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举报
开通vip

[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20卷第9期 2010年9月 长春大学 JOURNAL0FCHANGCHUNUNIVERSITY V01.2ONo.9 Sep.2010 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刘燕凌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处在闽南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的一般特征,在许多方面也带有显着的地方特色.在国家提出振兴海西战略的新...

[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20卷第9期 2010年9月 长春大学 JOURNAL0FCHANGCHUNUNIVERSITY V01.2ONo.9 Sep.2010 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 刘燕凌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处在闽南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的一般特征,在许多方面也带有显着的地方特色.在国家提出振兴海西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闽南民俗文化的可 持续发展更是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遇,应’-3大力加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引导扶植政策,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 文化的结合点,强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保护.强化民俗文化 的对外交流与借鉴创新,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闽南;民俗文化;特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号:1009—3907(2010)09—0070—05 处在在人类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民俗 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原生态意识团.闽南民俗文 化,是闽南民间历代相传,积淀而成的社会风尚和习 俗,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识,是传统文化的宽厚基 石.几千年来,闽南民俗文化就和闽南人民的日常 生活息息相关,它像一股奇效的粘合剂,把人们组织 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 和活力资源,千百年来熏染陶冶了优越的民族精神 和文化气质. 1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闽南人民在顺乎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社 会活动中,以及移民迁徙,地域变迁,民族融合进程 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事象,民 俗行为和民俗艺术.闽南民俗文化内容庞杂丰富, 以文化和风俗为主体包括了生产生活习俗,娱乐竞 技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礼仪制习俗,民间文艺等. 中华民俗文化具有长久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 性;此外,还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闽南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是在中国传 统文化的背景和氛围中形成的,所以具有中国传统 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时,它又是在闽南这个特 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等条件下逐渐形成并 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许多方面必然带有显着的地方 特色.在丰富多彩的闽南民俗文化事象中,表现比 较独特的特征有: 1.1区域独立性 位处边锤的区位特征,使得闽南区域的人们自 古便有”天高皇帝远”的潜意识.而闽南区域又与 省会福州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就使得闽南区域文化 更有着远离中华文化中心的特征.闽南区域文化作 为中华核心与边陲的文化变异的一种产物,在一定 程度上大大增补了中华整体文化的多样性.而在其 自身的结构上,各个地区潜移默化,步骤不一地吸收 中华核心文化以及其他区域文化,来强化自身的文 化特征.这种不约而同,节拍交错的带有一定文化 变异意味的区域文化变迁历程,使闽南民俗具有区 域独立性.如同样的闽南话,各地区发腔却各一,不 用说有些厦门人与泉州人闽南话沟通有障碍,同样 是泉州人,北部和南部说的闽南话互相无法沟通. 各种小区域的闽南话呈逐渐过渡的态势,过渡长了, 自然而然就变异了.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地区 的民俗文化往往在语言上得到体现,闽南民俗便随 着方言的波动而具有区域性.如在民间信仰上,如 每个村落都奉祀一个或若干个特定的神灵作为保护 神,旧称境主,社神等,境主神的宫庙由居住在该境 的百姓捐资合建,各种宗教活动也由该境的百姓参 加,抬神出游一般不能越出本境地界. 闽南民俗的区域独立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闽南的民俗是一种移民的民俗.迁入闽南的一部 分是晋,唐,宋时期由中州汉族直接迁入,一部分是 晋代之后周边等地区的各族先人二次,三次移民迁 入.由于原居住地区不一,以致所带来的民俗和方 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同是从河 南地区迁入,但迁入时间前后相差数百年甚至上千 收稿日期:2010—06—02 作者简介:刘燕凌(1978一),女,福建泉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文化社会 学研究. 