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0

【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0

举报
开通vip

【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0【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0 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 ICS13.260 K09 备案号:XXXX-2007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2007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Test Code for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 against Lightning (征求意见稿) 2007-××-××发布 2007-××-××实施 监督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 DB/ ××××—2007 目...

【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0
【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稿10 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 ICS13.260 K09 备案号:XXXX-2007 DB 北京市地方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DB ××××—2007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Test Code for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 against Lightning (征求意见稿) 2007-××-××发布 2007-××-××实施 监督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 DB/ ××××—2007 目 次 前 言 ......................................................................... III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检测流程 ............................................................................ 1 4技术要求 ............................................................................. 2 5 检测内容 ............................................................................ 5 6 检测方法 ............................................................................ 7 7检测报告 ............................................................................. 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子系统雷电防护分级 .........................................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用于电子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N和N的计算方法 ................. 11 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格栅大空间屏蔽体磁场强度的计算 .............................. 13 电源电涌保护器 ................................................ 15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信号电涌保护器 ............................................... 16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电缆的间距 ........................ 17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电子系统防雷安全检测表 ...................................... 18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常用仪器 .................................... 25 2 DB/ ××××—2007 前 言 为规范北京市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防止或减少电子系统雷电灾害损失,根据国家、行业现行相关防雷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包含7章,8个附录,其中附录A、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第4.2.1条、4.3.1条、4.3.2条、4.4.2条、4.4.3.1条、4.4.7条、4.4.11条、4.5.2条、4.5(6条、5.2.1条、5.2.2条、5.3.1条、5.4.6条5.4.10条、5.5.11条、5.5.2.1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由北京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起草。 主要起草人:宋平健,宋海岩,李银生,钱慕晖,轩京平、李如箭,李亚齐、刘桂芳、李谡、刘仲凯、丁国强、刘砚军、张磊,李国伟、王媛媛。 