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

举报
开通vip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 为了充分吸纳广大社会公众对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现将《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予以公布。热忱欢迎热爱环境、支持环保事业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如实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请于2005年8月30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我局。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12号 邮政编码: 400015 电子邮箱:cqlds@163.com 联系电话:023—63620973 63897280 传 真:023—63865254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二00...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 为了充分吸纳广大社会公众对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现将《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予以公布。热忱欢迎热爱环境、支持环保事业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如实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请于2005年8月30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我局。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12号 邮政编码: 400015 电子邮箱:cqlds@163.com 联系电话:023—63620973 63897280 传 真:023—63865254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二00五年七月五日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2005年7月 2 目 录 前 言 ............................................................................................................................................... 一、总 则 ....................................................................................................................................... 3 (一)编制依据 ......................................................................................................................... 3 (二)指导思想 ......................................................................................................................... 3 (三)基本原则 ......................................................................................................................... 4 (四)规划分区 ......................................................................................................................... 4 二、环境状况 ................................................................................................................................. 4 (一)环境质量状况 ................................................................................................................. 4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 6 (三)环境保护能力 ................................................................................................................. 7 (四)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8 三、环境发展预测 ....................................................................................................................... 10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11 (二)污染负荷预测 ............................................................................................................... 11 (三)生态环境变化预测 ....................................................................................................... 13 (四)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将逐步显现 ................................................................................... 13 四、规划目标 ............................................................................................................................... 14 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 16 (一)实施“碧水行动”,确保水环境安全 ............................................................................ 16 (二)实施“蓝天行动”,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 18 (三)实施“生态行动”,修复生态功能 ................................................................................ 19 (四)实施“宁静行动”,改善噪声扰民问题 ........................................................................ 21 (五)实施“环境安全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 22 (六)实施“环境保护能力行动”,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 24 六、重点领域 ............................................................................................................................... 26 (一)重点(产)行业 ........................................................................................................... 26 (二)重点区域 ....................................................................................................................... 28 七、实施重大工程及环保投资估算 ........................................................................................... 30 I (一)重大工程 ....................................................................................................................... 30 (二)投资需求及资金筹措 ................................................................................................... 31 (三)效益分析 ....................................................................................................................... 32 八、保障措施 ............................................................................................................................... 32 九、附件 ....................................................................................................................................... 37 附件1:生态功能分区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与命名 ........................................................................................ 37 附件2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1),(12) ................................ 37 附件3 重庆市主城区“蓝天行动”实施方案 .......................................................................... 37 附件4 重庆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 ...................................................................................... 37 附件5 重庆市“生态行动”实施方案 ...................................................................................... 37 附件6 图集 ............................................................................................................................. 37 附件7 重大项目库 ................................................................................................................. 38 II 一、总 则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纲要》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1998]108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致力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3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2、不欠新帐~多还旧帐。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以老带新~实现增产不增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改善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 4、典型示范~带动全面。