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举报
开通vip

[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第23卷第4期 2006年1O月 东疆学刊 DongjiangJournal Vo1.23NO.4 OCt.2006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胡风生平简要.胡风对两种文学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 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 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

[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第23卷第4期 2006年1O月 东疆学刊 DongjiangJournal Vo1.23NO.4 OCt.2006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胡风生平简要.胡风对两种文学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 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 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所产生的”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 不满,认为这是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他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从自己和同行的创作 中,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从文学创作的认识 论的层面看,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创作关学. 从作家人格论的层面看,胡风在 他的文学理论生涯中,所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人格塑造有关.其价值取向是为了追求高度的 艺术真实. 关键词: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艺术真实 中图分类号: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06)04—0001—10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省蕲 春县人.192O年考入武昌启黄中学.1925年他 是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生,开始阅读 “五四”革命文学作品,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并于 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1925年暑期进 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年后改进清华大学英文系. 在北京因为革命热情得不到满足,南下回乡参加 革命活动.1929年秋,赴日本留学,考入东京庆 应大学英文科.在东京学习期间,他受当时日本 普罗文学运动和前苏联文学的影响,参加了当地 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组织和普罗文学运动.他曾是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的负责人之一.1933 年春,他因在留学生中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日 本当局逮捕,关押数月后,被驱除出境,返回上 海.胡风在上海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曾任左联宣 传部长,行政书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 在上海出版了《七月》文学周刊,同时还编辑出版 《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1938年中华全国文 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常委.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后,《七月》被迫停刊,他继续编辑出 版文学杂志《希望》.在此期间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大量理论作 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版了文艺论集《论现实主 义的路》.1949年7月他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 中国作协常委,同年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当选为全国第一 届人大代表.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诗人和 独特的理论家.