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

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

举报
开通vip

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尚玉文化,中国有着近万年的用玉传统。 作为中华软玉之一,巴林石是中华祖先最早开采和利用的美石之一。它的开采与利用上限,可以直接上溯到距今8000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兴隆洼文化巴林石制品的出现,与我国玉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密切相关。到了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初,契丹建辽期间,巴林石制品大量出现,成为辽玉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本文重点对出土的辽代巴林石器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做出分析和探讨,以便于我们今后对巴林石质地玉器做更深入的研究...

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
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尚玉文化,中国有着近万年的用玉传统。 作为中华软玉之一,巴林石是中华祖先最早开采和利用的美石之一。它的开采与利用上限,可以直接上溯到距今8000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兴隆洼文化巴林石制品的出现,与我国玉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密切相关。到了公元10世纪初至13世纪初,契丹建辽期间,巴林石制品大量出现,成为辽玉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本文重点对出土的辽代巴林石器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做出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探讨,以便于我们今后对巴林石质地玉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契丹;巴林石;材质;辽玉 2596(2014)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5-0013-05 近年的契丹和辽朝考古资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辽朝是一个直接承继周秦汉唐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传统,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建立起来的玉文化大国。1950年代至1990年代相继发现的辽赠卫国王驸马墓、?陈国公主墓、?耿延毅、耿知新父子墓、?义县清河门左移离毕墓、?耶律羽之墓、?萨里坝乡水泉1号辽墓、?吐尔基山辽墓、?法库叶茂台辽墓、?北票水泉一号辽墓、?锦州张扛村辽墓、?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11 等一系列契丹大贵族玉敛墓葬出土的包括各式嵌玉戒指、各式玉带、玛瑙璎络、水晶璎络、琥珀璎络、玛瑙项饰、绿松石串饰、玛瑙鞍具辔饰、各类玉质器皿在内的巨 量辽玉资料,表明当辽之际,在契丹上层社会中,长期流行着十分奢华的尚玉之风。《宋史》卷472《蔡京传》载蔡京曾曰:“臣昔使契丹,见玉盘盏,皆石晋时物,持以夸臣,谓南朝无此”。 据近年的统计数据,1950年代以来,在契丹本土的内蒙古东部、东北全境和包括京、津在内的河北省北部地区一带出土的辽玉单体数量已经超过逾5000件,分别出土于100余座墓葬和若干城址、含窖藏和佛塔,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巴林石制品。在辽境出土的辽代玉器中,只有巴林石制品百分之百地取材于当地,其工艺技法,能够真实地反映辽代契丹本土地区的风格和水准,因此,辽代的叶腊石制品,对于辽玉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学术价值。不过,在今本《辽史》中,找不到有关巴林石的任何信息,这里试就近年考古发现的辽朝考古研究成果,对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和利用情况作一简要疏理。 一、公私印章类 建立辽朝的契丹族是一个先后融合了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回鹘和粟特等古族成份而形成的典型的社会混合体。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是在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在北方长城地带发展起来的一个多种民族成份混居、多种文化因素汇聚的王朝。