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

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 国情备忘录 第一集:中国之谜 多年以后,关于2008年,有这样一些印象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一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 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大的奥运盛会。 这一年,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在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

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
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 国情备忘录 第一集:中国之谜 多年以后,关于2008年,有这样一些印象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一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 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大的奥运盛会。 这一年,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在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 再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都让深陷经济危局的西方国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的发展动力。 也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看清自己:延续了整整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如何在我们手中续写;未来前行的动力又在哪里, 姚景源:改革开放30年,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不是符合中国国情。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我们执行这个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客观基础。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 的比重1978年仅为1.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 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7年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其中,出口总额从98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增长了123倍;进口总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9560亿美元,增长了87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改革开放初期位居第29位,从2007年以来则稳居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他的畅销书《后美国世界》一书中这样描写到,中国生产全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还有几乎全部玩具。而全球最大的美国连锁零售商店沃尔玛的绝大多数国外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沃尔玛所谓的“全球供应链”,其实就是一条“中国供应链”。 姚景源:30年前,我们中国的贫困人口是2亿5千万,那么经过30年,我们使2亿多的人从贫困状态,他们解决了温饱,他们开始走向小康,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当他们在讲到说我们这30年全人类减贫的成就的时候,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他们一致认为,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减贫是占了这30年全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2/3。 我们现在有近万亿美元的进口,那我们这么大数量的进口,就有力地拉动了我们贸易伙伴的国民经济的增长,现在全世界500强在中国都有他们的投资,这么多的外资,他们的所有者在中国这片土地所获得的利润,大大地高于他们在原来所在地,所以中国的增长应当是为整个世界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中国经济起飞的说法首先来自西方,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应该是美国《纽约时报》。1992年9月,这家报纸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起飞了。 当时出现这样的报道不免令人惊讶,因为在此之前,西方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几乎都在谈论中国的危机。但似乎一夜之间不一样了。 美国《新闻周刊》管中国叫“亚洲的庞然大物”;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发表了一部名为《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的著作,立即上了畅销书排名榜; “德国之声”电台在预测2050年世界经济形势时将中国形容为“旗舰”。 拉丁美洲第一大周刊的巴西《请看》杂志则在一篇长达78页的文章中称中国为“正在上升中的帝国”。 而在形容中国的众多新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时代》周刊的“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迥异的表达方式、或夸张或公允的赞美,折射出大多数国家复杂难言却又惊人相似的心理感受。然而,没有人能统计清楚,这当中又有多少的误读。 虽然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辞。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并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谜的说法。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获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则这样诠释他心目中的“中国之谜”:“看上去不合理,可是却管用”。 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事实上,在全世界的眼中,我国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弗里德曼——最关注中国经济的一位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关于中国,他有过这么一段小幽默。他说,只要能够给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可行性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他就有能力获得,或者他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就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家试图破解中国之谜的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意大利,又超过法国、英国。200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最终核实数据,2007年我国GDP总量为人民币25.73万亿元,约合3.38万亿美元,超过此前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德国,德国当年GDP总量为3.32万亿美元。 然而,这样的成就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 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人们提供了看待这个国家的一种视角。事实上,除了人口众多,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工农业发展不平衡,人们也同样难以简单地看待这个国家。而种种不平衡所带来的巨大差异,也像一个个谜团一样,摆在人们的面前。 在首都国际机场,平均每2分钟就会起落一架航班,超过50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使这里稳居世界十大最繁忙机场行列。不断变幻的航班显示屏和繁忙的飞机跑道无不折射出这里的活力与效率,以及扑面而来的繁荣。这是中国。 而在距离北京256公里的河北省康保县的三义村,66岁的王荣和老伴就着一碗腌白菜和一盆煮土豆开始了他们的午饭。家中唯一的电器是这盏电灯,但也不常用,因为一个月不到2元的电费已经是这 个家庭的一笔不小的支出。受土地沙化的影响,这里除了土豆很难种植粮食或是其他经济作物。在三义村,像王荣这样的贫困家庭并不少见。2005年,类似三义这样的贫困村,在河北省与京津接壤地区中还有3700多个,贫困人口超过270万。这仍然是中国。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20000多公里大陆边境线,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五十度,东西跨经度六十多度,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广袤的中国。 