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

举报
开通vip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 2011年下期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指导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空气的相关的知识。 第二单元:冷和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变化,以及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指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等相关的知识。 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了解日常生活食物的营养搭配,了解食物的消化,学会怎样搭配基本的食物。 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第一:...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
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 2011年下期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指导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空气的相关的知识。 第二单元:冷和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变化,以及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指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等相关的知识。 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了解日常生活食物的营养搭配,了解食物的消化,学会怎样搭配基本的食物。 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第一: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第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 1 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 2 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 四、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1—9周,一二三单元新课教学 第二阶段:10—11周,半期检测及小结 第三阶段:12—17周,四五单元教学 第四阶段:18—20周,期末复习、迎考 五、其他事项 1、加强对特优生的辅导,组织特优生参加三小比赛。 2、关注学困生,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 3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 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 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 教学准备 4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板书课题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上 演示实验方法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引导学生发现“为 5 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板书 小组讨论,作记录 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看似容易的实验,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按照活动设计完成实验或用天平也可以 板书 质量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 实验一?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 6 性质,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 强调口一定要扎紧 分发针筒 板书 不能随意缩小 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 4、理论运用实际 (1) 制作空气枪?讲解制作方法 ?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室外实验 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可放在课后,教师演示一个也行 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三、课外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板书设计 空 气 占 据 空 间 吗 性质: 要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 教学反思: 7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 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 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 8 问题,先来说 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 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 9 室? 冷空气是下沉的 板书 热空气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 上升 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画流动图 三、课外拓展作业: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板书设计 空 气 是 流 动 的吗 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沉 热气球 孔明灯 教学反思: 10 3、空气中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一些重要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有质量,但很轻。那空气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吗, 11 猜测 板书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会怎么样呢,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挡住我们呢, 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对比计时。 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把伞收起来再跑,会怎么样呢, 接触空气越大的物体跑的越慢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同 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 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 的 提出假设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注意:不同点只能有一个 12 知道空气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影响 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三、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 是什么样子的, 空气有时候也能推动物体运动。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 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 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有的物体是要借助空气运动的 2、具体运用 13 (1) 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 力, (2)你还知道哪些, 3、课外作业: 了解在生活中对空气的运用 板书设计 空 气 中 有 什 么 空气: 借助空气运动: 飞机、降落伞…… 减小空气阻力: 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 教学反思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14 (2)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2)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2)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板书 空气 加深世 15 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 (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安全最重要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 (1) 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6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课外拓展作业 1、 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 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空 气 也 是 生 命 之 源 现象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1号盆(空气) 2号盆(尾气) 结论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17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 18 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 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记在P76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 19 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分析统计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2.热的传递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热传递的知识 20 三、教学准备 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 四、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二、探究金属怎样传热 1、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的,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能方便看见金属是怎样传热的,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后达成共识,总结金属传热的规律。 