III DB/ ××××—2007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系统防雷检测的程序、技术要求、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性能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895.22,2004 /IEC 60343-5-53:2001 A1: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53部分:电气设备选 择和安装 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 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 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1部分:常规测量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8802.21-2002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 和试验方法 GB/T 19663-2005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 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 50174-199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7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 26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GA/T 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QX 3-2000 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SJ/T 10796-1996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 检测流程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流程见图1 1 DB/ ××××—2007 联系被检测单位 制定检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检查、准备检测仪器 检整 测改 资意 屏其室等电机 料信见电蔽他外源号房发书位性内系系系 环连放能容统统统境 接检检检检检检检测 测 测测 测 测测 数据校核与整理 不符合技术要求 性能分析与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符合技术要求 资料归档 图1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流程图 4技术要求 4.1机房环境 4.1.1 系统机房宜设置在除顶层以外的建筑物空间内。 4.1.2 根据机房和系统的使用性质、重要程度,按附录A确定电子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 4.1.3 机房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应满足GB50057-94(2000年版)第三节、第四节的相关要求。 5104.1.4防静电地板泄漏电阻值宜为1×10Ω,1×10Ω之间。 4.2室外设备 2 DB/ ××××—2007 4.2.1 室外(含建筑物顶部)设备、天线、线路的直击雷及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应符合GB50057-94第3.5.4条及第6.4.3条、GB50343-2004第5.3.2条及第5.4.2 条和第5.4.3条、GB50311-2007第7.0.1及第7.0.2条、GB50200-94第2.9条、GA/T670-2006第5.1条及第5.2条、第5.3条和第7.1条的要求。 4.2.2 室外设备的直击雷防护装置应与建筑物防雷装置连接。单独设置引下线时应在两个不同方向设置。钢筋与钢筋、钢筋与扁钢的搭接焊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两边焊。扁钢与扁钢的搭接焊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三边焊。 4.2.3 避雷针(塔、杆)的接地电阻值应满足GB50057-94第3.3.4条及第3.4.2条、 GB50200-94第2.9.3条、GA/T670-2006第4.1.1条、YD5098-2005第6.2.7条及8.1.3条的要求。 4.2.4 室外电气设备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过渡电阻值宜小于或等于0.03Ω。 4.2.5 室外线缆屏蔽体与防雷装置的过渡电阻值宜小于或等于0.03Ω。 4.2.6 设备端口SPD的主要技术参数I、I、I、U、U的选择应满足本标准第4.5条的要求,安impnmaxpc 装工艺应满足GB50343-2004第6.5条的要求。 4.3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4.3.1 机房工作地与电源保护地、电源工作地和建筑物防雷地应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数值设置。 4.3.2 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或等电位连接带)的材料、规格及安装工艺应符合GB30343-2004第 6.4条的要求。 4.3.3机房工作接地端子与建筑物接地装置或建筑物总等电位端子板MEB的过渡电阻值宜小于或等于0.03Ω。 4.3.4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机架、设备外壳、管道等金属体与机房接地基准点过渡电阻值宜小于或等于0.05Ω。 24.3.4 S型等电位连接的系统其设备接地线截面积宜大于或等于6mm。 4.3.5 M型等电位连接的系统其设备宜采用两条不等长接地线,在设备机架底部的对角安装,长度宜 2为0.4m和0.5m,截面积宜大于或等于6mm。 4.4系统电源 1/24.4.1 电缆的埋地长L应符合下式的要求:L?ρ ,最小不少于15m。 式中ρ为土壤电阻率。 