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辨证学

中医辨证学

举报
开通vip

中医辨证学八纲辨证(纲领证)、病性辨证(基础证)、脏腑辨证(具体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表里(病变部位)、寒热(病变性质)、虚实(邪正斗争)、阴阳(病证类别)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 => ...

中医辨证学
八纲辨证(纲领证)、病性辨证(基础证)、脏腑辨证(具体证)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表里(病变部位)、寒热(病变性质)、虚实(邪正斗争)、阴阳(病证类别)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 => 表证 病在脏腑,病位深 => 里证 (一)表证(寒热并见!) 表证: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特点:外感病初期,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病情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脉浮,鼻塞,喷嚏,流涕,咽痒痛,咳、喘…… 病位:皮毛、肌腠、经络 多是实证,容易治愈(表证≠皮毛的病变!) (二)里证(无恶寒发热同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无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特征性表现!) 里证:(非表即里)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纳入里证的范畴。 特点:外感病中后期/内伤疾病,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症状: 病位: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的成因: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 => 病邪传里 外邪(直中) => 脏腑                ==> 里证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 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三)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 特点:起病缓急、病情轻重、病程长短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病位: 表证和里证的鉴别: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发热恶寒并见 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寒热往来 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多见 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多见 胸胁苦满 舌变化不明显 舌苔多有变化 舌变化不明显 多见浮脉 多见沉脉或其他脉象 弦脉       二、 寒热辨证(发热≠热证!恶寒(畏寒)≠寒证!) 热                                        寒 阳邪侵袭 => 阳气偏盛 => 阳盛则热          阴邪致病 => 阴气偏盛 => 阴盛则寒 阴液亏损 => 阴不制阳 => 阴虚则热          阳气亏损 => 阴寒内盛 => 阳虚则寒 (一)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外感阴寒邪气,内伤久病伤阳,过服生冷寒凉 => 寒证 特点: 症状:冷——恶寒,畏寒,冷痛,喜暖,肢冷,脉紧 稀——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淡——口淡,面色白,舌淡,苔白 润——苔润,口不渴 静——脉迟,蜷卧 病位: (二)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机体阳气过盛,久病阴液耗损 => 热证 特点: 症状:热——发热,恶热,喜冷 稠——痰、涕稠,小便短 深——痰黄,面赤,涕黄,小便黄,舌红,苔黄 燥——苔燥少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 动——脉数,烦躁不宁 病位: 寒证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 热证 寒热喜恶 恶寒喜温 恶热喜凉 口渴 不渴 口渴喜冷饮 面色 面色白 面色红 四肢 冷 热 痰涕 清稀 黄稠 二便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象 舌淡苔白润 舌红苔黄 脉象 脉迟或紧 脉数       三、 虚实辨证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实),精气夺则虚(正气不足)”;“虚实者,有余不足也” (一)实证 实证: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风,寒,暑,湿,燥,火,疫疠,虫毒  => 外邪侵入人体 痰,湿,水,饮,瘀血,气滞,脓,宿食 => 脏腑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停留 特点:新起、暴病(“急者为虚”、“入者为实”),病情急剧,体质壮实 症状: 病位: (二)虚证 虚证: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驰、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气,血,阴,阳,精,津(不足)=> 虚证 特点:久病、势缓(“缓者为虚”),耗损过多(“出者为虚”),体质虚弱 症状: 病位: 虚证的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失调——饮食失调,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房室不节, 久病失治误治,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 虚证与实证鉴别要点:   虚证 实证 病程 长(久病) 短(新病) 体质 多虚弱 多壮实 精神 萎靡 兴奋 声息 声低息微 声高息粗 疼痛 喜按 拒按 胸腹胀满 按之不痛,胀满时减 按之疼痛,胀满不减 寒热特点 五心烦热或午后微热;得衣近火则减(畏寒) 蒸蒸壮热;添衣加被不减(恶寒) 舌象 质嫩,苔少或无苔 质老,苔厚腻 脉象 无力 有力       四、 阴阳辨证 阴阳: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 二纲六要:表证、热证、实证——阳证 里证、寒证、虚证——阴证 (一)阴证 阴证: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特点: 症状: 病位: (二)阳证 阳证: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 一、证候相兼 证候相兼:八纲中性质不相对立的两个“纲”或两个以上的“纲”并存的组合情况。 