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举报
开通vip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鹤壁市淇滨小学数学实验教师 程凤琴 说课: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角等平面图形的基础来学习的,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下基础。学生已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制定教学重点是: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鹤壁市淇滨小学数学实验教师 程凤琴 说课: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角等平面图形的基础来学习的,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下基础。学生已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制定教学重点是: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是: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二、我的设计理念 针对教学目标,说一说我的设计理念: 一、趣味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多媒体课件活泼生动的形式,复习初步认识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把图形拟人化,有声音有动画,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复习过程中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图片,很自然地就引入了新课。 二、师生活动:发现、验证、概括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强调: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成功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带着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探索活动,自己得出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最 近发展区”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体验了成功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提高学生能力。 三、有趣的练习设计,巩固知识,进一步调动参与积极性 1、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两个猜一猜的游戏。 第一个游戏通过猜信封里彩纸的形状,我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第二个游戏设计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让学生猜一猜他们背后的图形,这三个人物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接着我又设计了“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小明家的房子” 练一练中第3题的扩展。 书本的练习是静止、枯燥的,学生练起来比较无味,把书本的练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纯粹的练习改编成学生喜见乐闻的房子图画,并配上电脑动态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这样的练习过程学生也是非常愉悦,这也是课堂上减负的一个策略。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2页“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内容及设计的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使学生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三角尺、直尺、 2、教师:准备里面装有一个长方形彩纸的大信封;一个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趣味引入: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今天的数学课,而且我们原来认识的一些老朋友也来到了这里,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呢,(课件一一显示图形:四个图形依次走出来,并伴着声 音:1、小朋友,大家好,你知道我的名字吗,2、你知道我是谁吗,)在大家说名字的同时,教师适时板书出:长方形 正方形 引入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可为我们数学王国作了很多贡献,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完整板书,并贴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 2、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学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3、认识长、宽、对边 师:为了更好的研究它们,我们先来认识它们的一些名字, (指着长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四条),我们把长方形的两条长的边叫做长(板书:长),两条短的边叫做宽(板书:宽)。两条长是相对的,两条宽也是相对的,我们把它们叫做长方形的两组对边。长方形还有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我们统一叫做边。(板书:边)正方形也有四个角。 二、自学探究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有哪些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学提示的指导下来研究。 1、自学提示: (1)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2)长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3)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知道的, (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2、学生动手操作,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小组里交流可以用什么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去寻找它们的特点,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小组活动交流并记录方法。 三、讨论解疑 1、小组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组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怎样发现的,或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先说长方形,(学生汇报完长方形后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边的特点:对边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再说正方形的特点。找出两个图形的共同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同时板书) 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折的方法,把长方形上下对折知道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用左右对折知道长方形的两条宽相等。 (2)用直尺量的方法知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学生演示) (3)用直尺量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演示) (4)用三角尺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用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学生演示,注意学生怎样折,如果只是对边折了两次不能说明四条边相等,只能说明对边相等,还需要对角折,才能说明四条边相等。 最后课件展示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交流,说想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魔术表演。 (1)学生猜测信封里装的是长方形纸片还是正方形纸片。 师:这是一个大信封(出示大信封),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纸片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猜测,意见可能不一样) (2)拉一拉、推一推、说一说。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拉一拉、推一推) 老师当小导演,当彩纸露出的部分为长方形时,老师叫停,问:“现在露出的彩纸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你为什么说它是长方形,你能指出哪条是长,哪条是宽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问:如果继续往外拉下去,你们猜露出的彩纸可能会出现什么形状呢, 让学生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 (老师继续指挥学生拉出一个很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问:现在是什么图形,(正方形)让学生上来量一量,得出结论:这不是正方形,还是一个长方形。再问:怎样做才能出现一个正方形呢,(继续拉)老师指挥停,让学生再来量一量,最后证实是正方形。最后问:刚才还是长方形,现在为什么变成了正方形了,(让学生说说) 师:继续往下拉将会一定是什么形状呢,(出现长方形)让学生指一指长和宽。