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

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

举报
开通vip

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 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农业是一个重点内容。高考钟情人文考查,更关注对农业的命题。知识的完整性在于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06高考试题,整合初、高中教材,农业专题复习应主要确定以下要点。 一、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农业进行区位分析 1.地理要素构成:地理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科技、人口、城市、商贸、旅游等。 2.联系法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

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
农业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 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农业是一个重点内容。高考钟情人文考查,更关注对农业的命题。知识的完整性在于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06高考试题,整合初、高中教材,农业专题复习应主要确定以下要点。 一、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农业进行区位分析 1.地理要素构成:地理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科技、人口、城市、商贸、旅游等。 2.联系法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共同“改造”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对地理要素进行影响分析时要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充分调运所学,建立与其它地理要素的“映射”关系。 3.构建和优化农业区位分析模式: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基本等同于地理要素,但略有差异。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农业布局,主要包括地价、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和生活习惯。这是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农业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如林业与渔业,水稻种植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 4.区分有利和不利因素,力求趋利避害 区位因素包括有利(优势)和不利(限制)因素。在区位分析中要明确问题指向,结合区域背景回归题目;在区域发展中要协调区域要素,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力求趋利避害。在解题中我们常会遇到,某些区位因素既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局部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而河西走廊成为西北“粮棉瓜果之乡”的有利条件却是水源——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解决了局部区域缺水的现状。 例1(2006年重庆文综卷)第39题第(2)问(如图):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解析:区位分析首先是定位问题,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商品棉基地,具体定位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影响商品棉基地布局的区位因素,要结合棉花生产的特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受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政策支持、劳动力、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种植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考虑。所给答案未涉及政策、科技因素,应该补全。如早期商品棉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育种,选择优质的棉花品种,如何抗旱等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指导。 答案: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二、了解重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区域农业特点进行比较 1.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 (1)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它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天至120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北方为270天。我国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受饮食习惯影响商品率高。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质区域重点是: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喜温、喜湿。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 (1)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我国有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南疆。 (2)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3)花生:其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4)芝麻:优质油料作物,喜温怕涝,生产期较短而热量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 (5)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和海南。 3.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与比较 区域农业类型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制约。区域农业特点主要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按土地利用分;按地域特色分;按农业地域类型分)、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描述和比较农业特点时要抓住农业的主要特征,不是面面具到,而要突出其主要方面。 例2简要说明印度和巴西两地农业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解析:印度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特点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劳动生产率上。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两国主要农业产品的差异。 答案:印度的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生产潜力较大;主要农产品有棉花、花生等。巴西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园经营为主,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大豆、咖啡、甘蔗、可可。 三、粮食生产与商品粮基地建设 1.粮食生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粮食生产是农业各部门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合理布局的关键。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是:①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②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多种经营。目前世界粮食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 2.商品粮基地与商品谷物农业 ⑴商品性农业基地选建条件:生产条件好;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连片集中,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鼓励;科技水平高(农业育种、机械化程度)。 ⑵我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就农业地域类型而言,有三种: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其它的是水稻种植业。另外: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泉州、漳州、厦门)和珠江三角洲为我国的出口商品基地,也是典型的混合农业。 ⑶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发达的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例3分别是说明美国与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共同注意的环境问题。 解析:影响商品性农业布局的因素更强调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如土地租金高低、科技水平、交通的通达性、市场的广阔程度等。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其生产特点在对象上都以种植业为主,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上,美国是高度的机械化,而且实现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 答案:东北开垦较晚,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种植业为主;美国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实现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以种植业为主。共同注意的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四、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 ①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②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③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2.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①扩大生产规模;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 ①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②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③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4.