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热证,里虚寒证 二、证候错杂 证候错杂:八纲中性质相对立的两个“纲”的证候同时出现。 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三、证候真假 证候真假: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现象与病理本质统一性的两种情况。 寒热真假——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    虚实真假——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证 真寒假热证——阴盛格阳(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外) 真热假寒证——阳盛格阴(热邪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 寒热真假的鉴别: 假象出现的部位:多在四肢、皮肤、头面部,应注意饮水情况、小便颜色、舌脉象等“真象”《景岳全书》:“……假热者必不喜水,即有喜者,服后见呕……假寒者必多喜水,或服后反                  快而无所逆者……” 《瘟疫论》:“凡阳证似阴者……小便血赤;凡阴证似阳者……小便清白……” 假象与真象在临床表现上的区别: 面赤:假热——面色白、晦暗,两颧红赤如妆 真热——满面通红 寒象:假寒——四肢厥冷,胸腹部灼热或不欲衣被 真寒——四肢、躯体俱冷,畏寒而喜暖 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证——大实有羸状(病理产物内停 => 气血不能布达) 真虚假实证——至虚有盛候(脏腑气血虚弱 => 运化推动无力而阻滞) 虚实真假的鉴别: 脉象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有根无根,舌质老与嫩,声音的高亢与低怯, 疼痛痞胀拒按与喜按,年龄、体质、病因、病程及治疗经过 五、证候转化 表里出入 => 由表入里 / 由里出表 寒热转化 => 寒证化热 / 热证转寒 虚实转化 => 实证转虚 / 虚证转实 第三节、八纲辨证的意义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在辨证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 八纲辨证是比较笼统、抽象的辨证,临床应结合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对疾病的证候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 第  章、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的病变、常见症状: 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失常,心神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 心病常见症状为心悸,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脉结代或促等。 心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脏气虚弱,或思虑劳神太过,或久病伤心,导致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等证;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血瘀等原因,导致心火亢盛、痰迷心窍、痰火扰神、小 肠实热、瘀阻脑络等证。 一、 心气虚证 【概    念】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素体虚,或久病,或年高体衰。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或有自汗,或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辨证要点】以心悸及气虚证为辨证要点。 二、心阳虚证 【概    念】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心气虚而致,或阴寒内盛。 【临床表现】心悸,心胸憋闷或痛,形寒畏冷,气短,自汗,面色淡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迟弱或结代。 【辨证要点】以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辨证要点。 三、 心阳暴脱证 【概    念】指心阳衰竭,阳气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由心阳虚发展,或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所致。 【临床表现】心阳虚证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淡紫,脉微欲绝,或心痛剧烈,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辨证要点】以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为要点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鉴别要点: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气虚证 心悸,胸闷气短,自汗,乏力,活动后加重 精神疲惫、面色淡白 舌淡苔白 脉虚 心阳虚证 畏寒肢冷,心痛,面唇青紫 舌淡胖 苔白滑 脉细弱 心阳暴脱证 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神志模糊 舌淡紫苔薄 脉微欲绝           四、心阴虚证 【概    念】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素体虚,思虑太过,暗耗心阴,或热病后期,伤阴液,或肝肾等脏阴亏累及心所致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为审证要点。 