“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最后把卡纸全部拉出。师:原来是一张长方形的卡纸。因此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看它的全部。 (3)、猜一猜:正方形。(教师再出示一个装有正方形的信封,让学生猜一猜,调动课堂气氛并巩固、对比。)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推一推,拉一拉,我们发现了彩纸露出的部分一会儿是长方形,一会儿是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长方形了,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正方形还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四、反馈总结 1、小组内填写书本上的结论。 2、举例、欣赏。 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你能说说周围哪些物体上可以见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举例:天花板、地砖、黑板、窗户、门等) 请大家欣赏课前老师收集的几张图片。(出示课件欣赏) 3、在方格纸上用直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你能把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画下来吗,请同学们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比一比谁画得又正确又美观。 (学生活动后展示,让学生评说怎么画) 4、今天老师还请来了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欢迎吗, (1)首先我们请出淘气:他让我们猜什么呢,(播放课件,屏幕显示淘气,配音):我的背后藏着一个长方形,可以看到的两条边分别是7厘米,4厘米,小朋友,你们知道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吗,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2)我们再请出笑笑:他让我们猜什么呢,(播放课件,屏幕显示笑笑,配音)我的背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可以看到的这条边是6厘米,请问,看不到的三条边各是多少,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第三位朋友是谁呢,(播放课件,屏幕显示智慧老人,配音)小朋友,我的身后是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一条边是5厘米,你知道它是个什么图形吗,它的每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呢, 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 5、练一练的第3题的扩展。(课件展示) 师: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接着老师带你们到小明家的房子去参观一下。(欣赏图画1,问:从房子的正面看,有几个长方形呢,) 师:小明觉得房子的窗户不够美观作了一些修改,请看(图画2),你能数数图中有几个正方形吗,(2个) 师:小明觉得窗户不够大,又重新设计了,请看(图画3),现在有几个正方形呢,(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的)。 师:运用刚才的方法,你能数出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正方形吗,书本上也有这题,请同学打开书本73页,独立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好书本,然后再交流。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7、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交流。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能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探索步骤清晰 。 在新课开始,我明确提出了学习目标,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按照自学提示一步步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去发现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的产生深刻的体会,同时更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小组里面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既动手、动脑,又动口,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用游戏来解决疑难。 在讨论解疑这一环节中,加入了魔术表演,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较好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4、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机地补充了寻找生活周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这些内容,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把书本的练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借助多媒体变静态、枯燥的练习为动态的、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内容。 5、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举出身边的各种实例,欣赏长方形与正方形应用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图形》 鹤壁市淇滨小学数学实验教师 司萍萍 说课: 一、说理念 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理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勤于动手操作、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究中创新,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充满想象和富含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的性质,并逐步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说教材 1、本课认识图形是以上学期已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教材和实际生活给了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直观感受因此本课就是以学生对立体图行的认识为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想、猜、摸、印、画等方法,从立体图形上得到平面图形。整个课程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2、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引入到认识都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使学生在逐步操作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经验,发 展空间观念。 3、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以及益智游戏,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特点,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图形的认识,如寻找交通标识等,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的掌握,最后通过拓展联系,巩固知识,为下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后续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B、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创新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德育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过程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 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2、出示目标:(1)知道的种图形的名字(2)知道每种图形是从哪里来的。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个的面表示成一个个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讨论解疑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四、反馈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教后反思: 我们学校的“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实验正在积极开展,作为淇滨小学 的一员,我也在努力的投入到这次实验中,虽然我在刚调入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但是通过一学期的不断学习,我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最近还上了一节学校组织的优质课。 《认识图形》这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的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 的探究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进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定向诱导这一环节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目标简单定为(1)知道每种图形的名字,(2)知道每种图形是从哪里来的。