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

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

举报
开通vip

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孔祥智 Xiangzhi-Kon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

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
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孔祥智 Xiangzhi-Kon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 100872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乡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重 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包括: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 安全农业、观光农业、组织化农业、信息农业。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 Abstract: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is the outcome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into certain sta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e developing keystones of Beijing’s modernistic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clude: high-tech agriculture, brand agriculture, safety agriculture, tourism agriculture, organizing agriculture and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 work about developing Beijing’s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 【】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 Keywords: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Peri-urban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京郊基础设施建 设、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资 于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十一五”期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郊区的比 例不低于50%,全市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区 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横向对比看,这一比例是 最高的。当然,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的目标中,生 产发展始终占居最重要的位置,生产发展是“本”,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 就京郊而言,由于常规农业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必然的 选择。 尽管都市农业的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早在50、60年代,随 着城市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都市农业的理念和做法。我国学者对 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比较公认的理解是“地处城市郊区 1 1(或者近郊)的农业以及由于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是指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 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 2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它“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也包括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 3还包括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农业”。从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的数百篇文章来看,绝对多数定义或理解都在上述范围内。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和城市发展关系的反映。 从我国的情况看,农业和城市的关系呈现出三个阶段: 一是城郊农业阶段。这是单一的农业为城市服务阶段。城市的发展,需要周 边地区为其提供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于是,城市郊区的农区农业,就 演变为城郊农业,郊区的大小,一般以城市的需要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世界各国不乏随着城 市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所辖郊区范围的例子。在城市郊区,农业产业的分布呈“屠 能圈”状分布,不同的圈层具有不同的服务于城市的功能,但主要是农产品供给。 在这一阶段,城市外延性扩张的势头强劲,没有能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农 业与城市的交流主要在产品和市场方面,农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也较弱。 二是都市农业阶段。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即不仅仅是充足的鲜活农产品,还有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回归 自然和获得农耕文化知识的场所,城市对农业的需求更高了,同时,城市也可以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这一阶段,由于城市居民收入 的提高,城市对农产品的要求,不仅是充足的农产品供给,还有较高的安全性和 可选择性,而从总体上看,主要农产品的数量供给已经基本得到保障,城市居民 更多的是对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农业区域的范围也由原来 的郊区扩展到了城市能够影响的周边地区,即城市化地区,农业产业的分布呈为: 休闲、娱乐功能的产业距离城区一般较近,而提供产品功能的产业距离城区一般 较远。 三是都市型现代农业阶段。到了这一阶段,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 1 张强:《都市农业发展的社会学意义》,《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1期。 2 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第5期。 3 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第7期。 2 工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有能力对农业进行反哺,以财政、金融、科技为主要 内容的农业支持体系日臻完善,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大大上升。由于 城市发展的需要,农业区域的范围扩大到整个都市圈,而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行 政区划,并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农业上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普遍采用现代育种、栽培、饲养、 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现代科学的尖端技术如电子、原子能、激光、 遗传工程等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 现代化温室、喷灌、滴灌等设施和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并成为吸引城市居民参 观和游览的重要景观。农产品本身不仅仅是能够吃得饱、吃得好的食物,还是城 市居民不可多得的观赏品。 从时间上看,以北京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 实施“菜篮子工程”,农业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以蔬菜为主的主要农产品 供给,即城郊农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底,农业作为“菜篮子” 的任务已经完成,外阜蔬菜大量进入北京市场,郊区农业进入了艰难的结构调整 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特色的发展格局,这一阶段属于都市 农业阶段;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以此为标志,我国农业的发展进入了“多予”——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阶段,农业的发展逐步与城市经济融合在一起,适应 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北京的农业也开始进入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可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都市农业的高级阶段,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农 业,是城市高度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条件下的农业形态,是城市体系下 的农业形态。 概括地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从生产者角度看,都市型现代农业要为生产者带来稳定的高收入。