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举报
开通vip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杨再喜内容提要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关键词 柳宗元;杜甫;诗歌接受 杜甫对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此,韩愈、元稹等代表诗人有着鲜明深刻的论述。韩愈凭借“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两人不相从”(《醉留东野》)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杨再喜内容提要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关键词 柳宗元;杜甫;诗歌接受 杜甫对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此,韩愈、元稹等代表诗人有着鲜明深刻的论述。韩愈凭借“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两人不相从”(《醉留东野》)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等论调,成为杜甫著名的接受者。中唐的元稹通过“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乐府古题序》)等观点,阐述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对杜甫诗歌承接之关系。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柳宗元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与杜甫的关系。近来阅读莫砺锋先生著的《杜甫评传》和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找不到与此相关的论述,查遍有关柳宗元的诗文也难以发现他对杜甫的明确观点,这或许是后人难以确定柳宗元与杜甫渊源关系的一个原因吧。可不论是从诗歌接受的时代大环境而言,还是从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学术视野、审美情趣等方面来说,他都不可能无视眼前的这个“集诗歌艺术之大成”并对中唐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杜甫,而跨越时空去追随更遥远的过去。杜甫处于盛唐诗坛向中唐迈进的转折点,对柳宗元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本文拟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讨杜甫对柳宗元的影响,并希望借此窥见盛唐诗歌演进到中唐的历史轨迹。 一、一脉相承的表现主题和诗歌意象 孙昌武先生指出:“柳宗元的叙事诗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时事入诗,真切质朴地反映时代矛盾。”[1](P397)这种反映现实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惜春伤春之作。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了春望时的荒凉景象和由此而产生的家国忧愁之感。柳宗元在《零陵春望》里:“平野春草绿,晚莺啼还林。日晴潇湘渚,云断峋嵝岑。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以同样的五言律诗之形式写出了春望所见之景和隐含的“处末世而思君”(蒋之翘《柳集辑注》卷四十三)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和杜甫都以“春望”为题,触景而生情,体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情怀:“诗人之生命,与民族、国家之大生命;诗人之感情存在,与国家、社会之理性目的,紧紧相连。”[2](P171) 他们由惜春伤春不仅联想到对家人故园思念的挚爱之情,同时升华到对国家民族存亡深表忧虑的圣洁庄严之情。 正话反说的“愚者形象”。根据文献记载,杜甫和柳宗元都是绝顶聪明之人,然而在他们的诗文中常常以愚者自许,塑造了辉映千古的“愚者形象”。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的开头写到:“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落成落,白首甘契阔。”和在《发同谷县》的开头写到:“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室?”柳宗元全面继承并发展了杜甫的愚者思想,他把居住的“冉溪”更名为“愚溪”,写有《愚溪诗序》、《愚溪对》,把日常游历中的一些池、堂、岛、亭、谷、丘等都冠以“愚”之名,并写下了著名的《八愚诗》。柳宗元把从杜甫那里继承来的“愚者形象”发挥到了极致。 他实际接受了杜甫拙于藏身和勇于为人的执着精神,是对当时贤愚不分的社会现实的愤慨。 鸟、橘等相同的诗歌意象。就鸟意象而言,一方面,借鸟来表达一种意境,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杜甫的《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二“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土室延白光,松门耿影疏”一样,在诗歌中用鸟意象来表达一种清旷空远的意境;另一方面,柳宗元和杜甫都用鸟意象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借此来抒发诗人心中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如柳宗元的《笼鹰词》“凄风淅沥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同杜甫的《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忽忽峡中睡,悲风方一醉;西来有好鸟,为我下青冥;羽毛洁白雪,惨澹飞雪汀。既蒙主人顾,举翮泪孤亭。”运用相同的艺术手法,都以鸟喻人,借鸟以抒怀。