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组 号: 日 期:2013年12月30日 1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3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 组 号: 日 期:2013年12月30日 1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3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 3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 3 1.2.1 方法研究的运用 ........................................................................................ 3 1.2.2 作业测定的运用 ........................................................................................ 3 第二章 企业调研 .......................................................................................................... 4 2.1 企业生产运作情况............................................................................................. 4 2.1.1总体情况.................................................................................................... 4 2.1.2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部分.................................................................................................... 5 2.1.3生产制造过程............................................................................................. 5 2.2 企业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 ........................................................................... 5 第三章 工作研究............................................................................................................ 6 3.1工作研究的含义 ................................................................................................... 6 3.2工作研究内容 ...................................................................................................... 6 3.3工作研究的步骤 ................................................................................................... 7 第四章方法研究 ............................................................................................................. 10 4.1程序分析 ........................................................................................................... 10 4.1.1工艺程序分析........................................................................................... 10 4.1.2工艺程序图 .............................................................................................. 10 4.1.3 流程程序分析 ........................................................................................ 14 4.1.4流程程序图 .............................................................................................. 14 4.1.5布置和经路分析 ....................................................................................... 17 ........................................................................................................................ 17 4.2操作分析 ........................................................................................................... 18 4.2.1操作分析常用的技术 ................................................................................ 18 4.2.2人机作业图 .............................................................................................. 19 4.2.3双手作业分析图 ....................................................................................... 20 4.3 动作分析......................................................................................................... 21 4.3.1动作分析的目的 ..................................................................................... 21 第五章 作业测定.......................................................................................................... 23 5.1 作业测定概念 .................................................................................................. 23 5.2 秒表测时 ........................................................................................................ 23 ............................................................................................................ 24 5.3 MOD法 5.3.1 MOD法原理 ............................................................................................ 24 5.3.2 MOD法的应用 ....................................................................................... 25 第六章 课程设计小结 .................................................................................................. 26 2 第一章 概述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 2.