五、心血虚证 【概    念】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表现的证候。 【病    因】因素体虚,或脾虚,或失血过多,或久病失养等所致。 【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或兼见头晕,健忘,唇、舌色淡,脉细弱。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审证要点 心血虚、心阴虚的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血虚证 心悸,失眠,多梦 血虚 舌淡苔白 脉细弱 心阴虚证 阴虚 舌红少苔 脉细数           病案举例 1、吴 X ,男, 52 岁。患者十年前因疲劳出现心悸气短,未经治疗,以后每因劳累则病情加重,近二月因上症加重而来就诊。现自觉胸闷,心悸,时有胸痛,畏寒肢冷。医生查体时,望其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切诊脉弱,四肢不温。 要求:①主诉;②脏腑辨证结果;③辨证分析。 2、王 X ,女, 18 岁。近半个月因复习考试,每日入睡较晚且夜寐多梦,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尖部有烧灼感,可见红刺,苔黄,脉数。 要求:①脏腑辨证结果;②辨证分析。 3、某患者,女,52岁。心悸、胸闷反复发作5年,近2天因加班而加重。现症见心悸不宁,劳则加剧,伴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纳呆,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腻,脉细数无力。 要求:①脏腑辨证结果; ② 辨证分析。 六、 心火亢盛证 【概    念】是指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病    因】情志抑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等。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赤烂疼痛(心火上炎证),身热,便秘溲黄,或兼见小便赤、涩、灼、痛(心热下移证),或见吐血、衄血(血热妄行证),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火热闭扰心神证),舌尖红,苔黄,脉数。 心火亢盛证、心阴虚证的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火亢盛证 心烦、失眠等 身热,面赤,口渴等实热症象 舌尖红,苔黄 脉数 心阴虚证 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虚热症象 舌红少苔 脉细数           七、痰迷心窍证 【概    念】 指痰浊蒙蔽心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痰迷心包证。 【病    因】感受湿浊之邪,或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肝风挟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意识模糊,昏不知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滞,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辨证要点】神志异常和痰浊内盛见症为要点。 八、痰火扰神证 【概    念】指火热痰浊侵扰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情志刺激,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或外感湿热之邪等。 【临床表现】躁狂谵语,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见神昏谵语,或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痰黄稠,喉间痰鸣,胸闷,心烦不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神志异常和痰火内盛的见症为要点 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证候 共同症状 不同表现 舌象 脉象 心火亢盛证 心烦失眠等神志症状 心火内炽 舌尖红苔黄 脉数 痰火扰神证 痰火内盛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九、小肠实热证 【概    念】小肠实热证是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心热下移小肠所致。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心火热炽及小便赤涩疼痛为要点 十、瘀阻脑络证 【概    念】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所致。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面晦不泽,或健忘、失眠、心悸;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辨证要点】以头痛、头晕及血瘀证为要点。 十一、心脉痹阻证 【概    念】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先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再加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或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瘀阻心脉证); 或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痰阻心脉证); 或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寒凝心脉证); 或疼痛而胀,胁胀,常喜太息,舌淡红,脉弦(气滞心脉证)。 【辨证要点】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为审证依据,但因致痛之因有别,故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 第  章、  脾胃病辨证 一、脾气虚证 【概    念】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饮食失调,劳倦思虑过度,或吐泻日久或其他慢性疾患耗伤脾气所致。 【临床表现】 食少纳呆,腹胀,食后尤甚 —— 脾气不足,运化失健,胃气亦弱,纳腐功能减退。 