上课伊始,我便把这两条学习任务出示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足之处就是定向与诱导的顺序搞反了。应该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再定向。 自学探究这一环节,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请到一张纸上,学生想出了用印的方法,可是老师这时最好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方法,并通过画面向全体学生展示,教师在巡视时要有意识的根据不同学习程度加以指导。 讨论解疑环节,动手动口体现的很到位,不过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动脑就不一定了,要设计一些好的问题,尽量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都乐意积极的动脑思考,从而自己总结出结论。 反馈总结这个环节,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重新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都能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收获。 最后遗憾的是时间把握的不是太好,没有时间让学生看书。 总之,我感觉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这种方法还不是很娴熟,只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还没有真正的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我以后还要多加强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争取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个较大的飞跃。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鹤壁市淇滨小学数学实验教师 范金杰 说课: 本节新课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小数意义自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自学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6---147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定向诱导 1.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正确进行互化。 (二)自学探究: 自学提示: 自读课本146页,与同桌说说是怎样把0.9,0.03,1.21化成分数的,怎样把15/100,4/5,6/7化成小数的。 (三)讨论解疑 1.指名回答: 说说怎样把0.9,0.03,1.21化成分数的,怎样把15/100,4/5,6/7化成小数的。 2.师总结: 把0.9,0.03,1.21化成分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化成分数9/10,3/100,1又21/100。 老师提问: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再概括并板书: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教师:请再观察分子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板书: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教师:谁再说一说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补出:“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把15/1004/5,6/7,这些分数化写成小数的,(小数的意义。) 教师:观察分母和小数部分,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能很快地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学生讨论、口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近似值。 (四)反馈练习 1.互化下面的分数与小数 0.7= 1.25= 3/4= 2/5= 2.熟练记忆背诵: 1/2 = 1/4 3/4 1/5 2/5 3/5 4/5 1/8 3/8 5/8 7/8 师:那位同学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生:2—4名口述。 课堂作业:写本节收获日记一篇。 板书设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 0.9= 9/10 0.03= 3/100 1.21= 1又21/100 分数化成小数 15/100=0.15 4/5= 0.8 6/7?0.86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先自读课本,联系已经有的旧知识,很快就理解了新知识,但是在完成1.21化分数时遇到了困难,通过讨论理解了方法,但是练习较少,写作业时部分学生还是出现了错误。另外总结互化方法时说的不够全面。总的来说本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题:条形统计图 鹤壁市淇滨小学数学实验教师 牛小永 说课: 一、“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1、定向、诱导 为了给自学探究、讨论解疑环节留下时间,安排了学生课前的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开始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景(诱导),即让学生欣赏常见的几种统计图,直观感受统计图的特点,从而产生学习统计图的欲望,同时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富有教育意义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图的全貌,感受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为下面亲自动手作统计图做了准备。然后通过介绍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使学生的活动不仅在课内还走出了课堂,走向社会,在活动中感受统计图的作用。 在教师的诱导下,试图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最后根据情况由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学习愿望的尊重,激发学习动力。 2、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环节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环节,关系到学习目标能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自主探究,体现勤动脑与勤动手的结合。 在此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份自学提纲。因为现在的学生还不完全具备真正自学的能力和科学方法。提纲中的问题主要针对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细化,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在课本中寻找问题解决办法,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本节课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作图要规范、提醒学生养成先看书再尝试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提醒学生留心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讨论解疑 经过自学探究,书上讲的作图步骤学生基本能比葫芦画瓢地完成,但这并不代表本节课的目标已经完成,重难点已经解决,所以这个环节除了回答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梳理学习目标,优化方法。所以我安排了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自由发表不同意见,教师总结概括出最好的做法。 4、反馈总结 这个环节受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学生在完整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所以通过反馈学生在自学探究时的“作品”,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今后制作完美的条形统计图打下基础,同时巩固制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联系从统计图中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渗透节约水资源的教育。 学生小结主要是看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一)——单式条形统计图第十二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和分析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爱国主义观念。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 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能对统计图进行初步 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定向、诱导 1、我们已经学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些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多媒体演示) 2、看了刚才的各种统计图,你认为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它的优点是什么, (用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与数量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条形统计图。 