4.4.2 当电源采用TN方式时,电源线路从进入建筑物的低压配电柜开始应采用TN-S接地方式。 4.4.3 安装在5.4.4.1、5.4.4.2、5.4.4.8及5.4.4.10部位的电源SPD应采用?级分类试验, 其冲击电流I按GB50057-1994(2000年版)提供的办法确定,在无法确定时I值应大于或等于12.5kA; impimp 按附录D表D.1内TT系统接线形式2安装电涌保护器时,安装在中性线和PE间的SPD的I值应imp大于或等于50kA(三相)或25 kA(单相); 电压保护水平U应小于或等于 2.5kV。 p 4.4.4 安装在5.4.4.3、 5.4.4.4、 5.4.4.5、 5.4.4.6、 5.4.4.9部位的电源SPD应采用?级分类试验,其 标称放电电流I应大于或等于5kA; n 3 DB/ ××××—2007 按附录D 表D.1内TT系统接线形式2安装电涌保护器,安装在中性线和PE线间的SPD的I值应大于或n等于20kA(三相)或10 kA(单相)。 电压保护水平U应小于或等于1.5kV,但安装在5.4.4.3位置的电源SPD的U应小于或等于2.5kV。 pp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额定工作电压)U应满足附录D的要求。 c 4.4.5 安装在5.4.4.6处的SPD应采用?级或?级分类试验,其 标称放电电流I应大于或等于3kA; n 电压保护水平U应小于或等于1.3kV,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应小于1.5kV pp/F (注: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为SPD的电压保护水平SPD连接线上的感应电压之和)。 p/F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即额定工作电压)U应满足附录D的要求。 c 4.4.6 电压开关型SPD与电压限制型SPD的线路长度一般应大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大于5m。不满足要求的应安装退耦装置。对于能量自动控制型SPD按有效的技术资料执行。 4.4.7 各级电涌保护器连接线的长度(即连接过电流保护装置和SPD及SPD接地线的总长度)宜小于0.5m,SPD连接线应连接紧固、不应有小于直角的弯曲及环形圈。 4.4.8 SPD接地端与配电PE排间的过渡电阻值,宜小于或等于0.01Ω。 4.4.9 SPD标称启动电压变化率宜小于或等于?10,,漏电流小于或等于20μΑ。 4.4.10在线测量SPD泄漏电流值宜小于或等于1mA。 4.4.11 SPD的劣化指示牌颜色改变、指示灯变化、外壳鼓胀或开裂或熔化,SPD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能接入电路,SPD 连接线有过热痕迹等,表明SPD已经存在问题或损坏。 4.4.12 安装在SPD回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应正常接入回路,其电流值F2?1/F1,式中F1为电源主回路断路器的电流值。 4.5 系统信号线路 1/24.5.1 电缆的埋地长L应符合下式的要求:L?ρ ,最小不少于15m。 式中ρ为土壤电阻率。 4.5.2 架空电缆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4.5(3 微波站、卫星站、移动通信站等天线的同轴电缆(或波导管)应敷设在天线塔的中部桥架内,金属外屏蔽层在其天线处、中部(通信塔高于60m时)、机房入口处就近与防雷装置(或金属塔)作等电位连接连接。接地电阻应符合YD 5098-2005的要求。 4.5(4 微波、移动等天线塔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 4.5(5 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电缆的间距应满足附录E的要求, 4.5(6 由LPZ0或LPZO区进入系统机房的电信(含拨号、专线)、网络、有线电视、监控(视AB 频、控制、红外周界防范)、生产及过程控制等金属实线的信号线缆设备端口必须设置信号SPD。 4.5(7 信号SPD的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附录E的要求。 4.5(8 信号SPD接地线与防雷装置或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01Ω。 4.5(9 不使用的线缆空线对应在机房接地。 4.6 机房屏蔽性能 4.6.1 电子设备的安全距离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4.6.2 线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线槽、设备金属外壳、外金属窗的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0.03Ω。 4 DB/ ××××—2007 5 检测内容 5.1机房环境 5.1.1记录机房所在建筑物的结构、机房所在建筑物的高度、总层数、机房所在的层数和机房面积。 5.1.2 界定电子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 5.1.3 检查机房所在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年度检测报告。机房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接地电阻值等相关数据满足电子系统的防雷要求的,可参照其检测结果使用;不满足要求或缺少相关内容的应重新检测确定。 5.1.4检查机房内空调机、防静电地板等电子系统配套设施及暖气、消防管道的设置。 5.1.5 按本标准第6.6条的方法,使用表面阻抗及泄漏电阻测试仪,测量机房防静电地板、台面的泄漏电阻值。 5.1.6 绘制机房电子设备、配套设施、屏蔽槽、金属管道等布置平面图。 5.2室外设备 5.2.1检查系统室外设备、天线(含卫星天线、微波天线、移动通信天线、电视天线、VHF/UHF天线、中长短波天线等)、线路(含入户的低压电源线路、各种架空信号线和控制线)所采用的直击雷防护装置的类型、材料、规格。 5.2.2检查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接闪器的安装位置及高度,测量被保护设备的高度及与接闪器的距离,按本标准第6.3条的方法计算并确定系统室外设备是否处于该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 5.2.3检测其直击雷防护装置的接地、引下线的设置及连接工艺。 