在我国,已发现的170多种矿产资源中,钨、锡、锑、稀土等储量世界第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世界第一,煤炭、石油、黄金等的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富饶的中国。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等资源,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这又是一个负重的中国。 时至今日,中国农民依然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7亿2千万,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地球上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农民。 我国当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掘提速,约有2/5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 我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2006年仍有超过3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1/3左右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 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9亿,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约为13%,但我们的养老保障却与实际需求有着不小的差距。 已经是工业大国的我们,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上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但 这句话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描述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胡鞍钢——一位多年关注中国国情的学者,他对自己的国家有过这么一段感慨。 胡鞍钢: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研究国情就如同读一部天书,天天读,但实际上我们发现也读得不是很懂,知之不多、也知之不深。因为中国太大、太复杂,它不仅每年在变化,每天都在变化。 20多年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向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展示了这样一幅未来的画卷: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在家工作成为可能;家庭模式格局将更为多样„„ 时过境迁,人们发现,托夫勒的预言大多已成为了现实。有人曾说过:“托夫勒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但今天,阿尔文?托夫勒面对中国的巨变,却感叹所有的变化都超出了他的预测范围。他说:没有人能够想象中国的崛起。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变化如此迅速地降临。是的,今天,再没有人认为中国是一成不变的——变化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特征。 姚景源:一些西方学者,按照他们的理论逻辑,曾经规划了一条通往国家富强的道路,但当我们看这一理论在实践当中的表现,我们会感到他们规划的国家富强的道路并不是金科玉律,我曾多次到过拉美,我曾经目睹拉美这些国家,他由于按照西方所设计的那种经济理论和发展战略,最后他们走向经济停滞,而经济的拉美化在今天正是政策失误的代名词。 这是2001年阿根廷的一组新闻镜头,阿根廷这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抢劫浪潮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最终迫使阿根廷内阁集体总辞职。不久,总统德拉鲁阿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向国会递交辞呈。总统走后,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1320亿美元的债务、高达18.3,的失业率。 面对连续萧条和债务累累的阿根廷经济,也许很难有人相信这个拉美国家曾经是二战以前的世界七大工业国之一,处在相当于现在的 日本的地位。而带领拉美走向失败的正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项共识,被称为《华盛顿共识》。 另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激进改革发生在我国的近邻俄罗斯,自1992年1月1日起,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这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经济改革。 “休克疗法”的改革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在长期的指令性价格及商品极度匮乏的形势下骤然放开价格的闸门,导致了商品价格的飞涨,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汹涌而至。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1989年,俄罗斯的GDP是我国的2倍强,10年后,仅为我国GDP的1/3。“休克疗法”摧毁了俄罗斯原有的经济基础,使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事实上这次改革使俄罗斯倒退了20-30年。 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无疑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其实,能不能把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市场最好的部分“装入一个篮子里”,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所在。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讨论北京共识了。 2004年,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的一篇论文,叫《北京共识》。雷默在其论文中指出,“北京共识”以创新和试验为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不求统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北京共识”一词由此不胫而走,引起各方关注。所有了解发展中国家几经起伏的发展史,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激烈争论的人们,都不难掂量出“北京共识”一词的分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姚景源:可以讲我们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我们是走的一条 前无古人的路,就全世界的发展来讲,没有一个国家和我们走的是一样的路,这条独特的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客观的认识中国的国情,就是尊重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应当说,我们的选择是科学的,而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确实是没有任何借鉴,实践证明,我们这条路是正确的,是科学的。 公元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中国每一次的火箭发射,都牵动着这个国家公众的目光。这是一个大国的雄心、这是一个强国的尊严。 在神舟六号的太空之旅中,搭载了三幅书画长卷。三幅长卷中,人物、山水、花鸟各56件,这三幅中国画,被命名为——《神州颂》。 56幅人物,展示着中国56个民族——自古中国,人杰地灵„„ 56幅花鸟,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九州之壤,物华天宝„„ 56幅山水,描绘着中国人心中的家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家园,这里有中国人强国的梦想。 奇迹是许多真实的数据。 我国的GDP已经冲过4.3万亿美元。 我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我国的进步使超过2亿人摆脱了饥饿和贫困。 历时2年,《国情备忘录》摄制组足迹深入到我国几乎所有的省区,行程超过8万公里,试图勾划出一条我国国情的脉络。 这次漫长的穿越,我们用行走的脚步纪录中国国情。在镜头前面,我们自问,经历了五千多年古老文明的中国,在享用了三十年的繁荣之后,什么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什么是我们成长的基因,我国究竟面对着怎样的现实,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成长,也看到我们的伤痕,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勃,也看到我们必须面对的艰辛。 中国仍然在“历史的三峡”中航行,前面还有大大小小的浅滩激流。 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第二集:人口大计 这是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每一天的开始。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拥挤的车流,习惯了这快速涌动的人群。面对密集得甚至有点透不过气来的生存空间,他们恬淡从容,处乱不惊。 拥挤,这或许是生为中国人必须要习惯的一种生活。 虽然同样的拥挤可能出现在东京、纽约、伦敦、孟买,甚至更多国家的一些城市。 