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论文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论文 【标题】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 【作者】钟 梅 【关键词】 《诗经》 弃妇诗 弃妇形象 艺术特色 当代反思 【指导老师】高 月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 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神圣而复杂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它是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自古以来就有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作品,它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在《诗经》中反映婚恋爱情的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不仅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如《周南.关雎...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论文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标题】 《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 【作者】钟 梅 【关键词】 《诗经》 弃妇诗 弃妇形象 艺术特色 当代反思 【指导老师】高 月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 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神圣而复杂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它是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自古以来就有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作品,它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在《诗经》中反映婚恋爱情的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不仅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如《周南.关雎》、《郑风.子衿》。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其中美满的婚姻如《郑风.女曰鸡鸣》。然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1]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温情缱绻的。在中国,男子任意支配女子命运的现象早已开始,虽然很多女人都希望与自己的爱人相爱到老,但理想太丰满,而现实却非常的骨感。对于很多妇女来说,与爱人长相厮守常常就是一个美丽的愿望而已。她们遭到了社会和男子不公平的对待,其中一部分被丈夫或者夫家抛弃,成为了“弃妇”。然而在《诗经》时代,女子并不会毫无怨言地承受这种不幸,心甘情愿地充当牺牲品。她们在遭受不幸的时候,能够大胆地表现不堪回首之情,吐出忿恨不平之声,弃妇诗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它的出现砸碎了爱情浪漫而美丽的花环,揭开了婚姻的狡诈与虚伪,也撕开了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后面的贪婪与自私。[2] 一、《诗经》中的弃妇形象类型 唐以前多弃妇诗,唐以后多节妇诗。在《诗经》中一般被认为是弃妇诗的有11篇,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这些诗歌演绎出来的都是一出出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悲剧,为我们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弃妇形象。虽然同为弃妇,但是被抛弃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根据被弃原因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形象。 (一)年老色衰被弃的形象 在男权社会的禁锢下,“三从四德”成为了封建礼教束缚女子的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之一,它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的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要求。所谓“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则是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而容貌也被作为“四德”之一来衡量女性存在的价值。不少女性因为青春貌美而受到宠爱,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容颜衰老,红颜凋谢,日久见弃就成为了她们最终的结局。[3]《邶风.谷风》中写道:“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女主人公认为夫妻应该相亲相爱一辈子,而不应该只看外貌。可是由于男子贪恋美色,最终她们都逃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这样的事情在《诗经》中的另外一些弃妇诗中也有体现。《卫风.氓》中描绘的女子心地善良、温柔贤惠、勤劳能干,对爱情也是忠贞不二。她和一名曾经对她信誓旦旦的男子氓自由恋爱了,然后带着自己的财产嫁给了他。到了夫家后起早摸黑辛勤持家,甚至连一顿早饭都没有吃过。然而就如网络上流传那句话一样“如花美眷,也逃不过似水流年”,再美丽的人也有年老色衰的一天,更何况这样一个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妇人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变成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时氓的本性也就暴露出来了,恋爱时候对她的喜爱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对她拳脚相向,最终将他曾经也如花似玉般的妻子抛弃了。在《小雅.谷风》中的情况依然。主人公同样是位正直善良的妇女,她在“将恐将惧”的岁月中,对丈夫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然而丈夫却因为她的年老色衰而嫌弃她,同时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留给她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和痛苦。 (二)无子被弃的形象 在恋爱、婚姻、家庭中,子女对于家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是结婚最重要的动机之一,恋爱是其次。结婚之后,夫妻双方由原来浪漫的幻想变成理智的思考,子女及养老问题逐渐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中国自古就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尤其在农村,其生活的来源主要靠农耕,后备劳动力资源的多寡在于子女的多少。