.各自为政.城市建设 也搞不好.城市建设问题解决不好,宜居的问题就无从谈起. 目前的现状是.搞建筑的就考虑建筑层面的问题.做施 工的就限于规划层面,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吴院士 指出,今天的许多工程规模都很大.如三峡工程.好像只是 水利的事情,但其实库区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转型,城 市系统的转型,农村系统的转型,100多万农民的转移.还有 旅游问题等等.还有历史文化古迹,特殊的风景名胜.特殊 的生态环境等需要保护.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个行业, 一 个学科,一个专业,是远远不够的. 从咫尺园林到大地?观 在吴院士的讲义里,专门有这样的内容:从咫尺园林到 大地景观.他提出,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更大的尺度上.看 待风景园林问题. 在吴院士眼里,人居环境是个大概念,分不同层次.有全 球的,有国家的,有地域的,有社区的;或者是城镇的整体建 筑,或者是单幢建筑,各个层次的入居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他 强调从全国的角度.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来看风景园林.在科学 的领域,园林已经从小花园,花园,公园,公共的开敞空间,城 市园林体系一直扩展到了区域的园林体系.我们必须扩大 自己的视野.他从专业的角度反复强调,区域的园林系统是 第一的景观系统,应该放在最迫切加强的层面上. 区域规划须有人居环境概念 1979年吴院士坐火车去绍兴.从杭州起就看到了一路 窗外美丽的风景.2004年他又去了.看到的却是荒山,田野 和盖得乱七八糟的房子.他强调,大地园林是我们不可割舍 的一部分.人居环境学科的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区域规 划里,必须融人人居环境的概念. 吴院士说.谈到园林与生态的问题.就必然会想到新技 术和新建筑学,必然想到环境的复兴,历史环境的复兴,生 态环境的复兴.风景园林有自己新的发展空间,风景园林师 的眼里,不能只看到富人需要建花园,还要看到广大的农村 环境需要改善和修复,宝贵的水资源需要加以保护,这些都 是自己面临的新的重要的课题. 吴院士提出,要重视地景,重视地域,要有文化地域的 概念.要把风景资源当作文化资源与遗产来看待,要放到文 化生存,文化振兴的高度来认识,来扞卫,来发展.还要看到 风景资源和地域的关系.开垦荒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都 是对大自然的破坏.风景园林工作者要占领并扩大自己的 17中国林业产业2O06年1O月 三 焦点 领域.这个领域不占领,中国那么多好的山山水水,那么好的 资源,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已是耄耋之年的吴院士大声疾呼:人居环境是?个新的 学科,开拓性的学科,处在学术前沿的学科.是_个非常有开 拓前途的学科.他寄希望于当代风景园林师,特别是中青年, 耍有志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学科,为中国的风景 园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俊愉院士:中国园林要有中国的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是我国风景园林界的泰斗.已经 88岁高龄的陈院士.多半辈子都是在和园林植物打交道中度 过的.在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他对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的一段宏论.令在座的几代学生受益匪浅.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园林 从1957年到北京林业大学(原北京林学院)至今,陈老 已经从事了50年的园林教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他 的体会是园林太复杂了,而且太不定型了,是个既古老又年 轻的专业. 他目前正在组织一批人翻译威尔逊写的《中国是园林的 母亲>一书.他感叹道,这本书出版7O多年了,中国人还不如 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园林.一些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中国自 己的园林植物知道得很少,这是我们的一个悲哀. 没有檀物算什么园林? 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搞城市树木树种调查,制定城市园林 植物规划和全国树种区域规划.陈院士认为,没有树种规划, 没有全国的规划,园林建设就没有根据.一个地方的城市规 划耍包括植物的规划.没有植物算什么园林? 美国一所大学的园林系主任曾到他家造访.他在美国是 专搞园林规划设计的,但却带了一本<观赏乔灌木>.陈院士 说,美国的园林设计多数都跟苗圃紧密结合,而不是像我们 大量移植大树.国内没有了,还要到国外去买. 陈院士说,国外很多人对于园林植物的了解.比我们这 些搞园林的人知道得多.我国很多搞园林的人.不了解观赏 中_#韭产业aD0I6年1o月18 植物.不少领导者,决策部门对于观赏植物的了解相当有限, 这不利于园林业的良性发展. 园林檀物要讲求多样性 陈院士认为.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一方面脱离苗圃,不 用或很少用苗圃的苗子;另一方面,设计出的园林缺少生物 多样性. 陈院士告诉我们.威尔逊到过中国很多次,曾用到美国 的园林植物有1000种以上.而我国的园林工作者,调查了很 多.也写了书.但真正用到园林里的植物.大胆地说也不到 100种.这个悬殊太大了.国外的城市园林,像伦敦,巴黎,丹 麦.东京,新加坡,洛杉矶,华盛顿等,整个城市用在城市园林 系统的观赏植物.大体都在2000种到4000种.而在我们中 国.广州,深圳达到了1600多种;上海经过很大的努力,现在 是800种到1000种.而北京只有400种. 耍很好地掌握植物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植物的规划要用苗圃的规划去 配合.陈院士特别反感搞人造花.他看到机场侯机厅里一棵 人造椰子树几千块钱.十分痛心. 乡土园林应大力提倡 陈院士非常赞成毛泽东提出的大地园林化.他认为耍重 视大地景观的问题.但同时又要重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 活.他刚刚从成都回来.对当地的城乡一体化颇为赞赏. 陈院士说.中国有自己优秀的园林传统.在我国.80~/6以 上的法国式,意大利式的园林都不该建.应该建造中国式的 园林.但现在还有些地方这样搞.游入走在马路上.草坪可望 不可及,这不是开玩笑嘛!现在的草坪里杂草很多,原因是洋 草的适应性太差.我们花了冤枉钱. 陈院士的告诫是:中国的土地十分宝贵.耍珍惜我们的 环境,发挥我们的优势,以本地的树木花草为主建设一种乡 土式的园林.建设用地要少,土方挖掘要少,尽量用原有的, 不要过多地建假山. 搞园林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陈院士接触园林这个学科6O年了.他最大的体会是园 林的综合性非常强.园林耍同各个有关的学科,包括艺术,文 学等紧密结合. 陈院士说,园林需要的知识面很广,不一定要钻得很深, 但知识结构要全面.对个人来说,搞什么专什么,专什么就探 讨什么,探讨什么就成就什么.对整个园林界而言,需要多学 科的密切配合. 陈院士认为,我国园林现在一方面行业繁荣.但另外一 方面搞设计的人,搞园林植物的人,知识结构都很不完善,和 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多人在搞规划设计应用的时侯. 