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源于《老子》的成语

源于《老子》的成语

举报
开通vip

源于《老子》的成语源于《老子》的成语 源于《老子》的成语 第27卷第4期 2011年8月 忻州师范学院 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lTY VoI.27No.4 Aug.2011 源于《老子》的成语 郑益兵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文章对源于《老子》一书的成语进行了鉴定,摘要考察了成语的数量和频率,统计出源 于该典籍的成语有41条,分析了成语的产生方式与格式,指出了源于《老子》的成语之特,点: 相当数量的成语含有反义词.同时与《论语》比较异同,通过成语揭示了儒,道...

源于《老子》的成语
源于《老子》的成语 源于《老子》的成语 第27卷第4期 2011年8月 忻州师范学院 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lTY VoI.27No.4 Aug.2011 源于《老子》的成语 郑益兵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文章对源于《老子》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的成语进行了鉴定,摘要考察了成语的数量和频率,统计出源 于该典籍的成语有41条,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成语的产生方式与格式,指出了源于《老子》的成语之特,点: 相当数量的成语含有反义词.同时与《论语》比较异同,通过成语揭示了儒,道思想的冲突,融 合以及影响. 关键词:《老子》;成语;本源;反义词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11)04—0056—03 成语是汉语语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所见到 的成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先秦典籍.研究成语可以 加强思想修养,增强阅读能力,提高表达水平.然而成语词 典往往搞不清楚成语的真正来源,因此对出自典籍中的成语 进行专书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老子》为研究对象,探讨 源于《老子》一书的成语.研究中尽可能地与源于《论语》的 成语进行比较.选择《论语》进行比较,基于两点考虑:一是 老子与孑L子生活的时代相同,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前者是后者之师,他们的思想有接近的地方;二是《老 子》和《论语》成书时间基本相同,以共时的语言为基础,便 于分析历时产生的成语有何不同. 本文分《老子》成语的鉴定,成语的数量,成语产生的方 式与格式,成语特点,通过成语看儒,道思想的冲突和融合五 个部分. 1《老子》成语的鉴定 考察成语重在溯源,以书证时代的早晚来判断(排除字 面偶合情况)源流关系,但如果一个或几个意思相同的成语 同时出现在时代大体一致的两部或几部书里,那该如何确定 本源呢?这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没有人专门谈及过.我们以《老子》和 《论语》两部典籍相关的成语"报怨以德","无为而治"为例 进行说明. 1.1报怨以德 《老子》六十三章中有"报怨以德",《论语?宪问》中有 "以德报怨".哪个是成语的本源呢?《论语?宪问》中有这 样的记载: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一章是孔子对"以德报怨"处世之道的一种评论.对 于"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这两种"报怨"的方式,孑L子显 然是主张"以直报怨",而不主张"以德报怨"的.孔子时代 就有人主张"以德报怨",来消除社会上不和谐的因素,虽未 明说是老子之言,但"以德报怨"这个主张出自老子,具有事 实上的合理性.在《老子》中表述为"报怨以德",《论语》中 表述为"以德报怨"."以德报怨"当为"报怨以德"的异体. 1.2无为而治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即顺应自然法则办事,这是 道家的一贯主张.《老子》一文"无为"共出现了13次.《论 语?卫灵公》有这样的记载: 子日:"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 己正南面而已矣." 老子做过周朝史官,目睹了周王室的礼崩乐坏,他认为 只有遵循自然法则,实行"无为而治"才是解决社会弊端的 不二法门.根据历史记载,孔子为老子的学生,老子对孑L子 不可能不产生重要影响.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此章中孑L 子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赞美之情.虽然 "无为而治"四字出现于《论语》,但"无为"思想渊源于老子, 故成语"无为而治"本源于《老子》. 通过文本对读,考查历史,相互联系,"报怨以德","尢 为而治"本源真相大白,均本源于《老子》,而不是许多成语 词典所认为的源于《论语》. 2《老子》成语的数量和频率 在上文考察成语本源的基础上,我们鉴定源于《老子》 的成语共41条.《老子》各章产生的成语是不平衡的.第 二十八章产生成语最多(共4条).该章精彩地描绘了老子 收稿日期:2010—11—02 作者简介:郑益兵(1972一),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从 事汉语语法,语料学研究. 第4期郑益兵:源于《老子》的成语57 所憧憬的"小国寡民"式的理想社会,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所以这一章被人们长期习用,产生的成语也就最多. 据我们统计,源于《论语》的成语有173条,源于《老子》 的有成语41条.如果从频率的角度进行考察,《论语》平均 92个字就有一条成语出现,而《老子》平均139个字才有一 条成语出现.可见《老子》产生的成语远没有《论语》频率 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治原因.中国长 期推行儒学思想,如: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以 降,《论语》更被列入经书;宋代成了科举考试必读书目.而 道家思想虽在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时期曾经得到统治阶级 的利用,但也主要是利用其清净无为思想,而且这几个时间 段仅是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之一瞬.