[4]《大戴礼记.本命》中有“七出”(后也称为“七去”)的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无子”也是作为妇女“去”的原因之一。[5]虽然当时“七出”的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下来,但是在西周的宗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只有男性才有继承权,没有子女不仅是家庭的不幸,更是妇女的不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无子者出”等观念,摧毁了无数女子的幸福,泯灭了人性,扼杀了爱情,造成了爱情的悲剧。[6]在《王风.谷中有蓷》中,女主人公回忆到丈夫曾经对自己的海誓山盟,她天真的以为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幸福,可最终她却仍然未逃脱被抛弃的命运。诗中她明确提出了自己被抛弃的直接原因是自己未曾生育。而不仅仅是她,在《诗经》所有弃妇诗中,除了《小雅.白华》中明确指出女主人公申生有子嗣以外,其余诗中均未体现。在《卫风.氓》中,贯穿全诗始终的都是女主人公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与氓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全过程。她哀叹自己的不幸遭遇,痛诉丈夫的薄情寡义,认为自己只是因为年老色衰,丈夫喜新厌旧才被抛弃的。但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没有生育子女也必然成为她被抛弃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当时的社会医学水平远远不如今天发达,人们怎么会明白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事情而不仅是妇女的问题呢,他们必然将不能生育归咎于女人,被抛弃的女人们也只能悲叹自己“遇人之不淑矣”。所以说,当婚姻关系里传宗接代成为夫妻关系的一根纽带时,如果没有孩子,所有“及尔偕老”的愿望最后都只能成为妇女的空想。 (三)男子喜新厌旧被弃的形象 尼采曾分析女人、男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他认为“女人对爱情的意义了解得很清楚,它不仅需要忠心,而且要求整个身体和灵魂的奉献,没有保留,没有对其他事物的顾虑。至于男人,假如他爱一个女人,他所要的是从她那得到爱,因此他对女人 感情的要求远胜于对他自己的要求。假如有些男人,他们能完全放弃欲望,他们必定不是男人。”[7]喜新厌旧是男人的人性弱点,加上男权至上的社会里他们不会受到礼法太多的束缚,礼法反而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花心的理由。他们放纵自己,将伴侣视为玩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根本不会把对方放在同等地位来对待,这对女人无疑是不公平的,更是造成她们极大痛苦的原因。在《邶风.谷风》中,女主人公嫁入了一个很贫困的家庭,但是她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女主人公辛勤劳作,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努力的操持家务,在她的努力之下家境得到了好转。本来以为终于苦尽甘来了,可是谁知道忘恩负义的丈夫开始嫌弃她(“不能我畜,反以为我雠”),对她实施家庭暴力(“有洸有溃,既诒我肄”)。而最让人气愤的是竟然抛弃了她,另结新欢(“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全然不顾眼前这女人是曾经与自己共同患难的人,只是把她当作了对付苦难的垫脚石,当生活条件变好的时候就把眼前的黄脸婆一脚踢了。花心的男人真是女人的悲剧啊,也难怪女子会悲叹“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二、《诗经》中弃妇诗的艺术特色 《诗经》关注现实问题,抒发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具有强烈而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表现手法还是语言技巧上都显示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诗经》中的弃妇诗和其中的其余诗歌一样,在艺术上颇有特色,我们可以从《诗经》中弃妇诗叙事手法以及比兴手法与弃妇形象的关系来分析。 (一)叙事手法 1.叙事人称 文学作品往往假借一个虚拟的故事来诱发读者的好奇心与分析兴趣,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经过他自己重构的世界,这样一来,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8]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诗经》中主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把故事情节重新安排和整理,使之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卫风.氓》一开始就用“我”直接引出诗歌的意境,回忆主人公婚前婚后的遭遇,全诗通过对丈夫薄幸的控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及对丈夫的怨恨和坚强的决断心态。通过对性格、经历和内心的冲突的描述,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集中有序,让读者更加容易投入故事之中,从而去同情弃妇的处境。《谷风》中的“我”如泣如诉地叙述着自己悲惨的遭遇,句句肺腑,肝肠寸断,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当时极其痛苦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无限的委屈和哀怨。《柏舟》中的“我”满腔的愁苦无处诉说,无法排遣,委屈的无可告语,被抛弃造成了她内心极度的苦闷,所以她在叙说自己的遭遇与诉说自己的愁苦的时候让人那么地感同身受。《遵大路》也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使文中的事情就如作者亲身经历一般,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去了,也就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2(叙事结构 弃妇诗主要是勾勒出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大致轮廓,使人们对事件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但《诗经》中的弃妇诗却往往侧重在了抒情上,[9]《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向人们叙述了她与氓的相识、相处、恋爱、成家、为妇和被弃这个过程,整个叙事结构算是比较完整。而《诗经》中的其他弃妇诗并不去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更缺乏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以及对一个中心事件的具体描述。在《谷 风》中,故事的完整性,情节曲折性没有得到体现。主人公只是反复用斥责的口吻叙述丈夫对自己的薄情寡义,以及自己被抛弃后内心无限的苦闷和孤独,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而侧重到了弃妇的心理描写和感情的抒发上了。对于另外的一些如《遵大路》等作品来说,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故事的某个片段而已,更是谈不上完整了。 