公元947年,辽太宗灭亡后晋之际,把后晋的“诸司僚吏、嫔御、宦寺、方技、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这是发生在辽朝初年的一次中原传统文化大规模地北向移植事件,直接促进了新兴辽朝的汉化进程。契丹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南北面官制的实施和推行,成功地在北方部族社会创建了后新征服的东部渤海、南部燕云地区分别实行 北方式的部族制管理和中原式的州县制管理,并且同时把社会改革的方向指向了汉化。到了辽道宗在位期间,道宗曾自豪地说道:“吾修文物彬彬,无异中华”。12 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氛围下,中原传统的公私印章,在辽朝境内获得普遍流行。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赤峰境内发现的辽代巴林石质地印章,数量可观。由此可以窥见巴林石在当辽之际流行情况之一斑。 在翁牛特旗桥头镇河南营子出土的契丹文印章长9厘米印文为九迭篆,边款有契丹文楷体,长方形直钮,钮上正中有一双钩楷体“上”字,是目前印形最大、制作最精、保存最好的辽代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官印。此外,同时还出土了一枚用巴林石刻制的契丹大字印章(图一)。 1958年,在辽上京遗址发现了一枚巴林石印章,印文面长宽3.5厘米,印章高2.5厘米,印文为“佛法僧三宝圆通之印”,是辽代寺院用印。现藏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图二)。 此外,1956年,在辽太祖陵址发现了一枚巴林石花押印,印文面长宽各1.5厘米,高4厘米。1975年在辽上京皇城、汉城及其周围出土了十八枚各种形制的印章,其制印材料多为巴林石,这充分的说明了在辽代的上层统治贵族及社会各阶层,巴林石印章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据有关研究考证,这些巴林石印章,从时间上都早于元末明初画家王冕首创以青田花乳石治印,对研究我国以石治印的历史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 二、佛教造像类 辽朝立国期间,始终奉行较为宽松的思想文化政策,北方部族传统的 以祭祀天地为基本特征的萨满教、西方传来的佛教、中原地区发展起来的道教以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学说,都得以在辽境顺畅通行。祖神册元年(916),阿保机诏问群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群臣皆曰当以佛教为先,阿保机不同意说:“佛非中国教”。太子耶律倍回答:“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在较为宽松的文化政策下,佛教的发展更属充分而异常。 唐朝天复二年(902),阿保机南下掠地,攻占今河北、山西一带,掠取中原汉人战俘近十万人,迁徙于今西拉木伦河以南,筑城龙化州以居之。为了安抚和稳定被迁徙的汉民,特建开教寺,这是辽地崇奉佛教的较早记录。辽朝初年,中原人曾见闻辽朝的大本营西楼一带“有佛寺三,僧尼千人”。 辽朝在太宗统治时期,在意识形态方面作了一项重大调整。《辽史》卷49《礼志》载:“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于拜山仪过树之后,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后拜神,非胡刺可汗之故也。”这种情况说明,太宗朝以后的辽朝社会,佛教的偶像“白衣观音”被奉为具有辽朝祖神地位的“家神”,由此可见佛教在辽朝非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到了兴宗和道宗之际,佛教的道场被办进了皇宫,辽朝由上而下,步入佞佛的发展路线。《辽史》卷23《道宗纪》载太康四年,“诸路奏饭僧尼三十六万”。后世论曰:“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徒勒小惠,蔑计大本,尚足与论治哉~”13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终辽一代,佛教造像事业十分盛行。因此,传世和出土佛教造十分常见。其中有相当数量系巴林石制品。现聊举数例: (一)抬佛游行造像 辽上京遗址附近望京山出土,现藏巴林左旗博物馆。共2尊,均属小型造像,色呈乳白,下为莲座,后有背光。其中一件双手在头的上方垂直下合拢,指向头部。其下有四人扛抬着莲座。高6.4、宽4.5厘米。另一件也是下有四人扛抬着莲座,莲座之上的坐佛双手举在胸前,头部残缺。高7.6,宽4厘米(图三)。14 从造像本身分析,这两件佛像表现的似是佛诞日之际,众信徒肩举佛像游行的情况。 (二)阿弥陀佛坐像 辽宁省昌图且县八面城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图四)。15 (三)带冠释伽佛坐像 上个世纪,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曾出土一尊戴冠释伽佛坐像,此像端坐于高高的须弥莲座之上,双手合拢,托着钵盂,背有佛光。据有关人士考定,所用材质为巴林石,从石质上看,用的是巴林石中的粘料。现藏喀喇沁旗博物馆(图五)。