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本)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本)

举报
开通vip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本)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本)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第一篇: 民情走访日记民情走访‎‎日记***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本)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范本 协议范本下载族谱范本下载临帖范本下载公司章程范本下载监理月检范本下载 )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第一篇: 民情走访日记民情走访‎‎日记***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 1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 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 “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 “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二篇: 县领导走访民情日‎‎记带上责任 带上真情 走进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X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1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 镇**村走访。这天碰巧是小寒,气温在5?以下,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村现有人口26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人,占全村总人口 5.1%;耕地360余亩,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镇政府旁边的光荣敬老院。镇民政所长介绍到,光荣敬老院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5800多个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据院长介绍,敬老院现有耕地 1.8亩,加上党和政府每年的补贴、关怀,院里每年收入超过 2.6万元,能够满足全院正常的开销。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桂英、贫困户叶光福和困难党员谢绍海。在体弱多病的谢桂英老人家里,我要求镇里的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 - 1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桂英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绍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5年,已患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的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收 获之一: 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走访调研架起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收获之二: 走访调研发现了真实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依然突出,路难走、水不畅、环境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都发放低保资金、一次性生活补贴,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收获之三: 走访调研明确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设。为官一任,发展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个传递百姓心声的平台。今天的走访,感人肺腑,受益匪浅。基层是我家,群众是亲人。我想,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和祝福走进基层,‎‎走进我们的亲人,那样,才能走的更真、更实、更远„„ 第三篇: 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走访困难户篇一: 民情日记,,理解“万岁”~201X年 6月11日 星期: 二 天气: 中-大雨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几天的大雨连锦,我村防汛工作面临重要时期,我在村委会办公室已无法静下心来写民情日记了,只有到重点低保户家走访。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 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 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 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 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 理解“万岁”~那时正好下午 6.20左右,又接到谢村长的电话,说: 大碰村小组犁彩英家‎‎的后墙倒坍了,现老家人无处安身,要我立 即赶到犁彩英家,看看怎么处理和安排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黄长娣告辞,再打着雨伞,卷着裤脚,急急忙忙又赶往犁彩英家„„篇二: 民情日记--难忘的时刻201X年 6月11日 星期: 二 天气: 中-大雨我记得: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后,第一年高考时的作文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我今天要说的是201X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保过生活。