三、探究水是热的部良导体 1、提出问题:水能否象金属那样传热,用课本18页方式给水加热,试管里上部水和下部水的温度会一样升高吗, 2、猜想与假设。(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 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方便准确测出试管中上部与下部水的温 21 度,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双温度计) 4、各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并根据测量数据,交流得出水与金属传热方式不同的结论。 四、探究水的传热方式——对流 1、提出问题:水怎样传热,怎样使试管里的水全部变热呢, 2、假设与猜想。提示:从加热部位和传热方式两方面想。 3、讨论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要能够方便观察水的传热情况,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借助物观察实验) 4、各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水的传热方式。 五、课堂小结:热往哪里传 六、作业设计:怎样能使对流管中“棉团”按照你的要求运动, 板书设计 传导 热的传递 对流 辐射 教学反思 22 3.加热和冷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做加热糖或蜡烛的实验,观察糖或蜡烛的形态变化。 会做加热铜球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铜球的体积变化。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三、教学方法 23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固体体胀演示器、烧杯、吸管、气球、水槽、冷热水、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糖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 2、“谁知道糖画是怎样制作的?” 3、“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 4、“可是我们这里没有制作糖画的工具,不过我们可以用(板书:蜡烛)蜡烛代替糖来尝试糖画的制作方法 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蜡烛形态的变化。 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4、“请大家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5、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状态?” “蜡烛原来是固体”(板书:固体) 24 “被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状态?” “加热后变成了液体”(板书:液体) “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流到纸上的蜡烛后来又变成了什么状态? “流到纸上的蜡烛又变成了固体”(板书:箭头) “为什么会凝固,” “因为蜡烛冷了”(板书:冷却) 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 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状态改变了。刚才看到同学们在用蜡烛绘画时产生了一些碎蜡烛,有的同学的蜡烛已经很短了,扔掉挺可惜的,想一想:怎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变废为宝,用好这些短蜡烛、碎蜡烛, 8、讲述:利用短蜡烛、碎蜡烛可以制作新蜡烛,还可以制作彩色蜡烛。 9、讲述蜡烛的制作方法。 10、介绍二氧化碳和干冰的转化。 三、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5 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板书: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 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 “这是一个铁环,这是一个铜球,铜球恰好可以从铁环中间穿过(演示铜球能够穿过铁环)。给铜球加热„„ ”,“铜球还能够穿过铁环吗? (学生试一试铜球能不能穿过铁环)将铜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再试,观察:„„又发现什么?” 3、“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铜球的什么改变了,” “铜球的体积改变了”(板书:体积) “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没有加热的时候铜球恰好可以穿过铁环,说明铜球比较小;加热后铜球不能够穿过铁环了,说明铜球的体积胀大了”(板书:热胀) “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够穿越铁环,说明铜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冷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4、小结: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水的加热和冷却,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大家猜一猜:水加热和冷却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26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2、老师介绍:“这是一个装满了红色水的小瓶子,瓶盖上插了吸管;我们可以观察到吸管里的水位。先把小瓶子放入热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受热,仔细观察吸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过一会儿,再把小瓶子放入冷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冷却,再仔细观察吸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谁来说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认为水加热和冷却以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请说出你的理由~” 5、“吸管里的水上升、下降,为什么说水的体积就发生改变了,” 6、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板书:水)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五、归纳小结、复习巩固。 1、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会热胀冷缩,水也会热胀冷缩。 大家猜一猜:空气能热胀冷缩吗,回家好好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接着研究 板书设计 27 加热和冷却 改变形态 影响体积 (气、液、固) (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28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二)自主学习: 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1)师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 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 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 D(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 (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 (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 (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 29 题: 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怎样去做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 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 B(要阳光下观测10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阴凉处观测10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 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内容。 (6)汇报交流。 (7)得出结论。 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B(对比实验: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 (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A(预测;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巩固应用: 30 (一)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1、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来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讨论: (1)烧瓶里有什么, (2)玻璃管里的水柱为什么会来回移动, (3)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3、小结:原来冷和热对空气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寻找奥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热对空气体积的影响。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归宿。 (三) 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问:?其他物体受冷受热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实验桌上的物体受冷受热后有这样的变化吗,?你最想研究实验桌上的什么物体,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3、让学生选取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交流、小结: (1)研究的是什么物体, (2)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3)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猜想选择研究的对象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 31 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一些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三、热胀冷缩的应用和防止指导学生分析事实,解释现象。 