3(叙事语言 在《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修辞手段和词汇,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诗经》弃妇诗中能找到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对比如《卫风.氓》中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如《王风.谷中有蓷》中用“谷中有蓷”的“蓷”(益母草)来比喻女子。《诗经》中的诗歌都是可以配以乐器而演唱的,弃妇诗亦然。由于它们多采自民间,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诗歌,所以言也就比较通俗,显得生动直白、朴素自然,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10]另外《诗经》语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还出现了大量的语气词,在弃妇诗中如《遵大路》“遵大路兮”中的“兮”,“不寁故也”中的“也”,《卫风.氓》“躬自悼矣”中的“矣”,“亦已焉哉”中的“哉”等。语气词的出现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进而达到了传神的效果。[11] (二)比兴艺术与弃妇形象的关系 弃妇诗和《诗经》中其他诗一样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所谓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 朱熹解释为“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12]在《诗经》中的弃妇诗和其他诗歌一样,比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卫风.氓》中的比喻达到了令人神似的地步,它用桑树叶的肥大和茂盛(“其叶沃若”)去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以秋天桑叶之枯黄败落(“其黄而陨”)喻其色衰爱弛之艰难处境,将诗中弃妇婚前与婚后进行一个强烈的对比,也就更能够突出弃妇的年老色衰是她被抛弃的原因之一。《王风.谷中有蓷》中有言:“谷中有蓷,暵其干矣”。诗人用枝叶干枯的益母草的比喻来刻画被抛弃的女子自怨自怜的的形象,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年老色衰、形容枯槁的弃妇申就在我们的面前,十分传神。兴的运用在《诗经》中的弃妇诗中常常出现,以自然景物起兴,将人物情感寓于自然景物之中,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感情表达地真挚而细腻,同时又增强了诗篇的形象性和含义的丰富性,成为诗歌艺术境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卫风.氓》中,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开端,由郁郁葱葱的桑叶来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来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做贪吃而快乐的斑鸠,并告诫她们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会结局悲惨,后悔莫及。由“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引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 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也在岁月中蹉跎了容颜,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 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来抒发女子对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和对自己的一种反省,从而也塑造出了一个年老色衰但是却依然坚强的弃妇形象。毋庸置疑,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中一个个弃妇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个性鲜明,弃妇们的悲惨遭遇也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如此以来我们更能体会到弃妇们的痛苦、哀伤和绝望。 四、《诗经》中弃妇诗的当代反思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诗经》带给我们的现实价值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在《诗经》的弃妇诗中,“弃妇”的产生基本上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诗经》时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妇女已经丧失了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地位,必须依附于男子而生活。二是由于彼时的中国已经进入形制完备的以男权为中心的宗法社会,男权意识的过于强大导致了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价值已经被限定在家庭中,她们没有反抗的权利和能力。三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男子们的人性弱点,他们把自己的伴侣当成玩物,任意支配。古代弃妇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其悲剧的的产生说穿了就是妇女的地位低下,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肯定。50年前,一位伟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千千万万的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着由“家里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自强自立成为当时广大妇女追求的目标。高举着自立自强的旗帜,各行各业都逐渐涌现出了让女人们骄傲的强者:居里夫人、伊丽莎白女王、撒切尔夫人等。时至今日,追求自强自立、追求事业成功仍然是现代女性区别于传统女性的本质特征。但进入21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意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摆在面前:妇女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已由追求“半边天”地位到“自觉”回归男性世界的附庸地位,由原来追求自我发展变成从婚姻中寻找出路,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下降。[13]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让我们从女人在各方面的地位来分析。 (一)当代女性的职业地位 就业是女性参与社会、人格独立的基础,女性就业才能体现自立自强,才有自尊,才能自信。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机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特别是性别分化。