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干部,她正想和“三送”干部联系时,正在那里放牛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当我 1 8.30分左右打着雨伞,卷着裤脚走到她面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心情说: 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而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我说: 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白石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里过来的。我问道: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我走到 倒塌房子面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八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然后和村支书钟礼明、村长谢伟荣一起到房屋后面察看,发现: 屋后有一棵大机树的树枝随风摆动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墙壁上而导致墙壁倒塌的。我们找到了漏水倒墙的原因。随后,我们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盐、酱、醋、茶、米、菜等搬迁到她养子李华的屋檐下„„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 “兰同志,多谢你们了~”这时,我能体会到: 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 “兰同志,多谢你们了~”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几天过后,她老人家再次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说要来村委会看看我,要和我聊聊 天,要来感谢那天晚上对她的帮助,要不是你和村长、书记,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更不知道怎么办,房屋倒塌的时候吓死人哟,我看到都害怕~„„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第四篇: 民情日记: 乡村走访 民情日记: 乡村走访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 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 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五篇: 村官民情日记10篇村情民意日记今天组织部送我到村里,村委给于我的第一观感是破败不堪,村委办公楼在建中,一间近于发霉的木架结构房立于一片狼藉中,没有正规的办公室、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坐机)。村委驻地有十余户人家,其间贯穿着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这条路正是徐霞客游记中零碎提到的茶马古道。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任。该村有14个小组,3199人,年人均纯收入1326元,主要经济收入为外出劳务。体会: 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依希可见的古文明里透‎‎ 着强烈的剽悍的民风。村情民意日记召开村委班子会,讨论有关新农村建设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支书在发言中与我谈及: “现在农村工作难做,中央政策放得太宽,应收紧。农民很不听话,无法用文明的方式领导,需用强硬的方式领导才有效。”思考: 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中央政策太过开放,干部领导能力不断削弱。经过几天的观察,有关于支书说的“需用强硬方式领导才有效”的道理,确实客观存在。这到底是精英阶层说的“民族劣根性”还是人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体现呢,~村支书系对越作战老兵,工作‎‎作风粗暴,但在村民眼里威性极高,很多人都听他的话。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村情民意日记今天一口气走了5个村民小组,座谈了9位村民。问及中央对农村政策的评价,他们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国家对农民的政策,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闲着不劳动,每年每亩地都能得到近百元的补助,土地承包面积多的人家,每年可领上千元钱。”问及对地方政府评价时,很多村民不假思索的说“那些都是吃喝乱造(遭‎‎踏钱)的,四川地震他们街上摆捐款箱,碍于面‎‎子我们好多人都捐了,但我们认为,那些钱不会到四川”。体会: 农民对中央的评价极高(笔者走访过很多农民,不止是这个村的。),特别是对温总理评价近乎于感激。反观地方政府,农民的言词里透着的不是批评,而是鄙视。作为地方干部,我为此脸红、难过。村情民意日记长假没法休息。今天由我组织召开在建村委办公楼缺口资金自筹问题的会议。该建筑今年8月开工,当时我还没到村里任指导员,工程从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到施工,由镇政府安排。县里对此工程拔款8万元,但工程投资预算高达 20.5万元,从中缺口12万余元需村委自行解决。现在,由于没有钱,工程到了60%左右,承建方便停工了。会议没有任何结果,村里除了指望我向(更多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请访问好范 文网.haowoRD.coM)上级组织协调资金以外没有其它办法。思考: 前些年,媒体相继暴光一些乡镇政‎‎府负债惊人,负债主因是接待费开支。我看未必,负债中还有一个大项,即基础建设工程款的拖欠。小平同志说“思想再开放些,步子再大些”‎‎指的并不是这种工程建设上的大胆恶性超支,把政府责任转嫁于企业法人(包工头)身上或农 民工身上。古人说,有多大锅下多 - 1 -少米,而部份地方政府上演的却是“有多少米就下多少米,无需考虑锅的问题,反正不是私人欠款,是公家欠款”的荒唐剧。村情民意日记早晨起来推开门,满世界的雨扑面而入,天一片濛濛,很冷,心里顿生‎‎莫名的沮丧与绝望。午饭时分,一个七十多岁,衣着褴褛的老爷没有敲门便走进了我的房间。他说“我是一个无儿无女的独人,村里因为我不给他们在我地里建水池,把国家给我的低保补助取消了,你是上级下来的,请帮我解决一下”。我答复他: “这件事情我不了解,我需问一下村长,但无论事情如何,我都会妥善为你解决的,你明天来,我会给你满意答复。”其实,这事情我了解。因由,村上要为某小组建水池,选址在老人的土地上,老人漫天要价无法谈妥。为此,村长告诉我并向镇党委书记汇报: “要取消这人的低保。”书记听后表示认可,当时我没有表态。下午,我买了酒到村长家。我以真诚的态度与他谈: “老人漫天要价是不对的,水池是公益事业,他应给于支持与付‎‎出。