把适合阳面的植物种在阴面,把喜欢阴的植物种在向阳的地 方.搞出了不少笑话. 焦点 陈院士强调,风景园林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有广泛 的知识面,尤其是对植物的原产地情况要有很好的掌握. 老跟在外国后面跑没出息 陈院士十分赞成弘扬民族传统.他说.我们中国的园林有 许多优秀的传统需要我们挖掘.和自己的歌舞,话剧,雕刻,建 筑等一样,中国的园林传统需要大力弘扬.同时.也不排斥外 来的好的,先进的东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有时代感. 陈院士说,要建立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把园林教育的覆盖 面搞得更宽一点,要能够划时代,要能够屹立于世界园林学科之 林.中国要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老跟着外国人后面跑没出息. 孟兆祯院士:风景园林学科的回眸与憧憬 从1956年毕业到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整整搞 了半个世纪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教育.对整个学科的 历史了如指掌.在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他详述学科的 发端,点评学科的发展.展望学科的未来. 学科创建是中国史无前倒的创新 孟院士说.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教育始于1951 年.当时.汪菊渊和吴良铺提出.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 大学营建学系合办造园专业的设想,得到梁思成的赞同.汪先生 向农大校委提出书面报告,吴先生向清华汇报.经两校同意并报 教育部批准后.两校的相关专业合并成立了造园专业. 孟院士指出.从学科的创建史可以看出.这是专业创始 人吸取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观念和经验.其创新性 在于将园艺学和建筑学原有的边缘学科加以整合.为综合的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建立奠定基础. 学科在曲折而坎坷之路上前行 1956年3月22日.原高教部决定将造园专业调整至北 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并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 专业”.后发展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据孟院士回忆,1957年11月,北京林学院建立了”城市 及居民区绿化系”.这是本学科在全国最早建立的系一级组 织.十年动乱中,这个学科也受到冲击.1965年园林专业停 办.1971年1O月得以恢复.而后曾设立城市园林专业,按园 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研究方向培养. 1987年,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专1.]化的基础上设置了风景园 林专业.1988年,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风景园林系, 1992年与园林系合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园林学院.从此学科由 附设在园艺系或林业系发展到建立了学科独立的院系组织. 1997年国家曾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并入城市规 划与设计专业,不以独立的专业招生.直到2005年风景园林 专业才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新增专业,获准自2006年起恢 复招生,风景园林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是宝库不是包袱 孟院士强调,作为科学艺术,学科虽无国界但有民族性. 崇洋媚外的偏见,动摇不了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统文化的深 厚根基. 在孟院士眼里,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是宝库而不是包袱.明 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古式何裁,时宜得致”,具有继 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思想.传统不是固定的,应随社会发展而 相应发展的,但并不脱离以自然环境为主,以人为本的宗旨. 孟院士提出.风景园林学科既要显示中华民族独特,优 秀的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传统,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 要.要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综合功能,将现代社会生 活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使中 国风景园林得以创新. 学科建设急需做的7件事 孟院士对学科发展和建设提出了7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 是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在”传统园林”,”城市绿化”和 “大地景物规划”学科3个层次的基础上尝试扩展学科专业. 二是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传统,学习,研究,汲取国 外经验为己所用.开设包含中国文学,绘画的园林艺术课,外 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以及有关法制方面的课程. 三是尽快建立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和苗圃,花圃,作 为教学基地. 四是以老携青的方式加强师资建设.建设综合性的师资 队伍.设计课的教师应具有设计师和教师的双重资格. 五是改革园林史,园林艺术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教材内容 和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将中国特色融人具有现代气息的基本 理论和技能.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 力,做到教学与设计,施工紧密结合. 六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并结合实际情况,北林大的风景园 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应建立相应的研究生院. 七是学科建设要建立大事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中 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史. 19中嗣林业产业2006年10月
本文档为【三位院士“把脉”中国风景园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