通过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企业基础工业工程的运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熟悉工业工程的各种图表,掌握基础工业工程运用的一般过程。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编写有关技术文件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业工程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题目:工业工程在电钻生产线的运用 小组名字:电钻生产装配工作小组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企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提出优化改善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并建立系统分析和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方法体系的能力,以及掌握完整的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此,本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视频资料以及网上的介绍,分析某流水线生产线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优化改善,最终确定作业流程的过程。 1.2.1 方法研究的运用 通过网络视频参观,明确某产品某部分生产流程,运用程序分析中的三种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并提出改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与原方案进行比较,说明采用新方案取得的效益。 方法研究的分析技术分为三类: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程序分析主要适用于工序以上的层次;操作分析适用于工序以下操作层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层次适用对象的界限不是截然分割的,前后有一定的交叉。 1.2.2 作业测定的运用 1、秒表测时 (1)选择某一生产单元用秒表测时进行作业测定。首先要明确秒表测时的步骤、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说明所用的测时方法,并用记录表格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某一作业过程的正常作业时间。 (2)制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工时。考虑工作评比和宽放时间,制定此作业过程的标准工时。 3 2、MOD法的运用 (1)以秒表测时的作业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MOD法确定其标准作业时间。 首先明确MOD法的原理、各种动作的含义和时间值,实施的步骤。然后对选择的作业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标准时间。 (2)将MOD法得到的标准时间与秒表测时得到的标准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结论。 第二章 企业调研 在熟悉了课程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企业调研。主要的是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采集所需资料,然后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企业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改善方法或方向。 只有带着问题对企业调研,才能够快速地获得所需资料,才能够进一步进行分析、改善。一般为了快速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可从以下10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所需资料。 (1)企业的5S情况; (2)生产制程; (3)员工作业培训状况; (4)品质要求与其作业原始记录; (5)品质保证手册; (6)检验人员的作业手法与手册; (7)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8)标准文件之建立状况; (9)生产能力; (10)机器设备保管与维护和日常点检状况。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的调研内容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生产运作情况的调研;二是企业基础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研。 2.1 企业生产运作情况 对于企业生产运作情况的调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2.1.1总体情况 1、了解企业从原材料(外协配件)到成品的生产运作流程。 2、记录企业的主要产品、名称、生产车间/部门、生产人员、生产时间安排等。 3、企业效益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情况(企业生产率管理情况)。 4、其他。 4 2.1.2计划部分 1、年度/月份计划的编制时间、部门。 2、日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时间、部门。 3、这两类计划的关系,各自的编制程序。 、其他。 4 2.1.3生产制造过程 1、主要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 2、生产过程的生产周期。 3、产品材料、名称、重量、单价;生产工艺过程(顺序、时间和路线)。 4、产品的库存情况、搬运路线和方法。 5、产品/零件加工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夹具等)、材料等 2.2 企业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 企业基础工业工程应用情况主要从两方面调研,一是企业基础工业工程应用现状,二是企业应用基础工业工程取得的效果。 工业工程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和生产率。因此对于工业工程在企业应用取得的效益,主要从生产率、质量和生产成本三个方面来考察。 1、 生产率 生产是将生产要素(人力、材料、机器设施、能源、信息)经过投入、转换(加工与服务过程),而得到产出物的过程。生产率是衡量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一般是产出与投入之比。产出(Output)是指满足外界需要而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投入(Input)是指为了获得这些产出而投入的生产要素。 企业生产率的衡量,通常采用的几种定量计算方法如下: (1)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100% =实际作业时间/标准作业时间*100% (2)稼动率=实际作业时间/实际出勤时间*100% =(实际出勤时间-损失时间)/实际出勤时间*100% (3)月生产计划达成率=月生产实绩/月生产计划*100% (4)日生产目标达成率=日产量/日计划*100% 2、 质量 企业中衡量质量的定量指标有主要以下几种: (1)制造良品率=良品数/生产数*100% =(生产数-不良数)/生产数*100%=1-不良品率 (2)制程不良率=不良数/生产数*100% (3)抽样不合格率=抽样不良数/抽样数*100% 5 另外还有一些非量化的指标如:客户抱怨次数;客户退货次数/金额/数量;员工品质观念;客诉处理等,可参考相关的书籍,在此不一一列举。 3、成本 企业中常用的成本的量化指标如下: (1)制造成本=直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2)材料成本 (3)人工成本 (4)制造费用 5)物料周转率 ( 另外还有一些未量化指标如成本教育、预算制度等。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获取更多知识。 第三章 工作研究 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过程是:利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的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对所有的作业过程制定标准时间。