5.2.4按本标准第6.2条的方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避雷针(塔、针、线)的接地电阻值。 5.2.5测量室外设备的接地电阻值或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状况。 5.2.6检查室外线缆的屏蔽措施,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测量屏蔽体与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状况。 5.2.7检查设备电源端口SPD的参数设置及安装工艺。 5.3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5.3.1检查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与系统工作地线(或LEB、预埋件)的连接状况,确定机房工作地与电源保护地、电源工作地和建筑物防雷地的连接关系是独立接地,还是共用接地。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2条的方法,测量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5.3.2检查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型式(S型、M型)、材料、规格、安装工艺。 5.3.3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2条的方法,测量机房基准接地点(工作接地端子、预埋件)的接地电阻值,并与建筑物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比较;也可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直接测量机房基准接地点与建筑物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状况。 5.3.4 以机房接地基准点为基准,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检测以下部位的等电位连接状况: 5.3.4.1 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需测量多点); 5 DB/ ××××—2007 5.3.4.2 配电柜(盘) 内部的PE排及外露正常不带电的金属体; 5.3.4.3 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 5.3.4.4 各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 5.3.4.5 各设备机架、操作台; 5.3.4.6 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 5.3.4.7 线缆的金属屏蔽层; 5.3.4.8 光缆内的金属加强筋; 5.3.4.9 金属线槽; 5.3.4.10 配线架; 5.3.4.11 防静电地板支架(机房对角线多点抽测); 5.3.4.12 金属门、窗、隔断; 5.3.4.13 金属水管、暖气管等金属体。 5.3.5检查各设备与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接地线的材料、规格、长度即安装工艺。对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的机房还应检查设备不等长接地线的条数。 5.3.6 弱电竖井内电子设备的检测按本章各条进行。 5.4系统电源 5.4.1检查电子系统所在建筑物的低压电源线路的引入方式(埋地/架空/建筑物内变压器提供),对电缆埋地引入的低压线路应测量其埋地长度,并应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测量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保护管与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状况。 5.4.2检查进入电子系统机房的低压电源的接地方式 5.4.3检查电源SPD的安装方式(串连/并联)、安装形式(相线/地线、相线/中性线/地线)。 5.4.4检查下列部位电源SPD的设置,记录其标识标志。 5.4.4.1低压线路引入电子系统所在建筑物的进线柜; 5.4.4.2变压器和低压配电柜位于机房所在建筑物内,且有低压线路引出本建筑物到另外建筑物; 5.4.4.3变压器和低压配电柜位于机房所在建筑物内,没有低压线路引出本建筑物; 5.4.4.4 机房UPS输入配电柜柜; 5.4.4.5 UPS输出(或机房设备)配电柜; 5.4.4.6机房辅助设备配电柜; 5.4.4.7电子设备电源处; 5.4.4.8无屏蔽措施、由室内提供给室外设备交流、直流电源处; 5.4.4.9弱电竖井或弱电间; 5.4.4.10其他室外配电柜(盘)。 5.4.6 检测前后两级电源SPD的线路长度。 5.4.7测量SPD连接线的长度(含连接过电流保护装置、SPD及接地线的长度),检查SPD的安装工艺。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测量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对配电PE排间的过渡电阻值。 5.4.8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5条的方法,测量限压型SPD的标称启动电压和漏电流。 6 DB/ ××××—2007 5.4.9 当4.4.8条不具备测量条件时,宜在线测量SPD的工频泄漏电流。 5.4.10检查SPD的现状及劣化指示的工作状态。 5.4.11 检查SPD回路中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 5.5系统信号线路 5.5.1检查由LPZ0或LPZO区进入系统机房(或配线间)的各种信号线缆,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AB 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测量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 5.5.1.1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监控、生产及过程控制等各种金属实线信号电缆(线)和光缆的引入方式(埋地/架空)。 