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论文资料)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论文资料)

举报
开通vip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论文资料)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论文资料)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 , 作者:杨宝霖 , 审核:李恩泽 , 发表日期:2008-11-24 16:52 , 来源:网络 , 【大 中 小】 南雄珠玑巷宋元两代的氏族南迁,对明代广东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要研究广东发展的历史,必需研究南雄珠玑巷氏族的南迁。我作为东莞人,仅就南雄珠玑巷氏族南迁东莞的实况,草此拙文,以明东莞发展之迹。 一、南雄珠玑巷氏族南迁东莞的情况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 『珠玑巷』条云:『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论文资料)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 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 , 作者:杨宝霖 , 审核:李恩泽 , 发表日期:2008-11-24 16:52 , 来源:网络 , 【大 中 小】 南雄珠玑巷宋元两代的氏族南迁,对明代广东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要研究广东发展的历史,必需研究南雄珠玑巷氏族的南迁。我作为东莞人,仅就南雄珠玑巷氏族南迁东莞的实况,草此拙文,以明东莞发展之迹。 一、南雄珠玑巷氏族南迁东莞的情况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 『珠玑巷』条云:『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舆清范端昂《粤中见闻》卷四所载同。)东莞亦不例外,兹叙之如下: 琥珀坑丁氏 始祖丁迪隆,其先,南雄保昌县丁家洞人,宋干德(九六三——九六八)间,迁东莞文顺乡。历十八世,至元,十九世丁麟(一二七?)——一三三六),字世祥,号碧崖,迁居周坑(今东坑镇丁屋东面),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丁松确(号雪村)迁至丁屋(东莞《丁屋丁氏家谱》) 桥头、大沥利氏 宋初,利隽卿由南雄迁东莞大沥,后世分支桥头(今东莞常平镇桥沥乡)。桥头、大沥已困为一乡。 (《东莞地名志》) 上士冈黎氏 黎氏先世居虔州(今江西宁都),宋熙宁(一?六八——一?七七)间,黎董孙官于南雄,宦游入广,卜居莞城东郊上士冈,后来此地称学右。 (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五) 东莞邓氏 邓宣先世居江西吉水白沙里子汉黻,宋初为承务郎。宋开宝(九六八—九七五)间迁南雄珠玑巷。曾孙符,宋崇宁四年(一一?四)进士,授阳春令,权南雄州悴。邓符精堪舆,南游东莞,乐挂角山(今属香港新界)山水之美,筑力瀛书楼,讲学其中。迁三代墓于元朗。符二子:长于名阳,迁于福隆(今东莞石排镇福隆围);次子名布,居岑田(今属香港新界)。阳子名珪,布子名瑞, 珪子元瑛、元禧,瑞子元祯、元亮、元和,是为五大房。元瑛子孙居东莞竹园、鲤鱼石、莞城南街等处。元禧子孙居福隆、雁田。