也就是基础工业工程的实质是“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即工作研究。 3.1工作研究的含义 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项工业工程活动。它通过对作业系统的观察、记录、分析、综合运用作业测定技术,研究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制定出各项作业的工时定额,以作为企业进行计划、预算、控制和工资激励的基础。 3.2工作研究内容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方法研究目的在于寻求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作业系统的再设计,使其可以发展为理想的作业系统。作业测定的目的是确定各项作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两者目的虽各有侧重,但两者的关系又是十分紧密的。其关系和具体内容如图3-1所示。 6 方法研究 对整个制造程序或工序的分析——工艺程序图 1、方法 程序分析 产品或材料的流程——流程程序图 2、材料 搬运分析——搬运流程图,搬运活动性表 3、工具与设备 人机操作分析 4、工作环境条件操作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 动作分析 动作要素分析 动作经济原则 设定工作标准 1、方法、程序 2、材料 运用上述分析技术,实现工作方法、程序、环境、条件的最 3、工具与设备 4、工作环境条件 佳化,为制定工作标准打下基础,也为时间研究做好准备。 直接法 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密集抽样法(秒表法) 分散抽样时间研究——工作抽样 预定动作时标准法(PTS) 方法时间测量(MTM) 作业测定 工作因素法(WF) 合成法 简易WF法 确定时间标准 模特计时法(MOD) 标准资料法 制定工作标准 标准工作法+标准时间+其他要求?工作标准 训练操作工人 实施标准,产生效益 图3-1 工作研究的内容 3.3工作研究的步骤 1、 挖掘问题和确定工作研究项目——PQCDSME调查表 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不会明显存在,因此首先应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有必要对过去的统计资料(效率、机器运转率、成品率、单耗等)进行仔细核查。PQCDSME调查表进行调查,可以更加有效地确认问题之所在。 2、 观察现行方法,记录全部事实(5W1H) 问题一旦明确,就要确立调查计划,进行现场分析。按表3-3所示的5W1H进行全面的、毫无遗漏的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7 当进行方法研究时,表3-3的问题必须有系统的一一询问,这种有系统的提问技巧乃是方法研究分析成功的基础。 3、严格考察记录事实,寻求改进现状的可能方案(ECRS) 通过分析记录的事实,确定问题的重点和改善目标,在充分考虑改善四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改进现状的可能方案。改善四原则见表3-4所示。 3-3 基于5W1H的调查表 序号 项目 问题 1 对象 做什么, What 2 作业人员 谁来做, Who 3 目的 为什么这样做, Why 4 场所、位置 在哪里做, Where 5 时间 什么时候, When 6 方法 怎样做, How 表3-4 改善四原则 原则 目标 例子 排除(E) 是否可以不做 省略检查 如果不做将会怎么样 通过变换布局省略搬运 合并(C) 是否可以更简单 将2个以上的加工同时作业 将加工和检查同时作业 重排(R) 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更换加工顺序提高作业效 率 简化(S) 2个以上的工序是否可以合并起重新认识作业 来 自动化 4、评价和拟定新方案(TEED) 对于一些复杂和重大的改进,通常会形成几个方案。这些方案通常各有所长和所短,这就需要通过评价比较,选择较为优秀和合理的方案,作为拟定的实施方案。 8 评价和选择方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应该包括: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具体内容见表3-5所示。 5、制定作业标准及时间标准 对于选定的改进方案要经过标准化的步骤,才能变成指导生产作业活动和操作方法的规范和根据,才能使改进方案真正落到实处。 作业标准化是新方法报告书的具体化,其中主要应该包括作业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工具标准化,工作环境标准化,工作地布置标准化以及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工人掌握作业或操作方法的要领,包括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针对拟订的标准方法制定标准时间,为企业的生产计划、人员安排等提供依据。 表3-5 评价方案调查表 序号 调查因素 调查重点 1 技术(T) 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是否简便、有效 Technology 对产品质量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 2 经济(E) 方案实施后可能带来的节约额 Economy 3 环境(E) 方案的实施是否会对作业现场环境,如温度、Environment 湿度等带来影响 4 实施难易程度(D) 方案实施时组织调度工作量的大小 Difficulty 方案被相关主管人员和操作者接受的程度 6、新方案的组织实施 这应该是工作研究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新方案真正在生产中得以实施,工作研究的真正效果才能发挥,工作研究的目标才能实现。 新方案的组织实施包括以下工作:获得有关部门主管的认可和支持;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掌握新方案;现场实验运行(模拟实验--确认方案的可行性);维持新方案,切勿半途而废。 7、检查和评价 新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应该由工业工程部门主管对此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出评估。检查重点是考察方案实施以后产生的种种影响;方案原定目标是否实现;分析制定的作业标准与实际的差异,考虑有无调整的必要等。 9 第四章方法研究 4.1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可以应用于不同作业系统的分析改进,因而形成了种类较多的程序分析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工艺流程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搬运程序分析、管理事务流程分析。 4.1.1工艺程序分析 工艺程序分析是指:以生产系统或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着手对某一工作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改进之前,对生产系统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对生产系统进行简略,全面和一般性的了解,从宏观上发现问题,为后面的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做准备。 工艺程序分析对象:生产系统的全过程。 工艺程序分析的特点:1生产或工作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2只分析“加工”和“检查”工序 工艺程序分析的工具:工艺程序图 4.1.2工艺程序图 通过视频观察电钻生产线,可画出以下的工艺程序图。 工作物名称:电钻装配工艺程序图 统计 编号: 方法: 现行方法 内容 符号 次数 研究者: 日期: 加工 审核者: 16 检验 3 合计 19 10 芯片 外壳 13 固定 开关,电线 14 接开关 说明书 垫圈 15 接芯片 电容 16 接电容 1 装机芯 2 固定线 1 3 固定开关 1 检查固定线 1 4 盖侧盖 螺钉 螺钉 5 固定螺钉 钻头 6 固定螺钉 1 7 安装钻头 8 固定钻头 1 2 手工检验 3 机器检验 9 打印日期 贴标签 1 10 贴标签 纸箱 1 1 11 装箱 12 出厂 1 11 (a) 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工艺程序图,运用“5W1H,4ECRS”提问技术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改善方案,并绘制改进后的工艺程序图。 