早在4O年代,他的文学理论着作 就引起了讨论.5O年代建国初,他的文学理论再 次遭遇批评.胡风于1954年写了《关于几个理论 性问题的说明材料》,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 动的历史与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进行 反批评.同年7月胡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 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即”3O万言书”),进 一 步为自己的思想进行辩护.对胡风文学思想的 批评终于演变为”反胡风运动”.胡风被当成是 “阶级敌人”,”反革命”,终于被捕入狱,所谓的 “胡风分子”也受到株连.学术讨论演变为政治运 收稿日期:2006—08—29 作者简介:童庆炳(1936一),男,福建连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 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O世纪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国别史”,批号 O2AWW001. 1 动,几乎是50年许多运动的一种逻辑.直到 1979年,胡风才获释.1980年中共中央本着实事 求是的原则,重新审理胡风一案,决定予以平反 昭雪,恢复胡风在文艺界的地位. 胡风的文学理论研究跨越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人民共和国建立两个时期,他的许多思想都 是在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就发表过的,但是他的 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和批判则是在人民共和国建 立后,所以我们把胡风放在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来 讨论,但我们所研究的则不局限于人民共和国建 立后. 一 ,在新文学运动中,胡风对两种倾向提出 批评 胡风的文学理论活动主要在30年代和四十 年代初的上海以及抗日开始以后的”国统区”.胡 风因为受到前苏联文学的影响和日本普罗文学 运动的影响,他的文学理论肯定具有革命性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胡风长期所从事的”现实 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什么而发的 呢?胡风在当时主要对两种倾向不满,一种是对 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 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 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 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 中所产生的”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满, 认为这是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他在这既 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从自己和同行的创作 中,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 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在论述胡风的 这个独特的理论形态之前,我们先要看看置身于 当时文坛的胡风,究竟对上述两种他所不满的倾 向,作了什么,说了什么. 1933年胡风从日本返回上海,参加当时上 海的左翼作家同盟的工作.他的文学思想当然是 现实主义的,文学关怀现实,拥抱现实和真切地 反映现实,是他所主张的.当时中国的文坛,首先 让他感到不满意的是周作人,林语堂的拒绝社会 现实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个性至上主义”,”性灵 主义”和”兴趣主义”.胡风于1934年发表了《林 语堂论》,对林语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指出林 语堂有”他的中心哲学的,那概括了他的过去,也 说明着他的现在”,这个中心哲学就是意大利克 罗齐教授的表现主义的美学.胡风引了林语堂对 2 克罗齐表现美学的概括:”……他(指克罗齐一引 者)认为世界一切美术,都是表现,而表现能力, 为一切美术的标准.这个根本思想,常要把一切 属于纪律范围桎梏性灵的东西,毁弃无遗,处处 应用起来,都发生莫大影响,与传统思想冲突.其 在文学,可以推翻一切文章作法骗人的老调;其 在修辞,可以整个否认其存在;其在诗文,可以危 机诗律体裁的束缚;其在伦理,可以推翻一切形 式上的假道德,整个否认?伦理?的意义.因为文 章美术的美恶,都要凭其各个表现而论.凡能表 现作者意义的都是?好?是?善?,反是都是?坏?是 „恶?.去表现成功,无所谓?美?,去表现失败,元 所谓丑?.即使聋哑,能以其神情达意,也自成为 一 种表现,也自成为美学的动作.(《新文法之推 翻与新文法之建造》,《大荒集》83—84 页)”[1](„胡风认为林语堂因为推崇克罗齐的 表现论美学,所以在文学批评上也就必然欣赏斯 宾加恩(Spingarn)的表现主义批评,也就是”创 造与批评本质相同”的创造批评.