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吴正光 闵远巍 招商银行郑州分行 摘要:在一般意义上~金融风险是顺周期的。特别是金融行为的“有效理性”、金融创新滥用和监管不当导致金融失衡~并形成高度非线性的“过度顺周期性”。因此~对于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金融运行的规律~科学预测和应对经济周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实际~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机理进行相关经验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对二者新型和谐关系的建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 有限理性 顺周期 效应 经济周期波动是现代...

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吴正光 闵远巍 招商银行郑州分行 摘要:在一般意义上~金融风险是顺周期的。特别是金融行为的“有效理性”、金融创新滥用和监管不当导致金融失衡~并形成高度非线性的“过度顺周期性”。因此~对于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金融运行的规律~科学预测和应对经济周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实际~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机理进行相关经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理论探讨~并对二者新型和谐关系的建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 有限理性 顺周期 效应 经济周期波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具有的一种普遍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周期是“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这种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对其均衡状态的偏离与调整过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必然伴随着金融周期性扩张与收缩~从历史经验上看~经济收缩往往带动金融收缩~暴露金融风险。经济周期的存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外部环境~马克思更把金融危机看作是经济危机的表面形式。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是空前的“非理性”经济繁荣和财富创造之后一次周期性的再调整~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经典总结:“经济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可以单独摘除~而是像心跳一样~是有机体的核心。”从根本上来讲~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全球经济空间维度上的结构性失衡~也有时间维度上的金融经济周期问题~是两者的相互叠加 ?所致。 作者简介:吴正光,1980—,~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招商银行郑州分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财务部,闵远巍,1979—,~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招商银行郑州分行信贷管理部。 ?沈晗耀 郑栋伟~金融危机:祸起两大失衡~ 1 一、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动态关系~理论界至今尚未取得广泛 ?一致的意见。这一方面固然由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关系的问题相当复杂~以至于对它们的研究刚刚起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于诸如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经济周期的驱动力等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方面~均未获得一致的结果~从而给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从现有文献看~有关金融风险与经济波动性关系的研究~通常首先从两种不同范式的经济类型入手。 在第一种范式中~经济活动的演进被认为遵循波浪式发展的路径。这意味着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是相互交替的。基于此~在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考虑到衰退将随繁荣而至~经济中的各类金融风险在平均意义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反之~在萧条阶段~考虑到繁荣不仅就会来临~在平均意义上~金融风险将逐渐减小。 在第二种范式中~经济发展的周期虽然在事后可能得以确认~但是它是如此的无规律性可循~以至于人们只好依据当前的经济状况来对未来进行推断~于是~当前的繁荣意味着未来经济中的信用风险预期会减小~而萧条则意味着未来信用风险的预期增大。事实上~鉴于经济发展周期的不可预测性~或者说进行准确的周期性预测存在巨大困难~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正是这种观点~使得目前各类风险评估系统都高度依赖当前的宏观经济状态和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做出判断~其结果是:金融风险在经济繁荣时期往往被低估~而在危机和萧条时期又往往被高估。信用风险的这种顺周期效应反过来又扩大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驱动经济扩张的因素通过产生和扩大经济和金融系统的不平衡而播下了未来经济衰退的种子。这也就是说~尽管经济发展的路径并不简单地遵循一种波浪式模式~然而~伴随着诸如信用和资产价格快速增长、过度的资本累积等导致金融系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扩张~增加了未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因此~在某些环境下~高速的经济增长可能意味着经济中的金融风 ? 有关金融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随时间的变动性问题的详细讨论可参见 Borio 等(2001)以及Goodhart(2001). 2 险会高于平均水平~或者说~风险在繁荣时期不断增加并累积~而在衰退时期 ?则被实现和物化。在实践中~这一观点需要面对的是实证性很强的问题:经济繁荣时期所累积的不平衡能否在事前被预测和度量,如果可以~如何在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的体系中反映这些预测,然而~不幸的是~没有任何一种观点在实证分析和经验观察中获得令人信服的确认。这也是有关宏观经济状态对金融风险周期性效应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变得如此困难的关键原因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至少从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分析起点。一是相当多的统计证据表明~GDP 是一个单位根过程~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持久过程~并不是围绕着某一趋势产生暂时性的波动。这也就是说~在强劲的经济增长时期~并不意味着衰退随后就会自动来临,二是尽管经济的扩展并不自动意味着经济的衰退即将来临~然而~那种伴随着金融系统不平衡发展的经济繁荣~会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这说明在繁荣时期~经济中真实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在衰退时期~经济中真实风险可能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一般意义上~金融风险是顺周期的。