在效益第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女性在就业资源、机会、权利等方面处于弱势。在工作上女性面临的着就业环境的恶化、工作中的性骚扰等问题。根据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应届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求职应聘中,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提出“只要男性”的要求,甚至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表示“只要男性”。[14]其原因就在于社会机制中有一整套歧视女性的社会观念的潜在支撑和主流决策中性别意识的严重缺失,“二等劳动力”、“妇女回家”、“贤妻良母”、“全职太太”等主张是其代表性观念的反映。在工作中,女性往往还面临着性骚扰。性骚扰是在工作场所中一方向另一方做出的与性有关的、不受欢迎的举动,它包括身体接触行为、口头或其他带有上述性质的行为。它是违背对方(通常是妇女)意愿的强迫行为,强迫手段包括以权利和利益相要挟等,它对受害者造成心理、生理、人格以至经济方面的伤害,是性伤害的一种。工作中的性骚扰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对女性的伤害非常大。[15]性骚扰广泛存在于各种工作场合,尤其是私营企业、服务业等更是性骚扰的高发行业。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灿女士1993,到1994年在北京此类企业的调查中显示40%的女性遭受过性骚扰。中国经济网《北京白领生活调查续:近9成女白领曾遭到性骚扰》一文表示,从收到的近200份调查表中可以得知,竟有85.7%的女性受到过性骚扰,其中受到多次性骚扰的占61%,39%的人受过一次或两次性骚扰,而这些性骚扰大多来自领导。在管理化程度地的企业中,很多老板更是经常借不发工资来要挟打工妹为其提供性服务。这种带有威胁性的、敌对的甚至侮辱性的工作环境,使女性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受到极大的侵犯。而其职业生活中的不利地位,也将直接影响到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与地位。 (二)当代女性的家庭地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离婚率上升了3倍,近年来更是居高不下。中国调查 网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伴随初婚人数的减少,中国的“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1985年的“离婚对数”只有45.8万对,到1990年增加到了80万对,1995年超过了百万对,2005年178.5万对,2009年则达到了242万对。当今社会里,大部分财富还是聚集在男人手里,经济能力低下的某些妇女开始回归家庭,在经济上重新依附于男性无疑是其家庭地位开始下降的一个信号,有业不就赋闲在家的全职太太经济上完全依赖丈夫生存,这是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往往会导致了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往往会助长男性自身人性弱点的放大,如大男子主义、喜新厌旧等,大多数女人也会因此遇到很多婚姻问题,如家庭暴力、婚外情等等。现代版形式各异的各种变相弃妇越来越多。“饱暖思淫欲”,家庭和婚姻的约束力往往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由于法律上一夫一妻制的约束,各种“婚外情”形式不断发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二奶”、“小蜜”、“保姆”“情人”等。东南沿海地区是富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婚外情高发的地方。据了解,据全国妇联和广东、上海反映,近几年包二奶(上海称养金丝鸟)现象增多,广东省妇联1996年至1998年接受这方面的投诉分别为219件、235件和348件,1997年比1996年增长7.3%,1998年比1997年增长48%。其形式主要有提供住房、汽车、生活费,“金屋藏娇”;有的养暗娼,称之谓“从良”;有的以秘书、保姆等形式长期保持性关系;有的妻妾共居。包二奶的主体也呈多元化,除外商外,有厂长、经理、包工头、个体户,甚至党政干部也加入此行列。广东宝安一个干部贪污公款,花在几个二奶身上的钱就达2000多万元。[16]第三者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她们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别人家庭的破裂,扼杀了其他女人的幸福。同时,她们通常也会断送掉自己的幸福。因为在大多数男人眼里,她们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奢侈的消遣,特别是对于稍有成就的男人的男人来说,他们不愿意把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家庭、事业、特别是好的口碑毁掉,所以他们往往不愿意去破坏这一种平衡,大多数第三者直到被“抛弃”的时候才会明白这一点。她们也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只是不同的是这往往是她们自己造成的。而对于这些可恨又可怜的第三者来说,人们的态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著名作家梁晓声曾撰文谴责第三者,但如今谴责之声日渐微小,银屏火爆的“第三者”故事由谴责转向理解、同情兼隐隐的赞美。当代的爱情婚姻观遭到严重的颠覆,甚至连当代大学生们都深受影响。吉林省妇联曾对五所大学的上千名女大学生进行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半数以上的女生不反对“傍大款”、做“周末二奶”,更有甚者居然恬不知耻地上了电视,将“二奶”的身份引以为傲。2009年底,一个被包养的黄二奶在视频节目《毒舌》高调亮相,宣言“有品味没有,你有钱吗,你包过二奶吗,”公然挑战文化和道德观念。这个“黄二奶”的出现的确应该引起我们对当代人的爱情婚姻观深深地反思。 (三)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从道德和法律方面来说,女人得不到和男人的平等的对待。从道德方面来说,女子受到的道德约束比男人要多得多。“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夫权至上”等封建思想依然束缚着很多女人,它们是对女性自立人格的蔑视和剥夺。同样是婚外情,女人永远比男人受到的舆论压力要大。同样是花心,女人会被成为“水性杨花”、“不检点”、“不自爱”。这样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于女性是不公平的。从法律方面来说,由于保护妇女的法律的不够完善,女性正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男人们不断侵害着女性的正当权益,贩卖妇女、逼良为娼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很多人甚至还会试图用道德对女性的约束来抵制法律对女性保护。同样作为公民的,在司法实践中很多“二奶”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有的告到了法院, 本应胜诉的官司,大多都判败诉。其原因往往就是法官常以所谓的似是而非的“公序良俗”、“社会的公共道德”来否定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原则抽象的法律规定来代替相关法律的规定。这违背了适用法律的基本准则:有具体法律规定适用具体法律,没有具体法律规定的才可适用法律原则。