3、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那么你打算学习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什么内容呢,(由学生自己提出今天的学习目标) 4、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意义 ?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正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 二、自学探究 1、 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步骤:1)带着目标中的问题自学课本第55、56页; 2)根据书上介绍的步骤尝试在白纸上绘制出指定的条形统计图。 自学提示:重点思考下列问题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制作条形统计图分哪几步,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从你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中看出了什么, 2、 出示制作统计图所需的数据 十运会四支代表队金牌数统计表 代表队 江苏 安徽 上海 北京 金牌数 56 7 26 32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解疑 1、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把你遇到的困难小组内讨论一下 2、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答的,(教师解答) 3、学习交流(汇报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 ?条形统计图制作的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边叙述,教师一边利用多媒体演示(然后生上台示范,有困难的话教师示范) a两条射线位置的确定 b条形和间隔的宽度如何确定 c竖直射线上的单位长度如何确定 4、分析条形统计图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同时进行热爱体育教育) 四、反馈、总结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语言评价 教育学生取长补短,渗透美的教育 2、多媒体出示“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统计图” 看图回答问题 师:我们要善于从统计图中分析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养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好习惯。 3、课堂小结:你今天的学习目标完成的怎么样,还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整节课基本实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完整的展现,每个环节一目了然,上的比较轻松,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以后加以改进。 1、“三勤”的体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勤动口与勤动脑的结合体现不够紧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培进一步培养。 2、“讨论解疑”环节和“自学探究”环节的承接关系处理不当。讨论什么,如何讨论,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中的作用和角色如何把握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过多地受到教师引导的限制,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也是该教学法实施的障碍。 摸球游戏 鹤壁市淇滨小学数学实验教师 牛春华 说课: 本节课是三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第八单元的内容,在二年级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这样的词语描述这些现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用“很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词语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等可能性以及用数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我运用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可分为四个环节。 一、定向诱导 首先,我创设了“师摸生猜”的游戏情景,盒子里全是黄球,猜猜老师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每次都能摸到黄球呢,我可能摸出白球吗,可能摸出红球、黑球或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然后把盒子中的5个黄球换成白球,使白球、黄球的数量同样多,然后继续再摸,想一想老师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通过游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复习了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简单了解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学探究 1、猜测 我再次改变盒子里黄球、白球的数量,变为9个白、1个黄,猜猜老师再次摸出其中一个球,是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出黄球的次数多,学生猜测后,老师鼓励地问:想不想自己摸球来验证猜测, 2、试验 我们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出示自学提示:?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轮流摸球,摸出一个球后把颜色记录在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中,然后把球放回盒内摇一下再摸。?一共摸20次,每人都要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实验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在全体学生明白操作步骤后各小组开始愉快摸球,统计、讨论,老师巡视学生实验的结果,并加以指导。 3、分析 全班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摸到白球的次数多,因为„„ 三、讨论质疑 通过实验证实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反过来说,摸出黄球的次数少,说明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学生总结:猜测---试验---分析。 四、反馈总结 我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书上试一试第1题,学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通过练习,每人再次经历“猜测--实践—验证”过程,加深了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从学生情感体验看,他们仍对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意犹未尽,再次摸球,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第二个练习是书上练一练第1题,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描述,检测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个练习是书上试一试第2题,扩展到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购物,想进行一次购物转奖的游戏,设为一、二、三等奖,想让一等奖获得者最少,三等奖获得者最多,而且每人都能获奖,你能设计一个转盘吗,怎么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最后再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和想提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简单了解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重点难点:(同上) 教具准备:10个白球,10个黄球,一个盒子 学具准备:9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一个盒子,彩笔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 盒中装有10个黄球 1、 :猜猜老师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每次都能摸到黄球呢,可能摸到白球吗,为什么,可能摸到红球、黑球或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2、 :如果我把盒中的5个黄球换成白球,继续摸,会摸出什么5黄球、5白球 颜色的球呢,为什么这次即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呢,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球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也可能是„„ 3、今天我们要继续通过摸球游戏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出示学习目标:简单了解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学探究 1、猜测: 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中黄球、白球的数量,变为9个白球、1个黄球。