鸟意象在杜甫和柳宗元的诗歌中运用得很普遍,其它如杜甫的“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画鹰》)表达了青年时期的奋发之情和豪放之志,“飘零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这“沙鸥”就是诗人晚年自身的画像;柳宗元的“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南涧中题》)和“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就是借“羁禽”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当时诗人远贬蛮荒而壮志难酬的处境。在其它的意象运用中,杜甫和柳宗元在诗中多咏橘,借橘来表达高洁坚贞的人格,如杜甫的“地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从驿次草唐复东屯茅屋二首》)和“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禹庙》)等,在杜甫的诗中“橘”意象随处可见。柳宗元更是爱橘有加,他家住在橘园旁,亲手种橘,以橘为药,并常在诗中咏橘来抒怀。他在永州时以橘喻人,赞扬“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南中荣橘柚》)的品格;在改贬柳州后,他爱橘的热情有增无减,又“手种黄柑两百株, 。杜甫和柳宗元的爱橘之情节,源于屈原的《橘春来新叶满城隅”(《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颂》,是对屈骚精神的共同推崇。 二、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莫砺锋先生在其《杜甫评传》中指出:“杜甫以满腔的爱心去拥抱一个疮痍满目的外面世界,所以他的爱中充满同情、悲愤、惋惜,是一种浓烈而又深厚的感情。”[5](P267)由此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和《北征》、《秋兴八首》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能使人“肝肠如火,涕泪横流,读此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6](P163) 柳宗元自觉地学习杜甫,而且“柳学人处便绝似”,形成了同杜诗一样悲壮的感情基调。他在《对贺者》中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情怀:“喜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哭。”柳宗元的《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逝,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位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是其悲壮沉郁的典范作品,苏轼评价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7](P337)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百家注柳先生集》中把此诗与杜甫的《谒文公上方》中的“王侯与蝼蚁,随尽同丘墟”进行了对照,突出了两者共有的哀怨意识,所以清代汪森在其《韩柳诗选》中指出“柳诗沉郁若老杜”。柳宗元和杜甫诗歌形成的悲壮深沉感情基调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两者共有的哀怨之情怀,元代方回在比较两者的这种相似风格时说:“杜诗哀而壮烈,柳诗哀而酸楚。”[8](P53) 这种“哀”即“哀怨”、“哀痛”、“哀愁”便是杜甫和柳宗元在诗中共有的感情基调。 柳宗元和杜甫的诗歌还具有“清”的风格。宋代的张表臣在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时,指出了其“清旷”的风格,他举例的作品为“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春日江村五首》其三)和“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傍。草深迷市井,地僻懒 衣裳”(《田舍》),张表臣在其(《珊蝴钩诗话》中说:“爱其清旷如此。”在柳宗元的诗歌艺术中,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其艺术风格的代表,吴昌祺在他的《订唐诗摘钞》中认为这首诗:“清极,峭极,傲然独往。”另外沈德潜在《重订唐诗别裁集》评《江雪》亦云:“清峭已绝。”可见,柳宗元接受了杜甫诗歌“清”的艺术特色,但杜甫是清而旷,柳宗元是清而峭,杜甫的诗歌多了一份闲远和旷达,柳宗元的诗文多了一份苛严和内敛。 三、对杜甫诗句的直接效仿和接受 柳宗元仰慕杜甫的人格思想和文学成就,在熟读杜诗的基础上,倾心师法杜诗。我们在前人的注解(如《九家集注杜诗》和《五百家注柳先生集》等)中可以发现柳宗元对杜甫诗句直接学习和接受的痕迹。 首先,是用典的一致。杜甫的《贫交行》有“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借用了鲍叔牙与管仲为友,后鲍叔牙向桓公推荐管仲为相的典故。对此,柳宗元的《师友箴》有“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一句,用同一典故,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其次,是对杜诗辞意的阐释。杜甫有“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送人从君》),对于弱水称谓的由来,柳宗元在《愚溪对》中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西海之山有水焉,散涣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萎靡填没,及底而后止,故名弱。”这种阐释使杜诗中还不明了的意思在柳的诗文中得到了确切的解答。第三,在于表达手法和用词的相似性。在比喻的运用上,用剑比山,杜甫有“竦壁攒镆铘”(《柴门》),把高竦的巫峡峭壁比喻成指向天空的宝剑;柳宗元有“海畔尖山似剑”(《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运用相同的手法,以剑喻山,并成为思念故园传唱千古的著名诗句。用词上,也存在借鉴的痕迹。在杜甫和柳宗元的诗文中不乏生僻之词,但两者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如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有“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的诗句,其中“鸿洞”一词比较偏疏,却在柳宗元的《三川震》中体现了出来:“阴阳之无穷,以鸿洞„„。”