大便溏薄 —— 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并走肠中。 少气懒言 —— 脾气亏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宗气亦虚。 形体肥胖,浮肿 —— 脾虚失运,水湿、痰饮浸渍肌肤。 舌淡苔白,脉缓弱 —— 脾气虚弱之象 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白光白 —— 脾主肌肉四肢,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四肢及全身失于气血的充养。 【辨证要点】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和气虚证共见为审证要点。 二、脾阳虚证 【概    念】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哀,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过食生冷或过服寒凉药物,或因肾阳不足,火不生土所致。 【临床表现】 食少,腹胀 —— 脾阳虚衰,运化无力,精微不布。 腹部冷痛,喜温喜按 —— 阳虚阴盛,寒自中生,寒凝气滞。 大便塘薄清稀或完谷不化 —— 阴寒内盛,水湿不化,流注肠中。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 脾阳虚衰,肌体失于温煦。 或带下色白清稀量多 —— 水湿下渗。 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脾阳不振,温运无力,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膀胧气化失司。 口淡不渴,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阳虚、水寒不化之象。 【辨证要点】证以食少,腹胀或痛,便秘和阳虚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三、中气下陷证 【概    念】中气下陷证是指脾气万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素体虚弱,或久泄久痢,或劳累过度,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养所致。 【临床表现】 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子宫下垂 —— 脾气亏虚,运化失健,无力举托内脏,食入气陷更甚,脘腹更觉不舒。 或便意频数肛门坠胀,或久泄久痢不止,甚或脱肛 —— 中气下陷。 或小便混浊如米 —— 脾虚气陷,精微物质不循常道而反下注膀肤。 食少便溏 ——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 头昏目眩 ——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 形体消瘦,肢倦乏力 ——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气血生化不足,周身失养;功能活动减退。 少气懒言,声低无力,舌淡苔白,脉弱 —— 皆为脾气虚弱的表现。 【辨证要点】本证以脘腹坠胀,久泄久痢内脏下垂和脾气虚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四、脾不统血证 【概    念】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由久病脾气虚弱,或思虑过度,或劳倦伤脾等所致。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鼻衄 —— 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血离经而外溢。 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 脾虚失于统摄,冲任不固。 伴见食少腹胀,便溏 —— 脾气不足,运化失健。 面色无华或萎黄 —— 化源亏乏,加之反复出血,气血两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 为气血亏虚之象。 【辨证要点】以出血表现和脾气虚证共见为审证要点。 五、脾阴虚证 【概    念】脾阴虚证是指脾阴不足,运化失司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燥之品,或劳倦思虑过度,或汗吐下太过,或脾病日久不愈所致。 【临床表现】 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 —— 脾阴不足,运化失司,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或秘结,塘结不调,口干唇燥 —— 脾阴亏虚,肠道失润;涎液减少,不能上承。 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主肌肉四肢,脾阴匮乏,肌肉四肢及全身失于 气血的充养。 手足心热 —— 阴虚阳亢,虚火内炽。 舌红少津 —— 阴虚火旺所致。 苔少或无,脉细无力或数 —— 营阴亏虚之象。 【辨证要点】以食少,腹胀和阴虚内热证共见为审证要点。 六、湿热蕴脾证 【概    念】湿热蕴脾证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一,过食肥日一酒酪,酉良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 【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纳呆厌食,恶心呕吐 —— 湿热蕴结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 便溏不爽 —— 湿热交阻,下迫大肠。 小便短赤 —— 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 肢体困重 —— 湿性重着,内困于脾,浸渍肢体。 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 湿遏热伏,热处湿中难以透达。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 湿热内蕴之现象 或面目肌肤发黄,黄而鲜明如橘皮色,皮肤瘙痒 —— 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疏泄失职,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 【辨证要点】以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和湿热内蕴的表现共见为审证要点。 