5.5.1.2线缆是否采取屏蔽措施,屏蔽层(或金属护管)是否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 5.5.1.3 检查微波、卫星、雷达、移动通信等天线的同轴电缆(或波导管)的敷设及与天线塔的连接点,并测量金属塔或天线体的接地电阻值或与防雷装置的过渡电阻值。 5.5.1.4检测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电缆的间距。 5.5.1.5检查电缆内的空线对是否做接地保护。 5.5.2检查系统设备端口处电涌保护器的设置。 5.5.2.1由LPZ0或LPZO区进入系统机房的电信(含拨号、专线)、网络、有线电视、监控(视频、AB 控制、红外周界防范)、生产及过程控制等金属实线的信号线缆设备端口; 5.5.2.2网络系统室内非屏蔽网线(UTP)长度大于50m的服务器或交换机端口; 5.5.2.3微波、卫星、通信基站、各种电台设备的室内、室外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的射频同轴馈线的端口。 5.5.3检测并记录各信号电涌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5.5.4检查电涌保护器接地线的规格及长度,测量SPD接地线与防雷装置或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过渡电阻值。 5.6机房屏蔽性能 5.6.1检查机房内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 5.6.2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按本标准第6.4条的方法,测量线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线槽、设备金属外壳、外金属窗的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值。 5.6.3特殊要求的机房,应检测机房六面金属屏蔽体的材料、规格、连接工艺等。 5.7 新建电子系统 新建系统的竣工检测或在用系统的首次检测,除按本章其他条款检测外,还应检测如下内容: 5.7.1查阅电子系统机房接地体及接地干线等相关隐蔽工程的敷设及焊接记录的建设档案。 5.7.2 机房电源线路的敷设方式、中间配电箱的设置。 5.7.3机房外墙钢筋网格的规格、间距。 5.7.4 机房及弱电间局部等电位端子的设置。 6 检测方法 7 DB/ ××××—2007 6.1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6.1.1 按GB/T17949.1-2000 第7章提供的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之四点法(等距法又称温纳法),测量接地装置附近区域的土壤电阻率。 6.1.2 应在被测区域不同方向布线, 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6.2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6.2.1 按GB/T17949.1-2000 第8章提供的接地阻抗测量方法之电位降法,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6.2.2系统接地电阻的检测时间宜选择在相近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6.3接闪器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 6.3.1 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方法按GB50057-94(2000版)或该标准最新版本提供的滚球法确定。 6.3.2 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需要测量接闪器的高度、被保护电子设备的高度、被保护电子设备与接闪器的水平距离等数据。 6.3.3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重要性确定对应的滚球半径。 6.3.4 计算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等接闪器对电子系统的保护范围。 6.4等电位连接的测试方法 6.4.1以与建筑物接地装置有直接电气连接的金属体为基准点,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或微欧计等)测量电子系统各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屏蔽槽等金属体与基准点之间的过渡电阻值。 6.4.2 下列各处宜作为等电位连接测试的基准点 6.4.2.1 电子系统机房的接地基准点(ERP); 6.4.2.2 强弱电竖井内的接地母线或局部等电位端子(LEB); 6.4.2.3 建筑物顶面的电气设备预留接地端子; 6.4.2.4 防雷引下线; 6.4.2.5 电源配电柜(箱)的PE线; 6.4.2.6 建筑物总等电位端子(MEB)或接地预留测试端子; 6.4.2.7 建筑物均压环预留端子。 6.4.3 用于电子设备或系统等电位连接测试的仪器,其端口输出电压宜低于50V。 6.5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方法 6.5.1 SPD的检测包含标识标志的记录、部分参数的现场测试两项内容。 6.5.2 记录标识标志记录 直接记录SPD的品牌、型号、冲击电流峰值Ipeak、标称放电电流In、最大放电电流Imax、最大 持续工作电压Uc和电压保护水平Up。 6.5.3 现场测试参数 6.5.3.1 将SPD与电路脱离,使用防雷器件测试仪测量其标称启动电压U、漏电流参数。 1mA 6.5.3.2 使用具有微安级测量功能的钳型电流表,保持SPD正常接入电路,在线测量流过SPD的电源侧及接地侧连接线的工频泄漏电流值。 6.6 机房防静电地板泄漏电阻的检测方法 6.6.1 按SJ/T10796-96提供的方法,使用表面阻抗及泄漏电阻测试仪测量机房防静电地板、桌垫、台垫的表面阻抗及泄漏电阻值。 8 DB/ ××××—2007 6.6.1 使用表面阻抗及泄漏电阻测试仪及数字万用表测量脚、手 的泄漏电阻值。 