第9期刘燕凌: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7】 年,这样一轮一轮的人迁,使闽南各地民俗如年轮一 般地沉积在闽南土地上.各族先人迁入时,大多经 过繁衍发展,自成村落,各村落又与原居民的融合各 自不同,加上旧时地区间交通不方便,缺少长距离的 流通,于是形成许多语言不能相通的方言区和内容 迥异的风俗区.可见,闽南民俗反映的是不同历史 阶段的移民民俗的积累,如地质考古中的文化层一 样,是一层层堆积起来的. 1.2操作灵活性 按程序上,一部分闽南民俗过程繁杂.但在实 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地区或不同时期,或在特定情况 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如自唐至清, “六礼”作为基本的婚姻礼俗普遍为百姓所接受,但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差别很大,富豪之家严格遵循 “六礼”,一丝不苟.而平民百姓则往往将纳采和问 名合而为一,将纳征和请期合而为一,同时简化迎亲 礼节.贫穷之家甚至在除夕之夜草草合房者也大有 人在.如遇到丧事,按儒家礼教必须等到三年解除 服丧后才能举行婚礼,但有些地区却有一些”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在丧事百日内可嫁娶办喜 事,称为”趁孝娶”.再如早期各村普度是在同一天 举行,常常发生纠纷甚至引发宗族械斗;经协商议 定,各街衢巷里和村落轮流普度. 闽南民俗的实际操作的灵活性,也可从民间宗 教信仰窥其一斑.闽南乡民可以今天信佛,明天信 道;时而摔门拍门,时而把门作神(门神)来拜,形成 了民间宗教信仰的杂乱无序的形势.据研究,明清 以来闽南的民间宗教信仰,大体可以分为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道教俗神崇拜,瘟神与王爷崇拜,以及画 符念咒,b告抽签,扶乩降神,跳神问亡,驱邪治病, 祈风祝雨,斋醮普渡,迎神赛会等等名目.如此以 来,民间崇拜方面可选择性菜单很多,完全可以自己 的心理或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且在同一项仪式上, 也有不同的菜单.如闽南人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王母娘娘”等神灵的庇佑.这些信仰基本 一 致,但在谢神仪式上却各自不一.有的是在孩子 16岁那年中秋节要”做大分”谢神,等到儿子结婚之 际,还要”做小分”谢神.有的男孩16岁时没有做 大分,结婚时就将”大分”,”小分”一起做了.而且 是在拜堂的前一日,就将新娘娶到家中,和新郎一起 “邀拜王母”. 1.3宗族组织性 北方汉民早期开发闽南,缺乏政府控制力和社 会秩序,人们开拓生产和生活空间,大多依仗自身的 势力,甚至于依仗乡族的军事实力.在这种情况下, 就不能不促使人们借助于家族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了血缘家族的观念和关系.家族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发展到明清, 即便是闽南居民向省外,向海外拓展的过程中,也因 具有一种内在的凝集力量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家 族的凝集力同时又引发了移居海外的族人的乡土观 念,使他们眷念故土,与家乡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 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把侨汇源源不断地寄回故乡, 成为近代以来闽南经济迅猛发展的一重要成因.随 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许多华人华侨和台湾同胞 投资纷纷在家乡办厂建企,兴学助教以及支持各种 社会公益事业,对闽南经济与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但是,家族组织毕竟带有某些割据性质,它也难 免对闽南社会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为了争夺地方 社会的主导权,家族之问,特别是家族间的武装械斗 事件频频发生,成为闽南地区的一个特异而又严重 的社会问题.其影响所及,连移居台湾,东南亚的族 人也都纷纷卷入.因此,闽南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也 有热衷于家乡的家族组织建设和不分青红皂白地与 家族联系在一起的禀性.近代以来,闽南的祠堂,寺 庙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宏丽可称得上中国之最,而修 建这些祠堂寺庙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是来源自海外 的华侨华人的.清末以来泉州的东西佛会械斗和兴 化的乌白旗械斗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十年,其背后的 经济支撑主要也是来自海外的汇款.这些陋习,对 于闽南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1.4融合进化性 首先是进化.随着社会的进步,闽南旧有的落 后习俗得到改造,逐渐理性和文雅.如早期居住的 是高台巢居,秦汉时出现船屋,宋代出现官式大厝, 以及民国的洋楼,建国以来的石构民居和当代城区 涌现的套房等等居住民俗,逐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又如早在原始社会,婚姻礼俗极为简陋,进入奴隶社 会后,就出现买卖婚姻,礼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到了封建社会,在礼教的笼罩下形成繁琐的”六礼” 婚俗.近现代以来,这一礼俗又逐步趋向简单,旅游 结婚,集体婚礼等新式婚礼层出不穷.再如原始社 会丧葬一般是掘地而葬,礼俗简易,只随葬屈指可数 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到了奴隶社会,丧葬礼俗 开始繁琐起来,至封建社会就形成了送终,搬铺,报 丧,治丧,人殓,超度,送草,出殡,安葬,守孝,重葬等 繁文缛节,并延续到近代.本世纪以来,随着火葬制 度的推行,丧葬习俗日趋简约.还有,旧时民间的一 72长春大学第20卷 些不科学禁忌,如儿童勿戴两顶帽,否则长不高;进 他人屋内不得打伞或戴斗笠,俗谓这样做预兆该房 屋易漏雨……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社会的 发展,群众的视野日益开阔,一些禁忌自行泯灭. 其次是融合.每一个地区的民俗都具有一定的 排他性.