七、寒湿困脾证 【概    念】寒湿困脾证是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内湿素盛,或气候阴雨多湿,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地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 腹痞闷胀痛,纳呆,便溏 —— 寒湿内侵,中阳受困,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泛恶欲呕 —— 寒湿中阻,胃失和降。 头身困重 —— 湿性重着,流注肢体,阻遏清阳。 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 —— 寒湿困阻中焦,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职,致胆汁外溢。 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 为寒湿内盛的表现。 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 脾阳为寒湿所困,失于温化。水湿泛溢肌肤,膀肤气化失司。 或妇女白带量多 —— 寒湿下注。 【辨证要点】以脘腹痞胀,纳呆,呕恶,便溏和寒湿内盛的表现共见为审证要点。 ? 八、胃阳虚证 【概    念】胃阳虚证是指胃的阳气不足,胃失温煦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饮食生冷,或过用寒凉、攻伐药物,或脾胃素弱,阳气亏虚,或久病失养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 阳气受损,虚寒内生,胃腑失于温煦。 食后缓解 —— 进食后阳气得振。 泛吐清水 —— 寒伤胃阳,水饮不化而上逆。 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 —— 胃阳受损,受纳腐熟功能减弱。 畏寒肢冷,倦怠乏力 —— 阳气虚弱,肌体失于温煦,失于温养。 口淡不渴,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 阳虚阴寒内盛之象 【辨证要点】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审证要点。 九、胃寒证 【概    念】胃寒证是寒邪凝滞胃院或胃阳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失调,过食生冷食物,或过服寒凉药物,或腹部受寒,或脾胃阳气素虚,或久病失养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痛势暴急,阵阵发作,得温痛减,遇寒加剧 —— 寒邪犯胃,络脉收引,气机郁滞,或胃阳不足,虚寒内生,胃腑失于温煦。 畏寒肢冷喜温 —— 寒邪伤阳或阳气虚弱,肌体失于温煦。 口淡不渴 —— 寒邪内盛,阴津未损。 或伴见胃肠水声漉漉,口泛清水 —— 水饮内停于胃肠,水饮不化而上逆。 神疲乏力 —— 阳气受损肌体失于温养。 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紧 —— 阳虚阴寒内盛之象,弦主痛、痰饮内盛,紧主寒,又主痛。 【辨证要点】以胃院冷痛和寒象共见为审证要点。 十、胃热证 【概    念】胃热证是胃中火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因外邪化热入里犯胃,或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等引起。 【临床表现】 胃脘灼痛、拒按 —— 胃热炽盛,胃腑络脉气血雍滞。 嘈杂吞酸,呕吐或食入即吐 —— 热郁火炎,胃失和降。 消谷善饥 —— 火能消谷,胃火盛则腐熟功能亢进。 口苦,口臭 —— 胃中郁热挟胆气上逆,胃中浊气上逆。 或牙跟肿痛溃烂,齿衄 —— 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熏,气血壅滞;血络受伤,血热妄行。 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 胃热炽盛,耗津灼液,津不上承;肠道失润;膀胧化源不足。 舌红苔黄,脉滑数 —— 为火热炽盛之征。 【辨证要点】以胃脘灼痛,嘈杂吞酸,口苦口臭,牙跟肿痛溃烂,消谷善饥诸症中但见一症,并与火热内炽之象并见为审证要点。 十一、食滞胃脘证 【概    念】食滞胃脘证是指饮食停滞胃脘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稍有饮食不慎,宿食结滞而发。 【临床表现】              胃脘胀满疼痛 —— 食停胃院,胃气失和,气机郁滞。 厌食 —— 食积于胃,拒于受纳。 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减轻 —— 宿食内停,胃失和降而上逆, 胃中腐败谷物挟腐浊之气随之上泛。 或矢气,便塘不爽,泻下物酸腐臭秽 —— 食积化腐,下移肠道,气机郁滞, 传导不利。 舌苔厚腻,脉滑 —— 胃中浊气上腾;正盛邪实,正气抗邪,气血充盛。 【辨证要点】以胃院胀满疼痛,暖腐吞酸为审证要点。 第  章、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 生理            与        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呼吸功能异常(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喘息少气) 肺主宣发肃降                水液代谢障碍(咳痰,周身浮肿,小便不利) 肺主通调水道 大肠  生理                与            病理: 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              大便异常(便秘,泄泻) 一、肺气虚证 【概    念】肺的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久病咳喘、劳累过度 / 脾虚气血化生不足 =>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肺功能不足 —— 咳喘无力,动则咳喘益甚;吐痰清稀;少气短息,语声低怯 气虚 —— 神疲体倦,自汗,畏风,且易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要点】咳喘无力,吐痰清稀 + 气虚 => 肺气虚证 二、肺阴虚证 【概    念】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燥热伤肺,痨虫蚀肺,汗出伤津,久咳不愈(耗伤肺阴)=> 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 肺失宣肃,虚火灼络 —— 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阴虚 —— 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 + 阴虚内热 => 肺阴虚证 三、风寒犯肺证 【概    念】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 => 风寒犯肺证 【临床表现】肺失宣肃 —— 咳嗽,咳吐痰液色白清稀;鼻塞,流清涕,喉痒 风寒表证 —— 微恶风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咳嗽,痰液清稀 + 风寒表证风 => 寒犯肺证 四、风热犯肺证 【概    念】风热之邪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 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肺失宣肃 —— 咳嗽,咳吐痰液色黄而稠;鼻塞,流浊涕 风热表证 ——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咳嗽,痰 黄,咽痛 + 风热表证 => 风热犯肺证 五、燥邪犯肺证 【概    念】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所表现的证候。