请你们猜猜:摸出其中一个球,是摸中白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出黄球的次数多,完成书上“想一想”:想不想自己摸球来验证猜测, 2、试验 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书上“摸一摸”。 自学提示: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轮流摸球,摸出后把颜色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把球放回盒内摇一下再摸。 (2)、一共摸20次,每人都要做好记录。 (3)、小组交流:实验结果是什么,与你的猜测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3、分析 谁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完成书上“填一填” 三、讨论质疑 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中白球的可能性大,反过来说,摸中的黄球的次数少,说明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到的, 引导学生总结:猜测---试验---分析。 四、反馈总结 1、试一试题1: ?先回答书上问题后,再问:摸出哪些球的可能性大,哪些球的可能性小呢,?你还想不想用刚才的方法来验证猜测,?交流看法。 2、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想法 3、试一试题2 师:谁玩过摇奖活动,我们来看试一试题2,回答书上问题,为什么, 师:如果让你用转盘设计摇奖活动,设为一、二、三等奖,想让一等奖获得者最少,三等奖获得者最多,而且每人都能获奖,你能设计一个转盘吗,怎么设计, “小小设计师”比赛。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摸球游戏 一定 猜测 不可能 试验 可能性大 可能 分析 可能性小 课后反思: 1、小组学习效果很好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探究,学生积极活动但秩序良好。 2、本节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还给学生渗透了一种归纳整 理的学习方法。 3、精心设计了自学提示的步骤,实用性强,指导具体。 4、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即动口、又动手动脑,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运用效果好。 5、练习设计转盘转奖,学生真正了解了可能性的大小,并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长方体的体积》 执教人:司凤蕊 鹤壁市淇滨小学 评析人:程翠萍 鹤壁市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第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关键:运用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我市的国家级课题)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诱导 同学们,看一看,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出示长方体形状的文具盒)这个文具盒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同学们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指名回答) 是不是像同学们猜想的那样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2、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探究出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2)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黑板入手,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 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这样既唤醒了学生的二维空间的求积的过程方法,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学习目标明确、简洁、可行。) 二、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 1.观察课本第46页上方的三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第46页中间的做一做,边做边思考如下问题: (1)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 ,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 ,层数相当于 长方体的 , (2)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呢,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46页。自学时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同桌商量,合作完成。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3、自学成果展示 (1)通过观察3组长方体,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可能会发现: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 (2)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哪个小组愿意汇报第二个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观察与你们小组发现的关系相同吗, „„ 小结:通过大家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每排的个数、 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的乘积正好是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因此,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长方体的长,b表示长方体的宽,h表示长方体的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这样表示: V=a×b×h =abh (3)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呢,(指名回答)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正 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这样表示: 3a ,表示3个a相乘。 ,=a×a×a 简便写法是 3=a (评析:此环节是基础、重点环节,设计精心,浓抹重彩。首先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份 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自学提纲,其提纲起到了“促进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作用。第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时间和探究空间,让其真的去自学、去探究,学生活动体验充分。由于活动体验充分,学生对“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这一推理过程认识深刻。这样,既突出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获得知识方法双丰收。 三、讨论?解疑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评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值得学习。) 四、反馈?总结 1、完成第48页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的体积的。 (图3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学生可能有的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是把旁边那个小正方体移到空缺处,正好是长方体,然后按公式计算的。你们欣赏哪种方法,变化后的图3和原来的图3比较,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2、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 (2)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2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 5、总结 回顾学习过程,我们完成学习目标了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评析:习题设计紧扣教学重点,有梯度,难度适宜;当堂练习,巩固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学生说收获,达标看得清。) 总评:这节课朴实、高效,教师很好地使用了“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从形式上看,四个环节既清晰可见又相辅相成;从本质上看,教师始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果良好,实现了变“讲堂”为“学堂”。 青蛙吃害虫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鹤壁市淇滨小学 数学实验教师 申华 说课: 一、 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 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教材编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整十数的加减法;第二 部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第三部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第四部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部分后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 数的基础。 