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①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②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5.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 ①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五、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②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③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④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占用耕地,大量农田丧失;⑤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减少;⑥宜农荒地、沿海滩涂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2.国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国外农业发展的特点是能源消耗太多(石油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施,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水源和食品。大量投施化肥对土壤会造成:①破坏土壤结构;②使土壤酸度增大;③板结变硬。 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①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②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问题;③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的治理问题;④南方红壤土地的治理和改造,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⑤东北森林、沼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⑥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4.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林、牧、副、渔业没有全面发展,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36.(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图4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问西非萆原上蘩荣的贸易帝国。图l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尔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根据图中纬度(线)可知,该河段所处区域为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原的控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河流水量不断减少. 【答案】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解析】从两地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甲由于受到海洋气流和沿海暖流的影响,加上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所以降水丰沛;而乙地受到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答案】主要差异:甲地降水量明显大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西南气流和沿海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索。(9分) 【解析】从图中看出N国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降水不足,加上该国经济落后,种植业历史较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地等. 【答案】水稻种植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较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10分) 【解析】考查区域地理概况.从图中看出,古罗马帝国位于北非高原,地形比较平坦,为热岛草原气候,草原广阔;有河流,水资源丰富;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等。 【答案】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为发达,地处古代贸易交通之要道.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详解(word高清地图重绘) 第一卷(选择题   共128分) 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解析】: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答案】:D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解析】: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答案】C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解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答案】C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 . 【答案】A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运往上海,轮船在航线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答案】:A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答案】B.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 o、经度为117.2179 o、高度为96m。 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所以选B。 【答案】B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图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解析】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所以选D。 【答案】D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头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行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解析】: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答案】C 3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 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      C 水循环       D 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2分)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解析】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 【答案】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解析】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 【答案】: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答案】: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解析】: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答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解析  高清word地图重绘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解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解析: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而选C。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解析: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解析:果酱的生产是以柑橘为原来,农产品的加工为了保持柑橘的新鲜,应该布局在原料产地,而选A。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解析:根据材料,果酱集中在S洲的原因与大型港口的建设和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有关,故选D。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故选C。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  13时         C.16时             D. 19时 10. 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 东方            B.西方           C. 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 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解析: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选9题应该选D;而太阳刚好升起,就马上落下,当地时间为12:00,此时太阳正好位于黄河站的正南方,故10题选C;根据太阳回归运动黄河站刚好出现昼(即极夜现象结束)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有12天。根据对称原理,也就是说到了秋分日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日期为10月2日以后。故11选题选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4页,4大题,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解析:主要从自然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去分析,即: 地形:有开阔的谷地(由河谷的等高线分布比较稀判断)。 气候: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中温带);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四个季节的降水量都在50-90㎜之间)。 水源:(图中有多条河流)有河流灌溉系统; 谷地边缘:因灌溉条件较差,可以发展畜牧业或农牧业。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解析:充分利用图表资料,结合所说知识可以归纳如下: 降水: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 气温:(总趋势)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从2010年看)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C;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C以上。 