而那些法官怎么可以常拿抽象的规定来否定具体的规定, 由上文可知,当代社会里“弃妇”的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女性的彻底解放迫在眉睫,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妇女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21世纪的今天,女人们想要争取到自己的幸福也必须自立自强。所谓自立,就是自我意识的恢复,不再依赖他人,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它可分为精神上自立和经济上自立。精神上自立,即能够确立自己的自主性,在精神上不依赖他人。首先,女性应当争取经济独立。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女人注定只能靠男人,成为家庭的附庸,在家庭地位中处于弱势状态,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女性自信的缺失。其次,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去经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婚姻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都要发展,都要前进,所以必须对自己的婚姻有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过程,最后找出合适的方法来经营。再次,女性在关爱丈夫和家庭的同时,必须多关心自己的进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发展自己,自强不息~另外,女性还应尽可能保持自己多方面的追求,立足于自己创造快乐~要用心营造自己的私人空间,即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意识,有自己的财富(一定程度对经济的支配权)、事业、技能、特长、爱好和朋友(包括同性和异性的)等等,更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结 语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他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也为我国的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她们大多都是勤劳、善良、温柔、美丽、贤惠、对爱情也是忠贞不二的,按道理他们是应该得到幸福的,但是那些命运悲凉的女子一字一泪吟唱出的弃妇诗,却让我们看到了她们满腔的幽怨和各异的性格,同时产生出同情、深思、警醒、庆幸等复杂的人生况味。《诗经》中的弃妇诗对后世文学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文学中弃妇这一“母题”,是历代弃妇诗之本,在后世文学中无论是诗词歌赋里还是散文小说都或多或少对“弃妇”这一母题都有所体现。如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上山采靡芜》、《怨歌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哀诗》、《弃妇诗》,中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母别子》、《琵琶行》,在敦煌曲子词、“花间词派”以及后来的宋词、宋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中都有也很多事关于“弃妇”这个母题的。它们或多或少都从诗经的“弃妇诗”当中汲取了营养,较好地表现了离人弃妇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想象,具有很强的批判力量。 《诗经》中的弃妇诗同样引起了当代人的爱情婚姻以很大的反思。在当代社会里《诗经》中的弃妇悲依然在上演着,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弃妇”悲剧产生的原因变得多样化起来。女人的经济地位的地下往往是导致家庭地位不平等的最要 原因,另外男人的喜新厌旧、人们的爱情婚姻观、以及社会之于女人的不平等也加剧了女人在爱情婚姻上的悲剧。但是不论是什么原因女人都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首先就是必须自立自强,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弃妇诗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在文学上的贡献可谓巨大,之于当代人的爱情婚姻反思方面也不可小觑。我们从中了解到诗经时代的男权社会里弃妇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认识到当今女性要想在家庭生活中跟男人平起平坐,争取自己的权利的第一点就是自立自强,特别是经济上的自立自强,努力去争取和经营自己的幸福,做一个经济独立、爱情独立、人格独立的人~ 参考文献 [1]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 [2]兰家勇,宋小军.试论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教研天地[J],2004:1. [3][4][6]李娅玲.唐前弃妇诗研究.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D].2008:2、1、1. [5]姚志国.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2009,23(4):34. [7]熊宪光,王亚琴.自主?自觉?自省?自立——《诗经.卫风.氓》意蕴新探[J],西南大学学报,2000,(5):141. [8]蔡若莲.从现代叙事角度看《国风》中弃妇诗的叙事特点.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692. [9]胡华杰.《诗经》与汉乐府的爱情诗研究.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D].2008:7. [10][11][1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5、65、61. [13][14][15][16]宋晓蓝.论妇女自强自立与社会环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2003,4(4):107、108、108、108. 致 谢 历时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写作终于告一段落了,在这里我要感谢在此期间给予过我帮助我的指导老师高月、我亲爱的同学们和朋友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完成此次论文。从论文的选题到定稿,我得到了高老师悉心的指导,高老师的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处事作风让我非常折服折服,感谢您反复点拨和不厌其烦的指导,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但愿您永远这么年轻漂亮。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亲爱同学们和朋友们,谢谢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帮助,你们那些建设性的意见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谢谢你们~也但愿我们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
本文档为【《诗经》中的弃妇诗研究---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