元亮子孙居锦田(即岑田)、元朗、大埔等处。元祯子孙居屏山、白蚝等处。元和子孙居东莞怀德。今居香港之邓,为元祯、元亮两房之后为多。据香巷政府调查所得,香港新界邓氏建村五十,又据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七日香港《成报》载香港邓氏人口已逾百万。元亮子惟汲,尚宋宗室女,惟汲封郡马都耐。(邓步云《南阳邓氏开宗族谱源流考》、《锦田邓氏师俭堂家谱》、《青衣谭蓝田村邓氏族谱》、《屏山邓氏族谱》等及香港萧国健先生《香港新界邓氏源流考》) 北街何氏 何氏世居南雄沙水,有宏者(登宋崇宁(一一?二——一一?六)进士,为四会令,摄东莞,卒于官。子孙遂家于东莞城北街。三世孙何国瑞,登庆元六年(霖按:庆元六年非开科之年,应是『二年』即一一九六年或『五年』即一一九九年)进士,授南恩州司户参军,六世孙何文季,宋亡不仕,工诗,有《兰斋集》。(明陈琏《琴轩集(宝安何氏族谱序、讷庵处士何公墓表》 民国《东莞县志》卷四四《选举表》) 东莞封氏 封氏世居南雄保昌封坑,封氏朝奉公之父、兄、弟三人南迁,一居新会,一居羊城,一居东莞。居东莞者生朝奉公,朝奉公于宋政和(一一一一——一一一七)间与妻罗氏同葬白泥坑。(陈琏《琴轩集(宋朝奉封公墓碣铭》) 东莞李氏 先世南雄保昌人,约宋崇宁(一一?二——一一?六)迁东莞。(明陈琏《琴轩集.李氏族谱序》) 中堂旧楼罗氏 罗氏居南堆珠玑巷,宋宣和七年(一一二五)迁居中堂,其子罗锐,任广西苍梧县史,回乡后建一高楼,后遂以此名其村曰旧楼。(《东莞地名志》) 大宁谭氏 谭氏世居江西虔化(今江西宁都)西俊村。宋建隆元年(960)避乱,谭宏帙定居南雄保昌珠玑里沙水村,建隆三年(九六二)回虔化。景德二年(一??五)宏帙次子瀚再度回珠玑里。其曾孙惟月迁东莞大宁,时在宋绍兴(一一三一——一六二)间,至今已二十六世。今谭氏后人除聚居大宁外,还分支金洲之洲头(今虎门镇金洲乡洲头村)及中山小榄、惠阳等地。(《东莞大宁谭氏族谱》) 南街翟氏 先世居休宁(今安徽休宁)。宋靖东(一一二六——一一二七)之变,中原大乱,翟徽入南雄,继迁东莞,居南街,二子,长翟杰,登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次侃,年尚幼。侃子景 先,淳佑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景先子龛,咸淳六年(一二七?)乡荐第一,为东莞主簿。翟氏为长寿之族,翟徽百龄犹健在,翟侃夫妇同登百岁,翟景先卒年九十八,翟龛卒年九十一。 (《罗村翟氏族谱》、王纶《存溪翟先生墓表》、阮元《广东通志》卷二七?) 北栅陈氏 陈氏系出 川,唐大中(八四七—八五九)间,由江西石城县竹园迁居南雄保昌严塘里,宋建炎(一一二七,一一三?)间,陈常仕宋为朝奉大夫,宦游五羊,留家于大宁,传六世。陈述迁北栅凤冈下,遂为北栅陈氏一世祖。至今为东莞望族。除散居外地不计外,聚居北栅者,近三千口。(《凤冈陈氏族谱》) 赤冈何氏 其先南雄沙水人,宋南渡初,何行迁赤冈(今虎门镇赤冈乡)。 (明陈琏《琴轩集.何氏族谱序》) 茶山卫氏 原籍河北大名,唐僖宗(八七四,八八八)间迁南雄沙水。宋建炎(一一二七,一一三?)间卫弘官福州司户,金兵南侵,弘与弟达、衍南下避兵。达家于番禺沥滘弘、衍家于茶园(今茶山 (《东莞茶园街氏族谱》) 镇)。 茶山雄绪堂袁氏 先世居南雄珠玑巷,袁祯于绍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迁茶园(今茶山镇),(《东莞茶园雄绪堂氏族谱》、明林光《南川集.茶园袁氏族谱序》) 英村罗氏 罗贵居南雄珠玑巷,宋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组织九十七家三十三牲南迁。罗贵居冈川大良都古蓢甲蓢底村,罗贵生子清之,清之生翔,徙东莞英村,迁莞后七世孙罗亨信居莞城西门,是为『西门罗』之始 莞城谚云:『东门古.