胡风又引了林 语堂对斯宾加恩批评宗旨的概括:”Spingarn所 代表的是表现主义的批评,就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不加任何 外来的标准纪律,也不拿他与性质宗旨,作者目 的及发生时地皆不同的他种艺术作品作衡量的 比较.这是根本承认各作品有活的个性,只问他 于自身所要表现的目的达否,其余与艺术之了解 无关.艺术只是在某地某作家具某种艺术宗旨的 一 种心境表现——不但文章如此,图画,雕刻,音 乐,甚至于一言一笑,一举一动,一唧一哼,一卒 一 呸,一度秋波,一弯锁眉,都是一种表现.这种 随地随人不同的,活的,有个性的表现,叫我们拿 什么规矩准绳来给他衡量.(《新的文评序言》, 《大荒集》92页)”[1](„胡风对林语堂的”中心哲 学”和文学批评很不以为然.为什么?难道”五 四”新文学运动不是主张”个性解放”吗?在胡风 看来,”五四”新文学运动所主张的”个性解放”是 反封建社会的礼教的束缚的,是深深地介入社会 斗争的;但林语堂所主张的”表现论美学”和”表 现主义”批评,则是完全脱离开社会现实的.胡风 指出: 林氏(或者说克罗齐氏)的个性至上主义作 为对几千年来愚民的封建僵尸底否定原应该是 一 副英气勃勃的风貌,但可惜的是,在这个大地 上咆哮着的已经不是?五四?的狂风暴雨了.我们 并不是不神往他所追求的?千变万化?的个性,而 是觉得,他底?个性?既没有一定的社会的土壤, 又不受一定社会限制,渺渺茫茫,从屈原到袁中 郎都没有区别,追根到底,如果不把这个社会”-3 作?桃花源?世界就会连接到?英雄主义?的梦幻, 使那些德,意等国竖起了大气的先生们认为知 己.林氏忘记了文艺复兴中觉醒的个性,现在已 变成了妨碍别的个性发展的存在;林氏以为他的 批判者?必欲天下人的耳目同一副面孔,天下人 的思想同一副模样,而后成快?(《说大足》,《人世 间》第13期),而忘记了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 人们中间赞美个性是怎样一个绝大的?幽默?.忘 记了大多数人底个性之多样发展只有在争得一 定的前提条件以后.问题是,我们不懂林氏何以 会在这个血腥的社会里面找出来路不明的到处 通用的超然的?个性?.[]? 胡风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那个时代是一个 多数人仍然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态,这 是一个”血腥的社会”,而作为曾经”向社会肯定 „民众”„的作家林语堂,却不去关怀那些在饥饿 里死里求生的民众,不对残暴的社会提出控诉, 却一味主张脱离现实土壤的超然于社会之上的 “个性”,这是胡风所不能容忍的.他不能不指出, 林语堂已经”丢掉了向社会的一面,成为独来独 往”的对人民群众没有同情心的人.对于林语堂 极力主张的”幽默”,胡风也同样表示不满,他批 评说: …… 第一是,如果离开了”社会的关心”,无 论是傻笑冷笑以至什么会心的微笑,都会转移人 们底注意中心,变成某种心理的生理的愉快,”为 笑笑而笑笑”,要被”礼拜六派”认作后生可畏的 弟弟.第二是,就是真正的幽默罢,但那地盘也是 非常小的.子弹呼啸叫的地方的人们无暇幽默, 赤地千里流离失所的人们无暇幽默,彳于在街头 巷尾的失业的人们也无暇幽默.他们无暇来谈谈 心灵健全不健全的问题.世态如此凄惶,不肯多 给我们一点幽默的余裕,未始不是林氏的”不幸” 罢.[](P103) 胡风把林语堂所倡导的”幽默”一棍子打下 去,其批评的标准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这种幽默 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会晦欢.社会问题如此之多, 不幸的人们如此之多,你一味在那里提倡什么 “幽默”,不过是想转移人们对于社会问题注意的 中心,不过是让少数人获得某种心理的生理的愉 快,对于广大的不幸的人们并无丝毫益处.对社 会的关心,对社会中不幸人们的关心,比什么幽 默重要一万倍.不但如此,由于对林语堂不满,又 关连到对周作人的”趣味主义”的指责.林语堂对 周作人十分欣赏,他曾写《周作人诗读法》,鼓吹 周作人能”寄沉痛于幽闲”.胡风就这意思找到了 周作人的话给林语堂的话作注释,其中引周作人 的话是:”……戈尔登堡(IsaacGoldberg)批评 霭理斯(HavelookEllis)说,在他里面有一个叛 徒与一个隐士,这句话说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 霭理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 叛徒活着.(《泽泻集?序》)”胡风在引了这段话 来解释他的”寄沉痛于幽闲”之后,又发了这样的 议论: 这虽是一个古典的说法,明白不过,但可惜 的是,在现在的尘世里却找不出这样的客观存 在,霭理斯时代已经过去了,末世的我们已经发 现不出来逃避了现实而又对现实有积极作用的 道路.就现在的周作人氏说罢,要叫”伦夫竖子” 的我们在他里面找出在真实意义上的”叛徒”来, 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很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批判林语堂了,而 是连周作人也一起批判了.周作人以为自己的 “趣味之文”这里既有”隐士”也有”叛徒”,似乎在 追求所谓的”趣味”里,也还能对现实起积极的作 用.胡风戳穿了这一点,指出我们现在已经不是 霭理斯时代,既然是逃避现实,寻找个人的趣味 去了,那么也就不能再侈谈什么还能促进现实的 变革. 