但是在国土面积前五十位的国家当中,没有一个会像我国这样,在如此广袤的疆土上,大面积地出现类似的拥挤。也不曾有过其他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始终如一地密集着。 为什么国土面积位列全球三甲的中国,会显得如此拥挤,这个问题的答案,曾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一个叫胡焕庸的地理学家掀开过一角。 1935年,胡焕庸绘制了一张与众不同的中国地图,这张地图被 一条线分为两半——从黑龙江的瑷珲也就是今天的黑河,一直到云南腾冲,线之西北是我国64%的土地,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大约只有4%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一侧;而线之东南,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国土的36%,但却养育着96%的中国人。 独特的人口分布,给了我们独特的生存密度。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曾数次试图向西部迁移,从大三线建设,到屯垦戍边,再到上山下乡,但是这条看不见的线依然横亘在中华大地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比例,与70年前相差不到2%,但是,线之东南生存的人已经远不是当年的4亿3千万,而是,12亿2千万。 虽然我们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真正适合人们生存的空间,却只是这300多万平方公里。 就是这有限的土地,养育了13亿中国人,养育了全世界1/5的人口。虽然和胡焕庸时代相比,中国人口增长了近3倍,但今天的中国人却生活得更好。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韦安夏:“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显著的成就。中国用实际工作证明了它在走正确的道路,这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姚景源: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特征。13亿中国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13亿中国人的生存发展是中国最大的课题。30年期间,我们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那么我们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现在,我们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如果我们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们今天仅仅能够达到1800美元左右。我们现在的人均土地、人均矿产资源、人均水资源,我们一系列的人均重要的指标,都会比目前,下降20%。 这里是北京最大的专科妇产医院。产科六个病区的办公室全都已经腾出来改成了病房。门诊医生从原来的六、七个增加到了十二个,还是无法满足需求。 北京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张为远介绍说:“早晨挂号以前从十点钟左右,头一天(晚上)十点钟排队,去年就是提前了,头一天下午就来排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建国以后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那个时期出生的孩子们,如今已经开始结婚生子。中国又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不可避免的来临了。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每年的新生人口总数从20年前的1900多万降到了1600万以下,但最近五年又开始波动,2005年和2008年两度突破了1600万关口。 虽然与前三次生育高峰相比,这次的生育高峰仅仅是一个小凸起,但社会公共资源同样面临新一轮的抢夺。 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估测,中国人口承载的最大极限约为16亿人,最理想的人口数量是7到10个亿。 科学家们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作出这样的估测的,比如,按粮食产量,不应超过12.6亿人;按能源负载,不应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应超过4.5亿人。 今天的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比理想状态多出了3亿多。现实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然而,活着,并不等于活得自在~面对13亿人,中国任何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都很可能在瞬间变得微不足道。 虽然我国拥有数不清的河流湖泊,但当这“生命之源”平分给13亿人,我们就只能和沙特、阿联酋这样的沙漠之国,一起站在联合国的缺水名单当中; 虽然我国地下蕴藏的煤炭总量位居全球三甲,可被13亿人一分,我们的排名就会迅速下滑整整五十位; 虽然我国人脚下涌动的石油总量,就连OPEC成员国都要羡慕,但人均以后,我们又会被全球四十个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13亿人要吃饭,平均每天就要吃掉160万头猪,就要消费掉大约13亿公斤的粮食。 13亿人要生活,每天就有10万吨垃圾需要填埋,就有3个西湖的水要被马桶抽掉; 13亿人要发展,每天就要动用相当于建一个长江大桥的财政资金。 中国人的日常开销究竟有多大,也许在北方这个最大的煤炭枢纽,你会得到一种答案。 大秦铁路线上,像这样一座三百多米长,十五、六米高的煤山,通常只需几个小时的时间就会被完全搬空。中国每三盏灯里就有一盏必须靠这里运出的煤来点亮。 是的,也许只有当你真正近距离地去观察这个国家的每个细节,你才能明白,要支撑起13亿人的衣食住行,是个多么复杂、庞大而又艰难的系统工程。 当家难。怎么当好中国这个大家,即便是世界顶级管理大师,恐怕也难以给出完美的答案。 当这个贫瘠的农业小县仅仅用了三十年就变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这里的常住人口也从2万猛增到100多万。这些密密麻麻的储水罐,这些警戒线下裸露着黄土的水库,已经和这里的商业奇迹一样抢眼。人多了,水不够用。怎样堵上未来20年1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是目前义乌发展最大的难题之一。 当这片只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连续二十年创造出位居全国第一的GDP的时候。二十年外来人口增长7倍的压力,也让如今这里的发展面临缺地困境。 1978年,一部轰动大江南北的喜剧电影在全国上映,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电影。不过,对于当年的中国来说,选择计划生育,却并不像电影里那样甜蜜轻松。 事实上,究竟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历史总是给出不同的答案。 数量庞大的中国人口,曾创造出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灿烂的文明。 这些新颖农具每一次在中国出现,都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从公元前一千年前后的西周时期开始,中国就取代埃及和巴比伦,成为世界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 史学家司马光在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曾经写下了这样的话,“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人多,赋税就多;兵力就强。这也被后来的中国帝王,当作国家兴亡法则的最好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这是一个农业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这个生产的增加,财富的增加,主要是靠劳动力的贡献,所以对劳动力的追求,其实就是他对财富的追求,对这个生产价值的追求。” 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国富论》里也曾这样写到:“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从康熙至道光,中国人从不到1亿猛增到4亿,150年里翻了两番,完成了我国古代史上人口最大规模的一次增长,此时全世界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而与它相对应的,是那个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了1/4。中国的繁荣与富足让西方人望尘莫及。 然而,当中国启动工业化列车,人口载重却成了大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他们的人口只有区区1000万,还不到全球的2%;1935年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人口也不过才一个亿,只占全球的5%。而新中国开始工业化转型的时候,身上背负的人口是5亿4千万,占全球的1/4。 1978年的中国,一场新的改革蓄势待发,而此时我国人口已经逼近10亿大关。 1980年9月25号的那个清晨,中国,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 30年计划生育,为我们全社会节约了高达7万亿元的抚养费用。富裕,使中国的经济变革处境更为宽松;财富,也让中国人前进的步伐更为从容。 然而,即便我们保持现在的生育水平,人口规模的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 速度惯性增加。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稍有放松,中国人口规模依然很可能会突破16亿的承载极限。 姚景源: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承认在生活当中还有诸多的不如意。