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摄影知识

新闻摄影知识

举报
开通vip

新闻摄影知识新闻摄影知识 第一编 新闻摄影基本史 第一章 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摄影术的发明 1 摄影技术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 ?在欧洲,这一原理也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被发现。 ?16世纪中叶,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在暗室内将影像投射在绘画板上,然后用笔描画出影像的轮廓。为了使投射影像更加方便,人们将暗室转换为可以移动的、体积较小的暗箱。后来,科学家又给暗箱装上了凸透镜,从而产生了原始的“雏...

新闻摄影知识
新闻摄影知识 第一编 新闻摄影基本史 第一章 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摄影术的发明 1 摄影技术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 ?在欧洲,这一原理也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被发现。 ?16世纪中叶,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在暗室内将影像投射在绘画板上,然后用笔描画出影像的轮廓。为了使投射影像更加方便,人们将暗室转换为可以移动的、体积较小的暗箱。后来,科学家又给暗箱装上了凸透镜,从而产生了原始的“雏形照相机”。 ?针孔成像原理,又称“暗室成像”原理。光进行直线传播。当光经过景物,再经过一个小孔进入暗室时,通过反射,暗室的墙上会形成一个上下颠倒的景物影像。 ?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 ?此后,化学家们发现,含有银盐的硝酸银经过光照之后会变黑,从而使人类在探索感光材料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2 尼埃普斯、达盖尔、塔尔博特等人发明摄影术的活动及各自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品。 ?尼埃普斯的“日光摄影法” ?法国人尼赛弗尔.尼埃普斯发明了“日光摄影法”,并用此方法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又名《鸽子窝》)。1826年,他将一面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进照相机,然后在工作室对着窗外的景物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曝光。他的摄影方法被称为“日光摄影法”。 ?他的试验为摄影术指明了方向----将光作用于感光材料,以获取永久性的影像。 ?2002年法兰西博物馆购得一副尼埃普斯拍摄的荷兰版画《牵马的孩子》,现在有观点认为它应该视为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 ?达盖尔和“银版摄影法” ?法国人达盖尔是“银版摄影法”的发明者。 ?1837年成功拍摄出首张照片《工作室一角》。达盖尔将一面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放在加热的水银蒸汽上熏,再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他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张首次定影成功的照片。 ?《巴黎寺院街》摄于1838年,是达盖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具有较强的空间纵深感。 ?此后,达盖尔又用他研究出的技术对日常事物进行拍摄,从而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拍摄方法。他以自己的名字将这种摄影术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这就是举世公认的“银版摄影法”。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决定购买这一发明,并公开达盖尔摄影术的方法。这一天也被后人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塔尔博特和“卡罗摄影法” ?英国人塔尔博特发明的“卡罗摄影法”被认为是最具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摄影方法。 ?与达盖尔等人将金属板作为感光板不同,塔尔博特用自制的感光纸作为感光板。虽然制作出来的影像是负像(即影调的黑白阶调与实际景物相反),但将这负像通过光线再印在另一感光纸上,就可以还原出与景物相同的影调。塔尔博特将自己的发明命名为“卡罗摄影法”。这种摄影术诞生于1835年,比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还要早4年。尽管影像质量不如“银版摄影法”,但“卡罗摄影法”却更为实用。用纸作材料,成本低廉,利于推广。同时利用一张负片,可以洗印出多张正像。这为后来摄影通过小幅底片洗印大正片开辟了道路。可以说, “卡罗摄影法”为现代摄影术奠定了基础。 二、摄影应用于新闻传播活动 1 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废墟》 1842年5月,德国汉堡发生大火。当时以“银版摄影法”为各界人物拍摄肖像照的画家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赶赴现场,拍摄了很多火灾现场遗迹的照片。仅存一幅《汉堡大火废墟》。这次拍摄活动被视为世界上的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汉堡大火废墟》也被公认为世界上的第一张新闻照片。 2 早期纪实摄影师及其活动、作品 ?1853年,俄国与英法等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著名摄影师罗杰.芬顿受雇于英国政府,前往战场拍摄。很多照片都是根据战场情况,经过布置之后拍摄的静止照片。著名作品《死亡的山谷》于1855年摄。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国著名肖像摄影师马修.布雷迪组织了一支战地摄影队,拍摄了大量的战场照片,几乎记录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被视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地新闻摄影。今天,这些照片大部分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著名作品:《内战时期的林肯》、《谢尔曼将军》、《罗伯特.E.