故《论语》比《老子》影响 要广.另一方面是典籍自身的原因.由于《老子》"理论性 质强,抽象程度高"…,难于理解,人们对《老子》相对接触较 少,口耳相传习用的自然也就少了.而《论语》是 语录 淘股吧语录淘股吧高手经典语录经典搞笑语录炒股养家语录上临济义玄禅师语录 体,其 语言"简而易晓"_2J,对后世语言影响很大.以上两个原因 直接导致《老子》产生成语的频率比《论语》要低得多. 3《老子》成语产生的方式与格式 考察《老子》成语产生的具体方式,就可以为概括先秦 典籍中成语产生的一般性规律奠定基础.根据产生的具体 方式,我们把源于《老子》的成语分成以下四大类.另外,成 语的格式也放在此处讨论. 3.1直接截取原句而产生的成语 共18条.如: (1)大直若屈(《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辩若讷.")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也作"千里始足下".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拒之.") (4)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上四例成语分别为四字格,八字格,十字格,六字格. 3.2把较长的句子精简压缩 共l1条.如: (1)知雄守雌(《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五十八章》:"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作"祸福相倚". 例(1)为四字格,例(2)为十字格. 3.3通过原文语句概括出来的成语 共12条.如: (1)无中生有(《四十章》:"天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 (2)将欲去之,必先与之(《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 与之.") 例(1)为四字格,例(2)为八字格.直接在原句中截取, 是《老子》,《论语》成语产生的最主要方式(该方式产生的成 语分别占两书成语总数的43.90%,67.05%).不仅如此, 出自先秦典籍中的成语均以直接在原句中截取为主,这是共 性. 《老子》的成语有四字格(36条),六字格(1条),八字格 (2条),十字格(2条)四种形式.与《论语》相比,《老子》缺 少三字格,五字格和七字格的形式.《老子》以四字格最多, 共36条,占所有成语的87.8%.《论语》四字格成语占所有 成语的78.6%.可见出自《老子》,《论语》的成语都以四字 格为主.成语以四字格为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受《诗经》四 言诗句传统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文化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 四字格具有对称性,最符合汉民族潜意识中以偶为佳的心理 思维模式.此外,语言讲究简洁性原则,人们总是试图用尽 可能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上古时代一个汉字表 达一个意义,四字结构足以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思想,这反映 成语在字格上的共性特征.至于出现的少数三,六,八,十等 字格成语,是因为这些成语道理深刻,从而可以突破四字格 式的限制,这反映成语在字格上的个性特征.总之,成语在 字格上反映了共性与个性的同一. 4《老子》成语的特点 如果对源于《老子》的41条成语之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其成语具有独特的现象:相当数量的成语中含 有反义词.这些反义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 4.1名词对名词 如:知雄守雌(雄/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 福);报怨以德(怨/德). 4.2动词对动词 如:出生人死(出/入;生/死);进寸退尺(进/退);无中 生有(有);将欲去之,必先与之(去/与);多藏厚亡 (藏/亡). 4.3形容词对形容词 如:大直若屈(直/屈);大巧若拙(巧/拙);柔能制刚 (柔/刚). 源于《老子》的成语,有16条含有反义词.这16条成语 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相对数量却很多,占全部成语的40% (若加上异体,则为22条,占43%),这个比例远远高出其他 先秦典籍.源于《论语》的成语,虽然绝对数量在所有典籍 中最多(173条),但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只有lO条,仅占其全 部成语的6%.不论是数量还是百分比,都远远小于《老 子》.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子》是一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论着作,是老子 思想特别是其辨证法思想的反映.老子认为,整个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充满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现象.列举的这些矛 盾对立以及相互转化,都在含有反义词的成语中得到体现. 5从成语看儒,道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老子,孔子所代表的毕竟是两种思想文化,它们之间存 在冲突是正常的.不过,由于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老子许多 思想被孔子所继承,这又为它们的融合创造了条件.由于成 语是语言,思想文化的精华,因此我们就可以从成语角度考 察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冲突. 5.1从成语看儒,道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5.1.1从成语看儒,道思想的冲突 58忻州师范学院第27卷 其一,从成语"报怨以德"看儒,道思想的冲突.老子主 张"报怨以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和阶级矛盾,自身宁可 处于柔弱的地位.这实际上等于迁就对方,作无原则的让 步.