教材在同一情景中同时呈现加减法,把加减法进行混编,有助于学生体会加减法之 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揭示数量关系。也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进一步体会知识与 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制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 我的设计理念 1、趣味导入 本课设计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再利用学生对“青蛙吃害虫”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 在实际操作当中,我设计了“拨计数器”“摆小棒”等动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设计 本节课后为学生准备了四道练习题。 第1、2题考察了学生看图理解图意的能力,以及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的能力。第3题则重点检测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则可以从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在实际应用知识时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具准备: 两只青蛙的图片、5——10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谜语引入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师:谁来猜猜看啊, 生:青蛙。 青蛙是益虫,保护庄稼吃害虫。今天我们就通过“青蛙吃害虫”来学习整十数加减两 位数。 2、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 自学探究 1、出示两只青蛙 青蛙1说:我吃了56只害虫 青蛙2说:我吃了30只害虫 2、提出数学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3) „„ 3、解决问题 (1) 怎样列式, 56+30= 56-30= (2) 怎样计算, 学生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三、讨论解疑 1、交流计算方法 (1)50+30=80 80+6=86 (2)50-30=20 20+6=26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上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和6 个一,就是86。 (3) 摆小棒计算。 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2、观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3、讨论: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 分清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 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四、反馈总结 1、阅读教材、补充完整。 2、练一练。 第一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计算方法。 第二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 第三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四题:根据图意,独立完成,并交流解题过程。 3、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目标明确,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能积极参与活动,提问题或动手操作,为完成目标做好准备。 2、在自学探究过程中,动手操作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感觉这个设计较好,符合学生好表现,求成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探究的好习惯。 3、这个环节我把动手做又让学生一验证的形式重新操作了一遍。这样不仅对掌握了的学生加以巩固,也使没有自学成功的学生得到练习。 人音版音乐第10册 第3课 幻想 鹤壁市淇滨小学音乐实验教师 秦燕红 课 型:欣赏课 教学目的: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通过《望月节》、《天地在我心》的欣赏与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比较欣赏中,学生能够记住两首音乐中不同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 欣赏《望月节》时,感受女声演唱的音调及电子合成器带来的神秘色彩,欣赏《天地在我心》,感受沉香十分思念自己母亲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欣赏两首音乐作品时,感受音乐中的幻想的意境。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分析不同音乐的旋律特点,在聆听中记住音乐主题,理解主题,使自己的体验更丰富,产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思路: 音乐欣赏教学要用音响去感染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使学生在多听、多想多思、多唱的教学方式下,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体验中去,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分析音乐的主体。 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脑、录音带、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听辨导入(诱导环节)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音乐课堂。 出示课件1 秦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听过那些神话故事,” 学生回答:我知道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哪吒闹海》《西游记》等 师:那又有哪些神话故事被搬上银屏,成为我们喜欢的动画作品呢, 学生回答:我知道有《西游记》《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还有《宝莲灯》 教师:它们里面的主题歌你们会唱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唱唱。 出示课件2 播放媒体:音乐片段A(学生边听边唱) 教师:有了音乐的烘托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才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活泼更富有神奇色彩。 出示课件3 师:请问你听出这些音乐都是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由童声合唱、有男声独唱。他们都是歌曲体裁. 二、自学、探究、讨论、解疑 1、.聆听《望月节》 ?导入: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会有许多精典的音乐穿插在其中,并不是只有主题曲、插曲, 还有配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宝莲灯》的配乐《望月节》。 出示课件4 请仔细听一听音乐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边听边思考) 播放媒体:《望月节》第一遍 ?初听《望月节》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音乐,你感受到音乐营造了什么气氛,你的内心有何感受,你想说 些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音乐很神秘、很怪异;听了音乐我感到十分恐惧,害 怕。)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乐产生呢,结合〈〈宝莲灯〉〉的故事想一想。 学生回答:是沉香和部落的人们在祭拜月亮,人间不能没有月亮,希望月亮不要被二郎神的哮天犬给吃掉。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播放媒体:《望月节》第二遍 ?复听音乐《望月节》 分段分析: 出示课件5 教师提问:a:在音乐中,你首先听到了什么声音,它是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的,你能模唱一下吗, B:音乐中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它是怎样演唱的,你能唱一唱吗, C:请画出两种不同音调的旋律线。 D:音乐又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设想:教师的进一步提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仔细聆听、特别是有目的听一听音乐当中的唱,从而对音乐主题加深印象,达到记住主题的目的。】 学生回答:(有一种旋律是个女声音调、它是女高音演唱的„„) 听片段:用手势画出旋律线。并进行模唱。 学生回答:(男声伴唱音调、鼓声等,再进行) 请学生在纸上画出旋律线,并交流。 画出旋律线后,再分组唱一唱。 ?观看《望月节》视频片段 出示课件6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动画片来亲临〈〈望月节〉〉的盛况吧~ 学生边看边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总结:当沉香和嘎妹来到部落当中,祭祀开始,人们算着时间,敲击着鼓声。用呐喊的声音、用火把、用祷告、用歌声、舞蹈向上天述说着人们的心愿。