6.7数据的整理与判断方法 6.7.1 检测数据分为现场原始检(查)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使用约修值比较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6.7.2 接地电阻值和过渡电阻值保留2位小数。 6.7.3 将所有整理后的数据和计算数据按本标准第四章及附录中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低于技术要求的判断为不合格项,不低于技术要求的判断为合格项。 7检测报告 7.1电子系统的防雷性能符合要求的,出具检测报告;对于电子系统的防雷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出具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检测报告、整改意见书均应一式两份,并签字、盖章。 7.2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7.2.1封面; 7.2.2封二,需要说明的事项; 7.2.3 电子系统防雷安全检测表(附录G)。按以上条款检测并填写检测数据; 7.2.4电子系统防雷检测平面图。绘制系统布置简图和检测部位图; 7.2.5检测结论。 7.3防雷整改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7.3.1检测发现的防雷隐患; 7.3.2防雷整改的依据; 7.3.3防雷整改内容及要求。 9 DB/ ××××—200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子系统雷电防护分级 A.1 根据电子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分级。 表A.1电子系统雷电防护等级选择表 雷电防护等级 电子系统 A级 1( 大型计算中心、大型通信枢纽、国家金融中心、银行、机 场、大型港口、火车枢纽站等。 2( 甲级安全防范系统,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 和报警系统。 3( 大型电子医疗设备、五星级宾馆。 B级 1( 中型计算中心、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 场(馆)监控系统、证券中心。 2( 乙级安全防范系统,如省级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 和报警系统。 3( 雷达站、微波站、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 4( 中型电子医疗设备。 5( 四星级宾馆。 C级 1(小型通信枢纽、电信局。 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 3(三星级以下宾馆。 D级 除上述A、B、C级以外一般用途的电子系统设备 A.2 根据电子系统雷电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分级。 A.2.1 电子系统的风险评估按附录B进行。 N?N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A.2.2 当C 当N>N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C A.2.3 计算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按E=1-N/N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C A.3.1 当E>0.98时,电为A级; A.3.2 当0.9080天 1.4 12 DB/ ××××—200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格栅大空间屏蔽体磁场强度的计算 C.1 在屏蔽体附近发生雷击时屏蔽体内磁场强度的计算: C.1.1 屏蔽体外(LPZ0区)无衰减磁场强度H按下式计算。 0 H=i/(2.л.S) (A/m) (C.1) 00a 式中: i:雷电流(A); 0 S:屏蔽体与雷击点的距离( m); a C.1.2 格栅大空间屏蔽体内(LPZ1)磁场强度H按下式计算。 1 SF/20 H=H/10 (A/m) (C.2) 10 SF:屏蔽系数,按下表内的公式计算 SF(dB) 材 料 25 kHz(注1) 1 MHz(注2) 铜/铝 20?log(8.5/w) 20?log(8.5/w) 钢(注3) 20?log(8.5/w) ,62,,,,8.5/w/1,18,10/r20?log 注:1 适用于首次雷击的磁场; 2 适用于后续雷击的磁场; 3 相对磁导系数μ?200; r 4 w— 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宽(m); r— 格栅形屏蔽网格导体的半径(m); C.1.3 在LPZ1区内距屏蔽层安全距离d按下式计算。 s/1 当SF?10 时d = w?SF/10 (m) (C.3) s/1 当SF,10 时d = w (m) (C.3) s/1 C.2 闪电直接击在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时屏蔽体内部磁场强度的计算。 C.2.1 在闪电直接击在位于LPZ0A区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或建筑物顶的接闪器)上时,其内 部LPZ1区内VS空间内某点的磁场强度H1的计算。 H1=k?i?W/(d??d ) (A/m) (C.4) H0wr 式中:dw――计算点距LPZ1区屏蔽壁的最短距离(m); dr――计算点距LPZ1区屏蔽顶的最短距离(m); k――形状系数(1/?m),取k,0.01(1/?m); HH 13 DB/ ××××—2007 W――LPZ1区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寛(m)。 C.2.2 在LPZ1区内距屏蔽层安全距离d按下式计算。 s/2 d,W(m) (C.5) s/2 式中:W――LPZ1区格栅形屏蔽的网格寛(m) 电子系统应仅安装在V空间内。 