结合两者在诗文中的具体用途可知,“鸿洞”为水势浩大的意思。另外杜甫的《虎牙行》中有“秋风吸吹南国”,同样柳宗元的《梦归赋》也有“腾涌而上浮兮”等。 四、共享“诗圣”、“诗史”之美誉 杜甫被后人认为:“杜诗冠绝古今,以为圣于诗者,诗至于是,天下之能事毕矣。”[9]卷七《赓咏杜律序》他众体皆备,各体皆工,成为当之无愧的诗坛圣手。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的重要作用,既有对前代诗歌的艺术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更在于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成为盛唐向中唐诗坛发展的转折点。比杜甫晚半个多世纪的柳宗元诗文兼工,古今难觅,以开放的胸怀广泛吸纳前人的优秀成果。他一方面会把学习的眼光投向遥远的过去,“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另一方面,眼前的“诗圣”杜甫更是他倾心师法的对象。就柳宗元与杜甫在诗坛的地位而言,明代的袁宏道在《与李龙湖》的尺牍中说:“仆偿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至李、杜而诗道始大。韩、柳、元、白诗之圣也。”[10](P52) 鲜明地指出不仅柳宗元同韩愈、元稹、白居易一样受到了杜甫的影响,而且同杜甫一样成为“诗之圣也”。这是柳诗受到杜诗影响的间接证据,有助于我们纠正韩愈是杜甫诗歌的重要接受者而柳宗元受杜诗影 响甚少的偏见。柳宗元作为“诗圣”的说法虽然较少,但毕竟持有此观点者不乏其人。此后柳宗元与杜甫同样以“诗圣”之美誉称雄诗坛,两者交相辉映。 杜甫和柳宗元都博览群书,精通史学,自觉地将史学“实录”之法移植到诗歌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杜甫诗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广泛性都达到了“史”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具有“诗史”之称誉。“唐杜子美为诗,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时号诗史”。[11](卷五《大手笔》)柳宗元接受了杜甫“诗史”的才能和品质,他“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读书》),从史书中汲取营养,善于典型化的艺术概况,以一个个特有的生活片段来再现广阔的社会背景。柳宗元的诗歌《韦道安》模仿了杜甫《石壕吏》的写作方法,记叙了一个英雄在漫游太行山时为民除害的事迹,细加比较,会发现这首诗同杜甫的《石壕吏》有许多相似之处,不仅记叙的角度和记叙的次序相似,而且在语句和语气上也多相仿。如“急驱前致问”(《韦道安》)对《石壕吏》中的“听妇前致词”;“二十游太行”(《韦道安》)对《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等,都直咏现实,以“史笔”写出。所以清代贺裳在《载酒诗话又编》中评到:“子厚有良史之才,既以韵语出之,亦自须眉欲动。”清人乔亿在《剑溪说诗又编》中说:“通篇具有史公义法。”柳宗元的诗文创作运用了史家“实录求真”之法,反映了风云变幻的时代面貌,具有史笔之才,同杜甫多相似之处,这一点却不为后人所重视,值得我们注意。 杜甫身前曾慨叹“百年歌自哭,未见有知音”(《南征》),柳宗元亦云“谁与后来者,当与此心期”(《南涧中题》),杜甫和柳宗元都不约而同地呼唤着知音,实质上,柳宗元又何尝不是杜甫的隔代知音呢?“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12](卷十三《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三)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虽然没有明确有力的论调,但对杜诗精髓的心领神会毫不逊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这正如柳宗元缺乏对陶渊明的论述一样,但在苏轼深入比较了两者的艺术风格,发表了“柳子厚晚年诗极似渊明”[13](卷九《评柳子厚诗》)和“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14](附录卷二《又评柳子厚诗》)等论点之后,谁又能否定柳宗元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呢?我们既要看到中唐时期韩愈、元稹、白居易与杜甫的渊源关系,也不能忽视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参考文献: [1]孙昌武.柳宗元传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邓魁英.他乡迟暮不废诗篇—论杜甫的怀乡诗[J].贵州大学学报,1995,(3) [4][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M].单小青,詹福瑞点校.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5]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唐]杜甫.[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卷四引卢世语).北京:中华书局,1962. [7][宋]魏庆之.诗人玉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元]方回瀛奎律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9][明]李贤.古穰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明]袁宏道.袁中郎尺牍[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 [11][宋]马永易.实眉录[M].《四库全书》本. [12][宋]苏轼.东坡全集[M].《四库全书》本. [13][宋]苏轼.东坡志林[M].《四库全书》本. [14][宋]魏仲举.五百家注柳先生集[C].《四库全书》本.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6)05-0076-0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资助课题(05BY152):盛唐诗歌与人文精神研究。
本文档为【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2-10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