表5 “5W1H”提问表 问 答 能取消的工序吗, 不能 能合并固定开关和线吗, 能 两个连在一起的固定螺钉能合并吗, 能 安装钻头和固定钻头能合并吗, 能 能取消手工检验码, 不能 手工检验和机器检验能合并吗, 不能 能取消打印日期吗, 不能 能合并打印日期和贴标签吗, (b)改进方案 问,发现上述工序均不能取消,也不能重排,但可以通过工序合并, 根据表5 的提 达到优化的目的。改进后的工艺程序图如图2所示。 (c)改进内容说明及评价 通过合并加工与检验工序,使总加工次数由原来的19次减少为现在的16次,缩短了加工时间。 工作物名称:电钻装配工艺程序图 统计 次编号: 方法: 改进方法 内容 符号 数 研究者: 日期: 审核者: 加工 13 检验 3 合计 16 12 芯片 外壳 10 固定 开关,电线 11 接开关 说明书 垫圈 12 接芯片 电容 13 接电容 1 装机芯 2 固定线,开关 1 检查固定线 1 3 盖侧盖 螺钉 4 固定螺钉 钻头 1 5 安装,固定钻头 1 2 手工检验 3 机器检验 6 打印日期 贴标签 1 7 贴标签 纸箱 1 1 8 装箱 9 出厂 1 13 4.1.3 流程程序分析 以生产过程中部分作业流程为对象,通过对流程中的加工、检验、搬运、储存和等待等活动事项作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并研究改进作业流程的方法。 流程程序图的组成。它主要由表头、图形和统计三大部分组成。表头部分主要有工作名称、工作部级、工作方法(现行还是改进)、编号、开始状态、结束状态、研究者、审核者、日期等。 流程程序分析的特点: (1)它是对某一产品或某个主要零件加工制造全过程所进行的单独分析和研究 (2)比工艺程序分析更具体,更详细。 (3)记录了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工序,时间定额和移动过程。 (4)除了分析“加工”“检查”工序外,还要分析搬运,等待和存储工序,是对产品或零件加工制造全过程中的加工,检查,储存,等待和搬运所进行的分析。 4.1.4流程程序图 流程程序图与工艺程序图相似,但增加了“搬运”,“储存”和“等待”。流程程序图主要由表头,图形和统计三大部分组成。 流程程序主要有以下7步骤: (1)现场调查; (2)绘制工序流程图; (3)测定并记录各工序中的必要项目; (4)整理分析结果; (5)制定改善方案; (6)改善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7)使改善方案标准化。 ( 统计表 项别 现改节 工作名称:电钻生产线 行良省 方方 开始 : 法 法 加工次数: 13 8 5 结束: 搬运次数: 13 10 3 检查次数: 4 3 1 研究者 日期2014.01.01 等待次数: 3 0 储存次数: 1 1 审阅者 日期2014.01.01 搬运距离/m 17 14 3 14 共需时间/s 112 101 3.5 现行方法 改良方法 步情况 工作距需改善要点 步情况 工作距需 骤 说明 离时骤 说明 离时加搬检等储取合重简加搬检等储 //s //工 运 查 待 存 消 并 排 化 工 运 查 待 存 m m h 放置接开关,1 8 8侧盖 接线 . 5 搬往搬往下2 1 1下一一工序 0 0 工序 接开接电容 3 1 1 1关 0 5 暂时搬往下4 1 1 1放置 一工序 0 0 接线 放置外5 6 2 壳机芯 4 暂时搬往下6 2 1放置 一工序 4 0 接电装机芯,7 6 1 1容 固定线,4 开关 放置搬往下8 1 2 1流水一工序 4 0 线 装灯检查线9 6 1芯 及盖侧0 盖 搬往运 往下1 2 1 1下一一工序 0 4 2 工序 固定放螺丝1 1 2线,开固定 1 0 0 关 搬往搬往下1 1 2 1下一一工序 2 4 5 工序 固定安装及1 8 1线盖固定钻3 5 侧盖 头 运往搬往下1 2 1下一 一工序 4 4 0 15 放螺检验 1 1 1丝并5 5 0 固定 搬往运 往下1 2 1 1下一一工序 6 4 0 工序 安装手工检1 1 9 1钻头 验 7 1 搬往搬往下1 1 1下一一工序 8 5 0 工序 固定机器检1 9 1 1钻头 验 9 0 搬往搬往下2 1 1下一一工序 0 0 2 工序 手工打印日2 1 1 1检验 期贴标1 5 2 签 搬到搬往下2 1 1下一一工序 2 0 0 工序 机器最终检2 8 1检验 验 3 0 运 往搬往下2 1 2 3 下一一工序 4 4 工序 打印装箱储2 3 9日期 存 5 9 搬到保管 2 1 下一6 0 工序 贴标 2 8 签 7 运 往2 1 1 下一8 0 工序 最终2 1 1检验 9 5 0 搬到3 1 下一0 工序 装箱 3 1 1 5 16 运 往3 1 1 下一2 5 工序 暂时3 1 1 放置 3 2 0 保管 3 2 4 现行方法评价:搬运次数过多,几个工序过于分散,每一个操作者的单个量工作少,操作者利用率过高,没有空闲时间。传送带运输速度过快,要是有几个工作人员离席,就会找出产品堆压。 运用“5w1h”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制定改善方案如下: (1)让每一道工序靠近减少搬运次数。 (2)合并工序,使每一个操作者的单个工作时间增加,减少压力。 (3)适当的减慢传送带的速度。 4.1.5布置和经路分析 布置和经路分析以作业现场为分析对象,对产品、零件的现场布置或作业者的移动路线进行分析。 搬运”与“移动”路线进行分析,常与流程程序图配合使用,以达布置和经路分析重点对“ 到缩短搬运距离和改变不合理流向的目的;可详尽了解产品或工人在现场的实际流通线路或移动线路 布置经路评价:一条U型流水线上工作,工序太多,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碰撞。 改进:合并某些工序,使工序减少,作业空间变大。 17 4.2操作分析 通过对以人为主体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4.2.1操作分析常用的技术 根据特定的适用场合操作分析可分为双手操作分析、人-机联合操作分析和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1、双手操作分析 1)操作分析的含义 通过对以人为主体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2)操作分析常用技术 根据特定的适用场合操作分析可分为双手操作分析、人-机联合操作分析和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1、双手操作分析 以工序的操作过程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和记录其过程,重点是应用双手协调工作原理,改进操作方法,以达到平衡双手负荷、减轻疲劳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分析时常采用双手操作程序图。 应用双手操作分析注意以下三点:对需要高度注意力,有可能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的操作,在没有保证足够安全措施保证前,不要轻易实施双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对象物的重量不宜过重,通常应该在2kg以下为宜;双手操作的频率要适宜,且频率快慢能加以控制和调节。 2、人机操作分析 以机械化作业为研究对象,用来研究和分析人-机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手动操作和机械设备机动操作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以达到尽可能多消除操作者和机械设备在工作循环周期内的空闲时间,并提高人-机作业的生产率。 分析时利用人机操作图,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内机器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充分利用机器与工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使人和机器的操作活动更加协调,尽可能减少人和机器设备的空闲时间,以充分发挥人—机作业效率。操作分析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人同时操作多台机器。 18 3、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在生产现场,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一项工作)进行操作,则称为联合操作。工组联合操作分析是对各操作者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分析,以便消除操作者之间负荷不均衡和浪费等,以提高工组的效率。 在展开工组联合操作分析时,必须先调查各作业者等待的状态;各作业者的生产率;共同作业中,耗时最长的作业等。然后分别加以改善,消除等待现象等,使各作业者负荷平衡,合理配置作业人员,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分析三种技术的比较汇总如表4-4所示。 