都市型现 代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城乡融合新阶段的产物,在这一农业形态下,农民不再 是弱势群体,农业不再是弱质产业,农民能够获得与其他产业平均的利润,甚至 高于其他产业,农民成为其他阶层所羡慕的群体。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农业劳动者获得高收入 的基础和保障。当然,这一结果,是城乡非农产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是城市高 3 度发展以后所必然要求的城乡融合所带来的。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都能够 充分就业,乡村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的生产经营能够充分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经营方式,农业就业者不超过全部农村劳动 力的5%。 从消费者角度看,都市型现代农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功能化、多 样性和个性化的农产品,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体验、 文化、休闲的场所。首先,在北京市居民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收入阶层。这部分 消费者对高档农产品具有极大的消费能力。这就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所提供的农 产品不是一般的农产品,一般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周边地区就可以提供。比如, 北京市就可以依靠山东、河北、内蒙古等省区提供充足的一般农产品的供应,本 市的耕地则主要用来提供安全、优质、功能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农产品,这样 的农产品科技含量高,而北京作为首都和国家的科技中心,能够支撑高科技农产 品的生产。同时,这类农产品对全国农业的发展也具有示范效应。其次,北京市 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 这就决定了北京市城区居民不仅要求农业提供高质量农产品,更重要的还有在现 代文明中对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中国数千年传统的农耕文化的眷恋,以及对与城市狭小空间完全 不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这就催生了高档次的农业旅游。农业的功能也更重要的 体现在休闲、娱乐、教育、文化、观光、体验等方面。再次,单调的城市生活需 要农业的点缀才能显现出勃勃生机。从这一点看,城市对农业的需求包括三个层 次:(1)城市居民家庭对鲜花、绿植、宠物的需求;(2)城市绿化对林、草、花 等产业的需求;(3)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通过时间和空间合理布局后形成的马赛 克景观的需求。最后,在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发展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 它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而郊区农业的发展则能够起到维系这种平衡的作用。 (一)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的大背静相一致,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更高和更新的阶 段,这就是都市型现代农业阶段。当然,前面的分析表明,北京刚刚进入都市型 现代农业的起步或者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时刻,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 4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对“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进行规划时,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要位置。从发达国家的经验 看,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 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目的在于提高 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的特点很多,主要是: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对 环境友好的,是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以及工厂化的。在“20个字”目 标中,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而发展现代农业则是生产 发展的核心。在郊区,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为其他目标的实现提 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郊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向很高,只有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 发挥首都地区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能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历史任务。 2、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郊区贯彻“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唯一出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六篇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 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发展怎样为这一战略目标做贡献?从北京的情况 看,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菜篮子”、“米袋子”任务基本完成后,主要农产 品的质量偏低,化肥、农药的残留过高,以及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过大就成为制 约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新世纪和新的农业发展阶段,郊区必须转变农业增长 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普及性推广滴灌、喷灌、机械化操作、有机化 种植、生物防治等先进和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以现代化为手段实现环境友好目 标。必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 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不断提高生物、工程、农艺、农机、材料技术的 集成应用水平,大力推广耕作、播种、施肥、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 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杆综合利用、农业机械节能等农业节约型技术, 使郊区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5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郊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资料表明,郊区主要 农产品的的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周遍地区,这就决定了对于常规农产品而言,郊区 农业基本没有竞争力,更谈不上和国外农产品竞争。但郊区农业有自己的优势, 这就是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高端农产 品,满足首都高收入阶层的需求,才是郊区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从而大幅度提 高农民收入。 4、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2008年,北京要举 办一届高水平、体现北京特色的奥运会,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倒记时。奥运会是全 面检阅和展示北京形象的大舞台,这对郊区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为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提供优质、安全、营养丰富和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产品, 还要利用农业的合理布局提供丰富多彩的马赛克景观。尤其要全面贯彻落实 《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纲要》,按照部门分工和相关要求,做好无公害农产 品生产基地认证、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生产投入品的连锁经营、农产品质量监 督检测等相关工作,为奥运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2008 年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结合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大力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政府扶持 实践证明,凡是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产业,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都市型 现代农业也是这样。因此,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 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民不断提高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和资金含量,走出 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市场引导不仅要体现在政策上,还要体现 在农产品市场的硬件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各个方面。