不知道你想没想过,我们这个不如意它的背后原因都和人口这个国情有关系。有人告诉我说,在中国现在我们是从生到死都在排队。但是当我们把医疗卫生、住房、上学,把这一系列的难,你把它放到我们中国人口是13亿这样一个国情上去考量,这个时候,那么我相信你会看到问题的严峻性。你会想有些问题可能我们用一两代人都是难以解决的。所以,稳定人口的增长,实施适度地区控制人口总量的过快增长,仍然还是我们中国今后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数千年积淀下来的庞大人口基数,对应的是新增人口瞬间大幅减少的时候,我们发展的前方,是另一个隐忧。 这是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最近30年,它一直是一个金字塔型。但是这个金字塔,正在慢慢变成一朵蘑菇云,在中国上空升腾。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比例如果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1982年还是壮年型国家的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西方国家从青壮年步入老龄化,大多数都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过程,然而我国,只用了不到18年。 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达到了1.69亿。这意味着全世界每五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全亚洲每两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劳动人口的抚养比越来越沉重,建国初期(扶养比)我们都是20:1,一直发展到后来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还10:1,可是前几年我们侧算了一下,就只有3:1,劳动力的抚养比只有3:1。到2025年,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测算,就要达到2:1,也就是说两个劳动人口就要抚养一个人。” 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目前超过1500万,比五个新西兰的人口还要多; 我国的残疾老人,目前有4500万,已经相当于一个韩国; 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目前约有600万到700万,远远超出新加坡的人口总和。 如果按照国家目前平均每张养老床位8万元的最低投入来计算,仅这部分老人的养老投入,就至少需要5万3千6百亿元的资金。5万3千600亿, 这已经接近目前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发达国家是在一个很漫长的老龄化的过程中,用充足的资源来应对一个较小的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那么这个对国家的压力是比较小的。中国是在资源很小的情况下,要快速地应对一个很大群体的老年人口需求,这个实际国家是难以承受的。” 2050年,我国的老人总数加起来将达到4亿,这比英、法、德、意、日五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整个21世纪,我们都已经注定要和“老龄化”三个字相伴。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各种各样的努力,已经起步。 当这些各具特色的养老试点不断出现在社区,出现在乡村,我们还是需要提醒自己,这些试点目前还只限于相对富裕的地区,要想让我国大地上1亿6千9百万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养老服务,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智慧。 姚景源: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继续地控制人口总量,那么我们老龄化的问题会加剧,我们劳动年龄人口会减少,我们人口红利会消失,但是能不能放开人口规模呢,假如我们要是放开人口的规模,不去限制人口的增长,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婴儿的抚养比会增加,我们全社会的负担又会有新的更多的增加,而且,即使是现在放开人口总量的控制,你也要等20年,这些孩子才能成为劳动力,而20年远水 解不了近渴,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在人口问题上,我们最根本点,还是要把从关注人口的数量转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面来。 当出生缺陷问题在我国拉响一级警报,癌症也开始成为成年人最大的杀手。失衡的性别比很可能将是我们的另一个巨大的隐患。与此同时,眼下在农村,还有一半的劳动力没有念过高中,全中国的文盲仍数以千万计。文化素质的失衡同样敲打着我们的神经。 当中国制造努力摆脱原来小作坊式的生产,试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家却蓦然发现,自己企业里最基本的员工素质,离想象中还有相当的距离。 广东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我们现在所有的装备都是世界一流的,一流的装备需要一流的人才,如果人的素质达不到,再好的转杯也不一定也生产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由于工程师和技工的操作水平都有限,同样的流水线,同样的材料和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依然在工艺上存在差距。无奈之下,格兰仕只能一边远赴海外寻找人才,一边花钱自己培养技工。 “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要成为世界的一流制造,要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靠谁,靠的是人才。” 纵观近代世界发展史,一个国家的昌盛,离不开对国民素质的重视和培养。 二战后的日本,物质资本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大量存在,这促成了它后来的崛起。 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大力发展职业中学,也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邬沧萍:“为什么印度里面,IT软件,确确实实在全世界里面独一无二的,我们叫世界的工厂,人家叫世界的办公室,人家在这点上,它的文化素质,它的英语水平,显然还有一点,在国际公务员,印度 就比我们多。” 翟振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要想创造出美国这样的GDP的总量,中国不需要13亿人,他就应该能创造出来。//国家能不能发展得强盛,民族能不能发展强盛,人口多少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那么技术水平,科技,人口的素质,这个是决定的因素。” 姚景源:我们建国六十年,六十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从35岁到了73岁,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现在中国人三十年期间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翻了一番。我们现在每千人劳动力当中的工程师,就是从事研发人员的比重,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那么推动科学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显然,我们现在劳动力的素质,我们和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我们整个社会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人口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到提高人口素质这样一个根本点上。我们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说我们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我们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我们人口战略的核心。 人者,邦之本也。 中国人自古相信:“民之众寡为国之贫富”、“民之众寡为国之强弱”。然而当历史翻页,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贫富与强弱,已经不能再和人口数量简单地划上等号。 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三十年,中华大地上还将新增2亿人口,还将有3亿农民要从乡村走向城市。这意味着,至少有5亿中国人需要在有限的国土空间上重新布局。 拥挤,或许还将继续。每个清晨,我们仍将这样开始。 尽管拥挤,尽管嘈杂,尽管现代社会的竞争加速了各种不如意。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伦理基因。 家人,是我们幸福的永恒寄托;朋友,是我们永不沉沦的精神港湾。即便是一双双陌生的手,也会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给予最有力的支撑。 同一屋檐下,13亿中国人,将永远这样——相互支撑,走向未来。 第三集: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先农坛、后土祠,这些千百年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庄严祭坛,已经淹没到高楼大厦的深谷中去了。北京东门仓胡同这些曾经的皇家粮仓,也早已经变了模样。 在6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转身。