表4-4 操作分析三种技术比较汇总表 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对分析考察主要分析改进重点 应用场合 名称 象 活动 双手操作 作业活动单操作、检验、改进操作方法,消各种手工作 分析 人过程 搬运、等待等除多余笨拙的操业、装配作业 各项活动 作,实施双手操作 人—机联合机械化作业操作(O) 人—机操作的有机机械化作业 操作分析 过程 空闲(D) 配合,提高人和机 器的生产效率 机械化作业 工组联合操工组联合作操作(O) 工组人员分工合理 作分析 业过程 空闲(D) 性,协作配合 4.2.2人机作业图 人——机作业图是由表头部分,图表部分和统计部组成。 以电钻生产线为研究对象绘制人——机作业图如下: 项目 周程 工作时空闲时利用率 项目 周程 工作时空闲时利用率 间 间 间 间 人 人 10 6 4 60% 7 6 1 86% 机器 机器 10 4 6 40% 7 4 3 57% 现行方法 改进方法 操作者 机器 时间 机器 操作者 加 2 空装螺丝 装车床2#螺丝 工 闲 空装车床2#工具 1 装夹工具 闲 夹 加空闲 4 空闲 19 工 空卸下并擦拭表 闲 面 空 3 闲 卸下并擦拭表面 图3 改进前后的人机作业分析图 由上图可见,通过改善后,工人和机器繁荣利用率增加了。 4.2.3双手作业分析图 通过观看视频,画出电钻生产线中安装钻头工序的双手操作分析图。 b) 画双手作业分析图 左手 右手 至钻头 拿起钻头 带钻头至机床 至电钻 安装至机床 拿起电钻 等待 带电钻至支座 放下电钻 至支座 统计 持住 移动支座 左手 右手 等待 2 5 2 5 至机床 1 2 1 0 卸下电钻 带电钻至桌子边缘 6 12 放下电钻 20 该方案分布比较合理不需要进行优化。 4.3 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之后,对操作者身体细微动作进行分析,删去无效的动作或不必要动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其基本思想是对操作者手、眼及其它身体部位的动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后,剔除多余无效的动作,把必要的有效动作很好地组合成标准动作系列,并与之相配合设计适当的工具、工作地布置等。 4.3.1动作分析的目的 1、简化操作方法,发现操作人员的浪费,减轻工人疲劳,为制定标准工作法提供资料。动作分析目的是分析每一个基本动作的合理性。即对一个工作者使用两眼、两手、两脚的动作予以细分并进行分析及研究,把“不必要”的“去除”,把“有必要”的动作变为既“有效率”,又“不易疲劳”的最“经济性动作”。“动作研究”对于大批量生产型(Mass-production) 企业作用更大,往往一个动作的改善,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效果。 4.3.2动素分析 把动作分类归纳成18种基本的最小动作单位。了解每个动作的过程和状态明确动作的顺序,方法与双手,眼,足,头等人体各部分动作之间的关系。; 把握人体各部分是否同时动作; 确认各动作目的合理性,找出各动作存在的浪费,不合理性和不稳定性; 区别必要动作,辅助动作和不必要动作,找出产生辅助动作和不必要动作的原因。 (a) 以电钻生产线中固定电钻头的工序为研究对象做动素分析表如下。 动素标记(改善前) 序要素作业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号 左手 右手 1 伸手至电钻区 伸手至螺丝区 把螺丝放入2 握取出电钻 取出螺丝 钻头 3 移动至胸前 放入钻头 4 把电钻放到右手 接左手的电钻 5 等待 电钻移至机器 螺丝放到机 器中固定 6 等待 放下电钻 持住电钻,等待机 等待 7 器固定 8 取泡油棉 取电钻 取出电钻,给9 钻头抹油 移至电钻 移至胸前 擦拭钻头 电钻移至生产线 21 等待 放下电钻 (b)动作经济原则 根据动作经济四大原则:1、减少动作数量 2、双手同时作业 、缩短动作的距离 3 4、轻松作业 在基本不改变工作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动作经济原则尽量减少工人的疲劳,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c)改善方案: 左手取螺丝,右手取电钻节省了动作数量,也可以通过合并动作,减少动作数量。在机器加工时候,左手可以先取泡油棉移至胸前准备好,双手同时进行工作,提高效率。 改善后动素分析表 动素标记(改善前) 序要素作业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号 左手 右手 伸手至螺丝区取螺1 伸手至电钻区取电钻 丝 把螺丝放入 钻头 2 移动至胸前 放入钻头 接左手的电钻,移3 把电钻放到右手 至机器 螺丝放到机4 等待 放下电钻,持住 器中固定 5 取泡油棉至胸前 等待 6 擦拭钻头 取电钻,移至胸前 取出电钻,给 钻头抹油 电钻移至生产线,7 等待 放下电钻 (d)改善方案评价 通过对比改善前后的动素分析表,可以发现改善后动作明显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动作也取消,操作相应的时间减少,符合动作经济原则。 22 第五章 作业测定 5.1 作业测定概念 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合格工人的定义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规定的作业标准是“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工作方法,及有关设备、材料、负荷、动作等的一切规定。” 5.2 秒表测时 选择某一生产单元用秒表测时进行作业测定。并用记录表格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某一作业过程的正常作业时间。具体如下: (1)划分操作单元。将装箱部分分为5个单元,各个单元操作内容如下:1.组装包装盒;2.将说明书、保修卡、水龙头等放入包装盒;3.封装包装盒;4.贴上标签;5.将包装盒移至包装箱放好。 (2)运用连续测时法进行测时。连续观测10个周期,将结果记录下时间研究表上。 (3)进行数据处理。将结果记录在时间研究表上。 (4)进行作业评定。评定系数为1.2. (5)计算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平均值X评定系数 (6)确定宽放比率,计算标准时间。 经过对作业环境等的考虑,确定宽放率为15%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表7 装箱单元时间研究表 装箱单元时间研究表 单元 1 2 3 4 5 号码 贴标签1且贴标签2且将电钻移至 取电钻 翻转 固定 固定 生产线 周期 R T R T R T R T R T 系数 1 2.0 2.0 6. 60 4.6 8.0 1.4 9.8 1.8 11.7 1.9 23 2 12.9 2.2 18 5.1 19.7 1.7 21.7 2.0 24.2 2.5 3 26.5 2.3 32 5.5 37.0 2.0 39.3 2.3 41.3 2.0 4 43.2 1.9 48.4 5.2 50.2 1.8 52.2 2.0 54.5 2.3 5 56.9 2.4 61.7 4.8 63.6 1.9 65.6 2.0 67.7 2.1 6 69.6 1.9 74.5 4.9 76.2 1.7 78.3 2.1 80.6 2.3 7 82.6 2.0 87.6 5.0 89.2 1.6 90.8 2.4 92.8 2.0 8 95.3 2.5 00.4 5.1 02.7 2.3 04.6 1.9 07.0 2.4 9 09.3 2.3 14.6 5.3 17.1 2.5 19.0 1.9 21.3 2.3 10 23.3 2.0 28.3 5.0 30.3 2.0 32.1 1.8 34.0 1.9 统计 21.5 50.5 18.9 20.2 21.7 观察10 10 10 10 10 次数 平均 0.0215 0.0505 0.0189 0.0202 0.0217 评定1.20 1.10 1.20 1.20 1.10 系数 正常 0.0258 0.0555 0.0226 0.0242 0.0239 时间 宽放15 15 15 15 15 率 标准0.0297 0.0638 0.0260 0.0278 0.0275 时间 5.3 MOD法 5.3.1 MOD法原理 MOD法将动作归纳为两大类,21种,其中基本动作11种,分为三类:即移动动作(M)、抓取(G)、放置(P)。每个动作右边的数字表示模特的时间值。另一类的10个动作表示身体及其他方面的动作,同时也反映了时间值。模特法动作说明见表9。 