要把发展都市型现 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政府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 投入,以及合作经济组织、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定向扶持,为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发展指引方向、奠定基础。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北京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中心,中央在京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可以 6 为郊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占农业总人 口的0.55%,在全国绝对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在北京城区的人口中,1/3以上 属于高收入群体,这部分人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经进入了高品质、安全化和个性化 阶段,对休闲和旅游的要求较高。这些都是郊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独特优势。 因此,要在摸清郊区农业、科技、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充分 发挥郊区的资源优势,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具有北京特色的唯一性农产品,满足 广大城市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要按照“创造唯一性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要求, 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3、龙头带动,合作驱动 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的打造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延长产业链条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国内外经验证明,龙头企 业带动和在此基础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是打造农业产业链的中心环节。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把生产、流通、加工紧密结合起来,实行 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改变“一类原料、二类加工、 三类包装、四等价格”的低效益局面,这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北 京不一定要做生产大市,但要做农产品加工强市,通过培养出能经得起市场风浪 的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竞争,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农民合作经 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产生的组织,是 联结农户和市场、农户和龙头企业的重要桥梁。实践证明,在同一区 域内,同一农产品的生产者的大量存在,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 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利益为纽带、发展与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并重的原则,积 极培育、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农 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法律、会计、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维护合法权 益提供有效服务。 4、科技支撑,基础先行 科学技术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 的以高新技术为突破口的工业革命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是依赖电 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空间开发与海洋开发等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来 实现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信息时代。都市型现 7 代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是适合京郊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成果 应用的结果,也是展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的载体。因此,发展都市型现代农 业一定要以充足的科技储备为前提,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逐步完善现 代科学技术应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基础条件建设。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 1、总体思路 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以及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城乡和谐为宗旨,以市场为导 向,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郊区(县)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和布局,发挥城市在经济、科技、信息、人才、人文、历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城乡优势互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使郊区农业和农村发展与城 市发展相协调,推进城乡融合、互动发展,实现郊区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生 产型向生态型、产品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2、发展定位 (1)服务中高收入阶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不断提高科学技术 水平,提供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无污染、多样化、功能化的农产品,为 城市中的高中收入阶层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在满足上述诸多 要求的前提下,应该是高价位的,一般的低收入阶层的市民很难消费得起,主要 用来满足中高收入阶层的需要。 (2)提供观光、体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产品或者服务。都市型现代农 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产品,更主要的包括与产品相配套的服务性产 品。通过开辟绿色景观、市民公园、花卉公园等,延伸市民双休日和休闲度假的 场所,让市民体验到农耕与丰收的喜悦,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 及观光、休闲的机会,增强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感知,达到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的 功效。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北京市民的周末旅游已经从单纯的观光和体验进入 了文化和教育阶段,为此,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将继续拓展功能,对广大市民,尤 其是青少年提供接触农业、体验农耕文化、接受农业教育的场所。 (3)为城市发展提供景观和生态保障。通过对郊区的农田、菜园、果园、 8 林地等方面的建设,可以组成马赛克式的景观,美化首都环境。并且可以保护生 物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充当都市的生态屏障,防止城市环境污染,提高 城市环境质量,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空 间,进一步塑造城市形象,创造城市品牌。 基于我们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认识,以及北京市郊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发展 现状,我们认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至少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一)高科技农业 高科技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最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就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支撑体系,也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 希望所在。作为首都,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充分汲取生物技术和信 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努力做到高科技带来高效益。目前,北京市已经出现了许多 应用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成功范例,如顺义三高科技农业试验区、昌平中日友好 观光果园、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 、平谷大桃技术推广和应用、以顺鑫农业为代 表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以朝阳区来广营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产业的运行模式等,认 真总结这些个案的经验,是北京市发展高科技农业的重要基础。 (二)品牌农业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农业产业也不例 外。近10余年来,北京已经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如“怀柔板栗”、“平谷大桃”、“大兴西瓜”、“昌平苹果”、“顺鑫牌”蔬菜、“华都肉鸡”、“延庆杏扁”、“妙樱牌樱桃”等,但这些名牌的市场知名度还较低。从总体上看,北京现有涉农 品牌1300多个,而以初级农产品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品牌只有300多个,已获得北京市著名商品的农产品还只有大地无公害蔬菜、绿中名瓜菜等11个品牌。因此,要在在果品产业“八带、百群、千园”,养殖业 “两区、三带、多品群”等产业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农业品牌,不断扩大北京名特优新农副产品的 市场知名度。把上述品牌逐步打造成全国品牌乃至世界性品牌,并在市场竞争中 不断涌现出新的农业品牌。要把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旅游、文化、观光结合起来, 把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农业 旅游品牌。 9 (三)安全农业 大力发展安全农业,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是保证城乡消费者 生命安全的需要,也是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 客观要求。发展安全农业,必须抓住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以及 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整合已有的检验监测信息资源,健全认证认可制度。 加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不断规范各类主体的执业行为。安全农业 既指的是农产品自身的安全和无害化,也指的是对土地、地下水和整个生态环境 的无污染和和谐。因此,北京市发展安全农业,要坚持发展农业中的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紧紧围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大力推广健康养殖、 综合利用、农机服务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大治理农业污染的力度,加强农 业生态环境建设。 (四)观光农业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观光农业,不仅仅包括休闲、旅游和观光等活动,而是 指在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的条件下,以郊区农业活动为基础,利用郊区丰 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结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行为,把历史 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景观、农村文化活动和农业产业链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城乡 居民提供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度假等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的农业形 态。是农业由传统的第一产业结合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渗透和延伸的结果,是都 市型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全市现有1940家各类大小不一的农业观光园, 2004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实现观光收入27亿元,但观光园的景观环境、 卫生状况、设计水平、服务质量等有待于提高,按照相关标准,2004年有30家 观光园获得市级农业观光示范园的称号。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但和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观光农业还有很大的距离,仅仅停留在 采摘瓜果、吃农家饭、民俗旅游等低级阶段,今后还要在做精、做细、突出每个 地区乃至每个农户的特点等方面下工夫,在突出北京的文化特色上下工夫。 (五)组织化农业 北京郊区和全国一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这 样一个现实:在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基本制度下,小规模农户经济将与现代化共存。 在小规模农户基础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提高组织化水平。从国际经验及 10 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小规模农户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工商企 业进入农业领域,形成“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目前,北京现有 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940家,年加工产值250亿元,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市级龙头企业47家,这些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重点。 力争再用五年时间,使达到市级标准的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由目前的47家 发展到100家,使北京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80%,农产品加工产值由目前的25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成为国内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中心。二是组 建大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目前全 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73个,区县和市级农产品行业协会77个,入社农户29.8万户,带动农户25.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2.3%,加入组织的农户比未加入组织的农户户均增收1056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于2007年7月1日 起正式实施,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继续通过培育龙 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实施一二三产业联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实现由过去 农产品千家万户分散流通向现代营销转变,建成北京现代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较强的市场竞争体系。 (六)信息化农业 当代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光纤和卫通 讯等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浪涛正在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世界 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飞跃发展带来了契机,在未来的农业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 将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吸收当代信息 技术的成就,利用首都天然的科学技术优势,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 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 务平台,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使农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控 制、农业遥感定位、农业预测预报、农业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在郊区广泛应用, 为农村提供富农、助农、便农、乐农服务。实施农村企业上网工程和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上网工程。推动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分散性、地域性、 可控性差等行业弱势特征。 11 (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切实解决影响 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 于郊区的比例不低于50%;全市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 经费在保证市本级依法增长的前提下,用于区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这些经费,除了继续实施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农村道路网络建设、推进村庄内街坊 路硬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等重 大工程外,主要应该用在有效解决影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1)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监督监管体系等软件建设。(2)山区应注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增强山区生态涵养功 能。(3)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使用制度改革。(4)对重点农业休闲地区要优先保证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5)对重点休闲观光线路,要纳入交通发展规划,开辟旅游专线。