李将军》。 三、新闻摄影技术的发展 ?胶卷和小型相机的发明 ?1880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创办了伊斯曼.柯达公司。1888年,伊斯曼参照“卡罗摄影法”,发明了最早的胶卷。 ?1888年,伊斯曼制造出了第一台轻便的方盒式柯达相机。 ?135相机的问世 1914年,德国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135照相机。直到1924年,这种相机才正式出售,它被命名为“莱卡”。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小型照相机。莱卡的问世,使得照相机朝着小巧、实用的方向发展,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现代摄影的新时代。 ?印刷技术的进步 ?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片是由画家根据新闻照片临摹成线条画,再印刷在报纸上的。 ?1842年5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开始用照片代替绘画,随后,德、法、美等国也先后在报刊上刊登照片。 ?1880年,美国人霍根发明了照片铜板术,使得照片的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纽约的《每日新闻报》用这种方法印出了一张清晰的新闻照片。从此,照片成为报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真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1902年,人们第一次用无线电波传送照片,这逐渐成为新闻行业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之一. ?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为先导,首先将电子技术引入到摄影领域,研发和设计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镜头和光学系统. ?1960年,日本宾得公司的前身---日本旭光学公司开发出了内侧光镜头,35毫米照相机从此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以后又有尼康/佳能/美能达等利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这些技术使照相机的功能更加灵活、强大,极大地推动了新闻摄影的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种全新的、以数字处理方式记录和存储影像的技术逐渐成熟,数码相机由此产生。 四、新闻摄影事业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各阶段代表人物的活动 ?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尝试刊登以新闻照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将文字仅仅作为对新闻图片的简短说明。图片第一次取代文字,成为报纸新闻的主要内容。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闻摄影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 ?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亨利.卢斯创办了《生活》杂志。这本杂志全部使用照片进行报道,开创了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新闻摄影报道的新闻样式,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并成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画报之一。 ?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新闻摄影的地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1947年,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与卡帕、西摩等,共同创立了玛格南图片社,一些震撼世界的摄影作品就此诞生。1952年,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对新闻摄影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新闻摄影的理论和实践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56年,基斯.谢勒、本.范.米伦登克和布拉姆.维斯曼这3位荷兰摄影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该基金会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荷赛”成了当代水平最高的新闻摄影比赛。 ?新闻摄影与网络的结合,新闻摄影必将迎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代。 第二节 中国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摄影术传入中国 1 摄影术在中国的产生 ?明清时期,中国人已经在中西交流过程中掌握了制作透镜和暗箱的基本方法。 ?1844年,广东学者邹伯奇先后完成《格术补》和《摄影之器记》两部摄影著作,并自制出绘画用的暗箱,成为中国早期的摄影家之一。1844年,邹伯奇在绘画暗箱的基础上研制出“摄影之器”(取景器),后来又装上了收光和弹簧活动装置,造出了我国第一台独立制作的照相机。 ?19世纪以各种身份来中国的欧美摄影师,他们都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这种接触在客观上起到了介绍知识、输入新工艺和传播摄影技术的积极作用。 ?19世纪下半叶,摄影术在中国不断发展,大中城市中普遍开设了照相馆,并拥有了一批中国自己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早期主要是一些人物肖像摄影。19世纪末,纪实摄影的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 2 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创立和发展 19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画报,最早采用的是手绘新闻画。