西门罗.南街邓,北街何,市桥下有只大『鹏』哥(市侨街旧多彭牲) (《英村罗氏族谱》) 茶滘黎氏 黎氏先世居南雄,宋绍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间,黎氏之致政公迁居茶滘(今为中堂镇槎滘乡),(明陈琏《茶滘黎氏族谱序》) 燕川陈氏 陈氏先世居洛阳,北宋末,陈氏之朝举公偕三子避金兵迁南雄珠玑巷。长子康道、三子康运继迁东莞归德场涌口里(今宝安沙井乡),康道之孙友直迁燕川(今宝安松岗镇燕村》。(《宝安燕村陈氏省庵祖家谱》) 沙井陈氏 即燕川陈氏中康运,居沙井。(《元朗流浮山陈氏家谱》) 员头山何氏 何氏迥祖居南雄,历十世,何氏嗣祖迁东莞城西栅口复迁员头山(今茶山镇黄屋、刘屋二乡)。明初封东莞伯的何真,为入莞后第五代孙。 (《东莞茶山何屋村何氏族谱》) 新桥曾氏 曾氏原籍山东武城,南宋初迁南雄保昌珠玑巷,继迁羊城,弟仕行居番禺小龙,兄仕贵则迁东莞归德场,今宝安沙井镇新侨村,为新侨曾氏始沮。 (《宝安沙井新桥曾氏族谱》、《番禺小龙曾氏族谱》) 东莞房氏 房氏世居山东定陶,唐房玄龄之后,宋代中叶,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东莞,家于篁村(今东莞城篁村)。 (明陈琏《琴轩集.房氏族谱序》、明吾庆善《房氏族谱序》) 山茶李氏 李氏居南雄保昌柯木里,宋建炎(一一二七,一一三?)中南迁,居莞城,至第八世李定道,于明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避乱于茶山,遂定居。 (《山茶李氏族谱》) 茶山钟氏 钟氏浙江 川(今浙江吴兴)人,宋雍熙(九八四,九八七)间,钟穆为南雄别驾,因居珠玑巷。长子,徙新会,数傅至钟亮,宋隆兴(一一六三,一一六四)任福州归宁县主簿,乃迁茶园钟屋。 (《茶山淳家坊钟氏族谱》) 东莞翟氏 翟卷石,先世大梁(今河南开封),宋南渡初,有翟某为南雄太守,遂家焉,其子贡元,迁羊城。贡元生直学。迁东莞,生卷石,登进士,授德庆泷水(今广东罗定县)主簿。 (陈琏《琴轩集.宋泷水邑簿翟公墓表》) 板石梁氏 梁格世居福州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二子,长熙嘏,次熙学,熙学流寓韶州南华寺,后迁南雄,赘居许塘许氏,其孙克登,号实斋,掌教增城,迁板石(今东莞常平镇板石乡)。子文奎。登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文奎侄梁该,登嘉定七年(一一二四)进士(《梁氏崇桂堂族谱》) 白马李氏 李氏先世南雄人,自李氏朝议公迁东莞白马(今东莞篁村镇白马乡)。孙李用有重名,精理学,理宗书『竹隐精舍』赐之,抗元之熊飞,用之婿也。 (明陈琏《琴轩集.梅外李公墓表》) 茶山袁氏 袁氏世居袁州分宜。有字君能者,宋孝宗朝为奉议大夫。迁居南雄柯子里,君能第六子松华徙茶园,六传至安一、安二,分为二宗。 (明林光《冰蘖集.袁氏族谱序》) 茶山燕喜堂陈氏 陈彦清,本徐州人,金兵南侵,其曾祖避乱居南雄。彦清登庆元二年(一二?六)进士,任福建泉州剌史。 (霖按:宋代地方官中无剌史之名,殆该族谱误记。)父孔范随任,任满,从水路归,经东莞,时流寇蜂起,水陆阻绝。遂寓居茶山。孔范卒,葬莞城南郊黄旗山,彦清于是置田宅于茶山龙湖头,即定居。今茶山超朗之龙头,下朗之陈屋,皆其后也。 (《茶山陈氏燕喜堂宗谱》) 茶氏塘角陈氏 陈应甲字廷魁,号巨生,本江苏建康(今南京)人,宝佑(一二五三,一二五八)间,授广东南雄府郡守,为避乱,偕子徙茶山塘阁。 (今茶山镇塘角乡)、 (《茶山乡志稿》) 栅口张氏 张文弼居南雄,理宗时迁居东莞栅口。 (陈琏《琴 张氏家谱序》) 轩集. 长表刘氏 先世南雄人,宋季刘富始迁长表(今属宝安)。至元末,有刘春台,倡义兵保卫乡里,与流贼战死。其侄头兴。承遗志。屯义兵于竹山,保障千余家,以功授博罗县尹。 (陈琏《琴轩集.长表刘氏家谱》) 椎山黄氏 先世南雄人,黄锦于宋末徙惠旸之水柬,又自惠旸迁东莞县城市桥,称『市桥黄氏』。六世孙思实,厌市桥烦喧,迁椎山称为『惟山黄氏』。 (陈琏《琴轩集.宝安椎山黄氏族谱序》) 沙头蔡氏 原籍汀州(今福建长汀),迁南雄,居柯子里珠玑巷,宋未,蔡安徙东莞靖康场(今长安镇沙头),至明末,分支今宝安松冈沙浦村。清初,又分居赤坎(今深圳蔡屋围), (陈琏《琴轩集.蔡府君墓表》、 《深圳罗湖蔡屋围蔡氏族谱》) 南社谢氏 谢氏本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末,族人谢希良仕焉南雄推官,卒于任,值国乱,不能归。其子尚仁,徙东莞,居茶山芦荻墩,转卜居于南社。 (《南社谢氏族谱》) 沙墩刘氏 沙墩刘氏始祖刘仲平,咸淳(一二六五,一二七四)间,携子束游东莞,遂家于罾步(今茶山镇增步)。 (《茶山乡志稿》) 梨川祁氏 宋有银青光禄大夫祁某,迁自南雄,卜居东莞县城北郊棠梨涌(今称梨川)。八传至祁顺,顺子敏,敕俱进士。 (明张元祯《江西左布政使祁公墓志铭》) 塔冈李氏 李氏系出陇西,唐末迁江西吉安(今吉安市)。宋直宗(九九七,一?二二)间迁南雄,居溪塘,四传到仙之,徙番禺鹭冈(今属广州市河南鹭冈)、仙之子才举。迁广州城北龙头市。孙昴英,宝庆元年(一二二五) 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及第、第四子性道,性道次子韬(又名尚文)迁居塔冈(今东莞东坑镇塔冈)。 (《东莞塔冈李氏族谱》) 大汾何氏 原籍四川资州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何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第一 (即状元),官至尚书右仆射(即丞相)。随徽、钦二帝被虏北迁。栗二子雍、熙居南雄沙水,栗之曾孙九继之子东起,仕元为南海沙湾巡检司,任满,居东莞莞城之河篱贝(今莞城平乐坊街尾)。东起之孙佐,迁大汾(今东莞万江镇大汾乡),遂开何氏巨族。 (《东莞大汾何氏家谱》) 石排王氏 王氏系出太原。南宋中叶,王松隐由南雄宦游东莞,卜居于石冈(在东莞石排镇)。 (明袁昌祚《宋处士世表王公墓志铭》) 社吉坊刘氏 刘氏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有刘保真,乃贵成之子,景炎(一二七六,一七七八)间,元兵南侵,保直从江西袁州迁凌江,继迁宝安(宝安.东莞之古名。今之宝安,是一九一四年由新安改。凡一九一四年前所称之宝安,乃东莞)居茶山社吉坊。 (明萧云举《明处士正斋刘公墓表》、《茶山社吉坊刘氏族谱》) 小享梁氏 梁氏先世南雄人,元初梁一郎迁东莞小享。元末,梁氏三世孙子政焉金利(今三水金利)巡检,元末盗贼蜂起,梁子政保卫地方有功。 (明陈琏《琴轩集.重修梁巡检墓记》) 上面所叙自南雄南迁的四十一族,决不是自南雄南迁东莞氏族的全部。历代的水火兵燹,使族谱、家乘,所余无几,今又在『文革』的『秦火』之余,资料更为难致,不过,就这四十一族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也可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一些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四十一族中,宋代南迁的,有三十九族,元代二族,南雄珠玑巷氏族的南迁,主要在宋代,宋代南迁的三十九族中,南、北宋之际南迁的有十四族,占35.9,,宋元之际南迁的有十族,占25.64,。两个时期合计占61.54,,几乎是全宋的三分之二。金兵南浸,北宋亡,元兵南侵,南宋亡。在中原多故,于戈纷扰之际,濒临 海洋,珠江横贯,平原广袤,土地肥沃,而且气候温润的东莞,是中原氏族通过南雄珠玑巷这个中转站纷纷南迁的好地方,中原的扰乱,加速了东莞的开发。 