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 虽然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它拥有7.2亿农民,320多万个村庄,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 2005年4月7日上午10点,在大海上行驶了22天之后,一艘来自加拿大的 “蓝色梦想号”的货轮停靠在我国深圳赤湾港。对于这艘货轮来说,这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靠岸,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船上装载的4万3千多吨小麦,是联合国捐赠给中国的 最后一批扶贫粮食。联合国援助中国已经整整26年,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粮食不再依靠外来的援助了。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我们十分有信心,中国能自己养活自己,粮食生产将来中国有能力帮助其它国家.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 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农民的贡献就已经载入史册。 这段50多年前的资料录像,记载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也记载了那一代中国人承担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奉献的年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工业,只能从落后的农业中挤出资金。 从1952年到1978年间,通过统购统销,农业贡献资金4500亿元左右,支撑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在短短的28年里,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那时打下的基础,而这一切,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当华西村的村民住在洋房里,分享着年产值400亿元的喜悦时,山西蒿店村的村民只能几代人挤在阴暗的土房里,盘算着每年600元的收入该怎么花;当中国年产值过亿元的村庄超过8000个的同时,还有1.4万个贫困村依然为养家糊口发愁。 当河南西平县粮棉基地的20台联合收割机,3天收完3000亩小麦时,在相隔不到50里的这个村子里,农民还在用传承千年的传统农具,为8亩地里的麦子,全家人要弯腰驼背地忙上半个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与最低的省份相差29倍。 希望和困惑、机遇和挑战、不变和巨变交织在一起,演绎着中国农村这个特殊的阶段。 纵向看,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760元,年均增长12.6%,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横向看,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差距仍在扩大,2008年收入差距达到了11020元。 姚景源: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 题,应该说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状况,我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向小康方向去努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由农业走向工业时代的时候,大都经历了农弱工强、城乡失衡的转变过程。巨大的城乡差距也曾经在大洋的彼岸上演。 20世纪初,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也曾历经艰难转型。这些刚刚走出乡村的农民,这些在炼钢厂、在矿井里工作的人们,这些年仅4、5岁的童工,在恶劣的环境里超时劳动,报酬低廉,前途不保。 今天,工业化的先行者已经走过这片沼泽。乡村和城市生活水平的差异已经不大。然而,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工业化的后来者,还在不能回避的失衡之中探索、跋涉。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大都伴随着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今天,英国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6%,美国为3.9%,加拿大为6.7%,法国为10%,农民已转化为“农业工人”,农场转化为企业,乡村和城市的划分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而中国面对的现实国情是:农业占GDP的比重 已经下降到11.3%的同时,农民仍然占到总人口比重的大半。 上个世纪,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曾经指出:“二十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 今天这个命题跨越世纪的门槛,正摆在中国的面前。 一个拥有7亿2千万农业人口的大国,如何完成转型,走上城乡均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正在破解的一道世界级难题。 和今天中国那些产值过亿的明星村不同,这个村庄是因为一段历史而出了名。30年前大包干的带头人,如今就在自己的雕像下边工 作,接待着往来的参观者。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村长严俊昌:“那个是我,当中是我这个是我。”“看着这么瘦啊,不像啊,” “那个时候怎么不瘦呢,我瘦的才100斤了,吃没得吃,穿没的穿,特别这2天,正在外面要饭,我有一次要饭要到上海,我不好意思要饭,我1-2天没有吃饭。我差点把自己饿昏了 30年前的农村改革,以“包产到户”作为发端,创造了当代农民伟大的传奇。亿万农民的潜能再次被激活。 从197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粮食总产量由3048亿公斤迅速增长到5122亿公斤。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也渐渐离人们远去。 长期困扰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迎刃而解,但随着粮食产量到了阶段性的顶峰,农民继续向土地要收入,却越来越困难。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宏昌 :农村搞生产的帐很容易算,人均2亩地,一亩地就是300到500的效益,你搞的再好,一人就是1000到800 元钱 。 这里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黑龙江北大荒农垦区。在红星农场,董克江一个人就耕种了1800多亩地,今年秋收结束之后,他算了一笔账,仅靠玉米、大豆,年收入就达到了50多万元。虽然有些年份受粮价起伏波动的影响,但这种规模经营 还是让他成了附近有名的富裕户。 从红星农场南行300公里,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附近,农民庭前屋后一切可用的地加在一起,人均耕地也只有4亩,在人地关系更为紧张的浙江、福建等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 在我国,2.4亿农户分散居住在320多万个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分散的微型家庭农场,每户面积平均只有7.5亩。 人多地少,无事可做。对此农民有个形象的说法:三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五个月休闲。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上个世纪,马克思曾经指出: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都与生产食品所需的劳动力和费用的减少 成相等比例。如果一个农业劳动所生产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可以供养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这就意味着80%的农村劳动力能够从农业中解放出来。 在田野、庄稼承载不动数亿农民希望的时候,一些人开始探索离开土地的道路,乡镇企业成了中国农民为了富裕,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转移。 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资料录像。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大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一批批乡镇企业。1亿3千万农民洗脚上田,转型为企业的职工,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 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一次点燃了农民走上富裕的希望,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在拥有58家乡镇企业的“中国首富村”华西村,每天有近千人到这里参观学习,在村里的一面墙上,一幅西天取经图描绘着得道的艰辛和修成正果后的美好。如今82岁的老书记吴仁宝已经成为这个参观景点的一部分,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到这个礼堂,向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镇干部介绍经验。 20年来,取经的人一拨拨走过,农村的土地上虽然没能克隆出一个个华西村,但是人们结合本乡本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了 “蘑菇村”、“草席村”、“烤烟村”„„有的靠五金配件、有的靠发展旅游,一个个特色产业村成为农村大地上的亮点。 成立于1954年的常熟千斤顶厂是苏南最早兴建的乡镇企业之一,员工主要是周边乡镇的农民。