随着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交往和交流不断 增多,加强,封闭的格局就会被打破,逐渐渗透,融 合.闽越土着的舞蹈与宗教祭祀活动紧密联系,形 式简单,往往是身体狂舞,大声喊叫,甚至裸体而舞. 晋代以后,中州汉族和各地区汉族民众迁入后,受到 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祭祀舞蹈或成为一门表演艺 术,或成为平时的娱乐方式.如明代避难潜到泉州 深山的一支出氏蒙古族人本不信奉汉族的民间神 祗,而在闽南定居数百年来,也入乡随俗,敬祀何氏 九仙,土地公,并奉汉将张巡,许远为境主,以往每年 正月也和周围的汉族一样举行”游朝拜”民俗活动. 在基督教传人初期,闽南民众爆发了规模大小不等 的地方绅士和群众联合反对教会的事件,称为”教 案”.它不但反映了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而且也含 有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成分.随着基督教在当 地的深人传播,西方宗教习俗逐渐被容纳,逐步由冲 突走向融合,促进闽南风俗的改良和陋俗的改造. 1.5突破辐射性 闽南民俗的第五个显着特征是具有突破辐射 性.边陲地带的闽南地区,农业环境相对恶劣,人们 不得不寻求突破,寻找更多的生产方式.闽南区域 以面对大海的便利,使闽南人很早就走出大陆,形成 海上通商的传统.随着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大 量阿拉伯人的来闽经商,闽南区域文化习俗更有了 新的突破,百姓商品意识增强,为商从贾的意愿较为 强烈.时至今日,闽南区域特别是泉州沿海一带,依 然是中国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自唐宋明 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相当着名的地域性商 人,但是大部分地域性商人集团都衰落了,唯有闽南 区域的”福建海商”,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和近现 代的种种磨难之后,浴火重生,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大 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明清至民国时期,大批闽南人漂洋渡海,或移居 台湾,或移民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把家乡的民俗移植 到那边,世代相传.如移民为祈求旅途平安,临行前 特地到庙宇祈祷,到了异域他乡后,为不忘故土和感 念神恩,陆续建起各种庙宇供奉家乡的神祗,现在每 年都有海内外分灵的宫观信众来闽南祖殿谒祖进 香.闽南人移居外地,往往把闽南方言也随之移植, 所以现在流行闽南方言的区域,并不以闽南地域为 限.明清以来,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闽 南话布满整个台湾岛,加上闽南渔民们在闽东的三 沙,沙埕,浙东的平阳,舟山一带定居,闽南方言又在 那里播下了众多的方言岛.在福建北部山区如浦 城,武夷山,江西南部的赣州,宁都一带,也都有一些 零星的讲闽南方言的村落.在全国海岸线当中,估 计闽南方言约占三分之一.至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 许多区域,至今还盛行闽南话,则由此可见闽南民俗 生命力之强,辐射能量之大. 2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闽南民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创造”和谐 闽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弘扬闽南民俗文化 中的良风美俗,摒弃恶风陋习,是推进闽南文化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例如,可以利用闽南民俗文化 的区域独立性,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 保护,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区文化,促进当地的文化产 业,旅游产业等文化经济项目的发展;可以借用闽南 民俗文化的宗族组织性,发动海内外同胞共同挖掘 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鉴闽南民俗文 化的操作灵活性与融合进化性,推陈出新,引导新风 尚,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推动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可以发挥闽南民俗文化的 突破辐射性,强化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 传统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取决 于民俗群体和个人的自觉优选.另一方面,政府和 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提倡哪些民俗文化,抵制 和摒弃哪些民俗文化,则是可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引 导和弘扬的. 2.1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 在资料搜集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闽南不少历 代传承的民俗文化,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有着共 同点和结合点.闽南人们在民俗节日里喜欢创设喜 庆热闹的氛围,即闽南文化的娱乐性,则可以加以引 导,与文艺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文艺踩街,文体比 赛活动相结合,既具有宣传教育意义,又可活跃传统 民俗节日气氛.再则可以把民俗活动的热闹喜庆场 面,用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把民间仪式提高到更为文 明,高雅的层次. 各个民俗节日主题不同,形式各一,要善于挖掘 内涵,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和宣传,促进社 会文明新风建设.特别是闽南位处海西这一独特区 位,通过民俗文化强化对台的”血缘”关系.如逢年 过节时祭拜宗庙祠堂,进行家祭,以及清明,冬至祭 第9期刘燕凌: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73 扫祖墓的习俗,可以与寻根认祖,敬拜祖先,追思先 烈,怀念先哲的宣传活动相结合,在中秋节和重阳节 可以和盼两岸团圆,祖国统一的宣传活动相结合. 