1、讨论: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2、热胀冷缩的应用 (1)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2)温度计 3、防止热胀冷缩 (1)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 (2)铁轨间的缝隙 (3)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 (4)桥面上的缝隙 讨论、解释现象 引发相关问题,感受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 1、介绍:神舟飞船的防热2、总结 学生谈体会 让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板书设计 吸热和散热 物质不同 性能不同 颜色不同 性能不同 32 教学反思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 3(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 6(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云、雾的成因。 3(知道雨、露的成因。 4(知道水蒸气的成因。 5(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 33 6(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 7(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 8(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2(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1、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2、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 打下基础。 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 1、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 3、学生讨论、预测、汇报。 34 3、教师指导实验:把一支冰棒(或温度大致相当于冰棒的物体)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4、学生做实验、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 6、提问: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 7、学生实验、汇报。 8、教师引导总结: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 四、研究蒸发和沸腾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猜测、汇报 3、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 4、学生进行实验。 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 6、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 7、学生猜测。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 10、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5 11、提问: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 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应该注意安全) 【评析】通过实验,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蒸发时吸收热量,又可以通过温度计实验让学生形成感官上的认识。 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 1、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 4、布置任务: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因为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所以,试管内的水会很快的结成冰,实验时,应该让学生随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下当水结冰时温度。同时,在做水结冰实验时,也可以观察在易拉罐外面出现的白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易拉罐外面并没有洒上水,为什么会有白霜呢,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学生知道,当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特别低的温度时,会只变成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着两个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态 36 变成固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提问: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 七、巩固、延伸 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 板书设计 云、雾、雨、露、霜、雪、冰 水 液-----------气(蒸发) 气-----------液(凝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37 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5、学会尊重事实,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三、教具准备 录音资料、保鲜袋、钢尺、橡皮筋、鼓、绿豆、音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让我们来唱一支大家喜欢的歌吧~ 学生唱歌。 谈话: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听呀~老师从你们的歌声里听到了快乐、喜悦的心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歌声之外,还存在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熟悉的有哪些声音呢,你知道这些声音有什么作用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都是留心生活,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有关声音的录像资料,请同学们来欣赏。 播放配有录像的声音资料。 38 谈话: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想说点儿什么吗,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除了用眼睛看外,声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二)做发声的实验 1、保鲜袋发声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保鲜袋,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刚才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使保鲜袋发出了声音。那么,如果不借助其他的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们能发出声音来吗, 2、身体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先在座位上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 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请几位学生上台,逐个表演身体发声。 提问:进行了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小结: 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三)研究声音的产生 39 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呢,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交流。 2、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记录表。 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做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弹拨。(表1) 钢 尺 弹拨时 不弹拨 (2)鼓、鼓槌、绿豆:将绿豆撒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表2) 鼓 击鼓时 不击鼓 (3)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拉动橡皮筋。(表3) 橡皮筋 拉动时 不拉动 40 学生交流 提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 3、反证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谈话: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 学生做音钹和喉咙发声的实验。 (1)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 (2)音钹: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四)总结。 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板书设计 功能:传递信息 41 产生:物体振动 教学反思\ 2、声音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石块。 2.演示实验材料——大鼓、鼓槌、纸屏(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 42 3.挂图或投影片——水波与声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家里用自行车、硬纸片做了振动发声实验。通过实验,你发现纸片发声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与纸片振动快慢有关系,纸片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讲述: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途径 (1)认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讲述:上课铃一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见;上课时,教室内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如果学生答不好,可把这个问题化难为易。问:在人和电铃之间隔着什么物体,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物体进行传播,向哪个方向传播,) ?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2)认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讨论: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43 ?