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到产品销往全球的集团公司,顾雄斌说这是因为每一次事关企业生死时,都成功转型。在短缺时代过去之后,如何一步步转型、参与市场竞争,对于乡镇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顾雄斌:我们厂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手工业作坊的代表,就是前桌台凑到机子,有个小的台钻。已经很不错了,再一步步发展中间我 们通过一个过程中间,我们搞一些车床,一些刨床,依靠这些 车床刨床我们进入了半自动化的过程,我们开发了千斤顶,我们当时做的3吨8顿十顿,实际上已经半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已经和国际上比较接归了。锻炼适应市场的过程中间,严格说也就是我们企业不断提高的一种方式。 30多年来顾雄彬见证了苏南许多乡镇企业的兴衰。在他开车经常经过的路上,有不断增加的厂房和烟囱,也有废弃的车间和生了锈的机器。而乡镇企业和它的主体农民,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市场考验,不断地成长起来。 江苏省镇江市后巷镇,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天线城,制作的电视天线销往各个省市,率先成为镇江的“亿元乡镇”。 过去的天线市场,早已变成了蔬菜和杂货市场。当电视天线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之后,后巷镇农民及时转型,如今又打造成了“中国工具之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90多家。全球每3只麻花钻中,就有一只来自后巷。 曾经刀耕火种般的乡镇企业,在逐渐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已经能和先进的城市工业较量,甚至排在行业的前列,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这些由农民创造的离土不离乡的企业,贡献了我国GDP增长的近三分之一,同时,农民收入的 34%也来自乡镇企业。 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它们有限的容纳能力,使得乡镇企业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城市去,成为千百万农民的一种选择,但对于祖祖辈辈 靠种粮为生的他们来说,打破传统并不容易。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日子过后,成千上万个农村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分别,1亿4000万的农民,告别巴山蜀水,告别洞庭湖区、告别渭河平原——尽管他们有难以割舍的亲情,尽管有着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但对于富裕的向往,对于现代生活的渴望,使他们毅然地走出农村,顽强地向城市的缝隙里扎 根。 这些曾经握过锄头、牵过耕牛、打过粮食的手,来到城市每月能赚到1000多元的工资,每到年底的时候,能够愉快地寄回家里 一笔来自土地之外的收入------ 这是一个因打工而出名的县城。从一个村3、5个人进城当保姆,发展到2万多人,无为县的保姆已经闻名全国。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盖新房;一人打工,带动全家,一户打工,带动全村。 2008年,四川省外出农民工达到2000多万人,全省劳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 河南省外出打工人数达21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居全国首位。外出务工的收入达到1611亿元。 湖南,外出农民工达1200多万人,劳务总收入超过900亿元。 从全国的统计看,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贡献之一就是农民打工的收入,占增长部分的40%。 让多数人走进城市,让少数人留在农村,让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这样一个城市化过程,英国,用了150年时间。美国,用了100年时间。日本用了60年,韩国用了25年。城市化的道路,是农民改变千百年传统的生活方式,是离开土地来增收的道路。这是条注定不会轻松,但不能回避的道路。 姚景源:我们农民人口占我们国家人口总量的大半,所以显然如果说我们农民不走向小康,我们不可能谈到我们国家走向小康。农民增收了他们就能够成为我们国家工业品最大的市场,工业品有了市场 ,城里人就有了就业,农民贫穷还是富裕,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回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发端于农村的改革,使我们的粮食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经济欣欣向荣,城市改革也随之顺利开展;当农民收入增长,我国的内需和消费也日益旺盛。今天,当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依然是实现平稳发展的坚强后盾,农村是扩 大内需的重要市场。 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不断采取措施,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到“少取、多予、放活”,再到免税补贴,建设新农村,国家财政每年数以千亿的资金注入三农。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我国的工与农、城与乡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 村村通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户用沼气、农村电网的建设,使农村的“硬件”环境焕然一新;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目前,全国有1500多个县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到3400多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庄,为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图景。 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四川阿坝的学生们,只要见到做工程的人和车,都会主动的敬队礼,表达谢意。 四川省阿坝州小学生:车上的叔叔阿姨,是来给我们装电话的,是做好事的. 在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之后,安徽岳西县这户患病住院的农民,因为报销了1万元医药费,还上了债务,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安徽省岳西县 村民:合作医疗救别人难处,(生病)没有钱就只有死了,就是这么说,要不是公家退那么多钱,就是好也好不了那么快,那也做不了事------ 在免除农业税、进行粮食补贴之后,河南固始县曾湾村农民黄中福,从打工的城市又回到了农村,他下决心要好好种田,不能对不住国家的政策。 姚景源:我到重庆去调研,我很重要我观察了重庆农民房子墙上写的标语,我说你看,中国农民墙上的标语,你就能看出中国农村的变迁。改革开放之初,八十年代,农村农民墙上的标语基本上都是计划生育的标语,那么到了九十年代,农民墙上的标语开始出现饲料化 肥,它标明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再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集约需要化肥 需要饲料,我最近再去看农民墙上的广告,那么我发现,农民墙上的广告排在第一位的是打电话的手机,第二位的是药,那么再往下排,有家具 电视机,当你看到手机成为农村广告排行榜里面第一位的时候,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农民他们现在要了解外部世界,他们要走向外部世界。他们要和外部世界建立起联系。 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农村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江苏丹阳县大坟村,30年前一个原本要靠讨饭为生的村庄,现在已经打造成了闻名全国的“眼镜城”,当地的农民也成了一个个亦工亦农的企业主,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地处吕梁山区的石楼县,30多年前,是个春天喝不上粥,冬天穿不上棉袄的穷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红枣产业基地,年产值达到5700多万元,农民也成为了一个个红枣经纪人----- 常熟县虞山镇,这些曾经土生土长的农民,正在参加自己企业的股东代表大会,30年前,这个要靠编织柳条维持生计的穷乡镇,如今产品销往国外,孵化出了2家上市公司------ 虽然我们不知道 未来的30年,这些村庄将在中国的土地上涂抹出怎样的绚烂图景,但过去的30年使我们有理由去期待它们的明天------- 第四集:苍茫大地 这里是北京的地坛,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此后381年间每逢夏至,明清两代15位皇帝,都要亲临此地,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尽管贵为天子,也必须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个小时之久。他们祭拜的——就是地神。 现在的地坛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隆重的仪式也遗洒在久远 的历史长河中。但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一刻也不曾中断过。 在这片土地上有中国人的汗水和热血,有期盼和未来。瞭望这片土地常让人想起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疆土。俯瞰这960万平方公里,会发现一副美丽的画卷,这里有高山、平原、沙漠、沼泽。