而孔子则主张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即"以直报怨" 来解决矛盾.朱熹曰:"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 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 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仇,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 厚也." 其二,从成语"无为而治"看儒,道思想的冲突.孔子是 老子的学生,他接受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但在实现 "尤为而治"的具体方法上,与老子不相合拍.老子要求圣 人遵循自然规律(无为),实现"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为 此他消极避世,甚至出关隐居.孑L子则要求当政者实行德 政,通过"不言之教"(无为)来影响人民.虽未被采纳,但并 未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兴办私学,希望其学生有朝一日能够 实现其主张. 5.1.2从成语看儒,道思想的融合 道家和儒家思想中蕴含了许多关于和谐的精髓,都包括 r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先是人 与自身的和谐统一.老子强调"甚爱大费","多藏厚亡",反 对贪婪无欲,主张顺应自然,才能达到身心内外和谐.孔子 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死贵贱非个人力量所能左 右,而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其次是人 社会的和谐统一.处理人际关系时,老子主张"报怨以 德",为社会的和谐创造条件.孑L子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然后"达人立人";再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孑L子接受其"无 为而治"思想,当然更希望天地问万物自然和谐. 5.2儒,道思想的影响 儒,道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双壁.尽管各个历史 时期地位不同,此消彼长,"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黜老 子"[4,甚至有过冲突,那是社会制度的局限性而造成的. 时至今天,两家思想求同存异,在和谐问题上得到了空前的 融合和统一.借鉴儒,道关于个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思想, 可以使人的精神从无止境的贪欲中解放出来.借鉴儒,道关 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以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借鉴儒,道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就可使人类有意识地遵循生 态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小结 《老子》书虽简短,但内容丰富.41条成语源于本书. 从产生方式看,以直接截取原句为主;从字格上看,以四字格 为主,六字格,八字格,十字格为辅.不论是产生的方式,还 是字格的选取,都反映了成语共性与个性的同一.《老子》 有40%的成语中含有反义词,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先秦典籍. 这些成语浓缩了《老子》的思想特别是其辨证法思想,在中 华语言的宝库中独树一帜.通过比较,我们清楚地看到了 儒,道思想在历史上的冲突以及现实中的融合.我们也注意 到,《老子》文句四言特多,但形成的成语却还不是很多,像 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等众多含有反义词的语句在今天都还没有"成"到成语的行 列.由于《老子》思想对开启智慧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 义,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子》,其影响因子已经渗 透到各个研究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老子热的不断升 温,《老子》中产生的成语一定会不断增多. 参考文献: [1]周钟灵.《老子》句法述要[A].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 『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269. [2]高小方.古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7. [3](南宋)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153. [4](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M].北京:中华 书局.2009:2143. (责编:王玉琴) AStudyonIdiomsOriginatedfromLaozi ZHENGYi——bing (NanjingUniversity,Nanfing210093,China) Abstract:FhispaperappraisestheidiomsinLaozi,observesthequantity,representsthewayso fhowidiomscameaboutandtheforms? ItshowsthepeculiarfeatureofidiomsinLaozi.Duringthecauseofstudying,wecontrasttheidi omswiththoseofLunyu.Atlast,wenot onlyrevealtheconflictandintegrationbetweenConfuciusandDaoism,butalsopointoutthei nfluenceonthesociety. Keywords:Laozi;idiom;origin;antonym
本文档为【源于《老子》的成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24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