1902年,梁启超(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启蒙者,也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拓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第一次使用照片。 《世界》画报由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编印,是当时在国内行销的唯一一种摄影画报。 ?摄影附刊的出现 ?1920年6月9日,著名报刊学者戈公振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时报---图画周刊》。1924年,《时代---图画周刊》正名为《图画时报》,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才被迫停刊,是我国报纸摄影附刊中出版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在我国新闻摄影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闻摄影机构相继建立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成立。这家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并成立。 ?1927年,“中国摄影学会新闻部”在南京成立。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东北新闻影片社和国际新闻摄影社等。 ?职业新闻记者的出现 ?1907年,上海《神州日报》刊登了新闻摄影记者李少穆署名的新闻照片。李少穆成为中国有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早年任职于英美公司电影部王小亭,是中国新闻摄影记者中的杰出人物,也是最早从事新闻记录电影的中国人。代表作是抗战时期拍摄的《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张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的照片,被认为是美国在1855年-1960年间发表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新闻摄影理论的发展 ?1923年,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其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中第一次提到“新闻摄影”,并将其列为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他是我国最早倡导新闻摄影的学者。他还考察了英美报刊中的新闻照片,为中国的新闻摄影研究做了开创性的探索工作。 邵飘萍: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毕业从事新闻事业,当过通讯员、编辑、特派记者、主笔、报社及通讯员社长,《京报》创始人,并从事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工作,是民国初期不可多得的新闻界全才。 ?著名报人、新闻史学家戈公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闻摄影进行了研究。他首先将新闻摄影纳入到新闻学的范畴之中,认为新闻摄影是新闻学的一部分,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此外,他还亲自创办了两个报纸摄影附刊。在他的开拓性工作的影响下,新闻摄影在报纸新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新闻摄影第一次作为一个学科,在新闻学理论领域确立了其应有的地位。戈公振的贡献不可磨灭。 ?1936年,胡伯洲对新闻摄影给出了最早的定义:“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照片。”第一次对新闻摄影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准确、全面的表述。 3 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 1939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建立新闻摄影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摄影事业从此开始。 ? 1942年江波的《黎明的钟声》、徐肖冰1943年的《延安的哨兵》 4 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设立新闻摄影局; ?1950年,《人民画报》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画报; ?1952年,新华社新闻摄影部成立。 ?国家重视新闻摄影事业,配备更好的摄影器材。 ?改革开放之后,新闻摄影初步建立了自己理论体系,开展一系列的新闻摄影评奖活动,新闻摄影教育也不断发展。 ?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1988年,杨绍明获得的第3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了中国新闻摄影记者在世界新闻摄影大赛零的突破。 第二编 图片新闻摄影 第一章 图片新闻摄影器材及其使用 第一节 传统相机 一 各个时期的主流相机机型及其性能特点: 1 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发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2 最早开始关注我们身边事件的摄影是记录战争真实场面的纪实摄影。早期最著名的纪实摄影图片当数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照片。 3 摄影师芬顿1855年进入拍摄,使用火棉胶湿版法进行拍摄。代表作《克尔克拉港口》,刊登在《伦敦新闻》上。 4 摄影师马修.布雷迪拍摄的《南北战争》刊登在《哈佛大学周报》上。 5 1877年,《每日写真报》成为了第一个使用插图新闻的日报。(报道的是一场火灾) 6 1882年,德国的一名铜版刻版师乔治.梅森巴赫在网板翻印照片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影印术。 7 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4*4英寸Speed Graphic相机一直是新闻摄影领域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相机。(1912年问世) 8 1889年,托马斯.爱迪生首先将35毫米电影胶片放入一部静止的照相机中,他想用这些电影胶片拍出一些静止的照片。 