在胡风看来,1934年前后,国家民族的危亡 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作为文人的知识分子,高谈 什么”个性至上”,”趣味第一”,就是脱离现实和 逃避现实,就没有尽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起码责 任.由此看来,胡风的文学现实主义,主张联系现 实,拥抱现实,反映现实,是扎根于当时中国现实 的土壤中的,同时与他对中华民族的热爱的感情 也是分不开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胡风的文艺 思想与所谓的唯心主义也是丝毫无涉的. 如果说,胡风对于周作人,林语堂的不满所 进行的批判,表现了他的文学现实主义思想的客 观现实性特征的话,那么后来他对”左联”内部庸 俗社会学的不满,导致了他对现实主义理论研究 3 的深化,”主观精神”,”主观战斗精神”就是在反 对庸俗社会学和公式主义中提出来的.那么,”左 联”内部是否存在使胡风感到不满的庸俗社会学 和公式主义呢?胡风从哪里感受和认识到这些东 西呢?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1933年胡风从日本回 到上海,他面对的”左翼”文学理论和批评,还是 相当的幼稚和混乱.此前不久,”左联”批判了蒋 光慈的”革命加恋爱”的公式主义创作,又清算了 钱杏邮的公式化”新写实主义”的文学理论.但是 正是在1932年批判钱杏邮的时候,瞿秋白作为 当时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提出了 前苏联”拉普”的”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文学 与政治的纠缠并没有解决,理论上的庸俗社会主 义问题没有解决,创作中的公式化问题并没有解 决.这样,”左联”的文学理论一方面正与”第三种 人”进行论争,拒绝文学超阶级的理论;一方面还 得清理内部的庸俗社会学和公式化倾向,要把现 实主义的理论真的弄清楚.对于”左联”内部的这 种公式主义,胡风的印象是深刻的.1935年胡风 很认真地阅读了张天翼的作品,并写了给他的文 学理论和批评带来声誉的《张天翼论》.作者从倾 向上肯定了张天翼的作品,但同时也明确指出了 张天翼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他说张天翼 的作品”第一是人物色度(Nuance)底单纯.他的 大多数人物好像只是为了证明一个?必然?—— 流俗意义上的?必然?,所以在他们里面只能看到 单纯地说明这个?必然?的表情或动作,感受不到 情绪底跳动和心理底发展.他们并不是带着复杂 多彩的意欲的活的个人,在社会地盘底可能上能 动地丰富地发展地开展他的个性,常常只是作者 所预定的一个概念一个结论底扮演角 色.”E23?”第二,非真实的夸大.因为作者只是 热心地在他的人物里面表现一个观念,为了加强 他所要的效果,有时候就把他们的心理单纯向一 个方向夸张了.”[2]??第三是人间关联图解 式的对比.人世随处都存着矛盾或对立,作家进 步的意识差不多时时都敏锐地倾射在这上面.然 而,现实生活漩涡里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 了种种方面的营养,他的心理或意识不会是一目 了然地那样单纯.天翼底这个注意焦点是他的作 品得到了进步的意义,但因为他用得过于省力 了,同时也就常常使他的人间关联成了图介式的 4 东西.”-2]?胡风这篇对张天翼作品的长篇评 论,不是一般感想式的东西,他是要通过解析张 天翼的作品来表达他的关于现实主义的观念.他 一 方面肯定了张天翼,认为张天翼的创作,从开 始到现在,”始终是面向现实人生”,”面向现实” 当然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另一方面,他不 得不指出张天翼的创作存在着概念化问题,人物 单色调,常常为作者所预定的概念扮演角色;人 物之间对比关系被图解化,简单化,这是现实主 义的不足.那么这种概念化,图解化的问题是怎 样产生的呢?胡风认为就在于作者与他所写的人 物距离太远,不能向表现的人生作更深的突进. 胡风就这一点展开说:”读着他(指张天翼)的作 品的时候,常常会浮起一个感想:似乎他和他的 人物之间隔着一个很远的距离,他指给读者看, 那个怎样这个怎样,或者笑骂几句,或者赞美几 句,但他自己却?超然物外?,不动于中,好像那些 人物与他毫无关系.在他看来:一切简单明了,各 个在走着?必然?的路,他无学而且也不愿被拖在 里面.他为自己找出了一个可以安坐的高台,由 那坦然地眺望,他的?工作?只是说出?公平?的观 感.,)E2](PI29-130)胡风对于张天翼的批评,可以说是 当时的流行的主观公式主义的批评,把人物只是 当作自己观念的注脚,这不是主观主义是什么; 同时又是对客观主义的批判,让作者与人物的距 离那么远,作者不动于中,超然物外,冷眼旁观, 这不是客观主义是什么.看来胡风在《林语堂 论》和《张天翼论》中已经开始形成他的现实主义 的两个基本点:第一你必须投身于现实人生,面 对现实人生,脱离现实,搞什么个性至上主义,兴 趣主义,这不是现实主义;第二,作者必须突进现 实人生,所写的人物不能与自己无关,更不能远 距离地超然地看,要有”痛烈的自我批判精神”. 后来胡风把这里所说的第二点加以发挥,提出了 “主观精神”论和”主观战斗精神”论. 当然,胡风不仅仅是从张天翼一个作家的创 作中看到了庸俗社会学和公式化的弊端,他看到 和感受到的是很多的.这就决定了他后来的理论 创造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现实主义这个题目. 二,胡风”主观精神”论的内涵 胡风的文艺思想究竟属于那种美学形态?这 是我们在论述他的”主观精神”论或”主观战斗精 神”论前必须弄清楚的.1954年批判胡风的时 候,有人把他的”主观战斗精神”论硬说成是”唯 心主义”,这不是实事求是,完全没有搞清楚胡风 的文学思想的美学属性.