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经验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与真实经济总体波动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这些发现与新古典理论中金融结构无关命题,MM定理,相矛盾~于是在90年代初涌现了一些以真实经济和金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效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根据 Atlmam & Brady(2001)对违约概率和宏观经济条件之间关系所做出的至今仍是最为详实的实证分析和研究~相对于 1993,1998 年经济繁荣期较低的违约率~美国经济在 2000 年进入衰退期后~违约率也有一个显著增加~甚至在 1990,1991 年的衰退期~违约率超过10%。近年来~很多经济现象及研究都表明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带有明显的顺周期性~Katalin Mero,2002,指出~这种顺周期特性源自贷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在经济开始出现疲软的时候由于更多的考虑到信用贷款的偿付可能~更加倾向于紧缩其信贷规模~使得那些没有风险、能够获利的项目也难以获得融资规模~ ?现实中经验和观察似乎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这种观点~如过去二十年~许多国家在经历一段经济上的强劲增长、信用的急剧膨胀和资产价值的迅速攀升时期之后~纷纷陷入严重地银行和金融危机。 3 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宏观经济的进一步紧缩~并转化为通货紧缩。因此~银行信贷政策的态度在本质上有助于加强经济波动~因而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 在经济周期中~银行风险水平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部分银行的所面临的各种刺激的变化引起的。经济衰退会给银行带来降低贷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刺激~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Rajan,1994,指出短视的银行管理者会制定出一些信用政策以满足需求方的条件~从而放大了经济周期的效应。Hellmannetal,2000,的研究显示~当银行的索取权受损的时候~银行就会有更大的投机冲动。由于这种效应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变得更加强烈~银行的风险程度将会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出现。于是~这种风险刺激因素将会导致放贷周期和银行风险之间出现关联性波动。 Wilson,1997,、Nickell,2000,、Kavvathas,2001,和 Pesaran等,2003,研究了联系违约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实证模型。这些模型的一般结论是受宏观经济条件影响~贷款违约率具有周期性~违约概率倾向于在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下更高。 Ferri和 Majnoni,2000,以及 Reisen,2000,研究发现~评级机构的行为也具有周期性。Altman和 Furfine,2003,发现~评级滞后于经济循环。Saunders,2001,认为与旧的评级相比~经济周期状况对新的评级的影响更大。Koopmand等人,2008,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1980,2005年期间标准普尔的美国公司等级转移和违约数据~在他们的模型中加入了一个未观察到的、动态的元素,可解释为系统信用风险因子,之后~大多数宏观变量观察值对于违约率的解释力在统计上变得不显著了~剩下的只有 GDP增长率~短期利率~违约价差~股票市场波动率等。此外~违约与降级相比于升级更易受共同风险因素的影响~它们在系统风险构成因素上也存在显著不同。 国内学者对信贷变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探索。陈磊,2004,对于 1981,2002年这段转型时期信贷周期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信贷周期的长度与经济周期的从长度上讲基本一致~在时间上由基本同步转变为 1994年后通常会滞后3个季度左右。经济增长对信贷扩张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经济波动对于信贷规模的影响也由 1994年之前的微弱明显增强~贷款已经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他提出了央行仍然应该密切检测银行信贷总量~防止银行信用过度扩张~保持信贷规模在适度范围内稳定增长。刘涛,2005,通过分析 1994,2003年的GDP实际值和存款货币银 4 行信贷规模的季度数据~得出结论:中国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信贷约束的地方政府提供过度的总量供给~与承担宏观调控和银行风险的中央政府存在需求压缩之间的矛盾。肖庆宪,2007,利用多元 GARCH模型~分析了 1978,2005年中国 GDP增长率和年末信贷余额增长率的数据~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征~两者当前波动状况不但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还受各自前期波动的影响。 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而引发我国2001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实体经济步入了下行调整周期~经济增长回落导致国内相关金融资产风险的逐渐暴露。对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金融风险产生的因果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经济金融运行的规律~提早预测经济周期波动~优化金融决策~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以上两者间紧密而复杂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经验分析和理论探讨。 二、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机理分析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金融活动中十分现实的问题~它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外部条件。金融领域中理性人之间的博弈行为尤为突出~心理预期的多变、契约的不完备性、信息的不对称、高杠杆金融工具的运用不当及监管缺失都会导致金融系统脱离经济基本面的失衡运行和风险的积聚。 ,一,金融系统的过度顺周期性 Fishe(1933)指出银行体系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尤其与债务的清偿紧密相关~是由过度负债产生债务——通货紧缩过程而引起的~负债——通缩理论对1873,1879年美国经济不景气、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具有很强的解释意义~Moulton(1950)利用这一理论对上述两次危机产生时的情形做出有说服力的描述。在过去几十年里~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贷和资产价格“繁荣萧条周期性”的增强~这种周期性是金融系统内在具有的。Borio等人(2001)说明了对风险的认知、风险承担意愿等都会随经济波动而变化。存贷差、资产价格、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以及诸如贷款预期损失的会计测算都是顺周期性的~这些顺周期性行为与实体经济的运行相互作用~放大了经济波动。在经济上升 5 期~越容易获取贷款~资产价格越高~然后这些高价的资产作为抵押品又可以 ?获取更多的贷款,反之亦然。 上述金融系统的周期性是一种常态~进一步地~金融系统具有潜在的倾向使金融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均衡~即金融失衡~随后以金融动荡的方式释放金融失衡~从而导致金融过度繁荣和萧条~周期性波动过大。金融失衡及其释放被定义为是金融系统的“过度顺周期性”(Excessive Procyclicality)~是高度非线性的~这是当前金融系统的内在的潜在特性。