以开展环境保护创建工作为载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引导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5、创新机制~市场运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和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管理体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四,规划分区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等~并结合全市三大经济区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将全市辖区分为渝西农业生态区,2个二级区3个三级区,、都市区发达经济生态区,2个二级区,、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2个二级区3个三级区,、渝东北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林生态区,1个二级区1个三级区,、渝东南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1个二级区4个三级区,等5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见附件,。 二、环境状况 (一)环境质量状况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摆上重要位臵~通过实 4 施一系列的重大工程~使得全市环境质量总体趋于改善。 1、大气环境质量 “十五”期间~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与“九五”末比较~2004年主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 33值分别为0.113mg/m、0.142 mg/m,分别下降了27.5和28.2个百分点~但仍分别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0.88倍和0.42倍,二氧化 3氮年日均值为0.067 mg/m~上升28.8个百分点~其浓度满足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但污染呈上升趋势,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满足?级质量标准天数的比例达到66.4%~上升15个百分点。 其它区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镇,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其中21个区县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以及26个区县TSP,或PM,年日10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是有15个区县的空气环境质量属中度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2、水环境质量 “三江”,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良好~均满足?类水质标准~部分次级河流和饮用水源水质有所改善。2004年~“三江”水质满足?类的断面比例为70.4,~次级河流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占52.9%~分别比2000年上升39.9,、16%~饮用水源达标率为89.5%。 3、生态环境质量 2004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7533.9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5.55%~低于2000年的52.8,~但大大高于全国水土流失比例。其中~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70%以上~平均水土流失的强度高于全市平均值1000吨/平方公里。全市已有石漠化土地290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53%。 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7.15,~比2000年增加了3.2个百 5 分点~但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变化趋势,全市已建成包括?个国家级在内的49个自然保护区~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0.27,~“十五”期间提高1.2个百分点。 4、声环境质量 2004年~全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及其余区县,市,区域环境噪声分别为55.1分贝、57.3分贝和68.1分贝~均比2000年下降约1.8分贝。 5、辐射放射环境质量 辐射环境质量良好~2004年主城区环境综合电场强度平均值为0.30伏/米~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平均值为76.6纳戈瑞/时~处于正常本底水平。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十五”期间~全市城镇人口迅速增加、经济高速发展。与2000年相比~2004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7.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6,、工业增加值增长76.1,、煤炭消费量增长13.8,~而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缓慢~但与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尚有一定差距。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3.55亿吨~COD排放量27.05万吨~氨氮排放量2.78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加5.6%、2.4%、14.5%。 全市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分别为79.53万吨、20.39万吨~较2000年分别下降5.3,、4.5,,工业粉尘量21.98万吨~与2000年的排放水平持平。 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较快~但排放量明显减少。2004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489万吨~较2000年增加14.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9%~其排放量下降50.4%,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 6 增长~2004年达到264.3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7.3%上升到59.2%。 全市畜禽养殖3570万头,生猪当量,~年产畜禽粪便总量近7500万吨~规模化养殖或专业化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渐趋突出。 (三)环境保护能力 “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2004年~全市环保共投入169.19亿元~占同期GDP的1.8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污染防治能力 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到200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32座污水处理厂,含9座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为65.4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7.5%~较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累计建成21座垃圾处理场,含5座小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6498吨/日~实际处理量4088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9.2,,较2000年提高近52个百分点。 工业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到2004年底~工业废水治理设施1205套~总处理能力279.8万吨/日~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93.4,~与2000年比~处理能力增加105.5万吨/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提高2.8,,工业废气治理设施2046套~总处理能力12272万标立方米/小时,主要污染物削减量SO32.24万吨、烟尘179.012 万吨、粉尘36.76万吨~其削减率分别为33.5,、93.6,、62.6,~其中SO、烟尘去除量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15.5万吨和33.3万吨。 2 2、环境管理能力 环境管理机构、队伍建设显著加强。40个区县,市,均成立了一级局以及两个开发区成立环保分局~组建了辐射、固体废物和环境 7 信息管理机构~完成环境宣传教育、监察总队的增编及改制,2000年全市环保系统实有人数1354人~到2004年增加到1856人~环保系统队伍和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环境监测能力逐步加强~市环境监测中心、5个区县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空气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完善~都市区共有1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31个郊区城镇设有61个空气监测点,51个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污口及1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装臵~环境监测系统的自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20个环境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二级标准~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 (四)存在的问题 预计到2005年底~都市区NO、降水PH、区域环境噪声、交通2 干线噪声及三江,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等指标能够实现规划目标,而都市区PM、SO、酸雨频率指标及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主要102 次级河流水质、区县,市,区域环境噪声等规划目标则难以完成~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虽然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总体稳定在?-?类水平~但次级河流污染较严重~都市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次级河流不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分别达到82%、57%、50%~近30%的监测断面属于?类或劣?类水质~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指标是主要影响因素~有机物污染特征突出~对于饮用水源地水质构成威胁。近63%大中型水库出现富营养化~局部区域水库水质整体下降,自2003年6月三峡工程二期蓄水以来~我市库区大宁河、神女溪、抱龙河、朱衣河和梅溪河 8 等多条入江支流的回水顶托段先后出现 “水华”现象~其发生的频次增加~富营养化呈现上升趋势。 都市区大气污染类型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混合型污染。近四年来~PM成为主要污染物~其年日均浓度值基本保持在10 30.14-0.15mg/m~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0%,SO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2 家二级标准52%,NO年日均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它区县,市,中~2 还有15个区县政府所在地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属中度污染~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成为市民投诉最多的环境问题。 