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3)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讨论:声音在液体(例如水)中能传播吗,有什么证据, ?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的外壁,另一个同学在水中把两块石头相碰,在水槽外壁处能听到石头相碰的声音吗,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同时再次说明声音在固体(玻璃)中也能传播。 (4)综合认识声音的传播 ?提问:通过以上研究,你知道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填空:课本第55页的空白。 ?讲解: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这些物体是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的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 44 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里放进一个电铃,人们在罩外可以听见铃声;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人们只能看到铃槌在动,却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证明,如果在发声物体周围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声音就不能向外传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这个实验。) 2.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讲述: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2)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节奏。 (3)提问: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贴着纸屏的小球随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 (4)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贴着纸屏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 (5)讲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以下内容,需用手的左右振动辅助说明。)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空气振动得就慢;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大,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大;发声体振动的辐度小,周围空气振动的辐度就小。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出示水波、声波图。) 45 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 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敲鼓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传到纸屏时,就会引起纸屏跟着振动,并且引起贴在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鼓声。如果发声物体周围没有空气,也没有其他的物体,那么就不会形成声波,声音也就不会向外传播,我们也就听不到声音。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 (1)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 (4)在电影里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人用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用耳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有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从这些例子你还能推想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还是在钢轨、大地中传播快,) (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话, (四)布置作业 在收音机(或录音机)的喇叭处挂一根细绸条,把收音机开关打 46 开(或用录音机放音乐),把声音开大,观察绸条会怎样,(随着音乐声飘动起来。)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板书设计 固体、液体均传播 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 可向各个方向传播 教学反思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7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鼓膜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钵、细沙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48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 板书设计 传播途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49 远离噪音 保护听力 教学反思 4、不同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运用语言来记录和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来给声音分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来给声音分类。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具准备: 水,音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的,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而且还有 50 着各种各样动听的声音。如果只有花草树木,没有声音,这个世界美丽吗,你喜欢动听的声音吗,我们今天就开始研究声音,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特别感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哪里有声音, 学生保持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声音,都是由谁发出来的, 学生汇报。 2.说说各种各样的声音。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物体发现的声音。 3.在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哪些是我们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发出来的, 学生交流汇报。 4、听听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出的声音。 师:你能让水、石子、空气发出声音吗,这三样物体有什么最大的区别, 师:怎么做可以让桌子、空气、水发出声音来, 学生介绍方法,学生亲自做一做让桌子、空气发出声音。 师演示使水发出声音。 学生听一听,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听到的声音。 4.研究声音的高低、强弱、远近、方向。 51 听听音钵的声音。出示大小音钵,分别轻轻敲击,和重击,听听声音的不同,用高、低,强、弱分别记录在同步探究上。 闭眼,听一听声音的远近和方向。 三、作业 选择教室或者马路边,或者是吃晚饭时,记录30秒内听到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板书设计 声音的强弱: 振幅、力大小、距离 声音的高低: 松紧、长短、粗细 教学反思 期中学情分析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52 1、我们吃什么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 2、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3、关心食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 1、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 2、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1、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统计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谈谈出生时有多重,现在有多重,长得身体材料 是从哪里获得, (2)谈一谈自己爱吃哪些食物,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3)有人吃出了健康,有人吃出了疾病, 2、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53 在学生分类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 学生汇报分类依据、分类结果。 3、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的三种食物。 在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信把各项累积出的人数填在活动记录上,并作出自己的统计图。 4、阅读资料。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分组况答方式。 5、讨论: 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吃什么, 给同学信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联系刚获得的营养知识自己得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不要偏食很重要。 板书设计 淀粉(碳水化合物)——供能量、活动 蛋白质————————供营养 脂肪—————————供能量、体温 维生素————————健康 教学反思 54 2、怎样搭配食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搭配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通过介绍食物配餐,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研究实践的结果。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从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协作、团结、友谊。 4、增进对自己健康负有责任的意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搭配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调查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准备一份食物配餐。 2、教师准备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挂图。