9 1905年,德国科学家奥斯卡.巴纳克将35毫米胶卷装进了一台小型照片相机中,由此第一台135型照相机问世,并被命名为“莱卡”。 10 1927年蔡斯.依康公司推出Ermanox相机,这种相机因其非凡的大光圈镜头而闻名于世。 11 1932年,莱卡公司给相机装上了测距仪以便相机更准确地调焦,同时还推出7款可换镜头。 12 依尔福公司推出了包括ASA32胶片在内的首批35毫米黑白胶片。 13 20世纪50年代以后,35毫米胶片的小型照相机开始流行起来。 14 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了自动相机制造业最有活力的地方。 15 1969年雅西卡公司推出的“雅西卡E35”是第一部实现自动曝光的相机,拍摄时先由摄影者选定光圈,而后相机中的电子快门便能根据相机的内装测光表数据完成自动曝光,这种方式后来称之为光圈先决式自动曝光。 16 1973年的“柯尼卡单镜头反光(SLR)”相机则开创了快门先决式自动曝光的先河。 17 1978年,佳能A-1相机的上市才实现了真正的全自动曝光。 二 当今主流新闻媒体主要胶片机型、性能特点: ? 自动对焦 1. 自动对焦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 很多自动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都与雷达相似,它们会发出一束红外线或者超声波。从照相机发射出的这束波直线传播,碰到被摄体后向回反射到照相机的电脑芯片传感器上。电脑芯片根据波速往返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被摄体的距离,并即刻通知微型“伺服”电机移动镜头,使该距离成为焦点。 ? 自动对焦最主要的特点是,聚焦准确性高,操作方便,特别是在对被摄体的聚焦上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由于在拍摄过程中能省去手动聚焦的操作,故也有利于摄影者把精力更对地集中在所摄的画面上,全神贯注地抓拍被摄体的瞬间影像。 2. 自动对焦的类别: ? 主动式自动对焦主要是利用发射红外线或超声波来量度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根据所获得距离资料驱动镜头调节像距,从而完成自动对焦。 ? 被动式自动对焦是先接受来自被摄体的光线,然后以电子视测或相位差检测的方式完成自动对焦。 ? 全息自动对焦功能(Hologram AF),是一种崭新的自动对焦光学系统,采用先进的激光全息摄影技术,利用激光点检测拍摄主体的边缘,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拍摄准确对焦的照片,有效拍摄距离达4.5米。 3. 自动对焦的特性: ? 以某种方式自动判断摄影者所拍摄的主体。 ? 以某种方式测量被摄主体与相机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 ? 通过驱动马达将镜头的对焦装置推到合适的距离刻度。 4. 相机中自动对焦的模式: ? 多点自动对焦 ? 眼控对焦 ? 曝光 曝光是指光学镜头吸收景物发出的光线,使它通过镜头光孔,汇聚投影在感光材料上或投射在光导材料上,并记录在胶片或录像磁带上,从而获得可视的影像。正确曝光从理论上讲, “就是一般把被摄影体的明暗光亮比,能正好纳入到胶片的宽容度之内的曝光”。照相机使用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影像曝光的光量。 ?自动曝光(AE)功能包括 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曝光和快门优先曝光。 ? 程序自动曝光:是指照相机通过测光系统测得被摄画面的曝光值,然后按照厂家生产时所设定的快门及光圈曝光组合,自动地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 ? 光圈优先曝光:准确的说是一种半自动的曝光模式,它的原理是摄影记者在拍摄前先确定光圈的数值,然后相机经过测光后自动为其匹配一个快门速度值,以得到正确的曝光。这种曝光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摄影师自已控制所需要的最大或最小的景深限度。 ?快门优先曝光:也是一种半自动曝光模式。它的原理是摄影记者在拍摄前先确定快门速度,然后相机进过测光后自动为其匹配一个光圈值,以得到正确的曝光。这种曝光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摄影师自己选择是要凝固主体瞬间的动作还是要拍摄其运动轨迹。 ? 测光 主要有以下几种测光模式: ? 单点测光:单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就像手持测光表一样。相机是对画面中很小的一部分区域进行测光,不考虑周边环境亮度,所以它可以让摄影记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点”来测光。 ? 矩阵式测光:这种测光方式又称为多区域估计测光,可以在许多高级照相机上找到。 ? 中心重点平均测光: 第二节 数码相机 一 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的各自优劣点: (一)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在制作工艺与成像原理上的区别 ? 数码相机中的感光器件分为CCD和CMOC两大类。它们在数码照相机中的作用是把影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分别寄存起来,在外加扫描信号的作用下传输出去,最后经过各种运算转换为图像的数码文件。 ? 胶片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影像。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单层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和一个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感光-卤化银-负像 (二)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在图像质量上的区别 ? 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品质是由镜头、影像传感器、光电转换器及色彩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牵制、合作来综合体现的。胶片单反相机的成像品质则主要取决于镜头和胶卷。 ? 在清晰度上,胶片拍摄的画面的清晰度主要由银盐颗粒粗细决定的,而数码相机的清晰度则是由影像传感器的CCD的像素数决定的。 (三)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在存储和传输方式上的区别 数码相机所采用的存储方式是以电子图像的方式进行文件的存储;而传统相机则是以胶片的形式来进行存储。 