南来较早的氏族,占据了交通方便,接近城镇的地方;南来较晚的,就去开辟边远的荒芜之地了。东莞长安一镇,北布丘陵,南濒巨浸,是东莞边远之区,以长安为例,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兹据《东莞地名志》所载,列表于下: 自 然村 名 人 口 非來自南来自南雄的 來自南雄的 非來自南雄的 雄的 現居 旅香港 現居 旅香港 涌頭 1284 60l 霄邊 2369 814 咸西 789 340 錦厦 2927 987 街口 2331 735 新民 642 290 沙頭 4434 1104 厦 崗 2351 525 烏沙 2616 879 上沙 1925 544 夏邊 189l 512 上角 967 230 上近 310 90 鎮地村 106 60 增田 607 162 橫崗頭 457 352 新農村 606 150 蔡屋村 677 141 陳屋村 838 189 李屋村 546 18l 崗貝村 558 103 謹頭村 220 90 大井墟 50 40 大門樓 210 塘下 272 107 橋頭 160 130 上沙沙區 29 5 農裕村 200 崗厦新村 50 坳頭 150 270 沙邊 640 156 沙埔村 125 合計:21 11 20828 6511 10509 3278 所占, 34.3, 66.4, 66.5, 33.5, 33.4, 65.6, 二、南雄珠玑巷南迁的氏族及其对东莞的开发 开垦荒芜 明末清初的张穆在《故园茶山记》中曾说: 茶山,莞巨镇也。背山临水,周围百里皆浅泽,秋夏积水,汪洋无际,中有鹊岩、罗山、台山、凤山诸小岭,昔疍民居其滨。宋以来,诸姓始从此居,相传由珠玑巷至,则皆海内避乱流寓者。 (略)是时茶山,犹荒落也,及宣、成、嘉、隆(霖按:指、宣德、成化、嘉靖、隆庆、一四二六,一五七二)间,科第鼎盛,(略)里皆殷富。 (《铁桥集.补遗》) 茶山是这样,东莞其他地区也是这样,从族谱或墓志铭之类的记载,可以反映,如宋代翟氏初至东莞,『曾语诸子曰:『人之治生裕家者,亦必有道,齐鲁千亩桑,蜀汉千树橘,安邑千树枣,水居千石 鱼陂,皆与千户封君等,是富给之资也。汝曹可自逸自怠乎,』于是日督家人开池养鱼,藩圃种橘,修畦以艺桑麻。凡可以养生之物,靡不蓄之,植之。不数年,家益瞻饶』。其他由珠玑巷南迁氏族的族谱,如此记载尚多,不烦为引述。东莞长安的乌沙、沙头、厦冈、上沙等地,原为海滩,就是由珠玑巷南来的各氏族的辛勤开垦,改造了不良的滩涂淤浦,扩大了耕作面积,传播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使东莞成为南中国的鱼米之乡。 筑堤修桥 东江横贯东莞境内, 『夏潦暴涨,则濒江之田,常罹其害』2。元佑二年(一?八七),东莞知县李岩,始于京山。牛渡海、西湖、福隆、水南、石贝、司马头等处筑长堤,延袤万余丈,护田九千八百余顷。理宗时,东莞令赵善周重修,修旧堤一五九九?丈。筑新堤一八五丈,涥佑元年(一二四一)竣工3。咸淳间,堤围部分又坏,石冈王氏南来的第二代王仕英,字世表,鉴于『时福隆、石牌诸乡地连沧海,岁遭潦涨,民苦鱼鳖特甚,公率乡人损金,大筑堤防,延袤三十余里,创立桥梁,以通潮汐,众赖长城,始得奠枕』4。人名其桥曰世表桥。 王仕英的曾孙王梦元,元末,福隆堤『岁久堤坏』,梦元『捐 ,倡乡人共修筑之,民至今赖其利』5。 王氏两次修堤,保障了农业生产,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其功是不可没的。 传播文化 南来的氏族,很多是官宦之家,或游宦至此,或致仕隐居,或避乱南迁,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来莞以后,其子孙承其家学,仑窗苦读,获取功名,晚岁归田,亦多讲学,或终身不仕,以教育为乐。