s 14 DB/ ××××—2007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电源电涌保护器 D.1电涌保护器的安装 表D.1 按系统特征确定电源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 电涌保护器安装点的系统特征 TT系统 TN-S系统 引出N线的IT系统 电涌保护 不引出N装设依据 TN-C 装设依据 装设依据 器接于 线的IT 系统 接线 接线 接线 接线 接线 接线 系统 形式1 形式2 形式1 形式2 形式1 形式2 每一相线和中性线间 , NA , , NA 每一相线和PE线间 NA NA 中性线和PE线间 NA NA 每一相线和PEN线间 NA NA NA NA NA NA NA 相线间 , , , , , , , , : :强制规定装设电涌保护器。 NA:不适用。 ,:需要时可增设电涌保护器。 D.2 电涌保护器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值 表D.2电涌保护器取决于系统特征所要求的最小Uc值 电涌保护器配电网络的系统特征 接于 TT系统 TN-C系统 TN-S系统 引出中性线无中性线引 的IT系统 出的IT系统 不适用 1.15U 1.15U 不适用 每一相线与 1.15U000 中性线间 * 每一相线与 1.15U 不适用 1.15U 线电压00* U 30PE线间 ***中性线与 U 不适用 U U 不适用 000 PE线间 每一相线与 不适用 1.15U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0 PEN线间 标有*的值是故障下最坏的情况,所以不需计及15 %的允许误差。 注:1. 2(U是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即相电压220V。 0 15 DB/ ××××—2007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信号电涌保护器 E.1 信号电涌保护器防雷参数要求 表E.1 信号电涌保护器(SPD)防雷特性的基本参数 线缆类型 参数 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 普通铜导线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 ?1.2U0 标称放电电流In ?0.5kA ?0.3kA ?1kA ?1kA 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必须低于被保护设备所通过的抗扰度试验的电压电压保护水平Up 值Uw 额定电流 应满足不低于设备相对应端口的负载电流要求 注:Uw:被保护设备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E.2 信号电涌保护器传输参数要求 表E.2 信号电涌保护器(SPD)影响信号传输特性的基本参数 频纵近特传工工插入电压电容参数相应时平均功串联电带向端性输作作损耗 驻波(pF名称 间(nS) 率(W) 阻(Ω) 宽平串阻速电频(dB) 比 ) 度 衡 扰 抗 率 平 率 ?1.5 ?倍系统数值 ?0.5 ?10 应满足系统相关传输特性的参数要求 1.3 接口平 均功率 16 DB/ ××××—2007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电缆的间距 F.1 电子系统线缆与附近可能引入雷电过电压的电力电缆的间距 F.1电子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 类别 与电子系统线缆接近状况 最小间距(mm) 与线缆平行敷设 130 380V电力线缆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70 (<2kV?A)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2) 10(1) 与线缆平行敷设 300 380V电力线缆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150 (2,5kV?A)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2) 80 与线缆平行敷设 600 380V电力线缆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300 (>5kV?A)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2) 150 注:(1).当380V电力线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m,最小间距可为10mm。 (2).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涌金属板隔开。 F.2 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墙上敷设的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F.2的规定。当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S?0.05L。 式中:S―――交叉间距(mm); L―――交叉处防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F.2电子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净距 其他管线 最小平行间距(mm) 最小交叉净距(mm) 防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给水管 15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 煤气管 300 20 F.3电子系统线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间的最小净距 F.3 电子系统线缆与电气设备的最小净距 名称 最小净距(mm) 名称 最小净距(mm) 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 变电室 2 空调机房 2 17 DB/ ××××—2007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电子系统防雷安全检测表 G.1 系统概况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机房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建筑结构 机 建筑总层数 房 建防雷类别 筑 接地方式 物 接地电阻(Ω) 建 电源引入方式 筑 变压器位置 物 电 源 电源接地方式 2 机房位置 机房面积(m) 机 安全分类 机房地面 房 机房金属外窗 