胡风是主张辩证唯物主 义的,而他的文学思想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 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这就是胡风文艺思想大体 的美学属性.胡风在1935年所写的《关于创作经 验》一文中明确地谈到文学的源泉问题,他说: 说作家应该从生活学习,当然是千真万确 的,离开了生活从哪里去找创作内容呢?然而,这 种说法,适用在两种场合:一是为了抨击那些把 艺术活动和社会的内容割开,因而就把作家的成 长和实践分开的幻想,一是为了提醒那些虽然有 高度的修养然而和社会生活离开了,因而作品的 内容也渐渐空虚了作家底主义.但如果一个青年 作者迷困在现实生活的海里,不晓得如何处理他 的题材,不晓得选取哪一些具体的形象来写出它 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依然用?向生活学习吧?这种 所答非所问的话来压死他们的困难,那恐怕是无 徒无益而且有害的罢.[3]毗 胡风在这里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对于脱离生 活的人来说,生活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生活,你 从哪里去寻找创作的内容呢?生活是创作的内 容,”现实的认识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点应该是 创作的前提;但是对于那些已经获得了创作的生 活源泉的作者来说,那么问题就转移到如何去处 理你所获得的题材,就是对题材的艺术加工问 题.胡风对于生活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性,曾经反 复强调过,如说:”如果靠一两篇或几篇作品走上 文坛以后,就从此脱离了生活,戴着纸糊的桂冠 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失去了对现实人生的追求 的热情和搏斗的魄力,那他的生活经验的?本 钱?,过不几天就会用得精光,只好乞丐似糊扎纸 花度日了.”【4](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胡风充分 肯定这一点.胡风提出的”主观精神”恰恰是在有 了生活经验后如何对题材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 见解.不能把胡风的”主观精神”孤立起来理解, 它处于主客观关系的结构中,我们必须从主客观 结构关系来分析它,才能正确理解胡风的思想. 关于这一点,胡风在1935年写的《为初执笔者的 创作谈》重点谈到这一点.这是一篇评述当时前 苏联作家创作的文章.法捷耶夫的《我的创作经 验》一文中提出仅有生活题材是不够的,这种题 材只有与作家蓄积于心中思想,观念,”起了某种 化学上的化合”,零乱的现实典型,才集合成一个 整体.胡风从这里受到启发,展开了他的客观与 主观关系的论述:”作家用来和材料起化合作用 的思想,观念,原来是生活经验的结果.也就是特 定的现实关系底反映,它本身就是作为在矛盾的 现实生活里的一种生活欲求而存在的.这种思想 或观念的历史动向如何,主要地决定了作家面貌 的轮廓.所以,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和它的人物一 起苦恼,悲伤,快乐,斗争,固然是作家把他的精 神活动紧张到了最高度的?主观?的?自由?的工 作,但作者主观的?自由?却有客观的基础,?客 观?的目的,它本身就是?客观?底成分之一,是怎 样地对待?客观?的主体.这样的?主观?愈强,这 样的?自由?愈大作品的价值就愈高,和和尚主义 的所宣传的?主观?和?自由?也就愈加风马牛不 相及了.”[5](“胡风的意思很清楚,主观的思 想,观念看起来是主观的,但它们是客观现实关 系的反映.没有客观,也就没有主观.在创作中 也是如此,作家与他的人物一起动情,看起来是 主观的,其实这动情的主观是由客观作为基础 的,离开这个基础,那主观就变成毫无根据的胡 思乱想了.由此,我们必须在主客观关系的结构 中来理解他的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观战斗精 神”. 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或”主观战斗精神”论 可以分为文学创作的认识论和作家成长的人格 论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文学创作的认识论的层面看,胡风的”主 观精神”论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创作美学.胡 风既反对那种革命文学流行的概念化和公式主 义,这种概念化和公式主义表面看很”革命”,所 要注释的都是革命的词藻,可是文学创作来看, 创作变成了用形象去注释观念,或者说文学形象 不过成为了概念,观念的注脚,完全违背了创作 的规律,当然也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其实,这 种概念化,公式化的创作,早于17世纪法国古典 主义时期就有了,古典主义的创作就是从观念出 发,去寻找形象与之相配.古典主义诗学家波瓦 洛说:”首先爱义理,愿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着义理 获得价值和光荣.”[6](义理是最为重要的,哪 怕是标语口号,只要有义理,那就是诗歌.前苏联 初期的文学理论,以弗理契的文艺社会学为代 表,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公式主义的, 5 也是以形象注释观念.