主要影响:(1-3月气温低于0°C)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降水量比往年偏多)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6分) 解析:(从资源分布格局和材料1和2总结) 分布主要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要西部(里海附近); 成        因:(由材料一归纳总结):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国防需要及(由地图上资源分布总结):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分布在东部。(由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归纳总结):21世纪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颁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3) 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 分)(提示: sin45°≌ 0.71)  A. 1 300 km    B. 1 800 km    C. 1 000km    D. 2 100km 解析:观察图中天然气管道长度约比45°N纬线上所跨20°经度的长度稍长一点,即 20°×111×cos45°Km=1576.2 Km,故选B。 2010全国卷2文综地理评析: 1.主干知识为主导。试卷主要考察了时间计算、方位判断,自然灾害,工农业区位等。 2.题目难度适中。绝大多数为基础题,即使是综合题的考察学生也能入笔。但综合题的考察学生得高分不易。 3.不回避社会热点。如去年今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新疆的雪灾。选择题中多以社会热点为题材,引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虽是社会热点,但知识却在教材中。 1-3题,以沙尘暴的发生为导引,考察气候、自然灾害等知识 4-5题 以河流流量变化折线统计图,考察河流知识。 6-8题 以柑橘的分布为材料,考察农业及交通知识。 9-11题 以我国科考为题材,引入对地球运动中时间计算、方为判断、日期判断等知识的考察 36题 以新疆区域图为载体,考察气候和农业知识、 39题 以中亚及俄罗斯区域图为载体,考察产业转移及工业知识。 (大纲版)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高清WORD地图重绘) 第Ⅰ卷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花费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1-2题解析:由题意可知江苏北部为沿海滩涂,含盐量较大,围垦短期内盐碱化严重,种植物应具有耐盐性,短期内成效比较突出的应注入淡水,"以淡压咸"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3.题解析:由图可知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呼叫、设计等”.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4.题解析:由图例可知本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应该依靠“信息交流平台”来完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并与第3题拖挂. 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5.题解析:在公司中面料厂、制衣厂、和仓储中心之间由一定的时间制约,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很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考查商业经验区位因素.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6.题解析:此类题目主要是考察同学们对等值线的掌握和应用及简单地理推算能力.从图中看到等值线的等值距为2,所以可以找出最大的取值范围(21-23)最小的取值范围(5-7)可以得出温差范围(14-18)(注意是开区间).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7.题解析:需要仔细看图,提取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资料信息并调动等值线等基础知识回答天气时间变化.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应为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应该找白天的时间段,白天变化晴天的等值线比多云天密集。C.从正午到午夜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因为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8.题解析:考查热岛效应.首先得搞清什么是热岛效应,就是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找市中心与郊区温差最大的是,(也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市中心和郊区弯曲度最大的地方)应该为8日22时。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解析:9-11题 这是一组地球运动类的题目,题目设置角度新颖,从空中一点看球面上纬线和晨昏线的形状,还要根据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来做题,很抽象,很难让学生利用此图去想象此时的一些地理现象,那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首先我们从给的材料这根纬线和晨昏线相交的情况来看,纬线和晨昏线离的很近,也就是说此纬线上昼夜相差悬殊(或者可以看出晨昏线和此纬线接近相切)一定是纬度很高,接近极圈的度数。而且看到此纬线很平直应该是R点离地球表面很近。 9. 解析:问S的纬度,由上可知M所在纬线为高纬度,M纬线圈弯曲度很大,从高纬度的空中的一个点做地表的垂直投影,在此要知道怎样做空中某一点到地球表面的投影。(做法参照数学知识,应过此点和地心连线的相交于球面上的点就是该点的投影,如图三所示)应该实际上是到了M纬线以下。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0.解析:如果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到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由题干可知,N地看到太阳正在落下,如图二,说明此纬线上昼长夜短,根据纬线和晨昏线的情况可推断此半球应为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据题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应为S地的白昼比N地短(见图三)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正确,因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又是当地的夏季,所以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因为巴西东南部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又是南半球的冬季应为低温少雨。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因为长江口此时为夏季淡水注入多,盐度值较低。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11.解析:若R点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应该不变,因为只要是同一时刻晨昏线与此纬线的焦点不变,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应不变。但形状会发生变化,就是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因为距离越远看到的纬线越接近弧形,晨昏线越接近直线。 另解:比较简明扼要: 第9题:看到纬线是直线,则观测者一定在纬线圈平面上。如图: 从上图看到,九题选D:S纬度较M为低。 第10题:N是昏线,则北有极昼,是北半球夏季。选B:加利佛尼亚州的地中海气候炎热干旱易燃。 第11题:当R如题上升,至R'处,如图: 这时看到的纬线形状会变,晨昏线也会变,不过晨昏线弯曲方向没变(如下图):即11题选C。 第Ⅱ卷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 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 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 (3)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解析】 (1)读图a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气候条件可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定位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关键是答题时还要注意此地形和气候利于葡萄生长的地方。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提示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2)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可从地形和水流方面说明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出山口处由于流速的降低,水中携带的砾石就会首先沉积下来。 (3)此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通过经纬度确定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第二问是要从气候和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利于葡萄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可仿照第一小题做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39 .(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顶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是草木都尽,旱甚,霸水将竭,井多污水。”百姓嗷嗷待辅,“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槁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图6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 (2) 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 (3) 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 (4)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 (5)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8分) (6)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12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解析(高清word地图重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 注意事项: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方时的计算,着眼点为经度判断。