2、生态破坏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止 重庆市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特别是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土壤污染和酸化问题日趋严重。与20年前相比~土壤酸化面积扩大~酸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强酸性的紫色土由15.4%上升至25.4%。农田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污染~2003年对9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进行环境监测评价~其中31.9,不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粮食作物土壤中重金属镉、镍以及园地土壤中砷等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畜禽及水产养殖、农药、化肥、农膜等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变化趋势~森林类型演化趋向不合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一些地方为了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短期经济利益的刺激~甚至撤销了已建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区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同时外来物种入侵危及生物安全日趋加重。据 9 调查~国家公布的首批危害严重外来入侵生物,共16种,名单中已有8种在重庆出现。 3、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污染源广泛存在于工业、科研、医学以及通讯、电力、广播电视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给重庆市电磁辐射能和辐射源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困难。由于管理乏力~辐射污染事故和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全市放射源中相当一部分管理不善~部分退役放射源无力回收~隐患极大。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我市化工、医药等污染重的企业较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陈旧设备运转~以及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处臵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故日益增多~每个区县,市,每年发生大小污染事故1,2起~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5、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全市环境监管能力较弱~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编制不足~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取证、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手段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难以有效地监管~企业偷排、漏排、超标排放污染物时有发生。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管理手段落后与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要求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环境突发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等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在“十一五”期间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 10 账~避免发生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根据重庆市相关规划~未来15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0年全市GDP总值将达到4900亿元~基本形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框架,到2020年~GDP达到1.1万亿元左右~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将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2010 ,~全市总人口3230万~城镇人口将达1615万,年城镇化率约达52 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全市总人口3320万人~城镇人口将达2160万人。 “十一五”期间~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中级转换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冶金、火电、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能源需求居高不下~能耗增长率估计保持在5.24,左右~煤炭消费呈逐年台阶式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全市煤炭需求量将达到2500万吨标煤~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789万吨标煤~成品油消费将达到500万吨标煤。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仍难改变~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将会刺激煤需求增大,预计2010年以后~重庆将由煤炭输出地区转变成煤炭输入地区。 (二)污染负荷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战略的快速推进~必将伴随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据预测~2010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约25.3亿吨~ 11 较2004年增加8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79亿吨~城镇污水14.54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1.54倍,COD排放总量将达98万吨~其中工业COD和生活COD排放总量约增加79%~分别为18.7万吨、29.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将达9.8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约增加79%~分别为1.76万吨和3.22万吨。 2010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较2004年增加1.64倍。能源需求保持在较高水平~若不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预计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将达到92万吨、42.2万吨和50.5万吨~较2004年分别增加15.7,、26.8,和45.1,。 预测结果表明~污染物排放总量将随着经济增长、人口数量增大和城镇化发展而上升~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艰巨~如果不加大污染控制力度~目前的环境容量难以支撑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环境质量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一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城市规模扩张~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以及能源需求导致火电扩容等将使都市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治理难度增大~同时其他郊区区县随着城市改造和城市规模扩大也将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造成严重影响。二是三峡库区具有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人地矛盾突出~在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水库将在145米,175米水位运行~库区水文条件会发生变化~库区河湾、滞水区及部分次级河流入江的回水顶托段富营养化呈加重趋势、消落带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及一些其他的潜在环境问题可能在“十一五”后期逐渐显现~库区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三是渝西地区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以及部分主城区的污染企业迁入~如果污染物排放总量得不到有效 12 控制~可能引起次级河流水污染加重~使得人均水资源短缺和功能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加剧。四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养殖业无序发展~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污染由城镇向农村蔓延呈加快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将不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三)生态环境变化预测 “十一五”期间~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规划到2010年~初步建成“二环八射”骨架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8000公里~以及相继建设一批铁路工程项目。鉴于我市特殊的地质条件~必将对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影响~可能诱发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和江河提水工程建设~将对生物多样性、水体的天然净化能力等产生不利影响,油、气管道等工程建设~如果管道选线不合理或资源开采方式不当~将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三峡库区产业空虚的现状~以及影响区部分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物多样性相对富集的地区~又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保护与发展矛盾较突出~如果不加强科学引导和环境监管~在自然资源富集的县,市,可能出现掠夺式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难以避免。 (四)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将逐步显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过去没有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会日益凸现:一是资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破坏以及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产品、新技术将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二是大量的产品废弃物,如报废汽车、废旧电子电器、废旧轮胎,以及污水处 13 理厂产生的淤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急剧增加,三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氮氧化物污染将越来越严重~居室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四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电磁辐射污染的电力设备增加~以及通信业迅速发展产生更多的辐射污染源~将越来越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针对这些环境问题~现有的技术和手段还缺乏应对措施。