胡风为了消除庸俗社会学 对于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提出了他的”主观精 神”论.胡风反对的另一倾向,就是他所讲的”客 观主义”,表面上看,这些创作也模仿现实,反映 现实,实际上由于对于生活没有经过作家的体 验,感受,突进,情感的燃烧,结果所反映的现实 只是表面的,冷漠的,浮光掠影的东西.上述两种 创作现象,无论在”左联”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 时期,都有突出的表现,这样就是我们的文学很 难达到现实主义的深度.这可以说就是胡风一生 的理论活动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胡风提出的理论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相 互突进,相克相生.胡风引了前苏联阿?托尔斯 泰的话:”写作过程——就是克服的过程.你克服 着材料,也克服着你本身.”胡风解释说: “这指的是创作过程的创作主体(作家本身) 和创作对象(材料)的相克相生的斗争;主体克服 (深入,提高)对象,对象也克服(扩大,纠正)主 体,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基本的精神.要实现这 基本精神,艺术家对于他的?材料?,就不能仅仅 是观察,搜集,研究,整理之类,在这之上,还有别 的要紧得事情去做,那就是要决定我自己对于我 底材料的态度.换句话说,那就是一切都生活过, 想过,而且中心感受”.……这就使艺术家深入了 对象内部,开始了那个相克相生的现实主义的斗 争.……勇敢地在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道路上向 现实人生突进,向改造人类精神的革命海洋突 进.[]? 胡风在这里突出提出了艺术家与其对象”相 克相生”,强调可主体以强大的精神力量突进客 体.后来对于”主观精神”,”主观战斗精神”和”主 客观化和”论还有许多表述,强调的方面可能有 不同,但大体的意思都包括在这里了.胡风在《论 (北京人>》中说: 我们知道,作家创作一个作品,一定是对于 现实生活有所感动,他底认识能力和现实生活发 生化学作用的时候,才能够执笔.当然,也有不少 不从这个基本态度出发的作家.但一个诚实的作 家,一个伟大的作家,没有不是这样的;一个好的 或伟大作品的完成,没有不是依据这个根本态度 的.通常说作家要写他所熟悉的,他所理解的题 材,那原因就是我们一方面积极地要求把握现实 主义的作者底主观力量,一方面也积极地要求被 6 作者把握的现实生活的客观性的缘故.[8J(n? 这里胡风提出了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现实 生活的”化学作用”,提出了”主观力量”,但整个 理论与前面所述是一样的.在《青春的诗》一文 中,胡风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关于创作的观点: 原来,作者的对于生活的敏锐的感受力正是 被燃烧似的热情所推进,所培养,所升华的.没有 前者,人就会飘浮,但没有后者,人也只会匍匐而 已罢.没有前者,人当然不能突入生活,但没有后 者,人即使能多少突入生活,但突入之后就会可 怜相地被裂缝夹住?唯物?的脑袋,两手无力地抓 扑,更不用说能否获得一种主动的冲激的精神 了.[.]? 胡风这里说的前者是指”生活感受力”,后者 是指”被燃烧似的热情”,前者基本上客观的,后 者则是主观的,在这里胡风兼顾了两者的重要 性,但似乎更注重主观.他强调主观要突人客观. 胡风在《略论文学无门》一文中,对于某些作者以 生活经验不够来说明自己创作的失败,胡风针对 这一点提出了创作三要素的思想: ……一 边是生活”经验”,一边是作品,这中 间恰恰抽掉了”经验”生活的作者本人的在生活 和艺术中间的受难(Passion)的精神.D0] 这句话虽然很短,却正说明了胡风的创作美 学的基本观念.在胡风看来,文学创作中有三个 要素:第一是生活经验,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一点, 以至于创作不成功都归结于生活经验不够;第二 是作者的”受难”精神,他用了一个英文字 Passion.Passion既有”受难”的意思,也有”激 情”,”激越”等意思;经过”受难”精神的”燃烧”, 经过文字的表现,那么才会有第三要素:作品.胡 风显然认为,作家的”受难”精神的”燃烧”这才是 最重要的,才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这样一来,胡风把创作”技巧”放到什么地位 呢?难道文学创作不需要创作能力吗?胡风这样 说: “技巧”,我讨厌这个用语.从来不愿意采用, 但如果指的是和内容相应相成的活的表现能力 而要借用它,那也就只好听便.然而表现能力是 依据什么呢?依据内容的活的特质的性格.依据 诗人的主观向某一对象的,活的特质的拥合状 态.平日积累起来的对于语言的感觉力和鉴别 力,平日积累起来的对于形式的控制力和构成 力,到走进了某一创作过程的时候,就溶进了诗 人底主观先特定的对象的,活的特质的拥合方法 里面,成了一种只有在这一场合才有的,新的表 现能力而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胡风的”主观精神”论首先是一种 创作认识论.胡风较有说服力的说明,只有生活, 只有题材,只有技巧,都还不是创作的全部条件. 最重要的是条件是作家在有了创作题材之后,还 必须有作家的”主观精神”的”突人”,”拥合”,”受 难”,”发酵”,”燃烧”,”蒸沸”等等,即”经过我们 的精神世界的一盆圣火”之后,题材才会带有艺 术的养料,艺术的凤凰才经过洗礼,才会自由地 飞腾起来.