兹举数例: 李用 祖卓为朝汉大夫迁东莞白马,用精研理学,以讲学为生,『士之从学者,馆无虚日』6。 翟杰 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 『乞休归建桂华书院,集四方英杰相与讲学』7。 梁文奎 文奎为板石梁氏来莞第二代,官监左藏左库,致仕居家,建迎翠楼, 『讲学其中,四方多就质焉』8。『时从学之士,裹粮景从』9。 罗亨信 永乐二年(一四?四)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四年,丧继母,守制居家,在莞城城西开馆授徒,『凡宗人,朋旧子弟咸不受束修,如是三年。景泰元年(一四五?)致仕,在莞城建义斋(免费读书的学校),『延师教子孙与族人,里邻子弟』。 (俱见明罗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公年谱》) 黎晦 先世从虔州来,居学右(今属莞城罗沙管理区),淳熙(一一七四,一一八九)间,东莞令王中行『议迁学,晦请曰:「某 有地在东城外,术者谓当世出科第,与其私之吾家,孰若公之一邑!」中行大喜,遂因地建学』10。这就是宋、元、明、清、民国的学宫(抗战期间,日本兵驻于此,破坏严重,一九五一年全部拆除》。其四世孙黎友龙,仕元为校书郎,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出 建学宫旁之经史阁,『会众工,亲执策督役,不三月,轮换一新』11。 翟龛 咸淳六年(一二七?))乡荐第一,为东莞主簿,宋亡不仕,建聚秀楼,延士讲习其间12。 黎献 黎友龙从弟,富于学问,弱冠,以授徒为乐,成就甚众,曾编类书《事类蒙求》九卷,以为教学课本,『一时多传诵之』13。 罗亨信之子罗泰,与北街何氏后代何潜渊及陈靖吉等组『风台诗社』于道家山凤凰台畔(在今东莞印刷厂内),推扬风雅,使东莞诗风,一脉相承,至今不替。 由于有这些不计功利,热心传播文化,努力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边远之区才得以发展。 培育人才 由南雄南迁东莞之族,很重视对自己后代的培育,重视文化的继承,宋明两代(外地来东莞之族,功名鼎盛,由南雄来莞的占其中很大的比重。宋代,东莞进士(连特奏名进士在内)共三十三人,可考知属由南雄南迁之族的有十三人,占39.4,。其中有些一家三名,或兄弟同登科第。如翟杰及其侄景先,梁文奎与其侄梁该、梁诩、李春叟与弟得朋等。明代,东莞进士共六十七名,可考知属南雄东莞之族的共十六名,占23.88,,其中有一家父子三人成进士的,如祁顺与子祁敏、祁敕。 这些由南雄南迁的氏族中,在东莞历史上,出现过一些重要人物,今择其特出者。略叙如下: 李用 李用为白马李氏的第三代,弃科举,潜心理学,自号竹溪,着《论语解究》。李昂英进之于朝,宪使周梅叟等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匾赐之。德佑二年(一二七六),使其婿布衣熊飞起兵抗元,兵败,李用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其国人,年八十一,卒于日本。『比死,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至今莞人送丧皆用日本鼓吹,号「过洋乐」。』14。现在莞人士葬,仍用『过洋乐』。李用渡日本从事文化传播,较史学界艳称的朱舜水要早四百余年。 何真 是员头山何氏的五世孙,元末,以军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擢江西、福建中书省左丞。未几,中原大乱,何真保障两广。当明太祖即位。征南将军寥永忠下广东之时,何真送表纳土,使祖国统一。封东莞伯。 罗亨信 为东莞英村罗氏的七世孙,即组织九十七家南迁的罗贵九世孙。永乐二年(一四?四)进士。