光缆条数 市电回路数 UPS电回路数 概 室外引入电缆 专线( )/视频( )/控制 ( ) 况 天馈线缆 卫星( )/电台( )/微波 ( ) 金属管道 水管( )/暖气( )/ 消防 ( ) 备注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18 DB/ ××××—2007 G.2等电位连接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接地方式 共地接地( ) / 独立接地( ) 接地干线 等电位连接网络 S型( ) / M型 ( ) 与同层结构的连接 材料: 规格: 数量: 等电位连接带 材料: 规格: Mm网络的网格 材料: 规格: 网格尺寸: 材料: 规格: 长度: 条数: 设备接地线 ; 电子设 备、机柜 等电位 连接 (Ω) 光缆加强筋 机房配电柜PE 配 套 线缆屏蔽层 水平金属屏蔽槽 设 备 垂直金属屏蔽槽 空调机等 等电位连 暖气管道、片 其他金属管道 接(Ω) 机房金属外窗 地板龙骨 备注 检测仪器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19 DB/ ××××—2007 G.3电源系统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机房电源类型 UPS电源 ( ) / 市电( ) 机 房 电 源 架空线( )/埋地电缆( )/屏蔽体接地的埋地电缆( ) 引 入 方 式 接地方式 TN-S( ) / TN-C-S ( ) / TN-C ( ) / TT ( ) 位置 型号 状态 保护 Uc Up Iimp/In Iie RPE 指示 装置 (V) (kV) (kA) (μ(Ω) A) 低压配电柜 UPS输入柜 S UPS输出柜 P D机房配电柜 设 空调配电柜 置 设备电源处 室外设备处 竖井配电柜 SPD连接线 长度: 规格: SPD安装工艺 备注 检测仪器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20 DB/ ××××—2007 G.4信号系统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SPD设置 线缆类型 引入方式 数量 型 号 Uc(V) Up(V) Iimp/In(kA) PP 电信专线 视频线 控制线 天馈线 STP网线 50m UTP网线 100mUTP网线 其他线路 SPD接地线 长度: 规格: SPD安装工 艺 备 注 检测仪器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21 DB/ ××××—2007 G.5室外系统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室外设备 直击雷防护措施 避雷针( )/避雷带( )/其他( ) 接闪器型号 接闪器高度 或材料、规格 安全距离 保护范围 接闪器接地(Ω) 设备接地(Ω) 线缆屏蔽体材料 屏蔽体接地(Ω) UcUpIimp型 号 类型 安装位置 (V) (V)(kA) ) PP 室外 SPD SPD连接线 长度: 规格: SPD安装工艺 备注 检测 仪器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22 DB/ ××××—2007 G.6 屏蔽及其他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结构柱外墙钢接地外窗外墙加外窗加机房屏蔽 2间 距 筋网格 面积(m) 密网格 密网格 系数(db) 机房屏蔽 设备距外墙最小间距(m) 设备距结构柱最小间距(m) 设备距外窗最小间距(m) 防静电地板 系统电阻(Ω) V(V) 频率(HZ) 电压(V) 不平衡度(,) N-PE 电源质量* 备 注 检 测 仪 器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23 DB/ ××××—2007 G.7电子系统防雷检测平面图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平面图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 共 页 机房名称 楼层 检测专用章 检测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24 DB/ ××××—2007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电子系统防雷检测常用仪器 J.1 土壤电阻率测试仪 测量范围R: 0,19.99(kΩ) E 最小分度值: 0.01; 0.1 ;1; 10 (Ω) 精度: ?(2,,3D) 计算公式: ρ,2πaR E 电极距离 a: 0,30(m) J.2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 测量范围: 0,19.99 (kΩ) 最小分度值: 0.01 ; 0.1 ;1; 10 (Ω) 基本精度: ?(2,,3D) 测试电压: <40V/125Hz/正弦波 J.3等电位测试仪 测量范围R: 0,2000 (Ω) x 最大分辨率: 0.001 (Ω) 测量误差: ? 1.0, R(0.1Ω,10Ω) x ? 10, R(0.001Ω,0.1Ω) x 短路电流: ?1(DC)(A) 端口电压: 5(V) J.4 防雷元件测试仪 压敏电压 测量范围(U: 0-1500 (V) 1mA) 测量误差: ?(?2,?1D) 漏电流(0.75U ) 1mA 测量范围: 0.1,199.9 (µA) 测量误差: ?(?3,?3D) 分辨率 : ?0.1(µA) J.5 无线电频谱分析仪 频率范围: 0.15-1050(MHz) 中心频率显示精度: ?100(kHz) 扫描宽度: 100kHz/格,100MHz 格 幅度: -100,+1.3(dBm) 25 DB/ ××××—2007 J.6 GPS定位仪 通道: 12(L1码) 更新率: 1(Hz) 首次捕获时间: 40(S) 协议: NMEA (GGA GSA GSV RMC) 精度(水平)单机定位: 5-10(m) J.7 钳式μA级交流电流表 测量范围: 4(mA); 40(mA); 100 (A) 分辨率: 1(µA); 10(µA); 0.1(A); J.8表面阻抗及泄漏电阻测试仪 3122测量范围: 10,10(Ω/cm) 精度: ?10, 26 DB/ ××××—2007 27
本文档为【【精品】附件1《电子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65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