如果我们把胡风的这个思想与毛泽东 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一比 较,也许我们就更能理解胡风的理论贡献.毛泽 东在《讲话》中更多地强调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 映,强调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当然,在这 个基础上,毛泽东也认为文艺作品不等同于生 活,”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也可以而且 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 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Cl1](P64)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六个更”呢?毛泽东也提出 “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毛泽东提出的观 点是对的,但在创作过程中,作为创作的主体的 作家与作为创作的客体的题材之间的关系,没有 展开详细的论述.胡风恰好在这个方面详细地补 充了毛泽东的观点.在胡风看来,生活是创作的 源泉,这是创作的基础,但如何把从生活中获得 的材料变成具有艺术素养的题材呢?这是更重要 的.就是说,作家在获得写作材料之后,作家必须 以主观精神突进材料之中,使材料在主观精神的 作用下”发酵”,做到材料中有”我”,同时又必须 是材料进入作家的心灵深处,做到”我”的心中有 材料.不但如此,要使材料与”我”,做到相互搏 斗,”相克相生”,作家完全用自己的情感”燃烧” 着材料,材料成为了作家的血肉的一部分.这样 题材不再是外在之物,而是作家心灵中的热情, 真情.这就如同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要做到情 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不可分离,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这样诗人才能写出生机勃勃的 诗篇.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胡风的以”主观精神” 论为精髓的创作心理美学,也是精到的,有价值 的.上个世纪5O年代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论,说成是”唯心主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从作家人格论的层面看,胡风在他的文学理 论生涯中,所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人格 塑造有关.文学现实主义深度与作家的人格精神 有密切关系.作家必须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有 深刻理解现实人生人格力量,才能达到现实主义 的深度.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或”主观战斗精 神”论与胡风所追求的人格精神有密切关系. 胡风是鲁迅的忠实的信徒.他特别钦佩鲁迅 的为人.1944年他的《现实主义在今天》一文中, 他把现实主义和鲁迅的人格胸襟联系起来思考. 他说: 新文艺底发生本是由于现实人生的解放愿 望,所谓”言之有物”的主张就是这种基本精神的 反映.但说得更确切的是,”我的取材,多采自病 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示病苦,引 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这 里才表出了真实的历史内容,而不是模模糊糊的 “物”了.于是,才能说”为人生”,要”改良这人 生”. 然而,”为人生”,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 真诚的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 的深入的认识.所”采”者”揭发”者本人就要有痛 瘁相关地感受到”病态社会”的”病态”和”不幸人 们”底”不幸”的胸襟.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 的结合或融合,就产生了文艺底战斗的生命,我 们把那叫做现实主义.C122? 这段话在5O年代被当作典型的唯心主义遭 到批判.其实在这段话中,胡风以鲁迅为例,说明 现实主义的精髓在于作者既要有为人民的”愿 望”,同时还要有对现实的深刻的认识.不但如此 作家还必须有敢于那种面对现实的人格胸襟,而 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得失.由这里可以看出,胡风 所提倡的”主观精神”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格力量 的表现. 1945年胡风写了悼念阿?托尔斯泰的文章 《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道路》,这篇文章分析了 阿?托尔斯泰如何由旧俄的伯爵到保卫前苏联 的热诚的爱国主义者,由批判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大师,胡风分析的结果不 是别的,主要是托尔斯泰的”工作精神”.什么”工 作精神”呢?