无论富饶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老齐从事土地测绘工作已有20年,为了核实土地使用的变化情况,每隔几天,他和同事们都要进行一次实地勘察。而在8年前,他外出勘察的周期 只需要一个季度一次,更早的时候,只需要一年一次。 齐文章:土地利用的变化 每月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监测工作的测量越来越频繁 这种越来越频繁的监测工作,是我国采取“天上查,地下管”等监管举措的一个部分。对耕地进行严格的保护,直接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关。 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这些卫星遥感图,时刻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 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就在这一天,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在破土动工,中国又有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了建设用地。 代表耕地的绿色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绿色的可耕地面积 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这片承载着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 千年未有的急速变革。 这里是北京市国土局的拍卖大厅,现在正在举行的是广渠路15号地的竞拍。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广渠路15号地从最初的 26 亿1千2百万的起拍价,被参加竞拍的地产大亨们叫到了30个亿,拍卖师不得不把竞价阶梯 由2千万元降到了1千万元。 1个小时,28万平方米,40亿6千万人民币,就这样,一块土地的身份从此改变。在中国,仅今年一到九月,60个城市成交土地就有4800多宗,成交面积达到23083万平方米。 从1987年12月1日,一位叫做刘佳胜的拍卖师,在深圳敲下了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锤,迈出了土地走上市场化的历史性一步,20多年过去了,在举槌落槌之间,土地身上的价签在以百倍千倍的速度飙升,刷新。土地,超过石油、钢铁、煤炭,成为了建国以来升值最快的一种资源。 攀升的地价背后,是强劲的需求。研究显示,在经历一段城市快速扩容期之后,中国将迎来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未来的2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会净增约3亿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到1300万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人口、城镇化 和工业化高峰的同时到来,必然会带来土地的非农化高峰。这直接对有限的耕地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曾经的地大 是真实的,如今的地不再大 也是真实的。当人们迈步走出千年的农耕时代,这种土地紧缺感的出现,正是源自于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 姚景源:过去我们长时间都认为中国的土地,似乎是无限供给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土地的供给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我们30年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问题。现在我们走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甚至你到一个县里你都会听到他们在讲,我们这里需要是土地的指标 我们这里用地不足,要是把我们现在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我们的用地需求加在一起的话甚至可能要超过我们整个的国土面积。 当人们清点家底,把目光投向那些耕地,就会发现中国虽然拥有辽阔的版图,但其实是一个不具有耕地优势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国土之上,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可以用作耕地。 我们的国土面积 比印度多600多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 却比印度少7亿多亩;我们的国土比美国大,但耕地比美国少10亿多亩。 就在中国的城市 不断上演着抢地大战的时候,农村也在上演着一场争夺战。农民,为了拓宽那一亩三分地,为了那土地上的产出,在和自然争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就出自黄河的这个流域,每年春季是黄河的汛期,老张家的土地有三分之一都要浸泡在水里,他说,自己是一个在水里找地种的庄稼人。 北赵村里人均两亩耕地,能填饱肚子,却难以增加收入,这些年,为了能多种多收,老张经常这样撑着小船,在黄河边的滩涂上、在被河水漫过来形成的孤岛上,一亩一分地整理荒地、筑上河堤;为了能深入淤泥里去种粮,他把积蓄和贷款 全部用来买农业机械。10多年来,他开发荒地1000多亩。然而,最让他揪心的 是黄河发大水,这些土地常常又被河水索要了回去。 山西临猗县北赵村村民 张天才:这些原来都是苞米地 全都冲到河里了 起码100多亩冲到河里去了,原来滩那边大弯子。(50亩玉米地全淹了,水上漂的全是庄稼) 黄河水在山西临猗和陕西合阳县交界处流淌,漫到哪边,哪边的农民就失去了田地。于是黄河东岸是丰收,西岸 就是耕地被淹没。老张们就在这样的希望和失望中,种了又淹、淹了又种。 就当黄河滩边的种粮人 在与河水争取土地的时候,贵州、湘西的农民们则是在石头缝中索要土地。 在重庆、湖南交界的地带,武陵山脉横贯其中,这里村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沿途我们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个村民把平地上的泥土 背上陡峭的石头山,把石头窝窝填上土,再种上果树和庄稼。 就是这样 肩挑背扛,喊着号子,里耶镇的村民们 一代又一代 不 断地改造满山的石头,在20多座石头山上种起了果树、庄稼。 如果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又有谁能感受到这种生命的分量,然而,即便是奋力与天抗争,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少,并集中分布在西北区和青藏区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地带。回首四顾,我们几乎难以找到后备的存量。 当把目光投向它身上承载的人口时,土地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仅比弹丸之地的孟加拉国,日本国略胜一点,排在倒数第三位。 常言道,土地为万物之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都依赖于大地的丰收,然而直面脚下这片如此稀少的土地,人们不能不忧虑 这片土地 究竟能承载多少炎黄子孙。 有科学家计算出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认为理论的最高承载能力 是15亿到16亿人口,若按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需粮食500公斤计算,并参照我国单产现状 和历史增长趋势预测,如果土壤、种子、水利 等农艺水平没有重大突破,届时我国耕地将出现2亿亩赤字。这一历史时刻 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幻想,而是近在15年后的2025年。 一方面是耕地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另一方面是耕地还在急速减少。从这张近30年来 人口和耕地的变化图上,不难发现我们的耕地面临的形势。 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项目负责人郧文聚展示了历时10年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一张中国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最强劲的工业化发展区域 与最需要保护的优质耕地分布区 是重合的,形成面对面的冲突。在这52个优质耕地连片区,分布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90%的可灌溉地;同时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80%座落在上面。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则全 部座落其中。 郧文聚:城市发展、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它要用地,它用地,直接面对的就是优质集中连片的耕地。这样的形势确实是很严峻的。一定要管好,又要慎用。 从吹响工业化号角的那一声起,也许就注定了我国耕地的减少 是不可逆转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必然要一定的土地做保障,我们既不能不顾经济建设的合理要求,也不能只考虑城市化的发展,而忽视保护耕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正在把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放在重要日程。 为了确保我国在发展中的土地安全,早在1986年,我国就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并在修订版中,把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样在1986年,耕地锐减的惊人数字,促使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即刻设立了一个与土地使用部门 没有利益关系的机构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这个部门合并升级为能够行使更大职能的部级单位。