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叶琪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叶琪

举报
开通vip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叶琪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评定成绩                . 题    目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_____ ___ 专    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非遗保护与管理方向) 班    级          2012级非遗专业2班________ 姓    名                叶 琪_______________ _ 学    号              2012301373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孙非寒_____...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叶琪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评定成绩                . 题    目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_____ ___ 专    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非遗保护与管理方向) 班    级          2012级非遗专业2班________ 姓    名                叶 琪_______________ _ 学    号              2012301373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孙非寒_________________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南戏的发源地    1 (一)陆游之作《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1 (二)《赵贞女》奠定南戏发展基础    2 二、南戏为什么发源于温州    3 (一)永嘉学派促成南戏的产生    3 (二)永嘉学派与南戏的内在联系    3 三、初期南戏的声腔    4 (一)最早的班社为九山书会    4 (二)南戏里的温州腔    4 四、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5 参考文献    5 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 【摘要】南戏与温州的渊源颇深。温州人所作《赵贞女》等戏文奠定了南戏发展的基础。永嘉学派的主要精神与主张,大多为南戏民间艺人所接受,并浸透在南戏剧目之中。现存初期南戏《王魁负桂英》佚曲及《张协状元》保存有大量温州方言。 【关键词】戏曲;南戏;温州;方言 前言 南戏,是中国的百戏之祖,它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结构。南戏盛行于宋元及明初时期,标志着中国南方戏曲艺术的兴起、发展和成熟。 南戏称之为戏文,由于它大多数用的是南方的调子来演唱,所以也可以称南曲或者南曲戏文。自宋末至明代,共8条记载,宋末刘埙的《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明徐渭的《南词续录》、宋末周密的《葵辛杂识·别集》、元叶子奇的《草木子》、《张协状元》、祝允明的《猥谈》《怀星堂集·重刻中原音韵序》和明成化本《白兔记》等这些也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等。 南戏是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交流形成的。南戏诞生于温州,南宋传向杭州,宋末元初传入大都,不久传向福建、江西、江苏、安徽一带,至明末清初流布全国。 关于南戏的研究,在元代已经出现,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钟嗣的《录鬼薄》中都有对南戏的论述,但缺乏多数文人的参与,故元代的研究数量少并理论性不强,直到明清时期,随着众多文人的参与,南戏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明徐渭所作的《南戏续录》是中国古代戏曲上的第一部,论述了南戏的著作。[2] 一、 南戏的发源地 (一)陆游之作《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明徐渭《南词叙录》中写了“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蔡中郎’之句。”从中可以看出,《赵贞女》这个故事传于温州民间村庄,是温州人所作。然后“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蔡中郎”这一句是出自于陆游所作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全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描述的是:夕阳西下的赵家庄,老柳树下的盲眼老艺人正在开场击鼓表演蔡中郎的故事——东汉的蔡邕赴京考状元,因为贪图富贵抛弃了在家乡受苦的父母妻子做了丞相的女婿。后来被暴雨雷电震死。 这首诗有可能是陆游在绍兴二十六年至绍兴二十七年(1156-1157)在瑞安担任文官时写的。根据《宋史·陆游传》记载,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去世,宋高宗颁发诏令平反秦桧亲手制作的一些冤假错案,陆游也在里面。然后同年陆游回到家中。在陆游的《戏题江心寺僧房壁》里有一句 “主簿孤舟夜不眠”中,陆游自称主簿。明弘治的《温州府志》中:“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为瑞安簿。”《永乐大典(方志存佚·〈温州府志〉)》也有“(宦绩)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为瑞安县簿,赞治得宜,吏民爱之。尤善为诗,至今称之”记载。 清代人赵之谦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居住瑞安的时候,写了《章安杂说》其中提到在瑞安时的所见所闻:“瑞安署后西偏,有陆放翁祠,祠前有亭,曰放翁亭……里巷犹传主簿贤。”赵之谦记录了在瑞安时,民间群众都在传布诵读陆游主簿贤名的情景。之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陆游在福州担任宁德县的主簿。 (二)《赵贞女》奠定南戏发展基础 《赵贞女》这部戏文在中国的戏曲史上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隋书·地理志》中包括永嘉在内的许多地方风俗记载:“衣冠之人多有数妇,暴面市廛,竞分铢以给其夫。