亦称肺燥(外燥)证。 据其偏寒、偏热之不同,又有温燥、凉燥之分。 【病    因】燥邪(侵袭肺卫)=> 燥邪犯肺证 【临床表现】燥邪犯肺 ——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咯;胸痛咯血,或鼻衄 燥胜则干 —— 口、唇、鼻干燥,苔干少津;溲少,大便干燥 表证 —— 发热微恶风寒;苔薄,脉浮 温燥(少汗,脉数)  凉燥(无汗,脉紧) 【辨证要点】干咳,口 咽干燥 + 表证 => 燥邪犯肺证 肺病三表证鉴别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咳嗽,恶寒发热,脉浮 痰稀色白 痰稠色黄 痰少而粘难咯 鼻塞涕白清稀 鼻塞黄涕稠浊 鼻干鼻衄 喉痒 咽痛 咽干 恶寒重发热轻 恶寒轻发热重 恶寒发热 无汗 有汗 无汗或少汗 舌苔薄白 舌尖红苔薄黄 舌苔薄而干燥 脉紧 脉数 脉紧或数       六、痰热壅肺证 【概    念】邪热内盛,痰热互结,壅闭于肺所表现的肺经实热证。 【病    因】热伤肺津 / 寒邪郁而化热(热邪犯肺,炼液为痰)=> 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肺失宣肃 —— 咳嗽,气喘息粗,鼻煽气灼咯痰黄稠,或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痰热内盛 —— 发热,口渴,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辨证要点】咳喘,痰多 + 里实热证痰 => 热壅肺证 七、寒痰阻肺证 【概    念】寒邪与痰浊交并,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素有痰疾,复感寒邪;寒湿袭肺;中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成痰 【临床表现】肺失宣肃 —— 咳嗽,气喘;喉中痰鸣而发哮;胸脘满闷 寒痰内盛 ——形寒肢冷,痰多色白;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辨证要点】咳喘,痰白 + 形寒肢冷 => 寒痰阻肺证 八、大肠液亏证 【概    念】津液不足,不能濡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素体阴亏;年老阴血不足;久病、吐泻、热病后期;妇女产后出血过多 【临床表现】肠失濡润 —— 大便燥结,干结难出 浊气上逆 —— 口臭、头晕 阴液不足 —— 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 【辨证要点】大便干燥难出 + 阴液不足 => 大肠液亏证 九、肠虚滑泻证 【概    念】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泻、痢久延不愈 【临床表现】大肠失其固摄 —— 下利,甚则大便失禁或脱肛 阳虚阴盛 —— 神疲畏寒;舌淡苔白滑,脉沉弱;腹部隐痛,喜温喜按 【辨证要点】利下无度,大便失禁 + 阳虚之象 => 肠虚滑泻证 十、大肠湿热证 【概    念】湿热下注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感受湿热外邪;饮食不洁 【临床表现】湿热侵袭大肠 —— 腹痛,下利赤白粘冻;腹中急迫感,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坠重,暴注下泄,色黄而臭 湿热内盛 —— 口渴,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辨证要点】便次增多, 或下利粘冻,或下黄色稀水 + 湿热内蕴 => 大肠湿热证 大肠病三证鉴别 大肠液亏证 肠虚滑泻证 大肠湿热证 大便干结难解,数日一行 便泻无度或失禁 下利粘冻或黄色稀水 口干咽燥 口淡不渴 口渴   脱肛 肛门灼热、里急后重 腹隐痛喜按 腹痛拒按 神疲畏寒 身热、溲短赤 舌红少津 舌淡苔白滑 舌红苔黄腻 脉细涩 脉沉弱 脉濡数或滑数       第  章、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的生理功能:肾主藏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 和生殖;肾主水、主纳气。肾在体为骨,骨生髓充脑;其华在 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 肾病常见症状:腰膝酸软或疼痛(腰为肾府),耳鸣 耳聋(开窍于耳),齿摇发脱(其华在发),阳萎遗精,精 少不育,经闭不孕(肾藏精),水肿(肾主水),呼吸气短 而喘(主纳气),二便异常(开窍于二阴)等为肾病的常见 症状。 肾病常见病因:肾病多虚证 ①禀赋不足  ②幼年精气末充  ③老年精气亏损 ④房事不节  ⑤他脏病久及肾等导致肾的阴、阳、精、气亏损。 肾病常见证型: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等证。 一、肾阳虚证 【概    念】肾阳亏虚,机体失于温煦,以腰膝酸冷、性欲 减退、夜尿增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命门火衰证。 【临床表现】腰膝酸冷疼痛,面色晄白或黧黑(肾),头 目眩晕,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精神萎靡(阳虚),性欲减 退,男子阳萎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生殖),或 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 多(二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病    因】①素体阳虚  ②老年体衰  ③久病不愈  ④房事太过 ⑤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肾阳,以致命门火衰。 