表8 模特法动作说明 24 M1手指动作 M2手腕动作 移动动作 M3小臂动作 注1、注移动 M4大臂动作 2:需要动作 M5伸直的手臂 注意的上肢 反复多次的动作 动作 (M1/2,M1,M2,M3) 反射动作 (基本在 G0碰、接触 动作) 触摸动作、抓工 G1简单地抓 握动作 厂 终结 G3(注)复杂地抓 独:只有中 动作 P0简单放置 在其他常 放置动作 P2(注1)较复杂放置 动作停见 P5(注2)组装 止的场的 下肢F3足踏板动作 合独立操 动作 W5走步动作 进行者 作 附加动 L1重量因素 因素 往:往复作 动作,即E2(独)目视 其他 往复一R2(独)校正 动作 次回到D3(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 其他原来状A4(独)按下 动作 态 C4旋转动作 B17(往)弯体动作 S30(往)起身坐下 5.3.2 MOD法的应用 (a)选取贴标签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MOD法对该作业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标 准时间,如下表所示: 左手动作 右手动作 动作叙述 分析式 MOD分析式 MOD值 分析式 动作叙述 伸手取电钻 伸手取条形M3P0 M3P0 3 M3P0 码 持住电钻 移至电钻 H M4P0 4 M4P0 等待 贴条形码按BD M1A4 5 M1A4 压 翻转电钻 擦拭电钻表M2P0 M2A4 6 M2A4 面 电钻移至右从左手取电M2P0 M2G1 3 M2G1 25 手 钻 等待 放置电钻 BD M3P0 3 M3P0 贴标签工作标准时间为:24*0.129=3.25 第六章 课程设计小结 一开始弄课程设计很烦,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在弄完的那一刻心情无比的舒畅。 觉得这次蛮有意义的,锻炼了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我对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又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 解。比起考试复习更要深刻。对工业工程有全新的认识。 工业工程是人们致力于改善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实践中产生的一 门学科。它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研究怎么将生产系统改善成生产力水平更高,运行更 有效的系统。对于目前新兴的不成熟中小型发展企业,工业工程是不可忽视的一块。企 业如果有完善的IE系统,将会更快的推动其以后的发展。在需要很少投资或者不需要 投资的情况下,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的 竞争力,并且为其他工业工程技术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所以,对于我们将来会从事这 方面工作的学生,应该更加重视这门学科,争取掌握更加丰富全面的IE知识,以在以 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26 目 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4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5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6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7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0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11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 参考文献„„„„„„„„„„„„„„„„„„„„„„„„„„„15 27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28 写 作 提 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29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30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全额计提情况: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的固定资产; ?已遭损毁,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固定资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的 31 时间“年度终了”较好掌握,但是“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使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可以随意制定计提时间,造成虚假信息泛滥,误导投资,也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 32 是不会被出售或处置的,因此,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与其特定主体价值的计量是无关的,其价值取决于其未来所能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折现值。即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其特定主体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笼统的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取其高者,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单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和经营管理水平下降的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能会大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可能大于现值,此时,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来看,企业应该以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提资产减值,这正是投资者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但是,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完全可以已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由不计提减值,而不对现值进行估计。而此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资产价值不仅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损害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获得的信息本身可能就是不完整的,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造成了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较大,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来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准确性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很难把握。主要表现在: 1、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如设备购置、厂房构建的预测;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固定资产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如处置收入、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的预测。而这些预测,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管理 33 当局具有较高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对于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占据着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不会单设部门去管理现金流量,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造成不确定,带来数据失真的后果。 2、合理折现率的计量难度大。