及举孝廉,更娶富者。前妻虽有积年之勤,子女盈室,犹见放逐,以避后人。”这种不合乎事理的现象在汉魏一直被看作地方习俗,递相沿袭不更改。在南宋时期科举名额的增多使问题就更明显了。《赵贞女》把这种长期不合乎事理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通过舞台反映出来了。它受到东南地区广大观众的欢迎,《赵贞女》等戏文流传到杭州以后,奠定了南戏发展的基础。 南戏的乐器大概是以鼓板为主,鼓板分为单皮鼓和檀板两种乐器。“负鼓盲翁”所击的鼓应该就是单皮鼓。单皮鼓又称小鼓,演奏时配以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温州即是南戏的发源地。 二、 南戏为什么发源于温州 (一)永嘉学派促成南戏的产生 永嘉学派开始出现并兴盛于北宋,完成于南宋,和南戏一样差不多同时产生于温州。自唐宋以来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以致江浙地区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北宋中期,一些州郡开始出现人口稠密土地狭窄的情况。温州在东南沿海面积算比较大的,但山多平原面积狭隘窄小,人多地少矛盾剧烈。所以温州人除了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外,还要寻求其它方法来转移剩余劳动力。由于过剩人口通过从事手工业生产、经营商业促进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温州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显著发展,民众文化水平和社会认识能力也大有提高,学人辈出,“温多士,为东南最”[4](真德秀:《西山文集》卷46)。 永嘉学派强调功利,注重实际功效,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发展商业,切合实际的为生存和发展寻找出路。很可能正是永嘉学派的平民化、普众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促成了南戏的产生。[5] (二)永嘉学派与南戏的内在联系 永嘉学派的精神在南戏的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抨击科举制度的虚伪,揭露那个时候并不选拔人才作用的科举而是成为三公九卿扩大势力与进士弃妻入赘的阶梯,典型剧目为《王魁》、《赵贞女》、《张协状元》;鞭挞贪污受贿、违犯法纪、草菅人命的官吏,有《邹知县湘湖记》、《祖杰戏文》等;塑造主持正义的正面人物形象,宣传 “事功”思想,希望执政者任用贤才,兴利除弊,建功立业,有《陈州粜米》、《盆儿鬼》、《黑旋风乔坐衙》、《乔风魔豫让吞炭》、《屈大夫江潭行吟》、《洪皓使虏记》等。永嘉学派的这种“民本”思想宣传了解放人性的作用。上面说的这些见解反映在了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的南戏剧目舞台上,如《崔莺莺西厢记》、《东墙记》、《墙头马上》、《王月英月下留鞋》等。 永嘉学派的精神与主张为大多南戏民间艺人所接受,并渗透在南戏剧目之中。由于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家庭贫寒微贱的俊士,以在仕途上因排挤以至于被降职和放逐为基础背景发展变化成的学说,既反映地主、商人的利益和要求,又代表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于是,时代的先进精神在南戏与永嘉学派上反映出来,这种内在的联系对温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尤为深远。 三、 初期南戏的声腔 (一)最早的班社为九山书会 初期南戏《赵贞女》、《王魁负桂英》和《张协状元》皆是温州人所作,其中《张协状元》已知为由九山书会才人编撰。 《张协状元》是唯一中国到今发现最早最完整保存下来的中国古代戏曲南宋戏文的剧本。每一种声腔、剧种,都有属于自己的班社,然而最一开始的班社总是声腔的发源地,直到流传到外面以后才有可能会组织并建立新的班社。《张协状元》第二出【烛影摇红】曲云:“九山书会,近目翻腾,别是风味。”九山乃温州的地名,至今仍然存在,书会就是以所在地命名的。同时又有:“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可见南戏的最早班社是温州的九山书会。[7] (二) 南戏里的温州腔 南戏既然是发源于温州,那么用的也自然是温州方言了,现在仍然存在的南戏《王魁负桂英》和《张协状元》中就有非常多的温州方言。 如《王魁负桂英》中“伊家恁的娇面,悄如阆苑神仙。终不漾了甜桃去,寻酸枣,再吃添。”其中的“再吃添”,指吃了又吃之意,“添”是温州方言,读音类似tī。“恁的”意谓“这样的”,“恁”也是温州方言,读音类似nàng。“潘岳容仪狼虎口,毬子心肠易滚走。”其中的“滚走”是温州方言,读音类似gáng záo意谓走得很快之意,属贬义词,与“滚快”同类,句中意为转变。 如《张协状元》剧中称哥为“亚哥”,称大公为“亚公”,称母亲为“亚娘”,“亚”是吴语,读作ā。“老鼠拖个驮猫儿”其中“驮”是温州方言,读音类似dōu,意为大。“开始要响,闭时要迷。”其中“迷”是温州方言,读音类似mèi,犹密,紧密不通风。“小二,去洋头看看,怕有人来偷鸡。”“洋口小店那买。”其中“洋”是温州方言,读音类似yī,指山间的田块。 此外尚有许多的论据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可见初期的南戏必定是用“温州腔”演唱。 四、总结 戏曲艺术在地域文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无论是其产生还是流传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如戏曲声腔就是以地方命名的,又如戏曲所反映的内容也总是与当地的民情风俗有关。 南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沉淀了丰厚的地域文化遗产,体现了温州文化研究所具有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俞为民.南戏通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0). [2] 刘念兹.南戏新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1). [3] 王丽歌. “永嘉学派”与“温州模式”[J].国学网www.guoxue.com .2014(3). [4] 徐宏图.南戏遗存考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 [5] 温州学研究中心.温州研究的新发展[M].2007(8). [6] 温州市文化局.南戏国际学术研究讨论文集[M].2001(5). [7] 胡雪冈.温州南戏考述[M].作家出版社,1998(2).
本文档为【南戏与温州的渊源考-叶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9-08-19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