16 三、艺术雕塑类 契丹在建立辽朝之前,曾长期作为唐朝的边郡,在与唐朝的长期交往中,中原内地的思相意识、文化形态源源不断地输入契丹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契丹上层早已高度汉化。契丹建辽期间,又与中原的五代北宋政权长期保持着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往来关系。正是这样的原因,唐宋以来,中原汉地常见的以人、鱼、花、鸟为基本题材的雕塑绘画艺术传统,也为契丹上层社会所喜爱,并获得了在辽境的广泛流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余年间,在契丹故地发现了大量以山林野兔、家禽 狗马为基本创作题材世俗雕塑绘画作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内容。在大量辽代雕塑艺术作品中,也不乏巴林石之作。 (一)子母狮 契丹故地这类世俗风格体裁的巴林石雕塑作品,其上限至少可能追溯到唐代。如在辽宁省朝阳市境内发现的唐韩贞墓中,就曾有过一件唐人采用巴林石雕制的子母狮造像。此像活泼生动,充满世俗亲情乃至人情意味,实为一件难得一见的巴林石上乘之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六)。17 由唐朝创始的这种以子母狮为创作题材的巴林石雕塑艺术,为辽朝所继承并加以光大。近年在巴林左旗十三敖包乡境内也曾有过发现。此件作品高6、长6.5、宽4厘米。母狮转体蹲坐,作狮子吼状,子儿紧里约相依在母狮身边,充满亲昵相依之温情。与前文提到的唐代同类作品相比,此件的艺术风格更形圆润饱满,更显世俗情调。现藏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图七)。18 (二)镇茵 巴林左旗白音敖包乡联合村出土的狮形石镇茵,是又一件辽代巴林石雕塑杰作。镇茵是古代贵族阶层野外畋猎生涯中,用在镇压野营铺设地毯的边角之用品。近年来,考古发现的这类物品十发常见,从中可见辽代贵族畋猎鞍马生涯之一斑。这件镇茵系采用表灰色巴林石制成,造像特点是在一个椭圆形的底座上雕出一只蜷体低首伏卧的狮子,造型饱满圆润,线条刚劲流畅,面带威容(图八)。19 (三)野兔 在辽代的雕塑绘画艺术品中,经常见到有以充满山林野趣情调的猪、 鹿、野兔等野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在辽上京汉城遗址和辽代州城遗址中,都曾有巴林石质地的石雕野兔出土。其中,辽上京汉城遗址出土品为红色叶腊石质地,有桔红色斑纹。雕件以圆雕手法成型,辅之以透雕和线刻手法雕琢细部。主体部分半卧于方托之上,头低垂,尾内卷。充分表现出兔子的温顺特征(图九)。20 (四)玉狗 辽代的巴林石玉狗早年出土于辽中京遗址,1973年入藏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玉狗系采用乳白色巴林软玉制成,呈卧式,昂首吠叫。自背至腹,有一坚向穿孔,以利于佩挂。此件雕件仅以几道十分简洁的线条,就把狗的形像特征表现得入木三分,古相典雅,形神兼备,是辽代巴林石制品的又一件难得佳作,充分体现了辽代的雕塑工艺水准(图十)。21 (五)荷花纹饰件 这种题材的辽代巴林石艺术品,目前已经至少发现2件。均藏辽上京博物馆。其中出土辽上京皇城遗址出土,长3.7cm。福黄巴林叶蜡石质地,整体近椭圆形,雕刻花蒂并莲的两朵荷花,刻纹粗细深浅不一,线条刚劲流畅,古朴自然,(图十一)。22 另一件出土辽上京汉城遗址,以黑色巴林石雕制,整体呈不规则椭圆形,正面下部线刻荷叶,上部刻三朵盛开的卷蔓荷花,造型准确,典雅华贵。背面平素,中穿一横孔(图十二)。23 (六)乐技俑像 近年辽代考古提示出的大量散乐题材雕塑绘画作品表明,辽代社会十分盛行散乐。此外,表现民间艺人说唱题材的雕塑作品也偶有发现,其中 就包括出土于辽上京汉城遗址出土的一件巴林石制品。此俑采用灰白色巴林石制成,身体直立于脚下方座之上。身体五短,通体圆鼓,头戴卷檐小帽,昂首微笑,面部表情,憨态可掬。嘴部微微张开,似在吟唱,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足上着靴,腰上斜挎一只答腊鼓,右手击鼓,左手打拍板,腰系束带,双腿迈动,似作边走边演唱状,被认为是个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形像。这件制品的出土,使人们真切地了解到了辽代民间艺术之一斑,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四、装饰品类及其它 近年的辽的辽代考古材料中,还以常发现大量的人体玉质佩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各式琥珀、玛瑙、水晶制品的璎珞项饰,可谓极尽豪华富贵之能事。此外,以采用巴林石制作的风格素雅,古朴清新的项饰也偶有发现。如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品中,便有一组出土于辽代遗址中出土的项上串珠,共计323粒,其中小粒321粒,外径0.7厘米,另有两个乳房形的大粒缀,外径为2.3厘米。材质系采用巴林石的瓷白石制成。(图十三)。24 另外,辽代的巴林石制品还见有用巴林石所加工成的牙刷,其造型已与现代牙刷无异。 五、巴林石与辽瓷 巴林石在辽代的开发与利用还被应用于制瓷行业。