二 与新闻摄影相关的主要数码相机功能 (一)白平衡调整 光的色温是光颜色的一种标志,光的色温越高,光线越偏蓝;光的色温越低,光线越偏红。这些不同色温的光线在照亮被摄景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摄影带来一些麻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使拍到的图像偏色。 1 自动白平衡调整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室外拍摄,使用自动白平衡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光线色温超出了有效范围,自动平衡就无能为力了。 2 预设白平衡调整 ? 晴天(日光):用于晴天在户外拍摄阳光直射下的被摄体,要求色温约5600K(开尔文)左右 ? 多云(阴天):用于在阴天多云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对应色温6000K以上。 ? 白炽灯(钨丝灯):用于在白炽灯照明的室内拍摄,对应色温3000K左右。 ? 荧光灯(日光灯):有的相机细分为3种白平衡模式。“荧光灯1”,住房内常用的色温为6700K的日光型荧光灯;“荧光灯2”,色温为5000K的中性白色荧光灯,这种灯常常是台灯;“荧光灯3”,办公室常用的色温为4200K的冷白色荧光灯。 3 手动白平衡调整 你可以通过事先调整色彩平衡,来得到更出色的拍摄效果。方法为:在相机上手动设定色彩平衡的相关数据;使用色温测光表,并输入数据;根据经验,手动输入色彩平衡的色温度数。 ? 手动白平衡的具体调整 简单调节白平衡的方法如下: ? 找到一张白色的卡片,将其放在离开你一个手臂的距离,其大小要能填补整个取景框。如果没有,就试图找到一件白色上衣或一张白纸,或者一堵白墙也可以。 ? 当你在实地拍摄时,举起那张白色卡,让光线落到卡片上,并把它当做你的拍摄对象。 ? 用镜头对准白色卡,并让白色卡片清晰地从满整个画面后,按下相机的白平衡(WB)按钮。相机显示器会出现提示画面。 ? 当你按下对话框中“OK”键时,相机会记录下正确的白平衡,以便随后平衡光线。 ? 很多高端数码相机都会准许你保存这个设置,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只需要将表盘拨到自定义状态,就会进入你所保留的设置状态。这样会非常方便你在快速转换地点时进行拍摄。 ? 对色温平衡的总结 对相机选项设置的越精确,最后拍出来的照片效果越好。 (二)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图像数据的存储有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是存储速度,另一个是存储容量。目前用于数码相机数据存储的设备主要有半导体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及光介质存储器,其中半导体存储器是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器即存储卡,其全称为闪速存储器。 数码相机的各种存储卡是由高度集成的芯片作为数字存储介质的,具有体积小巧、存储速度快、即插即用、抗冲击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主流的存储卡有CF卡、SM卡、SD卡、MMC卡、MS卡、XD卡。 1 CF卡 CF卡,最早由Sandisk公司推出,后有袖珍闪存协会于1994年制定成统一的标准。分常规?型和高速?型两种。在众多闪存卡中,CF卡的性价比高,应用也最为广泛。 2 SM卡 SM卡是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一种闪存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它和东芝公司一起,成为了主要的SM卡厂商。由于其兼容性容易受到影响,现在基本没有采用SM卡的产品了。 3 SD卡 又叫“安全数字卡”。因为引入了数据保密机制。它将DVD的保密技术移植到闪存设备中。 4 MMC卡 由西门子公司和SanDisk于1997年推出。 5 MS卡(记忆棒) 是索尼公司开发研制的。具有写保护开关。主要在索尼的数码设备中使用。 6 XD卡 由富士和奥林巴斯联合推出的专门使用于数码相机上的小型存储卡,是目前体积最小的存储卡,属于NAND型闪速存储器。 XD卡的特点为:内含全景拍摄特征、高容量、高速传输、小型、精巧。目前市场上的XD卡有16MB、32MB、64MB、128MB、256MB、512MB等规格。 (三)数码相机的存储格式 在数码相机的成像过程中,图像在保存到存储设备中之前,必须通过相机的编码器进行编码,因为以一定的格式存储才能便于计算机读写以及相关图像软件的处理。这种转换的标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被称为文件格式。 数字图像的文件记录格式主要有非压缩记录格式与压缩记录格式两种。而压缩记录格式又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 1 非压缩格式 顾名思义,非压缩格式即图像原始的、无失真的记录格式。以这种格式记录的图像,其影像质量没有损失。但文件长度较大,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与之相配套。 2 无损压缩格式 无损压缩记录格式,是在保证数字影像没有失真的前提下,减小了原来的文件大小。但其压缩率低,文件长度依然不小。 3 有损压缩格式 4 TIFF图像文件格式 其文件扩展名为TIF或TIFF。TIFF是一种被广大图像处理软件普遍支持的格式,TIFF格式适用于图像印刷。如果图像用于出版印刷,那么从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到后期处理,都推荐使用非压缩的TIFF格式。 5 RAW 格式 数码摄影界称之为数字“底片”。专业摄影人士通常更喜欢RAW格式。 6 JPEG文件格式 静态影像压缩标准JPEG是国际联合影像专家组与1991年制定的供压缩静态数字影像用的通用国际标准----“连续色调静态影像数字压缩与编码”标准的简称。JPEG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它以牺牲图像质量来节省更多的存储空间。此格式主要针对彩色或灰阶的图像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其压缩原理是:利用人的眼睛对图像高频区域较不敏感的生理特性,将空间领域转换为频率领域,用大幅压缩、较粗略的方式来处理高频区域,以缩小文件体积。 7 EXIF格式 EXIF格式是1994年富士公司提出的数码相机图像文件格式,它与JPEG格式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除保存图像数据外,它还能够存储摄影日期,光圈、快门、闪光灯的使用数据及小尺寸图像。 8 FPX 格式 FPX格式是由柯达、微软、HP等联合研制,并于1996年6月正式发表的数字影像记录格式。它是一个融合了多重分辨率的影像格式。FPX格式是一个融合了多重分辨率的影像格式。 (四)数码相机的接口标准 常用的数码相机输入输出接口有USB接口、IEEE1394接口、RS-232C接口、SCSI接口、视/音频接口、IrDA红外线接口等。 1.USB接口 USB1.0/1.1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是12Mbit/s,但实际传输速率远低于理论传输速率。在USB2.0中,除了USB1.1中规定的1.5Mbit/s和12Mbit/s两个模式外,还增加了480Mbit/s这一“高速”模式。 2.IEEE1394接口 IEEE1394接口又称为火线接口,为“实时高速串行总线”接口标准。最初由苹果公司制定。广泛应用于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电视机顶盒、家庭游戏机、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其中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的应用最多。 3.RS-232C接口 RS-232C接口又称COM接口,简称串口。串口的理论传输速率为115-230bit/s.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有RS-232C串行接口。利用串口连接计算机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 必须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候连接。 ?连接好后先开启数码相机,后开启计算机,这样操作系统才能认出“有新的硬件加入”。 ? 数据传输时勿中断连接。 4(SCSI接口 SCSI接口,即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可以用来连接硬盘驱动器、扫描仪、光盘驱动器、打印机等。(现在已很少用) 5(视/音频接口 标注为Video OUT. 6(IrDA红外线接口 较少用。 第三节 辅助设备及其使用 一、闪关灯 (一)闪光灯的类别和使用方法、使用技巧: 1 闪光灯的基本使用: 闪光灯有相机内置式闪光灯和外接式闪光灯两种。 2 闪光灯工作的步骤如下: ? 闪光灯打开后,其内部的电容器会在几秒内迅速充电。充电完成后,指示灯会亮起以告知操作者。参照闪光灯背后的对照表,设定正确光圈。使用闪光灯时该使用对大的光圈,取决于相机与主体的距离。 ? 摄影者按下快门的一刹那,闪光灯同时闪光。闪光速度非常快,从1/1000秒到1/40000 秒不等。 ? 曝光完毕后,未消耗掉的能量会被半导体闸流管(即内部电路)回收到电容器中,以延长电池寿命,加快充电时间。 ? 闪光灯再度开始充电,以备下一次拍摄之用,充电完成后,指示灯再次亮起。拍第二张照片前,等待一两秒,以确保电已充足。 3 主要的闪光模式: ? 手动闪光模式 这是最简单的模式,其光量输出大小通常无法控制(部分款式有光量刻度表,可以设定为输出全部光量值的1/2、1/4等)。摄影者必须自行设定所有相关数值。 ? 自动闪光模式 ? TTL闪光模式 使用该模式时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你的相机可以支持TTL闪光模式,二是你的闪光灯拥有TTL闪光模式。 4 闪光灯的用途: ? 柔和补光 ? 自动闪光灯模式柔和补光 ? 手动闪光模式柔和补光 第一步,要使用测光表对现场光线进行测量,来确定在最快闪光同步速度下所需要的光圈值; 第二步,从闪光灯背后的对照表或GN值中,找出比你刚刚确定的光圈值再大两级的光圈下闪光灯的最大闪光距离;第三步,将照相机与主体之间的距离调整至增大光圈后所确定的距离,然后按下快门。这种方法需要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 ? TTL闪光模式柔和补光 ? 避免曝光不足 ? 闪光修正 户外摄影最有用的闪光修正配件,是可罩在闪光灯头上的暖调滤光片。 ? 其他方法 5 常用的闪光灯摄影技巧 ? 反射式打光 ? 以闪光灯脱离机身的手法打光 6 闪光灯的其他附件、功能 ? 闪光灯支架 不管是在室内还是户外,将闪光灯放在主体斜前方45?、斜上方45?的位置,并使闪光灯与相机的距离保持在8-24英寸之间,所拍出的效果是最为赏心悦目的。 ? 红眼消除 方法:让闪光灯偏离镜头,将灯光打向墙壁或天花板;使用较短焦距镜头,并移近主体;开更多灯以照亮室内;要求主体不要直视相机;使用相机内置的红眼消除装置。 ? 避免不需要的反射光干扰 ? 光线修正器材 二 、三角架 ? 三角架、独脚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1.三角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 防止抖动 快门速度是相对的,一般用镜头焦距的倒数来衡量。例如,用200毫米镜头拍摄时,为防止手颤,快门速度可以用该焦距的倒数,即1/200以上的快门速度拍摄。 ? 精确构图 ? 严格地控制景深 2. 独脚架 ? 快门线、数码伴侣、读卡器和笔记本电脑的应用 1.快门线 快门线的优点是可以不碰到或不接触照相机就能按动快门按钮。18英寸就是个不错的长度。 2.数码伴侣 数码伴侣,又叫数码相机伴侣,是一种用来大量存储数码相片的设备。它一般有轻合金外壳,芯片组和一块装在内部的笔记本式2.5寸硬盘或1.8寸专用微型硬盘组成,和相机一样。一般的数码伴侣都具备从相机存储卡里把数码相片下载到硬盘中的功能。 新闻记者选用的数码伴侣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 首先,你的数码伴侣应该能在读卡和移动硬盘两种功能间自动切换,而不需使用手动转换键,因为每一次手工转换都会面临一次丢失资料的可能。 ? 其次,能够无须转换器就通读所有类型的存储卡,也就是可以兼容所有品牌的存储卡,这样就可以放心地使用适合新闻拍摄的任意一款数码相机了。 ? 还有,数码伴侣应该带有LCD屏幕来指示传输过程,以防止盲目操作而造成重要图像资料的损失。 3.读卡器 按所兼容存储卡的种类,读卡器可以分为CF卡读卡器、SM卡读卡器、PCMICA卡读卡器、记忆棒读卡器等,还有双槽读卡器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卡;按端口类型,读卡器可以分为串行口读卡器(速度很慢,极少见)、并行读卡器(适合于早期主板的计算机)、USB读卡器(速度快,使用方便)。 4(笔记本电脑 第三编 电视新闻摄影 第一章 电视新闻摄影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电视新闻摄影的本体特性 一、 忠于生活的纪实性 电视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它首先要遵循新闻规律。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报道,真实性是它的第一属性。对于电视新闻摄影而言,镜头反映出来的必须是现实生活自身---现实时空。现实生活是第一性的,它有自身发展变化的逻辑,它的存在、发生、发展都不以摄像机的拍摄与否为转移。