而后,中国的这个部门就一直在保障发展 和保护耕地之间,不断的平衡着。 周玉川,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20年来 研究土地发展变化,曾亲历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出台。 周玉川:1996年我们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的时候 用了17个城市的卫星照片 分3个时段 看这17个城市占地的情况 中央领导同志一看 都认为我们国家耕地保护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样发展下去那是不得了的 这样呢 提出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 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人口 和将来粮食生产的情况 确定的一个目标。 粮食与土地有着直接的关联,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 是一个生命得保障线,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基本满足食品消费的需要。中国目前粮食平均亩产 320公斤左右,按此推算,人均所需耕地至少为1.15亩;由此 要确保目前 及人口高峰期的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是底线。 中国有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荒发生之后,越南、印度、埃及等粮食出口大国 相继宣布限制出口。 一时间,让那些发出 中国粮食可以依赖进口、不必坚守耕地红线等等论断的人们沉默了。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从北宋流传至今的谚语 渐渐成为了一个传说。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曾经的鱼米之乡,昔日粮船穿梭、向全国输送粮食的胜景,早已被运输工业品的船只 所替代。位列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无锡市,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粮食自给率已经不足31%。 就在我国建设用地的需求仍然旺盛,耕地每天都在减少的时候,在一些地方我们还能看到土地利用的奢华场面。 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座高尔夫球场 在广东省中山建成。此后兴建之风愈演愈烈。尽管,从2006年开始,国家就已经严令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但在过去的5年里,国内高尔夫球场仍由1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按照一座高尔夫球场平均占地1000亩左右计算,目前占用的土地 就已经达到5万多亩。 土地的粗放利用还不止于此。2008年国土资源部仅在东部一个省份督察核实,就发现53宗5823亩土地存在闲置问题。已经开发的土地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目前,我国人均城镇建设用地 已经达130多平方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人均82.2 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姚景源:我们不少地区都在盲目地搞开发区,甚至有的乡镇也搞开发区,但是当你到了开发区之后,它没有什么项目,那么它就是把土地圈下来。所以我们大量的良田我们的土地 就被以开发区的名义浪费掉了,还有一种状况,有一些企业他们搞所谓的花园式工厂,你到一些企业去看,它占了很大很大面积的土地,但是它真正的生产作业车间却在其中只是很少的地就可以建起来了 剩下的都是搞所谓的花园。你走遍全世界包括世界上知名的大企业,我没有看见一家企业是标榜它是花园式工厂,它有那么大的占地面积。为什么我们会出现那么多的花园式工厂呢,就是因为我们把土地资源以低价甚至无偿的方式,交给了这些企业。花园式工厂背后掩盖的就是对土地资源最大的浪费。经济发展是要占用土地,而另一方面我们13亿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源于这片土地,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 最重要就是我们要 第一实施要严格的土地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第二我们还是要研究我们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当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耕地数量减少的时候,耕地质量的下降也引起了重视。这被称为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流失”。 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渣、废气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而最终承受这一切的,是负载万物的土地。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已经启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投资10亿元、用3年时间 摸清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在“苏南模式”的诞生地 无锡锡山一带,今天已经开始针对土壤污染、原生态消失等负面效应采取对策。 通过深度翻耕、添加有机肥、以及关停污染工厂等办法,使100多亩土壤恢复了生机。 这是一场争夺战,就在这些化学品 侵蚀着土地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加紧它的掠夺。 沙漠化的黄龙 正以惊人的速度 掠食着大西北,历史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 建立的国都 统万城消失了,西汉中叶以后 穿越昆仑山和天山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不见了。它们被迅速扩展的大沙漠所吞噬。这些,并不完全是历史。土地退化、沙化的面积,仍在以每年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继续扩展,相当于每年丧失一个中等县面积 土地的生产力。 这是一场覆盖全国的大调研。这是从国土部门负责人、到最基层的农民,130多万人 历经10多年的时间实地勘测,形成的数据库。这是要守住耕地数量,更要保住质量的当今中国人 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这份《农用地等别调查与评定》 第一次摸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为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提供科学根据。 调查显示,光、温、水、土匹配条件较好的高等别耕地 极为短缺,只占到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而中低产田占到90%以上,远远高 于传统上认为中低产田 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份长达40万字调查报告用48个字作为总结: 保护耕地,不仅要保住数量,更要保住质量;不仅要保住粮食产能,更要保住食物安全,不仅是要保住饭碗,更要保住生态。 2007年两会 温家宝总理:“节约 集约用地,不仅关系 而且关系当今社会生存发展 而且关系到 国家长远 生存根基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这里是四川成都西来镇,通过整理荒地、废弃地,新增耕地3800多亩,同时增设了水利灌溉等设施,土地质量得以提高。 在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经过一年多的机械化平整、铺设灌排渠道,整理土地400多亩,原来高低不平的废地 变成了路渠配套的标准农田,打造成为重要的芦笋产区。 本着能利用废弃地、旧场地、就不占用新地的原则,河北省永年县新建工厂,全部利用的是废弃的砖瓦窑场、废弃的尾矿等占用的土地。已开工建设的16个项目中,没占用一分耕地。 60年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整治,全国补充耕地4163万亩。 60年来,土地资源管理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用地,还通过实行耕地保护制度,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0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13部,土地资源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万物土中生”——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参透了土地、人、和发展的关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仅生长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更扎根着中华民族不变的情感。尽管相当数量的中国人 已经在体验着城市化 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了,但从纪年 节日,到乡音 方言,土地的气息依然渗透着他们的生活。 在数不清的诗词歌赋中,土地被中国人无数次地呼唤作母亲。无论行走在田野乡间,还是钢筋水泥的丛林,都请不要忘记,土地这位 母亲,不仅养育了我们和祖辈,更照护着我们的子孙和未来。 第五集:资源扫描 这些钻机在一步步地向地下延伸着,十年间,中国油井的深度一次次地被刷新。2008年,这口钻井的
本文档为【国情备忘录[管理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9-23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