简言之~由于金融系统的过度顺周期性是高度非线性的~风险的积累就特别难以把握~而拖尾风险的积累产生了稳定的假象。在风险积累的过程中~金融体系似乎越来越强健~表现为能支持较高的资产价格和较低的风险溢价。但是~实际上~资产价格的飚升提高了随后反转的可能性~而金融系统的高财务杠杆增大了这种反转的损失程度。次贷危机的爆发就是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表现。Demyanyk & Hemert (2007)运用美国2001年以来的次贷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点。他们发现:次贷市场的演变与传统的信贷繁荣—萧条周期极为相似~次贷市场的爆炸性的、不可持续的增长导致了其自身的崩溃~即次贷危机。Reinhart & Rogeff(2008)将次贷危机发生前几年的经济、金融数据与历史上各国的重大危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具有很多相似性。 ,二,金融行为过度顺周期的“有限理性”特征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金融活动主体在心理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决策偏差是固有的。行为人在市场中的理性只能是相对理性~即“有限理性”。正是“有限理性”放大了金融市场行为顺周期特征~形成了金融风险的过度顺周期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很多方面~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前景都表现出过于乐观~同时由于自我强化的归因偏差,self-enhanced biased self-attribution,~人们常常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所以人们难于通过不断地理性学习来修正自己信念~导致人们动态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行为易形成泡沫~J.Scheinhman & Wei Xiong(2003)构建模型~强调过度自信使当事人对资产基本面发生分歧~产生泡沫~即在卖空约束下~ ? Einarsson ,T. ,Milton , H. M. Bank Intermediation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J ].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1 ,33 (4) :876 - 899. 6 资产拥有者选择将资产卖给其他更有积极信念的交易者~交易者估价这项资产~随后支付超过自己对此项资产未来红利估值的价格~因为相信~将来能找到愿意对这项资产出价更高的买主。当较小信念分歧足够产生交易时会产生显著的资产泡沫。C.Camerer & D.Lovallo(1999)研究~人们的乐观心理影响了经济行为~他们用实验方法证明了商业破产是管理者对他们自身相对技能过分乐观的结果。实验中~大多数进入者都认为其他进入者获得的总利润将是负的~而自己的利润将是正的~这个发现与过度自信导致过度商业进入的预测是一致的。 Rajan,1994,提出了有限理性的银行家短期行为~在经济波动出现上下行拐点时~由于他们的认知偏差~信贷市场上会出现群体性多贷和群体性拒贷两次“羊群行为”~造成信贷扩张与紧缩并形成信贷周期~信贷周期反过来又强化了实体经济的波动。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的此类社会心理特征可以很好地解释金融市场中热点频繁出现的现象~市场泡沫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在金融风险的顺经济周期过程中~金融行为的“有限理性” 放大了经济波动~从而导致金融系统自身的失衡~甚而爆发金融危机~并 ?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从而客观上实现了经济金融的同周期性。 ,三,金融创新、监管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金融创新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到传统业务的创新、支付和清算方式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以及金融学科的创新。作为金融创新成果之一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与发展是实体经济内在需要的客观反映。从金融创新开始至今~已半个世纪之久~但金融创新仍然层出不穷~创新产品名目繁多。从早期为了规避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CDS~到为了减少利率与汇率频繁波动风险而产生的各种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交易以及各种货币掉换~再到现在引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次级贷款证券~形成了金融创新的浪潮。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贯穿了现代金融发展的整个过程~决定着金融业发展的质量和程度~对金融业产生了广泛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深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使金融监管的难度加大~对金融体系的各个领域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金融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可以规避实体经济运行 ?宋玉华~李泽祥: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新进展~浙江大学学报 2007,7,~P163-170. 7 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所以~金融创新本身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是~它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复杂性、集中性、突发性~一旦形成风险~由于杠杆作用迅速呈几何级数放大~除造成银行的巨额损失外~同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在很短时间内就波及其他企业和行业~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和动荡。因此~防范和化解由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极为重要~我们要在风险酝酿成危机前将它扼杀在摇篮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金融危机当成抑制金融创新的借口。金融工具的创新只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但不能全部由金融创新来承担。因此~为避免金融创新的杠杆作用成为金融风险的“助推器”~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创新、风险、监管的关系~在金融创新中规避金融风险~发展金融,在监管由金融创新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中推动金融创新~形成良性循环。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三者的关系由图1 ?表示。 ,四,实例研究——次贷危机形成机理分析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致的金融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系统失衡的表现~也与金融市场各主体的行为“非理性”~以及金融创新过度和监管不当有关。 1、经济的周期性调整 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为刺激经济~美联储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直至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的历史最低点1%~这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房价的持续上涨使美国居民相信~购买房屋是无风险的投资~对住房的需求大幅膨胀~进而促进了债务 ?