、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在一天的食物中,哪一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 55 物,哪一些是提供我们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一些是保持我们健康的食物, 蛋白质类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食物。粮食类是提供我们活动能量的食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类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民以食为天,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汇报:目的是,体现自行探索,置疑、质疑、释疑。 教师讲述:这是因为有的人每天吃各类食物的比例合理,有的人每天吃各类食物的比例不合理而造成的。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 (,)、各组代表到前面分别介绍自己组食物配餐的过程。 讲述:刚才各组代表都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组食物配餐的过程,同学们表述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把上节课《我们吃什么》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在食物配餐中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用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挂图,来对照自己组食物配餐的比例是否合理。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探讨。 2、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研究、探讨的结果。(各组代表都说,我们的食物配餐中的各类营养都有,就是搭配的比例不对。) 教师讲述:各组代表汇报得非常好,同学找到了食物配餐的比例不对。 教 师 问: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56 同学讨论:目的是,体现自行探索的再置疑、质疑、释疑。 同学汇报:?粮、豆类;?蔬菜水果类;?奶及奶制品;?鱼、肉、蛋类;?油、盐、糖类。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搭配食物的过程和食物结构“金字塔”图的对照学习掌握了怎样搭配食物。只有每日膳食搭配合理,才能保证得到所需的营养。 板书设计 油、盐、糖 豆、 奶类 鱼、 虾、 肉、 蛋类 蔬菜、 水果类 粮 食 类 (食物金字塔) 教学反思 3、食物的消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 57 2、了解消化道运动食物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食物的消化”。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例:吃馒头等。 2、当馒头进到胃里的时候,我们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了,馒头还会带我们去哪些地方呢, 3、认识消化器官,进一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口腔、食道、肝、胃、小肠、大肠、肛门 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1、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吗,你想过为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 2、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蠕动) 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消化器官对于我们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2、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有规律。二是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 五、小结。 58 板书设计 初步消化 口腔 食道 继续消化 充分消化、吸收营养 小肠 收集废料 大肠 教学反思 4、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学会研究食物添加剂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会小组上网调查法、观察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品中的人造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及 微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害的;了解怎样吃食物才安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9 从食物色素和添加剂、污染分析中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安全的食用食物;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对食品的污染、保障食物的食用安全。 二、教学重难点: 安全通过对比、自主探索、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知 道怎样吃才食物安全;学会分析加工食物里的添加剂、初步掌握这些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准备一些色彩诱人食物的图片。有关食物安全方面的网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的,有哪些好的饮食习惯, 2、教师讲述:介绍近年来在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 二、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1、观察一些色彩诱人的食物图片,分析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什么? (1)了解什么是天然色素,什么是人造色素,通过对比观察知道他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调查加工食品里原料的成分 60 (1)、我们平时吃的那些丰富、可口的加工食品里到底添加了什么, (2)、通过网络对照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标准、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分析这些食品的添加剂安全吗, (3)、讨论研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加工的食品。 (第三部分)调查我们吃的新鲜食物的安全性 (1)、书P54图,肉、鱼、蔬菜等这些我们吃的新鲜食品是否安全, (2)、 查看有关食品污染造成的不良后果 (3)、小组讨论防止污染的对策,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板书设计 加工食品:多清洗、多浸泡、注意保质期 天然食品:多食用绿色食品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 1、 排序 6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知道排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排序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鲜膜、衣物塑料袋三种大小相等的矩形 方块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 早晨我们上早操的之前必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62 2. 排队是怎么排的呢, 3. 看看这些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什么项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学在某某方面最强, 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二、探索和调查 1.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列的练习。 2. 下面是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在10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3. 学生讨论整理数据 4. 认识古筝,看一看古筝上面的弦是怎样排序的 5.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对它们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 知道排序的含义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反思和解释 1.你是按什么依据来整理的, 63 2.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好处, 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方法给物体分类 。 板书设计 某一特征 排序, 不同特征 教学反思 2、 分类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分类的科学证据 2.善待自然界动物 64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印泥;课前自学、搜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出示图片,商店里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示, 二、探索和调查: 1(老师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将他们分成六类。 2.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3. 我们来认识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4. 人的指纹有三种,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纹,在纸上按下你的指纹印,然后在小组中分一分类。 5. 游戏: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在下面的几个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 65 6. 如果老师给大家提供鱼、斑马、猫、鸟、龟、人,这几种动物你能为他们分类吗, 之后还可以再分吗, 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三、反思和解释 1.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2. 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事例,想一想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给实物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3. 让小组中的同学分开站,分为一类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指纹怎么样, 4. 请你选择8种水果然后用多积两分法为他们分类。 板书设计 按相同点分 分类, 多级二分法 66 教学反思 期末学情分析 67
本文档为【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