端午节悬蒲艾避邪,洒雄黄水去毒等节俗,可以与创 建卫生城市以及促进环保社会等活动相结合;当日 所举行的龙舟竞渡活动,可以与纪念先贤,弘扬爱国 正气活动或提倡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此外,闽南 地区出嫁后已有生育的女儿须在春节,端午节,中秋 节这三节”送节”,”送秋”,可以结合这种习俗开展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宣传和活动. 2.2强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政策 和措施,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其中20多个闽南民俗文化项目列入国家的保 护名录之内.在发掘与传承项目繁多的民俗文化的 问题上,文化主管部门要出台切实管用的激励政策, 提高相关政治,社会和经济待遇,鼓励研究,传承人 员,认真发掘发现已经遗失或没落的优秀民俗文化, 重新评估价值,加以继承和弘扬.同时,协助教育和 宣传部门认真做好民俗文化的教育宣传和保护传承 工作.如在各类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 馆,革命纪念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民俗文化 教育,增强全社会民俗文化意识和素质.通过宣传 和教育,让民俗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再冷 清.在如何保持良好的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 加大项目的扶持和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一要进一 步建立健全项目扶持制度,允许有特殊才能的民俗 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民俗文化 品牌,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占有文 化企业的股份,参与收益分配.二要进一步建立健 全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民俗文化产业机构与高校联 合,发展与民俗文化产业相关的高等教育.如目前 开办的德化陶瓷学院,泉州师院的南音专业,为民俗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今后可进一 步扶持,强化这方面的实践,培养更多的民俗文化高 级专门人才.要重点培养一批熟悉民俗文化产业经 营管理业务并掌握有关国际规则的人才,以及民俗 文化经纪人,主持人,家和会展策划等专门人才. 2.3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保护 文化部门制定政策引导民俗文化的根本目的是 保持它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一种民俗项目,如传说 神话,民间故事,成年礼等内容,与当前社会盛行的 价值和态度偏离太远,他将会被遗忘而不会继续被 流传下去.我们在认识到民俗文化尽管有或多或少 的不健康的不的成分,我们当在认真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的同时尽量最大程度的反映真实的民俗文 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坚持对传统民俗 文化改革的时候要保持其原生态的一面,失去自己 民俗文化的特色,也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保护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为后代子孙 留下丰厚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2007年6月 9日设立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由国家命 名的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的设立, 就是要将文化遗产置于生态系统中来保护,调节,处 理好文化遗产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 生态环境.在这种基础上,可由政府牵头,推出单项 民俗文化项目的省级,市级生态保护实验区,使单项 民俗文化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 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 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 境.比如保护历史街区,古民居,不只是修复物质 的,而且还要将之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保护,成为充 满活力的文化空间.不仅仅是保护南音,梨园戏,高 甲戏,傀儡戏这几个团体和传承人,而且还要融人生 活,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政府加强民俗文 化改革与发展时,可加大相关经费补助.安排一定 经费用于民俗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贷款贴息,引导 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各级民俗文化保护实验区 的支持力度. 2.4强化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借鉴创新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民俗文化.任何民俗 文化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任何一个民 俗文化要充满活力就必须与其它文化相接触交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弘扬本民俗文化的同时去 吸收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去借鉴国外先进民俗文化 成果,然后在与这些异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实现民 俗文化的发展创新促进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 展.