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行论第183-184课学习笔记

入行论第183-184课学习笔记

举报
开通vip

入行论第183-184课学习笔记第183-184课 【科判关系】 智慧品分三: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戊二、生智慧之方法;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己二、深入对境无我;己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三破除所断实执分为:庚一、总说;庚二、遮破能立;庚三、宣说能害 庚三、宣说能害分为:辛一、由因建立空性;辛二、由果建立空性;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为: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分为:癸一、破无因生;癸二、破常因生;癸三、摄义(184.01) 癸二、破常因生分为:子一...

入行论第183-184课学习笔记
第183-184课 【科判关系】 智慧品分三: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戊二、生智慧之方法;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己二、深入对境无我;己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三破除所断实执分为:庚一、总说;庚二、遮破能立;庚三、宣说能害 庚三、宣说能害分为:辛一、由因建立空性;辛二、由果建立空性;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为: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分为:癸一、破无因生;癸二、破常因生;癸三、摄义(184.01) 癸二、破常因生分为:子一、破由大自在所生;子二、破由微尘所生;子三、破由主物而生; 子三、破由主物而生分为:丑一、安立观点;丑二、破彼观点 丑二、破彼观点分为:寅一、破自性是一体;寅二、破乐等是境;寅三、破实法常有;寅四、破生前有者 寅四、破生前有者分为:卯一、他宗之观点;卯二、发太过;卯三、破彼之回答(183.01、183.02);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183.03、183.04、183.05) 癸三、摄义(184.01) 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184.02、184.03) 寅四、破生前有者     卯一、他宗之观点 因位须许有,无终不生故。显果虽不许,隐果仍许存。 182.04 卯二、发太过 因时若有果,食成啖不净,复应以布值,购穿棉花种。 182.05 卯三、破彼之回答 谓愚不见此,然智所立言,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 183.01 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 183.02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 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183.03 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183.04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183.05 癸三、摄义 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愚痴所执谛,何异幻化物? 184.01 壬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幻物及众因,所变诸事物,应详审观彼,何来何所去? 184.02 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虚伪如影像,彼中岂有真? 184.03       第183课学习笔记 卯三、破彼之回答: 谓愚不见此,然智所立言, 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 【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1为第一层:“谓愚不见此”,对方说虽然是这样的,虽然食物上有不净粪,虽然棉花的种子上面它的确有果,但是因为众生愚痴的缘故,他见不到这个,所以我们的宗义还是没有过失的。“谓愚”因为众生很愚痴、没有智慧的缘故,所以看不到因中有果的观点。2-4第二层:中观师回答说:但是智者所安立的这些名词、言词,应该是让弟子和众生了解的,所以说“然智所立言,世间亦应知”,真正的世间人也应该了知、看到才行,“何故不见果”?那为什么看不到这个果呢?“然智所立言,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有两种解释。