【证候分析】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温煦失职,不能温暖腰膝——腰膝酸冷疼痛; 肾居下焦,肾阳失于温煦 —— 肢凉,下肢尤甚; 阳虚不能温运气血上荣于面,面部血络失充 —— 面色晄白; 肾阳虚惫,阴寒内盛,气血运行不畅 —— 面色黧黑; 阳虚温煦功能减弱,不能振奋精神 —— 畏冷,精神萎靡; 阳虚不能温运气血上养清窍 —— 头目晕眩。 命门火衰 —— 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男子见阳萎、早泄、滑精、精冷不育;女子见宫寒不孕。 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失健运 —— 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 肾阳虚,气化失职,肾气不固 —— 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 肾阳不足 ——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辨证要点】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增多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二、肾虚水泛证 【概    念】指肾的阳气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溢,以水肿 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冷肢凉,面色晄白,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病    因】①久病损伤肾阳    ②素体阳气虚弱,气化无权,水湿泛溢所致。 【证候分析】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 身体浮肿; 肾居下焦,阳虚气化不行,水湿趋下 —— 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 水气犯脾,脾失健运,气机阻滞 —— 腹部胀满; 水气凌心,抑遏心阳 —— 心悸; 水寒射肺,肺失宣降 —— 咳嗽气喘,喉中痰鸣; 阳虚温煦失职 —— 畏冷肢凉,腰膝酸冷; 肾阳亏虚,水湿内停 —— 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辨证要点。 三、肾阴虚证 【概    念】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扰,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 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 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午后颧 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肾阴亏虚,腰膝失养 —— 腰膝酸软; 阴虚精亏髓减,清窍失充 —— 头晕耳鸣,健忘遗事; 齿为骨之余,肾之华在发,肾阴失滋 —— 则齿松发脱; 肾阴亏损,虚热内生,相火扰动,性功能亢进 —— 男子阳强易举,精关不固,而见遗精、早泄; 肾阴亏虚,女子则月经血源不足,冲任不充 —— 月经量少,经闭; 阴不制阳,虚火扰动,迫血妄行 —— 崩漏下血;虚火上扰心神 —— 心烦少寐; 肾阴不足,失于滋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阴虚内热——舌红少苔或无苔少津,脉细数。 虚火内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 【病    因】①禀赋不足,肾阴素亏    ②虚劳久病,耗伤肾阴③老年体弱,阴液自亏 ④情欲妄动,房事不节,阴精内损              ⑤温热后期,消灼肾阴 ⑥过服温燥之品,劫夺肾阴所致。 【辨证要点】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与虚 热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四、肾精不足证 【概    念】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充,以生长发育迟 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 智力低下,骨骼痿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 减退;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松,健忘 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舌淡,脉弱。 【病    因】①先天禀赋不足    ②后天失养      ③久病劳损 ④房事不节,导致肾精不充,或耗伤肾精所致。 【证候分析】小儿肾精不充,不能主骨生髓充脑,不能化气生血,生长肌肉 —— 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萎软; 肾精不足,生殖无源 —— 性欲减退,生育机能低下,男子表现为精少不育; 女子表现为经闭不孕; 成人肾精亏损,无以充髓实脑 —— 健忘恍惚,神情呆钝; 肾之华在发,齿为骨之余,精亏不足 —— 发枯易脱,齿松早脱; 肾开窍于耳,脑为髓海,精少髓亏 —— 耳鸣耳聋; 肾精不养腰府 —— 腰膝酸软; 精亏骨失充养 —— 两足痿软,行动迟缓; 舌淡,脉弱,为虚弱之象。 【辨证要点】本证多与先天不足有关,以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等为辨证要点。 五、肾气不固证 【概    念】肾气亏虚,失于封藏、固摄,以腰膝酸软,小 便、精液、经带、胎气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 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 禁(小便);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经带),或胎动易滑(胎气);男子滑精、早泄(精关);舌淡,苔薄 白,脉弱。 【病    因】①先天禀赋不足,年幼肾气未充    ②老年体弱,肾气衰退 ③早婚、房劳过度,生育过多,损伤肾气 ④久病劳损,耗伤肾气,以致精关、膀胱、经带、胎气不固所致。 