高山~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1)~P21-25 8 大量增加、金融机构杠杆率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除了货币政策~美国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留下了隐患。2001年之后~美国政府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发动了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 ?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由此可见~本次金融危机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高增长行业动力衰减~经济增长缺乏引导美国经济走出低迷的新引擎~美国国内产业周期出现了“转换缺口”。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美元内在币值的不稳定性~也就势必造成以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提前反应未来全球经济周期的向下调整。 2、金融市场的“有限理性” 次贷借款人是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群~他们被称为Ninjna~意为既无收入、又无工作、更无财产的人。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贷款给他们呢,首先~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发放的次贷似乎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过度自信,。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作为抵押品的住宅价格一直在上涨。即便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可以拍卖抵押品,住宅,。由于房价一直在上涨~银行并不担心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其次~证券化使得银行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因而住房金融机构并不会因借款人违约而遭受损失。由于对次级贷款及其衍生证券风险控制的过度自信~导致金融市场次级贷款及相关金融产品的非理性增长,形成“羊群效应”,。但实际上~金融市场各主体同时犯了一个措施~那就是没有认识到从2000年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住房价格泡沫正在形成~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不只是交易者~也包括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风险管理专家以及主要的信用等级评级机构。他们错误的以为~房主无力偿付抵押贷款以及随之而来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并不会对他们持有的抵押贷款证券构成威胁。他们认为~只要住房价格保持持续上涨~房地产的基本价值就能为这类偿付贷款违约的风险给予保护。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推理是建立在住房价格只向一个方向发展即上涨的基础上的。事实上~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一旦住房价格开始无法避免的下跌~这些证券就会变成风险奇高的资产。一旦金融危机出现苗头~“羊群效应”将使金融危机进一 ? 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当代经济~2008,9,P4-7 9 步恶化。而国际评级机构,如标普、穆迪、惠誉,纷纷调降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的评级~投资者的恐慌性挤兑和抛售~将使危机进一步迈向失控境地。 3、创新滥用与监管不当 发起—配售模式下的证券化产品以风险承担和收益的严重不对称为特征~它催化了次贷业务的产生和迅猛发展~助推了宽松和欺诈性的贷款发放标准。基础资产发起人通过证券化赚取了高收益~却把基础资产中所有的信用和市场风险通过证券化转移给了遍布全球的债券投资者。次贷资产的迅猛发展、次贷类产品价格的大幅膨胀和破灭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是本轮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原因。以信用违约掉期,CDS,为代表的场外衍生产品~发展迅猛、规模庞大。CDS市场投机氛围严重~成为市场做空的重要手段。这个市场透明度低、交易对手风险大、风险不可预测且难以控制~因其属于场外交易、不受监管~监管机构对其束手无策。在本轮金融危机过程中~CDS市场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气氛~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能充分评估并消除金融市场不断积聚的风险~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 ?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首先~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错位和滞后。1999年11月4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来~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创新迭出的混业经营阶段~但金融监管仍沿袭旧有的体制~没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业的一些领域存在重复监管~但另一些领域却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机构很难实现有效协调。举例来说~有多个部门负责银行业的监管~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却处于监管真空区。其次~从监管技能和监管手段上来看~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金融创新导致风险分布日益不透明~对风险集中程度的识别、分类、评估日趋复杂~风险测量越来越难。大量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导致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不断增加~金融机构会计报表的透明度和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真实价值和因此产生的损益情况。金融监管当局没能及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王军~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 10 三、我国商业银行顺周期效应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是一个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明显的行业~像中国这样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商业银行就更容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从而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很大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对投资过热行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会使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的信贷违约率上升,二是市场风险~由于利率和汇率的变化~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管理的风险上升~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产生潜在的损失。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化、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对经济周期中的银行信贷经营行为进行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稳定性逐步增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服从一般经济周期运行规律~但由于特殊国情也存在着一些独特性~即个别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一般经济学规律,长期而言~我国经济周 ?