摄像机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它必须去选择、去捕捉生活流程中的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按照生活自身的发展逻辑来反映生活。它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认真出发,传递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梳理心理情感、观照自身发展。 摄影机有着天生的纪实优势。1895年,法国发明家路易.卢米埃尔用自己设计的电影摄影机拍摄了《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最早的记录现实生活的影片。 摄像机则不仅可以逼真记录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同时记录来自客观事物的声音。 二、 声画一体的真实性 三、 现场取材的线性和不可重复性 四、 虚拟体验性 五、 画面的思想倾向性 六、 画面内涵的丰富性 七、 画面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电视新闻摄影的美学追求 一、 挑战时空极限------第一现场 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和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构成了新闻的“第一时空”,而此时此地的新闻现场,被称为“第一现场”。所谓第一现场,包含了新闻的特性规律和电视传播形式的根本要求两方面的内涵。于是电视新闻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关键时刻我在场”,摄像机见证新闻事实、记录新闻事实。 ?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内涵是从时间上尽量接近新闻现场、接近信息源。时间越靠近新闻事件的发生,信息的质就越高、信息的量就越大。 ? 第一空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所造成的记者不能亲临新闻现场的情况,想法设法从空间方位上尽可能地靠近第一现场,获取尽可能有效地形象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记者亲临新闻现场体现了“我在场”,那么记者向第一现场的靠近就体现了“我尽可能在场”的追求。 二、 自然之美----关键的段落与过程 电视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准确、朴素、生动、自然。 ? 立体信息形态 所谓完整的段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对于有典型的段落的记录,包括铺垫、发展过程、高潮和余韵等几个关键的部分。二是它又包括现场的环境背景、人物活动、同期声、效果声等诸多因素,是一个信息的“场”。 ? 偷拍的魅力 ? 过程的时间要素 三、 画面的个性与信息 四、 表意---会说话的摄像机 ? 摄像机的叙事 电视新闻摄像的叙事方法: 1. 大的环境与小的细节 2. “浓妆”与“淡抹” 3. “显”与“隐” “显”是指“在场”的、“状溢目前”的画面形象;“隐”是指“不在场”的、“情在词外”的、隐藏的观点和情感。 ? 摄像机的论证 电视新闻评论展示论据、论证观点的信息形态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性信息,常作为引发或佐证论点的证据;二为意见性信息,常作为论点的组成部分或中心论点的分论点。 1. 证实 所谓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记者自己的论点。 2. 证伪 所谓证伪,即用摄像机展示论据,推翻、否定对方的观点。证实和证伪只是方法不同,都服务于论点。 ? 摄像机的抒情 1. 细节 2. 造型元素 摄像机有着天生的造型能力,它可以把光线、形状、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组合成视觉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抒情元素 自然界的风、雨、云彩、水的倒影、雾等自然现象都有丰富的情感意蕴,有很强的抒情力量。 4. 象征元素 5. 摄像机的节奏 不同的节奏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内涵。电视新闻记者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思想和情境,控制好摄像机运动的速度和节奏。 ? 摄像机的评论 摄像机的评论一般有两种针对性: 一是对国际社会的大是大非问题的报道,巧妙利用摄像机作为评论角色,表明政治立场。 二是通过镜头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含蓄的批评或批判,它与记者的口头评论相得益彰。 第二章 不同体裁的电视新闻摄影 我们将电视新闻划分分成消息类新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4种体裁,不同体裁的电视新闻有不同的特点及拍摄要求。 第一节 电视新闻体裁划分 电视新闻的体裁主要有消息类电视新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专题类电视新闻和评论类电视新闻4种。 第二节 消息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概述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概念及特点: 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快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一种电视新闻,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体。消息类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迅速和简单,是最接近事件发生时间的一类。同时它也是常常成为其他方式的报道的重要线索来源之一。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成为播出次数第一、信息总量第一而篇幅又最短的新闻节目。一条消息的时间通常在一分钟左右。许多电视台的消息类电视新闻采取了整点滚动播出甚至中途插播的方式,单条的消息内容或许不多,但多条消息的综合体却是电视新闻各类体裁中时效性最强、报道面最广、耗时最短而信息量最大的节目样式,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来形容它:“短、平、快、精”。平:消息类新闻主要是提供给观众一个信息、一个事件的状态,告诉观众是“这一个”,它基本上不传达观点性的东西。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拍摄通常有如下特点: 1. 