因事眨为交址(今越南)镇夷卫吏。交址郑公正作乱,亨信剿灭之。任宣府、大同巡抚十多年,有 政声,边防充实。正统十四年(一四四六)败也先的入侵,以功进左副都御史。 祁顷 为梨川祁氏八世孙。天顺四年(一四六?)进士,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出使朝鲜,折朝鲜国王傲慢之态,却金珠珍宝之赂。历山西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为封疆大吏数十年,囊无余金,以廉洁称于世。 陈益 北栅陈氏之后,万历八年(一五八?)浮海至安南十年,获蕃薯种归,在祖父陈志敬墓侧(在今虎门金洲小捷滘)扩种三十五亩,『嗣是种播天南,佐粒食,人无阻饥』15。陈益是我国引种蕃薯的第一人,比福建陈振龙由吕宋传入蕃薯早十二年。 谢重华 南社谢氏之后,明亡不仕,以种香植荔为业,培育出荔枝名种『素馨囊』16。 从南雄迁莞的重要人物尚多,限于篇幅,不作赘叙。 三、结 语 南雄珠玑巷,是古代由陆路入粤的咽喉,是中原氏族南迁珠江三角洲的中转站。当中原变乱之际,南来之族。暂住南雄,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找到适合发展的地方以后,就继续南迁。以广州、南海、中山、顺德、番禺、东莞、新会等地家族的历史来看,氏族的南迁。唐则无闻。明则少见,多者为两宋,次则为元,两宋之时,北宋、南宋之际,南宋、元代之间为最繁,其中以绍兴元年罗贵为首的九十七家三十三姓大规模南迁为最着。在东莞来说,外地迁来的,以南雄为最多,从南雄迁来的氏族。在开发东莞,繁荣东莞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 1. 《琴轩集.宝安翟公寿藏志》。 2. 「民国」《东莞县志》卷二十一《堤渠》。 3.「民国」《东莞县志》卷二十一《堤渠》、宋钱益《增筑东江堤记》。 4.明袁昌祚《宋处士世表王公墓志铭》。 5.元黄常《王府君墓志铭》。 6.「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十四李用传。 7.阮元《广东通志》巷二七?翟杰传。 8.「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十四粱文奎传。 9.《崇桂堂粱氏族谱》卷十四。 10阮元《广东通志》卷二百六十九黎晦传。 11.宋李春叟《重建经史阁记》。 12.明张二果《东莞县志》卷五翟龛传。 13.阮元《广东通志》卷二七一黎献传。 14.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 15.《鳯冈陈氏族谱》卷七。 16.屈大均《翁山诗外》卷八、卷十五。 作者简介: 杨宝霖,一九三六年生,字倩文,广东东莞人。一九五七年始为中学语文教师,一九八二年奉调入华南农业大学任教,一九八六年被评为副教授,一九八九年因家分雨地,调回东莞中学任教,一九九?年诐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兼任东莞市语文研究学会顾问、东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农吏学会副秘书长、理事。除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外,专着有《词林纪事补正》,并整理宋代大型植物类书《全芳备祖》。
本文档为【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论文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31
浏览量: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