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环境保护工程~使重点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促进环境与全市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十一五”环境质量目标 2010年 类指标 2004年 别 全市 都市区 渝西走廊 三峡库区 ?类 长江:?类 长江: 总体?类 乌江:总体?类 „1?总体?类 “三江”水质 嘉陵江:?类 嘉陵江: 总体?类 次级河流监测断面水水 52.9 65 55 70 90 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89.5 96 100 95 95 地水质达标率(%) 日空气质量满足二级66.4 ?80 ?80 ?85 ?85 大标准频率(%) 气 酸雨频率(%) 47.3 ?35 ,37 ?20 ?20 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55.1 <55 <55 <55 <55 (分贝) 区县57.3 声 主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 68.1 <70 <70 <70 <70 (分贝) 区县68 辐处于正常电磁辐射水平控制在国家规定限值范围内 辐射水平 射 水平 电离辐射水平控制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注:总体?类指长江出境断面水质在上游来水水质保证?类的前提下总体达到?类水质标准~嘉陵江、乌江稳定达到?类水质标准。 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资源节约型社会及生态型城市初步形 14 成。 ,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01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保持2005年排放水平。全市及三大经济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见下表。 2010年 指 标 2004年 全市 都市区 渝西走廊 三峡库区 化学耗氧量(万吨) 50.4 52.7 19.16 14.33 19.18 水 氨氮(万吨) 5.46 5.2 1.7 1.23 2.27 二氧化硫(万吨) 79.53 80 17.4 24.4 38.2 气 烟尘(万吨) 20.39 21.8 3.6 7.1 11.1 工业粉尘(万吨) 21.98 22 4.3 6.9 10.8 ,四,污染防治目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臵率达到9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 率?3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危险废物安全处臵率10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60%~规模化畜禽养殖 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60% ,五,环境绩效控制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5吨标煤 ——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45吨 ——万元工业增加值 COD排放量?8千克 ——万元工业增加值 SO排放量?45千克 2 ,六,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 15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汽车尾气达标率?90% ——城市气化率?9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 2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0m ,七, 生态保护目标 ——森林覆盖率36,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1, ,八,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目标 ——75%区县,市,环境监察能力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5%县,市,环境监察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环境监测、信息、宣教能力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 ——建成全市水质、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 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碧水行动”,确保水环境安全 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全市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普查~全面了解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组织制定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优化集中式饮用水源用水取水点方案~取消一批整治后仍不达标的饮用水源地~调整一批取水口位臵。加大农村和城市各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水库汇水区的城镇生活及工农业污染物排放~对已经 16 污染的城市供水水库和湖泊要加快治理~改善水质。 继续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对“十五”期间建设的41座不同规模污水处理厂或设施应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十一五”期间~新建19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及22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并且同步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渝西缺水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同时考虑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开展污水的深度处理。 建设16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及147个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及时封闭简易垃圾处理场并妥善处理其渗滤液的二次污染。推进主城区污泥处臵中心建设~统筹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臵~已投入运行的远郊区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当进入垃圾处理场填埋~新建污水处理厂要配套建设污泥脱水设施。加强工业固废治理~主要控制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渣、脱硫石膏渣、冶炼渣、尾矿渣等固废的污染~重点加强对矿产开采业、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建材业等行业的监管~并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和其它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加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桃花溪、清水溪整治工程~开展梁滩河、御临河等36条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加强三峡水库的滞水区、回水敏感区以及消落带的环境保护~确保三峡水库水质稳定。 实行工业污染源全面控制。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许可动态管理。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工艺改造~对废水排放量大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控~促使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对不能实行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在重点行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鼓励节水和中水回用~基本实现工业 17 “增产不增污”。 加强流动污染源治理。新造船舶和500马力以上客船、旅游船必须安装船舶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装臵~其它船舶则实行污水集中收集、转岸处臵。全面规范船舶含油废水治理和垃圾收集工作~建成船舶废弃物接收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重庆主城、长寿,或涪陵,、万州油类、化学品运输船舶洗舱基地~使化学危险品船舶洗舱废水全面得到集中安全处臵。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现有的养殖场、点进行全面调查~编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全面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明确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户~依据所处区域、污染状况、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稳步实施推进搬迁、关闭,在限养区内要严格控制经营性养殖规模,允许发展的经营性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治理并达标排放~或者通过生态养殖、建设农村沼气池、生产有机肥料等方式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从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和污染限期治理等方面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确定农村面源污染敏感区~通过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实施“蓝天行动”,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调整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对严重影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工业企业加大“关、停、并、转、迁”力度~大力推进都市区污染企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严格特色工业园区的环保准入标准。 加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现有燃煤电厂的污染治理~尤其要加大“两控区”内火电厂的脱硫治理~严格控制电厂二氧化硫排 18 放总量。“两控区”限制新建燃煤电厂~新上电厂必须脱硫,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加速清洁能源替代进程~都市区和部分重点城镇建设“无煤区”和“基本无煤区”。 通过工业除尘、道路保洁、清洁能源替代、建筑工地管理以及城市绿化等控制措施~全面控制尘污染。