但是,作为一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平时生活中一定偿受‎‎到了来自村民世俗的鄙视,也因此造成了他闭塞、痛苦,仇视村邻的心理并因此反对在他土地上建设受益村民的水池。”村长对我说的话表示赞同,他说“上级就是上级,大学生就是大学生,说话有理有据,有情有节”。我说: “所以,我们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换位思考,如果这样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老人的。同时, 一是一, 二是二,老人不同意在他地上建水池与他亨受国家低保是两回事,前者是他的权利,后者也是他的权利。你现在取消他的低保,本质上就是打击报复,是说不过去的错误,你下一届还要选村长。此事如传开,试想,还会有多少人选你,”。村长妥协了,‎‎答应退还老人的低保。村情民意日记全村农村医保工作处于全镇未尾,为此我们村委班子分头行动,到各组进行催缴。到组上,我组织村民开会。我问: 你们每人只需交20元,这种农民(你们)绝对受益,国家还在为你们补助,生病住院能报55%费用的民生工程,怎么你们不支持不缴 纳,村民说: “没医保时,一个阑尾手术医院收一千多块钱,有医保后他们收二千多左右,换句话说,农民在医保里享受不到多少钱,扣出所交的钱,根本没享受到。到医院,医生会问有医保没有。同样的病,如果有医保,医院收费就‎‎高,如果没有医保,收费用就低。”。我说,这‎‎种现象我第一次听说,但我必须向你们说,这不是国家贪了你们的钱,你们不能误会,这本质上‎‎是医德医风的问题。是个案,不是普遍存在的,遇到这种事,你们可以向政府反映。医保还是要入的。村情民意‎‎日记今天是勐养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评比的第一天,下午将近三点,曼卡村的村民已聚在开会地点。看得出,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心里由衷地高兴,因为除了评比活动以外,我积极和派驻单位联系,请到了两位州委党校教师来给他们上课。玉炳副书记将这两位老师向村民们作了简短介绍。课‎‎堂上李永仙老师讲授了艾滋病防治知识,杨林老师讲授了土地承包法的内容,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知识传授时间里,村民们始终在认真地听,课堂程序井然,因为讲课的内容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涉农政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工作。科学合理种植,促乡村经济发展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指导员的双重身份,实施农民增收、农业科技入户、‎‎扶贫攻坚和农村人才培养是我们作为驻村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职责,今天,我本着这个原则来到跳坝河村委会苦竹林村小组举办了一期橡胶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班,苦竹林村地处勐养镇的偏僻山区,全村共有11户58人,劳力33人。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全村橡胶发展较快,因不具备丰富的生产知识,栽培、管理和割胶技术落后,加之有的胶农不顾气候寒冷与否进行不合理种植橡胶,造成了不该有的 损失,村民们这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着我镇民营橡胶的健康发展。 为此,我参照云南省农垦总局《橡胶栽培技术堆积实施细则》,结合农村实际,对胶苗、病虫害防治等整个过程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培训,并整理出一‎‎份《勐养镇民营橡胶栽培生产技术管理准则》发放到每一个农户家,通过这次培训使他们在橡胶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村情民意日记为了加强村民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了解,使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村“两委”班子和驻村指导员共同研究后,认为不少村民思想观念跟不上当前改革大潮,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针对这一实际,今年4月以来,村委会组织广大村民开展大学习活动。一方面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骨干动员会,深入110余户农民家中、地头,向他们讲解党的十七大精神、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组织村民收看中央电视七台播放的《乡‎‎村大世界》和《致富经》等栏目。许多村民纷纷‎‎反映中央电视七台播放的节目,使他们学到了许多农业科学技术,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致富信息,‎‎扩大了眼界,为搞好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近2个月的村民大学习活动,受教育农民达201X多人,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极大地激发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领导的看望,点燃我百倍信心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但这次来到农村和往常不一样,肩负重任的我,和其他驻村指导员一样,做好心里准备来到所派驻的村里,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由于村寨里项目都是统一规划,部分资金还没‎‎到位,因此有些项目还未能够按计划实施。进村一个多月来,我‎‎主要是先了解村情民意,做好宣传,为村民多办实事,调解一些矛盾纠纷。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 自己一心想着为村民好,为村寨发展着想,可有些村民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新手,处理一些事情时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 法,想去向领导请教,又因为路途远,交通不方便,有时候感到很无奈。今天,正当我悲观失望的时候,州、市及嘎洒镇的领导来看望我,亲切地询问我驻村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同时给我提出很好的建议。领导的一番番话语,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不论我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再低头,一定会迎韧而上,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本文档为【村官走访民情日记(范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