同时,也要按照客运管理 的有关规定,允许沿线的都市农业观光园区和景点单位采取合作的办法发展郊区 旅游专线,为市民到郊区旅游提供便利。 (二)建设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首先要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从国际经验看,必 须建设一个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识、追踪 和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建设,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 管理。加强特色突出、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 立完善市、区(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监督检测制度和产品质量跟踪、 追溯制度。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到2010年,郊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 (三)提高重大科技储备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是科技含量高,因此,要充分利用首都科学技术 力量集中的优势,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进行联合攻关,争取“十一五”末期在农 12 业生物技术、良种选育技术、动植物疫病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节水灌 溉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工厂化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农业标准化体系 建设等领域的研发应用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要集中采购一批科技含量高、对都市 型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作用大的专利和重大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整合 资源,建立以市属院所及中央在京科研机构为核心、以科技型支柱企业为龙头、 以新型推广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业技术科研推广体系。倡导涉农科研单位与农村 开展技术合作。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新体制和新机 制。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四)因地制宜,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地建设 北京郊区的面积尽管不大,但地形复杂,包括了平原、山区、丘陵等多种地 形,其中山区又是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屏障及重要的水源涵养和供给 地。这种复杂的地形和功能决定了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因地制宜,依 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功能各异的生产服务基地。我们把北京 郊区的村划分为五大类: ——城乡结合类。主要是处于六环路以内的城乡结合地带的村。这类村受城 区发展的带动较大,有的村已经在整体上实现了“农改居”,经济条件好,基本 农田少,这类村都市型现代难以的发展重点是建设高科技示范园区、观光休闲园 区并配套旅游农业设施,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发高 科技农业示范展示、农产品采摘、农园休憩、垂钓乐园、农耕体验和农业教育等 功能。 ——环境保护类。如昌平的十三陵、密云水库上游保护区等。这类村的发展 定位是:坚持“退二兴三优一”的发展原则,以保护为主,着力发展生态、观光、 旅游、文化、特色林果业。注重优化发展一产,结合村域历史文化传承,打造特 色唯一性产品;淡化二产,突出发展为一产服务的三产。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明文 化内涵,开发明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发展观光采摘、民俗旅游等产业,突 出特色,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完善提升旅游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大力发 展传统文化旅游。 13 ——主导产业拉动类。指具有优势资源并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村,经济条件 好,发展潜力大。一般为处于远郊区县的平原村,其发展定位是:坚持“品牌经 营、强化特色、集群发展”的发展原则,突出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推进高科技农 业建设。增强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经营。深入挖掘资源潜力,打造特色产业链。 与邻近村(镇)合作,促成产业群落的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农产品附加 值。重点是抓好瓜菜、粮经、部分果品和养殖业等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 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生产安全食品;大力开展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节地 为目标的生态农业建设并适度开发农业的生活服务功能。 ——优势资源培育类。这类村具有独特资源,但未形成特色或优势产业,经 济条件一般。其发展定位为:坚持“合理开发,企业化运作,农民参与”的发展 原则,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模式,吸引区内外资本,提高农业现 代化水平,把优势资源做成优势产业。依托地域、资源、环境等条件,找准产业 发展切入点,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开发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提高村域经济 水平。 ——基础薄弱类。主要是那些偏远的山区村,无可利用资源、无特色产业、 无发展优势。其发展定位是:坚持“基础先行、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原则,探 索经济发展的途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营造经济发展条件。政府加大扶持 力度,引导村民积极创业。重点突出生态功能,抓好林果业生产、有机农业开发 及绿色养殖业生产,积极开展以自然风光和民俗为主的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部 分山区村可以利用山区流水资源,大力发展集水产养殖、垂钓和旅游餐饮为一体 的观光旅游渔业。 (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平等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保证资本金 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区县域内设立 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 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管理工作。引导农 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在市、区(县)两级依法建立区域性贷款担保基金,解决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培育政府、企 业及农户共同构成的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14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引导农 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积极探索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集体土地的利 用、保护和管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在加强总量控制和规划管制的前提下, 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和农民宅基地置换办法。加快制定旧 村改造节约土地和废弃地整理土地的使用和指标置换办法。完善旧村改造政策, 简化固定资产投资批准程序,推进宅基地确权和房产证发放工作,探索农民住宅 进入市场的流通办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 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土地承包人收益分配机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标准,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 在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大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一级市场,把土地非农 化带来的收益全部留给农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七)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 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成人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掌握专门技术的 新型农民,推广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加强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 设,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经济合 作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15
本文档为【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对策建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