现有的水泥厂、电厂、工业锅炉必须安装高效除尘设备,对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燃煤电厂、水泥、冶金等重点污染源安装大气在线监测设施加以监控,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水泥生产工艺~推行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开展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的污染整治~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施工管理、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有效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加强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严格排放标准及机动车报废制度~加强在用车的路检、年检~推广用简易工况法检测在用车排气状况~并提高车用燃油的品质。制定并实施有关地方排放标准~促进企业采用低氮燃烧设备~实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十一五”期间新建电厂安装低氮燃烧器~并在主城区大型火电厂开展低氮燃烧示范工程。 (三)实施“生态行动”,修复生态功能 研究建立全市生态监测体系、生态评价体系、生态预警体系以及应急体系~开展生态脆弱区的划定、监测、评价工作~编制生态脆弱区管护规划。抢救性地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推进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根据生态调节功能需要~建立包括都市区生态屏障保护区、渝东北山地生态保育区、渝东南岩溶脆弱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市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启动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示范项目~建立和完善生态功能保护区监管制度。新建一批市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 19 护~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绩效进行动态管理~重点加强国家级、市级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形成以就地保护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强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监管~遏制人为生态破坏。对矿山、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塌陷地、大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生态恢复。加强旅游开发监管~鼓励旅游景区进行IS014001认证~加强景区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开展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景区活动。在生态监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矿产、水、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逐步建立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体系~重点解决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的环境问题。 加强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在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全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加强生物安全信息网建设。建立主要包含珍稀物种、特有物种的生物资源信息库,建立包括野生金荞麦、野生青蒿、野生大豆等野生农作物原生境保护区,建立基因资源库~实现动植物遗传资源的离体保存。调查市域内有害或潜在有害入侵物种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物种的数据库。加强生物物种资源监管~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外来入侵物种专项整治~清除市域内已经国家确认的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逐步开展生物技术安全风险评估~防范转基因生物流动带来的风险。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乡镇工业向乡镇工业小区集中~实现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编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推进100个生态示范村、40个生态示范镇建设~继续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加强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水、改厨、改厕”和建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努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开 20 展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与监测制度,严格控制主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基地的污水灌溉~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用于造田。结合各区县,市,资源、环境特点~探索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情况的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秸秆制气等应用技术~建立一批大中小沼气示范工程~实现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十一五”期间~推进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启动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 (四)实施“宁静行动”,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社会生活活动管理的非工程性措施为主体~以工矿企业点源消声降噪工程措施为辅助~通过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严格各类噪声源的监督管理等手段~综合整治声环境~降低噪声污染投诉率。到2010年~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6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 结合城市总体功能布局~明确城市声环境功能分区~并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控制一类、二类噪声功能区内有噪声污染的工业、餐饮娱乐服务业等项目~位于中心城区的街道、广场、公园等特殊区域严禁设臵高噪声污染设施~在人口、商业过于集中的城区~控制继续兴建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商业、文化体育设施。 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监管。完善社会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加强对餐饮、文化娱乐业等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力度~娱乐场所噪声达不到相应功能区标准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者坚决关停。 21 加强固定噪声源的污染防治~采用降噪措施~实现工业固定噪声源达标。对噪声污染治理难度大、严重扰民的企业~实行搬迁转产。工业企业噪声源全部达到厂界排放标准。 加大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力度。提高道路建设水平~在人口密度大的中心地带增设立体通道~建设低噪声路面示范工程。在轻轨、城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干道敏感地段建设隔声屏、隔声窗或建隔离绿化带等~临街建筑规定安装隔声窗。强化城区机动车禁鸣管理~严查违规鸣笛的机动车~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有条件的支干线~合理调整车流~大吨位车辆在规定的线路、时间内行驶。在用车辆按照国家《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加强监管。 控制建筑施工噪声。严格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制度~施工设备和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等施工阶段的噪声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禁止人工打桩、搅拌混凝土、联络性鸣笛等超标扰民的施工方式,一类、二类功能区和其他噪声敏感区如确需要夜间施工~应执行审批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加大建筑施工噪声夜间巡查力度。 推进功能区噪声达标建设和“安静小区”建设。 (五)实施“环境安全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本规划“环境安全行动”重点考虑辐射安全、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安全。 1、加强辐射环境监管 加快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好生活社区、学校等场所电磁辐射水平监测。强化放射源的跟踪管理~实行放射源身份管理与转移备案制度、退役源申报制度~对现有放射性“三废”污染进行治理和控制~建立完善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运系统~建立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对放射性医疗废物和其他中低放射性废物安全收贮。伴生放射性矿物的 22 开采必须合理规划~严格监管。 加强规划~优化广播电视系统、通信系统、工科医类、交通系统、电力系统五大系统电磁辐射设施及设备的整体布局~实施电磁辐射区域控制。 严格执行辐射工作安全许可制度~强化辐射环境的监督~建立完备的辐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放射性污染源管理数据库~实行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尽快建立核安全和辐射事故预警系统~加强应对各种突发性辐射事故的能力。 2、推进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和处理处臵 建立和完善全市医疗废物收集、处臵体系~建设合川、永川、涪陵、巫山等12个区县,市,医疗废物集中处臵设施~按规范焚烧处臵全部医疗废物~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运输、收集网络。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处臵的监管~加快建设主城区、长寿、万州危险废物处臵场及涪陵危险废物预处臵场~督促危险废物产生量在1万吨以上企业自建危废处臵场~保证危废的无害化处臵。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过程的监管~实现对有毒化学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臵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规定的~限期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应经批准后实施。全市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各区县,市,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 23 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有毒化学品废物处理场所建设~实现有毒化学品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六)实施“环境保护能力行动”,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1、监测规划 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优化主城区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局及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对全市城镇大气监测点位进行统一认证~加快涪陵、黔江、万州、江津、合川、南川等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地表水,含湖、库,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次级河流监测~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与管理~形成库区水质动态监测能力,建立交通干线污染监测站、农村大气监测站。