当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的时刻,美国纽约位于西5区,时间为4月30日7时,新加坡位于东7区,时间为4月30日19时,伦敦位于中时区,时间为4月30日12时,巴西利亚位于西3区,时间为4月30日9时,故正确答案为C。 2.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着眼点为纬度判断。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春分和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接近90度,故A错。巴西利亚位于南纬15度,一年有两次最大值90度,时间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和冬至到春分之间,夏至日为最小值,故B错。伦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但不能为零,因为冬至日时北极圈正好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正好为0度。纽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最大,故D对。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该地区目前为陆地,出现古海蚀地貌,只能说明陆地相对上升,或海洋相对下降。 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读图3和图4,回答5~6题。 5.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O→a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 6.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不可能都为了利用该地区的原料或燃料,况且工业产品也不可能用于当地消费,故A、C、D错,这里是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港口,属于交通运输,所以属于基础设施。 8.图6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答案:C 解析:图中三种人类活动的地理景观都与海洋有关,即海洋环境导致了人们崇拜海神、建设港口和海滨浴场,所以图反映的是自然环境(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10.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答案:B 解析: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 11.据图8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是在地势平坦的条件下才能做到。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 第II卷 本卷共2题,共56分。 12.(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6分)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分)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10。 (3)据图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分)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3分)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11、图12)。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9分) 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4)减小风浪,保护海堤。 (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一角度评价,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从略 13.(24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分)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3,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9分)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9分)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解析:从略 答案: 1、C2、D3、A4、B5、D6、B7、B8、C9、A10、B11、D 12、(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4)减小风浪,保护海堤。 (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一角度评价,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13、(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地理部分详解  (高清WORD地图重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1,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解析】 1.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较大,存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选B。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在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2.考查区域地理概况。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发达国家,在亚洲的最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严重缺乏能源。选B。 【答案】1.B.2B 图2是30°N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读图2,回答3--4题。 3.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阳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 A.南           B.东南           C.北            D.东北  解析: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纬30°一年之内正午太阳都位于该地南边,所以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只能是南.所以选A.  4.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 A.新疆摘葡萄     B.浙江采梅子   C.江西观桃花   D.重庆赏腊梅 4.根据题意和图中信息可知,住宅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为冬季,所以只能选有D选项的季节符合. 【答案】3.A  4.D 图3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水温图(单位:℃)。读图3,回答5--7题。 5.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① A       B.②       C.③       D.④ 【解析】5.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所以水温线应该向南弯曲,A选项正确。 6.当新疆喀什(39°24′N,75°54′E)区时为6月10日8:00时,甲地的景象可能是 A.旭日东升   B.艳阳当空    C.夕阳西下   D.夜阑人静 6.考查时间的计算。喀什位于东五区,甲地位于西八区,相差13小时,所以喀什为6月10日8时,甲地应该为6月9日19时。C选项正确。 7.乙地所属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7.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乙地的纬度可以知道为温带海洋气候,此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所以C正确。 【答案】5.A  6.C   7.C 图4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4,回答8~10题。 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解析】8.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成山,所以选D. 9.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9.(石)芽、溶洞等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10.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10.根据题意得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广布,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常绿叶林. 【答案】8.D   9.C   10.A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5中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答11题。 11. 若通过这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 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 黄河下游 【解析】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该区河流的海拔高于两岸,为地上"悬河",因此可以判断此地位于黄河下游。 【答案】11 D 第二部分(综合题) 本部分共4题,共160分。 36.(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 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36.(36分)【解析】 (1)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根据图中经纬线和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出该省为云南。云南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大部分为亚热带,纬度位置较低,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雨热同期;东部属于云贵高原,西部属于横断山区。 (2)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原材料、土地、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3)考查工业改善的措施。包括发展教育(科技)、改善水源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等。【答案】 (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 (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 (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39.