新准则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因此合理的折现率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价值。要求合理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反映该项资产特定风险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项市场利率难以取得,也可以采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替代利率可以是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借款利率。调整时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这样一来折现率成了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客观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特定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这样做企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等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很重要的基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未来现金 34 流量、折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尽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要企业真实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少交所得税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为踌年度利润调节留出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1、 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自身的动机,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或向银行贷款,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企业利润,不能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反映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来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来得到想要的结果。 2、 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盈利的公司加速计提,一些企业往往趁着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大额加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而低估固定资产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减。有些企业人为地多提或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主观随意性较大,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可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利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企业既可以“少提”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多提”减少利润,为来年增加利润做准备,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使得企业想要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美梦破灭,避免出现虚列资产,少提减值而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这一项规定大大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调节利润的空间。 35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新会计准则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并规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的可能性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统一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避免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年报时均应按照准则规定来判断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准则还规定了,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后,会计期间内均不得转回。 1、判断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是是否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前提,资产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可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加以判断。 (1)从企业外部信息来源看,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幅度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有不利的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 (2)从企业内部信息来源看,如果企业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2、确定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时,应当按照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 36 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3)资产的公允价值经济安全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顾及另一项金额。 3、由于该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会计政策选择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弹性,便于企业通过专业判断和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企业的特有信息。然而,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时间毕竟还很短,各项措施都极不完善,在这 [9]种情况下不宜赋予企业过多的选择权。因此,应该对资产减值的试用范围作较详细的规定,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统一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尽可能减少同类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权。 对于不同的计量模式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就会显得标准得多,好掌握的多了。所以,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计量标准,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制定该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则。