逐步开展地表水有机有毒物及地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的质量监测、振动污染源监测~启动对扰民的振动污染源的监控,加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配备辐射环境常规和应急监测设备~将重点辐射放射源的监测工作作为监测例行工作。 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做好工业污染源监测工作~逐步由浓度监测转向总量监测~逐步实现污染源动态管理,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控站,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完成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联网和数据传输工作~建成污染源实时监控系统,全面开展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危险,医疗,废物处臵设施排放的监督性监测。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和有效的生态监测方法~逐步建立生态监测信息库和生态监测网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解析能力。 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达标建设~强化监测质量控制~重视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强化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 24 2、监察规划 推进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市级环境监察总队——区,县、市,级环境监察支队,监察大队,——街道,镇、乡,级环境监察中队的环境监察机构~加大基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力度。“十一五”期间完成街道,镇、乡,“环境监察中队”机构的设臵以及全市环境监察队伍的“推公”工作。 开展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市环境监察总队和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完成一级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其他区县,自治县、市,完成二级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建立环境监察信息系统~实现与国家环保总局及各省级环境监察部门的联网。对12369热线受理软件进行换代升级~实现与国家环保总局受理中心和已建成的分中心联网。 拓展环境监管领域。进一步完善生态监察、农村和农业环境监督的相关制度。加强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对伴生放射性矿、辐射源、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臵设施的统一监督管理。 3、信息建设规划 加快建立基础数据库、环保基础数据库、中心数据库应用系统建设~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 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环境业务管理系统、环境质量管理系统、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等~形成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服务资源平台~逐步实现建设项目管理、排污收费、在线监测监控等核心业务的网上办公~实现环境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 ,、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设规划 建立由市、区,县,二级构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网络系统。建立应急监测长效机制~组建应急监测专业队伍~建设由全 25 市突发性污染事故危险源库、应急监测方法库、专家库和案例库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开展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臵安全评价工作。完善《重庆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办法》~制定《重庆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和《重庆市应急监测技术方法手册》。 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管理机构~成立包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心和分中心、应急处理培训中心等在内的常设机构~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报告、监测、处臵制度。 建立和完善易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数据库~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参数、基线和预警等级制度~构建重庆市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基于GIS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包括通讯、交通工具、处臵设施及防护装备、 档案管理 财务及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等。 ,、宣教能力规划 加大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各级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设施设备水平~建设重庆市环保教育培训基地~以各类环境保护培训为载体~提高环保从业人员、党政干部、企业领导、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等环保骨干队伍的环境意识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推行环境政务公开~环保部门统一、定期发布城市空气、流域水质、饮用水源水质和城市噪声等环境信息。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搭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培训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骨干。 六、重点领域 (一)重点(产)行业 1、能源产业 26 鉴于市域内高硫煤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开采、燃用高硫煤对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巨大。从能源发展战略角度考虑~在当前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优先开采低硫煤~高硫煤作为未来发展的能源战略储备~优先与周边省份加强协作~从贵州、陕西、山西等地调入一定比例的优质煤调节我市能源需求问题。 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电、油、气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加大洗选、型煤、水煤浆、煤气化和高效燃烧技术等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力度。立足于本地优势资源~优先开发水电、天然气发电、煤层气发电项目~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秸秆发展农村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需求。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大型火电建设应当考虑对“两控区”和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原则上布局在“两控区”外围地区或三峡库区。 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完善节能增效法规体系建设~制定能效标准和规范~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强制淘汰高能耗低产出的产品~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重点抓好高耗能产业和产品的节能工作~特别是工业中重点用能行业的单耗~力争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2.5吨标煤。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18种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平均下降25%~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2、重化工业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产业政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对与环境保护要求不相适应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实行关、停、并、转、迁~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对规模不经济、污染严重的造纸、电镀、化工、冶炼、炼焦、建材、火电等“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或者落后的工艺、 27 设备实行强制淘汰~防止死灰复燃~或通过以大代小的办法~实现污染集中控制。调整工业空间布局~推进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企业在搬迁中促进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 制定严格的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建立地方环境准入制度。加快制定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地方排放强度要求~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水系源头地区等环境敏感区以及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要求的区域~严格控制新建污染项目。制定都市区能源使用效率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效率等在内的环境准入规定~禁止发展高能耗和废气排放效率低于规定限值的产业,制定渝西地区和三峡库区水污染物排放效率等在内的环境准入规定~禁止发展高水耗和水污染物排放效率低于规定限值的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冶金、装备制造、轻纺、建材等传统工业~加快发展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产业。重点在冶金、化工、电力、建材、啤酒、医药、矿产资源等行业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并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的生态设计~推动工业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对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或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重点区域 1、三峡库区 严格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三峡库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城镇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管。