期波动表现出明显的协动性和非线性特征。与世界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波动性明显低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但高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我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总体较弱~其中与发达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经济周期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这种联系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波动和金融波动对我国经济均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其中金融波动影响更为显著,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主要取决于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独立性和特异性~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尤其是对消费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投资增长动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以波谷至波谷为一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1981年到1986年~第二个周期是从1986年到1990年~第三个周期是从1990年到1999年~第四个周期是1999年至2001年~自2001年至今~处于第五个周期之中。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扩张—收缩”交替周期波动格局~在1993年前~波动明显~幅度较大,自1993年起~经济增长出现新的变化~波动趋缓~幅度较小。从总体趋势看~波谷的不断上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增强了抗衰退能力,波峰的不断下降表明我国的经 ? 王文生等~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海南金融~2006,11,P38-42 11 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扩张的盲目性~增强了发展的稳定性,平均位势的提高表明我国经济克服了“大起大落”,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周期的扩张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更强的持续性。总的来说~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中~波动振幅趋于平缓~经济增长形态有了较大的改善。 ,二,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与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宏观经济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相互作用愈加明显。一方面~经济波动直接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也会导致或加剧经济波动~甚至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延缓经济增长。 1、指标波动曲线对比分析 结合货币供给量、信贷及不良贷款率三项金融指标(1981-2005年数据)~我们对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与银行业的关系进行对比和分析。从M0、M1、M2的增长率曲线与GDP增长率曲线对比(如图3)及信贷增长率曲线与GDP增长率曲线对比(如图4)可以看出,1994年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长波动略先于经济周期性波动~货币供应量、信贷对经济增长波动影响较强。进入1994年后~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长与经济运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波动相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从略有超前转变为同步甚至略有滞后~货币供应量、信贷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由强转弱~经济周期波动对货币供应量、信贷的影响开始显现。 12 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相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明显滞后~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不良贷款的影响不断增强。我国不良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二是90年代初经济过热时期。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1990年的10%上升到1993年的20%左右。三是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三次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均受到了经济波动的影响~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轨迹十分吻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五次通货膨胀和一次通货紧缩态势~其传导模式十分相似~都是经济的大幅波动引起的~其过程是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扩大~带动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继而带动上、中、下游价格上涨。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实际需求~产品销不出去~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形成不良贷款。 13 因此~可以将经济周期性波动与银行业的关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当经济运行呈上升态势时~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强~社会资金需求加大~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相对放松信贷准入条件~信贷投放速度加快~持续的信贷增长会导致信贷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产生经济泡沫。二是当经济运行开始转向下降趋势时~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也开始放缓~此时~企业对外负债水平较高、经营收益减少~向银行再融资出现困难~按期偿债能力减弱~不良贷款开始逐步暴露~进而产生通货紧缩趋势~加剧不良贷款恶化的预期~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步入低迷。 2、我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如果对我国轮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特点与当时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和发展做一个时间维度上的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金融系统相对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着不平衡发展。 