(1)中观师:“谓愚不见此”,虽然你们说世间愚痴的人看不到因中有果,他没有吃进去,但是创立这个宗派的智者,比如淡黄仙人和他的亲传弟子们应该了知因中有果论,那么为什么他们也没有把不净物当饭吃,或者用买布的钱买棉花的种子穿在身上呢?无论何时没有见过你们按自宗的见解而行,这不是正好说明汝宗立论的颠倒吗?如果实行了,“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这是一种回答的方式。(2)淡黄仙人或者他的传承弟子们等智者所安立的语言(比如“因中有果”)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比如五唯、五大、五业根、五知根等世间的果法,属于二十三谛法,都是世俗谛,一切世间人都应该能够了知、看到的,不应该存在所谓的凡愚看不到,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果呢?“何故不见果?” 所以你这个论师、论典和众生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宣讲到这一切万法的实相,数论外道的回答是不正确的、很牵强的,不能真实地遣除前面所发的太过。 {广释}如果说世人愚痴,见不到种子里有布等,那么你们了知真如的祖师所说的道理,世间人亦应了知才对,然而世人为什么不能在因中见到果呢? 【重点难点与分析】 对数论外道因中有果论的分析 1)数论外道认为,二十五谛法当中有一个主因,然后还要通过这个因产生果,然后果又产生因。最早的因是自性(三德平衡),然后开始变现的时候,第一层因果就是自性显现成大,大是自性所产生的果。然后以大作为因,而产生三种慢(现象慢、思维慢、冥暗慢),这时大既是果又是因。此后并非所有的果都是自性产生的,有一部分果是从前面的果法中产生的。现象慢显现成五唯,然后再从五唯产生五大,所以五大(地水火风空)是从五唯(色声香味触)产生的。从思维慢产生五知根、五业根、意根。所以数论外道的因果并不是直接从自性产生二十三谛法,它的次第是:从自性产生大,大产生慢,慢当中首先产生五唯,五唯又产生五大,五大是纯粹的果法。五唯属于现象慢产生,现象慢它自己变成了五唯,所以它既是果法它也是因法,是有果有因的。 2)因此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说:你的果法在因中存在,应该可以看到。所以说单单从现象(二十三谛法)当中也可以有因中有果,我们提到食物和不净粪之间的关系,食物和不净粪其实就是在二十三谛法当中存在的,二十三谛法中也可以有因中有果的思想的。然后棉花和它的果(布)也可以这样安立。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所安立的这个比喻、例子,其实是很正确的,没有任何的过失。如果真正是因中有果的话,那我们也可以在五唯当中看到五大,或者在思维慢当中可以看到五知根、五业根,像这样都可以显现,也会有种种的过失。所以说,“何故不见果?”应该可以见。 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 【颂词分层与解释】1为第一层:数论外道又说:世人的能见能闻,不能成立为正量,所以你们以为世人不能见,就可以破坏我们的观点,不能成立。2为第二层:中观师反驳:如果说世人能见非正量,那么世人所明见之果亦应成非量,是虚假不实的现象,既然一切果法皆为虚假。世间人所见到的到底是什么果法?世间人所看到的就是这些二十三谛法,比如说身体的五知根、五业根(口、手、脚、大便道、小便道)、心脏(意根)、色声香味触(五唯),地水火风空(五大),这些都是二十三谛法当中所包括的,也是众生所现量见到的,是众生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就是众生自己的眼见、耳闻、所经由的一切。如果众生的能见是错误的,那么众生所见到的绝对也是错误的。就好像眼睛如果有问题,所看到的绝对不是真实的。那你安立二十三谛法、安立因中有果有什么意义呢? {广释}如果说世人所见非量,所以不能以世人不见而不成立因中有果,那么世人所见之果亦应成虚假。 {辅导}如果说世间人所见的是非量,它不是正量,它是错误的心识,那么通过世间人所看到的这些果法也应该不是真实的。 【重点难点与分析】 为何说世见非正量: 正量就是一种不错乱的、不颠倒的心识,或者正确的、不颠倒的心识就叫做量。对方说,世间人因为有业惑的缘故,修行不到量的缘故,所以看不到真实。 本颂的重点 对方想要避免前面中观师所发的过失,他就提出:世间人因为有无明的缘故,看不到真实;或者说世间人的眼识、智慧有误,不是正量。中观师就回答,如果世间人不是正量,所见怎么就能够变成真实的呢?如果能见出了错误,所见一定是错误的。众生的所见恰恰就是数论外道安立的二十五谛法当中的二十三谛,即一切的世俗谛,这一切的世俗谛恰恰就是众生所经验到的,众生所看到的二十三谛法其实是失真的、是假的,那么二十三谛法就失坏了。除了众生所看到的这些,还有其他的什么二十三谛法吗?没有的话因中有果(果在因中出现)怎么安立?就彻底地颠覆了对方所谓因中有果的思想了,所以说就“所见应失真”。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数论外道对中观师的能量、所量要作妨害,我们要把这个妨害遣除掉。 