希望在望月节里能够留住月亮,使人们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教学设想:对《望月节》视频的观看使孩子们的猜想得到证实,更加体会到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是人类高级的想象。】 2、.聆听《天地在我心》 教师导入:沉香何尝不是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能和母亲团聚。他能练就神功救出母亲吗,让我们从下面欣赏的这首〈〈天地在我心〉〉中找一找答案吧~ 出示课件7 播放媒体:《天地在我心》 ?初听歌曲《天地在我心》,学生初次感受音乐形象。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认为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我认为音乐的情绪是抒情的、优美的、有些悲伤的。 教师提问:这首音乐是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的,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是由男高音独唱的。 播放媒体:《天地在我心》第二遍 ?对照歌词:复听《天地在我心》 师提问:请你边听边看歌词边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歌曲表达了沉香深深的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 师再次提问:歌曲中,哪一乐句对你的印象最深刻,最能表现沉香思念母亲的感情,你又从中听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认为“我不愿只在梦里看到你,因为爱着你,我不再哭泣。”我从中又听出了沉香他会战胜痛苦,准备练就本领,他要救出他的母亲来。 师再次提问:歌曲中那一句表现出沉香已经具备救出母亲的能力, 学生回答:“相信我会创造奇迹。天地已融化在我心里,心里。” 播放课件8 小组讨论:《天地在我心》和《望月节》在音乐表现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天地在我心》是有男声独唱的歌曲,而《望月节》是由女声独唱加乐队的配乐。 两首音乐的情绪不同: 《天地在我心》表现了沉香思念母亲的感情。而《望月节》是人们在祭祀的舞蹈音乐,音乐很神秘。 播放课件9: ?看《天地在我心》的视频片断、欣赏动画制作人是怎样结合音乐,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的~ 教师讲解:看着小动物们都有妈妈,可是沉香没有在动物朋友的帮助下,沉香练就了许多本领。直到他长大成人具备了救出母亲的能力。在他的一声呐喊声中,天地已融化在我心里。 揭示主题:天地在我心 师: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直勇往直前、直到获得神力、救出母亲,是爱,有了爱的支撑,沉香终于母子团聚。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教学设想:对歌曲《天地在我心》的欣赏从三次欣赏进行感受与分析。从总体听说感受,到看着歌词听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分乐句听,再演唱,体会沉香对母亲深深地思念之情。最后再看着视频欣赏感受,沉香对救出母亲有着坚定的决心,理解歌曲题目的含义。】 三、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的这些音乐都是影视音乐,你也可以再搜集一些优秀的影视音乐来听一听,这些都是人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我们也要善于幻想、善于想象。 播放课件 人生如歌,老师希望我们拥有如歌般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想:对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回忆及理解。提出让学生再搜集其他影视音乐,使音乐课得到了扩展。】 板书设计: 《天地在我心》 《望 月 节》 《新标准英语》Book 3 Module 2 Unit 1 Where are you going? 鹤壁市淇滨小学英语教师 许玉兰 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Where are you going?是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三册第二模块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围绕“问路和指方向”为题材展开。在日常生活中“问路和指方向”与我们密切相关,如何问路和回答方向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交际用语,是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语言项目之一。教学中注重听说训练并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使学生能够进行交流并能达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指认方向词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turn right; 学习问答方向的句型Where’s„? It’s in „ road.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四会”掌握单词road, straight, turn; 能够熟练的运用句型Where’s„? It’s in „ road.进行有关问路方面的语言交际。 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本单元的交际用语Where’s„? It’s in „ road.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够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 四、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Where’s„? It’s in „ road. 五、教学难点: 掌握单词straight,turn left, turn right 六、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中,首先通过歌曲和儿歌复习了与方位有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基本明确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与方位有关的话题,同时也诱导了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是定向诱导的教学环节;然后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自学和探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勤于动脑;在接下来的讨论解疑的教学环节,设计了情景扮演、创编对话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实现了语言的口语交际功能;最后通过让学生动手做练习,既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再次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定向•诱导 1. 热身复习 (1).Sing a song “fly, fly, fly the butter fly” (2).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自编一首chant: Left left left, right right right. Left hand right hand. Clap your hands. 2.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并展示Sam的头饰,并介绍Sam来到北京,问大家是否高兴为他带路。 3. 出示学习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straight,turn left, turn right (2).能听会说句型Where’s„? It’s in „ road.并会使用此 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二、自学•探究 1.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找出表示方位的单词: straight,turn left, turn right (2).自学探究,回答下面的问题: Where is Sam going? Where is Daming’s house? Where is West Lake Road? (要求:1小题独立完成;2小题可以同桌交流) 2. 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完成提示1,然后同桌交流解答提示2,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解疑 1.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汇报学习结果 Where is Sam going? He is going to Daming’s house. Where is Daming’s house? It’s in West Lake Road. Where is West Lake Road? Go straing on ? Turn right ? Turn left 2. 教师讲解,突出本课重点,解决难点 板书: Go straing on Sam ------------? Turn right ? Turn left ----------? West Lake Road 3. 听录音,跟读课文 4. 小组分角色情景扮演或创编对话表演 四、反馈•总结 1. 听录音,完成本课的习题2 2. 自己操练习题3 3.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对照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三勤四环节教学,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语言,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以往的教学相比,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更加明确的进行学习。最后的反馈总结,便于老师查露补缺,及时的辅导学生。但是,由于班额较大,在巡视指导时和小组汇报环节,部分学生和小组没被关注,课后应对其进行辅导。
本文档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