那就是他对于现实主义的力量,现实 主义使”历史的内容”“突人”到他的”主观精神里 7 面”.胡风认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能使历史要 求”侵入”作家内部,由这达到加深或者纠正作家 底主观的作用.即历史的现实的要求会以强大的 力量扩大和纠正主体的思想感情的偏见.这种现 实主义的历史内容可以纠正主观扩大主体的说 法,强调了人生与艺术的一致,比上面联系鲁迅 论述,更进了一步. 实际上,早在1937年胡风在《略论文学无 门》一文,已经把这个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在这篇 谈论到日本的作家志贺直哉,中国作家鲁迅和前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章中,胡风提出了 与”主观战斗精神”相似的作家”受难”精神,认为 在生活和艺术之间,作家主观的”受难”精神最为 重要,经过”受难”精神的洗礼,生活才有可能变 成艺术.并进一步提出了后来让大家争论不休的 现实主义可以”补足作家底的生活经验上的不足 和世界观上的缺陷”[】o]船”论点.但统观全篇,文 章所极力倡导的不是锤词炼句,而是”艺术与实 人生的一致”,”作者和人生的拥合”,”人生与艺 术的拥合”,”作家的本质的态度问题”,实际上也 就是作家的人格与文格一致的问题.这些论述, 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古人所说的”文如其人”,”因 内符外”,”表里比符”,”文格即人格”等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在他的理论研究中曾提 出过”第一义诗人”和”第二义诗人”的区别.他认 为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诗人,那些把文字弄得像 变戏法的诗人,那些不圣洁的诗人,那些不能把 自己的精神突人人生的诗人,只是”第二义诗 人”.只有那些”抱着为历史真理献身的心愿再接 再厉地像前突进的精神战士”才是”第一义诗 人”.主观精神的突入对象,是为了表达精神战士 的人格力量. 概而言之,胡风的”主观精神”论,一方面是 为了创作,只有”主观精神”介入生活,才能使生 活变成具有艺术品性的题材,才能达到现实主义 的深度;另一方面,”主观精神”论,其实就是要求 人生追求,艺术理想的一致,这是一种崇高的人 格论.胡风的表述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但其 思想和精神是很有价值的.特别在反对主观公式 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弊病中是起了巨大作用的.应 该说,这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次 理论创新,应给予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在客体 与主体的关系理论,从来不抹杀主体对客体的作 8 用,有时候把这种主体的作用看成是主客体关系 中的关键之点.马克思在着名的《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中,开篇即说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的缺点是:对对 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 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 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 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 本身的.”[13]马克思这段话可以说是理解一 切人的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把钥匙.马克 思想要说的是,人的活动(当然也包括文学刨作 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 客体是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的,主体则在对象中 实现自己的力量.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单纯一个 什么素材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作为主体作家的 精神,要深入到这个素材中去,熟悉它,温暖它, 改造它,在素材这个对象里面实现自己的力量. 应该说,胡风以他自己独特的语言接近了马克 思. 三,”主观精神”论的价值取向 胡风的”主观精神”论,如前所述,是为了反 对”妨碍了创作实践成长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 主义这两个顽强的倾向”,其价值取向是为了追 求高度的艺术真实.应该说,真,善,美都是胡风 理论的价值取向,但尤以真实性的价值取向为 重. 首先,胡风认为”主观公式主义”是违背真实 的.胡风说:”主观公式主义从脱离了现实而来 的.因而歪曲了现实.或者漂浮在没有深入历史 内容的自我陶醉的?热情?里面;或者不能透过政 治现象去把握历史内容,通过对于历史内容的把 握去理解政治现象,只是对于政治现象无力地演 绎;或者僵化在抽象的(虚伪的)爱国主义里面 …… ~[14](P414-415)在胡风看来,主观公式主义既脱
本文档为【[DOC]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