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 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颂词分层与解释】数论外道的观点:“若量皆非量”,如果按照中观师的讲法,一切能量都是非量(都不是正量),“量果岂非假”这种非量所衡量的果难道不是假的吗?如果是假的,“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真实”,一切万法真实当中是空性的,或者真实空性的意义,也应该变成错误了。 他们说:那样你们中观宗也不能成立。因为你们承许在胜义中,能量心识不成立,既然心识如幻虚假不实,那么它所衡量的果亦是非量。你们依靠非量的心识,抉择出胜义后,所修习的空性也应该虚假不真,是错误的结果。这就如同梦中认梦一样,能认所认都是假的,都不能真实成立,因此,你们所立的诸法皆空性之观点,实际上也非正量,而汝宗依空性理对我们说那么多过失,其实都不能成立。 {广释}如果能量是假,所量也就成假,那你们中观宗的量果岂不也成虚假吗?因此,你们依量修习空性也应该是错误的。 【重点难点与分析】 1.从哪个地方妨害中观的自宗? 1)中观宗讲到,世俗当中的一切分别心都是非量,观待于智慧来讲,或者观待于胜义谛来讲,一切能分别、所分别,尤其是能分别(分别念),它都不是正量,不是正量的。“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根是正量,正道复益谁?”这是佛经当中讲的。所以对方也知道,中观师的佛法当中讲了,一切的分别心,现在我们能够推理的、能够用意识去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为什么是空性呢”,这个分别心本身,中观师说这个也是错误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正量,因为这个是分别念,而真正的正量必须是佛菩萨的智慧。 2)对方说:“你说如果能量是错的,那所量就是错误,那么你们中观宗承不承认,你们在名言当中分析空性的这个能量是非量?” 3)对方没有分清楚世俗和胜义谛。名言谛中,有一个正量的标准,如果对一切万法衡量的这个量无错误、无颠倒,它就可以安立成一个正量。比如说因明当中有正量,虽然因明当中是分别念,但是因明当中也有观待世俗谛的现量、比量、教量等等,像这样,也有一个量和非量的标准。所以如果是按照名言谛的角度来讲,有能量,就有所量,它不观待究竟的胜义谛,所以能量是正确的,它所衡量的东西就是正确的。进一步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因为能量和所量是观待的,观待所量才安立能量,所以说这个能量就是假立的,它不是真实义的、真实能够安立的,或者说因为这个能量是分别心的本体,它也不是真正的正量。 4)对方说,如果你承许了抉择空性的分别念,它不是正量,那么它衡量出来的空性量果也就是假的了。于是“真实修空性,亦应成借谬”,如果你所得到的空性也不是正量、是假的,那你真实修空性、真实可以证悟空性,也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作用的。 2.妨害中观宗的逻辑 1)我们说“如果你的能量是错误的,你的所量也是错误的”,那对方就说“你中观师也是一样的,因为你们自己也承认能量的的心是观待所量的,所以观待所量的能量它不是真正的实有的本体。或者它是分别念的缘故,它是非量,也不是真正的正量。再进一步说,如果它不是正量,通过这个抉择空性的意识所抉择出来的空性的果,这个结果难道是真实的吗?它就是假的了。那么如果这个空性是假的,那你抉择空性来破我们的观点,说“自性实有是错误的,应该是空性的;神我不存在,神我是空性的;或者一切的法破掉,是空性的”,这个空性的结果就是假的。所以你这个如果是假的,我那个就是真的;或者说,大不了最后就是同归于尽,反正就我们的观点成立不了,你们的观点也成立不了。最后你修空性、证悟空性,这一切就成为错误的,没有任何利益。对方就从这个方面给我们发一个妨害。 2)对中观宗其实是没有妨害的。如果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讲,可以安立正量和非量的差别。在世俗当中有量,抉择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万法名言当中的正理可以通过分别心去抉择、衡量。如果对境是正确的(所衡量的对境能够找到,能够得到它的本体),像这样它就是正确的量,包括能量、所量都是正确的。如果所量最后观察的时候得不到,比如说神我、自性,这个就是非量。所以在名言当中有量,虽然观待胜义来讲它是分别念,但是分别念当中也有正确与否,有这种差别。从胜义谛的角度观察时,我们承许能量的分别心、所量的空性,从究竟的空性来讲,的确都是假的。虽然是假的,暂时来讲它有一定的必要,还是可以依靠的。“假”,的的确确观待最究竟的意义来讲,所观察的能量、所量也是假,最后都要抛弃的。 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颂词分层与解释】“不依所察实”,如果不依靠所观察的实有法,“不取彼无实”,如果没有所依靠的实有法,就“不取”,得到无实的结论,一定是破掉了有实。破掉了有实之后,就得到了无实的结论。“所破实既假”,如果可以被破掉,就说明它不是真实有的,它就是假立的。它如果真实有,就破不掉了。“无实定亦假”。因为无实是依靠有实而得到的,如果有了有实就会有无实,但是真正的有实不存在(有实已经被破掉了),所以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的,那依靠有实而安立的无实绝对不可能是真实的,无实法也一定是假立的。 