结合库区次级河流流域整治~加大库区乡镇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和 28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禁止在三峡水库开展投饵性水产养殖,完成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水位以下库底固体废物清理任务~建立三峡库区漂浮物打捞长效机制。加强流动源管理~在库区干、支流航行停泊的各类船舶~全面禁止污水不经处理直排江河和向水体倾倒垃圾。 全面建设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推进环库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以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等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分别采取水土保持预防、重点监督和综合治理等手段~对盆周山地进行水土流失预防~重点监督丘陵低山水土流失敏感地区~防止水土流失加重。 加强三峡水库沿岸消落带生态系统保护与重建~以小江流域云阳段和开县段消落区为重点区域~建立消落区人工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的保护方案和措施。重视三峡水库蓄水产生的库区支流回水变动区富营养化防治~加大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控~在库区蓄水淹没区县建立富营养化长效监控体系并展开定期富营养化监测。 发展库区特色产业~促进库区生态经济区建设。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优势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搞好产业布局和企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特色加工业,依托库区宝贵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鼓励旅游景区进行IS014001认证~加强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三峡库区精品生态旅游。 2、都市区 重点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进大气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工作~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市餐饮油烟的综合整治~解决油烟气扰民问题,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施工管理、道路扬尘和运输扬尘等环境监管,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加大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力 29 度,重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关注人的健康~开展大型商场、高级宾馆室内空气质量的环境监督。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及布局~都市区重点发展低能耗、节水型、低污染的产业~现存的污染企业限期整改或迁出都市区特别是核心区。都市区“一环”范围内~禁止发展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适度发展一类工业。改善都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力争2010年都市区日空气质量满足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达到80,。 以都市区的“三山”“两江”自然特征为基础~建设组团生态绿化隔离带、城镇绿地景观系统、绿色通廊~并对都市区内的森林生态屏障、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对环境质量具有调节作用的区域~按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以保护~提升这些区域的环保法律地位。 3、特色工业园区 科学编制园区环境保护规划~规范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立园区准入企业和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控制等环境准入制度~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在特色工业园区率先建设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并在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充分考虑废物和副产品资源化利用、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建立企业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 七、实施重大工程及环保投资估算 (一)重大工程 为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围绕“六大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其中~“宁静行动”的大部分工程主要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列在本规划内。 “碧水”行动项目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业 30 废水治理、次级河流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工业固废资源化和无害化处臵、危险废物处臵利用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臵、医疗废物处臵等项目~共投资241.16亿元。 “蓝天”行动项目包括推清工程、重点工业污染源大气治理、扬尘污染控制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餐饮业治理污染治理等项目~共投资67.08亿元。 “生态”行动项目包括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示范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共投资41.42亿元。 “安全”工程主要涉及辐射安全和危险废物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两方面的项目~共投资6.18亿元。 “能力”工程主要涉及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应急、宣教等,个方面的项目~共投资10.30亿元。 “宁静”工程主要涉及噪声达标区建设、噪声污染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项目~共投资2.05亿元。 (二)投资需求及资金筹措 “十一五”期间环保重大工程共需投资约为368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86,~基本与“十五”期间持平。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投资需求量大~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筹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进行资金筹措。其中: ,,,争取国债投入150亿元。 ,,,各级政府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争取达到75亿元。 ,?,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企业污染治理投入50亿元。 ,,,征收排污费约10亿元~污水处理费36亿元~垃圾处理费 31 1.5亿元 ,,,争取外资4亿美元。 ,,,争取发行环保债券~组建环保上市公司、环保设施承租运营等市场化运行筹资20.5亿元。 (三)效益分析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实施后~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预计到2010年~可以削减二氧化硫12万吨~烟尘20.4万吨~工业粉尘28.5万吨,城镇污水总处理规模达358.5万吨/天、生活垃圾总处理规模达1.75万吨/天~35条主要次级河流、104个重点工业污染源将得到治理~预计共可以削减COD 39.30万吨~NH-N4.67万吨,可以综合利用工业固废1226万吨/年~安全处臵危3 险废物52万吨/年~固体废物污染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一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得到逐渐恢复~促进农村环境逐步改善,噪声达标区继续扩大~各类噪声污染得到控制~区域声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将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得到有力的保证,环境监测、监察、宣教、信息、应急等环境监管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保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八、保障措施 1、 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建立环境保护监管新机制 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和决策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过程中~将咨询论证、综合决策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制度和各级政府环境保 32 护目标 责任制 驾驶员岗位责任制工程部岗位责任制ok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出纳员岗位责任制学校岗位目标责任制 ~落实经济综合管理、水利、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将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离任环境保护审计制度~实施环境保护问责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违法、渎职、失职行为。开展绿色GDP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建立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 完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环保局部门对全市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区县,市,政府要明确计划、财政、建设、林业、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探索环境多要素综合管理机制。 2、 健全环保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完善有关环境监测、监察、许可证发放与管理、污染物总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公众参与制度等法规。重点解决执法和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修订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科学确定标准限值~使之成为支撑环境监督管理~调整产业市场准入和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基本环境技术法规。 建立基于环境审计和排放绩效的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强排污许可证的动态管理。在重点控制区域内的排污单位、其他区域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申领排污许可证~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过剩、污染严重等部分行业的企业~从严发放排污许可证。 