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 2. 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 3. 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拍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要求: 1. 快: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快速融入新闻事件。 2. 大:镜头的信息量需要最大化。 3. 全: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 4. 短 5. 把握变与不变 第三节 连续报道及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 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概述 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它是电视新闻对重要事态作深入或者追踪报道的一种方式。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连续报道的一种方式。 1.连续报道的基本特点在于讲究时效性和连续性,报道的层次性,报道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显著的社会影响力。连续性报道的选题通常都是观众密切关注的重大的事件性新闻。之所以称为连续报道,因为它在报道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连续的,都是严格遵循时间线进行的。 2.系列报道更多地倾向于同主题的新闻题材的组合,是一个多条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态和趋势的报道体系。系列报道更注重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而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虽然连续报道是以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为题材而系列报道是以可预知的非事件性新闻为题材,但就总体上而言,二者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报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 拍摄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特点和要求 连续报道----用摄像机“跟”出一个故事来。这里所说的“跟”,并不是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中的“跟镜头”,而是就连续报道的特点来说的。因为连续报道的内容总是时刻在变化,需要我们的摄像机不断地跟随事件发展而进行拍摄报道。 连续报道的摄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特别需要讲究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其次,它需要摄像机捕捉关键画面,精确实现事件的连续性。 再者,讲究画面的对比性和相关性。 最后,摄影师的预见性。 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虽然都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但由于在事件性与非事件性方面的基本差别,它们在摄影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系列报道讲究镜头语言的统一风格。(可以通过对运动、拍摄角度的处理及对色彩光影的处理等来实现) 其次,突出各自的特点,寻求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典型画面。 再者,它需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的艺术性和造型美感。 第四节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概述 1968年,美国CBS开办了《60分钟》这个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新闻杂志节目,攻击电视浅薄、认为电视做不了深度报道的说法才烟消云散。我国的深度报道开始于1980年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则是利用电视独有的视听语言系统,全面深入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探索和揭示问题实质,追踪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深”和“长”。 “深”首先指的是新闻传达的思想深,站在相当的高度看问题;其次是对新闻事件的挖掘深,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地透视问题的本质。 “长”首先指的是它的节目时间上的意义,即由于深度报道囊括的内容多,因此在时间上它比其他体裁要长。而从拍摄的内容方面来看,它的时间跨度也很长。此外,表现手段多元化,新闻事件故事化、情节化也是深度报道区别于其他方式的特点。 二、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 强烈的细节意识 ? 充分发挥两极镜头的探索性(两极:广角和长焦) ? 最大程度地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 ? 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对象,也包括采访记者本身 第五节 评论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 评论类电视新闻概述 电视新闻评论,是“直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反应电视台或记者,主持人的观点、主张,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特点: 1. 述评结合:一方面是讲故事,另外是评故事。 2. 观点鲜明 3. 论证充分 4. 导向性强 二、 评论类电视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评论类电视新闻摄影就是用镜头写论文。 ? 镜头叙事全面、客观、真实 ? 适度发挥摄像机的情感表达力量 ? 镜头内容的深刻和简练
本文档为【新闻摄影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