中观师回答:如果不观待所观察的有实法,无实空性也不可能单独成立。比如说,如果不观待瓶子有,那么瓶子的无有也就不会存在。正是因为凡夫众生执着诸法为实有,观待这些所破的有实,我们才建立了能破的无实空性,既然这些所破有实法是本来不成立的虚假法,那么无实显然亦是虚假。然而能破的无实虽为虚假,观待所破的有实法,亦是无有错谬,而且是必需修习的。 {广释}如果不依所观察的有实法,则不能单独执着其无实,所破的有实既然是虚假,则无实也显然是虚假的。 {辅导}如果不依靠所观察的实有,那么也得不到它的无实有。所破的实有既然是假的,那这个无实的空性也绝对是假的。 【重点难点与分析】 空性的修法——中观的四步境界 第一步空性,必须要生起空性的见解,当内心当中安住空性了,这个时候有空执,安住无实、安住单空,单空的执著可以把显现的执著(实有的执著)灭掉,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是空性;第二步修双运,修双运,修显现。就是要把空灭掉,就知道,一切万法不单单是一个空,其实显是空的,空也是空的,像这样修显空双运。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对显不执著,对空也不那么执著,安住在这样的状态。第三步修离戏,双运也是一种执著,要打破我们内心当中对双运的执著。好像说有个法是双运的法,内心当中还有个很微细的双运的执著,通过离戏的修法来断掉双运的执著。第四步修等性,不单单一个法是离戏的,所有的法都是离戏的,是平等的、等性的。这四个阶段、四个境界,逐步在内心中生起来。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颂词分层与解释】“如人梦子死”,《三摩地王经》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少女,她在做梦的时候,首先梦到自己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儿子,当梦到生儿子时,在梦中她非常高兴、欢喜;突然,儿子又死了,在梦中她一下子从很高兴变得很忧伤。当她苦了一段时间,她在梦中突然想起来了:不对!我是在做梦,其实我还没有儿子。这是“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能够遮除“我有儿子”的想法。能够遮除“我有儿子”的想法,当然就能遮除儿子生时她的快乐、儿子死时她的忧伤,当她能够知道这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她能够遮除有子的想法,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的”。有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应该是空性的。 众生从无始以来,以串习实执而流转于轮回,要对治这种恶习,必须修习无实空性。这个过程,如同有人做梦,当他梦到儿子出生后又死亡时,内心会非常痛苦,此时他如果能了知这些都是梦景,知道梦中的儿子虚幻不实,那痛苦一定会息灭。这种了知梦中无子的理智,当然亦是一种梦中的心念,不是实有的,然而其作用却非常有效,也是做梦者息灭痛苦的必需方便。 {广释}如同有人梦到儿子死亡而痛苦,若能了知梦中的儿子是虚无的,定能灭去痛苦;那么他的能遮有子之念,当然也是假而不实。 【重点难点与分析】 《三昧王经》中说:“若少女梦中,生子见其死,生喜死不适,诸法如是观。” 第183课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1、《金七十论》中,数论外道如何安立因中有果的观点?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你会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学习本品以后,你对此又有什么样的认识? 答:数论外道从五个角度证明因中有果: 一、无不可作:因中若无果,果则不能产生。如同沙子中没有油,所以榨不出油,而芝麻中有油,所以可以榨出油。 二、必须取因:要得到某物的话,必须先具备它的因。譬如,我明天要请婆罗门做客,到时想供养他醍醐,今天就要先预备牛奶,如果因中无果,醍醐怎么不用水来提取呢? 三、一切不生:如果因中无果,则一切能生一切物,草木也能产生金银。然而,由于无此现象,故知因中有果。 四、能作所作:比如陶师制作瓦罐时,不能用草木,而要用泥土,可见在泥土上存在瓶子之果。 五、随因有果:随因的种类,果亦当如是。如麦种可生出麦子,却无法生出稻芽,由此可知,因中存在果。 后几问请自己发挥。 2、学佛的时间长,是否就意味着是学佛的境界高?为什么?请以你周围的事例进行说明。 答:并非如此。学佛境界的高低,在于佛教的真理是否真正融入心,而不在于学佛多长时间。有些人学佛或出家几十年,由于佛法未融入心,最终也会堕落为外道,并对佛教开始进行攻击,种种行为非常可怜。所以不要认为学佛多少年、出家多少年就很了不起,如果学佛时不愿意下功夫,只是做一些形象上的事情,那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实在意义。因此,学佛的时候应该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所学的只是要认真对待,严格衡量自己。 