33 加强执法监督~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稳定达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核定排放总量的企业~必须进行限期治理~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限产或停产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或关闭。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地区~停止审批和核准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 3、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开展全市污染源全面调查~核实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加强三峡库区水污染与水资源的基础性调查~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环经济、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标准、规划环评技术方法和新型环境问题等环境战略与理论研究。对一些新型的环境问题和污染物加以重点调查研究~分析这些新污染物控制方案和控制的时机~提出控制的目标和预防、控制管理方法。 整合和完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建设具有特色的地方环境科研基地~全面开展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全球化的科学技术合作。加强环境规划、监测、统计、标准、评估与设计队伍建设~提高环境决策的技术支撑。规范和发展环保咨询服务业。 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电厂烟气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饮食业油烟治理、汽车尾气治理、天然气汽车开发、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方面环保成套设备技术开发与制造、废物最少化工艺、绿色产品和知识型环保科技产业。 34 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建立有利于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的管理体系、资金支持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依托示范工程~形成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提高工程总承包和设备成套化能力。 4、 加大环保投入~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与政策 逐步增加环保投入~确保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资金投入机制。 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制定的财政政策~通过制定环保政策~改革税费制度等方面发挥其导向作用~支持和扶持环保建设与环保事业。加大政府环保的财政投入力度~重庆市和各区县,市,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科目~下设环境规划、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信息、环境科学、行政管理以及生态保护等子目~并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占公共支出的比例~尤其要提高政府环保部门的预算支出占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例。 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环境事权。政府承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以及环境管理与监督~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集中处臵等污染物处理费收费标准~建立有利于污染治理产业化、专业化集中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开放环保市场。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费经济政策。调整与环保有关的税收政策~对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工艺、设备和产品以及环保捐助行为~给以税收减免、优先采购、政策扶持等优惠,对于环境不友好的企业~应提高税收标准~取消或减少政策性优惠。继续完善排污收费制度~使排污费征收标准高于治理成本。逐步 35 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矿产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区内外的生态补偿问题。 5、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大力加强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导向和舆论监督~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继续在各级党校、干校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采用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各级决策者的环保国策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对企业领导及职工的环境保护宣传~强化其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继续强化环保专业培训~提高环保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党、政、工、团、妇等组织的作用~培养环境宣传教育骨干~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在大、中、小学校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继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活动~引导、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社会、科学实践活动。继续深化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推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发展环境文化事业~推广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定期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信息~提供绿色消费指南~为公众和民间团体提供参与监督和消费的信息渠道及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现重大环境保护事务公示、听证、专家咨询等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政策法规、项目审批和案件处理等环境信息~实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建立企业环境诚信档案~定期将环境友好企业名单或环境不良行为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作用~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由社会公众监督企业偷排行为、超标排污行为、建设项目违反“三同时”制度、老污染源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环保设 36 施建而不用和取缔关停企业擅自恢复生产等环境违法行为。 九、附件 附件1: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附件2 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2) (,) 重庆市环境现状及“十五”环保绩效评估 (,) 重庆市“十一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环境安全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能力建设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环保科技及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循环经济研究 (,,) 重庆市“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研究 (,,) 都市区环境保护规划 附件3 重庆市主城区“蓝天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4 重庆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5 重庆市“生态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6 图集 , 重庆市区位图 , 环境质量现状图 水环境现状 大气环境现状 37 噪声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现状(水土流失、植被覆盖、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 , 污染物排放现状及预测图(废水排放量、固废产生量、COD、NH-N、3 SO、烟尘、工业粉尘) 2 , (市控)重点工业污染源分布图 , 监测点位分布图 , 环境功能区划图 水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声环境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 , “十一五”环保规划重点区域图 , 环保工程实施图 污水处理厂分布图 垃圾填埋场分布图 次级河流整治图 附件7 重大项目库 ?渝西农业生态区 ?渝西丘陵农业生态亚区 1 ? 渝西方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1-1 ? 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农林复合生态亚区 2 ?永川—壁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2-1 ? 綦江—江津低山丘陵水文调蓄生态功能区 2-2 38 ?都市区发达经济生态亚区 ? 都市核心污染敏感区 1-1 ?市郊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1-2 ? 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 ?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敏感生态亚区 3 ?粱平—垫江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 3-1 ?移民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3-2 ? 三峡水库消落带人工湿地生态亚区 4 ?消落带人工湿地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4-1 ? 秦巴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林生态区 ? 渝东北大巴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 1 ? 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和水文调蓄生1-1 态功能区 ? 渝东南、湘西及黔鄂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 ? 渝东南岩溶石山林草生态亚区 1 ?方斗山—七曜山水文调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1-1 ? 黔江—彭水石漠化敏感区 1-2 ? 酉阳—秀山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3 ?金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1-4 39
本文档为【重庆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0-07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