辽瓷是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瓷系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品种,其中的仿定辽白瓷、辽三彩等品类具有独特的工艺内涵,为辽朝所独创,在我国古瓷苑中自成体系,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的内容。 辽代契丹本土地区制瓷业 的兴起,契机是辽朝对于中原地区的扩张和大量定窑工艺技术人员的北流。史载辽太宗南征灭亡后晋之时,把在中原地区俘获的大量“方技、百工、”连同后晋皇家府库收藏的难以历数的文物悉运送上京。近年,在辽上京附近曾有多处辽代瓷窑遗址发现,如白音高勒、上京南山窑等等。有关瓷器研究者注意到,辽代所产瓷器,釉色有一种特殊明亮的光泽,经深入考察,认为是配釉成份中有巴林石粉末填加所致。考古调查材料表明,在辽上京附近辽代瓷窑遗址中,随处可见各种辽瓷碎片和巴林石的残渣碎石,粉料场堆积物中也都是巴林石废渣(图十四)。可见当时辽瓷烧制的过程中除了使用巴林石支垫外,还将巴林石作为主要的原料,巴林石的开采量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另外,在今天的巴林石矿区也发现有辽代古采坑以及矿渣堆积物。大量的矿石被运到山下平地,分发给各作坊加工或出售。巴林石矿通往小城子、哈拉哈达至辽上京运矿石的古道痕迹,仍然依稀可辨。 近年来,随着辽代考古的不断深入,辽代建在本土地区的玉器加工作坊也初见端绪。如在巴林左旗白音敖包乡发现的玉雕作坊遗址,曾出土挖出了大量的玛瑙、玉石碎片,其中也有很多的巴林石碎片,残玉上有加工过的痕迹,切割面相当平滑规整,碎片形成一片片聚散状。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辽代加工巴林石的玉器作坊遗址,从初步的调查情况可知,当时不仅加工工艺相当的先进,而且当地有若干个同样的小作坊,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图十五)。 上述分析表明,辽代的巴林石开采与利用事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兴盛势头,并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成就。这一时期的巴林石除了被广泛应用于 雕制印章、神佛造像、各类艺术雕塑、各种装品制作和生活日用品的制作而外,还被用来作为烧制辽瓷的重要配方元素。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巴林石在辽代的广泛开发与普遍应用,使得辽代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被赋予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注 释: ?前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J].考古学报,1956(3).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M].文物出版社,1993. ?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氏墓发掘报告[M].孙进己.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北京出版社,1997. ?李文信.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4(8).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6(1). ?邵国田.敖汉旗文物精华[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辽代墓葬[J].考古,2004(7).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发掘组.法库叶茂台辽墓纪略[J].文物,1975(12).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宁北票水泉一号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12). ?刘谦.辽宁锦州张扛村辽墓发掘报告[J].考古,1984(11). 11 项春松.克什克腾旗二八地一、二号辽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3). 中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局,1977. 12 13 《辽史》卷26《道宗纪》. 14 18 19 20 21 22 23 唐彩兰.辽上京文物撷英[M].远方出版社,2005. 15 17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河文明展文物集萃(内部资料). 16 24 朱景田,等.巴林石[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徐阳)
本文档为【浅析巴林石在辽代的开采与利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8-04-02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