3、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是依止的多好,还是依止的少好?请说明理由。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答:依止上师的多少要因人而异,这跟自己的清净心和信心有关。如果通过修行法门令自相续得以清净,不管是看见谁,皆观为本尊和上师,这样的人可依止多位上师;没有以修行法门净化自相续,邪见比较重、成见比较厉害的人,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 4、有人说:“既然抉择究竟义时,一切都不存在,那空性法门也成了虚妄,如此一来,修空性就不合理了。”对此你该如何驳斥?最终得出什么结论?并请以比喻进行说明。 答:究竟而言,修空性确实也是假法,因为能见与所见互相观待,一法是假的,与之相待的另一法也应该是假。但如此承许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我们之所以要修无实单空,是为了破除对实有的执著,断除了这种执著后,抉择究竟胜义时,无实法也是虚妄的,一切戏论皆要远离,此乃佛法最精华、最甚深的密意。结论:抉择究竟空性时,不住于有边、无边,也不住于清净边、不净边,真正的智者远离四边八戏,任何一边也不会住。《三摩地王经》云:“有无是二边,净不净亦尔,是故有智者,离边不住中。” 比喻:如同有人梦到生了孩子,极其欢喜,孩子死了,又非常伤心,若能了知这是一场梦,孩子的生住灭都是虚无的,怎么会有痛苦呢?无的执著,能遣除有的执著,但它也是虚妄的。因此,孩子不存在的念头是假,孩子存在的念头也是假,不可能说一者正确、一者不正确。抉择最甚深的见解时,有无之相皆不存在,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184课学习笔记 癸三、摄义: 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 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 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 愚痴所执谛,何异幻化物? 【颂词分层与解释】四层。1-2第一层:“如是”,和前面的意义相连,前面的抉择破了无因生、常因生等等。所以观察一切万法的出现是有因生的,如果是无因的话,一切万法不可能偶尔显现,此处显现、彼处不显现。而且因上面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差别,所以果法才千差万别。“无因生”是一种实有生,它是四边生(四种实有产生)的其中一个边。在抉择空性的场合当中,破掉无因之后,这个边就破掉了。再次第次第把其他三边破掉之后,一切万法的因的产生方式就离戏了。如果因离戏了,果也就离戏了。(在世俗中,诸外境法皆依各自因缘集聚而生,如草木等一切皆依种子水土等因聚合而生;而内有情法,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到生、老死,这十二支各依自因而不断生出;因此,内外诸法非无因生,皆是各依因缘出生。但这种缘起生,也非常有成实,它只是众生分别心识前一种暂时假立的生,其中并无成实自性,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实有堪忍的关系。)3-4第二层:“亦非住各别”,破掉无因生之后,就是有因生。有因生当中也有常有的因和无常的因。如果是常有的因,前面也观察了大自在天派:如果是常有的因,它也不可能作为因;如果它可以作为因,它的果不可能是无常的等等。否定了常有的因就剩下了无常的因产生果法。一切万法的产生是因缘产生的,因缘分成了两类,一种情况就叫“住各别”,第二种情况就叫做“合集诸因缘”,即因缘产生果法,无外乎就这两种:第一个方面,每一个因就有产生果法的能力;第二个,每一个因没有产生果法的能力,但是合集起来,就可以产生诸法。后一种情况分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第一个方面来观察时,此处讲到的是实有的合集因缘,这方面是没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产生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就是假立的因缘和合产生(假立的产生),这个假立的产生其实不是真实(实有)的产生,它是假立的产生,究竟来讲是无生的,只是在名言当中合集因缘而产生了一个现象而已。因为万法是假立的,所以说种子没有办法产生果法的这种状态是假立的,阳光水土当中没办法产生果也是假立的,虽然是假立的,但正因、正缘和合之后,就可以舍弃掉无果的状态,就从种子这个亲因缘(近取因)当中开始生长出苗芽,因为真正苗芽的真正近取、直接的因在种子当中,但是种子单个是没办法产生的,必须要通过其他因缘的辅助,所以说虽然分开的时候,每一个上面都没办法单独生果,但和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产生果,因为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立法的缘故。在石头里面并没有产生苗芽的亲因(近取因)。所以虽然都是假立的,但是假立当中,有些法具足能够产生果法的能力,有些法没有办法具足产生果法的能力。