(60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 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图9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10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4)图9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_________地区,(2分)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10分) (5)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10所示区域的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解析】 (4)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根据A国所处的经纬度和轮廓,判断为澳大利亚。从图中可以看出孔子学院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由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城市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促使孔子学院的形成。 (5)澳大利亚著名的河流为墨累河。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有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 【答案】 (4)东南沿海 城市人口集中;教育繁荣;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需求大。 (5)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新课标)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陕宁黑吉辽湘)详解  (高清WORD地图重绘) 统观2010年课标版全国文综卷,试题设计新颖,取材更切近“以地为生”(存、产、活),体现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我省(陕西)使用新课改教材后第一年全国高考,与往年相比,文综题变化明显。特别是地理试题选择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2009年,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既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课改后的试题没有最难,只有更活。出题专家的状态也渐入佳境,命题险象环生,命题人往往精心布设陷阱,等待考生往里跳。完全摆脱了原来以教材为纲的传统,对以后考生和教师的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解析:以此组试题做为2010年高考文综合的开篇,想必出题专家并没有想过多的难为考生,考场的学生估计一上来也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阻力,当时应该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该组试题,只是事先没想到这三道题居然会有很多人一道都没选对,对答案时真是巨大的打击啊!言归正传,应该说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88°E,44°N,很有必要),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定位后,就可确定第1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第2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予以应证。第3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啊,这道题不应该错。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解析:纵观通篇11道地理选择题,因为缺少了地球运动部分的考查,可能给学生造成困难最大的就是第4题。文科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这两个年代时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但答题要讲究技巧,也就是猜也要有根据,不是完全的瞎猜,要尽量去揣摩出题人的心理。该题就是个简单的计算题,出题人想要考生重视地理的文理综合性,所以一定要把出题人给的数据用上,关键要注意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为18~65周岁,且该国是从2001年开始控制新生人口,所以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较多,要过18年后才全部成长为劳动力人口,所以要到2000+18及2019年该国的人口负担最轻,同样道理这批人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这时,也就是2000+65即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第5题,估计得分率会很低,学生有太多其它的选择,选A,选D,都有理由,很少人会选B吧。我也没有猜透出题人的意图,此题想说明什么?问题设置中的关键词是“最先”,这个词一定是别有用意的。出生人口的减少没有使劳动力的数量马上减少,而是依然上升,性别构成当然不受出生率影响,年龄构成就是固定的18~65岁,看来这些都不是答案。这里只能是“排除法”选C了。至于为什么最先影响的就是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呢?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模糊理儿:出生率减少,婴幼儿托儿所就会减少,婴幼儿教师就会过剩而转行,必然回家待业或去扫的大街去---还是交给以后命题专家去说明吧。有些同学一上来,地理前5道题,全部错误,只能说我很同情他们。文综的杀伤力真的很强啊!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6~8题。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解析:该组试题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审题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分析整理即能得到答案。第6题,①、②阶段都是产品销往国外,所以是A。第7题,我国在国外建厂的例子有很多,原因不外乎就是加强本土化,接近市场,降低产品运费。第8题,在发达国家设置了研发中心,资料中还特意强调米兰是时尚之都,所以看重的是领先的技术。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第9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他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这是我找到的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 第10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第11题的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解析:考查等值线判读和地形分布特点 答案: (1) 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解析:考查等值线判读并解释原因 答案:(2)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解析:综合考查水土流速(冰雪侵蚀,地形,人为破坏植被,融雪径流量)原因 答案:(3)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 (1)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距离珠三角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二)选考题(共25分) 41.(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43.(10分)环境保护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 参考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漠丰富制备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试题评析:2010年陕西地理(文综)卷整体难度不大: 2010年陕西地理(文综)高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纵观全卷,与09年试题相比,地理试题以稳定为主,总体难度不大。着力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比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试题模式,和考试说明的模式一致,客观题(选择题)1-11题,主观题36、37为综合分析题,选修部分41-43题分别是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2010年陕西地理(文综)卷,凸显的特点 1、地理特色显著,图形图标共9幅,一个表格。 需要考生对相关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能对涉及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学科特征明显。 2、气候知识高考比重大,体现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 直接:1、2、3、9、36(2)共22分。选修43、10分。 间接:36(1)、37部分题设问,选修41、42相关题、4----8分。 3、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 “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反映自主学习的要求。如 新疆(中亚)地区2009年冬至2010年春降雪,及河流洪水。 产业转移(温州制鞋) 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产业调整(37题,养蚕)  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沙尘暴,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   人口发展与就业 4、试题中自然地理略大于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如1、2、3、9、36、直接就42分。 5、不回避热点,但考法相当灵活。 人文地理中人口发展与就业,农业问题,产业调整、区域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然、环境保护) 6、渗透新课标理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7题(3)答案设置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 答: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近,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详解   高清重绘地图 【全卷分析】本试卷中的地理试题设计总体难度不大,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继承了前几年新课改的精神,继续强化能力培养,凸显了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所考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纵观全卷,自然地理考查比例较大,选择题部分突出考查了山脊与山谷的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经纬网知识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锋面气旋、水循环、城市化等知识点,综合题则主要强调了区域特征分析、读图能力培养、洋流、气候变化分析等综合技能;人文地理方面则重点考查了人口与城市化、区位因素分析、城市规划、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分析等。