【证候分析】肾气亏虚,腰膝、脑神、耳窍失养 —— 腰膝酸软, 耳鸣失聪,神疲乏力; 肾气亏虚,固摄无权,膀胱失约 —— 小便频数清长,尿后余沥不尽, 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 肾气亏虚,失于封藏,精关不固,精液、外泄 —— 滑精早泄; 肾气亏虚,带脉失固 —— 带下清稀量多; 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 ,冲任失约 —— 月经淋漓不尽; 肾气亏虚,胎气不固 —— 胎动不安,滑胎; 肾气亏虚,失于充养 —— 舌淡,脉弱 【辨证要点】以腰膝酸软,小便、精液、经带、胎气不 固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肾病五个证候比较 证名 性质 主症 兼症 舌 脉 肾阳虚证 里阳虚证 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增多 虚寒症状 淡胖 白滑 沉迟 肾阴虚证 里虚热证 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 虚热症状 舌红 少苔 细数 肾精不足证 里虚证 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 腰膝酸软,耳鸣发脱齿摇,健忘 舌淡 虚弱 肾气不固证 里虚证 腰膝酸软,小便、精、经带、胎气不固 气虚症状 舌淡苔薄 虚弱             六、膀胱湿热证 【概    念】指湿热侵袭,蕴结膀胱,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急迫、短黄,排尿灼热、涩痛, 或小便浑浊、尿血、有砂石,或腰部、小腹胀痛,发 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病    因】①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膀胱 ②饮食不节,嗜食 辛辣,化生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机不畅所致。 【证候分析】湿热郁蒸膀胱,气化不通,下迫尿道 —— 尿频、 尿急,小便灼热,排尿涩痛; 湿热煎熬津液 —— 尿短少而色黄; 湿热伤及血络,迫血妄行 —— 尿血; 湿热久恋,煎熬尿浊结成砂石 —— 尿中或X线检查可见砂石; 膀胱湿热波及小腹、腰部,经气失调 —— 腰部、小腹胀痛; 湿热内蕴 —— 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新病势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 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肾病 病案 举例 病例一:李某,女 ,58岁。大便不成形已一年余,近一个月 来常在黎明之时出现腹痛欲泻,泻后腹痛减轻,腰部有酸 冷感,怕冷,下肢寒冷尤盛,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一)肾阳证虚辨证分析: 1、证名:肾阳虚证。 2、辨证分析:本证患者因年过半百,命门之火渐衰所致。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温化无力,故见五更泄泻;腰为肾府,肾阳虚, 腰膝失于温养,故见腰膝酸冷;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肾阳不足之象。 病例二:陈某,男,56岁。近两月来,常夜间出汗,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要求写出:① 证名诊断;② 辨证分析。 (二)肾阴虚证辨证分析: 1、证名:肾阴虚证。 2、辨证分析:患者肾阴不足,虚热内扰,营阴不能内守则盗汗;形 体消瘦肾主骨生髓充脑之功效,肾阴亏虚,骨骼、脑髓、官窍失充,故腰膝酸软疼痛,健忘,耳鸣;阴不制阳,虚火内 扰,故五心烦热,失眠;肾阴不足,失于滋润,虚火蕴蒸, 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病例三:张某,男,34岁。患者结婚六年至今无子,半个月前曾 到外地某医院检查,发现 精子不正常,总数为l 亿,活动度 小于20%。 自觉腰部酸软疼痛, 精神疲乏, 时有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 ②辨证分析。) (三)肾精不足证辨证分析:                                                              1、证名:肾精不足证。 2、辨证分析:肾藏精,主生殖。肾精不足,生殖无源, 故男子精少而不育;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则腰部酸 软疼痛,耳为肾窍,肾精不足,耳窍失聪,故时有耳鸣;肾虚全身功能活动低下,则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肾精不足之象。 病例四:汪某,女,35岁。患者婚后5年中,曾四次妊娠,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 酸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然流产。平素腰膝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数 而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要求写出:① 证名诊断;② 辨证分析。) (四)肾气不固证辨证分析: 1、证名:肾气不固证。 2、辨证分析:肾为封藏之本,肾气有固摄下元之功,冲任肃属于肝肾。肾气不足,任脉失养,胎元不固,则胎 动不安而易滑;腰为肾府,肾气亏虚,腰失所养,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耐劳累;气虚则功能活动低下,则神疲乏力;肾气亏虚,膀胱失约,故尿频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肾气亏虚之征。 病例五:周某,女,57岁。咳喘病史20年,每逢季节变化或过劳而诱发。昨日去公共浴池 洗澡,因环境闷热且很劳累, 自觉呼吸困难而回家,服止喘片一片未见好转。来 诊时症见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 要求写出:① 证名诊断; ② 辨证分析。 (五)肾不纳气证辨证分析: 1、证名:肾不纳气证。 2、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而致肺肾气虚。肺为气之主,主肃降,肾为气之根,主摄纳。肺肾气虚,降纳无权,气不归元,故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耗气,则喘息加剧;气虚,卫外不固,则乏力,自汗,腰为肾府, 肾虚腰失所养,则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为气虚之征。
本文档为【中医辨证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9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19
浏览量: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