第三种观察合集因缘也没有生的,它是从胜义的角度来讲。胜义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所以说合集因缘产生的果法其实是无生(没有实有生和无生是一个意思,没有任何差别)。“合集诸因缘”,真正观察的时候,也没办法寻找到最合理的产生方式,所以说合集诸因缘在胜义当中不生。当然实有因缘在名言当中是不生的。(有些外道认为果必然存在于各自因缘中,而在胜义理论观察之下,这也不能成立,果若在个别因缘中存在,那么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呢?将其因分析至无分微尘、刹那,也绝不可能找到其果法的丝毫自相。一一因缘中不存,那么众多因缘合集,也无法生果,这就像一个瞎子见不到山河等色法,那聚合众多盲人,也无法见到外境色法。)5-6第三层:从来、住、去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其实没有实有。“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如果这个果法是实有存在的,我们就观察:这个实有存在的果法,它到底从哪个地方来的?心识不可能从前面一个心识当中存在而来,从前面第一刹那到第二刹那。也不是从外境当中来的。同一个我们认为的悦意的人或物品,但其他众生看起来就不一定悦意,所以说在对境上面,不可能有一个真实的来。第二个就是住,包括能住和所住,心识的所住要不就是身体,要不就是外境。如果心识是实有的,它就一定有一个住的地方,但是没有所住,也没有能住,也没有住的作业,像这样不可能有一个真实的住。“非趋行”,这个分别念灭掉之后,也不是真正的去往他处。如果说这个分别念是实有的,当灭了之后,因为它是实有的,它就会有一个去处。我们就寻找它趋向于哪里了,它走到哪里去了?它从我们的身体出去了吗?安住在其他地方,或者怎么样?真正这样观察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去处,没有一个真正去的地方。诸法既然没有来、住、去,也不住于各别因缘,不是住于合集的因缘,不是无因,也不是常因生,那么现在所显现的这些法、我们执著的这些法,到底是什么呢?(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诸法非从因缘以外之他处来,不住于任何处,灭时也不去任何处,因为诸法从来就没有过真实本体,既无本体,那又如何成立来、去、住呢?《中论·去来品》中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对诸法的来去住作详细分析,最终会发现诸法无有任何来去住,来去住亦唯有假名,而无事实。)7-8第四层:“愚痴所执谛”的这个“谛”就是谛实,谛实就是认为它是实有的,只不过是我们的分别心把它执为实有而已,“何异幻化物?”那我们所执著的一切实有的东西,和幻化的本体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广释}如是分析后,就可了知诸法不是无因而生,也不是真实存在于各别因缘中,或合集的诸多因缘中,诸法非从他处来,无住也无去。以无明愚痴而执为真实存在的诸法,与魔术师所变的幻物又有什么差别呢? {辅导}我们观察诸法、分析诸法以后,了解到一切诸法并不是无因生,(果法)也不是住于个别的因缘当中,也不是住于合集的一切因缘当中,也不是从其他地方来到这个地方,也不是安住在此处,灭掉的时候也不趣行于其他处。既然都不是的话,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显现呢?其实就是众生无明愚痴,执著谛实而已,把这些法执著有它的实有法。我们所执著谛实法和幻化的物品没有任何差别。 【重点难点与分析】 1.胜义中诸法无生无灭 在名言中,诸法皆依因缘聚合而生,但通过般若法门来观察,胜义中不仅无因和常因不能生,依靠因缘也不能产生。每一个因缘中并没有产生苗芽的功能,各自因缘上若无果,聚合在一起也无法生果,在真实义中,因果关系了不可得,不生不灭是非常高的境界。《梵王请问经》云:“因缘法不生,因缘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2.胜义中诸法无来无去 《中论》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已经去了的,没办法去;没有去的,也没办法去。同理,“已来无有来,未来亦无来”,依此可知实有的来也不存在。既然来去皆不存在,生灭也就无法成立,《四百论》云:“生既无所来,灭亦无所往。” 3.名言假立中,因缘和合时诸法有无欺显现 众生无明愚痴所执著的谛实法,是因缘聚合时的幻化,愚痴众生将这些幻化师所变的幻物般的法执为实有。《三摩地王经》云:“如幻作多身,谓男女象马,是相非真相,诸法如是观。” 4.消灭痛苦,唯有佛法 治疗痛苦的唯一妙药,只有佛法中才有。比如,《大圆满虚幻休息》有一种修法是:首先在头顶上观想上师,猛厉地祈祷。在白天时,行住坐卧观为幻化,与人交往也好,吃饭也好,做事情也好,皆观想如梦如幻;晚上睡觉时作狮子卧,在一切如幻的心态中入眠,久而久之,即可生起诸法如幻的境界。
本文档为【入行论第183-184课学习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22
浏览量: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