首先~以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为例来看两者的关系: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开始复苏和繁荣~人均GDP 于1992、1993 和 1994 年连续三年比较平稳地运行在10%以上的平台上~直到1995年后才开始迅速下降。与此同时~信贷增速也连续攀升~并持续到1995年底。随着经济增长在1995年出现回落之后~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累积和资本金严重缺失问题开始凸现~甚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关键问题。为拯救脆弱的金融体系~1998年~国家通过财政发行了2700 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紧接着于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万多亿不良资产。尽管当时的不良资产和资本金不足问题有着历史方面的原因~但是这一问题在 1995 年后方才凸现~至少说明从时间维度上讲~我国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协调。 其次~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再对始于2001年的本轮经济周期进行分析。继 2003,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的GDP 增长速度趋于放缓。与此 ?同时~根据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惠誉的估计 ~中国大多数银行2003年底的权益/资产比率都低于5%~其资本充足率在10%或以下。截至2004年6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权益资产比率分别为4%和 ?参见惠誉公司2004年9月9日发布的特别报告《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数据和趋势》 14 3.1%~银行不良资产比率普遍出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系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宏观层次上体制体系性风险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金融体系孱弱的风险管控能力和迟钝的市场反应导致其过度顺周期性效应和系统性脆弱~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经验不足。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突显~对其管理提升和经营战略转型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基于地方金融生态的实证检验 为了探明进一步宏观层面上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对我国地区金融风险及其生态环境的成因、作用和影响~本文进行相关地方金融风险及其生态环境与其经济发展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地方政府行为冲击是我国投资波动乃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并 ,导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如下一般模式~即中央政府监察减弱地方政府 ,,,,违规引资行为加剧投资膨胀遇到结构性瓶颈引发经济过热中央政府不得不踩刹车这样的一种循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经济基础不同~引资竞争力不同~发达省份由于地方财力较好~相对而言更有条件利用制度外竞争手段进行引资~因而也更容易引发投资过热~而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往往是全国性的~从而导致不同省份的经济动态尤其是投资动态明显不同。 根据金融风险与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指标选由经济基础、企业诚信、地方金融发展、法治环境、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社会保障程度、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金融部门独立性、地方金融资产质量等十大因素构成。地方金融资产质量、经济基础分别为第一、第二大影响因素。研究的时间窗口为1981-2005年期间的五个经济增长周期。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我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关系是:无论是金融资产质量还是金融生态环境~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11 个省市,均位居前列~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8 省,则居末位~而整体济落后的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 12 个省市,则居中游。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固然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 15 素之一~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若用 GDP 增长的均方差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则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区~由此可以推断金融风险是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是正相关的~相关实证检验过程如下: 首先~对于被解释变量~我们直接选用反映金融资产质量的加权不良资产率,以PL表示,~其中权重为信贷、非信贷和表外这三类不良资产占总不良资产的比例~显然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地区金融风险程度。 第二~对于解释变量~最终我们选择了 GDP 增长率,以r 表示,的均方差,以σ 表示,~GDP 增长率与均方差之比,即r/σ,以及各地区信贷规模,以S 表示,与其 GDP 规模之比,即S/GDP,。指标σ 反映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可以表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程度~即波动性越大~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也就越高。指标r/σ直接反映的是单位风险的 GDP 增长率~表示金融部门从事信贷活动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大小~r/σ愈高~意味着金融部门所承担的风险愈小。至于指标反映的各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和经济决策单元~其偿还能力的大小。S/GDP愈大~则说明该地区信贷规模相对于其总资产规模而言亦愈大~从而也意味着该地区偿还能力越低。 第三~选择金融生态评价中 200 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 样本 保单样本pdf木马病毒样本下载上虞风机样本下载直线导轨样本下载电脑病毒样本下载 ~最后~我们得到估计方程为: β系数为正~ β系数为负~ β系数为正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的波动性123 增大~单位波动率的经济增长率的减小以及单位 GDP 信贷规模的增大~以不良资产率表示的金融风险也愈大~符合我们原先的假定。 相对于 β和 β而言~ β3在绝对值上明显偏小~说明与σ 和r/σ相1 2 比~S/GDP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较小~这一结果是似乎向我们表明~金融部门确定地区信贷额度规模是以该地区GDP 规模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 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关于金融风险形成与经济运行关系的考察结果及相关理论分析~我们清楚了解到金融风险的顺经济周期性效应以及其偏离经济运行的倾向。