同时,试卷也不回避热点事件与热点区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涉及到如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及成因、低碳经济、救灾储备库的科学选址等。 【试卷亮点】紧密结合当前地理热点,在第39题中设计了一些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特点分析,以及应对当前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如何正确选取救灾储备库的位置等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山脊和山谷: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意,题干上讲: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3、【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知识、中国陆地行政区划的范围及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纬20°,最北端在北纬53°,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约33°;由于题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选项B正确。 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4、【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地球自转运动角速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图和上题分析,图示地区中①地是我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该市属于中温带,而②地应该是甘肃兰州市,为暖温带地区,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所以,③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选项B错误。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其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很显然,①地纬度位置较高,其昼长变化幅度比④地要大,选项C正确。从夏至到秋分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地区移动,②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较小,而⑤地纬度位置较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要大于②地,选项D错误。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7、【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 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8、【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9.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9、【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读能力。难度容易。 【解题思路】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11、【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枝都是错误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 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两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2)乙、丙两区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7分)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8分) (4)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7分)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39.(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化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4分) (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底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详解   高清重绘地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气候    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农田作物 解析: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甲\乙两地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均温高于25°,最冷月均温约为8°C,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3.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解析:色林错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故选A. 4.下列盖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而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而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故选A. 读“2006年我国水费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5.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6.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7.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相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速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颗粒较小的泥沙沉积.故选B. 8.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同一海拔,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太阳高度较低);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 9.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本题考查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尘"导致土地沙化.故选B.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圈4),完成10~11题。 10.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解析:观察图中箭头和读取数据,估算出净迁入或迁出的人口数量.选D. 11. 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本题反映的应是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而不是"郊区城市化"现象.后者指郊区的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地域城市化,城市中心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城市外迁移出现"空心化".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6(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0.(26分)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9)。 材料二: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图10)。 (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     洲和      洲。(4分) 解析:考查提取地图信息能力   答案:北美   欧洲 (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     日    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10分) 解析:考查洋流流向和性质,区时换算,3S技术应用等.区时换算公式:所求纽约区时=北京时间-13(北京时间与纽约时间差:8+5)+720(航线时间) 答案:自西向东;暖流;7  8;GPS (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总体呈     趋势。(4分) 解析:考查提取曲线资料信息能力及量化估算能力 答案:三   (波动)上升 (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02排放?(8分) 解析:注意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和减排,清洁能源.找准回答的理论依据即可持续发展下企业清洁生产,根据分值回答二三个要点,只有合理即可 答案: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更新生产设备与传统工艺,节能降耗;提升科技含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4l.(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圈11)。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12)。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6分) 解析:考查提取和估算统计图表资料信息能力和相关区域自然带自然地理知识 答案: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5分) 解析:考查提取曲线统计图表信息并分析原因.考查城市化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等地理知识的调动能力 答案:增加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4分) 解析:考查草原畜牧业区位布局主导因素和城市支柱工业 答案:接近原料地   煤炭开采业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9分) 解析:考查工业部门和工业集聚联系和产业链 答案:煤炭开采  电力生产和供应(燃料生产供应)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考虑工业集聚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基础设施和技术信息,降低成本.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人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解析:考查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影响因素相关地理知识.可开放性组织答案 答案:城市规划属于 "超前城市化"现象;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了不足.
本文档为【农业专题复习中的几个着力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9-18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