在强化对外交流方面,可尝试”引进来”政策, 放宽政策,简化手续,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引进国内外有一定知 名度的各类高素质民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允 许文物,博物机构利用外资合作进行考古发掘,文物 研究和保护;鼓励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兴办国家倡 导的文化事业或公共文化设施. 我们创新和发展闽南民俗文化,为的就是”让 最传统的老祖宗智能透过新思维发光发热”.在数 字化时代,应当推动相关群文组织数字应用能力的 提升,建置特色内容网站,提升民俗文化信息流通与 74长春大学学.报第20卷 学习的优质化环境;各相关民俗项目要制定电子网 络推广计划,提供读者查询,欣赏与研究的功能.具 体规划针对木偶戏,歌仔戏,南北管音乐及传统工艺 数字博物馆建置,致力于信息转换成为知识而发挥 功用与价值.同时指导事业型文化单位走国家投资 和自我发展并重,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的道路,鼓励适 当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 支持文化事业单位和横向联合,争取企业长期稳定 的投资;吸纳社会捐资赞助.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民 俗文化进行创新运作时,首先应当考虑到出发点是 为了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应当做到保护 民俗文化的职责.如果失去了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 与质朴,那么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吸引力而走 向衰败. 3结语 在国家提振海西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闽南民 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遇. 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引导和推动,促进闽南民俗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找到闽南人自身生存与发 展的根基,智能,灵感源泉和启动创造力的钥匙.在 方面,进一步维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的向心力,维 护社会稳定,促进和平统一.在经济方面,能够把民 俗文化与振兴经济相结合,开发经济文化产业,打 造自己特有的品牌,扩大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在社 会生活方面,保护传统美德,传统民间文艺,传统手 工艺等优秀传统民俗是传统民俗能够在现代生活中 传承发展的基础,闽南民俗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闽 南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陈勤建.中国民俗[M].西宁:中国民间出版社,1989. [2]陈星才.闽南文化论略[J].福建史志,2005(6):14—18. [3]陈华发.泉港民俗风情[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4]陈翔.呼唤民俗文化的价值回归[N].厦门13报,2004—06—19 (3). [5]陈耕.加强闽南文化研究,建构闽南学学科体系【j].闽南文化 研究,2003(4):3. [6]林从华.缘与源——闽台传统建筑与历史渊源[M].北京:中 国建筑_T业出版社,2006. [7]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8]刘清.略论闽台文化的渊源及其特有的伦理价值观[J].重庆 _T学院,2006(7):108—110.. [9]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沈宏梅 Thecharacteristic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innanf_0ll’culture LIUYan—ling (CultureandHistory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PanySchoolofQuanzh ouCommitteeofC.P.C.,Quanzhou362000,China) Abstract:Minnanfolkculture,lyingatthebottomofMinnanfolkcultureideology”pagoda”,isabranchofChinesefolkculture,which hasthegeneralfeaturesincommonwithtraditionalChinesefolkcuhureandsignificantlocalcharacteristicsinmanyrespects.Inthenew historicalperiodofpromotionstrategiesforWestCoastEconomicZonebyChinesegovernmen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innan folkcultureisfacinganexcellentopportunity.Nowadays,weshouldmakegreateffortstoestablishsoundsupportingpolicies,strengthen thecombinationoftraditionalfolkcultureandadvancedculture,enhancepropagandaeducationandinheritanceofexcellentfolkcul— ture,intensi~theoriginalspread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folkcultureandreinforceforeignexchangeandinnovationofthefolk cultureSOastoensur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folkculture. Keywords:Minnan;folkculture;characteristic;sustainabledevelopment
本文档为【[word doc]闽南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