经 16 济基础环境影响金融决策心理~同时金融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金融创新的杠杆化作用~形成了金融系统的过度顺周期性效应~一方面~经济周期的波动引发了金融失衡~另一方面金融的非理性繁荣和萧条又加剧了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两者的非均衡互动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强化了经济金融的同周期性。 我们认为~尽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两者的运行体系是分离的~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规律。在一定的经济基本面上~金融被允许适度偏离经济现实。在即定的经济运行周期下~保持金融理性~克服“有限理性”的干扰~可以实现金融平稳、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因此~金融虽然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但金融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摆脱对经济运行的被动依赖~必要时进行一些逆经济周期操作~实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动管理功能~建立起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关系~使金融更好的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1、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以实现产业内部、外部监管和实体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支持。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禀赋等,~并着力于包括信息披露、公司治理、透明度要求、存款保险、风险管理、破产机制等在内的制度基础建设~使效率机制的传导渠道更为通畅~使多层次的风险控制和稳定性架构更为健全~最终实现效率和稳定性的长期动态平衡。 2、推进金融创新及监管。中国的金融创新严重不足~需要大力加强~不能因为创新带来风险而因噎废食。当然~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风险的揭示~不能蒙蔽投资者。金融创新包含了透明度~如果我们说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之间有一定关系的话~主要是金融创新过程中没有把风险充分揭示出来~并使得风险不断延伸。 因此~金融创新中加强风险监管很重要~监管的核心是透明度和征信体系建设~中国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3、加强经济周期预测分析~发挥金融的自我调节机制~克服金融体系的过度顺周期效应~发挥主动管理功能~进而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金融机构要加强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研究。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机遇和风险总是并存的~商业银行应前瞻性地预测宏观经济走势~适度逆周期地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授权~提前有针对 17 性地进行行业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臵~积极引导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为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业务保持健康 发展奠定基础。 4、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臵功能。形成银 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有效分散融资过度集中 于银行信贷的风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促进产业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 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Jaffee,D, Russell.T. Imperfect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and Credit Rationing[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6. [2] Bernanke .B, Blinder A. 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 1988. [3] Bernanke.B., Blinder.A. 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4), 1992. [4] Bernanke ,B. Nonmonetary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J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73 (3) :257 - 276. [5] Bernanke ,B. , Gertler ,M. ,Gilchrist ,S.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6] Mishkin ,F. S. Lessons from the Asian Crisis[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99 ,18 (4):709 - 723. [7] Chang ,E.C., Cheng, J.W, khorana, A. An Examination of Herd Behavior in Equity Markets : A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24(10) :1651 - 1679. [10] Einarsson ,T. ,Milton , H. M. Bank Intermediation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J ].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Banking,2001,33 (4) :876 - 899. 18 [11]高山~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1,~P25-30. [12]宋玉华~李泽祥~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新进展~浙江大学学报2007,7,~P163-170 [13]郑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财经论丛~2006(7)~P40-48. [14]刘力~行为金融及其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经济科学~1999,P110-150 [15]马兴,于新生~理性的困惑:金融决策中的人类行为分析[Z].世纪经济文汇,1998(6) [1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52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7]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当代经济2008,9,P4-7 [18]沈晗耀 郑栋伟~金融危机:祸起两大失衡~ [19]王文生、 王晓胄、 王天雷~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海南金融~2006,11,~P38-42 [20]陈磊~中国转型期的信贷波动与经济波动~财经问题研究~2004,9, [21]刘涛~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世界经济~2005,12, [22]滑静~肖庆宪~我国商业银行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7,6,~P32-40 19
本文档为【金融风险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23