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资料

教育学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再到___ _的过程。 4.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5.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

教育学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又称____。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再到___ _的过程。 4.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5.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7.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8.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9.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0.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 1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2.六艺:________。 13.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4.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16.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7.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____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____,其次是____。 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⑴教育终身化;⑵教育社会化;⑶教育生产化;⑷教育民主化;⑸教育国际化;⑹教育现代化;⑺教育多元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______。 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____》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____》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思想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等。 4.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____;第二步叫____;第三步叫____。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中。 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____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____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____》中有大量反映。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的《____》。 8.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____》。 9.德国哲学家____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0.瑞士教育家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1.英国哲学家____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____的《____》为标志;美国____的《____》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3.____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__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__ __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4.____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____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____,____等。杜威强调____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 师应以____为目的,围绕____组织教学,以____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____教育思想体系。 1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 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⑴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⑶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 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的要求。 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____。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___”。 在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1.教育是一种____的文化现象。 2.教育与文化是____的关系。 3.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 5.学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按照不同的层次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等等。 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 8.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11.____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____是教育的直接目的。____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_______ _ 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____,____,____。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____,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____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_ ___。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__和____的影响,____是一种特殊的 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遗传是指________。 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4.成熟是指________ 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5.环境泛指________ 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6.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⑴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⑵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⑷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的研究揭示:____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__ __,一种是_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___”。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____、____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________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的制约。 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____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8.教学目标是: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____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____。 2.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__。 3.____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_ ______ 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 展 成 第二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和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和,发展学生,形成科学及培养、发展的过程。 2.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__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的认识活动,是实现__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 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⑵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6.学生以学习__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为基础。 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__是发展智力的基础,__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8.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是: 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⑵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⑶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⑷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9.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10.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12.教学过程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4.____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____和____。 第八章教学(下)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教学工作以____为中心环节。 2.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4.备课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5.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和____。 6.了解学生包括了解____、____、____、____等。 7.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____、____、____。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____,____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9.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__和____。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 12.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⑴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和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⑵作业,。⑶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⑷教师应经常学生的作业。 13.____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14.试题类型大体有____和____两大类。 15.测验的____,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是此而非彼)。测验的____,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测验的____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测验的___ _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 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 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____形式。 4.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5.____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6.夸美纽斯的《____》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7.班级授课制在____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8.我国最早常用班级授课制的是____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 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⑴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地培养人才。⑵有利于发挥的主导作用。⑶有利于发挥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不利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强调系统的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10.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或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11.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分为:____和____。 12.____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有两种形式:____和___ _。 13.____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14.____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15.____是指教师不再在课堂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目标教学法“三本”:、、)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 1.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和的活动。 2.德育是相当于体育、智育而言,是____、____和____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3.德育包括____、____、____等形式。 4.德育的意义:⑴德育是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⑵德育是 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⑶德育是实现的条件和保证。 5.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6.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7.____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8.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⑴德育目标。⑵受教育者的特征。⑶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9.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10.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1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⑴针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防的发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⑵就有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⑶针对少数有的学生,进行与。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____、____和____。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均衡性(发展关键期)对策:善于根据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顺序性(皮亚杰、柯尔伯格):循序渐进 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互补性: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非常重要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霍尔:遗传决定论)二、成熟(格塞尔:成熟决定论)三、环境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3.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 (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a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b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c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2)受教育的权利: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学生的义务(1)受教育的义务(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4)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5)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的多样化 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示范者的角色 4.管理者的角色 5.父母和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 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四)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精神 4.良好的道德修养 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㈡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 好帮助的关系 ㈢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人的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 2.建立教师威信(能力、知识、人格魅力等) 3.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包括以下三方面: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地位和意义 ㈠地位:在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㈡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教学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二、教学的任务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㈢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㈣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㈢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㈡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三类八法) 1.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⑴讲授法⑵谈话法(也叫问答法)⑶讨论法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⑴演示法⑵实验法⑶参观法 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⑴练习法⑵读书指导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㈢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4)作业批改应遵守的要求1.符合要求2.分量适当,难易适度3.要求明确,时间具体4.及时批改、讲评 3、班级授课制优缺点 ●优点: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不足:不利于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肢解知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中学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的规律 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思想品德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2.知、情、意、行的关系: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行受知、情、意的支配和调节,同时又影响知、情、意。 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发展的;2.德育过程活动和交往的特点⑴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⑵内容、形式的多样性⑶对象的有限性;⑷科学性和有效性 ㈢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㈣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含义、贯彻要求) 1.导向性原则 2.正面教育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与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 6.班主任工作 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法 2.榜样法 3.陶冶法 4.锻炼法 5.品德评价法 二、班级管理 ㈠含义是教师根据学校教育目的和要求,采用适当方法,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㈡班级管理的作用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㈠常规管理㈡平行管理㈢民主管理㈣目标管理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㈠受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表现1.教师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就的主要指标; 2.让学生服从老师,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表现1.班干部相对固定,特殊化;2.“班干部”的“荣誉”重于“责任”; 3.学生都想当干部,却缺乏“做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A.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B.健全的班集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㈠明确的共同目标;㈡一定的组织结构;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班集体的教育作用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E.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㈠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㈡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F.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㈢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2.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3.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G.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内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⑵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关系;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方法——⑴通过阅读学生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⑵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本文档为【教育学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221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5-18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