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举报
开通vip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主要病害,在湘中地区杨梅树上普遍发生,常导致杨梅树大量落叶。并使花芽、小枝枯死,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下面特将杨梅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利果农识别并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杨梅丰产。 1症状与危害 杨梅褐斑病是一种危害叶片的真菌病害。最初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瘸斑中心在后期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一病菌子囊果,最后多数病斑联合成块状而使叶片干枯脱落...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主要病害,在湘中地区杨梅树上普遍发生,常导致杨梅树大量落叶。并使花芽、小枝枯死,对树势和产量影响极大。下面特将杨梅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利果农识别并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杨梅丰产。 1症状与危害 杨梅褐斑病是一种危害叶片的真菌病害。最初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瘸斑中心在后期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一病菌子囊果,最后多数病斑联合成块状而使叶片干枯脱落。该病病菌以子囊果在落叶或树的病叶上越冬,第2年4月底5月初在子囊果内形成子囊孢子。通过雨水或水滴传播蔓延。孢子从叶片的气孔、伤口侵入。孢子萌发侵入叶片后并不马上表现症状,潜伏期3-4个月。一般至当年8-9月才开始在叶面上出现新病斑。10月病斑增多并开始落叶,严重时至第2年的落叶率在70%~80%。落叶后不久。引起花芽 和小枝枯死。该病发病程度与5-6月雨量关系密切,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反之则轻。园内潮湿或树势弱的园也易发此病。 2防治措施 除选择排水良好、光照较好处建园外,采用以下措施,可使杨梅褐斑病得到有效防治。 2.1搞好冬季清园 冬季至早春萌芽前要结合修剪将病虫枝、干枯枝连同园内落叶一并加以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要对树冠认真喷1次1:1:100的波尔多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40-60倍液。以减少病害传播。喷施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可在药液中加入5-10毫克/升2.4-D。以减少不正常落叶。 2.2加强果园管理 园内土壤要注意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并及时搞好排涝抗旱工作,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3树冠喷药保护 5-7月发病初期要注意喷药保护。成年结果树多在采果前20-30天、采果后及时喷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药剂可选用硫酸铜:生石灰:水=1:2:200的波尔多液或 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800-1000倍液、65%代森锌600倍液等高效低毒杀菌剂。喷药时要仔细,树冠枝干、叶背、叶面均要喷到喷匀。 2.4秋冬喷2.4-D 10-11月发现褐斑病引起落叶时,要结合根外追肥,对树冠喷1-2次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800-1000倍液+2, 4-D 10-20毫克/升。2,4-D可防止叶片产生离层,从而减少病害及低温干旱等原因引起的落叶。
本文档为【杨梅褐斑病防治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7-19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