但这样做,必须要计算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这就对该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作为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给了企业一定程度的会计适应性,安心的企业通过专业判断与会计选择给市场的特定企业的信息。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在股票市场仍然很短的开发时间,这些措施都是很不完美,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有太多的事要让企业期权。因此,我认为审理的范围应是资产减值,为一个更详细的要求,减少会计人员估计的范围和判断的人类,避免企业主观和任意实施会计政策、统一和规范会计资产的减值准备等上述方法、规定比例方法来减少同类业务的多样性和选择。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固定资产可收 37 回金额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 经济 环境而定。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算或预测制度,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立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程序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首先要建立固定资产的状态管理,并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及时分析,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正确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不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更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开发相应的制度和规定 虽然对逆转资产减值是一种严重的虐待在中国的政策,但作为一个实际的政策,,其存在的修订的精度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如果未来的资产价值的逆转恢复,然后要自然减值亏损公认。为了防止损害调整利润情况是由企业、计提的减值,之前的资产价值回收和逆转的准备。这种情况下属于企业谨慎性原则在过去对反向的滥用,秘密的准备。我想,是区分开发有关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减值准备的转移反应,进行应用回顾性的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这个禁令不是逆转,但应进一步提高会计标准,而发展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来规范的使用的固定资产减值。 2、加强信息披露 在目前的有关规定,规定企业会计政策的变化,在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应详细描述了哪些变化。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提供或者转让大型回来时,并没有提及或少提及的原因是资产减值,而且没有透露细节,甚至如果投资者想知道更多的损害企业资产,没有开始。因此, 38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众披露企业的资料,减值准备的利润来提高使用现象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作者建议监管部门披露信息作为上市企业将被评估的重要部分,限制人为操纵利润。 3、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 科学 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自身要注意到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减值计算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应收集资产减值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是否合理,复核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审计证据,以评价固定资产减值所依据资料的相关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将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固定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在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如认为差异不合理,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将其视为一项错报,并同其他错报一并考虑。如差异金额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则不必调整,但各项差异的累积数对会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将各项差异综合起来考虑。被审计单位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或披露不充分时,注册会计师应视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当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被审计单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例如强调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为了使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比较公允地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减值情况,正确报告当期的资产和经营业绩,对于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强 39 化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作用,对于一些需要有关人员做出判断的事项应当交由相关的监督部门再次核查。 综上所述,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分析,对此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并未能完全深入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本文只是粗浅的分析,尚未触及课题的精髓,仍需要加强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粗浅的研究与论述,我今后仍需多加学习,运用更多的实践知识,在具体应用方面多以研究,并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评语:看了你的论文,与上一稿相比没有太大改观啊,尤其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部分,要继续找一些资料,可以到收费网站或找一些权威的书刊杂志的资料来补充。一定要找一些有深度的资料,不能过于简单了。佟贺 40 参考文献 1. 谭燕~《资产减值准备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管制》~2008管理世 界, 2. 郑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商业现 代化, 3. 黄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2010~企业技术开发, 4. 罗素新~《试论资产减值会计问题》~2010~现代经济信息, 5. 黄东平~《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2008~新疆财经出版社; 6. 勾文静~《浅析资产减值准备》~2007~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 学院学术研究。 41
本文档为【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5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